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附练习 122页

  • 368.5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附练习

  • 1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附练习)‎ 复习主题01 中国古代史(远古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 ‎【总体结构综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在距今170万年前,元谋人就生活在祖国大地上,掀开了中华文明的第一篇章。经过漫长的岁月,原始人类完成了从氏族、部落到国家的发展。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自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与汉族的融合。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基础知识识记】‎ 中华文明的起源 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懂得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过着氏族集体的生活。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后历经尧、舜、禹,我国的原始社会结束。‎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到启时,“禅让制”被“世袭制”替代,开始了“家天下”的时代。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商朝在盘庚迁都殷以后,国力最强大。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打败商朝暴君商纣,建立周朝,史称“西周”。西周统治者通过分封制巩固了对全国的统治,国力不断强盛。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并起,纷争不断。各国先后掀起变法运动,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统一国家的建立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了秦朝,统一了中国。他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实行“焚书坑儒”,北筑万里长城,南修筑灵渠,开发边疆,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西汉初年,出现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出现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局面,西汉进入最强盛时期。‎ 汉武帝时,著名外交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方陆路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200年,曹操通过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208年,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之战大败曹操。之后不久,曹魏、蜀汉、孙吴先后建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分裂局面结束,中国出现了短暂的统一。317年,东晋建立。到439年由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重新统一了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为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把都城迁至洛阳,并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 该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各民族间的融合,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能力情感价值】‎ ‎⑴知道中华文明的起源,了解我国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认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人类从蒙昧进入文明时代。‎ ‎⑵要求从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特别是商鞅变法中,认识到“变则通,不变则亡”‎ 的道理,增强对我国当前改革开放政策的信心。同时从各国兴亡的史实中总结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⑶把握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和巩固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先后经历了秦、西汉和东汉三个朝代,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成就显著,边疆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⑷通过对秦始皇、汉武帝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初步学会结合史实用辩证的观点进行理性分析,培养科学的历史人物评价观。‎ ‎⑸把握两汉时期的外交成就特别是张骞出使西域及东汉与欧洲往来史实,认识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关于与他国交流合作的友善国度,对世界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要求学生可以通过设计“重走丝绸之路”的讨论、参观、旅游等形式的自主活动,融入历史,感受历史的无限魅力,培养美好情操。‎ ‎⑹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在第一次大统一后的首次分裂时期,虽然政治处于分裂状态,但也促进了我国境内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使各民族得以共同发展。北魏孝文改革就是很好的说明。‎ ‎【中考试题解析】‎ ‎(2005年湖北宜昌市中考试题)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大规模地反击匈奴取得胜利的帝王是(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汉武帝 D.唐玄宗 ‎[解析]本题为历史人物类基础知识题。可抓住两个关键词即“大一统”和“反击匈奴”。秦始皇时虽统一了全国,但在各方面只是起始阶段,而对匈奴只是修筑长城以防御为主。唐太宗和玄宗时已不存在匈奴民族,故可排除。汉武帝时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都通过相关措施实现了一统局面,由于国力强大,具备对反击匈奴的条件且战果辉煌,如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使匈奴无力与西汉抗衡。故选C。‎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是大自然的规则。人类总是在不断与自然适应的过程中发展前行。下列生活技术中,明显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的是( )‎ A.制造工具 B.使用火 C.缝制衣服 D.种植作物 ‎2.距今约五六千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 )‎ A.小麦    B.米饭     C.小米      D.玉米 ‎3.孙中山说“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中的“轩辕”就是指被称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他是( )‎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秦始皇 ‎4.传说时代的“三过家门而不入”,与群众同甘共苦,治理洪水的英雄是( )‎ A.尧 B.舜 C.禹 D.启 ‎5.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名称和建立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朝、禹 B.夏朝、启 C.商朝、汤 D.商朝、武王 ‎6.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开始于(  )‎ A.尧传位给舜  B.舜传位给禹  C.禹传位给启  D.商汤灭夏 ‎7、西周时,周王通过( )巩固了对全国的统治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8.《论语》记载“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中所指春秋时第一位霸主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9.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10.公元前260年,秦大破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军队,坑杀赵军士卒40多万人,从此,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攻势。这场战争是(  )‎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城濮之战 ‎11.秦王赢政顺应历史潮流,最终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天下的时间是(  )‎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30年 D.公元前220年 ‎12.下列货币中,哪一种是秦朝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 )‎ A B C D ‎1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是 A.陈胜、吴广 B.刘邦、项羽 C.刘秀 D.曹操 ‎14.观察下图路线,这条骆驼商队经过的通道最早开通于我国哪一朝代(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15.杜甫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所说的政治家是(  )‎ A.曹操 B.诸葛亮 C.刘备 D.孙权 ‎16.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起最重要作用的一次著名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开发,其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 A、江南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地理条件 B、北方人迁移到江南,带去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C、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D、江南地区具备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 ‎18.在古代史上提倡使用汉语,穿汉服,用汉姓等措施的一次著名改革是( )‎ A.商汤改革 B.管仲改革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 ‎19.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下列朝代属于统一的王朝有( )‎ ‎①秦 ②西汉 ③东汉 ④西晋 ⑤东晋 ⑥北魏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⑥ D.①②③④‎ ‎20.最能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特点的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诸侯纷争与社会变革 C.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D.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21.识图题 观察右图,提取下列历史信息:‎ ‎①右图反映的朝代是 它的都城是 ‎②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城西起 ,东至 。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北方 族的南侵。‎ ‎③图中告诉我们,该朝代在地方实行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制度是 。‎ ‎22.历史典故对对碰 你知道吗?你们在幼儿时或小学里听说过许多美好动听的成语、典故,其实有很多都在我们的历史教材中出现过。留心收集,或许对你有用。请将下列成语典故按不同时期归类。将序号填入相应横线上。‎ ‎⑴钻木取火 ⑵“三过家门而不入” ⑶围魏救赵 ⑷约法三章 ‎⑸四面楚歌 ⑹朝秦暮楚 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⑻退避三舍 ‎⑼破釜沉舟 ⑽卧薪尝胆 ⑾三顾茅庐 ⑿草木皆兵 ⒀闻鸡起舞 ‎⒁纸上谈兵 ⒂鸿门宴 ⒃揭竿斩木 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⒅投笔从戎 ⒆七擒孟获 ⒇火烧连营 A:远古时期 B:夏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3.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中国朝代歌节选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西东晋,南朝北朝是对头。‎ ‎…… ……‎ 读上述“朝代歌”,回答:‎ ‎①请用简要语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最主要的社会特点。‎ ‎②说出歌中包含的统一封建王朝的名称。‎ ‎③选择这一历史时期你最崇拜的一位历史人物,并简述他的主要事迹。‎ 材料二 秦国是战国后期的一个东方强国。秦军向东进攻,赵王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秦军不断挑战,廉颇坚守不出,双方长期相持。秦军散布廉颇要降秦的谣言,赵王果然上当,派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只会说空话,没有实战经验,轻敌出击。结果,秦将白起设伏兵把赵军围困起来,截断赵军粮道。赵军被围困46天,粮尽援绝,拼死突围。结果,赵括被射死,赵军向秦军投降。‎ 请回答:④上述材料中关于赵括的一个成语典故是什么?什么意思?‎ ‎⑤此战役中,廉颇坚守不出,赵括则轻敌出击,简要分析他们各自的作战想法。‎ ‎⑥这则故事对我们青少年有何启发意义?‎ ‎24.简答题 俗话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这种事例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比比皆是。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请从中国古代史中任选一方面,举例说明你的道理。‎ 复习主题02 中国古代史(隋唐――清明前期)‎ ‎【总体结构综述】‎ 隋唐时期,南北朝分裂局面结束,祖国再次实现了统一,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 宋元时期,我国封建社会政治上又一次大分裂和由分裂走向统一,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现了新变化。‎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到1840年前夕,中国的国力已由强盛转向衰弱。‎ ‎【基础知识识记】‎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他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注重改革,开创了少有的繁荣景象。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2、618年,李渊父子建立唐朝。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积极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重用人才,发展生产;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人才,从而形成了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 ‎3、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重要的选拔人才制度。创立于隋朝,发展完善于唐朝,于清朝末年废除。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唐诗的繁荣,对后世影响深远。‎ ‎4、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唐太宗时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普写了各民族“和同为一家”友好诗篇。‎ ‎5、隋唐对外实行开放政策,中外交往活跃,与亚、洲、非一些国家都有密切往来。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是唐朝时中日交往密切的见证。玄奘西游天竺,撰写《大唐西域记》,成为中印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辽宋夏金元 ‎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北宋。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同年南宋建立。辽、西夏、金、蒙古少数民族政权同宋王朝先后并存,对我国边疆地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2、1206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中国历史又一次实现了统一。元朝的行省制度是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元朝时民族关系进一步融洽,民族交流日益增多,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宋元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重心开始南移,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较大发展,并超过了北方,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宋代气象万千的社会生活。‎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鸦片战争前)‎ ‎1、明朝君权的加强:1368年,明太租朱元璋建立明朝。明朝统治者采取措施加强了君权。政治上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设六部;建立锦衣卫、东西厂等特务机构;思想上通过“八股取士”,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郑和下西洋: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时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 ‎3、戚继光抗倭:元末明初,民族英雄戚继光奉命组织“戚家军”抗击倭寇,九战九捷,取得重大胜利,维护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4、清朝的建立:1616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自称皇帝,国号清。清朝开始。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5、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6、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盘踞我国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宝岛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 ‎8、抗击沙俄侵略: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发动两次雅克萨之战,大败沙俄军队。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9、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清朝前期,通过设置驻藏大臣、伊犁将军,妥善安置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部等,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使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形成了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 ‎10、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统治者严格限制地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它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能力情感价值】‎ ‎1、结合隋唐的繁荣与开放、明朝的郑中下西洋及清朝前期的闭关锁国等史实,领会开放与繁荣,闭关与落后的内在联系,增强对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信心和认识。‎ ‎2、从隋朝短命而亡到唐朝全盛,史论结合分析明君兴国,暴政亡国的道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3、正确认识古代选拔人才制度的历史作用,结合当前实际,分析评价考试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发挥历史课程的学以致用功能。‎ ‎4、学会辩证分析、评价重大历史人物的能力,结合对唐太宗、唐玄宗、忽必烈、郑和等的评价,培养学生能力。‎ ‎5、通过从隋唐到明清历史发展历程,培养我国历史上发展是主流,民族关系不断融合的观点,树立民族平等、团结民族的观念。‎ ‎【中考试题解析】‎ ‎[2005年宜昌市中考]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00年前从长江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海家( )‎ A.鉴真 B.郑和 C.郑成功 D.迪亚士 ‎[解析]此题跨中外历史综合选择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牢固程度。由“长江”等便知此人是中国人,故可排除答案D;从“600年前”便可推断至1405年,即中国的明朝时期。鉴真为唐代人,事迹是六次东渡日本;郑成功的主要事迹是收复台湾。故此题选B。如果能关注各媒体报道,知道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了解或参与丰富的纪念活动,则此题更易把握。‎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唐朝人赞颂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涌波。”是说隋朝在历史上的哪一贡献( )‎ A.统一南北 B.科举制度 C.开皇之治 D.大运河 ‎2.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时期是出现在(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同学们在学完隋唐历史后,进行了一次主题演讲活动,你认为最能概括隋唐历史全过程的主题应是( )‎ A.动荡与变革 B.分裂与融合 C.繁荣与开放 D.交往与冲突 ‎4.古代读书人考取进士前三名分别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来源于我国古代的( )‎ A.察举制 B.分封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是哪位著名的帝王所说的( )‎ A.汉文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康熙帝 ‎6.我们宜昌是全国有名的茶乡。饮茶之风早在唐朝时盛行,将饮茶的习俗带到今天西藏的人物是( )‎ A.文成公主 B.金城公主 C.鉴真 D.玄奘 ‎7.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往十分活跃。下列表现中不是出现于该时期的是( )‎ A.鉴真六次东渡日本 B.新罗特产居进口首位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 ‎8.与北宋建立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陈桥兵变 B.杯酒释兵权 C.王安石变法 D.澶渊之盟 ‎9.两宋时,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其中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是 A.契丹国 B.蒙古国 C.金 D.西夏国 ‎10.南宋时期最著名的抗金英雄人物是( )‎ A.寇准 B.韩世忠 C.岳飞 D.文天祥 ‎11.下列关于宋代经济情况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稻在宋朝居粮食产量第一位 B.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为丝织业中心 C.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第一位 D.广州和泉州是两宋时期的名港 ‎12.毛泽东在诗词《沁园春·雪》中提到的“一代天骄”是指历史上的(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 ‎13.宋代的社会生活气象万千。假如你生活在北宋都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 )‎ A.除夕夜“守岁” B.用纸币购物 C.在“瓦子”里购物娱乐 D.人们普遍穿棉布衣服 ‎14.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反映了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作者是( )‎ A.魏征 B.岳飞 C.文天祥 D.于谦 ‎15.我国对全国实行省级行政区划管理,目前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  )‎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16.元朝是我国民族进一步融合的重要时期。由于各民族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傣族 D.回族 ‎17.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的是 A.设立军机处,直接对皇帝负责 B.废除行省制度,在中央设六部,地方设三司 C.成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特务机构 D.通过“八股取士”选拔官吏 ‎18.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广东澳门。中国政府收回了对澳门的主权,澳门回到祖国怀抱是在( )‎ 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19.率军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郑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渥巴锡 ‎20.今年(200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早在1727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了( )‎ A.钦差大臣 B.伊犁将军 C.宣政院 D.驻藏大臣 ‎①‎ ‎②‎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21.识图题 右图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使用的货币,请回答:‎ ‎①朝代: 名称:‎ ‎②朝代: 名称:‎ ‎22.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 壮举。请在认真读图的基础上,提取并完成以下信息。‎ ‎①率船队完成此次壮举的是著名航海家是 他生活在我国古代的 朝。‎ ‎②据图所知,此次远 航最远到达的地点是 ‎③请联系远航史实,说说此次远航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远航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④2005年是此次远航600周年。各大网站及媒体大量报道,纪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纪念这次活动。‎ ‎23.材料分析题:‎ ‎⑴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材料 材料一:“ A B C 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英国科学家)‎ 材料二: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 ——鲁迅(中国文学家)‎ 读材料一、二,回答 ‎①将材料中A、B、C三处补充完整。A: B: C:‎ ‎②就以上材料写一篇读后感。(字数100字以内)‎ ‎⑵材料三:乾隆帝曾给英王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依靠)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四:嘉庆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读材料三、四,回答:‎ ‎①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清朝统治者的一种什么态度?因此对外采取了什么政策?‎ ‎②这种政策的影响如何?‎ ‎③对比我国当前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你有什么想法,请写出来。‎ 复习主题03 中国古代科技 ‎【总体结构综述】‎ 中华文明悠久绵长,古代先民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的辉煌文明,推动了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造纸术、《九章算术》、麻沸散等,南北朝时承前启后的“祖率”、《水经注》、《齐民要术》……,开启了隋唐文明的繁荣,赵州桥、唐长安、《金刚经》等领先世界,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突破进展和广泛使用,把中国古代科技推向了高峰。明代的科学巨著《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了世界的重要文献。‎ ‎【基础知识识记】‎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生产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和“三星堆”文化,其中,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数学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是一部数学名著。它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几何的大部分内容,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祖率”:南朝数学家祖冲之,采用“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医学 华佗:东汉医学家,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能强身健体。张仲景:东汉医学家,因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而被后世尊称为“医圣”,写成《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李时珍:明朝医药学家,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科技巨著 ‎《水经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全书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地介绍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齐民要术》:北朝农学家贾思勰所著,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提倡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这部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天工开物》:明朝末年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建筑 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采用中流作堰的办法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长城:为抵御匈奴,秦始皇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此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代又大规模修筑,东部险要地段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大奇迹。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大运河:隋朝隋炀帝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欧洲有类似的桥比中国晚了700多年。北京故宫:明成祖营建的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城中心的紫禁城,今称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四大发明 造纸术:西汉早期出现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造出了“蔡侯纸”,后直接或间接传至世界各国。印刷术:隋唐时期雕版印刷佛经等,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指南针:战国时期制成“司南”‎ ‎,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火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唐朝中期的书籍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能力情感价值】‎ ‎⑴国家的统一,封建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等等,都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昌盛的原因。‎ ‎⑵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推动了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⑶学习古代科学家祖冲之、毕升、李时珍等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中考试题解析】‎ 例1 [2005年宜昌市中考试题]巨大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A.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B.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畜牧业发达 D.铁器开始使用 解析:这一道选择题主要考查的是历史知识的归类能力。商代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因此它所反映的就是我国古代的青铜工艺的高超水平,答案为A。‎ 例2 [2005年安徽省中考试题]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到嘉峪关去考察明长城,右图中表示其目的地的英文字母是 解析:这是一道材料选择题,考查了识图能力和历史知识的再现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扣住关键词语“明长城”、“嘉峪关”。回忆相关知识,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故在图中代表嘉峪关的字母应为A。‎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 暑假的一天,小明一家来到他向往已经的首都北京,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该馆的镇馆之宝“一件出土于殷商河南安阳武官村的堪称现存世上至尊的古青铜礼器”深深地吸引了他们。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此文物可能是:(‎ ‎)‎ A B C D ‎2. 下列科技著作与其称谓不符的是:( )‎ A.《九章算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B.《伤寒在病论》——奠定中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学名著 C.《水经注》——东方医药巨著 D.《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著作 ‎3. 假如叫你扮演华佗,你应该具有的医学特长是:( )‎ ‎① 针灸 ②外科手术 ③创制“麻沸散” ④创制“五禽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 后人写诗称赞李冰说:“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你知道后人称赞李太守的原因吗?( )‎ A.兴修水利,使关中地区成为千里沃野 B.采用中流作堰办法,修筑都江堰 ,消除了岷江水患,造福人民 C.任秦国蜀郡守时,勤政廉洁 D.采用疏导办法,修筑都江堰,变岷江水患为水利。‎ ‎5.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你要想登上秦长城的西端,你应该到达哪个省?‎ A.甘肃 B陕西 B.河北 D.辽宁 ‎6. 右图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瑰宝,‎ 它主要是在哪一朝代修建:(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7. 前119年,大将军卫青给汉武帝写了一封大破匈奴的捷报,卫青所使用的书写材料最有可能的是:( )‎ A.龟甲 B.青铜器 C.竹简 D.纸 ‎8. 在航海中“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种现象最早出现( )‎ A.战国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9. 下列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大的是:( )‎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郭守敬 ‎10.‎ 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以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派别,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三种发明是指:( )‎ ‎① 火药与火器 ②指南针 ③活字印刷术 ④造纸术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图片 祖冲之 李时珍 毕升 ‎①根据图片提示按朝代的先后顺序列举上述我国古代科学家的科技成就。要求以表格的形式作答。表格的内容包括人物、朝代、科技成就。‎ ‎②上述科学家中,你最喜欢哪一位,你认为他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12. 广州某校和南京某校的中学生要举行夏令营联谊活动,其中一项内容是参观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长城。‎ 中国长城名列世界七大奇迹。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与自豪!你还能举出充分体现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其它建筑文化遗产吗?‎ ‎①请你举出两项。‎ ‎②假如你是导游,你将怎样向你的游客介绍它。请选出其中一项向你的游客介绍。‎ ‎13.看图答题:‎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① 图一、图二是我国古代哪两项工程的示意图?填写图二中的的三空。‎ ‎②这两项工程给各自的朝代带来什么影响?‎ ‎③从古代的这项巨大工程的修筑、开凿对今天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了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二: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的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了的三大发明是经何人传到欧洲的?请你用一句话概述中国这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演变的影响。‎ ‎②材料二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③从指南针在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你有感受?‎ ‎15. 问答题:‎ 某校历史教研组,在科技月举行了历史手抄报比赛,内容是关于中国古代科技。那么你的参赛作品该如何设计呢?请你谈谈为什么说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参赛作品设计要求:①写出手抄报的名称②写出你要运用的材料史实。③说明你是怎样编排这些材料的。)‎ 复习主题04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总体结构综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汉字的悠久历史和绵延不绝。孔子最能代表中国文化,被公认为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诸家学派各抒己见,形成 ‎“百家争鸣”的兼容开放的特点。佛教和道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古代文学、史学、书画、音乐等方面的成就留给后人宝贵的艺术财富和精神财富。了解这些,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所必须的修养。‎ ‎【基础知识识记】‎ 汉字的演变 出现于商朝的甲骨文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现在的汉字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商周时期的金文更加规范。秦始皇规定用小篆作为统一文字,不久又流行一种更简便的隶书。汉朝则主要用隶书,而草书和行书也开始流行;魏晋到现在主要用楷书,行书是辅助字体。‎ 孔子 春秋晚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孔子弟子整理的《论语》记录了他的言论。孔子的学说后来成为封建文化正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变,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儒家的孔子、孟子,主张仁政,以“礼”、“德”治国。墨家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道家的老子、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法家的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 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 佛教大约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形成于东汉末年。唐代是佛教和道教最为兴盛的时期。佛教和道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文学 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影响和成就最大的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李白的诗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杜甫的诗语言精练,将个人遭遇和国家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反映现实生活,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北宋苏轼开创一代词风,豪迈奔放;李清照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南宋词人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爱国豪情。明清时期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展示了东汉末及三国时期军事政治外交斗争的巨幅历史画卷;《水浒传》揭露北宋社会的黑暗;《西游记》运塑造了孙悟空等家喻户晓的形象。《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史记》和《资治通鉴》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古代艺术 秦始皇陵兵马俑气势恢弘,威武雄壮,是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风格独特,各书体皆精,被尊为“书圣”。唐朝颜真卿、柳公权创立“颜体”和“柳体”。唐朝石窟艺术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最高体现,代表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是一座瑰丽的艺术宝库,窟内泥塑与壁画,生动地展现出奇特神韵和无穷魅力。东晋顾恺之以人物画见长,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战国时期的编钟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音乐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唐代乐舞发达,《秦王破阵乐》和《霓裳羽衣舞》很有名。‎ ‎【能力情感价值】‎ ‎⑴从甲骨文到金文、大篆的演变,可以发现方形圆形的团块被线条所取代,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平,象形程度逐渐降低。了解汉字字形的演变,不仅可以熟悉汉字本身的历史,还可以通过书法欣赏,陶冶情趣,从审美上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⑵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我们应该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的学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在当今的世界,这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的许多重要内容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 ‎⑶通过学习唐诗宋词名篇,体会到了其中的语言艺术美,更加热爱祖国河山更加关注现实。文史作品也是一笔精神财富,如司马光严谨治学精神,李清照和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都值得我们继承。通过学习书画乐舞成就体会到其中的艺术魅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中考试题解析】‎ ‎[2005年岳阳市中考试题]小华想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教育,张老师启发式地提出了以下问题:‎ ‎①如果你要了解孔子的言行,最好该查阅什么书籍?‎ ‎②成语故事“塞翁失马”反映的观点与我国先秦时期的哪个学派的观点一致?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采用的是哪家的思想来治国?‎ ‎③秦朝、西汉、清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④隋朝在选拔官吏时创立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发展到明朝时具体演变成什么制度?‎ 解析: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广,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内容:第①、②问有关诸子百家的学说,第③问有关各朝巩固政权的措施,第④问有关科举制度,并不复杂,这要求我们在备考时注意对同类知识的归纳和整理。‎ 参考答案:①《论语》 ②道家、法家 ③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大兴文字狱。④科举制度、八股取士。‎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按照汉字演变顺序排列正确的应该是 ( )‎ ‎① ②馬③ ④ 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2.右图中的人物①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②他提出和谐发展、随遇而安的思想,③曾周游各国但不被重视,晚年致力于教育,④他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你知道他是谁吗?将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选出来:(‎ ‎)‎ A.③ B.④ C.② D.①‎ ‎3.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正确的是:( )‎ A.天方—天竺—长安 B.印度—西藏—大都 C.大秦—西亚—洛阳 D.印度—西域—中原 ‎4.下列各组对应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司母戊鼎—青铜艺术 B.兰亭序—书法艺术 C.莫高窟—建筑艺术 D.《念奴娇·赤壁怀古》—文学艺术 ‎5.请你说出下面哪句属于描述杜甫诗作风格的:( )‎ A.豪放激昂、潇洒超脱,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B.深刻反映了那个时期由盛转衰的动荡历史 C.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D.作品主要反映个人孤苦凄凉的生活遭遇 ‎6.它以年月日为序叙事,记述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历史,用大量篇幅记述了历代政治军事史实,吸取历史上治乱兴衰的教训,考证详密,文笔生动。这部书的作者是:‎ ‎( )‎ A.孔子 B.司马光 C.司马迁  D.罗贯中 ‎7.此图是一座汉代建筑,位于河南境内。请你猜猜它是什么建筑:( )‎ A.安阳殷墟 B.汤阴岳飞庙 C.洛阳白马寺 D.开封龙亭 ‎8.揭露了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和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剥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斗争。是对封建社会进行全面批判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因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把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这部书应该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9.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为这一制度奠定理论基础的思想家是( )‎ A.韩非 B.孟子 C.荀子 D.孙武 ‎10.关于唐宋文学成就表述错误的是:( )‎ A.唐诗数李白、杜甫成就最大,合称李杜 B.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合称苏辛 C.仅《全唐诗》收集诗歌就有近5万首 D.“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李清照的名句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识图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幅图名称是______,‎ ‎②它的用途是________,‎ ‎③它出土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课堂准备举办一次历史故事会。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参加筹备工作:‎ ‎①请列举本册课文中文化部分的故事两例:‎ ‎②说说这些故事出对你的影响。‎ ‎13.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从容貌到服饰上都不相同,形象极其生动自然,在人物形象的刻划上达到了中国古代雕塑的一个高峰,表现出极高的写实技巧。占地面积达二万多平方米。这四个坑的位置完全符合古代兵书的布阵原则,布局严谨而完整,场面恢宏壮观,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①你能看出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什么?‎ ‎②它反映了当时怎样一种精神风貌?‎ ‎14.明清两代,随着工商业市镇繁荣和书坊(书店)、刊刻印刷业迅速发展,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的小说广为流传。清代有人把小说视为与儒、佛、道三教并列而影响更广的又一教。‎ 看了上述材料,请你试着说一说,工商业市镇繁荣和书坊(书店)、刊刻印刷业迅速发展与小说的流传之间有什么联系?‎ ‎15.课堂上老师让大家用诸子百家观点讨论校园内破坏公物行为产生的原因和遏止方法。请你选择儒、墨、道家中一派的观点,准备你的课堂发言。‎ 复习主题05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总体结构综述】‎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后来,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其间,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也从未间断,涌现出象林则徐、邓世昌这样的民族英雄和太平天国、义和团这样的人们团体,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基础知识识记】‎ 虎门销烟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暴利的驱使,英国把鸦片贩卖到中国,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839年,清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并把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1840年6月,英国挑起了鸦片战争,从珠江口一直打到长江下游的南京,清军节节失利。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1856年至1860年,英国法国发动了侵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入清皇家园林——圆明园,大肆抢劫后,把它付之一炬。俄国占领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和之后,俄国趁机强占我国北方共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1851年兴起的太平天国军队定都南京后,与清军和外国人组成的“洋枪队”进行战斗。1862年,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左宗棠收复新疆 ‎19世纪60年代,中亚的浩罕国阿古柏侵占我国新疆喀什噶尔,并建立汗国。扩大侵略,使新疆变成人间地狱。清政府决定派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 ‎1878年,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 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黄海海战中,管带邓世昌率舰英勇杀敌,最后与舰同沉。1895年日军攻占山东,北洋舰队覆没。清政府求和,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开厂、通商,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年春,英、美、俄、法、日、德、意、奥八国联军自海上进犯天津,清军和义和团进行了狙击。8月联军攻占北京,在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辛丑条约》的签订 ‎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英、美、俄、法、日、德、意、奥等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能力情感价值】‎ ‎⑴英国将大量的鸦片走私到中国,使中华民族遭受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展开了禁烟斗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也成为英国侵略中国的借口。这充分说明资本主义不仅唯利是图,而且具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 ‎⑵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从此开始了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它用事实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只有发奋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自立于世界。‎ ‎⑶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充分暴露出侵略者的野蛮、凶残的本质。有力地驳斥了所谓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的谬论。‎ ‎⑷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左宗棠率兵收复新疆,得到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捍卫了国家主权,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⑸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直接起因是日本出兵朝鲜,向清军挑衅。后来日军在旅顺制造大屠杀,充分说明日本的战争责任和战争罪行。历史史实不容歪曲。‎ ‎⑹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大肆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再次暴露出帝国主义掠夺的本性和凶残的嘴脸。《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考试题解析】‎ ‎[2005年潍坊市中考试题]110年前,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占了中国领土台湾。回答下列问题:‎ ‎⑴据下图,你能得出什么历史信息?昭示我们应继承和发扬什么精神?(图:台湾军民痛击日本侵略军)‎ ‎⑵1995年4月,台湾一小撮民族败类公然叫嚣“日本割占台湾是台湾人不幸中的大幸”。结合所学知识,批驳上述观点。‎ 解析:本题材料比较丰富,信息量较大,在解题要紧紧抓住题目的要求,不能漫无边际。解答第一问时,根据题目中的“割占台湾”‎ 和图片内容,可以先确定图画反映的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再分析其中表现的精神就容易了。第二问要紧扣“割台”是中国人民的深重灾难,进而对照台独分子“大幸”‎ 的谬论,批驳其颠倒黑白的丑恶嘴脸和险恶用心。‎ 参考答案:⑴信息:日军入侵台湾;台湾军民抗击日军;台湾军民具有爱国精神。精神: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强烈爱国主义精神。⑵批驳:日本侵占台湾,给台湾人民带来了灾难,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一小撮民族败类的叫嚣严重歪曲了历史,伤害了海峡两岸人民的民族感情,是分裂祖国的行径,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的坚决反对。‎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我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 B.《南京条约》的签订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下列关于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不正确的是:‎ A.赔款白银2100万两 B.割香港岛给英国 C.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D.开放南京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3、一次性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马关条约》‎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放火烧了圆明园的是________侵略者 A.英国 B.英国法国 C.俄国 D.英法俄美 ‎5、19世纪70年代,率军收复我国新疆地区的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李鸿章 ‎6、1884年,清政府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在那里设立了 A.西域都护 B.伊犁将军 C.新疆行省 D.驻藏大臣 ‎7、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导致清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A.丰岛战役 B.黄海海战 C.威海卫战役 D.旅顺战役 ‎8、1896年,美国首先与中国“合办”了门头沟煤矿,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一事件产生于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9、下列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的是 ‎①赔款白银2亿两 ②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③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标志着中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识图回答问题 远瀛观原景 远瀛观残迹 ‎⑴如果你是讲解员,你怎样简洁地向游客介绍远瀛观前后的变化?‎ ‎⑵如果你是游客,听了讲解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 ‎12. 将下列历史名词和历史表述分成三类:‎ ‎①鸦片战争 ②《马关条约》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中国 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⑥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⑦《辛丑条约》⑧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⑨《南京条约》‎ ‎⑴分类:A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你就其中的某一分类谈谈你的理由。‎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92年,英国女王派特使马戛尔尼带厚礼给祝贺乾隆皇帝80寿辰,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第一次高层的重要交往。在祝寿时,马戛尔尼与清政府大员们有些精彩的对话:‎ 马戛尔尼:“我们大英帝国送给皇帝陛下的有天球仪、地球仪、西洋大炮、铜炮以及各种大炮、西洋船模型、望远镜等29种……‎ 清官员甲:“好玩,这些洋玩意真的好玩!”‎ 清官员乙:“有啥好玩的,全是不务正业!”‎ 马戛尔尼:“请福康安将军检阅英国团卫队演习的新式武器操练,多提宝贵意见!”‎ 福康安: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作,谅没有什么稀奇!‎ ‎⑴从上述对话中,你能判断当时中英两国的军队谁的实力更强?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⑵当时清政府官员表现出了怎样的态度?这种态度和50年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有关系吗?说说你的看法。‎ ‎14.请你猜谜语:“一路平安”,打一我国历史地名。在近代史上,这个地方并不平安,这里的人民曾经遭受帝国主义的屠杀和蹂躏。请你说出地名及历史事件。‎ ‎15. 在今天的北京长安街北侧中山公园内,有一块“保卫和平”石牌坊,原来曾经叫作“克林德纪念碑”。1900年12月,八国联军 攻占北京后,曾经屠杀义和团战士的德国公使克 林德,乘轿车前往总理衙门。在途经西总布胡同西口时,不服巡逻盘查并向清兵开枪挑衅,被清军士兵恩海还枪击毙。在1901年的克林德碑《辛丑条约》中,帝国主义要求清政府在克林德被击毙处修建“克林德碑”以作纪念。清光绪帝书写谢罪书,在该处枪杀恩海为克林德祭奠,并派醇亲王载沣前往欧洲的德国道歉……‎ 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150字左右的随感。‎ 复习主题06 近代化的起步 ‎【总体结构综述】‎ ‎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由经济变革(洋务运动)到政治变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思想变革(新文化运动)这样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发展的过程。‎ ‎【基础知识识记】‎ 洋务运动 ‎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使清政府内外交困。②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③主张: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④创办的主要工业: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⑤性质: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⑥评价: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百日维新 经过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变法的宣传,维新变法运动逐步展开。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内容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个方面。但是,由于维新派没有实权,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极力反对,发动政变,此次变法历时103天,最后失败。‎ 新文化运动 ‎①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民主主义者。②口号是:民主与科学。③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能力情感价值】‎ ‎(1)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国带来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走向解体,中国人民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但也正是由于列强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化发展缓慢而曲折。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我们要辨证的对待,全面的评价。‎ ‎(2)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追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同步进行。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告诉我们:要想实现国家富强,首先必须实现民族的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虽然最后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闪耀着光芒!我们要学习孙中山为了革命事业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认识到革命的曲折性和艰巨性,从而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中考试题解析】‎ 例 ‎[2005年河北省中考试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历史小组围绕“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这一学习主题,通过搜索,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⑴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 A.《民报》 B.江南制造总局 C.《新青年》 D.公车上书 将以上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______;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______;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______;④属于新文化时期的是______。‎ ‎⑵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师夷长技”——( )——三民主义——( )‎ ‎⑶‎ 根据以上分析,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把握,要求考生对相关史实进行概括。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是它只是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只是经济领域的变革,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把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由经济领域的变革发展到政治领域的变革,开始追求西方的民主制度,新文化运动又把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由政治领域的层面推广到思想领域,出现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只要明白了中国近代化的这几个发展阶段,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参考答案:⑴①B、 ②D、③A、④C ⑵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或变法图强) 民主和科学 ‎⑶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洋务运动在“自强”口号下创办的近代工业不包括下列哪一个 ( )‎ A.安庆内军械所 B.汉阳铁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福州船政局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洋布等商品数量也大大减少。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 A.吸引了私人资本投向近代民用工业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洋务运动达到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 ‎3.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 )‎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4. 在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力图通过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5.1898年1月的一天,有一位清朝官员曾用这样一番话教训康有为:“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从这番话你判断这位官员应是哪一个派别的代表 ‎( )‎ A.顽固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激进民主派 ‎6.下列不属于百日维新变法内容的是 (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训练新式军队 D.成立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和外交人才 ‎7.“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你认为把皇帝拉下马的是下面哪一个人 ( )‎ A B C D ‎8.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中失败的。对“胜利”和“失败”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继续祸国殃民 C.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没有真正执行下去 D.明确了反帝宗旨,但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疯狂侵略 ‎9.今年是新文化运动90周年纪念,某历史兴趣小组要查阅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下列刊物 中,他们首选的应该是  ( )‎ ‎①《青年杂志》 ②《民报》 ③《新青年》 ④《每周评论》 ⑤《新华日报》‎ A.①②⑤  B.②⑤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 ‎10.《近代史研究》载文云:“回顾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人们发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次历史事件,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三者各自的得失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其特点。”下列关于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同时又为戊戌变法运动开辟了道路 B.维新变法运动加速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C.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之间斗争的实质不过是资产阶级内部关于革命的方式、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其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的目标是一致的。‎ D.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他们与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建议清政府:“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可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太平军),可以勤远略(外国势力)。”‎ ‎——《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请回答:‎ ‎(1)曾国藩为什么提出这样的建议,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2)该建议被采纳后,在中国历史上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3)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大,还是消极作用大,请陈述理由。‎ ‎12.判断填空题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伴随着近代化历程,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中国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某班同学准备编排一出反映上述主题的历史课本剧。为了增强演员的感性认识,学校资料室提供了:A大生纱厂图片集,B《新青年》杂志,C反映清政府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求学生涯的纪录片《幼童》,D《洋务运动史话》‎ 请你帮助担任导演的小鲁同学准确地将这些资料分派给有关演员作参考。(只需填出相应的英文字母)‎ ‎(1)小赵同学将扮演福州船政局的创办人左宗棠,你应将 分派给他;‎ ‎(2)小张同学将扮演状元实业家张謇,你应将 分派给他;‎ ‎(3)小李同学将扮演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你应将 分派给他;‎ ‎(4)小王同学将扮演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陈独秀,你应将 分派给他。‎ ‎13.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民主共和制度经历了曲折。最为突出的表现是袁世凯复辟。1916年,袁世凯因为复辟帝制,在革命党人的讨伐和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彻底失败,最后一命呜呼。当时有人写了一副对联是这样的:‎ 袁世凯千古 中华民国万岁 这副上下联字数不齐的对联一出,国人一致叫好,你知道它好在哪里吗?‎ ‎14.鸦片战争后,中国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中国的近代化在列强的欺凌下,被迫开始了艰难的发展过程:先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后来发展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在中国人发动的重大运动中,哪个运动侧重学习西方的技术?哪个侧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哪个侧重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2)这几次运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3)这些思想主张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4)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可看出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 复习主题0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总体结构综述】‎ ‎1919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并推动了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并把工作的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纠正自身的错误,通过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并取得了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基础知识识记】‎ 五四运动 ‎①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②爆发:1919年由北京大学的学生发起,其口号主要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陈独秀、李大钊在北京领导了学生斗争;③发展:6月初,斗争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④结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⑤历史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立了党的中心任务,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北伐战争 ‎①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②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③主战场的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④胜利进军的原因: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井冈山会师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也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两军会师后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长征初期由于错误的方针路线,遭到了巨大损失。在危急关头,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正确路线方针指引下,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粉碎了国民党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能力情感价值】‎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表现出了坚决的斗争精神和伟大的爱国情操,这是我们每一个青年学生所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的。‎ ‎(2)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但他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不断的纠正自身错误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今天,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始终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3)工农红军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中国革命经历了从走苏俄的道路到走自己的道路的过程。能够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践相结合,是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 ‎(4)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我们要学习长征中红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和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 ‎【中考试题解析】‎ 例 ‎[2005年南宁市中考]在学习20世纪二十年代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时,同学们就“只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革命才能胜利“的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请你也加入的行列:‎ ‎⑴从所学的这一时期的历史中找出两个典型事例说明这一观点。‎ ‎⑵选择其中一个事例提出一个你希望探究的问题(只提问题,不需解答),并说说在课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收集探究这一问题的资料。‎ 解析:本题呈现出相当的开放性,关注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对我们的学习过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注重探究式学习,养成勤于思考、辨析的习惯,培养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参考答案: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⑵要求所提的问题具有思维价值。例一: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又如:为什么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道路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等等。途径:复习课文,请教老师,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查阅资料,考察革命遗址等。‎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辛亥革命 D.红军长征 ‎2.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还我青岛” D.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3.有一首歌中唱道:“‎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么,你知道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哪里吗?‎ ‎( )‎ A.南京 B.北京 C.武汉 D.上海 ‎4.1926年的北伐战争具有正义性,这主要决定于北伐的 A.领导阶级 B.目的 C.结果 D.手段 ‎5.在我们看电视的时候,会发现国民党的许多高级将领都叫蒋介石“校长”,那么,你知道蒋介石曾经是哪个学校的校长吗?‎ ‎( )‎ A. 保定军校 B.黄浦军校 C.国民党南京中央军事学校 D.西安中山军事学校 ‎6.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晋察冀革命根据地 D.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7.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上有“八一”的字样,这与下列那一历史事件有关?( )‎ A.中共一大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长征胜利 ‎8.某旅游团要组织一次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旅游”,下列设计的路线正确的是 ( )‎ 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 B. 赤水河、瑞金、遵义、泸定桥 C. 遵义、瑞金、赤水河、泸定桥 D. 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 ‎9.“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一个典范。在四渡赤水河的战役中,毛泽东成功用用的战术是 ‎(  )‎ A.声东击西 B. 退避三舍 C. 调虎离山 D. 两翼包抄 ‎10.中国革命的探索和实践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就一定能够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下列能体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中国自己的道路的史实是 ‎( )‎ ‎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②井冈山斗争,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 ‎③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④领导了工农红军的长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识图题:‎ ‎(1)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 ‎(2)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出发点是 ‎(3)在长征途中召开了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其召开地点是 ‎(4)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12.以下是某同学撰写的介绍南昌起义的一段文字,其中有三处错误,见下面文字的划线部分,请你把它纠正过来。‎ ‎1921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决定以城市暴动的方式武装反抗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领导这次起义的有毛泽东、贺龙、朱德、刘伯承、叶挺等。‎ ‎(1) “1921年”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洋军阀”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05年为“红色旅游年”。“红色旅游”是指组织旅游者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为了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某校初三(1)班决定举办“争当‘红色旅游’小导游”的主题班会活动。‎ ‎(1)请你当小导游,为同学们写出在下列图中的地点所发生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 图1: 图2:‎ ‎(2)请你再向同学介绍一处可以作为“红色旅游”的景点,并简要说明在该景点发生过什么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它对中国革命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14.“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它产生于10世纪的欧洲,20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北伐时借填成《国民革命歌》:‎ 随着北伐的进行,这首歌很快传遍了全国。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从这首歌词的内容上看,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这首歌广泛流行,你能说说原因吗?‎ 复习主题08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总体结构综述】‎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基础知识识记】‎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东北三省沦于敌手。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西安事变 背景:①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②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共的主张。经过:为了逼蒋抗日,张、杨于1936年12月12日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血染卢沟桥 ‎(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在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一千多人,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准备了条件。‎ 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与此同时,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能力情感价值】‎ ‎⑴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利益,避免内战扩大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开始了联合抗日的新局面,成为时局的转折点。‎ ‎⑵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反映了中国军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要发扬不畏强暴、团结御侮、共赴国难的民族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 ‎⑶“南京大屠杀”、细菌战等罪行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本质;当今日本出现了教科书事件、参拜“靖国神社”等行径,反映了日本右翼势力竭力歪曲历史、淡化侵略的企图;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死灰复燃,防止历史悲剧重演;日本只有深刻反省战争罪行,才能真正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日友好关系。‎ ‎⑷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扭转了近代中国在抵抗外国侵略中屡战屡败的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从中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中考试题解析】‎ ‎[2005年武汉市中考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摘自日本右翼团体编写的新中学历史教科书 ‎⑴以上材料,反映了日本教科书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歪曲?‎ ‎⑵材料中,日本是怎样推卸战争责任的?‎ ‎⑶针对日本歪曲侵略历史的行经,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解析:这是一道结合时事的材料解析题,设问均紧扣材料,特别是第二问,需要我们认真分析辨别,运用所学知识找出材料中歪曲史实的地方,第三问主要考查的是对这一事件的认识。此类似题目,往往要求我们学习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时事热点,学以致用。‎ 参考答案:⑴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⑵把七七事变的起因归咎给中国(或把事态扩大的责任也推给中国)。⑶要正视历史,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下图是“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该馆建立在事变的发生地: ( )‎ A.北京 B.沈阳 C.南京 D.长春 ‎2.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3.田间是30年代涌现的著名抗战诗人,下面这首诗是他的力作。你认为诗中空格处当填写:( )‎ 在长白山一带的地方,/中国的高粱/正在血里生长。/大风沙里/一个 /骑马走过他的家乡,/他回来:/敌人的头,/挂在铁枪上!‎ A.游击队 B.义勇军 C.八路军 D.新四军 ‎4.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形象的揭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的主要原因是:( )‎ 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 B.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C.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D.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 ‎5.下列人物中,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6.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之歌》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 A.九一八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7.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这是两党历史上的第几次合作?( )‎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8.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把日本在20世纪对亚洲国家的侵略美化为“把亚洲人从欧美统治下解放出来”。以下侵华史实中能使这一谎言不攻自破的有( )‎ ‎①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 ‎③实施“细菌战” ④制造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中共七大提出的抗战胜利后中国应努力实现的光明前途是建立( )‎ A.新民主主义国家 B.社会主义国家 C.工农民主专政国家 D.中华人民共和国 ‎10.1931年至1937年7月的中国评述中,不准确的是( )‎ A.七七事变标志日本侵略者开始大举侵华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C.中国军民开始在局部地区抗日 D.国共两党由内战逐渐走向联合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4年09月19日《新京报》题为《新人九一八当天拍婚照引抗议商家应记国难日》的新闻报道:‎ 昨天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王府井教堂前的广场上,多位新人正在教堂前取景拍照。一身穿紫黑色T恤的中年男子站在广场前默不作声,脚下放着几幅字,写着七言诗《九一八感怀》:“一年一度九一八,警示敌寇再侵华,国人应记国难日,商家莫喊‘就要发’”。‎ 这名男子说,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提醒新人们“九一八”这个日子的特殊含义。现场拍照的“情定奇缘”婚纱摄影的工作人员介绍,九月与十月是结婚的高峰期,所以拍婚纱照的比较多,事先也没想太多。‎ 阅读材料一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认为“9月18日的特殊含义”是什么?‎ ‎②请你简单介绍 “九一八”是怎么一回事。(注:包括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影响等)‎ ‎③就商家和新人因九月十八日的谐音是“就要发”,而争先恐后在这一天拍摄婚纱照一事,谈谈你的看法。 (3分)‎ ‎12.阅读材料一、二、三后请回答:‎ 材料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义勇军进行曲》‎ 材料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大刀进行曲(原词)》‎ 材料三: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八路军进行曲》‎ ‎①上述三支抗日歌曲中,哪一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②材料一中的“东北的义勇军”奋起抗日开始于哪一年?二十九军激战卢沟桥、保卫大平津时,有二位高级将领牺牲,他们是 、 。‎ ‎③抗日歌曲从它独特的角度承载了那段让国人不可忘记的烽火岁月,是教育后人的爱国主义生动题材。你还知道哪些抗日歌曲?请列举二首歌曲名。‎ ‎④心中吟唱这三支抗日歌曲,你有何感想?‎ ‎13.学校准备举办一次纪念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六十周年纪念展。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参加筹备工作:‎ ‎①请在展览中列举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胜利二例。‎ ‎②在展览的结束语中,要归纳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你认为是什么?‎ ‎14.‎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与世长辞,江泽民总书记发给张学良亲属的唁电中,称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江泽民为什么给予张学良如此高的评价?对张学良先生生平故事,你还了解多少?请列举二条。‎ 复习主题09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总体结构综述】‎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蒋介石一心想打内战,重庆谈判只是个幌子,1946年国民党发动了内战。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斗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由防御到反攻,经过三大战役的大决战,国民党失败,退往台湾。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基础知识识记】‎ 重庆谈判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打内战的方针已定,但为了欺骗人民,赢得时间准备内战,就邀请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毛泽东等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揭露其阴谋,毅然去重庆。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转战陕北和挺进大别山 ‎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第二年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转移,不久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进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主力部队向大别山进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战略大决战 经过两年多的战争,双方力量消长使得决战的时机到来了。1948年底到1949年初,国共双方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结果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加速了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的历程。‎ 渡江战役 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乘势挥师南下,展开渡江战役。解放军以不可阻挡之势突破长江防线,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结束。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前追击,国民党退往台湾。‎ ‎【能力情感价值】‎ ‎⑴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专制进行了短兵相接的斗争,使我们深感和平民主来之不易。重庆谈判,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临危不惧,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风貌。‎ ‎⑵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领导人民进行斗争的总机关是延安(后来迁至西柏坡),在革命战争年代里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无私无畏、英勇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就是延安精神。‎ ‎⑶在解放战争中,北平是和平解放的。共产党人以高度的战略眼光,从民族利益和环保意识出发,这样避免了战役的血性厮杀,保护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同时,北京城没有因战争而遭到毁坏,完整地保护了历史文物和人文自然景观。‎ ‎⑷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历史机遇,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生死存亡的搏斗,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表现出他们伟大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中考试题解析】‎ 例 [2005年河北省中考试题] 邓小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贡献是( )‎ A. 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为建党打下基础 B. 挥百团大战,增强了人们坚持抗战的信心 C. 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大反攻序幕 D.指挥辽沈战役,解决了东北全境 解析:本题依然是一道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属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本题要从四个不同的选项中识别有效的信息,需要学生对邓小平的历史活动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并能区别其他历史人物的活动。A项的历史人物是陈独秀,B项的历史人物是彭德怀,D项的历史人物是林彪。本题选C。‎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的选择是 A实现和平,民主建国 B战后重建 C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D消灭国民党势力 ‎2、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A、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B、实现和平建国的愿望 C、根据美国的战略需要 D、中共势力过于强大 ‎3、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的积极作用在于 A、有效地避免了内战 B、表明了蒋介石的诚意 C、中共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 D、为和平建国奠定了基础 ‎4、1946年全面内战的爆发始于国民党军队对_________的进攻 A、陕甘宁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大别山根据地 ‎5、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始于 A重庆谈判 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D辽沈战役开始 ‎6、人民解放军开始在人数上超过国民党军队始于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7、三大战役的主要作用是 A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 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和平解放了北平 D为渡江作战创造了条件 ‎8、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是在哪次战役中?‎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9、右边照片记载了三大战役时期,国民党某部士兵将 城门的钥匙交给人民解放军的一幕。这种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A沈阳 B天津 C徐州 D北平 ‎10、以下毛泽东同志的诗篇句子中,反映人民解放军打 过长江去,实施渡江战役的历史事件的是 A 黄洋界上炮声隆,我自岿然不动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读下图回答问题 ‎⑴毛泽东等一行将要做什么(历史事件)?‎ ‎⑵毛泽东等为什么要这么做?‎ ‎⑶有人说,如果毛泽东等再作出一些让步,内战就可以避免,你认为呢?‎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1947年3月,蒋介石命胡宗南部23万大军进攻中共首脑驻地延安,当时在陕北的解放军只有2万多人。毛泽东决定主动放弃延安,并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李得胜”,谐音是“离得胜”,离开延安就能取得胜利。‎ 材料二:胡宗南部占领延安以后,吹嘘取得了“延安大捷”,还认为解放军“不堪一击”。蒋介石也对他的将校们说:此次攻占延安,中共首脑部就无从寄托,只能随处流窜……‎ 材料三:美国记者在《中国震撼世界》一文中说:“蒋介石去拿延安,等于一个人花了一大部分财产去买一条钻石项链,它光辉灿烂,但一无用处。”‎ ‎⑴你是否同意美国记者的话?谈谈你的看法。‎ ‎⑵后来毛泽东他们取得胜利了吗?用历史史实说明之。‎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 武器装备接受日军100万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材料二:‎ 图一:人民群众积极支前 图二: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材料三:1951年陈毅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他在介绍淮海战役情况,概况决战胜利的原因时,强调指出,五百万支前民工,遍地都是送粮食,运弹药,抬伤员的群众,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优势。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⑴通过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是什么?‎ ‎⑵解放战争中,国共两党力量对比悬殊。通过淮海战役的胜利,你是否理解了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共产党由弱变强,最后打败国民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4、问答题(选其一)‎ ‎⑴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胡宗南部20余万人大举进攻陕北,目标直指延安。中共党中央毛泽东等人决定主动撤离延安。当时有部分战士思想不通,不想走,要阻击敌人保卫延安。如果你是他们的官长,你怎么说服你的战士?‎ ‎⑵1949年夏,国民党败退台湾。就在3年多以前,国民党实力十分强大,无论是占有的人口,控制区的经济和军队的装备都远比共产党强大;背后还有美国的支持,却不得不接受失败的现实,很多国民党士兵不愿意去台湾。如果你是当时不愿意去台湾的士兵之一,你心中的想法是什么?说说看。‎ 复习主题10 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总体结构综述】‎ 但我国近代的民族工业的发展艰难曲折,总的来说也很落后。自从近代开埠以来,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近代,我国科技已经落伍于世界。鸦片战争后,出现了魏源、严复这样的思想家,出现了近代新式教育,在科技领域里也有一些成就。五四运动以后,我国出现了一大批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基础知识识记】‎ 实业家张謇 张謇是清末科举状元,他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创办了大生纱厂、面粉厂、油料厂等产业和医院、公园、剧场等文化教育机构。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张謇的大生纱厂等企业举步维艰,频于破产。‎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除了张謇的企业外,还有诸如荣氏企业、范旭东的久大盐业公司等。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分布在沿海沿江大城市。“一战”后,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度受到挫折。‎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⑴铁路。我国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1876年由英国人修筑的吴淞口到上海的铁路。1881年,清政府修筑了最早的铁路唐胥铁路,1905年中国人自己修建了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滇越铁路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了昆明到上海的行程。⑵轮船。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黄鹄”号小火轮。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总局也是用轮船经营业务,那时,远赴欧美都是乘坐轮船。⑶有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以后,有线电报开始在中国架设。‎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⑴照相和电影的传入。19世纪,照相和电影在西方发明产生。1905年我国产生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1931年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⑵报纸。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创办了外文报纸,后来出现了中文报纸。1872年著名的《申报》在上海问世。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⑶出版社。1897年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出版学校的课本和字典等。⑷习俗。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强令剪辫子、禁止缠足、改穿新式服装。人们在礼仪和称呼上也发生了变化。‎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负责修建京张铁路。他创造性的设计处“人”‎ 字形路轨,完成铁路的施工。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 侯德榜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20世纪20年代,他刻苦钻研终于制出纯碱。比欧洲制碱方法降低成本40%,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在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 魏源和严复 近代以来,不少爱国思想家认识到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魏源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的练兵方法。强烈批评闭关锁国的政策。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其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启蒙思想家,他认为要救国,就要推行维新改革。他翻译了许多外国思想家的著作,其中以《天演论》影响最大。书中的观点启发了当时的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新式教育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维新办法期间,维新派创办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体制。‎ 进步文学艺术 鲁迅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徐悲鸿的代表作有《愚公移山》《八骏图》等。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郭沫若的代表作是《屈原》。‎ ‎【能力情感价值】‎ ‎⑴张謇是我国近代“实业救国”践行者第一人。虽然这不是救国的有效途径,但他的爱国主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⑵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当帝国主义势力压榨严重的时候,我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总的来说,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夹缝中艰难成长,也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两面性。中国民主革命任务最终由无产阶级来完成。‎ ‎⑶在改造旧社会的过程中,革命的方式是最为彻底的。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以命令的形式剪辫、放足等有力帝改造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旧习俗旧观念,冲击着中国封建制度,推动中国向近代化国家迈进。‎ ‎⑷詹天佑带领中国员工修建了京张铁路,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他们所作的贡献,为中国人在世界上争了光。他们这种在自己的岗位热情奉献,热血报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⑸鸦片战争时期的魏源和维新变法时期的严复,他们都能根据时代的需要提出自己改革现实的主张,对启发国人,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任何时代,都需要这样的思想家,用他们的真知灼见来引导社会上的人们前进。‎ ‎【中考试题解析】‎ 例 1‎ ‎[2005年莆田市中考试题]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这种陋习被政府下令停止是在 A. 清朝末年 B.辛亥革命后 C.国民党统治时期 D.新中国成立以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近代社会生活方面变化的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禁止缠足等,社会习俗方面发生巨大变化,本题答案是B。‎ 例 2 [2005年山东省中考试题]詹天佑的主要成就是 A.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 B.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C.设计并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 D.创办了商务印书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代人物历史功绩的再认与再现。詹天佑是著名的铁路工程师,他的成就也与此相关。詹天佑设计和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本题答案是C。‎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1889年,状元出身的张謇回乡创办了 A.大生纱厂 B.福新面粉公司 C.南洋烟草公司 D.久大精盐公司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②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③北洋军阀的分裂 ④帝国主 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3、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 A.《定军山》 B.《鱼光曲》‎ C.《歌女红牡丹》 D.《风云儿女》‎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尤其是下列哪个国家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5、抗战胜利后,中国民族工业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其原因是 A.英法资本主义企业通过倾销商品的手段重新占领中国市场 B.英法帝国主义重新把中国变为了他们的殖民地 C.中国民族工业未能掌握先进的科技 D.国民党发动内战,官僚资本主义压迫民族工业 ‎6、近代中国人自己设计并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A.唐胥铁路 B.淞沪铁路 C.京张铁路 D.滇越铁路 ‎7、魏源和严复最大的共同点是 A.主张维新变法 B.主张洋务运动 C.主张向西方学习 D.都具有资产阶级思想 ‎8、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A.太学 B.京师同文馆 C.京师大学堂 D.北京大学 ‎9、《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国歌,他的曲作者是 A.冼星海 B.田汉 C.徐悲鸿 D.聂耳 ‎10、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废除于 A.清朝初年 B.清朝末年 C.辛亥革命以后 D.新中国成立后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近代中国的大门北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我们的领土被割占、资源被掠夺。但同时欧风美雨也把世界创造的文明带来中国来。请看下图,结合你所学到的知识,说说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早期的火车头 早期电话 ‎《定军山》剧照 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⑴交通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通信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文化生活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社会习俗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华资工厂华资资本工人 ‎1898年293家21120000元47852名 ‎1913年1698家330824000元270717名 ‎1920年1759家500620000元557722名 ‎——《剑桥中华民国史》‎ ‎⑴1913年-1920年间,我国华资工厂厂家数增长不大,但平均的资金额增长比较大,相对1913年前的15年发展要迅速的多,其原因是什么?‎ ‎⑵1920年华资企业的发展对我国新的政治力量有什么影响?‎ ‎13. 某校二(2)班的学生要举办一个“近代科技文化周”的宣传活动,请同学们事先收集相关资料。他们到图书馆找到了很多的书籍,有:‎ ‎①《曾国藩家书》②《中国铁路史话》 ③《呐喊》‎ ‎④《严复翻译作品集》⑤《救亡歌曲录》⑥《徐悲鸿传》⑦《雍正王朝》⑧‎ ‎《海国图志今译》等等。按下列不同的类别,同学们各自要阅读哪些书籍?‎ ‎⑴宣传近代科技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展现近代思想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反映近代文学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下面是清末《凑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堂一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 周   课 程 课 时 学 年修身读经 讲经中国 文学外国 语历史地理算学博学图画体操 一年级1948324212‎ 二年级1948234212‎ 材料二:下面是1922年民国政府设置的初中必修课与学分:‎ 学 科社会科语文科 算 学 科 自 然 科艺术科体育科 合 计 公 民历 史地 理国 语外 国 语图画手工音乐生理卫生体育 学分6883236301612412164‎ ‎⑴材料一中,清政府最重视哪门学科?体现了当时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⑵材料二中哪些学科的学分超过明显多?与清末相比,民国的课程设置先进性表现在哪里?我们今天课程设置与民国相比,继承性在哪里?‎ ‎。‎ 复习主题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主题结构综述】‎ 这一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胜利的重要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 ‎【基础知识识记】‎ 开国大典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作好了充分的准备。‎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新中国成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⑴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⑵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阿沛·阿旺晋美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原因: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入侵朝鲜的同时,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想以朝鲜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黄继光和邱少云 战斗英雄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由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能力情感价值】‎ ‎⑴认识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所包含的民族精神。‎ ‎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指战员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它是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概括。‎ ‎⑶了解新中国的土地改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遗留任务。‎ ‎【中考试题解析】‎ ‎[2005年南充市中考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面都不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打败美帝野心狼!”‎ 请回答:‎ ‎⑴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⑵中国政府派兵参战的原因是什么?‎ ‎⑶中国参战军队的名称是什么?他们被誉为什么人?‎ ‎⑷这支军队的司令员是谁?举出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来的两位英雄人物。‎ 解析:这道材料题从知识层面上,主要考查抗美援朝的背景和过程。第一问通过对材料一、二的分析,不难直接从材料中得到答案。第二问旨在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认真阅读所提供的材料。第三、四问考查的是历史的基础知识,在平时要注重积累。‎ 参考答案:⑴抗美援朝战争。⑵美国在朝鲜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⑶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可爱的人。⑷彭德怀。黄继光、邱少云(回答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其他英雄也可。)‎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你知道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是在 A.‎1945年8月15日 B.‎‎1945年9月2日 C.1949年9月 D.‎‎1949年10月1日 ‎2.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爱我中华——抗战歌曲大联唱”大型群众文艺活动‎8月14日晚在北京举行。数千名各界群众高唱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义勇军进行曲》,拉开了抗战歌曲大联唱的帷幕。那你知道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决议?‎ A.中共“一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它起了宪法的作用 B、 新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C、 新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D.开国大典是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隆重举行的 ‎4.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那首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那西藏“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A.西藏和平解放 B.抗日战争胜利 C.解放战争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5.‎2004年2月24日,美国太平洋的第七舰队旗舰“蓝岭”号抵达上海,开始为期5天的访问。那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战争和美国第七舰队的一次军事行动有关吗?‎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 ‎6.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下列人物属于抗美援朝时期英雄的是 ①董存瑞 ②黄继光 ③邱少云 ④刘胡兰 A.①②③④ B.②③C.①④ D.①②③‎ ‎7.1953年7月,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结束的标志是 A.上甘岭战役的胜利B. 司令官麦克阿瑟被撤职回国 C. 签订《朝鲜停战协定》D.“联合国军”退回到“三八线”附近 ‎8.右图中这个面带喜悦的农民,肩膀上扛着一个地界牌,上面写着:贫农王贵元分到十一亩田地。这个情景说明当时中国实行的是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 C.集体土地所有制 D.国家土地所有制 ‎9.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在我国被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国内反革命势力基本肃清 C.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0.下列选项中,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④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毛泽东于1950年10月国庆节 ‎(1)你理解“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是什么意思吗?“一唱雄鸡天下白”又 是指什么事件?‎ ‎(2)“一唱雄鸡天下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2、看图回答问题:‎ ‎(1)左图是1951年庆祝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毛泽东宴请西藏客人时的照片。照片中间是毛泽东,左边是阿沛·阿旺晋美,右边是十世班禅。这张照片传递给人们的信息是什么?‎ ‎(2)右图是2005年2月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西藏宗教领袖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的拜见。这是班禅向胡锦涛敬献哈达。你知道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是几世班禅?从这两幅图得到的信息,说说这两位西藏宗教领袖所做出的共同的贡献是什么?‎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是娘养的,命是保长的。”旧中国的农民不仅缺乏土地,生活无着,而且国民党保长随时以各种方法争收苛捐杂税相要挟,农民无法承担,导致一户户农民家破人亡。‎ 材料二: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土地制度上一次最重大、最彻底、最大规模的改革。因此中国农业迸发出巨大的生产潜力,在土改基本完成的那一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2.8%,农业的飞速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旧中国农民“我是娘养的,命是保长的”的根源是什么?‎ ‎(2)为什么“在土改基本完成的那一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2.8%”?‎ ‎14、请结合漫画中的内容,写一篇名为《最可爱的人》的小短文(注:漫画中的昔日是指抗美援朝时期,今日是指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短文在200字左右)‎ 复习主题12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主题结构综述】‎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同时也出现过“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基础知识识记】‎ 第一个五年计划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建设成就:从1953年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如: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等。意义: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三大改造 从1953年到1956年底,国家通过走合作化道路及实行公私合营等方式分别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探索中的良好开端和失误 良好开端: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失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主要原因是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造成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调整恢复: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经过努力,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生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显著成就。也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像“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 ‎“文化大革命”‎ ‎1966年,文革开始,对所谓的刘少奇、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斗争。那时候,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 的动乱局面,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的反革命武装政变。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能力情感价值】‎ ‎(1)认识到新中国在当时对社会主义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完全正确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认识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理解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艰辛。‎ ‎(3)从当时全党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中得到思想境界的升华。‎ ‎(4)通过对“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史实的了解,认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以法治国的重要性。‎ ‎【中考试题解析】‎ 例 1、[2005年山东省中考试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人民公社成立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题答案为B。‎ 例2 [2005年南充市中考试题]下列不属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内容是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坚持“一国两制”‎ 解析:这是一道逆向选择题。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道路和权力属于人民都是它所规定内容,“一国两制”构想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解决台湾问题由而提出的,是不会出现在50年代的宪法中的。本题答案为D。‎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对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表述不正确的是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C.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D.相应地引进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 ‎2、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里的“一桥”是指 A.武汉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郑州黄河大桥 D.胜利黄河大桥 ‎3、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大跃进”运动之后 ‎4、2006年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实施 周年。‎ A.49 B.50 C.51 D.52‎ ‎5、有关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②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6、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有:‎ ‎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②对国情认识不足 ③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急于求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右图中人物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位先进人物,被誉为“两弹元勋”,如果请你为他配音,你应选择的台词是 A.“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B.“将来祖国建设需要人才,我学成一定回来”‎ C.“你从我手里继承的,只有党的事业,其他什么也没有,我留给你的,只有一套《毛泽东选集》‎ D.“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8、“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这是选自1976年清明节天安门诗抄中的一首,人民用诗句为武器,悼念周恩来,怒斥四人帮。这件事就是 A.“二月逆流” B.“四五运动”‎ C.红卫兵运动 D.批林批孔运动 ‎9、以下历史人物,与文革期间所谓“二月逆流”和粉碎“四人帮”都有重要关系的是 A.邓小平 B.谭震林 C.陈毅 D.叶剑英 ‎10、“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 材料一:由于恶劣的交通状况,直至上世纪初,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仍是难以进入之地。上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修通了……两条公路,结束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 材料二:(右图)……铁路是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计划投资约262亿元。这条铁路全长1142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计划于2007年全线通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是哪两条公路?‎ ‎(2)材料二中提到的又是哪条铁路?‎ ‎(3)200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你对西藏的历史和现在了解多少?请把你眼中的西藏描述一下吧!‎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87年,邓小平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出我国现在依旧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请回答:‎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一个特定的历史。那你知道我国是在什么时候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吗?‎ ‎(2)为什么以那个时间作为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52年底,全国近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三: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些重大事件?‎ ‎(2)材料一、二、三中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哪些?‎ ‎(3)从材料三中,我们应该吸收什么教训?‎ ‎14、简答题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结合你所学知识,列举出党犯的“左”的错误都有哪些?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什么?从对这些“左”的错误的思考、反思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 复习主题1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主题结构综述】‎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基础知识识记】‎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拨乱反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开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以法治国: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建立经济特区,是为了打开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国有企业的改革 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邓小平指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邓小平又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次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能力情感价值】‎ ‎⑴认识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中国现代历史的伟大转折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历史性飞跃。‎ ‎⑵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 ‎⑶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中考试题解析】‎ ‎[2005年泉州市中考试题]回答下列对外开放的有关问题。‎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春天的故事》歌词)‎ ‎⑴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指出1979年那个“春天”的到来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⑵歌词中的那位“老人”指的是谁?‎ ‎⑶分别指出我国现代的对外开放与鸦片战争以后的“开放”有何不同的影响?‎ 解析:本题所考查内容,显出一定的坡度性。前两问考查的是基础知识,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决定,为促进对外开放,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又作出设立经济特区的决定,歌曲所歌颂的正是这一历史性的“春天”。第三问比较近现代“开放”的不同“影响”,切口很小,但这是课本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对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必须认识到现代的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而近代史上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强加给中国的,是对中国人民的掠夺。‎ 参考答案:⑴十一届三中全会。⑵邓小平。⑶①现代的对外开放有力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②近代的“开放”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当不早于 A.1949年 B.1956年C.1966年 D.1978年 ‎2、以下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次会议召开于1979年底 B.会议在北京召开 C.会议做出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 D.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上海市民张某与王某因琐事发生争吵,王某在争吵中突发脑出血导致偏瘫。如果王某要起诉张某,应该适用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 开始 A.农村 B.城市C.沿海地区 D.内地 ‎5、“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对 政策衷心拥护的生动写照。‎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C.联产承包 D.减轻农民负担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①集体经济 ②个体经济 ③私营经济 ④外资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7、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8、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其重点是:‎ A.户籍改革             B.加强城市建设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国有企业的改革 ‎9、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10、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至此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应包括 ‎① 马克思列宁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④“三个代表”‎ 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 以下为《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我们应知道,此歌是歌颂一位中国伟人的。‎ 请回答:‎ ‎(1)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这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指什么?‎ ‎(2)一九九二年春这位老人写下的“诗篇”,在这年成为党的什么重大决定?‎ ‎(3)简要列举这位老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历史功绩(至少列出两点)‎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必须凭借各种票证才能购买到物品。粮票、煤票、肉票、糖票、布票、……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如今,票证已经退出我们的生活。走进商店、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 ‎——摘编自《百年中国》‎ 材料二:以下是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中关于电视机产量的数据:‎ 年份19791982198519881992199620012004‎ 电视机(万台)132959216222485‎ 其中:彩色电视机(万台) 28841010281314210939677328.80‎ 请回答:‎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为什么要凭借票证购买物品?‎ ‎(2)材料二中,电视机尤其是彩色电视机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以上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13、读图 右图为邓小平获选为1978年度和1985年度《时代》周刊风云人物时的封面。据新华网查阅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名单,两次以上名列其中的总共不超过10人。‎ 请回答:‎ ‎(1)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得邓小平被《时代》周刊两度选为世界风云人物?‎ ‎(2)人民称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称自己是“人民的儿子”你怎样理解这两个称呼?‎ ‎14、简答题 著名史学家胡绳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看法。‎ 复习主题14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总体结构综述】‎ 建国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新气象。“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了港澳问题,海峡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展开频繁交流。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了海军、空军、导弹等军种,为祖国的安全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外交工作取得巨大成就。‎ ‎【基础知识识记】‎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一国两制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它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①1984年底,中英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②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祖国怀抱。‎ 推动祖国统一大业 ‎①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③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海峡两岸的交流 ‎1987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90年和1991年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1993年汪、辜新加坡会谈,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两岸在人员、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初步形成经济上的相互促进、互补互利局面。‎ 国防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成立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自行研制了导弹舰、核潜艇。空军刚刚诞生,就在朝鲜战争中取得了辉煌战绩;我国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空军现代化建设有了飞跃。1957年,我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现在我国导弹部队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万隆会议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能力情感价值】‎ ‎⑴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但同时也存在较大差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⑵“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是从中国现实情况出发,尊重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历史与现实。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洗雪了中国人民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⑶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不同的具体政策,但统一祖国的决心和方针始终不变,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台独分子的分裂祖国的图谋永远不会得逞。‎ ‎⑷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打破了会议的僵局,为新中国赢得国际地位、促成亚非各国团结协作共同反对国际帝国主义。‎ ‎⑸‎ 随着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2001年中国加入WTO,反映了我国外交事业的新成就,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为祖国和平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考试题解析】‎ 例 ‎[2005年益阳市中考题]材料一:1982年9月,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态度强硬:中英谈判只有在承认“三项条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下去。邓小平在会见这位以强硬著称的“铁娘子”时,针锋相对地提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到时英国必须下旗归去。‎ 材料二:香港地区示意图 B A 请回答:‎ ‎(1)代表香港岛的是图中字母____,代表新界的是图中字母___ 。‎ ‎(2)与香港问题相关的“三个条约”中,规定割让香港岛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3)到今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已有_____周年。‎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与读图、识图能力。在香港被英国侵占的过程中,最先侵占的是香港岛、然后是九龙司地方一区,最后是“新界”。香港岛、九龙、“新界”的地理位置是读图识图的重点。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新界”分别是在1840年《南京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898年被割占(强租)的,通过再现历史史实,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政府已于1997年7月1日正式收回香港主权,到2005年,已经8周年了。‎ 参考答案:(1)代表香港岛的是图中字母B,代表新界的是图中字母A。(2)与香港问题相关的“三个条约”中,规定割让香港岛的是《南京条约》。(3)到今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已有8周年。‎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政策。‎ A.民族自决    B.民族独立     C.民族区域自治    D.民族融合 ‎2.美丽的凤尾竹、婀娜的孔雀舞、欢畅的泼水节、全国第二大橡胶产地,这是对(  )的描述。‎ A.西藏那曲   B.云南西双版纳   C.四川康定    D.新疆吐鲁番 ‎3.“10、9、8、7……”,随着迎回归倒计时牌上红色数字的闪动,人们有节奏地高呼着,最后,“香港回归了!”的呼声响彻云霄。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  )‎ A. ‎1984年12月24日             B.‎‎1997年6月30日 C.‎1997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4.五星与莲花构成了和谐的画面,这是(  )回归祖国后的特别行政区区旗。‎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钓鱼岛 ‎5.左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  )的对台湾政策。‎ A.新中国成立后         B.20世纪50年代中期 C.改革开放后          D.21世纪初 ‎6.“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台湾作家钟理和的话反映了台湾同胞渴望( )的心理。‎ A. 回到大陆  B.台湾独立  C.维持现状 D.祖国统一 ‎7.建国50周年的阅兵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部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这次阅兵时至少可以看到(  )兵种的方队。‎ ‎①陆军 ②海军 ③航天部队 ④导弹部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中、印、缅三国总理共同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包括(  )。‎ A.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B.互相尊重风俗习惯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 ‎9.中国迄今为止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是(  )。‎ A.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     B.上海APEC会议 C.昆明世博会         D.北京世界议会大会 ‎10.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的一步是在( )‎ A.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B.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C.“汪辜会谈”         D.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八项主张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识图题。读《上海APEC非正式领导人会议合影》,回答下列问题:‎ ‎(1)APEC是什么组织的缩写?‎ ‎(2)2001年上海APEC会议的主题是什么?‎ ‎(3)2001年是我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的一年,除了上海APEC会议外,还有哪些重大的外交活动?‎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 “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从而推动两岸关系缓和与发展,为最终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1)“一国两制”的构想是谁提出来的?‎ ‎(2)你认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主要是什么在推动这一发展?‎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歌词 材料二:中新社消息,2004年新疆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二千二百多亿元人民币,全年人均GDP达到一点一万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此外,由于新疆经济快速发展,当地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七千多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二千二百多元。‎ ‎(1)在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形成了怎样的关系?‎ ‎(2)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的?有什么重大意义?‎ ‎(3)材料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14.探究题 甲午中日战争后,镇远舰的铁锚、铁链被日本政府陈列于东京上野公园,以此羞辱中国人。2005年,中俄2005――和平使命联合军事演习中,中国海军大显军威。请根据历史知识,谈谈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请分析,现在还会不会出现100余年前的悲剧?‎ 复习主题15 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 ‎【总体结构综述】‎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发展,广大科技人员努力拼搏,取得了“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等成果。教育从弱到强,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落实。文艺、体育也取得很大成就。人们的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基础知识识记】‎ 两弹一星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后来中近程地地核导弹试验成功。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灿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灿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他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863计划 ‎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很快作了批示。后来形成了《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作为我国发展高科技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科技列为第8个领域。‎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20世纪末,人类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网络日益深入地渗入生活的各个领域。‎ 九年义务教育  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20世纪90年代,国家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中国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取得显著成绩。1990年,我国成功举办亚洲运动会、2008年我国将举行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正成为世界体育强国。‎ 衣食住行的变迁 到20世纪末,我国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就业和社会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打破了“铁饭碗”就业渠道拓宽,人们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就业。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建立和完善起来,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都建立、健全起来。‎ ‎【能力情感价值】‎ ‎⑴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中国优秀科学家的纷纷回国等。1978年以来,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⑵三次科技革命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63计划为我国经济繁荣、综合国力提高奠定基础。‎ ‎⑶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党、政府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使我国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⑷改革开放使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成功。打破“铁饭碗”,就业制度的改变,是人才竞争的需要。从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到再就业,最低生活保障,说明我国正在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护人民利益。‎ ‎【中考试题解析】‎ 例 ‎[2005年宜昌市中考历史试题] 材料四: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不只一次的发生变革。一些变化可以说是向现代化进步的,……‎ 这些变化包括:公共卫生、身体保健和食品配给的进步;基础教育和现代通讯手段的推行,扩大了文化普及的范围,使更多的人掌握了文化;高水平的工业化为人们统共了更多的消费商品,从最初的保温瓶、电风扇发展到手表、自行车,随后是电视机和洗衣机,到了20世纪90年代,则是汽车和空调。‎ ‎——摘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材料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整个60年代只有那些有粮票的人才能买到粮食或从小餐馆买上一碗米饭。其他的食品总是时不时地处于配给状态。自80年代以来,自由市场给家庭扩展烹饪食品的种类和质量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摘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材料四的作者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2) 材料四说“中国不只一次的发生变革”,请你列举出你所知道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变革。(至少举出两例)‎ 解析:本题考查的时间跨度大,需要一定的归纳能力。材料四的中心句是“一些变化可以说是向现代化进步的”,而且材料中的“变化”也印证了这一观点。材料五通过两个年代的生活对比,反映了80年代生活质量的明显提高。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可知道,建国后的改革主要有,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改革开放。‎ 参考答案:(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向前发展的,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2)建国后的改革主要有,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改革开放。(任意回答两个即可)‎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1971年,第一次回国探望亲友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很想知道,“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美国原子弹之父)?”请你告诉他,下列科学家中( )是。‎ A.李政道     B.钱学森      C.邓稼先     D.华罗庚 ‎2.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是(  )。‎ A.东方红1号   B.风云1号     C.神舟1号    D.亚太1号 ‎3.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西欧提出了“尤里卡计划”、日本提出了“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中国应对这一形势提出了( )。‎ A.科教兴国战略  B.闭关锁国政策 C.“863计划” D.创建高新技术开发区 ‎4.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日前透露,到2005年4月底我国上网用户已经突破1亿,达到1.002亿人。目前,中国网民数居世界第二位。下列属于健康上网的是( )。①浏览新闻②远程购物③查阅资料④网络游戏⑤发送E-MAIL⑥Hacker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5.这张题为“我要读书”的照片,后来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作为“希望工程”的标志照片。希望工程是从社会集资,以民间救助方式,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继续学业,帮助贫困地区的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这一做法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河南省贫困学生救助办法》‎ ‎6.中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在(  )‎ A.1986年        B.1989年 C.1995年       D.2000年 ‎7.新中国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是(  )。‎ A.《天仙配》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花木兰》       D.《白蛇传》‎ ‎8.‎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将举办( )奥运会。‎ A.第26届  B.第27届 C.第28届  D.第29届 ‎9.“吃的是油,穿的是绸,还有钱来搞旅游”。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在(  )。‎ A.解放后    B.文革结束后    C.改革开放后    D.加入WTO后 ‎10.“祝您生活奔小康,收入达富康,身体更健康,全家都安康。”在手机短信中“小康”在中国整体实现是在( )。‎ A.20世纪80年代末  B.20世纪90年代末  C.21世纪初  D.21世纪中期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识图题。读《神舟1号返回地球》,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1号”是在哪一年?‎ ‎(2)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是什么?于什么时候发射成功?‎ ‎(3)我国在航天技术上还有哪些成就?‎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筒子楼多是建于五、六十年代,原用于单身教职工或学生居住的集体宿舍楼。几十年来由于住房紧缺,原本没有独立厨厕设备的集体宿舍楼演变成了教职工家庭“暂时”居住的住宅。这一“暂时”就是几十年,筒子楼也变得面目全非,走廊成了公共厨房,煤气罐和旧物杂陈,电线裸露,墙皮剥落……‎ 材料二 记者从河南省建设厅获悉,河南省的房屋建筑将向节能型发展。2006年,河南省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将达到60%,城市中的比例为80%,使居民住房达到自然的冬暖夏凉。‎ ‎(1) 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你的身边,除了住房在变化,生活中还有哪些变化?(衣、食、行、用各举一例)‎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05年清朝颁布上谕,1906年,中国废除了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开始实行新学制。‎ ‎1949年以前,中国的基础教育十分薄弱,教育发展最高年的1946年,全国只有幼儿园1300所,小学28.9万所,中学4266所。‎ 截止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幼儿园18.14万所,在园幼儿2403.03万人;有小学60.96万所,在校学生13953.80万人;普通初级中学63940所,在校生5363.03万人;普通高级中学1.39万所,在校生938万人;有特殊教育学校1535所,在校生35.84万人。‎ ‎⑴据上述材料,请说出从1906年废除科举,实行新学制,到1949年,中国教育发展情况怎样?‎ ‎⑵什么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发展非常迅速,请根据所学知识,从国家对教育的政策、方针,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教育关注谈谈你的看法。‎ ‎14.问答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上都与以前有很大有改变,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将来会怎样就业?在就业后,会有哪些保险?如果不能就业,会有哪些保障?你将怎样应对这一变化?‎ 复习主题16 世界古代史主题 ‎【主题结构综述】‎ 从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至公元15世纪,是世界古代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在漫长的史前社会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被阶级社会所取代。距今五六千年前,在亚非的大河流域、欧洲的希腊和罗马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在奴隶制度衰落和崩溃的过程中,封建制度得以发展和确立,社会经济和文化缓慢地向前发展。‎ 在世界古代史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古代文明为近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亚洲、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接触和交流逐渐加强,而美洲和大洋洲则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处于基本隔绝的状态。‎ ‎【基础知识识记】‎ 第一单元 ‎1、人类的形成和最初的人类社会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其中“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三大主要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出现氏族。‎ ‎2、亚非古代大河流域文明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 ‎3、西方古典文明之源 雅典城邦的繁荣: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时,雅典达到全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罗马共和国的兴亡:罗马共和国通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地中海西部的迦太基,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罗马进入帝国时代。罗马帝国前后约500年(公元前27年至公元476年),与同时期的中国秦朝和西汉一样,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第二单元 ‎1、大化改新:前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大化改新,成为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六世纪末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并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至632年他去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3、西欧封建社会: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宫相实行改革,对贵族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罗马教廷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地主,也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4、西欧城市的再兴:10世纪始,西欧出现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法国琅城市民城市自治权的斗争最典型。‎ ‎5、拜占庭帝国灭亡:15世纪末,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占领,延续千年之久的拜占廷灭亡。‎ 第三单元 ‎1、希波战争:指的是前五世纪时,波斯帝国发动的三次出征希腊的战争,以希腊取得胜利告终。‎ ‎2、亚历山大大帝东征: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出兵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3、罗马帝国的扩张:经过多次侵略战争,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疆域达到最大规模。‎ ‎4、“阿拉伯数字”:印度人发明的计数法,阿拉伯人改造之,并将其传到欧洲,被称为 ‎“阿拉伯数字”。‎ ‎5、马可·波罗:13世纪意大利人。在中国生活游历17年。《马可·波罗行记》记述其东方经历和见闻,在欧洲广为流传。‎ ‎【能力情感价值】‎ ‎1、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世界上的文明虽然各具特色,但作为创造文明的人,却具有普遍的、共同的人性。一个人首先应该爱他的祖国,但这种爱国情感应该有一定的前提,那就是它必须建立在人类的和平与友好等共同的利益基础之上。倘若背离了这个基础和前提,那么这种爱国情感就会变成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日本人和德国人的狂热情绪。‎ 狭隘的民族主义是一种极不健康的民族情感,是对人类和平的威胁,甚至是人类的公害。而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是一个现代文明民族和个人所应该具有的观念和意识,是一个现代人所应该具有的高尚修养。‎ ‎2、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拜占庭帝国为恢复过去罗马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此后,日益衰落下来;再有就是在它辉煌的时候,它在卓越中洋洋自得,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封闭保守。‎ ‎(2)启示: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今天,这种启示对我们尤为重要。‎ ‎3、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及由此而带来的人们在生活质量上的提高与内容上的丰富。同时,这种交往活动也确实对人类整体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积极影响。所以,我们要坚持和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流,力避冲突,为世界大团结而努力奋斗。‎ ‎【中考试题解析】‎ 例 [2005年河南省中考试题(课改实验区)]‎ 学校准备举办一次古代埃及、古代中国文明成就展。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参加筹备工作:(本题共3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 ‎(1)请在展览中列举古代埃及和古代中国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各一例。‎ ‎(2)在展览的结束语中,要归纳出中、埃两个文明古国形成的相同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你认为是什么?‎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材料题,此题难度并不大,但却突显出开放性试题人性化的特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轻松活泼。第一问答案是开放性的,只要符合题意的文化成就,即可得分。第二问是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结合地图能很容易地看出两者的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1)只要符合题意的文化成就,即可。如:埃及的金字塔、象形文字、木乃伊等;中国四大发明等。(2)都形成于大河流域。‎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元谋人属于下列哪个进化阶段 A、早期猿人 B、晚期猿人 C、早期智人 D、晚期智人 ‎2、一考古队从非洲出发,从西向东去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考察顺序是 ‎①尼罗河流域②印度河流域③黄河流域④两河流域 A、①④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3、古代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死后还会在“冥世”‎ 生活。最能反映出这一思想的历史现象是 A、 编制太阳历 B、发明象形文字 C、制作木乃伊 D、修建卡尔纳克神庙 ‎4、2004年8月,奥运会的圣火在希腊雅典点燃,这里曾是 A、东方文明发源地 B、游牧文明发源地 C、西方文明发源地 D、大河流域农业文明发源地 ‎5、“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语)这里的“她”是指 A、斯巴达       B、雅典 C、罗马帝国    D、西罗马帝国 ‎6、下列国家中,不属于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是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古埃及帝国 ‎7、下列战争与马拉松长跑运动项目起源有关的是 A、远征特洛伊 B、希波战争 C、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D、罗马帝国的扩张 ‎8、同学们都知道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它们均出自一部民间故事集。这部故事集是 A、《一千零一夜》 B、《伊利亚特》‎ C、《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D、《奥底赛》‎ ‎9、动荡不安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哪一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 A、金字塔     B、佛教 C、楔形文字    D、《荷马史诗》‎ ‎10、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下面的哪项理论或成就能体现这句话的内涵。‎ A、杠杆定律 B、浮力定律 C、运动三大定律 D、螺旋式水车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读图题 右图是一座石碑,上面用楔形文字刻着一部法典,下面这段材料就是法典的一部分。‎ ‎“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本人许可,就把奴隶头上的奴隶标志剃除,那理发师的手应该砍掉。”‎ 请回答:‎ ‎(1)这部法典是哪个国家的?它的名称是什么?是谁制订的?‎ ‎(2)结合材料说说这部法典的性质和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怎样?‎ ‎12、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请你说出这三幅图片分别与哪个宗教有关?其中哪一种宗教对我国影响最大?‎ ‎(2)你能说出与世界三大宗教有关的节日和习俗吗?‎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 请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回答:‎ ‎(1)文中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怎样评价的?你对这种评价有何看法?‎ ‎(2)结合材料说明古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方式除了暴力冲突之外,更主要的是依靠什么方式进行的?试举例说明。‎ ‎(3)“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 ‎14、奇奇今年暑期到历史名城伊斯坦布尔旅游,不但带回一些风光秀美的照片,还了解了很多这座历史名城的历史。比如:曾经辉煌的拜占庭帝国存在了一千多年,它的都城就定在这里,当时叫君士坦丁堡,最后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这座城也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但有一个问题让奇奇一直困惑不解,那就是是什么使曾经辉煌的帝国最后走向衰落?‎ 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 请你帮助奇奇解答这个问题好吗?以史为鉴,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复习主题17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总体结构综述】‎ ‎14-16世纪,欧洲出现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逐渐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此,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近代社会。16-18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先后冲破封建社会的束缚和宗主国的控制,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治统治。‎ ‎【基础知识识记】‎ 文艺复兴运动 ‎14-16世纪欧洲许多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发掘和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掀起了一次思想文化运动,称为“文艺复兴”。为以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迅速发展奠定了理论上、价值上和道德上的基础。‎ 但丁和《神曲》 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著有长诗《神曲》。‎ 达·芬奇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多才多艺,代表作品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被恩格斯称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他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 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巨匠,被认为是古往今来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新航路的开辟 ‎15世纪开始,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了一系列的海外探险活动,开辟往东方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但是,它也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将世界带入资本主义发展时代。‎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从西班牙向西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年爆发了反抗斯图亚特王朝的资产阶级革命。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最终确立了英国资产阶级专政统治,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权利法案》‎ ‎1689年,为了限制王权,英国国会制定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由此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美国独立战争 ‎1775年-1783年北美13个殖民地人民进行了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打碎了英国殖民统治的桎梏,实现了北美殖民地政治上的独立,大大解放了北美殖民地的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独立宣言》 1776年在北美第二届大陆会议上通过,它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1787年美国宪法 ‎1787年制定,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华盛顿当选为美国首任总统。‎ 法国大革命 ‎1789年7月14日‎,愤怒的巴黎人民攻陷了巴士底狱,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极大影响。‎ ‎《人权宣言》‎ ‎1789年颁布。它宣称人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些原则在反封建斗争中起着巨大的号召作用,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2年法国废除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罗伯斯庇尔等人掌握了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打退了外国军队的进攻,平息了国内叛乱,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拿破仑·波拿巴 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1769~1921)。拿破仑1799年11月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掌握政权后,为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颁布了《法典》,还展开大规模对外战争。1812年拿破仑对俄战争失败,帝国开始崩溃。经历了莱比锡战役的失败后,1814年拿破仑退位,法国封建王朝复辟。‎ ‎【能力情感价值】‎ ‎⑴通过对文艺复兴及主要人文学家的了解,知道人性的张扬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从他们的作品中体会世界文明的伟大成就,培养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⑵了解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历程,认识开辟新航路需要必要的知识、技术条件,更需要勇气、决心及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哥伦布敢于打破陈规,坚持向西航行,从而发现新大陆的创新精神。‎ ‎⑶‎ 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长期性和曲折性的了解,懂得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信心、勇气和力量。懂得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不可抗拒的必然规律,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历史的进步。懂得任何个人、阶级和政党必须为推动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⑷通过学习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认识落后地区、民族的人民,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不懈,就能最终战胜强大的敌人,赢得民族和国家的新生。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和政治家,他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并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⑸通过对《人权宣言》基本内容的学习,理解人权的本质,培养尊重人权、维护人权的意识。‎ ‎⑹认识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双重性质:拿破仑对外战争既有反干涉、反侵略的正义一面,同时又具有侵略、掠夺的非正义一面,与英国的争夺还具有争霸战争的性质。‎ ‎【中考试题解析】‎ 例 [2005年河南省中考试题]‎ 以下是15——16世纪世界上两次著名航海活动的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一为郑和下西洋,图二为哥伦布航海图。图略)‎ ‎⑴这两次航海活动的开始时间大约相差了多少年 ?‎ ‎⑵两次航海活动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 ?‎ ‎⑶请你简要叙述图一中航海活动的意义。‎ 解析:‎ ‎⑴主要考察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时间,属于识记性题目。郑和下西洋开始时间是1405年,哥伦布航海是在1492年,简单的减法计算,得出答案82年。注意题干是“大约相差了多少年?”所以对年份记得不太清楚的同学可以写个概数:80多年、半个多世纪。‎ ‎⑵这也是属于识记题。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发展官方贸易;哥伦布是要去东方寻找黄金,实现黄金梦,掠夺财富。‎ ‎⑶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扩大了中国在海外的影响;中国和西洋各国的贸易发展起来;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达·芬奇名画中取材于宗教、表现现实生活中人的真情实感的是( )‎ A.《蒙娜丽莎》 B.《最后的晚餐》‎ C.《自画像》 D.《圣母像》‎ ‎2.下列有关文艺复兴的作用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B.创造了灿烂文化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进一步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3.下列证明地球是圆的结论是( )‎ A.哥伦布达到美洲   B.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C.达·伽马到达印度   D.麦哲伦环球航行 ‎4.对孤立、分散的世界向整体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的历史事件是( )‎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文艺复兴运动 C.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航路的开辟 ‎5.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转移到( )‎ A. 地中海沿岸   B.大西洋沿岸 C.黑海沿岸     D.波罗的海沿岸 ‎6.揭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序幕的是( )‎ A.苏格兰人民起义   B.新议会召开 C.国王挑起内战   D.查理一世被处决 ‎7.美国的国庆节是( )‎ A.‎7月4日 B.‎7月14日 C.‎9月20日 D.‎‎10月1日 ‎8.华盛顿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主要是因为他( )‎ A. 组织了北美人民的大陆会议           B.领导独立战争取得胜利 C. 制定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D.解放了黑人奴隶 ‎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民群众 B.资产阶级自由派 C.拿破仑 D.大资产阶级 ‎10.“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除了在有明显的公共需要、法律上得到确定和先前规定的损失赔偿是公正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应当被剥夺这种权利。”结合初中历史教材内容,你认为这一材料来自于(‎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阅读下面的材料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 请回答:‎ ‎① 在探寻新航路的过程中,首先到达印度的是谁?‎ ‎② “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又是谁?他的到来给美洲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物,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材料二:《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 你能说说同一时期,中英两国的政治制度有什么不同吗?‎ ‎13.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后,华盛顿即同财政部审计官一起审核他在1775~1783年任总司令期间对自己一切费用所记的帐目,接着辞去总司令职务,解甲归田;1797年第二届总统任期届满后,拒绝出任第三届总统,开创了美国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先例,并成为传统。请你说说华盛顿所做的这两件事有何意义?‎ ‎14.阅读下列材料 ‎1814年拿破仑被流放后,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写到:“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快乐。“‎ ‎——摘自《全球通史》‎ 说一说,这位意大利爱国者存在着怎样的矛盾心理?为什么?‎ ‎15.问答题 有人说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统治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人说拿破仑是一个反动的军事独裁者,他的对外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独立。你同意上述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如果你不同意上述观点,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评价拿破仑?‎ 复习主题18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总体结构综述】‎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落后的亚非拉地区大肆殖民扩张。在先进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面前、在强大的殖民者面前,亚非拉人民同他们进行了殊死较量。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就是他们发出的怒吼。‎ ‎【基础知识识记】‎ 三角贸易 殖民者首先从欧洲带着廉价工业品到非洲掠夺黑人,然后横渡大西洋降他们运到美洲充当奴隶,再带着换取的金银回到欧洲。三角贸易给欧洲殖民者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的劳动力。‎ ‎“日不落帝国”‎ 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在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强国。号称“日不落帝国”。17世纪开始在印度进行殖民活动,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殖民侵略。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对印度发动侵略战争,逐步蚕食印度的土地,掠夺当地的财富。克莱武率领军队侵占了孟加拉,将当地洗劫一空。英国利用在殖民地掠夺的财富,发展国内工业生,英国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8~19世纪,受美国和法国革命影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拉美地区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独立运动。玻利瓦尔是运动中的杰出英雄人物。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率军英勇作战,横扫南美大陆的西班牙军队,被誉为“南美解放者”。葡属殖民地巴西在独立运动影响下也宣布独立。到19世纪30年代,除了古巴外,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结束。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 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7~1859年,印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大起义。起义席卷了印度中心地区的许多地方,许多封建王公也参加了起义,成为起义军领袖。章西女王是其中杰出的女英雄。她率领义军奋力抗击英军,最后壮烈牺牲、印度民族大起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能力情感价值】‎ ‎⑴通过“三角贸易”的学习,了解贩卖黑奴获得巨额利润是殖民者获得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认识殖民主义的罪恶。了解英国殖民扩张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的本质。‎ ‎⑵体会玻利瓦尔领导殖民地国家和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精神。了解印度人民反抗英军的斗争历程,叙述章西女王的应用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初步形成历史正义感和热爱和平的观念。‎ ‎【中考试题解析】‎ 例 ‎[2004年河南省中考试题]在中外近现代历史上,涌现出许多因领导人民反抗殖民压迫并且完成民族独立使命而名垂青史的英雄,请你列举四位这方面的代表人物。‎ 解析:这是一道列举题,首先看题干条件,时间限定在“中外近现代史”,列举对象:“领导人民反抗殖民压迫并且完成独立使命而名垂青史的英雄”,数量:“四位”。我们可以先列出一排中外近现代史率领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英雄:玻利瓦尔、章西女王、华盛顿、纳赛尔、毛泽东;再从这些英雄中遴选出完成独立使命者,就剩下玻利瓦尔、华盛顿、纳赛尔、毛泽东。答案不仅限于这些人,其他有符合条件的也可以。‎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欧洲人从非洲贩卖黑人到美洲的目的是( )‎ A.为了开发非洲 B.为了使非洲黑人接受良好的教育 C.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 D.为了给美洲种植园主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2.下列有关奴隶贸易的航线,正确的是( )‎ A.亚洲-欧洲-非洲B.美洲-欧洲-非洲 C.欧洲-非洲-美洲D.欧洲-亚洲-美洲 ‎3.英国负责对印度等亚洲国家进行殖民侵略的机构是( )‎ A.总督府 B.殖民军队 C.东印度公司 D.议会 ‎4.英国在印度大肆掠夺和野蛮扩张的代表是( )‎ A.克莱武 B.克伦威尔 C.戈登 D.皮萨罗 ‎5.新航路开辟后,最先侵入拉丁美洲的国家是( )‎ A.西班牙、葡萄牙 B.英国、法国 C.美国、日本 D.荷兰、葡萄牙 ‎6.巴西宣布独立的时候,摆脱的殖民国家是( )‎ A.法国 B.英国 C.西班牙 D.葡萄牙 ‎7.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被誉为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的是( )‎ A.圣马丁 B.玻利瓦尔 C.苏克雷 D.伊达尔哥 ‎8.拉美哪个国家的国名是为了纪念玻利瓦尔的( )‎ A.哥伦比亚 B.玻利维亚 C.秘鲁 D.委内瑞拉 ‎9.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杰出女英雄是( )‎ A.章西女王 B.圣女贞德 C.伊丽莎白女王 D.卓娅 ‎10.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时,中国也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它是( )‎ A.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运动 C.李自成起义 D.戊戌变法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识图题。‎ ‎①右图这个人物是谁?她是哪国人?‎ ‎②你能介绍一下她的事迹吗?‎ ‎③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她?‎ ‎12.阅读下列材料 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纺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人输入棉纱,最后就是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气机和科学在印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请回答:‎ ‎①“不列颠入侵者”指的是什么?‎ ‎②印度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③印度社会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④“不列颠入侵者”侵占印度带来了哪些影响?‎ ‎13.阅读下列材料 在世界历史名人“南美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诞生219周年之际,中国画家袁熙坤应邀创作的玻利瓦尔水墨肖像画揭幕仪式日前在北京金台艺术馆举行。揭幕仪式后,西蒙·玻利瓦尔水墨肖像画将陈列在金台艺术馆“国际名人肖像厅”,供中外友人观瞻。‎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 请回答 ‎①西蒙·玻利瓦尔水墨肖像画为什么能陈列在金台艺术馆“国际名人肖像厅”?‎ ‎②我们能从西蒙·玻利瓦尔身上学习什么?‎ ‎14.问答题 有人说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侵略是一种罪恶,也有人说这种侵略客观上有利于历史的发展。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复习主题19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总体结构综述】‎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19世纪中期,美国通过南北战争,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巩固了统治;俄国和日本各自通过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基础知识识记】‎ 美国南北战争 美国独立后,北方资本主义经济与南方种植园经济矛盾重重。1861年,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美国总统,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线。4月,南北战争爆发。战争初期,南方准备充足,北方节节失利。1862年 ‎,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调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革命积极性,扭转了战局。1865年,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通过这次战争,美国消灭了奴隶制,维护了统一,形成统一市场,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但是种族歧视现象仍然存在。‎ 林肯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1809~1865)。他领导了美国人民进行了一场维护进步和统一的正义战争,平定了南方奴隶主的叛乱,消灭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2年美国内战中颁布。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黑人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参军。北方军队得到雄厚的兵源,为胜利提供了保证。‎ ‎《宅地法》‎ 美国政府于1862年颁布,规定凡连续耕种国有土地5年的农户,只需缴纳规定的证件费,即可获得160英亩国有土地的所有权。该法案使大批贫苦百姓获得土地,从而加速了美国西部开发的进程。同时激发了人民的革命热情,使南北战争中的北方很快扭转战局,获得最终胜利。‎ 俄国1861年改革 ‎19世纪中期,由于农奴制的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社会危机严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于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可以向政府购买“份地”,这实际上是对农奴的剥削。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是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从1868年起在日本明治年间发生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这次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日本历史的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亚洲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能力情感价值】‎ ‎⑴通过对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原因和它在美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认识,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基本观点,初步形成历史进步意识。‎ ‎⑵通过林肯的认识和了解,学习他个人奋斗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⑶认识到1861年改革是沙皇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它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次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⑷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认识到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中考试题解析】‎ 例 [2005年湖北黄石中考题]‎ ‎“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 ‎——林肯1858年的一次演说 请回答:①材料中“一半奴役一半自由”分别是指什么?‎ ‎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内战的必然性。‎ ‎③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它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解析:①美国独立战争后,南方和北方都迅速发展起来。南方是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北方是资本主义经济。南方使用大量奴隶劳动,北方则是自由雇佣工人。南北双方围绕奴隶制存废的问题,矛盾不断升级。林肯所说的“一半奴役,一半自由”就是指当时的这种情况。‎ ‎②战前,南北双方的矛盾已经很尖锐:北方需要在南方销售他们所生产的工业品,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而南方则主要从英国输入工业品;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需要南方为它提供工业原料,希望南方成为它的原料产地,而南方宁愿将棉花等工业原料输往英国以换回其所需要的廉价工业品;因为南方需要向欧洲输出原料,从欧洲输入廉价工业品,所以他们希望降低关税。而北方从保护本国工商业发展角度出发,希望提高关税;南方使用奴隶劳动,将大量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北方发展资本主义工业,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随着“西进运动”,美国领土不断扩大,南北双方为了新州里奴隶制度是否合法的问题争执不下,使得本已尖锐的南北矛盾更加激化。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总统,南方认为自身利益无法保障,蓄谋叛乱。美国面临分裂的危险,战争不可避免。‎ ‎③美国内战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废除了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克服了分裂危机,避免了遭到外国侵略,重新沦为殖民地的危险,为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 )‎ A.维护国家统一 B.争取民族独立 C.解决西部土地问题 D.解放黑人奴隶 ‎2.美国内战前和俄国1861年改革前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障碍是( )‎ A.资金不足 B.企业设备陈旧 C.缺乏自由劳动力 D.缺乏人才 ‎3.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最明显的区别是( )‎ A.斗争性质 B.斗争对象 C.斗争方式 D.斗争结果 ‎4.美国两种经济 形式之间矛盾的焦点是( )‎ A.保护或开放国内市场B.工业品进出口问题 C.提高或降低关税问题D.奴隶制存废问题 ‎5.1861年美国南部十一个州发动叛乱的根本目的是( )‎ A.分裂国家 B.推翻林肯政府 C.维护奴隶制度,保护既得利益 D.巩固与英国的关系 ‎6.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 )‎ A.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改革B.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C.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改革D.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改革 ‎7.最早侵略日本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8.明治维新前,日本对外实行的政策类似于( )‎ A.中国清朝前期 B.沙皇俄国 C.1640年前的英国 D.1789年前的法国 ‎9.日本明治政府巩固新政权的最重要措施是( )‎ A.取消武士特权 B.废藩置县 C.改革土地制度 D.实行征兵制 ‎10.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中国正处于( )‎ A.太平天国革命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边疆危机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在这场斗争中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如果我无须解放任何一个奴隶便能拯救联邦,我愿意那样做;如果必须解放一部分奴隶才能拯救联邦,我也愿意那样做……关于奴隶制度和有色各族,我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因为我相信,那样做有助于拯救联邦,而我克制着不做某种事,则是因为我不相信它会有助于拯救联邦。‎ ‎——林肯给记者的公开信 材料二:林肯说:“加入不采取解放奴隶的政策的话,人力是不可能平息这个叛乱的……解放奴隶会给我们带来在南方土地上生长起来的20万人。它还会给我们更多的东西,它会使敌人减少同样多的东西。”‎ 请回答:‎ ‎①从材料一我们可以看出林肯在维护联邦统一与解放黑人奴隶两者之间持什么立场?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②依据材料二,结合历史知识,找出促使林肯决定废除奴隶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话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请回答:‎ ‎①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②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生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材料二:明治天皇政府把全国分成3府72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为“求识于世界“,日本还请来了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师。‎ 请回答 ‎① 材料表明日本对西洋文明的主张是什么?明治维新中体现了这种主张的措施是什么?‎ ‎②材料反映了明治维新改革的哪些内容?‎ ‎③日本明治维新前、明治维新时期以及明治维新后对外政策有什么不同?‎ ‎14.问答题 根据所学知识,谈谈日本明治维新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复习主题20 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总体结构综述】‎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英国的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基础知识识记】‎ 宪章运动 ‎1836~1848年间,英国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久的工人运动,其政治纲领为《人民宪章》,因此得名为宪章运动。运动中,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宪章运动得到广泛的支持,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汲取前人的思想精华,结合工人运动实践,共同创立的。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共产党宣言》‎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它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巴黎公社 ‎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起义者很快占领了全城,选举产生了巴黎公社。为保卫公社,‎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巴黎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数以万计的公社战士牺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国际歌》 巴黎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 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的歌词。1888年狄盖特谱曲后,《国际歌》在全世界广泛传唱。‎ ‎【能力情感价值】‎ ‎⑴19世纪欧洲的工人运动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的客观发展过程,从中可以了解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 ‎⑵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事迹,反映了一个人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为整个人类谋幸福,才能最终取得伟大的成就。中学生从小要注意磨炼意志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终身不渝的友谊,启示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理解朋友关系,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才是互相促进进步的朋友,从而交良友、益友。‎ ‎⑷巴黎公社的建立,体现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创造性,《国际歌》表现了无产阶级巨大的信心和无畏的精神。通过本节的学习要认识到劳动创造世界,劳动者最光荣,对劳动者要有深厚而淳朴的感情。用自己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劳动者。‎ ‎【中考试题解析】‎ 例 [2005年河南省中考试题] 随着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到20世纪初爆发了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请列举:‎ ‎⑴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 ‎⑵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⑶最早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综合能力。它以国际工人运动发展为主线,涉及到独立政治力量的形成,科学理论的诞生,以及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最早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只要平常学习时注意把相关的知识联线成网,形成知识的网络就不难回答。‎ 参考答案:⑴欧洲三大工人运动。⑵《共产党宣言》的发表。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或十月革命)。‎ ‎【精编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 A.科学理论的指导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无产阶级有了明确的政治斗争目标 ‎2.1836~1848年英国工人运动的政治纲领是(   )‎ A.《共产党宣言》    B.《人民宪章》‎ C.《权利法案》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英国宪章运动中工人提出的主要要求是(   )‎ A.要求取得普选权   B.要求实行共和制 C.要求8小时工作制   D.要示取得受教育权 ‎4.宪章运动的政治性主要体现在什么内容上(   )‎ A.提出来了自己的纲领     B.要求从法律上保障工人的休息权 C. 要求取得普选权        D.反对资产阶级的统治 ‎5.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人是下图中的(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标志是( )‎ A.《人民宪章》的发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会巴黎 D.巴黎公社的建立 ‎7.1871年巴黎工人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 A.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政府军队同国民自卫军的冲突 ‎8.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主要表现在( )‎ A.采用暴力革命的手段建立 B.公社委员是选举产生的 C.公社社员表现出大无畏精神 D.推翻了资产阶级政府的统治 ‎9.《国际歌》的词作者是( )‎ A. 欧仁·鲍狄埃 B.狄盖特 C.田汉 D.聂耳 ‎10.法国国歌《马赛曲》是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而创作,全世界劳动者的歌曲《国际歌》是直接受什么影响而创作的。最准确的说法是( )‎ A.宪章运动 B.法国战败 C.巴黎公社成立 D.五月流血周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请回答:⑴材料出自什么著作?发表于何时?作者是谁?‎ ‎⑵该著作是哪一组织的纲领?该组织的性质是什么?‎ ‎⑶该著作发表的意义是什么?‎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年满21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刑的男子均有选举权。——出自《人民宪章》‎ 材料二:“请看看我们的下院吧。那里所代表的不是人民群众,而是贵族和资产阶级,它把我国6/7的成年男子从政治上沦为奴隶,剥夺了他们的选举权。这种下院不就是合法的欺骗吗”(掌声大作)——出自恩格斯《宪章派的鼓动》‎ 材料三:你们一听我们要消灭私有制,就惊慌起来。但是,在你们的现今社会里,私有制在十分之九的成员中间已经被消灭了;这种私有制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它在十分之九的成员中间已经不存在。可见,你们责备我们,原来是说我们要消灭那种以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出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共产党人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是可鄙的事情。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出自《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⑴结合前三项材料指出,19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前英国工人阶级的经济政治情况?他们认为解决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⑵无产阶级第一次尝试“用暴力”推翻旧制度建立新政权的事件是什么?‎ 复习主题21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总体结构综述】‎ ‎18世纪6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以电力取代蒸汽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基础知识识记】‎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它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工业革命进程 工业革命是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和应用,工作机的发明和应用最早产生于棉纺织业,珍妮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发展于瓦特蒸汽机的改进与广泛应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上半期英国确立了大工厂生产制度,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铁路运输业的出现,工业革命得到扩展,此前美国人发明轮船。法美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其他国家或早或晚都进行了工业革命。‎ 瓦特改良蒸汽机 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经过多年钻研,改进了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②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不断研制成功,本茨发明汽车,莱特兄弟制成飞机,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 ‎【能力情感价值】‎ ‎⑴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出现后,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斯蒂芬逊发明火车机车,铁路交通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⑵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不断研制成功。汽车和飞机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它们的发明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加强了各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往来。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 ‎⑶瓦特改良蒸汽机和爱迪生发明电器产品的史实,说明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教育我们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学会从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⑷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中考试题解析】‎ 例 [2005年湖北武汉中考试题]‎ 材料一 史蒂芬孙制造的火车机车 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车 19世纪末美国纽约街头 材料二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请回答:‎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哪一国家?‎ ‎②材料一的三幅图片中,反映的科技成果从左到右分别出现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③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两次工业革命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解析:该材料解析题的材料由三组图片和文字资料构成。其中三组图片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中三种不同的动力交通工具。考查了学生对工业革命中动力的了解情况,特别是考查了学生阅读历史资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尤其是该试题通过多学生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进行了积极的思想教育。‎ 参考答案:①英国 ‎。②C。③答案提示:①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②在发展新科技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③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 )‎ A.英国 B.美国 C.荷兰 D.意大利 ‎2.18世纪60年代,工作机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发生在( )‎ A.交通运输业 B.冶金业 C.采矿业 D.棉纺织业 ‎3.第一次工业革命丰富了英国伦敦棉纺织业老板理查德的生活,在当时他可以( )‎ A. 在电灯下分析企业经济数据 B.驾驶汽车欣赏伦敦的夜景 C.搭乘火车外出考察 D.用电脑上网联系生意 ‎4.19世纪初期,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运用,给人们社会生活带来的重大意义在于( )‎ A.迅速扩大了人类活动和交往范围 B.促进了现代工厂的建立 C.极大地提高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D.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 ‎5.最早研制成功的汽车、飞机的动力是( )‎ A.蒸汽机  B.电动机  C.发电机  D.内燃机 ‎6.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技革命成果的是( )‎ ‎7.右图中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大王”,若请你为他配音,可以选择的台词是( )‎ A.“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B.“我要扼制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C.“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D.“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 ‎8.导致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的直接原因是( )‎ A.世界上煤炭资源枯竭 B.人们认识到煤炭作为燃料容易造成污染,因而减少煤的使用 C.电力得到广泛使用 D.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电灯泡 ‎9.“今天我们的生活仍然受益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下列每组的两个发明从用途划分属于同类的有:( )‎ ‎①珍妮机和留声机 ②火车和汽车  ③蒸汽机和洗衣机 ④电熨斗和电冰箱 A.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突出的特点是( )‎ A.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B.自然科学的新成就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 C.导致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 D.发明创造皆是熟练工人和技师所为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共产党宣言》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指出工业革命后带来的“交通的极其便利”具体是什么?‎ ‎②材料一中资产阶级除了用商品的低廉价格(重炮)来征服其他一切民族外,还有什么手段?它用怎样的手段企图征服中华民族?‎ ‎③材料一中提到的“卷进文明中来”、“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这里的“文明”、“世界”是什么?‎ ‎④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 ‎12.材料一:19世纪后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它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①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②请举出两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结合自身实际,你认为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研究、探索和发明创造集中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④从材料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3.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根据所学历史知识,请以重大科技发明或你最敬佩的科学家为主题设计一有关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展览。‎ ‎(注:要求写出至少两项重大科技发明或两位你最敬佩的科学家,并且分别说明每项发明或每位科学家入选的理由。)‎ ‎14.阅读下列图片,结合相关知识完成相关问题 ‎①图一所示交通工具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这种交通工具采用的动力机械是什么?随着这一动力机械的应用和推广,哪种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 ‎②图二所示交通工具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这种交通工具采用的动力机械是什么?随着这一动力机械的应用和推广,哪种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 ‎③‎ 图二所示交通工具所采用的能源对资本主义经济有重要影响。试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为例说明。‎ 五.活动与探究 ‎15.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 复习主题22 第一次世界大战 ‎【总体结构综述】‎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并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斗争趋于白热化,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基础知识识记】‎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①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形成了大国争霸,重新分割世界的局面;②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并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③欧洲列强插手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桶”;④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凡尔登战役 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917年美国和中国等国家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同盟国方面的国家逐渐支撑不住,先后投降。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①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死亡一千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战场波及欧洲、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②战争引发了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能力情感价值】‎ ‎⑴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理解,从而形成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⑵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的事实说明用刺杀手段是不能阻止战争的,也不应该提倡,这样做反而为侵略者提供了发动战争的借口。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⑶凡尔登战役的残酷现实,说明战争不是实现和平的工具,“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思考和探讨人类发展过程中避免战争的有效途径。从而培养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觊觎全球,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其次,虽然塞尔维亚顺应战前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通过对战争性质的分析,形成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⑸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惨痛的代价让我们明白了和平是当前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的大事之一,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 ‎【中考试题解析】‎ 例 [2005年恩施中考试题] 据史说理 请你分析 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在德国,已经宣布所有16-60岁,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公民全体动员……德国报界赞同这个方案,声称“往后再也不能容忍无赖和寄生者”,其它国家无疑也将仿效这个榜样。‎ 请对答:‎ ‎①材料一记载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史实,请问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作为战争一方的“同盟国”阵营的主导者是谁?‎ ‎② “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哪一次?‎ ‎③人类历经世界大战的浩劫,你得到什么启示?‎ 解析:该题引用了有关战争的材料,主题明确,但学生不容易从文字材料本身中知道该主题反映的是哪次战争。因此,做材料解析题,应答者不能仅仅从提供的材料中去获取有效信息,还要学会从材料外,包括命题者在问题中获取信息。如本题就可以从①②小题的题干中获取材料所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应答者就容易回答问题了。‎ 参考答案:①萨拉热窝事件;德国。②凡尔登战役。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代价让我们明白了战争是当前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的大事之一,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言之有理即可)‎ ‎【精编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是在( )‎ ‎18世纪60年代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2.一战前夕,巴尔干半岛局势空前紧张,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当地民族矛盾长期尖锐复杂; B、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的矛盾尖锐化;‎ C、欧洲列强扩张势力介入当地; D、有的巴尔干半岛国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3.右图所示 代表的国家应属于哪一集团 ( )‎ A .三国同盟 B.三国协约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华沙条约组织 ‎4.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是( )‎ A.卢沟桥事变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萨拉热窝事件 D.“9·11”事件 ‎5.意大利作同盟国的成员,但“一战”爆发后反而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原来“盟友”作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列强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B.同盟国内部的不团结 C.协约国方面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D.意大利耍两面派手腕 ‎6.历史上称为凡尔登战役为“凡尔登绞肉机”,主要是用以形容( )‎ A.战争武器的先进性 B.战争进展的快速性 C.作战范围的广泛性 D.战争的残酷性 ‎7. 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首先是( )‎ A.向协约国宣战 B.向同盟国宣战 C.既向同盟国也向协约国宣战 D.向中立国宣战 ‎8.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是 A.俄国苏维埃政权退出战争 B.奥匈帝国瓦解 C.德国帝制被推翻 D.德国签字投降 ‎9.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激化 C.主要交战国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10.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的斗争 B.为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 C.使国际关系出现新的格局  D.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由盛而衰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看右图回答相关问题:‎ ‎①右图中形成了哪两大军事对抗集团?说出他们的成员国分别是哪些?‎ ‎②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哪个国家“背叛”原来的组织加入另一集团作战?‎ ‎③大战爆发后,除了欧洲外,还波及了哪些大洲大洋?‎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把枪挑起了一场战争。‎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就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者,应该表扬。‎ 请回答:‎ ‎①这把枪出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与什么人物有关?‎ ‎②材料中关于战争中的三种势力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13.材料一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材料二 请回答:‎ ‎①材料一表明了德国的什么目的?‎ ‎②材料二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 ‎③简要说说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有什么严重后果?‎ ‎14.读图并回答问题:‎ 右图是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是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① 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②你如何评价塞尔维亚青年刺杀斐迪南大公?‎ 五.活动与探究 ‎15.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说一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何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共有33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大战涉及欧、亚、非三洲,和太平洋地区,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取生命的人超过了1000万,伤2100万人,战争中共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你认为战争除了造成人员伤亡以外,还为人类带来了哪些灾难?虽然“一战”已过去80多年了,但它带给人们的伤痛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 复习主题23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总体结构综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战争教育了人民,战争引起了革命。1917年,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 ‎【基础知识识记】‎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掌握实权的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巩固苏维埃政府的措施 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3月迁都到莫斯科。1920年,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③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④十月革命是用暴力夺取政权的成功尝试,它为无产阶级以武力夺取政权提供了光辉范例。‎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成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 为了尽快建成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28~1937年先后完成了第一、二次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1936年新宪法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根本改变了苏联的经济和社会结构。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成,也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斯大林模式”‎ 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积极作用:“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严重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粗放发展,经济效益低下,国家资源大量消耗和浪费。‎ ‎【能力情感价值】‎ ‎⑴十月革命发生在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有其具体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从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⑵列宁在十月革命过程中的突出贡献,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从中认识领袖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学习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⑶十月革命是用暴力夺取政权的成功尝试,它为无产阶级以武力夺取政权提供了光辉范例。学习其革命的首创精神,形成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存与斗争的意识。‎ ‎⑷“斯大林模式”的评价,特定历史条件下起过一定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的弊端。从而达到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解和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中考试题解析】‎ 例1 [2005年玉溪市中考试题]下列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是( )‎ A.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B.“一五”、“二五”计划的完成 C.十月革命 D.列宁逝世 解析:该试题主要考查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首先列出四选项相应的时间。其中A选项中明确指出是1936年,不用思考,首先排除。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应该排除B选项;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于1917年,即20世纪初不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以C选项是要求的答案。‎ 例2 [2005年莱州市中考试题]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有许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轻重的比例要协调发展 B.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 C.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D.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 解析:‎ 该试题实质考查的是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但命题者通过巧妙的设问考查了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能力。D选项排斥市场作用高度集中的观点是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所以是不正确的。‎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的标志是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人民委员会的成立 D.苏联成立 ‎2.穿越时空隧道,你来到‎1917年11月6日晚的斯莫尔尼宫,这里正发生的一次革命是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巴黎公社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 ‎3.与右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 巴黎公社革命 ‎4.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A.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巴黎公社建立 C. 新中国的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 ‎5.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 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十月革命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6.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写的国名应该是 ( )‎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D.俄罗斯 ‎7. 最先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国家是 A.法国 B.苏联 C.南斯拉夫 D.中国 ‎8.下面图片说明的是( ) A.苏俄正在实施新经济政策 B.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推进 C.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D.说明了苏联是一个农业大国 ‎9.斯大林模式最严重的弊端是 A.管理体制僵化 B.忽视市场作用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取消自由贸 ‎10.下列事件和列宁无关的是 A.人民委员会的成立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苏联的建立 D.苏联颁布新宪法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材料二 看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 ‎①材料一中的“十月革命”是何时取得胜利的?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 ‎②毛泽东同志这句话说明了十月革命的什么影响?‎ ‎③材料二这幅漫画说明了十月革命的什么作用?‎ ‎12.看图回答问题:‎ ‎①苏联成立于哪一年?它的全称是什么?‎ ‎②最初苏联有哪四个加盟共和国?后来扩大到多少个?‎ ‎③苏联这个名称已经成为历史。请问,苏联是何时解体的?‎ ‎13.材料一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材料二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中心是什么?‎ ‎②为实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人民在谁的领导下进行奋斗?哪年开始其第一个五年计划?‎ ‎③材料二说明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什么效果?‎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请回答:‎ ‎①材料一“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此列宁采取了哪一政策来纠正错误?‎ ‎②材料二“苏联的模式”被称为什么?‎ ‎③材料一中列宁说“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表明了列宁的什么优秀品质?‎ ‎④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联的模式”的看法。‎ 五.活动与探究 ‎15.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精英在历史发展中也起了重要作用。请扼要评价列宁在俄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贡献。‎ 复习主题24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总体结构综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新的统治秩序。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取得了短暂的相对稳定,但1929年即爆发了空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美国实行了以国家调节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国家力图以建立法西斯专政和对外扩张寻求出路。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为摧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称霸世界,疯狂扩军备战,不断侵略扩张,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 ‎【基础知识识记】‎ 巴黎和会 ‎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会议被英国、法国和美国操纵,其他弱国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和会持续了五个月后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巴黎三巨头 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和其他弱国在和会上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他们被称为巴黎三巨头。‎ 凡尔赛和约 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凡尔赛体系 ‎1919~1920年,协约国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国际联盟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1月成立了国际联盟。美国没有加入,它被英法控制。‎ ‎《九国公约》‎ ‎1922年,出席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华盛顿会议 巴黎和会后,为了调和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1921年月~1922年,美、英、中、法、意、荷、日、比、葡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美英日主导着会议,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并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罗斯福新政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1933年,罗斯福出任美国总统,实施新政。实行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从而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新政取得了的显著成效。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欧洲战争策源地 在德国政治危机十分严重的情况下,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希特勒一上台,就着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希特勒恐怖独裁统治 ‎①希特勒上台后,逐渐将总统、总理两个职务合并为一,集党权、政权、军权于一身,称国家元首;②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③解散一切工会组织和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④焚毁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⑤‎ 掀起反犹狂潮。‎ 亚洲战争策源地 ‎1936年2月,日本军部内部少壮派军官发动政变未遂,但军部内部主张建立“高度国防国家”、加速对外侵略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能力情感价值】‎ ‎⑴‎ 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史实表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 ‎⑵经济危机的影响:一是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二是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揭露了资本家的残忍、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⑶罗斯福采取措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取得了的显著成效但它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痼疾。‎ ‎⑷“国会纵火案”、焚毁进步书籍和反犹狂潮等罪行充分暴露了德意日法西斯的凶恶残暴的本质;德国总理的下跪和日本首相小泉下跪拜鬼等行径,形成两国后人对历史反省截然相反的态度。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防止历史悲剧重演,才能得到世界的认可。‎ ‎【中考试题解析】‎ 例[2005年山西省中考试题] 观察下列三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时期美国的什么情况?‎ ‎(2)罗斯福总统上任后,实行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3)图三反映美国政府针对图一、二采取了什么措施?‎ ‎(4)通过罗斯福新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历史认识?‎ 解析:该试题通过组合图片这种形式展示有关大危机时期的有关情况,克服了单一文字的枯燥,能生动反映历史史实,加深应答者影响。在考查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能力,使能力升华。看似寻常,但非一般。‎ 参考答案(1)经济大危机 严重经济困难(失业)情况 ‎(2)对工业的调整(或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或《国家工业复兴法》)‎ ‎(3)兴办公共过程 ‎(4)历史认识:a国家和政府干预经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b政府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上,主持人刚说完:“这是一次由战胜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上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消息传到中国,引发的一场大规模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张明同学就知道了正确答案,这一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涉及中国主权问题的条约是( )‎ ‎①《凡尔赛条约》 ②《四国条约》 ③《五国条约》 ④《九国公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在华盛顿会议上,获利最多的国家是( )‎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是( )‎ ‎①少数帝国主义强国操纵并充满矛盾和斗争 ②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帝国主义国家凭自己的实力重新瓜分了世界 ‎④涉及中国问题并侵犯了中国的独立及主权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 ‎ D.①②③④‎ ‎5.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请问危机首先开始于哪一个国家(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6. 在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中,最能反映资本主义制度腐朽的社会现象是( )‎ A.由于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 B.大大减少在业工人的收入 C.将大量牛奶、小麦、棉花销毁 D.股价惨跌造成投资者财产的巨大损失 ‎7.读右图,这一工程兴建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1924~1929年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 C.罗斯福新政期间  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8.资产阶级政府在相当长时期内奉行不干预资本家事务的政策。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有一件事却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这一事件是(‎ ‎)‎ A.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C.罗斯福新政 D.垄断组织的出现 ‎9.法西斯专政是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实行的极端专制的恐怖统治。请问下列国家中最早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是( )‎ A.德国 B.意大利 C.西班牙 D.日本 ‎10.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相同点是 ( )‎ A.取缔一切政党建立独裁统治 B.依靠法西斯党夺取政权 C.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 D.利用经济危机引起的政治危机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6月参加巴黎和会的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和约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加以瓜分。和约还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材料二 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定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列宁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①材料一反映出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 ‎②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观点?这种建立在火山口上的国际秩序是怎样被打破的?‎ ‎1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图示:‎ 图 例:‎ 包括或形成:‎ 操纵国 参与国 一 凡 战 帝国主义在 尔 后 协约国与德国的盟国 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赛 召 分别签订的和约 体 开 系 的 英 法 国 《四国条约》‎ 际 会 《五国海军条约》‎ 议 华盛顿会议 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 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13.看图回答问题:‎ ‎①左图中说的是德国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右图说明了德国法西斯正在实施什么罪行?‎ ‎②看了上面两幅历史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14.材料一:价值贬缩到难以想像的程度;赋税增加了;我们的支付能力降低了;各级政府都遇到严重的收入减少;在贸易交往中交换手段也被冻结了;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1933年3月4日就职演说 材料二:……唯一的政治手段,就在于重组一支军队,重要的是德国是否拥有800万后备军……‎ ‎——希特勒就职演说 材料三:法英两国政府……一致深信……局势当前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即捷克斯洛伐克事实上已不能把主要是苏台德德意志人居住德地区继续保留在本国德疆域内,不然便会使捷克斯洛伐克本身的利益以及欧洲和平的利益遭到威胁……‎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①材料一反映的这场经济危机有什么显著特点?为了对付这次经济危机,美国采取了什么办法?‎ ‎②料二反映了德国为消除经济危机走上了什么道路?‎ ‎③材料三反映了法英奉行的是什么政策?‎ ‎④根据以上各则材料,你觉得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五.问答题:‎ ‎15.值此就职之际,同胞们肯定期待我能坦率而果断地向他们说明我国当前情势。现在尤其有必要坦白而果敢地谈一谈真情实况,全部的真情实况。我们没有必要去躲闪,而应该老老实实地面对我国今天的情况。我们的国家过去经得起考验,今后还会经得起考验,复兴起来,繁荣下去。因此,首先,允许我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要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 ‎——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① 上面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表明了他什么态度?‎ ‎② 为了解决国家所面临的困难,罗斯福实行新政。新政的目的是什么?‎ ‎③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结合美国的措施,你认为其措施对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又有何借鉴意义?‎ ‎④罗斯福新政取得什么效果?‎ 复习主题25 第二次世界大战 ‎【总体结构综述】‎ ‎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为摧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称霸世界,疯狂扩军备战,不断侵略扩张,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面对人类共同的敌人——法西斯,不同社会的国家走到了一起,形成了反法西斯同盟。战争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 ‎【基础知识识记】‎ 慕尼黑会议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政府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历史事件为慕尼黑阴谋。‎ 德国进攻波兰 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英法再也无路可退,只得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国进攻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军向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不宣而战,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日本偷袭珍珠港,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第二日,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德、意、日法西斯把战争和法西斯暴政强加于各国人民,促使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联合逐步发展和加强。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的全部热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宣言的签署和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它对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起了决定性作用。‎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7月,希特勒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殊死搏斗顽强抵抗。第二年2月,被围残余德军投降。此后,苏军开始向德军展开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6日凌晨,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登陆成功,胜利地开辟了第二战场。‎ 柏林战役 ‎1945年4月,苏军对柏林发动了总攻。希特勒见大势已去,自杀身亡。‎5月2日晨,柏林守军投降。‎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横行一时的纳粹德国彻底失败。欧洲战场的战争结束。‎ 日本投降 在美、苏和亚洲各国军民的沉重打击下,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能力情感价值】‎ ‎(1)慕尼黑会议等史实充分说明西方大国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护侵略者的实质。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2)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军元气大伤,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该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3)二战发展进程的史实,表明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 ‎(4)学习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从而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中考试题解析】‎ 例[2005年湖北武汉中考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那场战争中,苏联军民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自胡锦涛讲话 请回答:‎ ‎(1) 材料中“那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 ‎(2) 材料中胡锦涛认为中国和苏联都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请你写出中国、苏联在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各一重大战役。‎ 中国 苏联 ‎(3)“那场战争”结束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A.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 B.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D.诺曼底登陆 ‎(4)时光飞逝,“那场战争”已经结束60年了,它给人类带来的伤痛让全世界至今都不能遗忘。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解析:该试题通过时政资料考查历史问题,不回避热点和重点,把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在考查中改变了历史就是过去的陈旧印象,起到史为今用的功效。试题还巧妙地中把中外历史融在一起,形成大世界历史观。‎ 参考答案:(1)第二次世界大战。(2)中国:平型关战役或台儿庄战役或百团大战。苏联:莫斯科保卫战或斯大林格勒战役或攻克柏林战役。(3)B。(4)答案提示:要和平不要战争;人类和平共处等。‎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作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这段话中的“我”是下列哪国人?(‎ ‎)‎ A.德国 B.捷克斯洛伐克 C.波兰 D.奥地利 ‎2.两次挑起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是( )‎ A.意大利 B.德国 C.日本 D.奥匈帝国 ‎3.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宜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论断(‎ ‎)‎ A.英国 B.法国 C.波兰 D.苏联 ‎4.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有人称之为美国自建国以来本土所遭到的第二次大规模袭击,第一次是指( )‎ A.来克星顿枪声 B.美国内战 C.珍珠港事件 D.中途岛战役 ‎5.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 )‎ A.《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B.《关于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的发表 C.《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D.《开罗宣言》的发表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 )‎ A.珍珠港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 ‎7. 2004年6月初,美、英、法、德、俄等国家领导人齐聚法国,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这一战役的重大意义在于 ( )‎ ‎①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②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③结束了欧洲战事 ④显示了美、英、苏等大国联合作战的强大威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二战”期间,盟国召开了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中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9.下面是流传很广的经典新闻照片。照片中的人们在同一时刻欢庆什么?( )‎ A.巴黎解放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美国国庆 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0.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也是最为珍贵。那它给人类留下的启示有哪些呢?(‎ ‎)‎ ‎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的发展 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 ‎③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将下列材料自由组合(至少两个),并用组合后的材料简述有关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写出三条即可。‎ 国 家中 国苏 联英 美 事 件七七事变斯大林格勒会战诺曼第登陆 作用(影响)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开辟第二战场 范例:七七事变的爆发,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①‎ ‎②‎ ‎③‎ ‎12.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很多国家都以不同方式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班级准备出一期“为和平牢记历史”的主题板报,由你负责两个板快,牢记历史和感悟历史。‎ 请你根据以下要求设计这两板快的内容。‎ ‎①‎ 记住,是最好的纪念。在“牢记历史”‎ 板快中写出1942~1945年在华盛顿、斯大林格勒、诺曼底、柏林(任选其中两个地点)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意义。‎ ‎②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留下了许多启示。请把你最深的感受写在“感受历史”板快。‎ ‎13.读图识图题:‎ ‎①哪国军队投放了这颗原子弹?(1分)‎ ‎②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原子弹是赞同还是反对,说说你的看法。(3分)‎ ‎③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哪年爆炸成功?(1分)‎ ‎(长崎原子弹爆炸后的蘑菇云14.请认真看下列图片、资料 上海8.28轰炸 画面回放:1937年8月28日,日军轰炸上海南站,炸死候车妇孺200多名。废墟前,一个满身鲜血的幼儿,因为伤痛、惊恐和失去母亲而嚎啕大哭。撕心裂肺的哭声,穿越68年的漫漫时光......‎ 新闻背景:日军的残暴,令人发指。除南京大屠杀等为世人熟知的惊天暴行外,日军还曾“创下”30天内,连续血洗山西阳高、天镇、左云、灵邱、宁武、蒴县、原平7座县城,屠杀无辜百姓1.6万人的“记录”。‎ 奥斯维辛集中营:“生命已毫无尊严”‎ 画面回放:他斜靠在断墙上,保持着临死的姿势:身体前倾,头颅低垂,左手攥紧几根草一样的东西。他是被活活烧死的,在一个叫奥斯维辛的人间地狱。‎ 新闻背景: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的人皮被制成手套或灯罩,头发被做成褥垫,假牙上镶的金子被熔化后存入德国国家银行,就连身上的脂肪,也被刮下来做成肥皂。苏联红军攻克这里时,除了幸存者,还发现了7000公斤头发、近1.4万条人发毛毯......‎ 问题:‎ ‎①法西斯暴行罄竹难书,为战胜法西斯,中、美、英、苏等大国在二战中召开了多次重要的国际会议,请写出其中两次会议的名称。‎ ‎②看了以上图片、资料,你一定想说什么,请写出来。(要求字数在50字左右,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表述流畅)‎ 五、活动与探究 ‎15.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各国纷纷以各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是人类社会对待历史悲剧的正确选择。‎ 某班举行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系列活动。‎ ‎(1)在探讨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的主题班会上,小丽同学认为是美国向日本本土投放了原子弹,屈服美国的原子弹(屈原说);小华同学则认为是苏联红军进攻中国东北的日军(苏武说);小东同学认为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 ‎(共同说)。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由。(只答一种观点即可)‎ ‎(2)小刚同学负责布置图片展,请你帮助小刚同学为下列三幅图片各拟—个标题。(6分)‎ 标题① ② ③‎ 图一 图二 图三 说明:图一: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沙犹太殉难者纪念碑前下跪,代表德国请求得到战争受害者的宽恕;图二:在这张拼图中,左为一日本老兵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向亡灵谢罪;右为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东京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图三:2005年2月,德国一名儿童手持蜡烛参加掉念二战死难者的集会。‎ ‎(3)如果你是该班的一名同学,在参与上述活动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复习主题26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总体结构综述】‎ 二战后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从二战刚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进行了社会经济改革,还不断加大发展教育和科技的力度,完成了传统的产业技术改造,上个世纪末,美国就进入了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在美国的经济援助和政策支持下,西欧和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起来的欧盟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日本也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基础知识识记】‎ 美国战后的繁荣 原因:战后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和国际市场;美国还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生产水平进一步发展,同时政府也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②特点:经济持续发展,西部的南部发展尤其迅速。‎ 危机和经济调整 ‎1974~1975年受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美国经济缓慢回升,但受通货膨胀困扰;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新经济的出现 ‎①原因: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在进行社会经济改革同时,加大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完成了传统的产业技术改造。②特点:美国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名列西方国家前列,进入了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 欧洲的联合 ‎①50~70年代欧洲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为了对付苏联,美国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欧洲联盟: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日本的崛起 ‎①原因: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扶持日本;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了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实行“科技立国”政策,摆脱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②结果: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战后二十年成为仅次于美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从民生活水平提高;国际地位也得到加强。‎ ‎【能力情感价值】‎ ‎①‎ 学习美国战后社会经济的改革和调理、日本的改革,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矛盾,通过改革和自我调节,保持国家的稳定,走和谐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共识。‎ ‎②通过了解战后日本的发展之路,国家的发展要善于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共同原因是: 重视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教育。‎ ‎【中考试题解析】‎ 例1.[2005年河南省中考试题]欧洲联盟的前身是1967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建立的 ( )‎ A.协约国组织 B.国际联盟 C.欧洲共同体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概念的识记情况。从四人备项看都是历史上不同时期曾经存在的国际组织,仔细审读题干就会发现有几个关键词:“欧洲联盟”、“1967年”、“六国”,回顾所学知识就不难找到正确答案是C。‎ 例2.[2005年河南省中考试题]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除了自身的因素外,其经济的发展还得益于 ‎( )‎ A.美国的大力扶持 B.正确的经济政策 C.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D.重视对教育的投入 解析:因题主要考查学生再现、再辨历史知识的能力。二战后,日本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从四个备选答案看:A是外因,BCD三项都是战后日本政府采取的发展本国经济的有效政策,属于内因。结合题干部分“除了自身因素外”,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精编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2005年湖北荆州中考题)20世纪7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是( )‎ A.日本 B.英国 C.法国 D.苏联 ‎2.(2005年湖北荆州中考题)促进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在欧洲表现为( )‎ A.欧盟实力增强 B.中国实力增强 C.日本崛起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下图是一幅美国学生学习图,你认为这样的画面最早出现于( )‎ A.19世纪七八十年代 B.20世纪五六十年代 C.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4.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 A.高速度、低通胀 B.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C.信息化和全球化 D.高速度、低失业率 ‎5.“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在1973~1974年,国际市场上的油价从每桶3美元上涨到每桶12美元,上涨了4倍。石油的上涨引发了西方国家的经济衰退……”你认为这次石油危机给美国带来的影响错误的说法是(‎ ‎)‎ A.美国的经济地位下降 B.美国的经济没有受到影响 C.诱发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D.使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下降 ‎6. (2005年湖北鄂州中考题)二战后到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发展,其原因包括:①美国的援助②最新科技成果的采用③欧盟的成立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7.(2005年江西省中考试题)欧洲共同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①争取美国援助②医治战争创伤③促进经济发展④提高国际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数一数下面旗帜上的星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下图是哪一国际组织的旗帜?( )‎ A.WTO组织 B. APEC组织 C.联合国 D.欧洲联盟 ‎9.下列不属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现象的一项是( )‎ A.美国援助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 B.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扶持日本 C.第一次石油危机诱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D.二战刚结束,日本就开始谋求政治大国 ‎10.“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力的脑国、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除此之外,你认为战后日本的发展原因还有(‎ ‎)‎ A.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和非军事化政策 B.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C.日本政府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 D.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二.非选择题 ‎11.识图题,读下有战后美国发展的两幅图回答问题 ‎(1)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有何特征?‎ ‎(3) 举出两个你所熟知的美国信息产业公司。‎ ‎(4) 举例说明互联网给你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好处?‎ ‎12.[2005年河南省中考题]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 材料二:为提高西欧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在以后30多年的时间里,欧共体成员国之间频繁协调,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地位逐步提高的表现是什么?‎ ‎(2) 西欧国家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在1993年已成为现实,它的标志是什么?‎ ‎(3) 欧洲国家“用一个声音讲话”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13.读材料回答问题 布什总统说:“正如在阿富汗赢得胜利意义非常重大一样,我们在伊拉克赢得胜利也至关重要。建立一个自由和平的伊拉克是实现整个世界更加和平的历史性机遇。在这方面,日本政府是值得伊拉克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榜样。虽然美国和日本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进行了战争,但为了有效应对全球社会遭受的威胁,美日两国在许多方面展开了合作,其中包括在朝鲜核计划方面的大力合作。”(章田)——‎ 来源:2004.2.12中新网 ‎(1)“美国和日本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进行了战争”请举例说明之。‎ ‎(2)材料中所说“美日在两国在许多方面展开了合作”,请你说出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日两国是如何合作的?‎ ‎(4) 你认为布什总统要求伊拉克向日本政府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4.请你分别找出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并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纵观日本的发展策略,你有何感想?‎ 主题27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 ‎【总体结构综述】‎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改革进程中出现了重大挫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而中国在历经曲折之后,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基础知识识记】‎ 苏联模式 形成: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形成。‎ 特点:全面垄断的制度体系。具体表现:高度集权。认识: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制度,本身需不断改革与完善,但在历史上,对苏联模式的深化改革在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除外)却进行得不理想,以致给国家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的改革可以说是从赫鲁晓夫开始的。赫鲁晓夫试图对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中的各种弊端进行改革,虽然从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改革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小修小补,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加之他的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导致改革失败。赫鲁晓夫的改革对苏联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戈尔巴乔夫路线 背景: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对苏弊端缺乏清楚认识。内容:“柔美”、给东欧“松绑”、“人道”、“民主”、“公开性”。本质:篡改马列主义基本原则,否认阶级矛盾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后果:致使人们思想混乱。评价:是使亲者痛仇者快的错误路线。‎ ‎“八一九事件”‎ ‎1991年8月19日晨6时,一部分企图维持原苏联国家体制的党、政、军领导人发动政变。亚纳耶夫向全国宣布,鉴于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健康状况已不能履行总统职务,根据苏联宪法,由他本人从即日起履行总统职务。随后,他又宣告,即日起在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此期间国家的全部权力移交给紧急状态委员会。希望能够阻止联盟国家的解体趋势,恢复中央集权体制。21日,政变失败。“八一九”事件的结果与其发动者的愿望相反,进一步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进程。‎ 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原苏联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等六项文件,正式宣告11个原苏联共和国以创始国身份自愿结成独立国家联合体,与此同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最后一次以苏联总统身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自己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并把“核匣子”转交给叶利钦。7时32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年的苏联国旗在寒风中降下。‎ 匈牙利改革 匈牙利改革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中较为突出的一个。60年代后半期匈牙利先后进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措施见课本)。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匈牙利也因此一度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但它在80年代又面临新的经济困难。‎ 东欧剧变的三种类型 ‎1、执政党领导层出现内讧和分裂,党的力量严重削弱,在反对派实力的进攻下丧失政权。匈牙利、南斯拉夫属于这种情况。2、执政党迫于国内的反对派和国际敌对势力的强大压力,步步退让,最终被赶下台。这一类型首推波兰。波兰是最先发生剧变的社会主义国家。3、执政党领袖思想僵化,独断专行,激起民众的强烈不满,终于导致武装冲突,军队倒戈,政权更迭。罗马尼亚是典型例子。‎ 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背景:资本主义国家以消灭社会主义为己任;资本主义国家先后采取的战争围剿、政治孤立、经济封锁与禁运、文化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诅咒等一系列手段相继失败。手段与特征:西方国家发动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扶植异己力量和分裂分子。采取使社会主义不攻自破的战略。结果:是造成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对中国也产生了影响。‎ ‎【能力情感价值】‎ ‎(1)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以致人们把它视为社会主义的经典来歌颂来顶礼膜拜,但是它的弊端与缺陷日益明显和严重,从以前的推动力量逐渐转化为社会的阻碍力量。‎ ‎(2)东欧国家剧变不是偶然的,这是各国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苏联的历史和现实影响是决定性因素。‎ ‎(3)苏联的解体,既有长期的历史原因,也有其复杂的现实原因。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其多方面的意义为走向新世纪的人们留下了一份内涵丰富的历史遗产。‎ ‎(4)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我们要吸取东欧各国的经验教训,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忍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考试题解析】‎ 例:(仙桃市中考题)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给世界局势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一历史现象?‎ 解析:该题是开放型为主的简答题,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观察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它是一道史论结合的题目,在叙述历史时需要对教材内容概括整理,如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教材是分散叙述的,需要对照归纳整理成条。它所带来的影响,教材也是分别介绍的,有的甚至要求学生进行理解,方能答出。第三问则是考查对这—历史现象的认识,需要运用政治、历史的有关知识,并对其加工生成个人的主见,它是一个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和结果。‎ 其答案为(1)东欧剧变:①照搬苏联模式、造成经济建设失误、导致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②受帝国主义和平演变和戈尔巴乔夫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或受到国际形势的严重影响)‎ 苏联解体:①经济危机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泛滥;(或各种社会思潮泛滥,政治、经济、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导致苏联共产党下台,苏联瓦解)②帝国主义对苏联的软化和肢解。(或西方势力的影响)‎ ‎(2)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一超多强”的局面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加深了局部地区的矛盾和冲突。‎ ‎(3)社会主义处于低潮,造成发展困难极大。但是无沦社会主义发展出现什么曲折,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只要考生答案含上述基本意思都视为正确,给满分。)‎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苏联是世界上诞生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自赫鲁晓夫时代起,苏联也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再探索。到1991年底为止,它存在了69年。巨人的倒下给了我们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深深地思索。据此回答1~5小题 ‎1. 苏联的改革步伐开始于(  )时迈开。‎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戈尔巴乔夫   D.列宁 ‎2.苏联建立和解体的时间分别是(  )‎ A. 1917——1990年 B. B.1922——1991年 C.1917——1991年 D.1922——1990年 ‎3.右图反映了苏联的改革(  )‎ A.使苏联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B.在轻工业方面成就突出 C.没有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D.苏联的人民有排队买食品的习惯 ‎4.1991年发生在苏联首都的“八一九事件”其初衷是(  )‎ A.挽救联邦,避免解体 B.篡党夺权,个人野心 C.制造事端,加速分裂 D.沽名钓誉,骗取民心 ‎5.当今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 A.俄国        B.苏联    C.俄罗斯     D.苏俄 二战后,走上社会主义国家的东欧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它们先后进行了改革,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了政权。据此回答6~10小题 ‎6. 为以后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经济的全面提高埋下隐患的是(   )‎ A.工业基础不够发达       B.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广泛实行银行和工业的国有化  D.抛开苏联模式进行全面改革 ‎7. 东欧剧变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较为突出的是(  )‎ A.匈牙利       B.罗马尼亚   C.保加利亚    D.南斯拉夫 ‎8. 东欧剧变后,一分为二的国家和合二为一的国家分别是(  )‎ A.波兰、德国     B.南斯拉夫、德国 C.捷克斯洛伐克、德国 D.苏联、阿尔巴尼亚 ‎9.东欧国家的剧变实际上是指( )‎ A.执政党的变化  B.国家名称的变化 C.社会制度的变化 D.国家失去独立 ‎10.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A.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B.各国的共产党完全失去了人心 C.各国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  D.过分重视轻工业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识图题 仔细阅读上面的五幅图片,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请你以“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短文。(注意:短文内容必须体现图片给出的信息,否则不予给全分。)‎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欧各国经济每况愈下……不少国家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40多年的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由于各国执政党改变,杜会制度随之改变,国家也改变了名称。‎ ‎————摘自九年级下册初中课本 材料二 中国外长钱其琛曾说:“这些国家(东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材料三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摘自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东欧剧变的结果。‎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东欧剧变的原因。‎ ‎13.阅读第12题的材料,继续回答:‎ ‎(1)结合材料想想,东欧剧变后,中国仍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2)阅读上面三段材料后,谈淡你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看法?‎ 五.问答题 ‎14.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洲是改革的年代,东西欧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改革。两种改革的后果有何不同?原因何在?从中得到什么重要的启示?‎ 主题28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总体结构综述】‎ 二战后,西方殖民国家实力进一步受到削弱,亚非拉美各国民族解放运动高潮迭起,殖民体系崩溃。第三世界的兴起,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冲击了世界的政治格局。摆脱贫穷,发展民族经济成为摆在亚非拉各国面前的迫切任务。‎ 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二战后的中东地区仍然战火频繁、动荡不安。‎ ‎【基础知识识记】‎ 印度的独立与振兴 印度原来是亚洲面积最大的殖民地,受英国的直接统治时间长达近两百年之久。19世纪中期以来,印度出现了很多次大规模的民族独立运动。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是把原来的印度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印度独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工农业有了巨大的发展,科技领域的成就卓著。‎ 亚洲其他国家的独立和崛起 印度独立前后,亚洲的其他国家先后宣告独立。越南、朝鲜、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的成立是世界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韩国、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它们和当时中国的台湾、香港并称为“亚洲四小龙”。‎ 非洲的独立浪潮 二战后,非洲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最先在北非展开。埃及、阿尔及利亚先后摆脱了英国和法国的殖民统治,宣告独立。苏伊士运河被埃及收归国有,这一震惊全世界的历史事件,极大的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1959年,古巴推翻亲美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古巴的独立沉重打击了美国在拉美的霸权,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巴拿马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1990年底,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结束了美国对这条黄金水道长达85年的殖民统治。‎ 第三世界 亚、非、拉美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这些国家大多数是在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中挣脱殖民枷锁而获得独立的。它们都是遭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国际垄断资本掠夺和剥削的发展中国家。‎ 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 “中东地区”或“中东”‎ 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结合部,西北面临地中海,通过苏伊士运河与红海、阿拉伯海联通,经印度洋向东可通向亚洲,向西可抵达欧洲,历来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及商业地位。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仅海湾国家的石油储量就占世界的26%,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市场。‎ 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巴勒斯坦问题实际上就是巴以矛盾。这既是一个历史渊源很深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矛盾很突出的问题。历史渊源之深,公元前13世纪末,犹太人的祖先希伯莱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迁居巴勒斯坦。这两个民族都是曾经在这一地区生活的民族。现实问题在于一战后和二战后这里都受到大国频繁的插手,以及该地区固有的矛盾。‎ 阿拉法特 亚西尔·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起者,一位出色的民族领袖,也是20世纪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正是在他的带领之下,巴勒斯坦民族解放斗争成为国际政治中的倍受关注的重大事件之一。为了表彰阿拉法特为和平做出的贡献,199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博瓦尼和平奖”。1994年,他与以色列总理拉宾、外长佩雷斯共同获得该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伊扎克·拉宾 拉宾一家原姓“鲁比佐夫”,他的父亲是乌克兰犹太人。1922年3月1日,伊扎克·拉宾出生于耶路撒冷。1992年,拉宾再度出任以色列总理。拉宾曾经说:“和平总会有敌人的,他们千方百计地伤害我们,目的是破坏中东和平进程。但我想告诉你们,我们在巴勒斯坦人中找到了和平伙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1993年9月13日‎,在华盛顿白宫前,阿拉法特与拉宾两双彼此敌视作战多年的手握在了一起,和平的甘霖又一次滴灌在中东这片干渴的大地上。‎1995年11月4日晚8时,以色列特拉维夫市中心国王广场,拉宾参加一个以色列群众祈祷和平的集会。就在拉宾一行在人们的簇拥下走过广场,准备乘车离去时,两颗罪恶的子弹射进了他的胸膛。拉宾总理遇刺身亡,这天,是犹太教的安息日 ‎【能力情感价值】‎ ‎1、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标志着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殖民体系的形成是人类历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与它的出现一样是历史的必然。‎ ‎2、殖民主义在当今世界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赢得独立的人民要进一步扫除殖民主义的残余,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继续努力。‎ ‎3、第三世界的形成是二战后世界形势的一个显著变化。二战后帝国主义势力的削弱,社会主义力量的增强及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是第三世界形成的原因。‎ ‎4、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们为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表明第三世界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5、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是二战后中东地区历史发展的最大特点。‎ ‎【中考试题解析】‎ 例题:(黄冈市中考题) 20世纪60年代中期,第三世界为争取经济权益,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所作的斗争是 A.召开亚非会议 B.组织“七十七国”集团 C.开始南北对话 D.正式结成不结盟运动 解析:该题属限定性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要解答这类选择题,主要是对题干进行了理解,因为题干进行了严格的限定。‎ 如本题对“斗争”进行了三个方面的限定,即时间,“20世纪60年代”,范围,“第三世界”,内容,“为争取经济权益,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而进行的斗争,然后对选项用此3个限定加以选择。A.亚非会议于1955年召开;C.南北对话发表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D.不结盟运动发起在20世纪60年代,但它是以政治斗争为主,通过上述排除性选择。只有B项了,它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为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进行斗争的组织。‎ 正确选项为B。‎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二战后,亚非拉美国家纷纷走上了独立的道路,摆脱贫穷,发展民族经济成为摆在亚非拉各国面前的迫切任务。据此回答1~5小题 ‎1. “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结合这句话与图片,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 A.毛泽东  B.尼赫鲁  C.甘地  D.苏加诺 ‎2.‎ ‎ 20世纪60年代以后,迅速成为现代化国家(或者是地区)的亚洲国家(或者是地区)不包括( )‎ A.中国   B.新加坡  C.韩国  D.中国香港 ‎3.1956年,震惊全世界,极大的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的历史事件是( )‎ A.埃及宣布独立      B.纳赛尔当上埃及总统 C.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D.非洲独立年 ‎4.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近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的事件是( )‎ A.埃及独立   B.阿尔及利亚独立  C.纳米比亚独立 D.埃及独立 ‎5. 巴拿马运河成为真正的“巴拿马的运河”是开始于( )‎ A.1970年 B.1980年   C.1990年   D.2000年 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是二战后中东地区历史发展的最大特点。据此回答6~10小题 ‎6. 被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徒都看作“圣城” 的地方是( )‎ A.开罗   B.耶路撒冷   C.巴格达    D.麦加 ‎7. 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的外界因素是(  )‎ A.巴以冲突   B.列强的干预   C.阿拉伯人不团结 D.民族矛盾 ‎8. 在数次中东战争中,始终处于优势的国家是( )‎ A.以色列   B.巴勒斯坦   C.阿拉伯国家   D.伊拉克 ‎9.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纪念某人物时引用了《圣经》中的一段故事:“上帝要考验亚伯拉罕(犹太人的祖先)对上帝的忠诚,命亚伯拉罕把自己心爱的儿子杀掉。当全心全意信仰上帝的亚伯拉罕果真准备这样做的时候,上帝派人阻止了他。上帝让拉宾去了,他是在用更加严酷的方法考验我们。”他引用的这段话是为了纪念 A.阿拉法特 B.拉宾 C.佩雷斯     D.沙龙 ‎10.中东问题的关键是( )‎ A.西亚的石油     B.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 C.巴以冲突        D.美国的态度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识图题 材料一: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国家,两国都获得自治领地;巴基斯坦有东西两部分组成;授予各土邦只有选择加入两个自治领地中任何一个的权利,如果不愿加入,可以保持与英国的原有关系,但不享有建立自治领地的权利。‎ ‎————摘自《印度独立法案》‎ 材料二:印巴独立后,遗留下不少严重问题,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更造成印巴之间的严重对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回答:‎ ‎(1)结合图片回答,材料一中的法案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目前影响印巴地区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3)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 ‎1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 ‎(2)你认为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说出3点即可)‎ ‎(3)请你就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你的好建议。(说出2点即可)‎ ‎13.学习了“动荡的中东地区”后,结合你所学的地理知识,举办一期反映巴勒斯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墙报。下面是九年级学生***的一份墙报设计思路。如果你是这名学生,你会填写什么内容?‎ ‎(1)墙报的刊名是:­­­­­­­­­­­­­______________.‎ ‎(2)展示的主题一:______________.‎ 展示的主题二:______________.‎ 展示的主题三:______________.‎ ‎(3)给巴以领导人(或者巴以人民、或者以色列右翼派别、或者巴勒斯坦激进派别、或者与中东问题有关的其他国家)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问答题 ‎14.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在亚非人民民族解放运动史上,有许多重要历史事件。请中选择出你最感兴趣的2件事,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复习主题29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总体结构综述】‎ 二战结束后,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宣告结束,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 ‎【基础知识识记】‎ 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冷战政策 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它企图凭借强大实力称霸世界,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美苏争霸 北约华沙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国际舞台上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与斗争,‎ ‎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苏争霸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争霸的过程,随着双方势力对比的变化,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双方既有缓和又有紧张,;70年代,苏联加强了对外扩张的势头,美国转攻为守;80年代,美国对苏联重新采取了强硬的方针,苏联转向全面收缩。美苏争霸长达30多年,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但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也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一超多强”‎ ‎“一超”指美国,“多强”‎ 指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无论从经济和军事力量来讲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科索沃战争 ‎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对南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轰击,3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是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国际法的基本准则,公然对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动武,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给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威胁。‎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是:国际投资急剧增加,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利也有弊。有利方面是: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经济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机遇。不利方面有三点:(1)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拉大。(2)有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不仅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取高额利润,还将本国不允许生产、又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这是非常不公平的。(3)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能力情感价值】‎ ‎⑴二战后,美国、苏联两国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当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们反对霸权主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行和平外交,维护世界和平,同第三世界国家一起为建立平等互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⑵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如:科索沃战争、美伊战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青少年应为维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⑶当代民族、种族、宗教矛盾日益尖锐,再加上美国长期实施霸权主义,导致了恐怖主义的泛滥。最为典型的事件是“9·11事件”。‎ 中国一贯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并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 ‎⑷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坚定不移的发展本民族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而努力。‎ ‎【中考试题解析】‎ 例 [2005年河南省中考试题] 20世纪,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体系)的三次大变动。请回答:‎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什么体系?(1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哪两个国家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1分)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1分)你怎样认识当今正在变化的世界格局?(1分)‎ 解析:该题涉及到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体系,审题时,一定要注意时间限定。第一问问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通过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对于当今正在变化的世界格局,关键要说明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正向多极化发展,而不是一极能主宰世界的。‎ 参考答案:(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分)(2)苏联和美国(只写出一个国家不得分)。(1分)苏联解体(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分)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等。(1分)‎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美国开始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是在 A.美国内战后 B.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苏联解体后 ‎2、二战后,美苏关系从盟友走向对抗,其根源是 A.二战消灭德、意、日法西斯的总目标实现 B.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C.互相抢夺彼此的势力范围和控制区域 D.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3、二战中形成的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形成的标志是 A.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势力推行“冷战”,下列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采用政治手段 B.采用经济手段 C.采用军事援助 D.采用战争手段 ‎5、“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材料中,“缔约国”指的是 A.协约国 B.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 D.反法西斯同盟国 ‎6、20世纪50—80年代世界局势动荡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矛盾 B.地区冲突 C.民族矛盾 D.宗教冲突 ‎7、下面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应该是出现在20世纪 A.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的美苏争霸中 B.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中 C.80年代中期的美苏争霸中 D.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的美苏争霸中 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 ‎8、下列有关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明显加剧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C.新的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D.“一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下去 ‎9、右图是中国群众悼念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在遭到北约导弹的轰击后牺牲的3名中国记者,该次战争是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科索沃战争 D.美伊战争 ‎10、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 ‎(1)材料四介绍的形势产生了什么样的严峻后果?‎ ‎(2)材料五中“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3)你认为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和平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有关史实,谈一谈类似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做,才能在维护世界和平进程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12、想想看,谁说的对?‎ 冷战政策是美国在二战后为称霸世界、遏制苏联而采取的一项政策,该政策推行了近半个世纪。对此政策的影响,小华认为,它造成了战后两极格局对峙的紧张局面,对人类进步和安全造成了威胁;小芳却认为,冷战期间,由于美苏对峙、实力相当,使战后保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和平。你认同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看法。‎ ‎13、识图题:‎ 看右边插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的报纸“号外”反映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请简述该事件。‎ ‎(2)美国在此次事件中首次打出了什么旗号?‎ ‎(3)中国学生的态度反映了什么精神?‎ ‎14、分析与探究:‎ ‎2003年3月5日‎,朱鎔基同志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现实,谈一谈当前的国际局势。并说出中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复习主题30 近现代科学技术、思想文化 ‎【总体结构综述】‎ ‎18世纪,在法国出现了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他们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很多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创造了大量优秀作品,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 ‎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观念,现代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四五十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它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基础知识识记】‎ 法国启蒙思想家 ‎18世纪,在反对封建斗争中法国掀起了启蒙运动,涌现了一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他们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而且对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起了催化剂作用。‎ 英国科学家牛顿 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建微积分,创造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1859年,他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中发展。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科学家爱因斯坦 20世纪初创立相对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梵高 荷兰画家。代表作有《向日葵》等。‎ 音乐家贝多芬 伟大的作曲家。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第三次科技革命 ‎①兴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②特点:首先,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其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第三,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③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并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同时,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科技,提高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科技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现代欧美文学名著 美国作家德莱塞的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揭露和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反映了一个有才华的音乐家在资本主义社会遭遇的失败。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剧本《等待戈多》,以不明确的主题,令人回味。‎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 西方现代美术诸流派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他1937年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而作的《格尔尼卡》,是20世纪艺术中的珍品。‎ 爵士乐 源于美国黑人乐曲,现代音乐的一个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是非洲遗风和欧洲古典音乐在美国多元、自由、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爵士乐不仅影响了其他流行音乐的形式,也影响了古典音乐的创作。‎ 好莱坞 美国的好莱坞是世界电影之都,引领世界电影的潮流。‎ ‎【能力情感价值】‎ ‎⑴学习了近代思想家和科学家取得成就的事迹,我们应树立不畏权贵、敢于捍卫真理和为了科学事业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⑵1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要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⑶近年来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对各国的民族电影市场构成强大威胁。中国电影应如何应对,不应仅是电影界人士的任务,也应当引起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关注。探寻好莱坞称霸影坛的原因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中考试题解析】‎ 例 [2005年安徽省中考试题]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73年的世界工业总产量相当于1800年以来一个世纪的工业总产量的总和……其中科技进步的因素由20世纪的5%左右上升到20世纪末的70%-----80%。‎ 材料二“二次大战以后,电视机、收录机、VCD、DVD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洗衣机、电冰箱……,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1) 上述材料反映了哪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成果?这次科技革命主要在哪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请至少举出三项)‎ ‎(2) 这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证明了什么道理?‎ ‎(3) 试举出现实生活中一则事例说明“网络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交往方式”。‎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科技革命的材料分析题。解题的时候,首先要把握材料所给的时间限定。“1953—1973”“二战以后”,通过分析,我们得知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在第三问举例说明的时候要注意是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和我们密切相关的。‎ 参考答案:(1)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电子运算机、微电子技术等。(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如给网友发电子邮件、网上聊QQ等(只要言之有理即给分)‎ ‎【精编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有位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你认为应该是下列哪一位 A.卢梭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但丁 ‎2、新千年的时候,当二十多位世界级的历史学家、科学家和思想家应《星期日泰晤士报》的邀请来推举他们心目中的千年风云人物时,有一个人的这个名字不断地出现在候选人名单之首。他对于光学、数学等领域,以及对于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的发现,皆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任何一项都可以使他名垂青史。但这三项合在一起,则毋容置疑地使他成为了新千年的首选风云人物。他是 A.爱迪生 B.爱因斯坦 C.巴斯德 D.牛顿 ‎3、“生物母体生出的众多后代,为获得生活的必需条件而斗争,众多的后代不会绝对相同,其中优秀的物种在生活竞争中取胜了,其他的淘汰了,这就是优胜劣汰。”上述材料体现的是哪一学说?‎ A.原子—分子结构说 B.万有引力定律 C.生物进化学说 D.微生物学 ‎4、他常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当大多数物理学家沿着牛顿的道路继续前行时,他却走上了一条创新之路,最终提出了物理学的相对论,对牛顿的力学体系和绝对时空观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他是 A.达尔文 B.巴斯德 C.爱因斯坦 D.爱迪生 ‎5、如果要给右图的人物配音,你认为应该选择下列哪句话?‎ A.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她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B.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C.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的严肃钻研,而不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D.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时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6、贝多芬创造的乐曲中描写拿破仑英雄业绩的是:‎ A.《命运交响曲》 B.《英雄交响曲》 C.《月光奏鸣曲》 D.《悲怆奏鸣曲》‎ ‎7、下列作品中,反映了战争的恐怖、痛苦、受难和兽性及法西斯屠杀无辜居民血腥暴行的 是 (‎ ‎)‎ ‎8、下列现实生活中涉及到的科技发明,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 A.访问互联网 B.用手机打电话 C.用数码相机拍照 D.在电灯下看书 ‎9、瞿秋白曾在题为《美国的真正悲剧》一文中指出,他的“天才,象太白金星似地放射着无穷的光彩”,他是“描写美国生活的极伟大的作家”。他是 A.罗曼·罗兰 B.列夫·托尔斯泰 C.德莱塞 D.贝克特 ‎10、下列关于好莱坞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电影的发源地 B.世界电影的代名词 C.始终垄断世界电影业 D.电视的出现和普及对其造成一定的冲击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各抒己见:‎ 孟德斯鸠说:“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12、小明想看一些20世纪的外国文学名著,请你帮他列出相关书目,并选择你最喜欢看的一本书向他作简要介绍。‎ ‎13、“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自学成才,一生中有上千项发明,主要在电气方面。他为电力的广泛应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比尔•盖茨勇于创新,创编了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使计算机普及到了办公室和家庭。目前他正致力于更加快捷的操作系统的开发。在第四届全国科技周期间,某校初三学生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结合以上资料就科学家、发明家的成功因素或历史贡献展开了讨论。请写一篇短文,表达你的观点,自拟标题。‎ ‎14、实践探究:‎ 学完第三次科技革命后,请同学们合作一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板在学校里展示。展板共分为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几部分。请你任选一部分内容完成后填写下面的内容:‎ ‎(1)确定主题:‎ ‎(2)收集资料。途径:‎ ‎(3)通过整理资料,你知道了哪些相关知识?‎ ‎(4)你有哪些启示?‎ ‎(5)自我评价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 ‎2006年中考历史历史热点一 周年纪念 ‎[穿针引线]‎ ‎2006年中外近现代历史事件周年纪念 ‎1、中国近现代历史大事的周年纪念 ‎① 四五运动爆发、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逝世、文化大革结束30周年 ‎② 中共八大召开和三大改造完成50周年 ‎③ 国共两党签订停战协定; 政协会议开幕;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北平学生发动抗议美军暴行的运动60周年 ‎④ 全国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70周年 ‎⑤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80周年。‎ ‎⑥ 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号召青年追求进步,勇敢地创造青春的中国和世界90周年。‎ ‎⑦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天京事变”发生150周年。‎ ‎2、 世界近现代史大事的周年纪念 ‎① 匈牙利事件,第二次中东战争50周年 ‎② 拉丁美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胜利80周年 ‎③ 美国工人举行争取8小时工作日的总罢工胜利120周年 ‎④ 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美国成立230周年 ‎[巩固提高]‎ ‎1. 四五运动的历史作用是( )‎ A.为打倒”四人帮”做了思想准备 B .为打倒”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C. 为纠正”文革”错误做了思想准备 D.为纠正”文革”错误奠定了群众基础 ‎2. 中共八大指出,我过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解决,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三反五反运动的进行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实现了对官僚资本的没收 ‎3. 你看过电影<大决战>吧!你一定被影片中我军领导人高超的指挥艺术和解放军战士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所吸引.请指出邓小平同志参加与指挥的战役是(‎ ‎)‎ A. 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 .平津战役 D.孟良崮战役 ‎4. 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 . 力图改变国共两党的关系 B. 粉粹国民党内亲日派的企图 C . 应对蒋界石采取支持的态度 D. 为全民族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5. 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作战的主战场是在( )‎ A. 江西 江苏 B. 湖南 湖北 C. 福建 浙江 D.陕西 河南 ‎6. 北伐战争最大的意义在于( )‎ A. 首创了国共合作的形成 B.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 . 掀起农民运动的高潮 D. 在中国彻底铲除了封建势力 ‎7.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若要实地考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弄红军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因该包括( )‎ ‎①. 井冈山 ②. 瑞金 ③. 遵义 ④. 南京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8.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目的是( )‎ A. 亚罗号事件、 马神浦事件的发生 B. 英法与中国政府修约交涉的失败 C. 英法对中国实行炮舰外交 D.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利 ‎9. 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明证言顺的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他们解除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他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也因该完全废止.‎ 请回答:‎ ‎⑴. 材料放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⑵. 简要分析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 ‎⑶. 材料体现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10.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阅读右图及材料:‎ 长 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⑴根据材料和图,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中央红军的大致经过.(注意表述中必须应用图和材料提供的信息)‎ ‎⑵2006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多少周年? 并谈谈长征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⑶什么是长征精神?从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中你认识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1---8 DCAD BBBD ‎9.⑴. 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⑵.‎ 北美英属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初步形成统一市场;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英国竭力压制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⑶.平等 自由的精神,反对压迫的精神.‎ ‎10.⑴答案中可包括中央红军长征的起址时间,地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毒河,爬雪山,过草地,遗迹陕北会师等内容.⑵.70周年.‎ 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⑶.精神:艰苦奋斗、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万众一心、团结拼搏,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神!‎ 认识:我们因该学习长征精神不畏艰险,永往直前,乐观向上,中国革命来之不易,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等.‎ ‎2006年中考历史历史热点二 中国共产党的八十五年 ‎[穿针引线]‎ 中国共产党从接受革命的战火洗礼到经受住建设有考验,已走过八十五年的历程,这一过程中有好多事实需要我们铭记:‎ l.民革命时期 ‎①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 ‎②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③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④在井冈山斗争实践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⑤1935年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⑥1935年底的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⑦1949年春的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社会革命和建设时期 ‎①1953年.中共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②1956年的八大会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 ‎③1958年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④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⑤1982年中共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⑥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邓小平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⑦在八十年代.中共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⑧1987年十三大.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 ‎⑨1992年的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⑩1997年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器想并写人党章,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1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定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巩固提高]‎ ‎1.有一首歌中唱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么,你知道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哪里吗?‎ ‎( )‎ A.南京 B.北京 C.武汉 D.上海 ‎2.中共七大提出的抗战胜利后中国应努力实现的光明前途是建立( )‎ A.新民主主义国家 B.社会主义国家C.工农民主专政国家D.中华人民共和国 ‎3.下列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在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 B.在全党开展了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D.为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4.邓小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贡献是( )‎ 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为建党打下基础 挥百团大战,增强了人们坚持抗战的信心 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大反攻序幕 D.指挥辽沈战役,解决了东北全境 ‎5.下列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在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 B.在全党开展了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D.为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人民公社成立 ‎7.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B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⒏简答题 著名史学家胡绳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⒈D⒉A⒊D⒋C⒌C⒍B⒎B⒏同意,因为这两次会议都是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参考答案 复习主题01 中国古代史(远古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 ‎1、B 2、 C 3、A 4、5、C 6、B 7、C 8、B 9、A 10、B 11、C 12、B 13、D 14、A ‎15、B 16、B 17、D 18、D 19、D 20、D 非选择题:21:秦朝、咸阳,陇西、辽东,匈奴;郡县制 22:A远古时期:⑴⑵ B夏商周时期:⑶⑹⑺⑻⑽⒁ C秦汉时期: ⑷⑸⑼⒂⒃‎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⑾⑿⒀⒄⒅⒆⒇23:①战争频繁,社会动乱。②统一的封建王朝有秦朝、西汉、东汉、西晋。③历史人物很多,帝王、杰出人物等,学生可任选其一,简要介绍其主要事迹即可。④纸上谈兵,指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发空议论。⑤廉颇:敌强我弱,不能轻敌;赵括:自以为兵力强大,敌人不堪一击。⑥启发:任何事情都要注重实际情况,凡事要认真分析,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24:同意。其理由可任选一角度简要论述即可。如夏亡商兴、商亡东周兴盛、秦亡汉兴等。‎ 复习主题02 中国古代史(隋唐――清明前期)‎ ‎1、D 2、D 3、C 4、D 5、C 6、A 7、D 8、A 9、C 10、D 11、B 12、D 13、D 14、C 15 、C 16 、D ‎17、A 18、D 19、C 20、D 非选择题:21、唐朝、开元通宝;北宋、纸币 ‎22、郑和,明朝;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目的是加强海外各国的联系,扬国威;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23、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关于感想只要求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⑵、①骄傲自大的态度、对外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 ‎②只要能说明此政策直接造成了中国的落后这一含义即可。③要求能说明闭关锁国必然落后,落后尽然挨打的历史教训,改革开放正是吸取这一历史教训的结果,是富国强民之本等含义即可,观点明确,表述清晰。‎ 复习主题03 中国古代科技 ‎1.B 2.C 3.A 4.B 5.A 6.C 7.C 8.B 9.B 10.A ‎11. ①(表格完整正确1分,内容要按朝代顺序排列才能给分)‎ 人物朝代科技成就 祖冲之南朝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 毕升北宋发明活字印刷 李时珍明朝写成《本草纲目》‎ ‎②答题合理,语言准确即可得分。比如:祖冲之,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是他的刻苦钻研和创新的精神。 12.①赵州桥、故宫、都江堰等 ‎②答题合理,语言准确,即可得分,但必须介绍到它的特色之处才能得满分。 13.①材料一:秦长城 材料二:隋朝大运河。②秦长城的修建,在抵御匈奴南下入侵中原起了积极作用,使边城得到安定,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发展,但两者役使大量民工,是导致各自朝代灭亡的原因之一。‎ ‎④启示:经济建设不能伤民。(言之有理即可)‎ ‎14.①传播者:阿拉伯人,影响: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②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③科学技术能否发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环境的限制。‎ ‎15.‎ ‎⑴①名称例如:“辉煌”古代科技 ②材料:中国古代在天文、地理、医学、数学、建筑、农业、手工业、四大发明等方面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如:造纸术、印刷术等等。③编排:要设计合理,材料应用适当。‎ ‎⑵认识:①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值得自豪。②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重视科技的发展,才能进入世界先进的行列。‎ 复习主题04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1.B 2.B 3.D 4.C 5.B 6.A 7.C 8.D 9.A 10.D ‎11.曾侯乙编钟,祭祀、宴乐时使用的礼乐器,表明我国两千多年前音乐水平已达到很高的水平。12.①白马驮经建立白马寺的故事、王羲之练字划破衣服的故事、孙武操练宫女的故事等,符合题意要求即可。②如王羲之能博采众长、持之以恒、最后终有所成,我应该学习他善于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在学习上刻苦勤奋、不懈追求。13.①秦始皇陵兵马俑②雄视天下、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14.经济的繁荣是书坊(书店)、刊刻印刷业迅速发展的基础,市镇繁荣,市民阶层扩大,对文化的需要反过来促进小说的兴盛。15.三家主要观点:儒家强调“仁”和“礼”,主张“以德教化人民”;法家提倡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提出“无为而治”。发言观点:儒家:损害公物是道德问题,应该思想教育;法家:损害公物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道家:损害公物是无意识的,应该顺其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 复习主题05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A 2.D 3.C 4.B 5.B 6.C 7.C 8.C 9.C 10.D ‎11.⑴本题没有固定统一的答案。要求答题简洁,通顺。主要抓住三点:远瀛观的富丽堂皇、远瀛观的残败破落以及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⑵自由发挥。可以表达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愤怒,对古代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的惋惜等。12.⑴A④①⑨或①③⑤‎ B③②⑥或②⑦⑨‎ C⑤⑦⑨⑵可以有下列的分类标准供参考:战争、条约,战争、条约、条约的影响(事件的原因、事件、结果)13.⑴英国军队的实力强大。英国能制造出这些物品表明了英国的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能力比中国强,军队的武器装备强。⑵不屑一顾的态度。这种态度和后来的鸦片战争的惨败有关系。由于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妄自尊大,盲目排斥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逐步落后于西方。在50年后的鸦片战争中,中国与英国在武器装备和战术素养上的差距非常大,这是导致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14.旅顺。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攻占旅顺,疯狂屠杀当地居民,制造了“旅顺大屠杀”。15.紧扣材料,有感而发。‎ 复习主题06 近代化的起步 ‎1.B 2.C 3.C 4.C 5.A 6.D 7.C 8.A 9.C 10.D ‎11.(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曾国藩认识到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技不如人,与此同时,太平天国运动威胁着清王朝的统治,要想消除内忧外患,必须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其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2)洋务运动(3)略。既可从积极方面回答,也可从消极方面回答,还可辩证回答问题。12.(1)D ‎(2)A (3)C ‎(4)B13.袁世凯对不住(起)中华民国。(对联妙在“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对仗不齐上)14.(1)洋务运动侧重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侧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侧重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2)洋务运动:“师夷长技”(自强、求富);戊戌变法:维新变法(变法图强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或救亡图存);辛亥革命:三民主义(同盟会纲领的内容或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3)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思想启蒙(为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放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4)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复习主题0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A 2.A 3.D 4.B 5.B 6.B 7.D 8.D 9.A 10.A ‎11.(1)B(2)A(3)C(4)D ‎12.(1)1927年;(2)国民党;(3)周恩来。13.(1)图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会议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图2: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或井冈山会师。(2)要求学生写出景点名称写出革命革命历史事件写出积极作用。例如:南昌,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4.(1)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2)北伐是正义事业得到去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歌曲本身曲调简单易学,简洁有力。‎ 复习主题08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B 2.A 3.B 4.D 5.A 6.C 7.B 8.D 9.A 10.C ‎11.①提示:围绕国耻、国难等进行回答均可。②‎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东北三省沦于敌手。③我们切不可忘记“九·一八”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奇耻大辱;‎ ‎12.①第一首《义勇军进行曲》。②1931年。佟麟阁、赵登禹。③《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游击队之歌》等。‎ ‎④切不可忘记中国无数爱国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做出的流血牺牲。 13.①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②全民族的团结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相互支援等。‎ ‎14.东北易帜,西安事变等。‎ 复习主题09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A 2.A 3.C 4.B 5.C 6.A 7.B 8.D 9.D 10.D 11.⑴重庆谈判。‎ ‎⑵为了尽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⑶内战不可避免。因为蒋介石集团反共反人民的本质没有变,打内战的方针已定,重庆谈判是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内战的爆发只是个时间问题。所以毛泽东等再作出一些让步,内战还是不可避免。‎ ‎12.⑴同意。因为国民党攻占延安,得到了一座空城。中共首脑机关依然在陕北,毛泽东等照旧还在指挥着全国各个战场的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占领延安反而给自己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⑵取得了胜利。中共机关撤离后,一直在陕北与敌周旋,并采用“蘑菇”战术,五战五捷,歼敌三万余人,粉碎了敌人的进攻。13.⑴作用:一、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解放战争,使人民军队获得深厚的兵源。二、人民群众组织民兵,保卫后方。三、人民群众大力支前。这些都保证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⑵共产党得到了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得到了民心。14、⑴主要从战术的运用上来展开。⑵主要从背井离乡等方面谈。‎ 复习主题10 经济和社会生活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A 2.D 3.A 4.C 5.D 6.C 7.C 8.C 9.D 10.B ‎11.⑴出现了火车、轮船,大大加快了人们的出行速度。⑵19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有了有线电报,后来有了无线电报和电话,使人们远距离的联系变得非常的便捷。⑶人们的生活中开始有了相片,可以看电影;看报纸等。⑷辛亥革命后,人们剪掉辫子,穿新式服装,女子放足、不缠足,采用新式礼仪和称呼。12.⑴民族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它们在这个夹缝中艰难地发展。⑵中国的民族工业很薄弱,老百姓用的东西多数是国外进口的。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这些日用品由我国自己生产。13.(1)②‎ ‎(2)④ ⑧ (3)③⑤⑥‎ ‎14.⑴经学。教育的目标是做官和升学。⑵外国语、国语和算学。与清末相比,民国的课程设置摒弃了经学,将外国语、算学的学科地位提高了,符合时代的要求。我们今天的中学里,语文、数学、外语学科的地位很突出,与民国那时候这三门学科的学分最高是一脉相承的。‎ 复习主题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D 2.C 3.A 4.A 5.D 6.B 7.C 8.B 9.D 10.D ‎11、(1)中国近代史,一部中华民族饱受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身受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国家不独立,人民不团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12、左图这张照片传递给人们的信息是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右图中的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是第十一世班禅。十世班禅和十一世班禅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很大贡献。‎ ‎13、(1)封建土地制度。占人口极少数的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占人口90%的农民没有或只有少量土地。(2)因为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14、提示:此文通过描绘昔日志愿军战士,今日的白衣战士这些最可爱的人,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短文可重点写出不同时期“最可爱的人”的可爱之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什么想法和行动。‎ 复习主题12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D 2.A 3.B 4.C 5.C 6.C 7.B 8.B 9.D 10.C ‎11、(1)青藏、川藏公路(2)青藏铁路(3)可把你所知道的关于西藏的历史与现在写出来。12、(1)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因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3、(1)材料一反映的是:土地改革;材料二反映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三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2)土地改革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14、党在1958年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年又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而后者是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教训: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搞经济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复习主题1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D 2.A 3.D 4.A 5.C 6.B 7.A 8.D 9.B 10.D ‎11、(1)“春天”喻指中国的改革开放。(或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圈”指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2)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土地革命时期,创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等。‎ ‎12、(1)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物资严重匮乏,国家对生产和供应加以控制。(2)产量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彩色电视机几乎是成倍的增长。(3)主要原因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才带来巨大的变化。对比一下改革前后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即可。‎ ‎13、(1)提示:因为邓小平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走进中国。正因为有了他,中国才摆脱了贫困,走向富强,他的历史功绩举世公认。(2)提示:人民那样称呼他是因为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他称自己是“人民的儿子”这充分表现了邓小平的拳拳赤子之心和深深的爱国之情。‎ ‎14、同意,因为这两次会议都是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复习主题14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1、C 2、B 3、C 4、B 5、A 6、D 7、D 8、B 9、B 10、C ‎11、(1)亚太经合组织(2)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发起上海合作组织。‎ ‎12、(1)邓小平(2)同为中华民族,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13、(1)相互依存、不可分离。(2)民族区域自治。它符合中国历史传统、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3)中国成立以来,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的局面。14、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防力量不断加强;新中国成立以来,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军队建设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为海军装备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不会。因为,我国的国防建设进一步加强,实现了科技强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装备和战斗力已今非昔比。‎ 复习主题15 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 ‎1、C 2、A 3、C 4、A 5、B 6、D 7、B 8、D 9、C 10、B ‎11、(1)1999年(2)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 (3)发射东方红1号;发射实用通信卫星;一箭多星;发射返回式卫星等。‎ ‎12、(1)说明我国居民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2)衣:衣着丰富多彩,注重品牌。食: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吃绿色食物。行:铁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乘飞机也成了平常事。用:物资丰富,品种繁多。‎ ‎13、(1)教育发展缓慢,基础教育尤其薄弱。(2)党和政府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增加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小平同志关心教育,提出教育先行和“三个面向”。‎ ‎14、自主选择就业。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我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适应就业变化。(言之有理皆可)‎ 复习主题16 世界古代史 ‎1B 2A 3C 4C 5B 6D 7B 8A 9C 10A ‎11、(1)这部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制订的,史称《汉谟拉比法典》(2)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是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12、(1)和图片一、二、三相关的宗教分别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其中佛教对中国影响最大。(2)基督教的“复活节”、“圣诞节”。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宰牲节”。佛教的“浴佛节”、“成道节”、“涅磐节”。‎ ‎13、(1)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同意,因为虽然在征服和扩张这个过程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加强。‎ ‎(2)和平往来。如:马可·波罗东游及《马可·波罗游记》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做出重大贡献,如阿拉伯数字等。丝绸之路上中外商人对东西方文化的传播。‎ ‎(3)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法西斯的独裁和侵略、极端的恐怖主义都遭到人类普遍的唾弃。文明交往所追求的目标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是对自己文明的自尊、欣赏和对异己文明的尊重、宽容、乃至欣赏,是抱着爱其所同、敬其所异的广阔胸怀和对人类共同美好理想的追求。‎ ‎14、(1)拜占庭帝国为恢复过去罗马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此后,日益衰落下来;再有就是在它辉煌的时候,它在卓越中洋洋自得,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封闭保守。(2)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 复习主题17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1.B 2.D 3.D 4.D 5.B 6.B 7.A 8.B 9.A 10.C ‎11.①首先到达印度的是达·伽马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是哥伦布;他给美洲带去了先进的的文明,同时野蛮的殖民掠夺给当地人带去深重的灾难。‎ ‎12.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君主专制,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事无巨细,皇帝亲自过问。国家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手中;英国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议会限制国王的权力,权力中心在议会。‎ ‎13.这两件事表明华盛顿廉洁奉公,不居功自傲,不贪恋权位的高贵品质。作为大陆军总司令,他在独立战争中功不可没,战争结束后,他首先想到的不是高官厚禄,而是清算帐目,解甲归田;连任两届总统后,凭他的声望,完全可以连任三届甚至终身担任总统,但他却选择了引退。给后来的美国总统树立了榜样,开创了一个不得终身任职的优良传统。即使在今天,这两点仍然有重要意义。‎ ‎14.这名意大利人即欢迎拿破仑,又反对拿破仑。拿破仑的侵略既动摇了意大利的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其社会进步,又给意大利人民带来灾难。‎ ‎15.上述两种观点都具有片面性。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对外战争前期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后期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沉重打击欧洲的封建秩序,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他颁布的《法典》成为欧洲资产阶级立法的典范,但同时战争也给其他国家人民带来了灾难。‎ 复习主题18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C 2.C 3.C 4.A 5.A 6.D 7.B 8.B 9.A 10.B ‎11.①章西女王 印度人②章西女王是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杰出女英雄。1858年,她领导起义军应用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军。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各地,最后壮烈牺牲。③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女民族英雄。‎ ‎12.①英国侵略者 ‎②印度当时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遭受英国侵略,开始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纳入英国资本主义殖民经济体系中。③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英国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他们对亚非拉地区大肆的进行殖民扩张、掠夺。④英国的殖民统治给印度人民带来了苦难和贫困,同时客观上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破坏了殖民地原有的自然经济,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化。‎ ‎13.①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南征北战,解放了西班牙的拉丁美洲殖民地,被誉为“南美解放者”②我们可以学习他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精神。‎ ‎14.这两种说法都具有片面性。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侵略,一方面掠夺殖民地的无数财富,造成殖民地的贫穷和落后,从这方面来说,殖民侵略是一种罪恶;另一方面,殖民国家把掠夺来的财富用于发展国内工业生产,同时这些殖民地为殖民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的发展,从客观上有利于历史的发展。‎ 复习主题19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1.A 2.C 3.A 4.D 5.C 6.D 7.C 8.A 9.C 10.D ‎11.①林肯的最高目标是维护国家的统一。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国家的统一是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②黑人奴隶制的存在限制了美国的进一步发展;内战初期北方在战场上处于不利的局面,为了增强平息叛乱的力量,调动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废除黑人奴隶制是必要的。‎ ‎12.①在农奴制度下,地主根本不关心农业技术的改进,只在意收入的多少。农奴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②1861年的俄国改革,废除了农奴制,给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市场、自由劳动力,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材料二认为这是俄国历史的转折,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是正确的。‎ ‎13.①注意学习、引进西洋文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提倡文明开化“的措施体现了这种主张。②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③明治维新前,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4.①政治方面,我国要继续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方面,我国要大力发展工商业,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人才,吸引外资;教育方面,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逐步实现从平民教育转向精英教育,培养高精尖人才;军事方面,坚持科技强军,走现代化的精兵道路。‎ 复习主题20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B 2.B 3.A 4.C 5.C 6.B 7.D 8.D 9.A 10.D 11. ⑴《共产党宣言》1848年 马克思和恩格斯 ⑵共产主义者同盟 国际无产阶级组织 ⑶它的发表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2.‎ ‎⑴经济上工人的待遇极差,与资产阶级有差距越来越大;政治上处于无权的地位。取得普选权,参与国家管理。⑵1871年的巴黎公社。‎ 复习主题21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1.A 2.D 3.C 4.A 5.D 6.C 7.A 8.C 9.A 10.B ‎11.⑴修建铁路;发明了汽船、火车,带来了交通运输的革命;⑵武力(战争)‎ 先发动侵略战争,然后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最后用低廉的商品掠夺中国财富(近似的表达均可以)。⑶资本主义社会(统治)。⑷①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②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2.①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②只要列出相关科学家均可以。学习他们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的品质等。回答得有理都可以。③集中在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④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要使综合国力的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13.(略)14.①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 煤炭。②第二次工业革命 内燃机 石油。③1973—1975年,中东国家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结束了五六十年代的繁荣,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缓慢下来。15.提示:工业革命中,发明了改良的蒸汽机,蒸汽动力普遍应用;发明了汽船、火车机车等新交通运输工具;促进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等等。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电器产品深入到生产生活多个领域;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促进交通运输事业更大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它们给我们的启迪包括:①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②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③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复习主题22 第一次世界大战 ‎1.D 2.C 3.A 4.C 5.A 6.D 7.B 8.D 9.C 10.D ‎11.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国,‎ ‎12.①1914年6月 萨拉热窝 斐迪南大公夫妇 普林西普(其中一个都可以)‎ ‎②上述对三种势力的评价是不对的。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首先挑起,但他们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都是非正义战争。‎ ‎13.①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②以德国为首的后起帝国主义国家向以英国为首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争夺。‎ ‎③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 ‎14.①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萨拉热窝事件并不是战争的真正原因,只不过是帝国主义发动战争所找的借口罢了。真正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的矛盾激化。‎ ‎②用刺杀手段是不能阻碍战争的,应不应该提倡,这样反而为侵略者提供了发动战争的借口。但在当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种行为又是正义的。‎ ‎15.大战爆发原因:①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形成了大国争霸,重新分割世界的局面;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并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③欧洲列强插手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桶”;‎ ‎④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时间:大战开始于1914年结束于1918年;‎ 转折点:马恩河战役 性质: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觊觎全球,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其次,虽然塞尔维亚顺应战前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灾难:使人类的文明受到严重破坏。‎ 避免战争的启示: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也可以)‎ 复习主题23: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A 2.D 3.C 4.D 5.C 6.C 7.B 8.C 9.A 10.D ‎11.①‎1917年11月7日 社会主义革命 ‎②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说得有理均可)‎ ‎12. ①1922年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②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 白俄罗斯 15个 ‎③1991年底 ‎13.①重工业 ‎②斯大林 1928年 ‎③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14.①新经济政策 ‎②斯大林模式 ‎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等 说得有理均可 ‎④积极作用:“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严重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粗放发展,经济效益低下,国家资源大量消耗和浪费。‎ ‎15.①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7年3月,领导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权。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1917年11月6日,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苏维埃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采取措施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坚决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迁都莫斯科,领导苏俄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保卫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成果,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探索。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实事求是、不断反思和进步。‎ ‎④1922年领导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伟大的领袖。‎ 复习主题2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1.A 2.D 3.C 4.D 5.C 6.C 7.C 8.C 9.B 10.D ‎11.①是战胜的协约国集团的分赃会议 ‎②赞同以上观点。《凡尔赛和约》的确不是和平条约而是短暂的休战,它加剧了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所以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希特勒上台后,撕毁了《凡尔赛和约》,不断扩军备战和进入莱茵河非武装区。这样凡尔赛和约体系被法西斯德国打破。‎ ‎12. 《凡尔赛和约》‎ 一 巴黎和会 凡 凡 战 帝国主义在欧洲 尔 尔 后 协约国与德国的盟国 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赛 赛 召 分别签订的和约 体 开 系 华 的 英 美 法 盛 国 《四国条约》 顿 际 华 体 会 《五国海军条约》 盛 系 议 华盛顿会议 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 顿 ‎《九国公约》 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体 系 ‎13.①左图中的历史事件是“国会纵火案”;右图中德国法西斯正在实施反犹狂潮 ‎②法西斯暴行令人发指;法西斯暴行严重损害了人权,是对人权的粗暴践踏(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4.①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罗斯福新政 ‎②德国建立法西专政,对外扩张 ‎③纵容法西斯侵略德政策 ‎④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1929-19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英法美长期实行纵容侵略政策 (言之有理均可)‎ ‎15.①不怕困难,无所畏惧的态度。‎ ‎②实行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从而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借鉴办法就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 ‎④新政取得了的显著成效。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但它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痼疾。‎ 复习主题25:第二次世界大战 ‎1.B 2.B 3.B 4.C 5.C 6.C 7.A 8.C 9.D 10.A ‎11.例答: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等。‎ ‎12. ① (略)‎ ‎②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的发展 ;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可以合作相处;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等 ‎13.①美国 ‎②赞同。打击了日本法西斯势力,加快了反法西斯的胜利步伐。‎ 反对。造成了大量无辜平民的伤亡。‎ ‎(赞同或反对均可。学生回答内容意思相近或有独特见解,均可得分)‎ ‎③1964年 ‎14.①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 ‎②评分说明:可能出现的几种观点:‎ 第一种:战争是残酷的,它带给世界人民无尽的伤痛与灾难。当今世界主流是和平与发展,我们要倡导和平,反对战争,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努力。‎ 第二种:法西斯暴行令人发指,日本、德国法西斯在二战期间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今天,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世界人民应当保持高度警惕,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 第三种:法西斯暴行严重损害了人权,是对人权的粗暴践踏,我们要反对任何形式的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维护人的尊严,捍卫人权。‎ ‎(允许多元化答案,无唯一答案。不管选择哪一种观点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15.(1) 同意第一种观点。理由:1945年8月上旬,美 国连续向日本本土投了两枚原子弹,给日本统治集团以极大的震慑,最终下定决心,宣布无条件投降。可见,日本的最终投降很大程度上屈服于美国原子弹的威力。‎ 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1945年日本驻扎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力量还相当强大,而正是随着苏联红军的参战,迅速出兵中国东北,摧毁了日本赖以继续抵抗的精锐力量,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才得以实现。‎ 同意第三种观点。理由: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是多方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人民全民族团结抗战,坚持斗争达十几年,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为最终击败日本侵略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为中国最终赢得抗战胜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当然,从最终加速日本投降的直接因素看,苏联红军的参战,美原子弹都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第三种观点更为全面。(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①真诚忏悔或惊世一跪等,②鲜明对比等,③珍爱和平等。[只要所拟标题与图片主题吻合即可得分]‎ ‎(3)勿忘历史、以史为鉴,热爱和平、开创未来;发奋学习,振兴中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等等。(只要答出与主题相关,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的内容均可得分)‎ 复习主题26: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1.A 2.A 3.B 4.C.5.B 6.B 7.B 8.D 9.D 10.A ‎11.(1)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美国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在保持低通胀、低失业率和减少财政赤字的同时,发展速度名列西方发达国家前列。美国经济进入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3)微软化司、英特尔公司;(4)通过互联系查找学习资料、接受远程教育、发送伊妹儿、通过聊天软件聊天等。12.(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由20.8%增加到28.6%;西欧经济持续发展;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增(任答一条即可)。(2)欧洲联盟(或欧盟)的成立。(3)有利于欧洲经济发展,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任答出一条即可)。13.(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是法西斯轴心国同盟成员,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1945年8月上旬,美军在太平洋上同日军作战同时,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2)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了非军事化政策。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3)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14.美国:进行社会经济改革,大力发燕尾服科技教育,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西欧: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建立欧洲共同体,后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欧盟;日本:利用美国的扶,同时,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流量政策,引是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共同点: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感想:日本成为世界强国有几个方面值得我国学习,就是他们重视科学技术,能利用一切有利于本国发展的积级因素,善于学习(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复习主题27: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B 2.B 3.C 4.A 5.C 6.B 7.A 8.C 9.C 10.C ‎11、得分要点如下。(1)苏联的改革开始于赫鲁晓夫,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没有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改革期间,苏联城市青年积极支援国家建设,参加了垦荒等各种活动;(3)改革成效不大,特别是苏联食品短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4)“八一九事件”‎ 希望能够阻止联盟国家的解体趋势,恢复中央集权体制。结果与其发动者的愿望相反,进一步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进程。(5)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最后一次以苏联总统身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自己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并把“核匣子”转交给叶利钦。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年的苏联国旗在寒风中降下。‎ ‎12、(1)执政党失去政权;国名更改;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2)经济下滑,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照搬苏联模式;苏联“新思维”的改革,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13、(1)这是因为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国家和人民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中。逐步摸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家经济飞速发展。‎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挫折。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都不够成熟。社会主义要从根本上消灭剥削制度,其发展和巩固必然比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都要困难和艰巨。国际资本主义势力的敌对、遏制和颠覆,特别是和平演变,都是这次剧变的原因。‎ 社会主义的挫折,仅是苏联模式的受挫,而决非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世界上仍有一些国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中国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一种成功的社会主义模式。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科技与生产,增强国家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战胜资本主义。‎ ‎14、后果及原因:(1)原因:西欧各国利用美国的援助;利用最新的科技革命成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措施适合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暂时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结果:推动西欧经济在50一70年代出现飞速发展的繁荣局面。(2)原因:东欧各国的改革则因为内部改革不彻底;未从根本上触动旧体制,外部苏联模式和苏联的干涉;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破坏。结果:改革中断,面临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 认识:(1)资本主义的某些政治、经济措施可以为社会主义国家所采用,取长补短。(2)建设社会主义一定要立足自身的国情,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 复习主题28: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B 2. A 3. C 4. C 5.C 6.B 7.B 8.A 9.B 10.C ‎11、(1)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 ‎(2)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的矛盾,等等。‎ ‎(3)英国将印度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是印巴冲突的埋下了祸根。(或者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因果关系,材料一是原因。)‎ ‎12、(1)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关键问题是巴以冲突。‎ ‎(2)既有生存之争,也有意识形态之争;既有当地人的利益之争,也有局外大国的利益之争;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之争,也有现实问题处理不当引发的问题之争。‎ ‎(3)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化干戈为玉帛;以土地换和平;切实履行联合国关于中东问题的决议,等等。‎ ‎13、答案仅供参考,有不同答案的,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1)动荡的中东 ‎(2)中东的地理范围;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中东战争;以色列的经济成就;巴勒斯坦难民;“人体炸弹”;阿拉法特;拉宾与沙龙;和平的曙光,等等。‎ ‎(3)如对巴以人民或者巴以领导人:远亲不如近邻;和平才能求发展。如对巴勒斯坦的激进派别或者以色列右翼派别:冤冤相报何时了;我们都是同一个祖先(亚伯拉罕)的子孙;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等等。‎ ‎14、1947年,印度独立,印巴分治,印度是西方列强在亚洲最大的殖民地,它的独立,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是一次重大的冲击。‎ ‎1952年,埃及爆发“七月革命”,埃及独立;1960年,阿尔及利亚独立,埃及和阿尔及利亚作为北非的重要国家,它们的独立,鼓舞了非洲人民民族解放斗争的士气。‎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英法等国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1990年,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结束了欧洲殖民者人侵和奴役非洲五百年的历史。‎ 复习主题29: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1.C 2.B 3.B 4.D 5.C 6.A 7.A 8.C 9.C 10.C 二、11、(1)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2)对立、对峙、对抗、冷战等答案均可。(3)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恐怖主义、民族冲突等回答均可;增强综合国力,与他国和平共处,不搞霸权主义,加强国际间的团结与合作、交流与对话等。12、提出自己的看法即可。13、(!)科索沃战争;见基础知识(2)人权高于主权 ‎(3)反对霸权主义,爱国主义精神14、当前国际局势: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朝多极化不断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趋势;中国面临的机遇: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国获得经济建设的有利外部条件;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知识经济不断发展;挑战:统一大业尚未完成;落后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等。(意思接近即可)‎ 复习主题30:近现代科学技术、思想文化 一、1.C 2.D 3.C 4.C 5.C 6.B 7.D 8.D 9.C 10.D ‎11、结合法国启蒙思想来答,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12、注意给出的答案应是20世纪的文学作品 ‎13、科学家、发明家成功因素:科学家、发明家的个人努力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爱迪生的成功是由于他勤奋,热爱发明创造,比尔•盖茨的成功是因为他喜欢电子计算机,并且勇于探索创新。同一时代没有产生更多的爱迪生、比尔•盖茨就充分说明了个人努力是科学家、发明家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科学家、发明家的历史贡献:科学家、发明家的历史贡献是巨大的。他们的科学成就、发明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他们身上闪现的勤奋、探索、创新等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则是人类永恒的财富。14、略 是风的细语、是雨的柔顺、斑驳了一道道古老的忧伤,刻在了灯火阑珊处 没有人喜欢尖酸刻薄、疾言厉色的女人。你的微笑和真诚是获得别人尊重和喜爱的筹码,也是琥珀流年里最美丽的风景。‎ ‎  女人,可以没有倾国倾城之貌,但一定要有馥郁若兰的气质。‎ ‎  相貌是父母给的,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但是清雅如兰的气质却是自己修炼的,是举手投足的自然流露。“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怡情养志,可以涤荡凡俗,可以开阔胸襟。‎ ‎  所以,闲暇的时候读读书,绝胜于在麻将桌上消磨时光,绝胜于人前人后唾沫星乱飞。读书可以让女人由内而外散发着淡淡的优雅,由内而外流泻出不凡的气韵。‎ ‎  女人,不一定要做顶天立地的女汉子,但一定要有独立的事业,能为自己撑一方晴空。‎ ‎  生活中会有不期而遇的风雨,会有防不胜防的暗礁。我们渴望拥有一份永恒的爱,永恒的岁月静好。可“永恒”毕竟只是美丽的愿望。谁都无法猜想和预料生活的路上会遭遇什么。拥有一份独立的事业,当风雨来袭时,不至于手足无措,茫然绝望。‎ 这第一段似乎是着重描摹春的美丽,可起首有“多事的东风”一句,暗示着有人恼春,于是有个人物忽悠地闪了一下,桃红“醉依在封姨的臂弯里”,一下子就不见了。但“多事”里隐蕴着的愠意,因封姨的出现有了着落。春天写足了,那位对春天怀着恨意的人物便在作者的笔下十分不情愿地亮相了。“只有一个孤独的影子,她,倚在栏杆上,”这就是封姨了,她“才从青春之梦醒过来”,茫然不解这眼前发生的一切。作者笔下的她原来是一个芳华已失的女人!眼前的春天只是她过去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