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0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7含解析4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陕西省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7)‎ 一、选择题 ‎1.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磨杵成针 B.死灰复燃 C.木已成舟 D.积土成山 ‎2.下列生活中的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品袋内防腐的氮气 B.铅笔芯 C.碳酸饮料 D.不锈钢锅 ‎3.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点是(  )‎ A.都放出热量 B.都生成气体 C.都有响声 D.都发光 ‎4.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某日公布的内容:‎ 项 目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 总悬浮颗粒 ‎52‎ Ⅱ 良 二氧化硫 ‎7‎ 二氧化氮 ‎24‎ 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用柴油作燃料 B.焚烧垃圾 C.汽车尾气 D.用太阳能热水器 ‎5.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间隔变大)‎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6.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7.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是否收集满,最好的方法是(  )‎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 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 C.将燃着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 D.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 ‎8.在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 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C.给高锰酸钾加热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9.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NO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是(  )‎ A. B. C. D.‎ ‎10.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 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 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 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11.下列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分子的是(  )‎ A.高锰酸钾 B.过氧化氢 C.液氧 D.二氧化碳 ‎12.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 二.填空题 ‎13.空气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发现: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填化学符号,下同),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的气体是      .‎ ‎14.请用实际例子说明下列结论.‎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 ‎(2)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有可能不同      .‎ ‎15.说出下列操作对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 ‎(1)用量筒量取10毫升液体,读数时俯视刻度,则所量取液体      10毫升(填“多于”“少于”或“等于”)‎ ‎(2)在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所取红磷的量偏少,则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下同)‎ ‎(3)在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所取二氧化锰的量偏少,则最终所制得氧气的质量      .‎ ‎16.如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剧烈.上述现象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      .‎ ‎17.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法来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不同,控制温度,会先从液态空气中跑出来,该过程属于      .‎ ‎18.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在A中可以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无色无味的D中,木条熄灭,向D中加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推断:‎ A是      ;B是      ;C是      ;D是      .‎ ‎ ‎ 三.简答题 ‎19.(2016•陕西模拟)某同学在实验室利用自己制取的一瓶氧气做铁丝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该同学实验失败的原因.(至少三条)‎ ‎20.(2016•陕西模拟)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实验时发现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图).这瓶溶液是什么物质?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首先对该溶液成分提出假设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在空白处完成相应内容.‎ ‎【提出假设】该溶液可能是过氧化氢溶液.‎ ‎【设计实验】在试管中取2g黑色粉末二氧化锰,向其中滴入该无色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并放出大量的热.‎ ‎①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 ‎②检验收集的气体      (写出操作方法);‎ ‎ƒ将反应后剩余混合物中的黑色粉末(二氧化锰)过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仍为2g.‎ ‎【实验结论】二氧化锰在此实验中起      作用.该无色溶液是      .原假设成立.‎ ‎21.(2016•陕西模拟)用符号表达式表示下面的反应,并指出基本反应类型:‎ ‎(1)一种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 ‎(2)一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 ‎(3)一种无色液体与一种黑色粉末混合,生成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      )‎ ‎22.(2016•陕西模拟)已知只加热氯酸钾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放出氧气,但在其中掺入少量高锰酸钾后再加热则能较快的生成氧气,试解释原因      ,并写出相关的符号表达式      .‎ ‎ ‎ 四.综合应用题 ‎23.(2016•陕西模拟)下列各图是实验室用来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按下列要求填空.‎ ‎(1)装置A 中试管口一定要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需的发生装置(填序号,以下同)      ,收集装置是      ,该实验中若水厂水槽内的水变红,原因可能是      .‎ ‎(3)收满氧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后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因为      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证明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      .‎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原因      .‎ ‎(5)实验结束时一定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      .‎ ‎(6)已知在实验室可用稀盐酸(液体)和石灰石(固体)在常温下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那么该反应所选取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 ‎ ‎ ‎2016年陕西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7)‎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 ‎1.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磨杵成针 B.死灰复燃 C.木已成舟 D.积土成山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磨杵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积土成山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2.下列生活中的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品袋内防腐的氮气 B.铅笔芯 C.碳酸饮料 D.不锈钢锅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A、食品袋内防腐的氮气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 B、铅笔芯中含有石墨、粘土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 C、碳酸饮料中含有水和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 D、不锈钢中含有碳、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 ‎ ‎3.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点是(  )‎ A.都放出热量 B.都生成气体 C.都有响声 D.都发光 ‎【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分析】氧化反应中有的比较剧烈,例如燃烧.有的比较缓慢,称为缓慢氧化.缓慢氧化只发热不发光.‎ 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 ‎【解答】解: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点是都是与氧发生的氧化反应,并且会都放出热量,生成气体、响声、发光都与该共同点无关.‎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自燃、爆炸、缓慢氧化等几个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定义,理解它们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 ‎ ‎4.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某日公布的内容:‎ 项 目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 总悬浮颗粒 ‎52‎ Ⅱ 良 二氧化硫 ‎7‎ 二氧化氮 ‎24‎ 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用柴油作燃料 B.焚烧垃圾 C.汽车尾气 D.用太阳能热水器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分析】本题要根据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判断产物对空气是否造成污染.表中说明可吸入颗粒、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都是空气污染物.‎ ‎【解答】解:‎ A、柴油燃烧会有二氧化硫生成,含表中项目,故A错误;‎ B、垃圾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和有害气体,含有表中项目,故B错误;‎ C、汽车排放的尾气还有较多的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含表中项目,故C错误;‎ D、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用太阳能热水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空气和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就是对人类的保护,所以在能源的使用要注意节能减耗,优化能源结构.‎ ‎ ‎ ‎5.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间隔变大)‎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性质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人体特殊气味的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原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原子间间隔变大,温度降低,原子间间隔变小,所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故选项解释正确.‎ D、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间隔变大,所以,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分子的大小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6.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分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没有白烟生成,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有大量白烟没有火焰,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但是铁丝在空气中不易燃烧.‎ ‎【解答】解: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水,不是固体,没有白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浓的白烟,而不是发出蓝紫色火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而在空气中不易燃烧.‎ 故选C.‎ ‎【点评】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一定要用词准确,对一些容易混淆的词要分析清楚,象“光”和“火焰”、“烟”和“雾”等.‎ ‎ ‎ ‎7.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是否收集满,最好的方法是(  )‎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 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 C.将燃着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 D.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 ‎【考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分析】A、应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是伸入集气瓶中;‎ 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正确;‎ C、要用燃着的木条,不易很明显的观察到木条燃烧的变化情况;‎ D、氧气与澄清石灰水不反应.‎ ‎【解答】解:‎ A、应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是伸入集气瓶中,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集气瓶内部可能含有较浓的氧气,验满会不准确,故不正确;‎ 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故正确;‎ C、因为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中,不易很明显的观察到木条燃烧的变化情况,伸入瓶中也不能验满,故不正确;‎ D、氧气与澄清石灰水不反应,没有任何现象,故不正确.‎ 故选为:B.‎ ‎【点评】掌握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方法,注意操作的准确性,“里”与“口”一字不同,则操作不同.‎ ‎ ‎ ‎8.在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 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C.给高锰酸钾加热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另外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属于化合反应,A错误;‎ 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分解反应,B错误;‎ C、给高锰酸钾加热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C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合反应,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时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9.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NO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是(  )‎ A. B. C. D.‎ ‎【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分析】收集气体时不但要考虑气体的密度、水溶性和是否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还要考虑气体是否有毒,若有毒则不能用排空气法来收集.‎ ‎【解答】解:N0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有毒,且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因此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从而排除ACD,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氧化氮的收集方法,注意:有毒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来收集,难度不大.‎ ‎ ‎ ‎10.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 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 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 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分析】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如果气密性不好,再更换仪器;气密性良好,才能装药品;‎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即进行预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 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刚开始冒出的气体为试管内原有的空气;‎ 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水会倒流,可能引起试管炸裂.‎ ‎【解答】解: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否则会浪费药品,故A正确;‎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故B正确;‎ 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否则可能会收集的气体不纯,故C正确;‎ 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正确氧气的操作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了解各个步骤中的注意事项.‎ ‎ ‎ ‎11.下列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分子的是(  )‎ A.高锰酸钾 B.过氧化氢 C.液氧 D.二氧化碳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分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等;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高锰酸钾是由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C、液氧中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则空气中含有氧分子,故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2.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催化剂在化学反应的前后质量不变,借助在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分数的变化来识别图象.‎ ‎【解答】解:氯酸钾制取氧气时,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可知,氯酸钾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氯化钾和氧气的质量,则固体混合物随反应的进行质量减少,而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所以二氧化锰在混合物中质量分数在不断变大,直到反应结束,不再发生变化,为一定值.‎ A中一开始二氧化锰在混合物中质量分数不可能为0,故A错误.‎ B中一开始二氧化锰在混合物中质量分数不可能为0,也不可能一直增大,故B错误.‎ C中开始为一定值,随反应进行在变大,反应结束后为一定值,故C正确.‎ D中二氧化锰在混合物中质量分数不可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应用质量守恒的方法确定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在明确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前提下计算质量分数.‎ ‎ ‎ 二.填空题 ‎13.空气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发现: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N2 (填化学符号,下同),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的气体是 O2 .‎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回答.‎ ‎【解答】解: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化学式是:N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是:O2.‎ 故答为:N2,O2.‎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空气的成分即可分析回答.‎ ‎ ‎ ‎14.请用实际例子说明下列结论.‎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 ‎(2)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有可能不同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氧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速率或现象也可能不同,有些化学反应产物与反应物量的多少有关.‎ ‎【解答】解:(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例如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2)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速率或现象也可能不同,例如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故答案为:(1)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包括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的接触面积等,使同学们理解量变会引起质变.‎ ‎ ‎ ‎15.说出下列操作对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 ‎(1)用量筒量取10毫升液体,读数时俯视刻度,则所量取液体 少于 10毫升(填“多于”“少于”或“等于”)‎ ‎(2)在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所取红磷的量偏少,则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 偏低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下同)‎ ‎(3)在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所取二氧化锰的量偏少,则最终所制得氧气的质量 不变 .‎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空气组成的测定;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分析】(1)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2)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所用红磷应足量或过量,以确保空气中氧气完全耗尽;‎ ‎(3)用二氧化锰和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二氧化锰作为反应的催化剂,量的多少对反应放出氧气的量没有影响,只是改变反应速率.‎ ‎【解答】解:(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俯视读数为10mL,实际体积小于10mL.‎ 故答案为:少于;‎ ‎(2)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所用红磷的量不足,空气中氧气不能完全耗尽,使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偏低;‎ ‎(3)用二氧化锰和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二氧化锰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对反应的结果不产生影响,即使所用二氧化锰的量偏多,所制得的氧气质量不会改变;‎ 故答案为:不变.‎ ‎【点评】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正确地进行化学实验.明确物质在反应中的作用,才能正确判断该物质对反应结果的影响,从而对实验测定结果做出正确评价.‎ ‎ ‎ ‎16.如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剧烈.上述现象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氧气具有助燃性 、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木条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剧烈说明甲中氧气的浓度较大,乙中氧气浓度较小,进一步可以推知甲装置中氧气不容易逸出,乙装置中氧气容易逸出,即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解答】解: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木条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剧烈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故答案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点评】解答本题要从实验现象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 ‎17.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法来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不同,控制温度,会先从液态空气中跑出来,该过程属于 物理变化 .‎ ‎【考点】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析】根据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于空气中大约含有21%的氧气,所以这是工业制取氧气的既廉价又易得的最好原料;工业上制氧气采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物理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8.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在A中可以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无色无味的D中,木条熄灭,向D中加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推断:‎ A是 氧气 ;B是 硫 ;C是 二氧化硫 ;D是 二氧化碳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即与其它物质反应时的现象和二氧化碳的特性来考虑本题 ‎【解答】解:由B在A中可以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可知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又因为A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所以A是氧气,B是硫,C是二氧化硫,由于二氧化碳具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所以向D中加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D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氧气 硫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 ‎【点评】回答本题时要分清硫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不同,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的火焰,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 三.简答题 ‎19.(2016•陕西模拟)某同学在实验室利用自己制取的一瓶氧气做铁丝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该同学实验失败的原因.(至少三条)‎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铁丝已经生锈;收集的氧气不纯;温度没有达到铁的着火点等.‎ 故答为:铁丝已经生锈、收集的氧气不纯;温度没有达到铁的着火点等.‎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条件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20.(2016•陕西模拟)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实验时发现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图).这瓶溶液是什么物质?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首先对该溶液成分提出假设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在空白处完成相应内容.‎ ‎【提出假设】该溶液可能是过氧化氢溶液.‎ ‎【设计实验】在试管中取2g黑色粉末二氧化锰,向其中滴入该无色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并放出大量的热.‎ ‎①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 ‎②检验收集的气体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 (写出操作方法);‎ ‎ƒ将反应后剩余混合物中的黑色粉末(二氧化锰)过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仍为2g.‎ ‎【实验结论】二氧化锰在此实验中起 催化 作用.该无色溶液是 过氧化氢溶液 .原假设成立.‎ ‎【考点】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分析】由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的信息,符合标签特征的有双氧水和硫酸等,结合实验设计:在试管中取少量黑色粉末二氧化锰,向其中滴入该无色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的信息,溶液中溶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符合条件的常见无色液体有双氧水(H2O2)和稀硫酸(H2SO4)等,可提出假设,这瓶溶液是过氧化氢溶液或硫酸等.题目中提出的猜想为可能是过氧化氢溶液.‎ ‎【设计实验】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在试管中取少量黑色粉末二氧化锰,向其中滴入该无色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并放出大量的热,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实验结论】实验现象是②中的现象是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将反应后剩余混合物中的黑色粉末(二氧化锰)过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仍为2g.二氧化锰在此实验中起催化作用,该无色溶液是过氧化氢(H2O2)溶液,则原假设成立.‎ 故答案为:【设计实验】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 ‎【实验结论】催化;过氧化氢溶液.‎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检验方法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21.(2016•陕西模拟)用符号表达式表示下面的反应,并指出基本反应类型:‎ ‎(1)一种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4P+5O22P2O5 ( 化合反应 )‎ ‎(2)一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Fe3O4 ( 化合反应 )‎ ‎(3)一种无色液体与一种黑色粉末混合,生成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2H2O22H2O+O2↑ ( 分解反应 )‎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解:(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产生大量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2)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3)过氧化氢(无色液体)在二氧化锰(黑色粉末)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4P+5O22P2O5;化合反应;‎ ‎(2)3Fe+2O2Fe3O4;化合反应;‎ ‎(3)2H2O22H2O+O2↑;分解反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配、注、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 ‎ ‎22.(2016•陕西模拟)已知只加热氯酸钾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放出氧气,但在其中掺入少量高锰酸钾后再加热则能较快的生成氧气,试解释原因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并写出相关的符号表达式 2KMnO4K2MnO4+MnO2+O2↑,2KClO32KCl+3O2↑ .‎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于高锰酸钾在加热时能够发生分解:2KMnO4K2MnO4+MnO2+O2↑.这样在氯酸钾在受热时高锰酸钾分解出的MnO2就能够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到催化的作用.其中的二氧化锰改变了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所以作催化剂的是二氧化锰,使反应的速率加快.‎ 答案: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2KMnO4K2MnO4+MnO2+O2↑,2KClO32KCl+3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 ‎ 四.综合应用题 ‎23.(2016•陕西模拟)下列各图是实验室用来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按下列要求填空.‎ ‎(1)装置A 中试管口一定要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 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需的发生装置(填序号,以下同) A ,收集装置是 C ,该实验中若水厂水槽内的水变红,原因可能是 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 ‎(3)收满氧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后 正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因为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证明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原因 刚开始排出的氧气不纯 .‎ ‎(5)实验结束时一定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 ‎(6)已知在实验室可用稀盐酸(液体)和石灰石(固体)在常温下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那么该反应所选取的发生装置为 B (填序号)‎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分析】(1)根据加热固体时,试管口一定要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试管口需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进行分析;‎ ‎(3)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满氧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后正放在桌面上,氧气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4)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放出的是氧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不宜立即收集进行分析;‎ ‎(5)根据实验结束时一定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进行分析;‎ ‎(6)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进行分析.‎ ‎【解答】解:(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一定要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所需的发生装置A,收集装置是C,试管口需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满氧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后正放在桌面上,氧气有助燃性,所以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放出的是氧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不宜立即收集;‎ ‎(5)实验结束时一定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该反应所选取的发生装置为B.‎ 故答案为:(1)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2)A,C,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3)正,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4)刚开始排出的氧气不纯;‎ ‎(5)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6)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