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6.0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除杂问题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化学难题突破 除杂专题 一. 除杂的原则 1. 被提纯物质的质量不要损失 2. 不得引入新的杂质 3. 被提纯物要易于分离与提纯 4. 在除杂质 的过程中,若被提纯物转化成了其他物质,最终需要恢复成原来的物质,即复原。‎ 二. 主要方法 2.1 ‎ 物理方法。过滤,结晶,吸引,吸附 ‎2.l.1 过滤法. ‎ ‎ 原理: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通过过滤而分开的方法称为过滤法。如:氯化钙中含有少量碳酸钙杂质,先将混合物加水溶解,由于氯化钙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除去杂质碳酸钙,然后蒸发滤液,得到固体氯化钙。如果要获得杂质碳酸钙,可洗涤烘干。 ‎ 练习1 下列混合物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来分离的是:( ) ‎ A.CaCO3 CaO B.NaCl KNO‎3 C.NaNO3 BaSO4 D.KCl KClO3 ‎ ‎2.2.2‎‎ 结晶法.‎ 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例如:除去固体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杂质,先在较高温度下制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然后逐步冷却,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温度降低,大部分硝酸钾成为晶体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得不显著,所以大部分氯化钠仍留在母液中,通过过滤把硝酸钾和氨化钠溶液分开。为进一步提纯硝酸钾,可再重复操作一次,叫重结晶或再结晶。 ‎ 练习2 下列混合物适宜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 A.NaNO3 Na2CO3 B.NaNO3 NaCl C.NaOH Mg(OH)2 D.NaCl BaSO4 ‎ ‎2.2. 化学方法 原理 (一)、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原物反应。 ‎ ‎(二)、反应后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 ‎(三)、反应后恢复原物状态。 ‎ ‎(四)、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 ‎2.2.1‎‎ 沉淀法: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下列混合物可用沉淀法除去杂质的是A.KNO3〔Ba(NO3)2〕B.NaCl〔KNO3C.NaNO3 [NaCl] D.Ca(NO3)2 [AgCl] ‎ ‎2.2.2‎‎ 化气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 如:硝酸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可将混合物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稀硝酸溶液,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滤液,获得硝酸钠固体。 ‎ 练习4 下列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适宜用气体法除去的是:() ‎ A.NaNO3〔Ba(NO3)2〕B.NaCl [Mg(OH)2] C.KNO3〔K2CO3〕 D.Na2SO4〔MgSO4〕 ‎ ‎2.2.3‎‎ 置换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如:硫酸锌固体中含有少量硫酸铜杂质,可将混合物溶解之后,加人适量锌粉,再过滤除去被置换出来的铜,蒸发滤液获得硫酸铜固体。 ‎ 练习5 加入下列哪些物质可以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杂质硫酸铜() A.Zn B.Fe C.Cu D.Mg ‎ 练习6 将混有少量铁粉和锌份的硫酸铜晶体溶于适量水,充分净置过滤,结果是 ‎ A.滤出了混杂在其中的铁粉 B.滤出了混杂在其中的锌粉 C.滤出了一些铜粉 D.什么也没滤出 ‎ ‎2.4 吸收法:两种以上气体中的杂质被某种溶剂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纯的气体不能被吸收时,可用此方法。 ‎ 如: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 ‎2.5 其它法: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用化学方法转化成其它物质。 ‎ 如: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可采用高温燃烧的方法,使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除去杂质。‎ 三 一些经典物质的除杂 ‎3.物质的除杂 ‎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u):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铁粉,过滤取滤液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盐酸 ,再加热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再加热 ‎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14、NaCl(KNO3):蒸发溶剂,再结晶 ‎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17、.除去氯离子一般用硝酸银。18、.除去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19.、除去碳酸根加酸或钙离子 ‎2.比较好记的一些除杂 ‎1.除去N2中的O2,可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2.出去NAOH中的NA2CO3可向溶液中加入Ca(OH)2溶液。‎ ‎3.除去Cu中的Fe,可将混合物加入CuSO4溶液。4.除去NA2SO4中的NAOH,可向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 ‎5.除去KCl中的K2SO4,可向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6. KNO3中的AgNO3中,可向溶液中加入的KCl溶液。‎ 专题练习——除杂题 ‎ 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H+、Ba2+、NO3-、OH- B. H+、K+、Cl-、CO32- ‎ C. Na+、Ag+、NO3-、CO32- D. Na+、K+、OH-、SO42-‎ 拓展:下列各组离子在无色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Cu2+、Ba2+、NO3-、Cl- B. H+、K+、Cl-、CO32- ‎ C. Na+、Ag+、NO3-、CO32- D. Na+、K+、OH-、SO42-‎ 拓展:下列各组离子在PH=12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Cu2+、Ba2+、NO3-、Cl- B. H+、K+、Cl-、SO42- ‎ C. Na+、Mg2+、NO3-、CO32- D. Na+、K+、CO32-、SO42-‎ ‎2、某NaNO3溶液中混有少量NaCl,Na2SO4和Na2CO3杂质,为除去这些杂质,仅提供3种药品:AgNO3溶液、BaCl2 溶液和稀HCl。请设计合理的顺序将杂质逐一除去,并填写下面实验报告。(简要回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1)‎ ‎(2)‎ ‎(3)‎ 拓展:海水晒的粗盐中除了含有氯化钠以外,往往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现在有一个除杂过程,请回答下面的一些问题:‎ ‎ ‎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 固体B ‎ 固体 加水 溶液Y 粗盐 ‎ 操作2反应②‎ 加入适量的盐酸 操作2‎ 加入试剂1‎ ‎ 过滤 操作1反应①‎ 溶液W ‎ 溶液X 反应③‎ 固体A 操作3‎ 氯化钠晶体 ‎⑴写出试剂1的化学式: ‎ ‎⑵写出操作1的名称: ,其中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⑶写出反应③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⑷除杂前样品中所含的氯化钠的质量为a g,除杂后的物质中所含有的氯化钠为b g,a b(填< = > )。‎ ‎3、在分开盛放的A、B两溶液中,共含有Na+、Cu2+、Ba2+、Mg2+、OH-、NO3-、‎ SO42-七种离子两溶液中所含离子各不相同,已知A溶液里含三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其余在B溶液里,则B溶液里所含离子应该是 。‎ ‎4、 下列哪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A. MgO B. SO‎2 C. H2SO4溶液 D. 溶液 E. Na2SO4溶液 ‎5、分离NaCl、FeCl3和BaSO4的混合物,应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 ‎ A. H2O、AgNO3、HNO3 B. H2O、NaOH、HNO‎3 C. H2O、NaOH、HCl D. H2O、KOH、HNO3 ‎ ‎ ‎ ‎6、欲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同时,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分别写出所加试剂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 ‎ ‎ ‎(2) ‎ ‎(3) ‎ ‎(4)‎ ‎7、除去中混有的少量杂质,可加入试剂( )‎ A. 盐酸 B. 石灰水 C. D. 溶液 ‎8、下列试管内壁的物质能用括号内所给试剂除去的是( )‎ A. 盛石灰水后留下的固体(氢氧化钠溶液)B. 用足量还原后留下的光亮红色固体(稀盐酸)‎ C. 盛过植物油的试管(热碱液)D. 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留下的固体(水)‎ ‎9、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 A. 稀 B. 溶液 C. 溶液 D. 溶液 ‎10、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都能发生反应的一组是( )‎ A. 、、 B. 、、‎ C. 、、 D. 、、‎ ‎11、硫酸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碳酸钠杂质,除去该杂质可加入适量( )‎ A. 稀 B. C. 硝酸 D. 石灰水 ‎12、为了除去溶液中含有的少量和杂质,应依次加入的试剂是( )‎ A. 先加入适量溶液,再加入适量溶液。‎ B. 先加入适量溶液,再加入适量溶液。‎ C. 先加入适量溶液,再加入适量溶液。‎ D. 先加入适量溶液,再加入适量溶液。‎ ‎13、某溶液中大量含有,,,三种阳离子中的两种离子和离子,,,四种阴离子中的两种离子溶液中大量含有的四种离子应该是( )‎ A. 、、、 B. 、、、‎ C. 、、、 D. 、、、‎ ‎14、除去硝酸中混有的少量盐酸,可加入的试剂是( )‎ A. 溶液 B. 溶液 C. 溶液 D. 溶液 ‎15、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其主要操作过程是( )‎ A. 加入过量稀微热后,过滤,洗涤。 B. 加强热或在空气中灼热。‎ C. 加适量水,加热,过滤,洗涤。 D. 加适量稀,微热,过滤,洗涤。‎ ‎16、有、、、溶液、溶液、溶液和稀等7种物质,常温下每两种物质间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 7个 B. 6个 C. 5个 D. 4个 ‎17、工业上食盐水的精制是为了除去粗盐中的,,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 ‎ ① 过滤 ② 加过量的溶液 ③ 加适量的 ④ 加过量的溶液 ‎ ‎⑤ 加过量的溶液。正确操作顺序是( )‎ A. ①④②⑤③ B. ④①②⑤③ C. ②⑤④①③ D. ⑤④①②③‎ ‎18、某溶液中仅含,,,四种离子,其中离子个数比为,若为‎8m个,则离子个数可能是( ) ‎ ‎ A. ‎1m B. ‎2m C. ‎4m D. ‎‎6m ‎19、将下列试剂分别滴入硝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能观察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A. 氢氧化钾溶液 B. 氯化钡溶液 C. 氢氧化钙溶液 D. 氯化钾溶液 ‎20、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钡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应选用的最佳试剂是( )‎ A. 氢氧化钡溶液 B. 硝酸银溶液 C. 碳酸钡粉末 D. 生石灰粉末 ‎21、 某工厂的废渣中混有少量的锌粒和氧化铜(其它成分不跟酸反应),与大量废盐酸接触能形成污水,产生公害,若向污水中撒入铁粉,且反应后铁粉有剩余,此时污水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是( )‎ A. , B. , C. , D. ,‎ ‎22、当土壤的pH值为4时,农作物不能生长,现要改良它,应撒施的物质是( )‎ A. 食盐 B. 石灰石 C. 熟石灰 D. 胆矾 ‎23、某溶液中存在、、三种阳离子,现用,和三种溶液使它们转化为沉淀并分离出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溶液,滤出一种沉淀,则所加溶液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4、某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的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 A. B. C. 或 D. ‎ ‎25、下列反应能够一步实现的是( )‎ A. B. C. D. ‎ ‎26、在、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 )‎ A.和 B.和C. 只有D. 只有 ‎27、溶液中混有少量,若加一种试剂除去,该试剂是 。若加两种试剂除去,应加 和 (写化学式)。‎ ‎28、 溶液中混入少量,可加入 除去,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 ‎29、溶液中混入少量,可加入 除去,现象 ,充分反应经过 (填写实验操作)可得纯净溶液,化学方程式 。‎ ‎30、选用一种试剂除去硝酸钠中含有的少量硫酸铁,该试剂是 ,选用一种试剂除去硝酸钠中含有的少量氯化钠,该试剂是 。‎ ‎31、填表:欲除去下表中各物质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试分别写出所要加入物质(适量)的名称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物质(所含杂质)‎ 加入物质名称 化学方程式 ‎(1)‎ 氯化钾(碳酸钾)‎ ‎(2)‎ 氯化钠(氯化镁)‎ ‎(3)‎ 硫酸镁(硫酸)‎ ‎(4)‎ 苛性钠(碳酸钠)‎ ‎32、含有少量水蒸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氮气,欲得纯净氮气,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 ,再通过 ,最后通过 。‎ ‎33、硝酸钠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杂质,欲分别除去这些杂质,可先加入 试剂,除去 ,再向溶液中加入 试剂,除去 ,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 试剂,以除去 ,可得纯净硝酸钠溶液。‎ ‎34. 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硝酸钠(氯化钠)             ;   (2)烧碱(纯碱)             ;‎ ‎(3)亚硫酸钠(苛性钠)             ;  (4)汞(铜)             ;‎ ‎(5)             ;             。‎ ‎35. 按下列要求除去固体或液体中所含杂质(括号中的物质)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         ‎ a. 化合反应                               ‎ b. 分解反应                               ‎ c. 置换反应                               ‎ d. 复分解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