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2.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项二 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1.〈2014,云南〉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都能运动
B.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C.生物都能繁殖后代
D.生物都必须生活在水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属于生物,植物不能运动,A错误;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错误;生物都可以生长繁殖,说明生物具有能生长和繁殖的基本特征,C正确;人是生物,人不生活在水中,D错误。
考点:生物的特征。
2.〈2016,泰安〉下列实例中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鸟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生活
B.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
C.浮水植物的气孔大都分布在叶片上表皮
D.缺少含硼的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适于空中飞行,属于生物适应环境,A错误;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鳍游泳等,属于生物适应环境,B错误;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一方面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属于生物适应环境,C错误;硼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硼对受精过程的正常进行有特殊作用,因此,对防治油菜“花而不实”,属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正确。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2015,广东〉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阳光、温度和水属于非生物因素
B.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合作关系
C.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只能适应环境
D.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A正确;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由于相互争夺食物、配偶、巢穴等,因此会发生竞争关系;但是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也有合作关系如蜜蜂、蚂蚁、狒狒、猕猴等.因此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合作互助关系,B错误;生物依赖环境而生存,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改变环境,C错误;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因素,D错误。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4.〈2016,遂宁〉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处都是不毛之地,而云南的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而云南的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因此影响这些植物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分。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5.〈2015,益阳〉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
B.沼泽是典型的淡水生态系统
C.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D.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A错误;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B错误;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是植物,属于生产者,C错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如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D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6.如图21能表示出一个生态系统的( )
图21
A.食物链与食物网 B.物质流动
C.组成成分及关系 D.能量流动
【答案】C
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7.如图22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①②③代表的生物成分依次是( )
图22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C.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上图中,由于①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双向的,即:①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又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①是生产者。③以①为食,因此③是消费者,②能把①③进行分解,在返回无机环境中,是分解者。因此,①代表的是生产者,②代表的是分解者,③代表的是消费者。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8.〈2015,临沂〉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 )
A.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较低有直接关系
B.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仅指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改变环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影响植物开花的主要因素有光照和温度.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较低和光照强度有直接关系,A错误;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B错误;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错误;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D正确。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9.〈2014,青岛〉如图23表示的是某一生态系统中A、B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如果A表示的是一种狐的数量变化,那么B表示的是哪种生物的数量变化( )
图23
A.捕食狐的一种生物
B.与狐有共生关系的一种生物
C.被狐捕食的一种生物
D.与狐有竞争关系的一种生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捕食关系表现为捕食者数量随被捕食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捕食者数量增加到一定数量,被捕食者数量又会减少,二者表现为“你增我减”的不同步关系,因此从A、B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可知,B表示的是被狐捕食的一种生物。
考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0.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图24体现了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图24
A.②表示呼吸作用
B.乙固定能量的多少决定丙、丁的数量
C.乙、丙、丁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
D.能量沿食物链流动,在丁这一级积累最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A正确的;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链条式的营养联系,叫做食物链.乙、丙、丁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D错误。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1.〈2016,连云港〉如图25表示一个常见的食物网。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25
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B.该食物网有的食物链包括5个环节
C.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不可能减少
D.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答案】D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非选择题(12题14分,13题28分,14题14分,共56分)
12.〈2015,资阳〉图26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图中猫头鹰飞行时翅膀的上下扇动是由________的收缩引起的。图中最高等的动物是________。
(3)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的污染,则图中________的体内重金属汞的含量最高。
图26
【答案】(1)4;
(2)胸肌;鼠;
(3)猫头鹰。
【解析】
试题分析:(1)图中的食物链有:①草→鼠→猫头鹰;②草→鸟→猫头鹰;③草→鼠→蛇→猫头鹰;④草→食草昆虫→鸟→猫头鹰,共4条食物链。
(2)猫头鹰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图示中的食草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食虫鸟和猫头鹰属于鸟类,蛇属于爬行动物,鼠属于哺乳动物,因此最高等的是鼠。
(3)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营养级最高的消费者,该生态系统猫头鹰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最高。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3.〈2014,聊城〉请仔细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据新华社消息,我国自行建立的第一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有人综合密闭实验系统——“月宫一号”完成实验任务,三位实验人员经过105天的科学实验于2014年5月20日成功出舱,“月宫一号”由1个综合舱和2个植物舱组成,总面积160平方米,总体积500立方米。“月宫一号”是能与地球媲美的“微型生物圈”,可实现航天员在远离地球的太空长期生活的目标。
(1)“月宫一号”之所以可称为“微型生物圈”,是因为它具备了构成生物圈的基本要素,即它包含了______圈、________圈和岩石圈。
(2)“月宫一号”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________成分组成。在生物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________者。
(3)“月宫一号”内的实验人员呼吸所需要的氧气是通过植物舱内绿色植物的________作用提供的;而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则被植物舱内的绿色植物通过______作用所消耗。
(4)“月宫一号”内实验人员的生存不仅需要营养物质,还必须保障生活环境(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性。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这种调
节能力与生态系统成分的复杂程度有关系。“月宫一号”总体积500立方米,实验人员仅生活了105天,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成分相对________,自动调节能力较________。同时,“月宫一号”实验还说明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答案】(1)大气圈;水圈。
(2)非生物;生产者。
(3)单一(较少); 弱(差)。
【解析】
试题分析:(1)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月宫一号”之所以可称为“微型生物圈”,是因为它具备了构成生物圈的基本要素,即它包含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有两部分组成: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即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所有的非生物成分,即包括空气、阳光、水分、土壤、温度等。在生物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3)月宫一号”总体积500立方米,实验人员仅生活了105天,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成分相对单一,自动调节能力较弱。
考点:生物圈的范围。
14.〈2014,枣庄〉图27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戊”表示生物成分,“A~D”表示生理或化学反应过程,“→”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作答。
图27
(1)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______(填字母)转化为有机物,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________(填字母)。
(3)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若消耗生产者10 000 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少可增重________kg。
(4)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随之增强,已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据图分析,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有: _ 。
【答案】(1)甲(或生产者或绿色植物);C;
(2)二氧化碳(CO2);A、B、D(缺一不可);
(3)甲→乙→丙→丁;10;
(4)①大力植树造林;②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也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为二氧化碳等物质,这些物质又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利用,因此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3)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此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最长的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地说,输入的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若生产者有10000Kg,按10%的传递效率计算,位于图中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丁至少可增重10000×10%×10%×10%=10Kg;
(4)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据图分析,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有:①大力植树造林 ②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