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7.00 KB
  • 2021-05-10 发布

2010中考必备全国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之十五试验与探究上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0中考必备精品】2009年全国精品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之十五 ‎——实验与探究上 ‎1.(烟台)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            ;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0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                  。‎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 ‎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 ‎                  。‎ ‎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       ‎ 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 2.(烟台)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 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 ‎ 实验三 ‎ ‎ ‎ ‎ ‎ ‎ ‎ ‎ ‎ ‎ ‎ ‎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 ‎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 ‎3.(南京)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CO是从煤的气化或合成气得到的。‎ ‎(1)煤的气化主要反应有:①‎2C+O2=2CO ②C+H2O=CO+H2 ③CO+H2O=CO2+H2‎ 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填序号)。‎ ‎(2)合成气可通过天然气的重整得到,如CH4+H2O=CO+3H2 合成气可制二甲醚,二甲醚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合成气还可用于冶炼金属,用它冶炼铁的部分生产过程示意如下:‎ ‎①二甲醚(CH3OCH3)可由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的条件下制的。用合成气制二甲醚时,还产生了一种可参与大气循环的、常温为液态的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②合成气在冶炼铁的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Ⅰ.甲同学取一定质量的赤铁矿粉与过量的木炭粉混合后,用下图所示装置以合理的操作步骤测定(假设杂质始终不发生变化)。‎ ‎①实验中持续通入干燥的氮气。加热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其作用是 。‎ ‎②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以防止倒吸?为什么?‎ ‎ 。‎ ‎③如果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是完全的,那么甲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最变化测定出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原因是 。‎ ‎ Ⅱ.乙同学取矿石样品‎10g,加入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共用去稀盐酸109.‎5g过滤得到滤渣‎2 g(假设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发生反应)。请你和乙同学—起计算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4.(福州)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 图8‎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写物质名称) 。‎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 的猜想正确。‎ ② 。‎ ‎ 的猜想正确。‎ ③ 。‎ ‎ 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5.(苏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为了 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一起参 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 ‎(1)若要正视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 溶液(填一试剂)加以检验。‎ ‎【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3)试将“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指定位置。‎ 实验操作 使用现象 对比结论 Ⅰ.一片用粗砂纸单向用力打磨3次,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用镊子取出。‎ 现象一:粗砂纸打磨的在划痕处有少量气泡,附着少量疏松的紫红色固体。‎ 现象一与现象二对比,说明 ‎① ‎ 现象二:粗砂纸打磨的片刻内现象不明显。‎ Ⅱ.一片用特细砂纸往复打磨数次,再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取出。‎ 现象三: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产生较多细小气泡,表面均匀附着紫红色固体。‎ 现象三与现象一对比,说明 ‎② ‎ 现象四: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现象四与现象三对比,说明 ‎③ ‎ ‎★影响因素:‎ ‎ 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 ‎ 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 ‎ 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 ‎(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 。‎ ‎(5)请仔细观察下图:‎ 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6.(徐州)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钠(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于是他们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1: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请你对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进行分析_______。‎ 实验2:向盛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试管中加入水,充分反应后,取试管中的少量溶液放入另一小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 ‎【提出问题】溶液为什么先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呢?‎ ‎【猜想】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①滴加酚酞呈现红色的溶液遇到H2O2时,H2O2可以破坏酚酞的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②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等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色。‎ ‎【猜想】通过查阅资料后,该兴趣小组对溶液的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凶义进行了猜想。‎ 猜想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H2O2;猜想B: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太浓。‎ ‎【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猜想A 正确 B 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猜想B 错误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外,还存在另一反应,则另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黔东南)维生素C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不同的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下面是小明同学运用学到的实验方法测定橙汁、果味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 【实验目的】测定不同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原理】.(1)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有机物,能与碘水反应,使碘水褪色;.‎ ‎ (2)淀粉遇到碘水变 色。.‎ ‎ 【实验试剂】碘水、淀粉溶液、已知浓度的标准维生素C溶液、蒸馏水.‎ ‎ 【实验过程】步骤1:在4支试管中分别盛有3.0 mL的下列物质:①蒸馏水,②标准维生素C溶液,.③橙汁,④果味饮料。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 ‎ 步骤2:用4支相同的胶头滴管分别向①~④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碘水至刚好变色,并记录滴数。.‎ ‎ 【实验记录】.‎ ‎ 测定物质 ‎①‎ ‎②‎ ‎③‎ ‎④‎ ‎ 滴入碘水的数量(滴)‎ ‎1‎ ‎8‎ ‎15‎ ‎5‎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小明测定的两种饮料中, 的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 ‎(2)有的同学认为测定物质标准维生素C溶液是多余的,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 ;.‎ ‎(3)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 (填序号)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A.每次实验所用饮料的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试物质的体积不同.‎ 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的胶头滴管滴加碘水.‎ ‎【回顾与反思】实验中所用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 。.‎ ‎8.(潍坊)(13分)某化学探究小组用HCl与大理石反应研究影响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实验温度为‎25℃‎、‎35℃‎;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每次实验取用含碳酸钙60%的大理石‎10 g;所用HCl的质量分数为9.125%、18.25%,每次实验HCl的用量为20mL(假设9.125%、18.25%的盐酸的密度均为‎1 g/em3‎ ‎;大理石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 (1)反应原理: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 。‎ ‎ (2)提出假设:HCl与大理石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所用HCl的质量分数、大理石规格、反应温度有关。‎ ‎(3)实验设计与实施: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方案并实验。‎ 实验 编号 T/℃‎ 大理石 规格 HCl的 质量分数 完全反应 的时间/s 实验目的 ‎①‎ ‎25‎ 粗颗粒 ‎18.25%‎ ‎160‎ ‎(I)实验①和②探究同体积下HCl质量分数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II)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④探究大理石规格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②‎ ‎210‎ ‎③‎ ‎35‎ 粗颗粒 ‎18.25%‎ ‎60‎ ‎④‎ ‎100‎ ‎(4)实验结论: 。‎ ‎(5)绘制图像:实验①中CO2质量随时问变化的关系如右图,借助简单计算请在右图中画出实验②和③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说明:可以用铅笔画曲线。‎ ‎9.(泰州)钢铁、铝合金、铜制品等是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 ‎(1)如图,取一根约‎10cm的光亮铁钉放在自来水中,观察A、B、C三处的变化。几天后,他们会发现  处最先出现铁锈,大家结合书本知识知道,铁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和   、    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 ‎ (2)一同学联想到家里铜制餐具上有一层绿色物质,认为铜在空气中也会生锈。他们上网查阅资料,知道这种绿色物质的化学成分为Cu2(OH)2CO3(铜绿)。他们从铜绿组成和空气的成分大胆猜测,铜生锈除了与铁生锈条件相同外,还应该有CO2参加反应。‎ ‎ 请写出铜在空气中生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              。‎ ‎(3)【查阅资料】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也可以表示成CuCO3·Cu(OH)2。与孔雀石相似,还有许多矿物可用xCuCO3·yCu(OH)2(x、y都是正整数)表示,石青就是其中的一种。‎ ‎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石青的组成成分,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共同参与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l 取少量石青样品置于大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1)产生大量气体 ‎(2)溶液呈蓝色 ‎(1)石青中含有 离子 ‎(2)石青中含有 离子 步骤2‎ 取少量石青样品置于大试管中加热 ‎(1)残留固体呈 色 ‎(2)大试管内壁 ‎ 石青加热易分解 ‎【反思与拓展】‎ ‎①确定步骤1中产生气体成分的实验方法是 。‎ ‎②根据以上探究,只要测定出参加反应的石青的质量、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和 的质量,就可确定石青的化学式(即确定x、y的值)。‎ ‎③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很多,如制成不锈钢、在金属表面 (任写一种方法)。‎ ‎10.(乐山)右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应填空):‎ ‎【查阅资料】(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 ‎(3)Na2CO 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 想】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实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 。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 ;‎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 。‎ ‎【小 结】‎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 ;‎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11.(宿迁)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 ,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或 或 ,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 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 ‎【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 Na2O+H2O == 2NaOH ‎【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1‎ 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白色物质 为Na2O 方案2‎ ‎①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白色物质 是 。‎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反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 ‎【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达州)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性,还可能呈 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无色酚酞试液变 ‎ 溶液呈碱性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溶液呈 ‎ ‎【分析与思考】‎ ‎⑴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 (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 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所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13.(临沂)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生成铜绿(俗称铜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不稳定,受热分解成黑色固体物质、无色气体和水。这种黑色固体和无色液体的成分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是Cu2(OH)2CO3。稀硫酸能与Fe2O3、 CuO等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提出猜想:某同学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无色液体的成分做出了一下猜想:‎ ‎ ①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②黑色固体为氧化铜;③…‎ 实验验证:实验装置如图。‎ 在此实验装置中,大试管的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 验证①:若猜想①正确,实验过程中应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 。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 。‎ 在反应完全停止加热时,针对熄灭酒精灯和把导管移出液面这两步操作,你认为应该先进行的操作是 。‎ 验证②:从装置中取下大试管并冷却到室温,然后向大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实验现象。若猜想②正确,观察到得实验现象应该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晋江)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2)作为供氧剂。为了探究其反应原理,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在常温下与水、二氧化碳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氧气。‎ ‎[设计实验]浩明同学想通过下图所示装置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并验证反应产物。‎ ‎(1)下列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①A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装配该装置时,应选用的仪器除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外,还需要的仪器有(填名称)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该装置在实验室还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写出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依据是 、 。‎ ‎(2)用D所示的方法收集氧气,其依据是 ;收集氧气时,还可以选用 ‎ 法收集。检验D装置试管内收集到中的气体是否氧气的方法、现象及结论是:待D中气体集满后,把试管移出水面,然后 ‎ ‎ 。‎ ‎(3)C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没有参与反应的CO2,如果没有连接这个装置,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4)检验B中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方程式 ‎①取少量A中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 ‎② ;‎ ‎③ ‎ ‎ 。‎ ‎② ‎ ‎③ ‎ 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是碳酸钠。写出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 ‎ ‎ ‎ ‎[反思与评价](1)通过上述实验,明明同学认为Na2O2与CO2反应除了生成Na2CO3和O2,还有可能生成NaHCO3。你认为他的结论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写出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请说说呼吸面具或潜水艇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的最大的是优点 。‎ ‎15.(南京)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火柴、蜡烛、烧杯三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 [猜想与假设]1.有可燃物 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设计与实验]‎ ‎ [得出结论]猜想正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 个条件,只要破坏 个燃烧的 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 [反思质疑门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 [查阅资料1]镁条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细铁丝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烟;磷能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 [表达与交流]根据上述内容和课本中对“燃烧”的描述,你认为 ‎ ‎ 叫做燃烧。‎ ‎ [反思质疑2]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 ‎ [查阅资料2]含碳细铁丝燃烧时,其中的炭粒生成的CO2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 ‎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