- 213.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中学2016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行为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汽油中加入乙醇 B.将废弃塑料集中到野外焚烧
C.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D.垃圾分类回收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灭火是因为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C.所有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一定会失效
D.盐和碱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3.下列过程中主要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用酒精浸泡紫罗兰花自制酸碱指示剂
B.浓硫酸使白纸变黑
C.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D.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
4.厨房中有下列食物,其中含有丰富蛋白质的是( )
A.米饭 B.白菜 C.花生油 D.鸡蛋
5.下列关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火星四射 B.产生大量白烟 C.生成黑色固体 D.放出大量的热
6.如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②③④属于离子 B.①④属于同种元素
C.⑤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D.①⑤的结构不稳定
7.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有人不慎跌入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深洞中,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立即下洞救人
B.厨房中的煤气大量泄露时,立即关闭气阀,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眼睛里不小心溅进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滴入稀盐酸来中和
D.图书档案起火,用大量水浇灭
8.下列实验一定不需要玻璃棒的是( )
A.过滤含泥沙的水
B.用pH试纸测定土壤的pH
C.稀释浓硫酸
D.将品红加入水中证明分子运动
9.草莓、香蕉等水果有芳香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属于有机物
B.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C.其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D.该物质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6:1:4
10.某同学由下表所示的NH4Cl的溶解度得到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40
50
58
68
A.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0g.
B.2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是25%
C.40℃时,150g氯化铵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为50g.
D.80℃时,84g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至60℃时有5g氯化铵析出
二、填空题(本题有3小题,共17分)
11.用正确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1)2个钾原子______;
(2)3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阴离子______.
1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填空:
(1)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铝比铁活泼,但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铁好,是因为表面有一层______,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基本类型属于______反应,氮化铝(AlN)因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被广泛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陶瓷工业等,工业上是用氧化铝、氮气、单质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AlN和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3.如图表示纯净物中不同物质类别之间的相互关系.A与B 代表不同类别的化合物,且它们的溶液都能与铁反应.
(1)写出A、B的溶液分别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写出属于“M”中两种物质的化学式.要求这两种物质由不同类别的粒子构成.
三、简答题(本题有3小题,共23分)
1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物质.现有以下四种物质:
①熟石灰 ②氢氧化钠 ③聚乙烯④硝酸钾 ⑤氮气 ⑥生石灰 ⑦钛合金,请选择合适物质填空(填序号):
(1)制肥皂,其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______;
(2)常作为复合肥料使用的物质是______;
(3)合成材料是______;
(4)常用来中和酸性土壤的物质是______;
(5)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的物质是______;
(6)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物质是______;
(7)常用作干燥剂的物质是______.
15.下表是原始大气和目前空气的主要成分: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
CH4、NH3、CO、CO2等
目前空气的成分
N2、O2、水蒸气及惰性气体等
(1)目前大气是指绿色植物出现以后的大气.假设把现代的人或其他的动物放在原始大气中,你认为他们能否生存下去?______.原因是______.
(2)随着原始大气中O2缓慢地增加,CH4、NH3、CO等气体逐渐被氧化而缓慢地减少,使大气的成分气体逐渐演化成现代大气.原始大气中NH3可转化为现代大气的______.写出氧气分别与CO、C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16.小梅同学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性质后,发现许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反应时能生产盐,于是她构建了如图所示的知识网络图.
铜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重要的应用.借助网络图回答:
(1)写出用酸和碱生产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请你把图中①②处补充完整,要求不能与图中已有信息重复.
①______;②______.
(3)根据网络图可制备物质.例如,某回收含铜电缆废料的工厂有下列制铜的方案:
①写出下列步骤中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Ⅲ:______.
步骤V:______.
②上述方案中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步骤是______.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题有2小题,共19分).
17.(10分)(2016•高州市校级二模)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的操作是先______后______,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若需要回收反应后试管中的二氧化锰(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的方法是:将试管中的固体倒入烧杯、加足量的水溶解、______、洗涤、干燥.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加入药品通常采用“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MnO2的反应容器中”,优点是______.
(4)如果用D装置收集氧气,若氧气由b端通入,须将装置D______.
18.某活动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传统腌制松花蛋的主要配料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小组同学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小组同学决定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2CO3、Ca(OH)2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Na2CO3
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Ca(OH)2
丁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
【交流与评价】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______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理由一是______;
理由二是______.
【活动与探究】
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NaOH、Na2CO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无现象,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又重新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观察到______,得出了和乙同学相同的结论.
丁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
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经过上述四位同学的共同努力,大家终于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得出了正确结论.
五、计算题(本题有1小题,共11分)
19.(11分)(2016•高州市校级二模)现有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共61.3g,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生成的沉淀与加入的10%的NaOH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若C点对应坐标为(120,y1).求:
(1)与混合溶液中的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克;
(2)上述反应中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
(3)反应至C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16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行为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汽油中加入乙醇 B.将废弃塑料集中到野外焚烧
C.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D.垃圾分类回收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分析】有利于环境保护就是对环境无污染,不能污染空气,不能污染水体,不能造成白色污染等方面.
【解答】解:A、汽油中加入乙醇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故A正确;
B、将废弃塑料集中到野外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环境保护,故B错误;
C、将污水处理后排放就不会有污染了,所以有利于环境保护,故C正确;
D、分类回收垃圾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省资源,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关注世界环境问题,平时注意多搜集环境保护的资料,多积累相关的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灭火是因为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C.所有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一定会失效
D.盐和碱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氧化反应.
【分析】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会改变.
B、根据氧化反应的特点分析;
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降低肥效;
D、盐和碱中可以不含有金属元素.
【解答】解: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会改变,水可以灭火是因为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错误.
B、氧化反应一定有氧元素参与,不一定有氧气参与反应,故错误.
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降低肥效,不是铵态氮肥的就不会降低肥效,如尿素可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故错误;
D、根据一类特殊的盐(铵盐)可知,可以没有金属离子;碱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NH3•H2O是一元弱碱,不含金属元素,故正确.
故选D.
【点评】熟知灭火的方法、氧化反应的特点、氮肥的使用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过程中主要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用酒精浸泡紫罗兰花自制酸碱指示剂
B.浓硫酸使白纸变黑
C.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D.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用酒精浸泡紫罗兰花自制酸碱指示剂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浓硫酸使白纸变黑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灼烧羊毛和合成纤维时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4.厨房中有下列食物,其中含有丰富蛋白质的是( )
A.米饭 B.白菜 C.花生油 D.鸡蛋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B、白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C、花生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D、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下列关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火星四射 B.产生大量白烟 C.生成黑色固体 D.放出大量的热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分析】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不会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6.如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②③④属于离子 B.①④属于同种元素
C.⑤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D.①⑤的结构不稳定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A、当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判断.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⑤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分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②中质子数=电子数,为原子,在③④中质子数≠电子数,为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①④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⑤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①⑤的最外层电子数不是8,结构不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7.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有人不慎跌入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深洞中,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立即下洞救人
B.厨房中的煤气大量泄露时,立即关闭气阀,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眼睛里不小心溅进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滴入稀盐酸来中和
D.图书档案起火,用大量水浇灭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分析】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10%,会使人窒息而亡;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火可能产生爆炸;
C,眼里不慎溅入酸碱溶液时,应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使用酸碱性较弱的药液进行中和;
D,图书档案起火,通常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以保护图书档案.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不能维持人的呼吸,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进入含大量二氧化碳的洞中救人,非但遇难者不能得救还会使救人者同样遇难.此措施不可取.
B、大量煤气泄露与空气充分混合,遇电器开关产生的火花会产生爆炸,因此发现泄露时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关闭气阀是正确的选择.此项应急措施注意到了这两点,是正确的措施.
C、氢氧化钠溶液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溅入眼中,应用大量水冲洗,而不能采取同样有较强腐蚀性的稀盐酸来处理.此措施错误.
D、图书档案起火,为更好保护图书档案,若使用水灭火会使大量图书档案浸水而损坏.此措施不正确.
故选B.
【点评】当意外发生时,合理的救护措施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而盲目乱动非但于事无补,甚至会使损失更大.
8.下列实验一定不需要玻璃棒的是( )
A.过滤含泥沙的水
B.用pH试纸测定土壤的pH
C.稀释浓硫酸
D.将品红加入水中证明分子运动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分析】应当从玻璃棒在各个实验操作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A.在做过滤实验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故A正确.
B.在测定溶液pH值时,是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故B正确.
C.在稀释浓硫酸时,玻璃棒搅拌液体散热,防止液滴飞溅,故C正确.
D.品红加入水,不能搅拌,让品红自行扩散来证明分子运动,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总结了玻璃棒在各个实验中的作用,识记性较强.
9.草莓、香蕉等水果有芳香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属于有机物
B.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C.其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D.该物质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6:1:4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乙酸乙酯是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8+16×2=88,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酸乙酯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乙酸乙酯由三种元素组成,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4):(1×8):(16×2)=6:1: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某同学由下表所示的NH4Cl的溶解度得到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40
50
58
68
A.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0g.
B.2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是25%
C.40℃时,150g氯化铵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为50g.
D.80℃时,84g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至60℃时有5g氯化铵析出
【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A、根据NH4Cl的溶解度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g,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8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68g,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8g,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于没有指明温度,无法确定氯化铵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2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是×100%≈28.6%,故选项说法错误.
C、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g,4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铵50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形成饱和溶液150g;但由于未指明是否是饱和溶液,无法确定所含溶质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8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68g,84g氯化铵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铵的质量为84g×=34g,含水的质量为84g﹣34g=50g;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8g,则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铵29g;则析出氯化铵的质量为34g﹣29g=5g;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氯化铵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会析出晶体、溶解度的含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题有3小题,共17分)
11.用正确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1)2个钾原子 2K ;
(2)3个二氧化氮分子 3NO2 ;
(3)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阴离子 OH﹣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写出其离子符号即可.
【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钾原子表示为:2K.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二氧化氮分子可表示为:3NO2.
(3)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OH﹣.
故答案为:(1)2K;(2)3NO2;(3)OH﹣.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填空:
(1)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
(2)铝比铁活泼,但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铁好,是因为表面有一层 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6HCl=2AlCl3+3H2↑ ,该反应基本类型属于 置换 反应,氮化铝(AlN)因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被广泛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陶瓷工业等,工业上是用氧化铝、氮气、单质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AlN和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2O3+N2+3C2AlN+3CO .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解:(1)酒精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2H5OH+3O22CO2+3H2O;
(2)铝比铁更活泼,能直接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或致密的氧化膜、致密的保护膜);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氧化铝、氮气、单质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AlN和C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N2+3C2AlN+3CO.故答案为:致密的氧化铝薄膜、2Al+6HCl=2AlCl3+3H2↑、置换、Al2O3+N2+3C2AlN+3C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配、注、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3.如图表示纯净物中不同物质类别之间的相互关系.A与B 代表不同类别的化合物,且它们的溶液都能与铁反应.
(1)写出A、B的溶液分别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 , Fe+CuSO4═FeSO4+Cu .
(2)写出属于“M”中两种物质的化学式.要求这两种物质由不同类别的粒子构成.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简单分类;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回答:物质
从图示来分析,能与铁反应的化合物的溶液是酸溶液或盐溶液,酸一般是盐酸和稀硫酸,盐中的金属在活动性顺序中要排在铁的后面.M是指非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有的有分子构成,如氢气、氧气等,有的由原子直接构成,如单质碳和磷等.
【解答】解:(1)A、B的溶液可以是酸溶液或盐溶液,它们都能和铁反应,如:Fe+H2SO4═FeSO4+H2↑Fe+CuSO4═FeSO4+Cu
(2)“M”属于非金属单质,要由不同的粒子构成,可以是H2和C,H2由分子构成,C由原子直接构成.
答案:(1)Fe+H2SO4═FeSO4+H2↑ Fe+CuSO4═FeSO4+Cu
(2)H2和C
【点评】同学们要做到能把一种物质放到物质的分类表中具体位置,或对每一类物质能举出实例.
三、简答题(本题有3小题,共23分)
1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物质.现有以下四种物质:
①熟石灰 ②氢氧化钠 ③聚乙烯④硝酸钾 ⑤氮气 ⑥生石灰 ⑦钛合金,请选择合适物质填空(填序号):
(1)制肥皂,其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② ;
(2)常作为复合肥料使用的物质是 ④ ;
(3)合成材料是 ③ ;
(4)常用来中和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④ ;
(5)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的物质是 ⑦ ;
(6)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物质是 ⑤ ;
(7)常用作干燥剂的物质是 ⑥ .
【考点】酸碱盐的应用;常见气体的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答.
【解答】解:(1)制肥皂,其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故填:②;
(2)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④;
(3)聚乙烯属于合成材料,故填:③;
(4)熟石灰显碱性,能和酸性物质反应.故填:①;
(5)钛合金密度小,可用来制造人造骨,故填:⑦;
(6)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故填:⑤;
(7)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故填:⑥.
答案:(1)②;(2)④;(3)③;(4)①;(5)⑦;(6)⑤;(7)⑥.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同学们要熟悉常见物质的性质,并能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测物质的用途.
15.下表是原始大气和目前空气的主要成分: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
CH4、NH3、CO、CO2等
目前空气的成分
N2、O2、水蒸气及惰性气体等
(1)目前大气是指绿色植物出现以后的大气.假设把现代的人或其他的动物放在原始大气中,你认为他们能否生存下去? 不能 .原因是 得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反而有有毒的CO、NH3等物质 .
(2)随着原始大气中O2缓慢地增加,CH4、NH3、CO等气体逐渐被氧化而缓慢地减少,使大气的成分气体逐渐演化成现代大气.原始大气中NH3可转化为现代大气的 N2、H2O .写出氧气分别与CO、C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O22CO2 、 CH4+2O2CO2+2H2O .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了解CH4、NH3、CO、CO2是否有毒的化学性质.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合理的猜测.
【解答】解:(1)原始大气中的CO是有毒气体,它可以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致死;氨气呈弱碱性,会产生腐蚀作用,但是由于氨气碱性弱,所以少量的氨气并不会对身体产生多大的危害,不过浓度过高时就会影响人的呼吸系统,对呼吸系统带来伤害.所以氨气也应该是有毒气体.所以现代的人或其他的动植物放在原始大气中,不能生存.故答案为:否;因为原始大气中不含氧气且含有有毒气体.
(2)原始大气中的NH3转化为现代大气中的N2气体和H2O;氧气分别与CO、C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2CO+O22CO2
故答案为:(1)不能、得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反而有有毒的CO、NH3等物质
(2)N2、H2O 2CO+O22CO2 CH4+2O2CO2+2H2O
【点评】本题以原始大气为媒介,考查CH4、NH3、CO、CO2四种气体的性质以及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16.小梅同学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性质后,发现许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反应时能生产盐,于是她构建了如图所示的知识网络图.
铜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重要的应用.借助网络图回答:
(1)写出用酸和碱生产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H2SO4+Cu(OH)2=CuSO4+2H2O .
(2)请你把图中①②处补充完整,要求不能与图中已有信息重复.
① 金属+盐 ;② 酸+盐 .
(3)根据网络图可制备物质.例如,某回收含铜电缆废料的工厂有下列制铜的方案:
①写出下列步骤中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Ⅲ: CuSO4+2NaOH=Cu(OH)2↓+Na2SO4 .
步骤V: CuO+CCu+CO2 .
②上述方案中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步骤是 步骤I和步骤Ⅴ .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本题难点主要是(2)问,可根据网络图已给信息,再结合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应生成盐的情况逐一核对可分析出.
【解答】解:
(1)、用硫酸和氢氧化铜发生反应可制取硫酸铜,H2SO4+Cu(OH)2=CuSO4+2H2O;
(2)、题中要求要求不能与图中已有信息重复,信息量很大,必须利用已有的网络图汇总信息,很明显给出的信息是在①处的左边是金属与酸的反应,那么金属与盐、与碱反应吗?可得出金属与盐可以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如Fe+CuSO4=FeSO4+Cu;在②的右下方是碱、盐与盐之间的反应,那么酸与盐可以反应生成盐吗?很明显可以,如H2SO4+BaCl2=BaSO4↓+2HCl;
(3)、①步骤Ⅲ是滤液中的硫酸铜和加入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CuSO4+2NaOH=Cu(OH)2↓+Na2SO4;步骤Ⅴ是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的黑色粉末CuO和CO发生反应,CuO+CCu+CO2
②步骤I主要是含有的塑料等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染,步骤Ⅴ主要是CO不能充分反应,会逸出污染大气.
故填:(1)、H2SO4+Cu(OH)2=CuSO4+2H2O;
(2)、①金属+盐;②酸+盐;
(3)、①CuSO4+2NaOH=Cu(OH)2↓+Na2SO4; CuO+CCu+CO2
②步骤I和步骤Ⅴ
【点评】本题涉及的信息量很大,题中既给出了总结酸碱盐相互反应的方法,又借助实验考查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学生应该把该题认真分析,尤其是题中总结的学习方法,并应用到其它知识的学习和总结中去.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题有2小题,共19分).
17.(10分)(2016•高州市校级二模)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酒精灯 ;②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的操作是先 移导管 后 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若需要回收反应后试管中的二氧化锰(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的方法是:将试管中的固体倒入烧杯、加足量的水溶解、 过滤 、洗涤、干燥.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加入药品通常采用“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MnO2的反应容器中”,优点是 能获得平缓的氧气流 .
(4)如果用D装置收集氧气,若氧气由b端通入,须将装置D 装满水或倒置 .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①②均为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熟记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步骤;从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进行分析.
(3)熟记常用的化学方程式;根据缓慢加入能控制反应的速度解答.
(4)根据氧气的密度确定进气口.
【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①是酒精灯,②是长颈漏斗,故填:酒精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的操作是先将导管移出,再熄灭酒精灯;要回收反应后试管中的二氧化锰,可以将试管中的固体倒入烧杯、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故填:A;移导管;熄灭酒精灯;过滤;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滴加速度,能控制反应的速度,获得平稳的氧气流;故填:2H2O22H2O+O2↑;能获得平缓的氧气流;
(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若要是氧气由b端通入,需要将装置倒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要将水排出,可以将气体从b端通入,故填;装满水或倒置.
【点评】D装置的用途比较多,可用来洗气、收集气体、给病人输氧时用来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等,每种用途的进气管都不一样,要区分清楚.
18.某活动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传统腌制松花蛋的主要配料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小组同学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Na2CO3=CaCO3↓+2NaOH .小组同学决定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2CO3、Ca(OH)2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Na2CO3
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Ca(OH)2
丁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
【交流与评价】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 甲 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理由一是 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反应不能共存 ;
理由二是 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NaOH .
【活动与探究】
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NaOH、Na2CO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CO2↑+H2O .
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无现象,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又重新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观察到 白色沉淀 ,得出了和乙同学相同的结论.
丁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
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因为存在氢氧化钠,因此一开始滴加少量稀盐酸时不会产生气体 . 经过上述四位同学的共同努力,大家终于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得出了正确结论.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由于在加水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有: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因此最终所得滤液中除了一定含有没参与化学反应的氯化钠之外,还一定含有新生成的氢氧化钠,由于氢氧化钙和碳酸钠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这两种物质不可能同时存在,在滤液中最多只能含有一种:氢氧化钙或碳酸钠,因此甲同学的猜想一定不合理;用稀盐酸证明碳酸钠的存在,由于滤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稀盐酸首先和氢氧化钠反应,若加入的稀盐酸过少,稀盐酸就全被氢氧化钠所消耗,就不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无法证明碳酸钠的存在,因此加入的稀盐酸必须要多.
【解答】解:【交流与评价】
由于发生了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因此在滤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而氢氧化钙和碳酸钠能反应,因此这两种物质不可能在溶液中共存.故答案为为:甲;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在溶液中不能共存;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NaOH;
【活动与探究】
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填:Na2CO3+2HCl=2NaCl+H2O+CO2↑;
由于丙同学得出了和乙同学相同的结论,即有碳酸钠,因此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时,应会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释与结论】
由于滤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稀盐酸首先和氢氧化钠反应,若加入的稀盐酸过少,稀盐酸就全被氢氧化钠所消耗,就不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无法证明碳酸钠的存在,因此丁同学没有看到有气泡生成,应该加入的稀盐酸过少导致,故答案为:丁同学滴加的盐酸量很少.
答案:Ca(OH)2+Na2CO3=CaCO3↓+2NaOH;
[交流与评价]理由一: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反应不能共存
理由二: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NaOH
[活动与探究]Na2CO3+2HCl=2NaCl+CO2↑+H2O;白色沉淀;
[解释与结论]因为存在氢氧化钠,因此一开始滴加少量稀盐酸时不会产生气体
【点评】这是一道文字推断题,也可以说是推断加探究的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运用是否熟练,近年来中考中出现这种题型的不是很多,但却也是倾向于探究和推断结合,题目却是要简单许多.
五、计算题(本题有1小题,共11分)
19.(11分)(2016•高州市校级二模)现有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共61.3g,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生成的沉淀与加入的10%的NaOH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若C点对应坐标为(120,y1).求:
(1)与混合溶液中的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40 克;
(2)上述反应中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
(3)反应至C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分析图示数据即可知道与混合溶液中的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2)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与Mg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氢氧化钠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反应中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和生成氯化钠的质量;
(3)分析题意可知,反应至C点时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出比例式,计算出生成氯化钠的质量,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100%”计算即可.
【解答】解:(1)由图示数据可知,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40g时,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是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故答案为:40;
(2)由图示数据可知,氢氧化钠溶液与MgCl2反应的质量为:120g﹣40g=80g,
设反应中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2NaOH+MgCl2=2NaCl+Mg(OH)2↓
80 117 58
80g×10% y x
∴,
∴x==5.8g;
∴y==11.7g;
(3)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NaOH+HCl=NaCl+H2O
40 58.5
40g×10%,z
∴
∴z==5.85g;
则反应至C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
答:(2)反应中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为5.8g;
(3)反应至C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学生要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才能正确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