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3.0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17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16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注意: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选错、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与变化有关,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高炉炼铁 B.干冰升华 C.食物变质 D.光合作用 ‎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澄清的矿泉水是纯水 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C.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 D.填埋垃圾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3.‎2015年5月28日,广东省发布“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疑似病例后,许多中小学校为预防传染病的扩散,要求学生在饭前便后用84消毒液洗手.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则NaClO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4.某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中含有磷酸钾(K3PO4).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 A.+5 B.+1 C.+3 D.﹣3‎ ‎5.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稀有气体元素 B.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C.③表示阳离子 D.④表示的是阴离子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塑料 B.淀粉 C.合成纤维 D.有机玻璃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闻药品的气味 C.‎ 加热液体 D.‎ 读取液体体积 ‎9.缺乏维生素A(化学式为C20H30O),会引起夜盲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A的相对分子质量286g B.维生素A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30:1‎ C.维生素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83.9%‎ D.维生素A是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的 ‎10.根据我国环保部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项目不属于监测范围的是(  )‎ A.PM2.5 B.N2 C.SO2 D.NO2‎ ‎11.向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0g蒸馏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4% B.4.5% C.3.8% D.5%‎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B.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壁将水缓缓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过滤时,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不断搅拌 D.氢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进行验纯 ‎13.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干冰:人工降雨 B.氧气:光合作用的原料 C.稀盐酸:除铁锈 D.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14.对于化学反应:4P+5O22P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 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③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④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⑤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A.①②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15.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5~4.5‎ ‎2.9~3.3‎ ‎6.3~6.6‎ ‎7.6~8.0‎ 其中显碱性的食物是(  )‎ A.鸡蛋清 B.苹果汁 C.牛奶 D.葡萄汁 ‎16.下列四个实验中只需要完成三个就可以证明Al、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必进行的是(  )‎ A.将铝片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B.将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C.将铁片放入稀盐酸中 D.将铜片放入稀盐酸中 ‎17.在炼铁工业中,常用石灰石将铁矿石中的杂质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除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iO2X+CO2↑,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CaSiO4 B.Ca2SiO3 C.CaSi2O3 D.CaSiO3‎ ‎1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B CO(CO2)‎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C CaO(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D FeSO4溶液(H2SO4)‎ 加入足量Fe粉、过滤 A.A B.B C.C D.D ‎19.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化学反应 B.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相同 C.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可用带火星的木炭检验氧气 ‎20.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法的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图甲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图乙探究金属的锈蚀是否需要水 C.图丙探究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 D.图丁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 ‎ 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32分 ‎21.请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物质或反应.‎ ‎(1)现有指定化合价的几种元素:、、、、,请选择元素,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一种难溶于水的碱  ;‎ ‎②一种酸  ;‎ ‎③一种复合肥料  ;‎ ‎④原子个数比为2:5的氧化物  .‎ ‎(2)用醋酸可以除去水壶内壁上的水垢【主要含CaCO3和Mg(OH)2】,已知醋酸与Ca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参考此反应,请写出醋酸与Mg(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1)温度升高时,温度计内的水银(汞)柱会上升,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2)氟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氟离子的符号为  ,氟元素与钾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如图表示CuCl2溶液与A溶液恰好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 ‎①A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为  (填离子符号);‎ ‎②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 ‎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3.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①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 ‎②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  ,该温度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最简质量比为  .‎ ‎③现有t1℃时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肯定不能实现的是  (填字母).‎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加入丙物质 ‎(2)t2℃时,20g甲和10g乙完全溶解于100g蒸馏水,冷却到t1℃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有固体析出,固体为甲 B.有固体析出,固体为乙 C.有固体析出,固体为甲和乙 D.没有固体析出.‎ ‎24.碳和碳的化合物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硫和硫的化合物转化关系可表示为:(提示:V2O5为催化剂)‎ ‎(1)模仿碳和碳的化合物转化反应方程式,写出硫和硫的化合物转化反应中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③:  ;反应④:  .‎ ‎(2)硫和硫的化合物转化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填序号).‎ ‎(3)某工厂有含硫0.6%的煤2000t,如果不经处理完全燃烧会产生SO2的质量  t.‎ ‎25.黄铜为Cu﹣Zn合金,黄铜渣中约含Zn 7%、ZnO 31%、Cu 50%、CuO 5%,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 ‎(1)黄铜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写出步骤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溶液A中的金属阳离子有  (写离子符号)‎ ‎(3)X应是  ,固体D中含有  .‎ ‎(4)溶液A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溶液C的质量.‎ ‎ ‎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28分 ‎26.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完善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 ‎(1)操作Ⅰ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 ‎(2)在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待  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2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发生装置 ‎ 收集装置 洗气装置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 ‎(2)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如果要制取和收集干燥的CO2,需要在B装置后连接F装置,则F装置内加入的试剂是  (选填“浓硫酸”或“氢氧化钠”).‎ ‎(3)实验室需少量甲烷,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得.制甲烷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装置,收集甲烷可选用C或E装置,由此推断甲烷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4)用收集到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完成如图G、H所示实验,G中集气瓶底部盛有少量水的目的是  ,H中喷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显  色.‎ ‎28.对比学习有利于发现事物的共性与个性.为探究酸的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醋酸晶体试管内  ,醋酸溶液试管中镁带表面冒气泡.‎ 酸的很多反应通常在水溶液中才能完成.‎ 用玻璃棒蘸硫酸在白纸上写字 ‎  (填“浓”或“稀”)硫酸使白纸炭化.‎ 即使是同种酸,由于  不同,它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两试管中均产生  ‎ 不同的酸具 有相似的性质,这是因为酸的组成中都含有  (填元素符号).‎ E试管中产生  ,‎ F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不同的酸根会导致酸的“个性”差异.因此,可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盐酸和硫酸.‎ 清洗试管时,小乔同学将C、F两试管中的无色液体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废液缸,废液缸中立刻冒气泡并出现白色沉淀.请分析上述现象并回答:‎ Ⅰ.废液缸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废液缸里最终产生的白色沉淀中一定有硫酸钡,可能有  (填化学式).‎ ‎29.氯化钠生活上可用于调味品,工业上用于制造纯碱、烧碱及其他化工产品.‎ ‎(1)“侯氏制碱法”的第一步是制得NaHCO3:向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入足量NH3和CO2,析出NaHCO3固体(NaHCO3因溶解度相对较小而沉淀析出),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基本没变的是  (填离子符号)‎ ‎(2)氯碱工业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烧碱和另一种气体单质.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 ‎(3)冬天,北方下雪,道路结冰,给交通带来极大不便,交通部门使用融雪剂快速消除道路上的积雪,.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主要成分是NaCl、Na2SO4和MgCl2.‎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融雪剂中存在Na2SO4和MgCl2,完成下列表格.‎ 限选试剂:AgNO3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蒸馏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融雪剂”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 ‎/‎ 步骤2:  .‎ 含有Na2SO4‎ 步骤3:  .‎ 含有MgCl2‎ ‎ ‎ ‎2016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注意: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选错、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与变化有关,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高炉炼铁 B.干冰升华 C.食物变质 D.光合作用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高炉炼铁是利用利用还原剂把铁矿石还原得到铁,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干冰升华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由固态二氧化碳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C、食物变质不能再吃,说明已经变质,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氧气等物质,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要熟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 ‎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澄清的矿泉水是纯水 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C.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 D.填埋垃圾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考点】硬水与软水;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分析】矿泉水属于混合物;‎ 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 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填埋垃圾会污染地下水.‎ ‎【解答】解:A、澄清的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过滤不能除去溶于水的杂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因此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D、填埋垃圾会污染地下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 ‎ ‎3.‎2015年5月28日,广东省发布“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疑似病例后,许多中小学校为预防传染病的扩散,要求学生在饭前便后用84消毒液洗手.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则NaClO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分析】根据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NaClO是由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氧化物的特征、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4.某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中含有磷酸钾(K3PO4).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 A.+5 B.+1 C.+3 D.﹣3‎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磷酸钾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3+x+(﹣2)×4=0,则x=+5价.‎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 ‎ ‎5.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稀有气体元素 B.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C.③表示阳离子 D.④表示的是阴离子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A、根据③的核内质子数,判断元素的种类;‎ B、根据②③的质子数判断是否属于同种的元素;‎ C、根据①④的最外层电子数分析;‎ D、根据②③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的关系分析.‎ ‎【解答】解:A、由①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的质子数是8.属于氧元素.故A说法不正确;‎ B、由②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B说法不正确;‎ C、由③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C说法正确;‎ D、由④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分析】A、根据燃烧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燃烧的条件解答;‎ C、根据灭火的方法解答;‎ D、根据酒精的着火方法解答.‎ ‎【解答】解: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正确;‎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错误;‎ C、图书档案起火不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会造成图书的损坏,错误;‎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塑料 B.淀粉 C.合成纤维 D.有机玻璃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根据材料的类别进行分析,淀粉属于天然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解答】解: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A错误;‎ B、淀粉属于天然材料,不是有机合成材料,故B正确;‎ C、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C错误;‎ D、有机玻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材料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闻药品的气味 C.‎ 加热液体 D.‎ 读取液体体积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9.缺乏维生素A(化学式为C20H30O),会引起夜盲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A的相对分子质量286g B.维生素A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30:1‎ C.维生素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83.9%‎ D.维生素A是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A.维生素A的相对分子质量=12×20+1×30+16=286,但是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B.根据维生素A的化学式C20H30O,维生素A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0):(1×30):16=240:30:16=120:15:8,故错误;‎ C.维生素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83.9%,故正确;‎ D.维生素A是由维生素A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1个维生素A分子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C.‎ ‎【点评】熟练掌握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明确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 ‎ ‎ ‎10.根据我国环保部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项目不属于监测范围的是(  )‎ A.PM2.5 B.N2 C.SO2 D.NO2‎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分析】对空气能造成污染的物质有100多种,但主要的污染物有可吸入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必须在空气质量日报中体现出来,让人们及时了解空气质量.‎ ‎【解答】解:A、PM2.5是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污染物;‎ C、二氧化硫,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D、二氧化氮是氮氧化物之一,也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故选:B.‎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熟悉空气的污染物和空气质量日报的知识.‎ ‎ ‎ ‎11.向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0g蒸馏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4% B.4.5% C.3.8% D.5%‎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根据溶质质量分数=×100%进行计算.‎ ‎【解答】解: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4%,观察选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稀释,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结合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 ‎ ‎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B.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壁将水缓缓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过滤时,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不断搅拌 D.氢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进行验纯 ‎【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过滤时的注意事项解答;‎ D、根据可燃性气体燃烧时易发生爆炸,点燃前进行验纯解答.‎ ‎【解答】解: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不能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而是要等到气泡冒出均匀后再收集,故错误;‎ B、浓硫酸溶于水要放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错误;‎ C、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不能在过滤器中不断搅拌,以免损坏滤纸,故错误;‎ D、可燃性气体燃烧时易发生爆炸,点燃前进行验纯,故正确.‎ 答案: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13.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干冰:人工降雨 B.氧气:光合作用的原料 C.稀盐酸:除铁锈 D.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用途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以用作人工降雨,故正确;‎ 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故错误;‎ C.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正确;‎ D.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4.对于化学反应:4P+5O22P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 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③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④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⑤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A.①②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分析】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解答】解:由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做出正确的判断.‎ ‎ ‎ ‎15.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5~4.5‎ ‎2.9~3.3‎ ‎6.3~6.6‎ ‎7.6~8.0‎ 其中显碱性的食物是(  )‎ A.鸡蛋清 B.苹果汁 C.牛奶 D.葡萄汁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鸡蛋清的pH为7.6~8.0,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B、苹果汁的pH为3,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牛奶的pH为6.3~6.6,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葡萄汁的pH为4,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6.下列四个实验中只需要完成三个就可以证明Al、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必进行的是(  )‎ A.将铝片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B.将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C.将铁片放入稀盐酸中 D.将铜片放入稀盐酸中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要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选用多种试剂.本题给出的答案中一共有5种试剂,因此就会出现多余的反应,只要前后联系,对比分析,答案就会迎刃而解.‎ ‎【解答】解:由题中的实验可知,选项A能证明铝>铁;选项B能证明铝>铜;选项C能证明铁>氢,选项D结合能证明铜<H,因此通过选项ACD,就可以证明Al、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B实验不必进行.‎ 故选B.‎ ‎【点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之一,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本考点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评价能力,希望同学们认真把握.‎ ‎ ‎ ‎17.在炼铁工业中,常用石灰石将铁矿石中的杂质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除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iO2X+CO2↑,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CaSiO4 B.Ca2SiO3 C.CaSi2O3 D.CaSiO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SiO2X+CO2↑,反应前钙、碳、氧、硅原子个数分别为1、1、5、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碳、氧、硅原子个数分别为0、1、2、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钙原子、1个硅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aSiO3.‎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B CO(CO2)‎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C CaO(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D FeSO4溶液(H2SO4)‎ 加入足量Fe粉、过滤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Na2CO3能与适量的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H2SO4能与足量Fe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19.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化学反应 B.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相同 C.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可用带火星的木炭检验氧气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分析】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结合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分析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分析收集方法,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检验方法.‎ ‎【解答】解: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中的二氧化锰作为反应条件,是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故说法错误;‎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都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故说法正确;‎ C、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说法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来检验氧气,故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气体正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及氧气的检验方法,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属于基础性的考查.‎ ‎ ‎ ‎20.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法的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图甲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图乙探究金属的锈蚀是否需要水 C.图丙探究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 D.图丁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A、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只能有金属的种类不同一个变量分析;‎ B、根据实验可知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不生锈,而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二者的控制因素是水进行解答;‎ C、根据控制变量法只能是有无催化剂一个变量分析;‎ D、根据控制变量法只能有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一个变量分析.‎ ‎【解答】解:A、由于酸的种类不同,因此无法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选项错误;‎ B、实验可知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不生锈,而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二者的控制因素是水,故选项正确;‎ C、要探究催化剂的影响,应该选择质量分数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故选项错误;‎ D、由于水中的红磷与氧气也不能接触,因此不能探究出温度的影响,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是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的考查,要求学生熟悉所实验的内容及原理,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控制变量法中哪些量变哪些量不变,即自变量、因变量,了解对照试验的设计思路.‎ ‎ ‎ 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32分 ‎21.请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物质或反应.‎ ‎(1)现有指定化合价的几种元素:、、、、,请选择元素,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一种难溶于水的碱  ;‎ ‎②一种酸  ;‎ ‎③一种复合肥料  ;‎ ‎④原子个数比为2:5的氧化物  .‎ ‎(2)用醋酸可以除去水壶内壁上的水垢【主要含CaCO3和Mg(OH)2】,已知醋酸与Ca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参考此反应,请写出醋酸与Mg(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1)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及其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2)根据信息可写出醋酸镁的化学式,进行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①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根据提供的元素,氢氧化铝属于碱,难溶于水,铝元素显+3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Al(OH)3.故填:Al(OH)3;‎ ‎②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根据提供的元素,硝酸符合要求,其化学式为:HNO3.故填:HNO3;‎ ‎③由提供的元素可组成硝酸钾,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其化学式为:KNO3.故填:KNO3;‎ ‎④提供的元素,氮元素显+5价,氧元素显﹣2价,形成的五氧化二氮是由原子个数比为2:5的氧化物,故填:N2O5‎ ‎(2)根据题中信息,因为钙和镁的离子都是+2价,所以醋酸镁和醋酸钙的化学式书写形式应该一样,为(CH3COO)2Mg;醋酸和氢氧化镁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Mg(OH)2=(CH3COO)2Mg+2H2O.‎ 故填:Mg(OH)2+2CH3COOH=(CH3COO)2Mg+2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解题时应注意只能从给出的元素中选择来组成物质.‎ ‎ ‎ ‎22.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1)温度升高时,温度计内的水银(汞)柱会上升,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2)氟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氟离子的符号为  ,氟元素与钾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如图表示CuCl2溶液与A溶液恰好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 ‎①A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为  (填离子符号);‎ ‎②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 ‎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由题意,温度升高时,分子的能量增加,运动加快,所以温度计内的水银(汞)柱会上升,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3)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最后反应生成氯化钠,那么铜离子应与其它离子结合成了沉淀,据此分析.‎ ‎【解答】解:(1)温度计内的水银(汞)柱会上升,体积增大,因为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2)氟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易得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氟离子的符号为F﹣,氟元素与钾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F.‎ ‎(3)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最后反应生成氯化钠,那么铜离子应与其它离子结合成了沉淀,因此①A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可以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②实验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无色);③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Cl2+2NaOH=Cu(OH)2↓+2NaCl.‎ 故填:(1)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2)F﹣,KF;(3)①Na+、OH﹣;②产生蓝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无色);③CuCl2+2NaOH=Cu(OH)2↓+2NaCl.‎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即可顺利解答.‎ ‎ ‎ ‎23.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①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 ‎②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  ,该温度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最简质量比为  .‎ ‎③现有t1℃时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肯定不能实现的是  (填字母).‎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加入丙物质 ‎(2)t2℃时,20g甲和10g乙完全溶解于100g蒸馏水,冷却到t1℃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有固体析出,固体为甲 B.有固体析出,固体为乙 C.有固体析出,固体为甲和乙 D.没有固体析出.‎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分析】(1)①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 ‎②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可以确定溶液中各成分的质量比;‎ ‎③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通常可采取的方法是加入溶质、蒸发溶剂、降温;‎ ‎(2)’据不同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分析温度变化是否有固体析出.‎ ‎【解答】解:(1)①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乙;‎ ‎②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 3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的乙,形成饱和溶液130g,则该温度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最简质量比为 30g:100g:130g=3:10:13;‎ ‎③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现有t1℃时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加入溶质或升温的方法,肯定不能实现的是降温;‎ ‎(2)t2℃时甲乙的溶解度均大于20g,20g甲和10g乙完全溶解于100g蒸馏水形成不饱和溶液,冷却到t1℃后,甲的溶解度小于20g,乙的溶解度仍然大于20g,则甲析出固体,乙无固体析出;‎ 故答案为:‎ ‎(1)①乙; ②30g; 3:10:13; ③A;‎ ‎(2)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 ‎ ‎24.碳和碳的化合物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硫和硫的化合物转化关系可表示为:(提示:V2O5为催化剂)‎ ‎(1)模仿碳和碳的化合物转化反应方程式,写出硫和硫的化合物转化反应中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③:  ;反应④:  .‎ ‎(2)硫和硫的化合物转化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填序号).‎ ‎(3)某工厂有含硫0.6%的煤2000t,如果不经处理完全燃烧会产生SO2的质量  t.‎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根据反应的特点确定反应类型;根据数据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1)反应③:是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反应④是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故填:SO3+H2O=H2SO4;SO3+2KOH=K2SO4+H2O;‎ ‎(2)硫和氧气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二氧化硫和氧气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三氧化硫和水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填:①②③;‎ ‎(3)硫元素的质量为:2000t×0.6%=12t;‎ 设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S+O2SO2‎ ‎32 64‎ ‎12t x x=24t 故填:2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硫及硫的化合物转化,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25.黄铜为Cu﹣Zn合金,黄铜渣中约含Zn 7%、ZnO 31%、Cu 50%、CuO 5%,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 ‎(1)黄铜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写出步骤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溶液A中的金属阳离子有  (写离子符号)‎ ‎(3)X应是  ,固体D中含有  .‎ ‎(4)溶液A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溶液C的质量.‎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黄铜的成分、黄铜渣中的锌、氧化锌和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根据锌、氧化锌、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产物来分析;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以及过滤和蒸发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来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来分析.‎ ‎【解答】解:(1)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黄铜渣中的锌、氧化锌和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锌和氧化铜分别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硫酸铜和水,没有气体产生;而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溶液A中的金属阳离子有铜离子和锌离子,故填:Zn+H2SO4=ZnSO4+H2↑; Cu2+、Zn2+;‎ ‎(3)要除去溶液中的铜离子,可以加入过量的锌,得到的固体D中含有锌和铜,故填:Zn; Zn和Cu;‎ ‎(4)Zn+CuSO4=Cu+ZnSO4,‎ ‎ 160 161‎ 由此可见溶液的质量增重了.‎ 故填:小于.‎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了解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能够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 ‎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28分 ‎26.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完善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 ‎(1)操作Ⅰ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 ‎(2)在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待  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分析】(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操作Ⅰ是过滤操作,操作Ⅰ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2)在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 故答案为:(1)玻璃棒;(2)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较多量的固体.‎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所需的仪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2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发生装置 ‎ 收集装置 洗气装置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 ‎(2)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如果要制取和收集干燥的CO2,需要在B装置后连接F装置,则F装置内加入的试剂是  (选填“浓硫酸”或“氢氧化钠”).‎ ‎(3)实验室需少量甲烷,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得.制甲烷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装置,收集甲烷可选用C或E装置,由此推断甲烷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4)用收集到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完成如图G、H所示实验,G中集气瓶底部盛有少量水的目的是  ,H中喷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显  色.‎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的干燥(除水);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二氧化碳的干燥剂;‎ ‎(3)根据气体的性质可以选择收集装置,根据收集装置可以判断他的性质;‎ ‎(4)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解答】解:(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故填: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如果要制取和收集干燥的CO2,需要在B装置后连接F装置,则F装置内加入的试剂是浓硫酸.‎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浓硫酸.‎ ‎(3)实验室制甲烷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应选用A装置;‎ 收集甲烷可选用C或E装置,由此推断甲烷具有的物理性质是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故填:A;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4)G中集气瓶底部盛有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时炸裂瓶底;‎ H中喷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变红色.‎ 故填: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时炸裂瓶底;红.‎ ‎【点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要注意理解.‎ ‎ ‎ ‎28.对比学习有利于发现事物的共性与个性.为探究酸的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醋酸晶体试管内  ,醋酸溶液试管中镁带表面冒气泡.‎ 酸的很多反应通常在水溶液中才能完成.‎ 用玻璃棒蘸硫酸在白纸上写字 ‎  (填“浓”或“稀”)硫酸使白纸炭化.‎ 即使是同种酸,由于  不同,它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两试管中均产生  ‎ 不同的酸具 有相似的性质,这是因为酸的组成中都含有  (填元素符号).‎ E试管中产生  ,‎ F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不同的酸根会导致酸的“个性”差异.因此,可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盐酸和硫酸.‎ 清洗试管时,小乔同学将C、F两试管中的无色液体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废液缸,废液缸中立刻冒气泡并出现白色沉淀.请分析上述现象并回答:‎ Ⅰ.废液缸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废液缸里最终产生的白色沉淀中一定有硫酸钡,可能有  (填化学式).‎ ‎【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分析】金属可以和酸液反应,但是不能和酸的固体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使纸张碳化,稀硫酸和稀盐酸都能够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稀硫酸可以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但是稀盐酸不能,可以据此结合题给的信息进行解答.‎ ‎【解答】解:酸的很多反应通常在水溶液中才能完成,因此盛有醋酸晶体的试管内无明显现象,盛有醋酸溶液的试管中镁带表面冒气泡;‎ 浓硫酸可以是纸张碳化,而稀硫酸不能,说明即使是同种酸,由于溶质质量分数不同,它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向C和D两试管中加入碳酸钠,都会产生气泡,说明不同的酸因为组成中都含有氢离子而具有相似的性质;‎ E试管中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F试管中盐酸和氯化钡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同的酸根会导致酸的“个性”差异;‎ Ⅰ、废液缸中立刻冒气泡,说明C中碳酸钠过量,CF试管中的液体混合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Ⅱ、C中试管中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废液缸里除了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外,若过量的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后还有剩余,那么碳酸钠还会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 故答案为:‎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无现象或无明显现象 浓 浓度或溶质质量分数 ‎ 气泡 ‎ H ‎ 白色沉淀 Ⅰ、2HCl+Na2CO3═2NaCl+H2O+CO2↑;‎ Ⅱ、BaCO3.‎ ‎【点评】‎ 这类题目主要是结合问题情景,通过分析、提炼常见酸碱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性质,来补全实验设计中的空白,或者科学地设计实验方案,或者进行简单计算等等.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就必须根据所学认真、规范地填写好每一个小题.特别是猜想、操作、现象的描述要准确、精炼,绝不可出现错别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都要严格按照步骤正确的进行书写和计算,切不可丢三落四.‎ ‎ ‎ ‎29.氯化钠生活上可用于调味品,工业上用于制造纯碱、烧碱及其他化工产品.‎ ‎(1)“侯氏制碱法”的第一步是制得NaHCO3:向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入足量NH3和CO2,析出NaHCO3固体(NaHCO3因溶解度相对较小而沉淀析出),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基本没变的是  (填离子符号)‎ ‎(2)氯碱工业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烧碱和另一种气体单质.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 ‎(3)冬天,北方下雪,道路结冰,给交通带来极大不便,交通部门使用融雪剂快速消除道路上的积雪,.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主要成分是NaCl、Na2SO4和MgCl2.‎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融雪剂中存在Na2SO4和MgCl2,完成下列表格.‎ 限选试剂:AgNO3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蒸馏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融雪剂”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 ‎/‎ 步骤2:  .‎ 含有Na2SO4‎ 步骤3:  .‎ 含有MgCl2‎ ‎【考点】纯碱的制取;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向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入足量NH3和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而析出进行解答;‎ ‎(2)根据氯碱工业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烧碱和另一种气体单质,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另一种气体单质是氢气进行解答;‎ ‎(3)根据NaCl、Na2SO4和MgCl2都溶于水后形成无色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进行解答.‎ ‎【解答】解:(1)向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入足量NH3和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而析出,而反应前后氯离子的浓度几乎不变;‎ ‎(2)氯碱工业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烧碱和另一种气体单质,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另一种气体单质是氢气,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2NaOH+H2↑+Cl2↑;‎ ‎(3)NaCl、Na2SO4和MgCl2都溶于水后形成无色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所以实验方案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融雪剂”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 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 步骤2:取少量步骤1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的BaCl2溶液,振荡.‎ 产生白色沉淀 含有Na2SO4‎ 步骤3:取少量步骤1中的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再滴加少量的NaOH溶液,振荡.‎ 产生白色沉淀 含有MgCl2‎ ‎.‎ 故答案为:(1)Cl﹣;‎ ‎(2)2NaCl+2H2O 2NaOH+H2↑+Cl2↑;‎ ‎(3)步骤1现象: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步骤2:取少量步骤1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的BaCl2溶液,振荡;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步骤3:取少量步骤1中的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再滴加少量的NaOH溶液,振荡;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点评】解答本题要能够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现象,特别应该注意加入试剂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