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50 KB
  • 2021-05-10 发布

初中中考数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数学知识点 ‎ ‎ 一、基本知识 ㈠、数与代数 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 , ‎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运算:‎ 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加减法:①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B、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系数为2的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Y的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象与X轴的交点。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二次函数有顶点(-b/‎2a,‎4ac-b2/4a)‎ ‎(1)配方法:利用配方,使方程变为完全平方公式,在用直接开平方法去求出解 ‎(2)分解因式法: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也一样,利用这点,把方程化为几个乘积的形式去解 ‎(3)公式法:这方法也可以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万能方法了,方程的根X1={-b+√[b2‎-4ac)]}/‎2a,X2={-b-√[b2‎-4ac)]}/‎‎2a ‎3)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配方法的步骤: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2)分解因式法的步骤:把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 ‎(3)公式法: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数分别代入,这里二次项的系数为a,一次项的系数为b,常数项的系数为c ‎4)韦达定理 利用韦达定理去了解,韦达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b/a,二根之积=c/a,也可以表示为x1+x2=-b/a,x1.x2=c/a。利用韦达定理,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系数,在题目中很常用 ‎5)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利用根的判别式去了解,根的判别式可在书面上可以写为“△”,读作“diao ta”,而△=b2‎-4ac,这里可以分为3种情况:‎ 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I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在这里,学到高中就会知道,这里有2个虚数根) ‎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①用符号 >,≥,<,≤,≠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符号方向: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样,等号是不变的,他是随着你加或乘的运算改变。‎ 在不等式中,如果加上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正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减去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负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不改向;例如:A>B,A*C>B*C(C>0)‎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改向;例如:A>B,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 四、基本方法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 ‎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 ‎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属于R,a≠0)根的判别,△=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等简单应用外,还可以求根的对称函数,计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问题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5、待定系数法 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而后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值或找到这些待定系数间的某种关系,从而解答数学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6、构造法 在解题时,我们常常会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对条件和结论的分析,构造辅助元素,它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方程(组)、一个等式、一个函数、一个等价命题等,架起一座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解题的数学方法,我们称为构造法。运用构造法解题,可以使代数、三角、几何等各种数学知识互相渗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7、反证法 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的一种方法。反证法可以分为归谬反证法(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与穷举反证法(结论的反面不只一种)。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大体上分为:(1)反设;(2)归谬;(3)结论。‎ 反设是反证法的基础,为了正确地作出反设,掌握一些常用的互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是、不是;存在、不存在;平行于、不平行于;垂直于、不垂直于;等于、不等于;大(小)于、不大(小)于;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至少有n个、至多有(n一1)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唯一、至少有两个。‎ 归谬是反证法的关键,导出矛盾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从反设出发,否则推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理必须严谨。导出的矛盾有如下几种类型: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公式矛盾;与反设矛盾;自相矛盾。‎ ‎8、面积法 平面几何中讲的面积公式以及由面积公式推出的与面积计算有关的性质定理,不仅可用于计算面积,而且用它来证明平面几何题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面积关系来证明或计算平面几何题的方法,称为面积方法,它是几何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用归纳法或分析法证明平面几何题,其困难在添置辅助线。面积法的特点是把已知和未知各量用面积公式联系起来,通过运算达到求证的结果。所以用面积法来解几何题,几何元素之间关系变成数量之间的关系,只需要计算,有时可以不添置补助线,即使需要添置辅助线,也很容易考虑到。‎ ‎9、几何变换法 在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常常运用变换法,把复杂性问题转化为简单性的问题而得到解决。所谓变换是一个集合的任一元素到同一集合的元素的一个一一映射。中学数学中所涉及的变换主要是初等变换。有一些看来很难甚至于无法下手的习题,可以借助几何变换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另一方面,也可将变换的观点渗透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将图形从相等静止条件下的研究和运动中的研究结合起来,有利于对图形本质的认识。‎ 几何变换包括:(1)平移;(2)旋转;(3)对称。‎ ‎10、客观性题的解题方法 选择题是给出条件和结论,要求根据一定的关系找出正确答案的一类题型。选择题的题型构思精巧,形式灵活,可以比较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增大了试卷的容量和知识覆盖面。‎ 填空题是标准化考试的重要题型之一,它同选择题一样具有考查目标明确,知识复盖面广,评卷准确迅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计算能力等优点,不同的是填空题未给出答案,可以防止学生猜估答案的情况。‎ 要想迅速、正确地解选择题、填空题,除了具有准确的计算、严密的推理外,还要有解选择题、填空题的方法与技巧。下面通过实例介绍常用方法。 ‎ ‎(1)直接推演法:直接从命题给出的条件出发,运用概念、公式、定理等进行推理或运算,得出结论,选择正确答案,这就是传统的解题方法,这种解法叫直接推演法。‎ ‎(2)验证法:由题设找出合适的验证条件,再通过验证,找出正确答案,亦可将供选择的答案代入条件中去验证,找出正确答案,此法称为验证法(也称代入法)。当遇到定量命题时,常用此法。‎ ‎(3)特殊元素法:用合适的特殊元素(如数或图形)代入题设条件或结论中去,从而获得解答。这种方法叫特殊元素法。‎ ‎(4)排除、筛选法:对于正确答案有且只有一个的选择题,根据数学知识或推理、演算,把不正确的结论排除,余下的结论再经筛选,从而作出正确的结论的解法叫排除、筛选法。‎ ‎(5)图解法:借助于符合题设条件的图形或图象的性质、特点来判断,作出正确的选择称为图解法。图解法是解选择题常用方法之一。‎ ‎(6)分析法:直接通过对选择题的条件和结论,作详尽的分析、归纳和判断,从而选出正确的结果,称为分析法。‎ ‎ ‎ ‎【摘要】 ‎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对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为此准备了三年也可以说九年(小学6年+初中3年),就祈望在中考中一举考中理想的高中,为将来考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往往有的同学一直在学习和复习中遥遥领先,却在中考中失利;也有的同学在学习和复习中处于中等水平的同学却能在中考中取胜。难怪有人说:“有的学生只会读书不会考试,有的学生不会读书却会考试。”究其原因,主要有答题计谋和考生心态等方面的原因,下面就根据中考试题的特点,谈谈考生在中考中的答题计谋。‎ 一、知己知彼 ‎ ‎(一)知彼 心中有数 现在的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为了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向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它不同于原来的中考,原来的中考作为选拔性考试,主要目的是为了高中招生服务,侧重于选拔与甄别。而学业考试是一种以课程标准为标的,不过分强调区分性的水平考试。学业考试70%-80%的试题考查的是人人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这部分的分值是105-120分之间。此类试题的设计比较简单,往往可“一步到位”。所以在考前过程中:不求创新,但求按部就班; 不求经验,但求就题论题;不求自以为是,但求认真仔细看题、审题。‎ ‎(二)知己 盘算其中 ‎     首先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复习过程中最后几次模拟考的得分实事求是的估计自己,过低估计自己,容易造成心理松懈,从而不能正常发挥,过高估计自己,碰到难题可能会产生焦虑感,也会导致不能正常发挥。反之,如果能够客观地评估自己,确定切实合理的考试目标,才能平心静气地去答题,不会因心慌而导致思路阻塞,也不会因松懈而粗心大意,产生不应有的错误。同时你也应该将你的真实情况告诉你的父母,取得他们的谅解和帮助,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轻装上阵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 百战不殆 ‎(一)瞒天过海 奇兵暗渡 ‎ ‎    ‎ ‎ 现在的中考,在开考前五分钟只能填完姓名、考号,是不能动笔答卷的,于是有的同学怀着不看白不看的心理把所有题目浏览一遍;尤其是平时成绩好的同学专门看最后的大题。我倒认为把所有题目浏览一遍的阅卷方式,其实没有一个题目落到实处,只是白白浪费了时间,不可取。而专门先看最后的大题阅卷方式,更不可取,因为:如果最后的大题是你复习过程中所没有见过的,则极易导致心理过度紧张,思绪混乱,而带者这种紧张的心情开始答卷,即便是前面很简单的题目也可能会答错的;如果最后的大题是你复习过程中所熟悉的或是自己比较拿手的,那么你的心情就会非常激动,浮想联翩,久久不能平静,同样会影响正常发挥。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可利用考前阅卷的五分钟,在心中解答前面6道左右的“送礼题”。以2008温州中考试卷为例:‎ ‎1.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数是                           (  )‎ ‎(A)-1      (B)0       (C)1       (D)‎ ‎2.方程4x-1=3的解是                              (  )‎ ‎(A)x=-1   (B)x=1    (C)x=-2  (D)x=2‎ ‎3.由4个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它的左视图是  (  )‎ 主视方向 ‎(第3题图)‎ ‎                                         (A)      (B)       (C)       (D) ‎ ‎4.若分式的值为零,则x的值是                   (  )‎ ‎(A)0        (B)1       (C)-1     (D)-2‎ ‎5.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  )‎ ‎(A)直线x=1 (B)直线x=3            (C)直线x=-1 (D)直线x=-3‎ ‎6.已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3,-2),则k的值是 (  )‎ ‎(A)-6  (B)6   (C)2/3  (D)-2/3‎ ‎ ‎ ‎ ‎ ‎ ‎ ‎7.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已知CD=2,AC=3,则sinB的值是(  ) ‎ ‎(A) 2/3  (B)3/2  (C) 3/4 (D)4/3‎ ‎8.已知⊙O1和⊙O2外切,它们的半径分别为2cm和5cm,则的长是   (  )‎ ‎(A)2cm      (B)3cm     (C)5cm     (D)7cm 我们曾经做过实验:一般的同学在考前的5分钟可以准确的完成5题左右;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完成7题,这样正常的120分钟,只需做剩下的18题左右了(以24或25题为例)。既节省时间,又能平稳情绪,从而轻松答卷。所以,开考前阅卷时要尽力做到“让看也不看,”。‎ ‎(二)正面难攻  侧翼包抄     ‎ 中考答卷时,有的同学先解答较难的题目、分值高的题目。这样答卷,容易被难题缠住,不但影响考试情绪,而且耽误了考试时间,可能会导致最终失败。因此,建议同学们应避免被难题缠住的困境,采取按顺序答,跳过难题的策略,这样做可保持情绪稳定。情绪稳定,思维才能敏捷,思路才能通畅。不过当简单的问题全部完成时,重新解决难题时遇到困难做不下去时,可采用“转换思路,不断推进”的策略。这种策略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三)切瓜分片  化整为零 中考答卷时,有的同学解答前边的题目同时还在想后边的题目,或答后边的题目同时在想前边不会的题目。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这样答卷,可能会越答越紧张,不能正常发挥。因此,建议同学们要学会“切瓜分片”,就是以基础题、容易题(一般1—15、17、18、19、20、21题)为界,用 40分钟左右的时间去解答,包括涂卡,然后再一心一意把精力放在后面的题上。采用“切瓜分片 ”切割的答题策略,这样可使考生心平气静,集中精力,从容地正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四)对号入座  外甥点灯 ‎    (1)选择题一般是容易题,又有选项,可以说是既有提示,又有暗示的作用。建议对于某些不能一下子解得答案的题目在解答时可先考虑特殊解法,往往可以节省时间。特别解法常见的有:特殊值检验法,逆推代入法,特征分析法,排除法等。这些方法,中考复习时经常提到,不再赘述。‎ ‎(2)开放题一般填写最简答案,这样既节约时间,又能容易保证准确度。如:请写出其中一个解为x=-3的一元二次方程____________。很明显答案有无数种,但最简单的应为x的平方=9。‎ ‎(3)新定义运算题是现在中考中常出现的类型题,如定义一个概念、一种关系、一种运算等。建议首先要理解它的意义,在理解意义过程中,要结合定义所给出的代数背景或几何背景,有时需要将新定义的内容与所举的例子结合起来。‎ ‎(4)图表信息题,应注重准确提取图表中所显示出的直接信息,其次要充分挖掘间接信息,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弄懂变量所表达的基本意义。‎ ‎(5)合情推理题比较多的是归纳推理,这就要先仔细观察,观察相邻项之间的关系,或一列数中某些项所隐含的规律等等。‎ ‎(四)唯计是图  不拘一格 解答题一般是通过语言文字,符号等把信息源告诉考生,所以,建议同学们审题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力求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这一步不要怕“慢”。‎ ‎     由于解答题是分步给分的,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在解题时能按要求一步一步做下去最好;如过程中受阻则可采用如下方法:‎ ‎(1)缺步解答:即解答中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写到什么程度。如:‎ ‎(本题12分)已知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BC,∠BAC=90°,且点P(1,a)为坐标系中的一个动点.‎ ‎(1)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  (2)证明不论a取任何实数,三角形BOP的面积是一个常数;‎ ‎  (3)要使得△ABC和△ABP的面积相等,求实数a的值.‎ 本题作为后面的大题,有的同学由于心理原因看也不看就认为自己应该不会做而放弃了。其实不然,只要你认真审题,就会发现:已知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是很容易求出与Y轴的交点B坐标为(O,1);与X轴的交点A坐标为 由勾股定理可得AB=2,再加之Rt△AB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AB=AC=2.很容易就可以求出S△ABC=2.这样就是后面的不会也没有关系,先把会的分数得到。‎ ‎(2)跳步解答:即当题目有两问,若两问是独立的,第一问又做不出来,可“跳步解答”第二问;若两问有关系,可把第一问作已知条件,用于第二步的推理,可写成由(1)知:----。如:‎ ‎ ‎ 如图,在⊙O中,弦AB与CD相交于点M,AD=BC,连结AC.‎ ‎  (1)求证:△MAC是等腰三角形.‎ ‎  (2)若AC为⊙O直径,求证:AC的平方=2AM·AB.‎ 假如第(1)步证不出来,而第(2)是会做的,就可以采用跳步解答 (2)连结OM,    ∵C为⊙O直径,   ∴∠ABC=Rt∠‎ ‎   由(1)知△MAC是等腰三角形,    OA=OC,‎ ‎∴MO⊥AC. ∴∠AOM=∠ABC=Rt∠  ∵∠MAO=∠CAB,‎ ‎ ∴△AOM∽△ABC.∴AO/AB=AM/AC ∴AO·AC=AM·AB,‎ ‎   ∴AC的平方=2AM·AB.‎ 这样第(2)步就不会受到没完成的(1)的影响 ,可以照样得分。‎ 审清题意,找到解题方法之后,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写到“得分点”上。关于“得分点”就是解题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同学们也可以认真阅读以前温州市的中考答案,用心体会、把握。这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复习、模拟考的过程中,就应该按照上面要求去书写,这样在中考时,既能简明扼要,又抓住得分点,从而赢得更多时间。‎ ‎(五)落地生根为上策 ‎     有些同学在考试时心理常想:快点做,做完好检查的想法,在快点做的过程中容易导致写错,容易造成心理紧张。即使检查,在中考这个特殊场合,也不可能平心静气地检查,往往是按老路走,检查不出错误。所以,我建议同学们中考答卷不求检查,争取写下去就要对的。这样可避免学生解题时着急,在忙乱中写错,也可避免心理紧张。‎ 以上答题方法,经学生实践检验,在中考中是很奏效的,当然每个同学也会各有不同,以上所说只是我们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