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1.5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边疆地区的管理和疆域的变迁含对应的古代民族关系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国边疆地区的管理和疆域的变迁(含对应的古代民族关系)‎ ‎【知识整合】‎ ‎1、基本史实梳理 时间 中国边疆地区的管理和疆域的变迁(含对应的古代民族关系)主要史实 西周 ‎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 制。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战国 ‎①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修筑长城,抵御 的袭击和掳掠。②华夏族与其他各民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逐步融合,为秦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秦朝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秦朝,完成统一,定都咸阳。秦朝疆域广大,东至 ,西到 ,北至 ,南达南海。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奠定了以后中国疆域的基础。‎ ‎(2)秦朝在地方废分封,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3)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①北方: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了西起 ,东到 的“万里长城”。②南方: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 水系,促进了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西汉 ‎(1)汉初,因国力衰弱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如昭君出塞);‎ ‎(2)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地区。‎ ‎(3)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汉武帝时期派 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4)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 ‎ 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隋唐 ‎(1)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唐太宗时期,实行较为 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2)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吐蕃杰出赞普松赞干布向唐求婚,唐太宗把 嫁给他,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后来,唐中宗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3)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 两宋 (1) 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战争频繁:‎ ‎ ①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 ,后改为辽。辽军大举攻北宋,辽宋议和,史称 。宋辽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边境和平,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建立 ,连年与宋交战,后双方议和。‎ ‎(2)12世纪初期, 首领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金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宋高宗建立南宋,定都临安。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今南京)等许多失地,后被宋高宗及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之后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元朝 (1)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①实行行省制度:a.目的:为了对元朝的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 ‎ b.内容:中央设 ,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地方设行中书省, 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湖南当时属于 行省)。‎ ‎ c.影响:对当时: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管辖,巩固了统一;‎ ‎ 对后世: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②设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③设 ,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是今台湾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 ‎(2)元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 明朝 ‎(1)明朝中期,倭寇入侵我国东南沿海。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 ‎(2)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 的居住权。‎ ‎(3)明朝后期, 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 ‎ 清朝 1、 对内: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1)西南(西藏):顺治帝册封 “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1727年(雍正)设 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时确立金瓶掣签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2)西北(新疆):①乾隆年间,平定回部贵族(维吾尔族) 的叛乱,设置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② 部(蒙古族一支)为摆脱沙俄的控制和压迫,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回归祖国,受到清政府(乾隆皇)妥善安置,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2、对外:抵御外来的侵略:‎ ‎(1)东北:抗击沙俄(两次雅克萨之战):17世纪中期,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派兵两次打败俄军。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 》,从法律上肯定了 和 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2)东南(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 ,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 及其附属岛屿 、赤尾屿等,南至 ,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 近代 ‎(1)1842年《南京条约》割 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让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3)1876年, 率清军进入新疆,痛击阿古帕侵略军,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19世纪80年代初,迫使俄国归还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1895年《 》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澎湖列岛给日本,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 ‎(5)1919年把巴黎和会,英法等国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转让给日本,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6)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 回到祖国的怀抱。‎ 现代 (1)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制度,它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3)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 ”的伟大构想。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 行使主权(首次成功实践);1999年12月20,中国正式恢复对 行使主权。‎ ‎(4)“ ”是对台的基本方针。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就两岸“ ”达成共识。1995年,江泽民提出“ ”,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2、知识归纳 新疆 (1) 西汉:公元前60年,设置 ,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2) 唐朝: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管辖今新疆地区。‎ (3) 清朝: ①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并设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 ②1878年,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地区;1881年,收复伊犁 ③1884年,清政府设新疆行省;‎ ‎(4)新中国:在新疆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西藏 ‎ (1)唐朝:①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与吐蕃的交流,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 ②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尺带珠丹,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1) 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 (2) 清朝:①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必须经中央册封。②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③乾隆帝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3) 新中国:①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②一五计划期间,修建川藏、新藏、青藏公路,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③1965年,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立西藏自治区。‎ 台 湾 ‎⑴三国:东吴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 ‎ ‎⑵元朝:设澎湖巡检司,正式管辖台湾(当时称琉球);‎ (3) 明朝: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4) 清朝:①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②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5) 抗日战争时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 (6) 解放战争后: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属内战遗留问题)‎ (7)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1) 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①第一次: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②第二次: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③第三次: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属内战遗留问题)‎ 台湾与祖国的二次回归:①第一次: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②第二次: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 ‎【直击中考】‎ 一、 选择题 ‎1、下列四幅疆域图,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2、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西汉起,许多朝代都采取措施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下列措施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A.设伊犁将军——设立行省——设西域都护 B.设西域都护——设立行省——设伊犁将军 ‎ C.设立行省——设西域都护——设伊犁将军 D.设西域都护——设伊犁将军——设立行省 ‎3、清朝的乾隆皇帝晚年自称“十全老人”,并将自己一生的主要政绩概括为“十全武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哪项应包括在其“十全武功”之内( )‎ ‎ A.荡平东南沿海的倭寇 B.驱逐荷兰殖民者出台湾 ‎ ‎ C.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4、元政府在中央设立宣政院,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宣政院和驻藏大臣职责中的共同之处是( )‎ ‎ A.管理西藏军事、行政事务 B.管理全国佛教事务 ‎ C.确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 D.管理西北地区军、政、外交事务 ‎5、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其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 A.主权归属 B.经济制度 C.社会制度 D.社会生活 二、判断题 ‎1、元朝时期,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与汉族等杂居相处。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满族 ( )‎ ‎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乐学探究】‎ 探究一:中国历代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措施主要有哪些?又有何历史意义?‎ ‎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管辖一直是中央政府的一个重要任务。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4分)‎ ‎ 材料一  后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戍以充之。 ……汉患之(匈奴),高帝使刘敬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以和亲。……汉使四将军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将军卫青出上谷,至茏城,得胡首虏七百人。                              ——《史记·匈奴列传》‎ 材料二 (乾隆皇帝)其于诸藩也,容之如天地,养之如父母,照之如日月,威之如雷霆,饥则哺之,寒则衣之……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旷然更始而不惊,靡然向风而自化。 ‎ ‎ ——清学者李兆洛在《皇朝藩部要略》‎ 材料三: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 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 ——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秦汉为巩固北方边疆安全先后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有何作用?(2)‎ ‎ ‎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清王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3分)并列举一例乾隆帝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2分)‎ ‎ ‎ ‎(3)材料四中“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指的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国历代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之间的关系。(2分)‎ ‎ ‎ 探究一: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中原王朝国力兴衰与中国历史疆域的变化存在怎样的关系?‎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陆地疆域面积统计表(万·平方公里)‎ 朝代 秦 西汉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晋 隋 唐 面积 ‎340‎ ‎568‎ ‎492‎ ‎401‎ ‎416‎ ‎192‎ ‎416‎ ‎1076‎ 朝代 北宋 辽 南宋 金 西夏 元 明 清 面积 ‎264‎ ‎476‎ ‎176‎ ‎404‎ ‎137‎ ‎2246‎ ‎997‎ ‎1216‎ ‎ ‎ ‎ ——宋岩《中国历史上几个朝代的疆域史上几个朝代的疆域面积估算》‎ 材料二  公元前2世纪前后秦皇、汉武时期汉族王朝统一不久,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为了保持和巩固已有农耕区的统治范围,向四周开疆拓土……‎ ‎ ——邹逸麋《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征》‎ 材料三 古代中国疆域之边有“内边”、“外边”之分。17世纪以来,荷兰侵占台湾,俄罗斯侵入黑龙江流域。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殖民主义者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我国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一些边疆省区和沿海地区的外患日益开始提上议事日程。清朝统治者面对边疆防务这种变化的形势,仍沉迷于治理“内边”的传统边疆政策而不思防备外患,致使清前期边疆政策的辉煌很快成明日黄花。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历史上陆地疆域面积前三的朝代分别是?这些朝代有哪些共同特征?‎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皇、汉武时期“向四周开疆拓土”的前提条件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 ‎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例说明“清前期边疆政策的辉煌”?(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边疆防务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形成这一变化的原因。(5分)‎ ‎(4)综合以上材料,请谈谈中原王朝国力兴衰与中国历史疆域的变化存在怎样的关系?从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