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6.50 KB
  • 2021-05-10 发布

2018中考历史备考近代化的起步强化训练有答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主题二 近代化的起步 ‎1. 武汉是中国重工业的摇篮,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以下两图是19世纪末武汉地区的重要企业,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①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②采用近代大机器生产 ‎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④图A是军事企业,图B是民用企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2. “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他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材料中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 )‎ A. 实现了中国的独立与富强 B. 传播了西方自由民主思想 C. 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 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造成这一转变的因素有( )‎ ‎①洋务运动的失败 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民族危机的加深 ④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 有学者认为,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以下属于“超越”的表现是( )‎ A. 引进先进技术 B. 涉及政治改革 C. 增强海军实力 D. 开办近代教育 ‎5.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孙中山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有( )‎ ‎①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 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领导进行了北伐战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6. 下图是一幅名为《望风而起》的漫画,它反映了( )‎ A. 维新变法得到全国支持 B. 武昌起义后各地积极响应 C. 新文化运动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井冈山根据地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 ‎7. (2019西工大附中二模)下图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①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②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③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④模仿了美国政治体制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8. “这场运动是为挽救民主共和制度而开展的启蒙,是为告别中世纪而进行的思想革命……任何国家要走出中世纪都必须经历这一场思想革命,重演西方的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这场运动( )‎ A.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促使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D. 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必要条件 ‎9.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其中中国人“逐渐接受西学”、要求“全盘西化”的代表事件分别是( )‎ A. 鸦片战争、新文化运动 B.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 C. 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D.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 ‎10.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 A. 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 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 建立民主共和国,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 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11. (2019交大附中三模)清末我国从传统社会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型,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B.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C.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D.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12. “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 ‎①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②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 ④巴黎和会—国民大革命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2019交大附中三模)(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tǐng)以挞(tà)坚甲利兵乎?‎ 图B 材料二 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坚持克拉克(Edward A.kracke)所说的,“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 ‎——葛兆光《1895年的中国:思想史上的象征意义》‎ ‎(1)材料一中图A所代表事件的局限性是什么?图B中光绪皇帝为什么决心变法?光绪帝的变法措施颁布后,在官员中引起极大震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4分)‎ ‎(2)列举19世纪末中国人“在传统中变”和“在传统外变”的事例。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近代中国“在传统外变”的因素。(3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有何认识?(2分)‎ ‎14. (13分)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人民为救国、强国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体现了伟大的家国情怀。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救国、强国之路”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救国、强国之始】‎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注:指器物方面)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1)材料一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对中国社会转型最大的贡献是什么?(2分)‎ ‎【救国、强国之辩】‎ 材料二 图A 图B ‎(2)材料二中图A和图B人物为救亡图存分别进行了什么探索活动?与图A主张相比,图B人物在探索救亡道路的途径上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4分)‎ ‎【救国、强国之变】‎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3)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出中国探索救国道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3分)‎ 材料四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但五四以前的历史表明,中国走西方国家老路的尝试没有成功,此后,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前赴后继,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探索。 ‎ ‎ ——摘编自《中国历史十五讲》‎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救国的道路上,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分别列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在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上的成功探索。(3分)‎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上述救国运动的不同结局的因素有哪些?(1分)‎ 参考答案 ‎1. D【解析】考查点:洋务运动。解题思路:由材料信息“19世纪末”“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的相关信息。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①④错误;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均采用近代大机器生产,②正确;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民用工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③正确。故选D。‎ ‎2. D【解析】考查点:洋务运动的影响。解题思路:由材料信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再延续了六十年”可知材料论述的是洋务运动的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项正确;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因此洋务运动并未实现中国的独立与富强,A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传播了西方自由民主思想,B项错误;洋务运动并未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C项错误。故选D。‎ ‎3. A【解析】考查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解题思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19世纪末”“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898年戊戌变法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的背景是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加深,①③正确;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亡图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②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是1915年,时间不符,④排除。故选A。‎ ‎4. B【解析】考查点:戊戌变法的内容。解题思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戊戌新政”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侧重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是对洋务运动的“超越”‎ ‎,A项错误,B项正确;增强海军实力方面: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建了近代海军,戊戌变法主张训练新式陆海军、改练洋操;开办近代教育方面:洋务运动中创办了京师同文馆,戊戌变法中创办京师大学堂,C、D两项并非“超越”,排除。故选B。‎ ‎5. C【解析】考查点: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解题思路:由题干中“孙中山”“‘民主性’的贡献”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贡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的是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①排除;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②③正确;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孙中山逝世于1925年,④排除。 故选C。‎ ‎6. B【解析】考查点:武昌起义。解题思路:由漫画文字信息“民权”“望风而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望风而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民权思想深入人心,B项正确;维新变法并未得到全国的支持,A项错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项错误;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民权”关系不大,D项错误。故选B。‎ ‎7. B【解析】考查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题思路:依据题干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可知分别体现了“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而不是“君主立宪”,②排除;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排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结束,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效仿美国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③④正确。故选B。‎ ‎8. D【解析】考查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解题思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启蒙”“思想革命”,解读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必要条件,D项正确;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戊戌变法促使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A、B、C三项排除。故选D。‎ ‎9. C【解析】考查点: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因此“逐渐接受西学”指的是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是一次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因此“全盘西化”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故选C。‎ ‎10. D【解析】考查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的刺激下,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主流是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D项正确;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A、C两项错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项表述片面。故选D。‎ ‎11. B【解析】考查点:我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历程。解题思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从传统社会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政治、思想方面的近代化。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企业,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是中国近代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推动了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B项正确。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都是政治近代化范畴,A项排除;C项属于列强的侵略,排除;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属于农民革命运动,D项排除。故选B。‎ ‎12. B【解析】考查点: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解题思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冲击—反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地主阶级洋务派为维护清朝统治,进行洋务运动,①排除;1894~1895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民族资产阶级为救亡图存,进行戊戌变法,②‎ 正确;《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辛亥革命,③正确;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④排除。故选B。 ‎ ‎13. (1)局限性: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原因:中国当时正被列强瓜分,国力衰弱,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光绪帝也将是亡国之君。(1分)震动原因:变法措施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发展资本主义,因而受到拥护和支持;变法措施极大地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切身利益。(2分)‎ ‎(2)在传统中变:洋务运动;在传统外变:戊戌变法。(2分)因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洋务运动的弊端,促使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启蒙思想的影响;民族工业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 ‎(3)认识:在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下艰难探索;受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影响。(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14. (1)运动:洋务运动。(1分)贡献:开启了中国近代化。(1分)‎ ‎(2)探索活动:图A:戊戌变法;图B:辛亥革命。(2分)不同:主张用“驱除鞑虏”的武装斗争方式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分)原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3)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1分)原因:甲午中日战争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推行政治改良,形成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倡导科学精神、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兴起;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4)因素: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经济:建国初期,实施“一五计划”;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政治: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一国两制”。(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5)因素:救国主张或实践活动是否符合国情;领导阶级的先进性或局限性;是否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是否有坚强有力的组织;是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