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5.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辽宁省锦州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28分,1--8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9--12题为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多项选择题漏选得2分,错选不得分)
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80cm 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现在教室内的温度约为60℃ D.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5kg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吸热后温度就一定升高
B. 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只有通过热传递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D. 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和液体中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 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4..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5..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L变亮 B. 电压表示数变大
C.电流表A1示数变小 D.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
6..如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要在胶片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2倍焦距
B. 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 要使胶片上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后缩就可以
D.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7..下列有关安全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家庭电路中的保险丝熔断,一定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B. 闸刀开关的手柄是绝缘材料制成的
C. 三孔插座中比两孔插座多的那个孔是跟零线连接的
D. 电能表应该装在家庭电路支路上
8..如图是关于电磁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是研究发电机工作原理的实验装置
B. 图乙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C. 图丙是探究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装置
D. 图丁是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
9.如图是运动员顶足球时的情景,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球被顶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 顶出去的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 球在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保持不变
D. 顶出去的球最终落地,是由于球具有惯性
10.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小孔成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B. 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
C. 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反射现象
D. 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屏幕能发射各种色光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潜入较深的水中时,必须穿潜水服,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B. 铲车宽大的轮子可以增大受力面积,减少对地面的压强
C. 用吸管吸饮料时,是利用了嘴对饮料的作用力将饮料吸入口中
D. 飞机升力的产生是由于机翼上下方的空气流速不同
12.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12V,闭合开关S后,当滑片P从最右端滑到最左端的过程中,小灯泡的I﹣U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24W B. 电源电压为12V
C.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9Ω D. 小灯泡的最小功率为1.5W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3..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说明 能够传声.
14..“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煮粽子时,小明闻到了粽子的香味,这是 现象,吃粽子时,米粒和粽叶不容易分开,这表明:分子间存在 .
15.你家中用电器的额定电压一般是 V,通常情况下它们以 的连接方式接入电路;用电饭煲煮饭是因为电流具有 效应.
16..蹦极是一项极限体育运动,如图所示,A点最高点、B点为弹性绳自然伸长的位置,蹦极人在C点受弹性绳的弹力与自身重力相等,D点是能下落到的最低点.在蹦极人从A点下落到D点的过程中, (填“B”、“C”或“D”)点动能最大,在这个过程中,减小的重力势能都转化为 能.(不计空气阻力)
17..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 的存在,制药时为了在不超过80℃的温度下从溶液中除去水分而提取抗菌素,采用的方法是 (选填“升高”或“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18.如图所示,用固定在墙上的三角支架ABC放置空调室外机.如果A处螺钉松脱,则支架会绕 点倾翻.已知AB长40cm,AC长30cm
.室外机的重力为300N,正好处在AB中点处,则A处螺钉的水平拉力为 N(支架重力不计).为了安全,室外机的位置应尽量 (选填“靠近”或“远离”)墙壁.
19.如图所示的实验中,闭合开关后,支架上原先静止的轻质铝管ab会朝某个方向运动,这表明磁场对通电导体会产生 的作用,改变磁场方向或者改变 方向,可以使铝管ab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 (填“电动机”或“发电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20.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见证﹣宋代沉船“南海一号”,被成功打捞出海.“南海一号”沉没于水下20m深,受到海水的压强为 Pa,亚洲第一吊“华天龙”缓慢吊起沉船,沉船出水前,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艘宋代古船排水量(船满载时的总质量)为600吨,则古船在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 N.(g=10N/kg,海水的密度为1.03×103kg/m3)
21.手机间是利用 波传递信号的,其信号的传播速度与光速 (填“相同”或“不相同”).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若将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则太阳能属于 能源.
22..如图所示,工人利用滑轮组以250N的拉力将400N的水泥匀速提高2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与其重力相比要 .(填“大”或“小”)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9分)
23.如图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A1,水中另有一发光点A2.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A的位置,请画出:
(1)A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2)A2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24.如图所示,木块A与平板小车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受外力作用突然减速时,木块随机在小车的平板上滑行,请画出木块滑行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
25.请根据图中通电螺旋管的N极,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的N极,并在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极.
四、简答题(共4分)
26.小明家装修时发现了两个有趣的现象.
(1)现象一:屋内开着的门,在一阵风吹过后,(如图甲所示)门会关上,为什么?
(2)现象二:当门关上时,有时又会被风吹开,而在门与门框之间垫上几层纸后,(如图乙所示)风就不会将门吹开,门不会被吹开的原因是什么?
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计算过程、数值和单位)
27.如图甲所示的地面清洁机器人,质量为3kg,要求对水平地面压强不超过3000Pa,机器人在水平地面运动时,所受推力与速度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N/kg).求:
(1)该机器人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至少多少m2?
(2)该机器人所提供的水平推力为300N时,匀速直线运动2s能通过多远路程?此时水平推力做了多少功?
(3)该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以0.5m/s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推力的功率是多大?
28.如图是某学校食堂电水壶的铭牌和电路图,R为加热器.温控开关S处于闭合状态,加热器加热,当水沸腾后,会自动断开进入保温状态.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加热器加热,当水沸腾后,会自动断开进入保温状态.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加热器电阻值不变.[c水=4.2×103J/(kg•℃)]则:
(1)电水壶正常工作时,其加热电阻的阻值是多大?
(2)若电水壶产生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现将一满壶23℃的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烧开需要多长时间?
(3)当电水壶处于保温状态时,通过加热器的电流是1A,电阻R0的电功率是多少?
六、实验题、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共36分
29.在“探究冰和蜡溶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在固定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
(2)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
(3)图乙和图丙,是小明绘制的冰和蜡的熔化图象,则图 是蜡的熔化图象,判断的依据是 .
(4)实验中小林同学发现冰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现象,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冰熔化时间的方法: .
(5)细心的小丽发现:在图象乙中,物质第1min和第5min升高的温度不同,其原因是 .
30.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 (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5)此实验应在 (填“较暗”或“较亮”)环境进行.
31.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知识后,小明和小华想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探究运动鞋的鞋底防滑效果,他们各自带来了洗干净的运动鞋,又准备了一张练习立定跳远用的橡胶垫,一个弹簧测力计和细线.
(1)为了能准确地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小明认为应该让运动鞋沿水平方向做 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小明将自己的运动鞋放在水平桌面的橡胶垫上,按正确的方法拉动,读出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 N;若实际拉动的过程中没有做到匀速直线运动,则鞋子受到的摩擦力是 (填“变化”或“不变”)的.
(3)小华经过思考改进了小明的实验,让弹簧测力计和鞋保持静止,拉动鞋下的橡胶垫进行测量(如图乙所示),这样做的好处是 .
(4)小华测出他的鞋滑动摩擦力比小明的大,但他的鞋却不一定是“防滑冠军”,这是因为 .
32.实验室有如下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2个)、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质量和体积不计)、足量的水(密度已知)、足量的未知液体(密度小于金属块的密度)
(1)甲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测量金属块的密度,步骤是:
①在量筒中倒入20mL水;
②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甲所示,此时液面对应示数为 mL;
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a. ;
b.向 (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c.在左盘放金属块,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m= ;
④计算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该实验所测密度与金属块实际的密度相比较 (填“偏大”或“偏小”)
(2)乙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没有天平),设计了一种测量未知液体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写出他们的实验过程.
选用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水、烧杯(2个)
主要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金属块的重力G;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金属块浸没在未知液体中(未接触烧杯底)的示数F1;
③ ;
④未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 (用字母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33.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
(1)图甲是小莉同学已连接的部分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使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2)为保护电路元件安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调至 (选填“C”或“D”)端.
(3)小莉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逐渐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偏转,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进行试验,电压表示数为2V,为测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填“C”或“D”)端滑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2.5V时为止,并做好数据记录;图乙的U﹣I图象是小莉根据多组实验数据绘制的,根据图象可得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 Ω,额定功率是 W.
(5)根据图象,小莉还发现小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6)小叶小组同学按同一电路连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泡立即发出明亮耀眼的光,并很快熄灭,检查后发现连线正确,请你找出她在实验中两个操作不当之处是:
① ;
② .
2015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8分,1--8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9--12题为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多项选择题漏选得2分,错选不得分)
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80cm 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现在教室内的温度约为60℃ D.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5kg
考点: 长度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 解:
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乒乓球台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A符合实际;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教室内感觉舒适,温度在23℃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三个苹果的质量约1斤=500g,所以一个苹果的质量在150g=0.15k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点评: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吸热后温度就一定升高
B. 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只有通过热传递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D. 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和液体中
考点: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物体内能的改变;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扩散现象..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 (1)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在压缩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4)根据扩散现象的定义进行判断.
解答: 解:A、物体吸热后温度不一定升高,如冰熔化,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A错误;
B、在压缩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正确;
C、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故C错误;
D、扩散现象是指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的现象,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温度、热量的关系、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内燃机冲程的特点以及扩散现象,知识点多,但都属于基础知识考查内容.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 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考点: 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调;响度;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 (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辨别物体;
(2)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 解:A、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即“闻其声而知其人”,不是响度,故A错;
B、“不敢高声语”是指不敢大声说话,指响度,不是音调,故B错;
C、在学校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
D、超声波通过传递能量可以击碎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现象中的基本知识,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以及声音的利用.
4..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解决此题需掌握:①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②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 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需要放出热量.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不属于凝固现象.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5..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L变亮 B. 电压表示数变大
C.电流表A1示数变小 D.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根据题干所给信息结合并联电路的特点利用欧姆定律的知识,便可较为简单的得出答案.
解答: 解:由图可知滑动变阻器R与灯L并联,电压表的示数显示的是电源电压,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故选项B是错误的;
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不影响灯L所在的支路的电压和电流,所以灯L的亮度不变,故选项A是错误的;
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灯L所在的支路电流不变,滑动变阻器所在的支路电压不变,电阻减小,电流增大,而电流表A1的示数是干路中的电流,所以A1的示数增大,故选项C是错误的;
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的总电流增大,总电压不变,由电功率公式P=UI可是电功率增大,故选项D是正确的.
故选D.
点评: 考查了滑动变阻器的应用原理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及电功率的特点,较为简单.
6..如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要在胶片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2倍焦距
B. 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 要使胶片上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后缩就可以
D.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解决该题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①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②根据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利用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制成的.
③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对四个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和判断.
解答: 解:A、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制成的,故A说法正确.
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要使底板的像变大,像距变大,即镜头前伸,同时物距应变小,即照相机应靠近被拍照的物体,故C说法错误.
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在照相机实际拍照时经常出现,也体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一定要掌握.
7..下列有关安全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家庭电路中的保险丝熔断,一定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B. 闸刀开关的手柄是绝缘材料制成的
C. 三孔插座中比两孔插座多的那个孔是跟零线连接的
D. 电能表应该装在家庭电路支路上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点:电路短路和家庭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用户消耗电能多少的仪器,应该接在电路的干路上.
解答: 解:A、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点:电路短路和家庭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故A错误;
B、闸刀是和电源相连接的,手柄用绝缘材料制成,是为了让人不要接触到带电体,造成触电.故B正确;
C、三孔插座中多出来的那个孔是用来和大地相连接的,不是跟零线连接的.故C错误;
D、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用户消耗总电能多少的仪器,应该接在电路的干路上.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要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值得注意的是:三孔插座一定要注意接地.
8..如图是关于电磁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是研究发电机工作原理的实验装置
B. 图乙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C. 图丙是探究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装置
D. 图丁是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
考点: 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电磁感应..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根据对电与磁几个重要实验装置图的认识来判断:
(1)发电机原理图描述了线圈给外界的用电器供电;电动机原理图描述了电源给线圈供电;
(2)电磁感应现象装置图没有电池;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装置图有电池.
解答: 解:A、图中有电池,是电动机原理图,故A错误;
B、图中有学生电源,这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实验,结论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故B错误;
C、是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故C错误;
D、图中没有电池,是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教材中的重要实验装置图要采用对比记忆的方法认真识记,包括实验装置的名称、说明的原理、重要的应用等.
9.如图是运动员顶足球时的情景,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球被顶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 顶出去的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 球在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保持不变
D. 顶出去的球最终落地,是由于球具有惯性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平衡状态的判断;重力;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物体只有处于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才是平衡力;
(3)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时,机械能保持不变;
(4)地面及其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解答: 解:
A、球被顶出,球的运动速度和方向都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该选项说法正确;
B、顶出去的球在上升时,不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球在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因此动能减小,但是球的高度增大,因此重力势能增大,在此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忽略空气阻力,机械能保持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D、顶出去的球最终会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C.
点评: 本题结合运动员顶球考查蕴含的力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知识点较多,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是中考的热点.
10.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小孔成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B. 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
C. 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反射现象
D. 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屏幕能发射各种色光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镜面反射;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利用对应的光学知识,分析选择项提到的物理情景的形成,从而可以确定选择项关于其形成原因是否正确.
解答: 解:A、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的倒立的实像,故A正确;
B、彩虹是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色散形成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B错误;
C、光污染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白色的屏幕可以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可以吸收各种色光,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 本题考查对简单光现象的理解,能够辨认出生活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潜入较深的水中时,必须穿潜水服,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B. 铲车宽大的轮子可以增大受力面积,减少对地面的压强
C. 用吸管吸饮料时,是利用了嘴对饮料的作用力将饮料吸入口中
D. 飞机升力的产生是由于机翼上下方的空气流速不同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大气压强的存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1)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2)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3)吸管吸饮料,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将饮料压入口中.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解答: 解:A、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当人潜入深水中时,水对人体的压强很大,为了保护人体,所以要穿潜水服.故A正确.
B、铲车宽大的轮子,可以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故B正确;
C、吸管吸饮料,不是利用嘴的作用力,而是利用大气压将饮料压入口中.故C错误.
D、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这样,当飞机起飞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机翼上下方所受到的压力差便形成向上的升力.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 这样的题目对学生的知识点要求比较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四个选项逐一排查、分析后,才能够得出正确答案.这也是中考的常见题型,难度不大,但是考查的知识面广泛.
12.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12V,闭合开关S后,当滑片P从最右端滑到最左端的过程中,小灯泡的I﹣U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24W B. 电源电压为12V
C.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9Ω D. 小灯泡的最小功率为1.5W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由电路图可知,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电路为灯泡的简单电路,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也是电源的电压,根据P=UI求出灯泡的电功率即为额定功率;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可知电表的示数,由P=UI计算灯泡的最小功率;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解答: 解:
(1)由电路图可知,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电路为灯泡的简单电路,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大,
由图象可知,电路中的电流I=2A,U=UL=12V,
则灯泡的额定功率:PL=ULI=12V×2A=24W.故AB正确;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由图象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UL′=3V,电路中的电流I′=1A,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R=U﹣UL′=12V﹣3V=9V,
由I=可得,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9Ω.故C正确.
此时灯泡的最小功率:P最小=UL′I最小=3V×1A=3W,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读出电表对应的示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3..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说明 液体(水) 能够传声.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
解答: 解: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故答案为:振动;液体(水).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以及声音传播的条件,属于基础题,难度较小.
14..“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煮粽子时,小明闻到了粽子的香味,这是 扩散 现象,吃粽子时,米粒和粽叶不容易分开,这表明:分子间存在 引力 .
考点: 扩散现象;分子间的作用力..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分子动理论内容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
解答: 解: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我们会闻到粽子的香味,这就是扩散现象;
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而使米粒和粽叶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故答案为:扩散;引力.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运动及其分子间作用力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5..你家中用电器的额定电压一般是 220 V,通常情况下它们以 并联 的连接方式接入电路;用电饭煲煮饭是因为电流具有 热 效应.
考点: 电压;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家庭电路的连接..
专题: 电流和电路;电压和电阻.
分析: (1)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是220V,家用电器并联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才能正常工作.
(2)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都要发热,这是电流的热效应,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制成电饭煲、电炉、电暖气等等.
解答: 解:(1)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也是220V,家用电器只有并联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用电器才能正常工作.
(2)电流流过电炉丝时,电炉丝要产生热量,这是电流的热效应,电饭煲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
故答案为:220;并联;热.
点评: (1)掌握家庭电路电压,家用电器的连接方法.
(2)掌握电流的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以及应用.
16..蹦极是一项极限体育运动,如图所示,A点最高点、B点为弹性绳自然伸长的位置,蹦极人在C点受弹性绳的弹力与自身重力相等,D点是能下落到的最低点.在蹦极人从A点下落到D点的过程中, C (填“B”、“C”或“D”)点动能最大,在这个过程中,减小的重力势能都转化为 弹性势 能.(不计空气阻力)
考点: 动能大小的比较;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专题: 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运动员下降的过程中,弹性绳未伸长前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弹性绳开始伸长后,弹力逐渐变大,运动员受到重力和弹力的合力先变小后反向变大,当合力向下时加速,合力向上时减速.
解答: 解:弹性绳绷紧后,开始阶段,拉力小于重力,人向下做加速运动,当拉力大于重力后,人做减速运动,即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当拉力等于重力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即人到达b点时动能最大.
人到达D点时,弹性绳伸长最长,弹性绳的弹性势能最大,开始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成弹性势能.
故答案为:C;弹性势.
点评: 本题与弹簧类型问题相似,关键是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将物体的运动分为三个过程,分别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研究.
17..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 大气压强 的存在,制药时为了在不超过80℃的温度下从溶液中除去水分而提取抗菌素,采用的方法是 降低 (选填“升高”或“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考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①著名马德堡半球实验是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著名托里折利实验是测得大气压值的实验.
②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那么既要水沸腾,同时又不能超过80℃,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应该降低容器内的气压,沸点也会随之降低.
解答: 解:①历史上著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是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②降低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也会降低,低于80℃.
故答案为:大气压强;降低.
点评: ①本题考查了物理学常识:知道验证大气压强存在和测得大气压存在的两个著名实验.
②本题考查了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做题时,用所学的知识结合题意去分析完成选项.
18..如图所示,用固定在墙上的三角支架ABC放置空调室外机.如果A处螺钉松脱,则支架会绕 C 点倾翻.已知AB长40cm,AC长30cm.室外机的重力为300N,正好处在AB中点处,则A处螺钉的水平拉力为 200 N(支架重力不计).为了安全,室外机的位置应尽量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墙壁.
考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与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力越小,空调越牢固,据此根据图示情景分析答题.
解答: 解:用固定在墙上的三角支架ABC放置空调室外机.如果A处螺钉松脱,则支架会绕C点倾翻;
C点是支点,空调的自身重力是阻力,在阻力与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F×AC=G×AB;F×30cm=300N××40cm;
所以F=200N;为了安全,室外机的位置应尽量靠近墙壁,以减小阻力臂,从而减小A处的拉力.
故答案为:C;200;靠近.
点评: 熟练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掌握力臂的作法即可正确解题.
19..如图所示的实验中,闭合开关后,支架上原先静止的轻质铝管ab会朝某个方向运动,这表明磁场对通电导体会产生 力 的作用,改变磁场方向或者改变 电流 方向,可以使铝管ab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 电动机 (填“电动机”或“发电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考点: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专题: 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开关闭合时,导体中就有了电流,同时导体a发生运动,表明导体在磁场中受到了力的作用;影响导体运动方向的因素是磁场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电动机的工作特点是先通电然后线圈转动,所以可知电动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解答: 解:开关断开时,导体没有电流,导体不运动,说明磁场对导体没有力的作用;开关闭合后,导体中有电流通过,导体运动起来,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改变磁场的方向或者电流的方向,可以使原先静止的铝管开始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
电动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力;电流;电动机.
点评: 电动机的原理和发电机的原理是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试题一般多以选择题出现,通常是电动机和发电机在一个题中出现.注意这两个原理的区别.简单理解就是电动机是先电后动,发电机是先动后电.
20..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见证﹣宋代沉船“南海一号”,被成功打捞出海.“南海一号”沉没于水下20m深,受到海水的压强为 2.06×105 Pa,亚洲第一吊“华天龙”缓慢吊起沉船,沉船出水前,受到的浮力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艘宋代古船排水量(船满载时的总质量)为600吨,则古船在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 6×106 N.(g=10N/kg,海水的密度为1.03×103kg/m3)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 压强和浮力.
分析: (1)已知“南海一号”在水下的深度,根据公式p=ρgh可求“南海一号”受到水的压强;
(2)“华天龙”在缓慢吊起沉船没出水前,船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所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
(3)船的排水量是指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即船满载时的总质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受到的浮力
解答: 解:
(1)“南海一号”受到水的压强为:
p=ρgh=1.03×103kg/m3×10N/kg×20m=2.06×105 Pa;
(2)沉船没出水前,船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沉船受到的浮力不变;
(3)古船在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F浮=G排=m排g=600×103kg×10N/kg=6×106N.
故答案为:2.06×105 ;不变;6×106.
点评: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和浮力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分析时要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21..手机间是利用 电磁 波传递信号的,其信号的传播速度与光速 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若将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则太阳能属于 可再生 能源.
考点: 电磁波的传播;能源的分类..
专题: 信息的传递;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 (1)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根据对真空中光速的掌握分析答题;
(2)可再生能源:不随其本身的转化或被人类利用而减少的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能、水能;
不可再生能源:随其本身的转化或被人类利用而减少的能源,如化石燃料、煤气、汽油.
解答: 解: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其信号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可以长期提供或可以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故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电磁;相同;可再生.
点评: 本题考查电磁波的传播及能源的分类,属于基础题.
22..如图所示,工人利用滑轮组以250N的拉力将400N的水泥匀速提高2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80% ;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与其重力相比要 小 .(填“大”或“小”)
考点: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由图判断出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n,根据η===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判断出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与其重力关系.
解答: 解:
由图,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n=2,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100%=×100%=×100%=80%;
由图人向下拉绳子自由端,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绳子对人有向上的拉力,人还受到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
匀速提高物体时人受力平衡,F拉+F支=G,
所以F压=F支=G﹣F拉,即工人对地面的压力比其重力小.
故答案为:80%;小.
点评: 本题考查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和平衡力的应用,关键是正确找到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9分)
23..如图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A1,水中另有一发光点A2.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A的位置,请画出:
(1)A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2)A2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考点: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的位置,所以找到A1在水中的像的位置是解决本题的第一关键,又因为A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所以找到此光线的入射点是解决本题的第二关键,这两个问题得到解决,本题也就基本完成了,剩余的就是连接A1、A2点以及人眼与光线的入射点之间的连接问题了,连接时注意连线的虚实和光线的方向问题即可.
解答: 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A1关于水面的像点A1′,连接A1′与人眼,交于水面一点O,过O点垂直水面作出法线,A1到O为入射光线,O到人眼为反射光线,如图;
(2)A2到O为入射光线,O到人眼为折射光线,如图: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的折射规律和光在空气中发生反射的规律的综合应用,要熟记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才能灵活解答本题.
24..如图所示,木块A与平板小车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受外力作用突然减速时,木块随机在小车的平板上滑行,请画出木块滑行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
考点: 力的示意图..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1)小车突然减速,速度减小,由于惯性木块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运动,木块相对于平板向左滑动;
(2)木块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平板的支持力F、水平向后的摩擦力f作用,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作用线作出力的示意图.
解答: 解:(1)小车突然减速后,木块相对于平板向左滑动,在水平方向上受摩擦力的作用,方向向右,
(2)在竖直方向上,木块受重力G和支持力F的作用,并且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如图所示.
点评: 根据惯性判断出木块的滑动方向、对木块正确受力分析、掌握力的示意图的作法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5..请根据图中通电螺旋管的N极,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的N极,并在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极.
考点: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 利用螺线管的上端为N极,结合磁感线的特点和磁极间作用规律可以确定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的N、S极.
利用线圈的绕向和螺线管的N、S极,结合安培定则可以确定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进一步可以得到电源的正负极.
解答: 解:螺线管的上端为N极,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所以可以确定螺线管周围磁场的方向是从上向下的.
当小磁针静止时,根据磁极间作用规律可知,靠近电磁铁N极的一定是小磁针的S极,由此可知小磁针的下端为N极.
根据螺线管的上端为N极,以及线圈的绕向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螺线管中电流是从螺线管的下端流入上端流出.
根据电流方向与电源正负极之间的关系:在电源外部电流从正极流出,回到负极,可以确定电源的正负极:下端为正极,上端为负极.
如下图所示:
点评: 解决此题关键要抓住此题的突破口: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然后利用相关知识解决磁感线的方向、小磁针的N极、电源的正负极.
四、简答题(共4分)
26.小明家装修时发现了两个有趣的现象.
(1)现象一:屋内开着的门,在一阵风吹过后,(如图甲所示)门会关上,为什么?
(2)现象二:当门关上时,有时又会被风吹开,而在门与门框之间垫上几层纸后,(如图乙所示)风就不会将门吹开,门不会被吹开的原因是什么?
考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专题: 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不通风时如果关门,会压缩房间内的空气,导致房间内的空气向外挤,们就好像被推了一下,但风从门前吹过,门前空气流速大于门后空气流速,门前受到空气压强小于门后受到的空气压强,门后受到空气压力大于门前受到空气压力,所以门会轻易被关上.
解答: 答:(1)风从门前吹过,门前空气流速大于门后空气流速,门前受到空气压强小于门后受到的空气压强,门后受到空气压力大于门前受到空气压力,所以门关上;
(2)在门和门框之间垫几层纸后,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所以风不能将门吹开.
点评: 本题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该题体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计算过程、数值和单位)
27.如图甲所示的地面清洁机器人,质量为3kg,要求对水平地面压强不超过3000Pa,机器人在水平地面运动时,所受推力与速度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N/kg).求:
(1)该机器人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至少多少m2?
(2)该机器人所提供的水平推力为300N时,匀速直线运动2s能通过多远路程?此时水平推力做了多少功?
(3)该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以0.5m/s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推力的功率是多大?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F=G=mg求出压力的大小,又知道对水平地面的最大压强,根据S=求出该机器人与水平地面的最小接触面积;
(2)由图象可知,该机器人所提供的水平推力为300N时的速度,根据s=vt求出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根据W=Fs求出此时水平推力做的功;
(3)根据图象读出该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以0.5m/s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时推力的大小,利用P===Fv求出水平推力的功率.
解答: 解:(1)该机器人与水平地面的压力:
F压=G=mg=3kg×10N/kg=30N,
由p=可得,该机器人与水平地面的最小接触面积:
S===0.01m2;
(2)由图象可知,该机器人所提供的水平推力为300N时的速度v=0.6m/s,
由v=可得,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
s=vt=0.6m/s×2s=1.2m,
此时水平推力做的功:
W=Fs=300×1.2m=36J;
(3)由图象可知,该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以0.5m/s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推力F′=150N,
则水平推力的功率:
P=F′v′=150N×0.5m/s=75W.
答:(1)该机器人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至少为0.01m2;
(2)该机器人所提供的水平推力为300N时,匀速直线运动2s能通过1.2m的路程,此时水平推力做了36J的功;
(3)该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以0.5m/s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推力的功率是75W.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压强公式、速度公式、做功公式、功率公式的应用,从图象中读出推力和速度的对应值是关键.
28.如图是某学校食堂电水壶的铭牌和电路图,R为加热器.温控开关S处于闭合状态,加热器加热,当水沸腾后,会自动断开进入保温状态.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加热器加热,当水沸腾后,会自动断开进入保温状态.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加热器电阻值不变.[c水=4.2×103J/(kg•℃)]则:
(1)电水壶正常工作时,其加热电阻的阻值是多大?
(2)若电水壶产生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现将一满壶23℃的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烧开需要多长时间?
(3)当电水壶处于保温状态时,通过加热器的电流是1A,电阻R0的电功率是多少?
考点: 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
专题: 电和热综合题.
分析: (1)加热器加热时,电路为R的简单电路,根据P=求出加热电阻的阻值;
(2)知道水的质量,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根据公式Q吸=cm(t﹣t0)求出水吸收的热量,电水壶产生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时,利用W=Pt求出加热时间;
(3)知道保温时的电压和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求出电阻R0的阻值,利用P=I2R0求出电功率.
解答: 解:(1)由P=得加热电阻R的阻值:
R===11Ω.
(2)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t﹣t0)=4.2×103J/(kg•℃)×10kg×(100℃﹣23℃)=3.234×106J,
因电水壶产生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所以,消耗的电能W=Q吸=3.234×106J,
由P=得加热时间:
t===735s.
(3)保温时两电阻串联,由欧姆定律I=得电路中的总电阻:
R总===220Ω,
电阻R0的阻值R0=R总﹣R=220Ω﹣11Ω=209Ω,
电阻R0的电功率P=I2R0=(1A)2×209Ω=209W.
答:(1)加热电阻R的阻值是11Ω;
(2)若电水壶产生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现将一满壶23℃的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烧开需要735s;
(3)电阻R0的电功率是209W.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功率公式、吸热公式和欧姆定律的灵活应用,关键是明白加热和保温时电路的连接方式以及知道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的难度.
六、实验题、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共36分
29.在“探究冰和蜡溶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全部浸没 在固定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
(2)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44 ℃.
(3)图乙和图丙,是小明绘制的冰和蜡的熔化图象,则图 丙 是蜡的熔化图象,判断的依据是 蜡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
(4)实验中小林同学发现冰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现象,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冰熔化时间的方法: 增加冰的质量或者将酒精灯火焰调小 .
(5)细心的小丽发现:在图象乙中,物质第1min和第5min升高的温度不同,其原因是 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吸收相同的热量升温较快 .
考点: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专题: 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在使用温度计时,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在进行读数时,要注意其分度值;
(2)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3)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蜡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4)开始熔化的时间到熔化结束,即为冰熔化的时间;延长熔化时间,可以从酒精灯火焰上和烧杯中水的数量上去考虑;
(5)根据比热容的知识进行分析,若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温度升高不同,是因为比热容不同.
解答: 解:(1)用温度计测量固体粉末的温度,则温度汁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固体粉末中;
(2)由图甲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44℃;
(3)图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乙是晶体,则为冰的熔化图象;
图丙,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则为蜡的熔化图象;
(4)由于采用水浴法加热冰,可以增加冰的质量或者将酒精灯火焰调小,来延长加热时间;
(5)第1min是冰,第5min是水,由于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所以相同质量的冰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冰温度升高较快;
故答案为:(1)全部浸没;(2)44;(3)丙;蜡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4)增加冰的质量或者将酒精灯火焰调小;(5)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吸收相同的热量升温较快.
点评: “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图象的区别及比热容的知识,稍有难度.
30.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 未点燃 (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像和物大小相等 .
(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没有与平面垂直放置 .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 不能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5)此实验应在 较暗 (填“较暗”或“较亮”)环境进行.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3)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使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4)根据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来解答此题.
(5)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物体越亮,物体在平面镜成像越清晰.
解答: 解:
(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3)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则原因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4)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当移去蜡烛B,在原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5)平面镜成像时,环境越黑暗,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物体越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越清晰.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未点燃;像和物大小相等;(3)玻璃板没有与平面垂直放置;(4)不能;(5)较暗.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31.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知识后,小明和小华想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探究运动鞋的鞋底防滑效果,他们各自带来了洗干净的运动鞋,又准备了一张练习立定跳远用的橡胶垫,一个弹簧测力计和细线.
(1)为了能准确地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小明认为应该让运动鞋沿水平方向做 匀速直线 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摩擦力与拉力相等 .
(2)小明将自己的运动鞋放在水平桌面的橡胶垫上,按正确的方法拉动,读出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 2.8 N;若实际拉动的过程中没有做到匀速直线运动,则鞋子受到的摩擦力是 不变 (填“变化”或“不变”)的.
(3)小华经过思考改进了小明的实验,让弹簧测力计和鞋保持静止,拉动鞋下的橡胶垫进行测量(如图乙所示),这样做的好处是 测力计示数稳定,便于读数 .
(4)小华测出他的鞋滑动摩擦力比小明的大,但他的鞋却不一定是“防滑冠军”,这是因为 不同的鞋子的质量不同,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同 .
考点: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专题: 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为了测出摩擦力的大小,采用了转换法,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摩擦力相等;
(2)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读出图甲中的示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运动的速度无关;
(3)在拉动运动鞋时,很难让鞋子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会导致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当拉动橡胶垫的过程中,鞋子保持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解答: 解:(1)实验过程中为了测得摩擦力的大小采用了转换法,即:沿水平方向拉动运动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运动鞋受平衡力,所受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
(2)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示数为2.8N;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运动的速度无关,所以实际拉动的过程中没有做到匀速运动时,鞋子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3)拉着弹簧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比较难做到的,我们可以让运动鞋不动而拉动橡胶垫,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做到测力计示数稳定,便于读数;
(4)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不同的鞋子的质量不同,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同,因此在研究鞋子防滑性能时,应该控制鞋子的质量相同.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使摩擦力与拉力相等;(2)2.8;不变;(3)测力计示数稳定,便于读数;(4)不同的鞋子的质量不同,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同.
点评: 在本实验中,会有多个因素同时影响着摩擦力的大小,因此,从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出发,应尽可能多的考虑到各种因素,并保持这些因素不变,从而使所要探究的结果更有说服力.
32.实验室有如下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2个)、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质量和体积不计)、足量的水(密度已知)、足量的未知液体(密度小于金属块的密度)
(1)甲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测量金属块的密度,步骤是:
①在量筒中倒入20mL水;
②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甲所示,此时液面对应示数为 40 mL;
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a. 将游码移到零刻线处 ;
b.向 右 (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c.在左盘放金属块,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m= 157.8 ;
④计算金属块的密度是 7.89×103 kg/m3.该实验所测密度与金属块实际的密度相比较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
(2)乙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没有天平),设计了一种测量未知液体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写出他们的实验过程.
选用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水、烧杯(2个)
主要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金属块的重力G;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金属块浸没在未知液体中(未接触烧杯底)的示数F1;
③ 用弹簧测力计测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未接触烧杯底)的示数F2 ;
④未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 ρ水 (用字母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考点: 固体密度的测量;液体密度的测量..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②量筒的读数: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读出液面对应的刻度值.
③根据天平的正确使用进行判断: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
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
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④知道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密度.
(2)利用比被测液体密度大的金属块,测量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把金属块分别浸没在被测液体和水中,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求出金属块在被测液体和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别求出金属块排开被测液体和水的体积,根据物体排开被测液体和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列出等式,求出被测液体的密度.
解答: 解:(1)②量筒每一个大格代表10ml,每一个小格代表1ml,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是40ml,
水的体积是20ml,所以金属块的体积:V=40ml﹣20ml=20ml=20cm3.
③a.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到零刻度线上.
b.如图横梁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使天平平衡.
c.金属块的质量:m=100g+50g+5g+2.8g=157.8g.
④计算金属块的密度是:ρ===7.89g/cm3=7.89×103kg/m3.
由于先测量金属块的体积,然后测量金属块的质量,金属块上会沾有一些水,导致质量测量值偏大,所以金属块密度测量值偏大.
(2)主要实验步骤:
①用细线把金属块拴好,用弹簧测力计测金属块的重力G;
②烧杯中倒入适量被测液体,用弹簧测力计测金属块浸没在未知液体中(未接触烧杯底)的示数F1;
③烧杯中倒入适量水,用弹簧测力计测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未接触烧杯底)的示数F2.
④计算液体密度:金属块在被测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G﹣F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G﹣F1=ρVg,所以V=,
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G﹣F2=ρ水Vg,所以V=,
因为金属块浸没在被测液体中和浸没中水中的体积相等,
所以,V==,
所以,未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ρ水.
故答案为:
(1)②40;③a、将游码移到零刻线处;b、右;c、157.8;④7.89×103;偏大;
(2)主要实验步骤:
③用弹簧测力计测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未接触烧杯底)的示数F2.
④ρ水.
点评: 本题考查了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这两个实验都是初中最重要的实验,尤其缺少天平或缺少量筒,给实验带来很大的难度.
33.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
(1)图甲是小莉同学已连接的部分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使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2)为保护电路元件安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断开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调至 D (选填“C”或“D”)端.
(3)小莉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逐渐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偏转,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小灯泡断路 ;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进行试验,电压表示数为2V,为测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C (填“C”或“D”)端滑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2.5V时为止,并做好数据记录;图乙的U﹣I图象是小莉根据多组实验数据绘制的,根据图象可得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 12.5 Ω,额定功率是 0.5 W.
(5)根据图象,小莉还发现小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小灯泡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
(6)小叶小组同学按同一电路连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泡立即发出明亮耀眼的光,并很快熄灭,检查后发现连线正确,请你找出她在实验中两个操作不当之处是:
① 连接电路时没有断开开关 ;
②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没有置于最大阻值处 .
考点: 电功率的测量..
专题: 实验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本实验中,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应串联在电路中,根据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确定其接线情况;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调至最大值处;
(3)电路故障分两类:短路和断路.电路短路时,短路部分无电压,电流大;电路断路时,断路部分无电流,电压大;
(4)要测量灯泡额定功率,需使灯泡电压达到2.5V,由此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分析滑片的移动情况;
由图象读出电压表示数为2.5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由R=计算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由P=UI计算额定功率;
(5)导体的电阻受温度影响;
(6)连接实物电路时,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要移到阻值最大位置处.
解答: 解:
(1)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应串联在电路中,根据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所以应将A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
;
(2)为了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调至最大值D端;
(3)灯泡不亮可能断路,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所测部分断路,即小灯泡断路;
(4)为测量灯泡的额定功率,所以要增大灯泡两端电压到2.5V,根据分压原理,应减小滑动变阻器连入阻值,故P向C端滑动;
由图象,当灯泡电压2.5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0.2A,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12.5Ω;
小灯泡额定功率:P=UI=2.5V×0.2A=0.5W;
(5)灯丝的电阻是变化的,因为不同电压下灯泡中电流不同、灯丝的温度不同,小灯泡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6)连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泡立即发光,说明连接电路时,没有断开开关;
灯泡发出明亮耀眼的光,说明电路电流很大,电路电阻很小,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没有置于最大阻值处.
故答案为:(1)见上图;(2)断开;D;(3)小灯泡断路;(4)C;12.5;0.5;(5)小灯泡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6)①连接电路时没有断开开关;②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没有置于最大阻值处.
点评: 此题是“测量小电灯功率”的实验,考查了电路连接、注意事项、电路故障、电阻和功率的计算等,考查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这些都是经常考查问题,需熟练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