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2.0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2

  • 3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实验中学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 ‎1.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驱虫辟邪的习俗,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氧化黄酮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黄酮素属于有机物 B.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8:1‎ C.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D.黄酮素由27个原子构成 ‎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洗涤剂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B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C 施肥时,氯化铵不能与草木灰(显碱性)混合使用 氯化铵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 D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增大 A.A B.B C.C D.D ‎3.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4.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a和c是反应物 B.d一定是催化剂 C.X=2.0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拇指堵住收集了甲烷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发出尖锐爆鸣声 试管中甲烷纯净 B 往装有某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产生大量气泡 该固体一定是 NaHCO3‎ C 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 木条熄灭 该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 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然后把它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 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A.A B.B C.C D.D ‎6.(2015•广安)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浓硫酸也具有挥发性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 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甲烷前也需要检验纯度 ‎7.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仍是饱和溶液 B.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均形成饱和溶液 C.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相等 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 ‎8.(2013•南京)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A.CaCO3固体(CaO固体)﹣﹣高温煅烧 B.N2气体(O2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CO气体(CO2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KCl溶液(CaCl2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9.(2015•辽阳县校级模拟)如图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A CO2‎ CaCO3‎ H2O O2‎ B NaOH NaCl CO2‎ Na2CO3‎ C H2O2‎ H2O O2‎ MgO D CaO Ca(OH)2‎ H2O CaCl2‎ A.A B.B C.C D.D ‎10.(2014•张掖)“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11.(2015•广东)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 B.‎ 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C.‎ 向一定质量的烧碱溶液中滴入盐酸 D.‎ 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MnO4固体 ‎ ‎ 二.填空题 ‎12.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金刚石的______(填“硬度”或“密度”)大 ‎②钠元素是人体必需的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③面包中淀粉属于______(填字母序号).‎ A、糖类 B、蛋白质 C、油脂 ‎④100g该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为______g.‎ ‎13.自行车是绿色出行的交通工具,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锰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②制造钢质轮圈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这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③材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④在______(填“潮湿”或“干燥”)的空气中,自行车的铁质部件更易生锈.‎ ‎14.(2009•花都区一模)某同学设计了一套验证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没有酸性的实验.他首先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滤纸,晒干后折成纸花,然后按如图所示分别进行:‎ ‎(1)紫色石蕊纸花遇到酸性溶液显______色.‎ ‎(2)在B实验中,当加入水后,紫色石蕊纸花显______色,B实验的作用是______.‎ ‎(3)在C实验中,紫色石蕊纸花变______色,这一实验结果说明_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尚未达到验证的目的,若要达到验证的目的,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 ‎15.(2015•福州)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1)从微观角度(图1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微观上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______(填“原子”或“分子”),变化过程中,同种原子的个数______(填“有”或“没有”)增减.‎ ‎②参加反应的A2与B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2)从反应类型角度 ‎ (一种物质可通过不同的反应类型生成,以二氧化碳为例.)‎ ‎ ①能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是______(填一种物质化学式).‎ ‎ ②高温下,石灰石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③在一定条件下,碳与铁的氧化物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______(填化学式).‎ ‎(3)从能量变化角度 ‎(借用图2装置分别进行进行下列实验,认识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①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分析,此时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将一定量的下列某物质溶于烧杯中的冷水,其中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______(填标号).‎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16.(2015•临沂)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 ‎(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等发生了化学反应.‎ ‎(2)在实验室中探究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铁、铜外,还需要一种试剂,你选择的试剂是______(填序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①AgNO3溶液 ②CuSO4溶液 ③Al2(SO4)3溶液.‎ ‎17.(2015•上海)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①下表是KNO3、NaCI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 NaCI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Ⅰ.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______的溶解度较大;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该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不要求计算).‎ Ⅱ.请写出一种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 Ⅲ.20℃时,将20g Na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Ⅳ.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______.‎ ‎②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用编号表示).‎ 所得三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18.酸是很重要的物质,在化学学习中,很多化学实验都用到酸(盐酸和硫酸).酸能够跟很多种类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是对酸的部分化学性质的归纳.‎ ‎(1)往稀盐酸中滴入指示剂,溶液变成了红色,指示剂①是______;而往稀盐酸中加入氧化物③,反应现象是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了蓝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盐酸与单质②反应生成的浅绿色溶液为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请你写出符合编号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 ‎ 三.实验及探究题 ‎19.(2016•常州二模)如图1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一瓶纯净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代号);如果选用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导入.‎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备氧气.实验室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______‎ 一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稀释需要经过计算、量取、混匀三个步骤.如果把50克质量分数为20% 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克;在整个过程中,除了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量筒‚②钥匙ƒ③试管④酒精灯⑤滴管⑥玻璃棒.‎ ‎20.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袋上除了标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提醒人们注意: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碰.‎ Ⅰ.华雪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变质失效.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______.‎ Ⅱ.甲、乙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查阅资料]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 ‎[猜想与假设]猜想1: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 猜想2:含有______‎ 猜想3: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与反思]‎ ‎(1)猜想______错误(填“1”或“2”或“3”).‎ ‎(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______. (3)乙同学实验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______.‎ ‎[总结与提升](1)甲、乙同学最终无法确定该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实验失败.华雪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2)打开食品包装袋后,生石灰干燥剂不宜继续与食品放在一起,因为______,会加速食品变质.(3)请写出工业上制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 四.计算题 ‎21.(2015•宜昌)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现取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2.5g和94.4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 ‎1.(2015•滨州)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驱虫辟邪的习俗,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氧化黄酮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黄酮素属于有机物 B.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8:1‎ C.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D.黄酮素由27个原子构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黄酮素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黄酮素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8:1,故选项说法正确.‎ C、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0+16×2=222.故选项说法正确.‎ D、黄酮素是由黄酮素分子构成的,1个黄酮素分子是由27个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2.(2015•潍坊)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洗涤剂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B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C 施肥时,氯化铵不能与草木灰(显碱性)混合使用 氯化铵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 D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增大 A.A B.B C.C D.D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A、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解答;‎ B、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解答;‎ C、根据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显碱性)混合会放出氨气,降低肥效进行解答;‎ D、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进行解答.‎ ‎【解答】解:A、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所以可用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故A正确;‎ 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是不停运动的,故B正确;‎ C、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显碱性)混合会放出氨气,降低肥效,所以施肥时,氯化铵不能与草木灰(显碱性)混合使用,故C正确;‎ D、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所以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生产实践之间的联系,铵盐不能与熟石灰同时使用;学会举一反三,将化学用到生产生活中.‎ ‎ ‎ ‎3.(2014秋•邹城市校级期中)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 ‎ ‎4.(2015•衡阳)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a和c是反应物 B.d一定是催化剂 C.X=2.0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c质量增加了7.2g﹣4g=3.2克,是生成物;a质量减少了6.4g﹣5.2g=1.2克,是反应物;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反应物还少2克,所以b是反应物,所以反应后物质b的质量为3.2g﹣2g=1.2g,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从而可以解答.‎ ‎【解答】解:A、由表格信息和分析可知反应物是a和b;故A错误;‎ B、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故B错误;‎ C、b是反应物,反应后物质b的质量为3.2g﹣2g=1.2g,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为化合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此题需认真分析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仔细推敲,即可求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认真分析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5.(2015•广州)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拇指堵住收集了甲烷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发出尖锐爆鸣声 试管中甲烷纯净 B 往装有某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产生大量气泡 该固体一定是 NaHCO3‎ C 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 木条熄灭 该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 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然后把它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 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分析】A、根据甲烷验纯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C、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气体不能燃烧、支持燃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硫粉在空气中和纯氧中的燃烧的火焰颜色深浅不同,据此结合空气与氧气中氧气的浓度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拇指堵住收集了甲烷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爆鸣声,说明甲烷不纯净;若放出微弱的噗噗的声音,说明甲烷纯净,故选项实验现象与结论错误.‎ B、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往装有某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产生大量气泡,该固体不一定是NaHCO3,也可能是锌等活泼金属、碳酸钠等,故选项实验现象和结论错误.‎ C、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气体不能燃烧、支持燃烧,该瓶中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实验现象和结论错误.‎ D、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然后把它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明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 ‎ ‎6.(2015•广安)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浓硫酸也具有挥发性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 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甲烷前也需要检验纯度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分析】A、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 B、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常见的带电的粒子有质子、电子、离子等进行分析判断;‎ D、可燃性气体不纯时遇明火可能产生爆炸.‎ ‎【解答】解:A、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故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故选项推理错误;‎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D、可燃性气体不纯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需要验纯,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硫酸的性质、常见的带电的粒子、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与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7.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仍是饱和溶液 B.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均形成饱和溶液 C.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相等 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均形成饱和溶液,故B正确;‎ C、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不相等,所以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不相等,故C错误;‎ D、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60g,所以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充分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8.(2013•南京)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A.CaCO3固体(CaO固体)﹣﹣高温煅烧 B.N2气体(O2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CO气体(CO2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KCl溶液(CaCl2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aCO3固体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分,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Cl2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9.(2015•辽阳县校级模拟)如图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A CO2‎ CaCO3‎ H2O O2‎ B NaOH NaCl CO2‎ Na2CO3‎ C H2O2‎ H2O O2‎ MgO D CaO Ca(OH)2‎ H2O CaCl2‎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各组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各组物质间能按转化关系图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一组;通过列出具体的反应,可以使分析和判断变得直观、简单.‎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能一步得到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能一步得到水,水通电分解能一步得到氧气,氧气和碳反应能得到二氧化碳.故A符合题意;‎ B、由于氯化钠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得到二氧化碳.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氧化镁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得到过氧化氢.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得到氯化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转化关系的分析判断,物质性质的熟练应用,物质转化关系的反应条件选择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 ‎ ‎10.(2014•张掖)“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毒性;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进行分析判断.‎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根据常见的碳单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C60是由碳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也属于碳的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一氧化碳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 ‎ ‎11.(2015•广东)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 B.‎ 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C.‎ 向一定质量的烧碱溶液中滴入盐酸 D.‎ 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MnO4固体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解答;‎ B、根据红磷与氧气反应产物为五氧化二磷,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解答;‎ C、根据烧碱溶液呈碱性,pH>7解答;‎ D、根据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MnO4固体,KMnO4固体会溶解解答.‎ ‎【解答】解:A、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质质量开始增大,后减小;当冷却至室温后,温度降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反应停止后,质量不变,故错误;‎ B、红磷与氧气反应产物为五氧化二磷,氧气被消耗,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质量不变,故正确;‎ C、烧碱溶液呈碱性,pH>7,故错误;‎ D、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MnO4固体,KMnO4固体会溶解,溶液质量增加,硝酸钾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错误.‎ 答案:B ‎【点评】该题为图象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或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多数考查物质(沉淀、气体)质量、质量分数的变化,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 ‎ ‎ 二.填空题 ‎12.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金刚石的 硬度 (填“硬度”或“密度”)大 ‎②钠元素是人体必需的 常量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③面包中淀粉属于 A (填字母序号).‎ A、糖类 B、蛋白质 C、油脂 ‎④100g该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20 g.‎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分析】①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来分析;‎ ‎②根据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的知识来分析;‎ ‎③根据六大营养素的来源来分析;‎ ‎④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解答】解:①金刚石是硬度最大的物质,可以用来制玻璃刀,故填:硬度;‎ ‎②钠元素属于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之一,故填:常量;‎ ‎③淀粉属于糖类物质,故填:A;‎ ‎④100g该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00g×20%=20g,故填:20.‎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 ‎ ‎13.自行车是绿色出行的交通工具,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锰属于 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②制造钢质轮圈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这属于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③材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B (填字母序号)‎ ‎④在 潮湿 (填“潮湿”或“干燥”)的空气中,自行车的铁质部件更易生锈.‎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元素的简单分类;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根据元素的类别、物质的性质以及金属锈蚀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①锰属于金属元素,故填:金属.‎ ‎②制造钢质轮圈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这属于物理性质,故填:物理.‎ ‎③轮胎是橡胶的,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B.‎ ‎④在潮湿的空气中,自行车的铁质部件更易生锈,故填:潮湿.‎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金属的应用以及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14.(2009•花都区一模)某同学设计了一套验证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没有酸性的实验.他首先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滤纸,晒干后折成纸花,然后按如图所示分别进行:‎ ‎(1)紫色石蕊纸花遇到酸性溶液显 红 色.‎ ‎(2)在B实验中,当加入水后,紫色石蕊纸花显 紫 色,B实验的作用是 作对比实验 .‎ ‎(3)在C实验中,紫色石蕊纸花变 红 色,这一实验结果说明 C中有碳酸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 ‎(4)通过以上实验,尚未达到验证的目的,若要达到验证的目的,你的改进方法是 在A装置中通二氧化碳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利用石蕊遇酸变红,通过控制变量探究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石蕊变红不具有酸性,而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具有酸性使石蕊变红.探究中二氧化碳和水是变量,需要逐一探究:只有二氧化碳、只有水、既有二氧化碳又有水的三种情况.‎ ‎【解答】解:(1)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故答:红;‎ ‎(2)水为中性,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探究过程中,实验B用来和实验C进行比较,比较通入二氧化碳后二者颜色的异同.故答:紫;作对比实验;‎ ‎(3)装置C中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石蕊遇酸变成红色.‎ 故答:红;C中有碳酸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4)分析整个探究过程,会发现探究中没有对石蕊只和二氧化碳气体接触时会不会变红进行实验探究.因此还存在不足,还不能验证得到碳酸具有酸性二氧化碳不具有的结论.需要补上这一过程才行.‎ 故答:在A装置中通二氧化碳.‎ ‎【点评】石蕊试液中含有水,对探究只有二氧化碳气体时会产生影响,所以此题的探究过程中使用的晾干的石蕊纸花.‎ ‎ ‎ ‎15.(2015•福州)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1)从微观角度(图1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微观上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 分子 (填“原子”或“分子”),变化过程中,同种原子的个数 没有 (填“有”或“没有”)增减.‎ ‎②参加反应的A2与B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 ‎(2)从反应类型角度 ‎ (一种物质可通过不同的反应类型生成,以二氧化碳为例.)‎ ‎ ①能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是 C (填一种物质化学式).‎ ‎ ②高温下,石灰石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CaO+CO2↑ .‎ ‎ ③在一定条件下,碳与铁的氧化物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 Fe (填化学式).‎ ‎(3)从能量变化角度 ‎(借用图2装置分别进行进行下列实验,认识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①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分析,此时生石灰的作用是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水温升高,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 ‎②将一定量的下列某物质溶于烧杯中的冷水,其中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 CD (填标号).‎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盐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实质;书写化学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1)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反应的微粒个数比等;‎ ‎(2)根据有关二氧化碳的生成的反应分析回答;‎ ‎(3)①根据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分析回答;‎ ‎②物质溶于烧杯中的冷水,能引起白磷燃烧,说明了物质在溶于水时能放出热量,据此分析.‎ ‎【解答】解:(1)①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分子,变化过程中,同种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 ‎②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参加反应的A2与B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2)①碳、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式是C、CO;‎ ‎②高温下,石灰石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CaO+CO2↑.‎ ‎③在一定条件下,碳与铁的氧化物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铁的化学式是:Fe;‎ ‎(3)①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分析,此时生石灰的作用是: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水温升高,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 ‎②将一定量的下列某物质溶于烧杯中的冷水,能引起白磷燃烧,说明了物质在溶于水时能放出热量,浓硫酸、氢氧化钠在溶于水时能放出热量,能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故答为:(1)①分子;没有;②1:1.(2)①C;②CaCO3CaO+CO2↑;③Fe;‎ ‎(3)①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水温升高,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CaO+H2O═Ca(OH)2;②CD.‎ ‎【点评】本题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应用化学知识.‎ ‎ ‎ ‎16.(2015•临沂)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 ‎(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水 、 氧气 等发生了化学反应.‎ ‎(2)在实验室中探究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铁、铜外,还需要一种试剂,你选择的试剂是 ② (填序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 ‎①AgNO3溶液 ②CuSO4溶液 ③Al2(SO4)3溶液.‎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已有的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解答.‎ ‎【解答】解:(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和氧气并存,容易生锈,故填:水,氧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在铜的前面,能将铜从铜盐溶液中置换出来,①铁和铜都能与AgNO3溶液反应,无法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②铁能与CuSO4溶液 反应,说明铁在铜的前面,③铁和铜都不与Al2(SO4)3溶液反应,无法证明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填:②,Fe+CuSO4=FeSO4+Cu.‎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铁的性质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铁锈蚀的条件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 ‎ ‎ ‎17.(2015•上海)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①下表是KNO3、NaCI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 NaCI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Ⅰ.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 硝酸钾 的溶解度较大;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该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100% (不要求计算).‎ Ⅱ.请写出一种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降低温度 .‎ Ⅲ.20℃时,将20g Na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68 g.‎ Ⅳ.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 ‎②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用编号表示).‎ 所得三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A ,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B>C>A .‎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Ⅰ、根据两种物质在40℃时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 Ⅱ、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分析;‎ Ⅲ、根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Ⅳ、①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进行分析;‎ ‎②根据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以及溶液中溶剂的质量进行分析.‎ ‎【解答】解:Ⅰ、在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6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克,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大,该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 Ⅱ、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Ⅲ、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所以将20g Na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0g+18g=68g;‎ Ⅳ、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所以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②通过分析可知,A烧杯底部有固体,所以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A,B中的溶质是40mL,C中的溶剂是20mL,A中的硫酸铜会形成硫酸铜晶体,所以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B>C>A.‎ 故答案为:Ⅰ、硝酸钾,×100%;‎ Ⅱ、降低温度;‎ Ⅲ、68g;‎ Ⅳ、①蒸发结晶;‎ ‎②A,B>C>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理解溶解度的概念、结晶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8.酸是很重要的物质,在化学学习中,很多化学实验都用到酸(盐酸和硫酸).酸能够跟很多种类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是对酸的部分化学性质的归纳.‎ ‎(1)往稀盐酸中滴入指示剂,溶液变成了红色,指示剂①是 石蕊试液 ;而往稀盐酸中加入氧化物③,反应现象是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了蓝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2HCl=CuCl2+H2O .‎ ‎(2)盐酸与单质②反应生成的浅绿色溶液为 氯化亚铁溶液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 ‎(3)请你写出符合编号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氧化铜是黑色固体,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铜溶液是蓝色溶液;‎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溶液;‎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往稀盐酸中滴入指示剂,溶液变成了红色,指示剂①是石蕊试液;‎ 而往稀盐酸中加入氧化物③,反应现象是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了蓝色,说明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铜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 故填:石蕊试液;CuO+2HCl=CuCl2+H2O.‎ ‎(2)盐酸与单质②反应生成的浅绿色溶液为氯化亚铁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故填:氯化亚铁溶液;Fe+2HCl═FeCl2+H2↑.‎ ‎(3)编号④中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点评】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此编号④中的酸是稀盐酸,而不是稀硫酸,要注意理解.‎ ‎ ‎ 三.实验及探究题 ‎19.(2016•常州二模)如图1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一瓶纯净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D或F (填字母代号);如果选用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a (填“a”或“b”)端导入.‎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备氧气.实验室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 可以控制液体流量来控制反应速率 ‎ 一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稀释需要经过计算、量取、混匀三个步骤.如果把50克质量分数为20% 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150 克;在整个过程中,除了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①⑤⑥ (填数字序号)‎ ‎①量筒‚②钥匙ƒ③试管④酒精灯⑤滴管⑥玻璃棒.‎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氧气的收集方法;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确定收集装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从长管进气;‎ ‎(2)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利用注射器加入液体时能控制加入液体的量;根据溶质质量不变原理计算加入水的质量,根据稀释的操作分析用到的玻璃仪器.‎ ‎【解答】解:(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装置可选用D或F;如果选用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原因是用注射器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可以逐滴滴加液体,控制液体的流量,从而可控制产生氧气的速率;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稀释需要经过计算需要的水的量、量筒量取液体、将要稀释的溶液与水混匀三个步骤,‎ 如果把50g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加水的质量为为x,则50g×20%=(50g+x)×5%,解得 x=150g;在稀释过程中,除了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量取液体的量筒、定容用的滴管、用来搅拌的玻璃棒.‎ 故答案为:(1)2KMnO4K2MnO4+MnO2+O2↑,D(或F),a;‎ ‎(2)2H2O22H2O+O2↑,可以控制液体流量来控制反应速率,150,①⑤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 ‎ ‎20.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袋上除了标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提醒人们注意: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碰.‎ Ⅰ.华雪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变质失效.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 水太多时会吸收较多的热量,从而使放热现象不明显 .‎ Ⅱ.甲、乙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查阅资料]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 ‎[猜想与假设]猜想1: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 猜想2:含有 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 猜想3: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与反思]‎ ‎(1)猜想 1 错误(填“1”或“2”或“3”).‎ ‎(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O=Ca(OH)2 ,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 (3)乙同学实验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 在有氧化钙的情况下,无法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 ‎[总结与提升](1)甲、乙同学最终无法确定该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实验失败.华雪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 称量 .‎ ‎(2)打开食品包装袋后,生石灰干燥剂不宜继续与食品放在一起,因为 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 ,会加速食品变质.(3)请写出工业上制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 CaCO3CaO+CO2↑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Ⅰ.氧化钙和水反应能够放出热量,水较多时会吸收热量,据此分析回答;‎ Ⅱ.[猜想与假设]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据此分析猜想2.‎ ‎[结论与反思]‎ ‎(1)根据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2)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分析;、‎ ‎(3)根据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分析回答;‎ ‎(4)根据氢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分析回答;‎ ‎[总结与提升](1)根据定量实验需要称量分析;‎ ‎(2)根据氧化钙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分析回答;‎ ‎(3)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解:Ⅰ.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水太多时会吸收较多的热量,从而使放热现象不明显.‎ Ⅱ.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所以猜想2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结论与反思】‎ ‎(1)因为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进一步说明干燥剂中含有碳酸钙,所以猜想1不正确;‎ ‎(2)甲同学实验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乙同学实验中产生气体的反应是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在有氧化钙的情况下,无法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总结与提升】‎ ‎(1)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时,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称量;‎ ‎(2)打开食品包装袋后,生石灰干燥剂不宜继续与食品放在一起,因为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会加速食品变质.‎ ‎(3)工业上制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故答案为:Ⅰ、水太多时会吸收较多的热量,从而使放热现象不明显;‎ Ⅱ.【结论与反思】‎ ‎(1)1;‎ ‎(2)CaO+H2O=Ca(OH)2;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CaCO3+2HCl=CaCl2+H2O+CO2↑‎ ‎(4)在有氧化钙的情况下,无法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总结与提升】‎ ‎(1)称量;‎ ‎(2)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 ‎(3)CaCO3CaO+C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知识进行解答.‎ ‎ ‎ 四.计算题 ‎21.(2015•宜昌)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现取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2.5g和94.4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题意,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2.5g和94.4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由石灰石的质量、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进而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列式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生成氯化钙的质量,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2.5g×80%=10g.‎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10g y x ‎(1) x=4.4g ‎(2) y=11.1g 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1.1%.‎ 答:(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1%.‎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的方法一般是用所加的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气体的质量(或生成沉淀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