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年最新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说明文的类型
1.据说明对象不同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1)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特征(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2)事理说明文----旨在说明事因、物因。
2.据表达方式和写作目的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
1)平实性说明文------语言平实
2)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
二、考点及解题技巧
☆考点一:说明对象
◆1.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1)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2)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或结尾的总结句。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考说明对象---------只要指出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 、二看首尾段。
①看题目、标题、文题。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
②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考点二:说明对象特征
◆2.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1)看题目
2)在首段中找
3)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3.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三:说明顺序
◆4.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1)说明文三种写作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A、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
空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方位的词。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远到近、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东西南北中、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
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说明建筑构造的,常用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
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时间的词语。
一般来说,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常用时间顺序
C、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就是以思维的规律为序。
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常用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具体分为:⑴主到次 ⑵总到分 ⑶浅入深 ⑷现象到本质
⑸一般到个别 ⑹个别到一般 ⑺一般到特殊 ⑻概括到具体 ⑼整体到局部
⑽特征到用途 ⑾原因到结果 ⑿先结果后原因 ⒀层层递进
逻辑顺序----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2)本文使用了空间(或时间、或逻辑)的说明顺序,对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分析说明顺序的方法有三种:⑴认清说明的对象,分析说明顺序。
⑵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
⑶分清主次。综合归纳
☆考点四:说明方法
◆5.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巧记 “十大”说明方法 :分列作下举,打摹作画引
( 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举例子)
(打比方、摹状貌、作诠释、画图表、引用说明)
根据说明方法的主要特点,对文段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
●熟悉 “十大”说明方法的主要特点:
⑴分类别----是一种把说明对象按类分项(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逐一说明的方法。
⑵列数字----即用列举数字来体现说明特点的一种说明方法。
⑶作比较----选用具体的或人们熟知的并且和要说明的事物有着某种外部的或内在联系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或用数字等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一种方法。
⑷下定义----即用简明扼要的话对被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做周全、周密地、规定地说明。
它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句式。
⑸举例子----即举出实物来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
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将____比作____。
⑺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⑻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特点或特性。
⑼画图表----这是一种运用直观的示意图和表格等形式,说明事物(或事理)的一种说明方法。
⑽引用说明---4种形式:①引用具体的事例 ②引用具体的数据 ③引用名言、格言、谚语
④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导、谜语、轶事趣闻等。
●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
①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
如: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
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
②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如:“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6.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根据说明方法的主要特点,对文段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来具体回答。
⑴分类别-----作用--------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⑵列数字----作用--------用具体的数据,具体而准确地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得更准确无误,更有说服力,令读者信服。
⑶作比较----作用--------把____和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更加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⑷下定义----作用--------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物的特征(或事理),揭示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属性。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使说明对象更加严密。
⑸举例子----作用--------具体真切地说明了该事物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⑹打比方----作用-------将___比作___,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⑺摹状貌----作用-------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⑻作诠释---作用-------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被说明的事物。
⑼画图表---作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事物的××特点。
⑽引用说明--作用-------
①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具体真切地说明了该事物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②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用具体的数据,具体而准确地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
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得更准确无误,更有说服力,令读者信服。
③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导、谜语、轶事趣闻--------作用---------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答题方式------本句用了XXXX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XXXX(说明内容),使读者更能XXXX
☆考点五: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7、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XXXX”,生动形象地(或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或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8、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题方式------ ⑴不可以。 ⑵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⑶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⑷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 9、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 答题思路------⑴表态:能删还是不能删。
⑵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⑶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⑷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 答题方式------
①不能,用了“XXXX”,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XXXX”,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
用了“XXXX”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10、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 答题思路------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
★ 答题方法------找准词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
②找有概数的句子
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11、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 “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答题方法----①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一般住前找)。
注意:有时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②找到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示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一读,看是否合适。
◆12、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 ①“总----分”式②由总到分 ③由分到总
④总分总 ⑤并列式 ⑥递进式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13、如何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
★能否把握阅读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直接关系到对材料整体的理解和分析。
★把握关键词句可从三个方面考虑:抓住中心句、分析过渡句、认清指代成分。
①中心句有首括、中领、尾联三种形式,又以首括居多。
分析中心句---作用-------有利于把握文章(语段)的主要内容。
②过渡句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上下文内容衔接的标志。
分析过渡句---作用-------有利于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和重点。
③在中考试题中,经常考查对指代成分的分析,分析时要从语义和语法结构两个方面综合考虑。
◆14、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 答题思路------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在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
注意: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 答题方法---- ①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②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
③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15、如何进行概括?
①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
②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
※※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7、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牢记※ 无论是是什么文体的阅读题,我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文章中找到答案,说明文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