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 MB
  • 2021-05-10 发布

上海市中考物理试卷及评分标准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理化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物 理 部 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物理部分含五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16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在太阳系中,太阳是 A.彗星 B.卫星 C.行星 D.恒星 ‎2.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15°,反射角为 A.15° B.20° C.30° D.60°‎ ‎3.能区分不同歌手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4.上海一年中最高气温约为 A.20℃ B.30℃ C.40℃ D.50℃‎ ‎5.苹果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其惯性 A.变大 B.不变 C.先变大后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6.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 B.水的比热容较大,可用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C.沙的比热容较小,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D.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图1‎ V R1‎ R2‎ S A ‎7.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若故障只发生在电阻R1、R2上,用某完好的定值电阻R(R<R1)替换R2,替换前、后两电表的示数恰好不变,则 A.R1一定断路 B.R2一定断路 C.R1可能断路 D.R2可能断路 ‎8.如图2所示,水平面上的圆柱形容器A、B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甲对容 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现在两容器中各放入一个物体,物体均漂浮在液面上且液体不溢出。小明认为:若两物体质量相等,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能小于乙;小红认为:若两物体体积相等,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能小于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图2‎ 甲 ‎ 乙 A.两人的观点均正确 B.两人的观点均不正确 C.只有小明的观点正确 D.只有小红的观点正确 二、填空题(共26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9.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__(1)_ 伏;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 (2) 冲程;用电器工作时将__(3)_ 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10.捏泥人是中国传统民间技艺。艺人将泥揉捏成形态各异的泥人,这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4) ;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烈日照射使泥人温度升高,属于 (5) 方式;用大小为2牛、竖直向上的力将泥人托高1米,该力所做的功为 (6) 焦。‎ ‎(a) (b)‎ 图3‎ ‎12‎ ‎6‎ ‎2‎ ‎4‎ ‎8‎ ‎2‎ ‎4‎ ‎8‎ t/秒 ‎6‎ ‎10‎ ‎0‎ ‎12‎ ‎4‎ ‎8‎ ‎16‎ t/秒 乙 甲 s/米 s/米 ‎0‎ ‎6‎ ‎1‎ ‎2‎ ‎4‎ ‎3‎ ‎5‎ ‎11.甲、乙两车运动的s-t图像分别如图3(a)、(b)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是 (7)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甲、乙各运动8米,所用时间相差 (8) 秒。甲在上坡过程中,其重力势能 (9)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图4‎ 电源 a N ‎12.在各种不同色光中, (10) 、绿、蓝叫做三原色光。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将发光体放在离透镜25厘米的主光轴上,所成的像是倒立、 (11)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像到透镜的距离 (12) 20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3.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伏,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2安,10秒内通过其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13) 库,这段时间内电流做的功为 (14) 焦。根据图4中通电螺线管的N极,可判断a端是电源的 (15) 极。‎ ‎14.距水面0.2米深处水的压强为 (16) 帕。体积为1×10﹣3米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为 (17) 牛;若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则这两个力的合力 (18) 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5.在图5所示的电路中,将电压表V1、V2正确连入电路,闭合电键S,电路正常工作,各电表的示数均不为零。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电压表V1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不发生变化,电压表V2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发生变化。‎ ‎①电压表V2测量的是 (19) 两端的电压。‎ ‎②若电压表V1与V2示数的比值逐渐变小,则变阻器的滑片p正在向 (20) 端移动(选填“a”或“b”)。‎ 甲物质的粒子模型 乙物质的粒子模型 丙物质的粒子模型 图6‎ 图5‎ R1‎ p R2‎ S A a b ‎16.有些物理量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关。为了研究不同物质的密度与其内部粒子排列紧密程度的关系,小伟通过查阅资料,得到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密度关系是ρ甲>ρ乙>ρ丙,及其内部粒子排列的模型如图6所示。‎ ‎①根据以上信息,关于物质的密度与其内部粒子排列紧密程度的关系,小伟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21) 。‎ ‎②小张从其他资料中查到了与上述情况不符的实例,与小伟一起思考分析并查找原因,合理的选项是: (22) 。‎ A.物理量都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无关 B.物质的密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C.由少数研究对象归纳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意义 三、作图题(共8分)‎ 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题必须使用2B铅笔。‎ ‎17.在图7中,物体受到水平向右、大小为2牛的拉力F。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拉力F。‎ ‎18.在图8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出射光线。‎ ‎19.在图9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①电压表测小灯两端电压;②闭合电键S,向a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变亮。‎ 图9‎ L p ‎ 3 15‎ V S a b F F O 图8‎ 图7‎ 四、计算题(共22分)‎ 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20.杠杆平衡时,动力F1的大小为10牛,动力臂l1为0.2米,阻力臂l2为0.1米,求阻力F2的大小。‎ A B 图10‎ 乙 N 甲 M ‎8h ‎21.如图10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A、B分别置于高度差为h的两个水平面上。A中盛有深度为16h的液体,B中盛有深度为19h、体积为5×10﹣3米3的液体乙。(ρ乙=0.8×103千克/米3)‎ ‎①求液体乙的质量m乙。‎ ‎②求水平面对容器B的支持力FB的大小。‎ ‎③若在图示水平面MN处两种液体的压强相等。现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高均为Δh的液体后,容器对各自水平面的压强为pA和pB。请通过计算比较pA和pB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Δh的取值范围。‎ R1‎ A R2‎ p S ‎(a) (b) (c)‎ ‎ 图11‎ V V ‎22.在图11(a)所示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R2是规格为“20Ω 2A”和“5Ω 3A”中的一个。闭合电键S,当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恰为其最大阻值的一半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安,此时:‎ ‎①若电阻R1的阻值为20欧,求R1两端的电压U1。‎ ‎②若在电路中正确连入两个电压表,示数分别如图11(b)(c)所示。请通过计算判断所用变阻器R2的规格,并求出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p1。‎ 图12‎ 测力计 单位:N ‎(b)‎ ‎0‎ ‎1‎ ‎2‎ ‎3‎ ‎4‎ ‎5‎ ‎0‎ ‎1‎ ‎2‎ ‎3‎ ‎4‎ ‎5‎ ‎(a)‎ ‎ 0.6 3‎ A 五、实验题(共18分)‎ 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23.图12(a)所示的测量工具是 (1) 表,使用时应 (2) 联在电路中。图12(b)所示的弹簧测力计量程为 (3) 牛,此时的示数为 (4) 牛。‎ ‎24.“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原理是 (5) ,连接电路时电键应处于 (6) 状态。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采用 (7) 作为平面镜;为得到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需将镜前物体放在 (8) 位置进行多次实验(选填“同一”或“不同”)。‎ ‎25.某小组同学试图探究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时速度的大小v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猜想v可能与斜面的倾角θ、斜面材料、物体的质量m三个因素有关,于是选用:一长方体木块、100克砝码片(可粘在木块上表面)、两个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的斜面A和B进行实验。按图13所示,将木块平放在斜面顶端,木块由静止下滑,用传感器测得其到达底端时的v。改变相关条件,多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θ 斜面 m (克)‎ v (厘米/秒)‎ ‎1‎ ‎20°‎ A ‎200‎ ‎245‎ ‎2‎ ‎20°‎ A ‎300‎ ‎245‎ ‎3‎ ‎20°‎ B ‎200‎ ‎153‎ ‎4‎ ‎20°‎ B ‎300‎ ‎153‎ ‎5‎ ‎25°‎ A ‎200‎ ‎307‎ ‎6‎ ‎30°‎ A ‎200‎ ‎358‎ ‎7‎ ‎35°‎ A ‎200‎ v7‎ ‎8‎ ‎40°‎ A ‎200‎ ‎438‎ ‎9‎ ‎45°‎ A ‎200‎ ‎470‎ q 木块 图13‎ ‎①分析比较表中数据可得:v与 (9) 无关。‎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6、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木块,平放在长度相同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10) 。‎ ‎③在实验序号7中:v7 (11) 厘米/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④完成上述实验后,有同学提出新的猜想:v可能还与物体跟斜面的接触面积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应选择图14中 (12) 与(a)进行对比实验[选填“(b)”、“(c)”或“(d)”],即可得出初步结论。‎ ‎(a) (b) (c) (d)‎ 图14‎ ‎26.小陆同学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现只有电源(电压大于3伏且保持不变)、待测电阻RX、电压表(0~15伏量程档损坏)、阻值为10欧的定值电阻R1、阻值为30欧的定值电阻R2、电键及导线若干。他经过思考,进行了三次实验,电路图及闭合电键S后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如图15(a)、(b)、(c)所示。请根据相关信息计算(需写出计算过程):‎ ‎①小陆同学所用电源的电压U。 (13) ‎ R1‎ R2‎ S V RX R2‎ S V RX R1‎ S V ‎(a) (b) (c)‎ ‎ 图15‎ V V V ‎②待测电阻RX的阻值。(计算电阻时,精确到0.1欧) (14) ‎ ‎2014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理化试卷(物理部分)‎ 答案要点及评分说明 题号 答案要点及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 ‎(共16分)‎ ‎1.D 2.A 3.C 4.C 5.B 6.D 7.A 8.A 二、填空题 ‎(共26分)‎ ‎9.(1)1.5 (2)压缩 (3)电 3分 ‎10.(4)形变 (5)热传递 (6)2 3分 ‎11.(7)运动 (8) 9 (9) 增大 3分 ‎12.(10)红 (11) 缩小 (12)小于 3分 ‎13. (13)2 (14)4 (15)正 3分 ‎14. (16)1960 (17)9.8 (18)小于 3分 ‎15.(19) R2 或电源 2分 ‎ (20) b 2分 ‎16. (21)物质内部粒子排列越紧密,物质的密度越大; 2分 ‎(22)B、C; 2分 三、作图题 ‎(共8分)‎ ‎17.拉力的大小1分;方向1分;作用点1分。 3分 ‎18.光线位置正确1分;实线、箭头正确1分; 2分 ‎19.电压表连线正确1分;滑动变阻器连线正确2分 3分 四、计算题 ‎(共22分)‎ ‎20、本题共4分 F1l1=F2l2 F2= 2分 F2= 2分 ‎ ‎ ‎21、本题共10分 ‎①m乙=ρ乙V乙=0.8×103千克/米3×5×10﹣3米3=4千克 3分 ‎②FB=G乙= m乙g=4千克×9.8牛/千克= 39.2牛 3分 ‎③∵pM=pN ρ甲g h甲 =ρ乙gh乙 ‎∴ρ甲g( 16 h -8h) =ρ乙g(19h-8h- h) 1分 故:ρ甲:ρ乙=5:4 1分 pA= pB= pA=pB (A、B为轻质薄壁圆柱形)‎ ρ甲g(16h-Δh)= ρ乙g(19h-Δh) 得:Δh=4h 1分 当抽出液体Δh=4h时pA=pB 当0<Δh<4h时,pA >pB ‎ 当4h<Δh≤16h时,pA <pB 1分 ‎22、本题共8分 ‎① U1= I1R1=IR1=0.3安×20欧=6伏 3分 ‎②由题意可知:两电压表的示数为别为0.9V或4.5V,1.5V或7.5V 当用规格为“20Ω 2A”滑动变阻器时,U滑=IR滑=0.3A×10Ω=3V 1分 当用规格为“5Ω 3A”滑动变阻器时,U滑=IR滑=0.3A×2.5Ω=0.75V 1分 电压表一定不会并联在滑动变阻器R2两端,故只能一个测R1,一个测电源 那么两个电压表的示数差即为U2=3V,且R2=20Ω,选择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Ω2A” 1分 电压表组合方式只有以下两种:‎ ‎(1)U源=4.5V,U1=1.5V p1= U1I=1.5V×0.3A=0.45W 1分 ‎(2)U源=7.5V,U1=4.5V p1= U1I=4.5V×0.3A=1.35W 1分 ‎(说明:在计算中,有关单位错写、漏写总扣1分)‎ 五、实验题(共18分)‎ ‎23、本题共4分 ‎(1)电流 (2)串 (3)0~5 (4)3.2 4分 ‎24、本题共4分 ‎(5)p=UI (6)断开 (7)玻璃板 (8)不同 4分 ‎25、本题共5分 ‎(9)物体的质量; 1分 ‎(10)当斜面的的材料相同,斜面的倾角θ越大,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时速度v越大; 2分 ‎(11)大于; 1分 ‎(12)(d) ; 1分 ‎ ‎26、本题共5分 ‎(13)由图(a)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为1.5伏 U1:U2=R1:R2 1.5V:U2=10Ω:30Ω 得U2=4.5V 1分 U源= U1+U2=1.5V+4.5V=6V 1分 ‎(14)由图(b)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为1伏 UX:U2=RX1:R2 1V:5V = RX1:30Ω 得RX1 =6Ω 1分 由图(c)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为2.2伏 UX:U1=RX2:R1 2.2V:3.8V = RX2:10Ω 得RX2 =5.8Ω 1分 故:RX= (RX1+ RX2)/2=(6Ω+5.8Ω) /2≈5.9Ω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