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3.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江苏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液氢作火箭燃料 D.一氧化碳炼铁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一氧化碳通过灼热氧化铁,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点燃棉花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3.下列常见的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K2SO4 B.NH4HCO3 C.KNO3 D.Ca(H2PO4)2
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关于碘元素的信息.下列关于碘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D.碘在人体中属微量元素
5.关于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④结合时,粒子个数比为2:1
B.③、④属于同一种元素
C.③得到电子后形成④
D.x=3时,②属于原子
6.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了新型抗疟疾药青嵩素,它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青嵩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青嵩素属于有机物
B.青嵩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C.1个青嵩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的
D.青嵩素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15:22:5
7.谚语诗词中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
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C.“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
D.“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D.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燃烧,所以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9.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的物质都属于混合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微粒数之比为3:2
D.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0.在pH为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NH、CO、Cl﹣
B.Mg2+、Ca2+、NO、Cl﹣
C.Mg2+、K+、Cl﹣、OH﹣
D.Cu2+、NH、SO、Cl﹣
11.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食品保鲜的办法
B
灭火实例与原理
固态二氧化碳﹣﹣冷藏保鲜
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
充入氮气﹣﹣防腐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降低温度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
物质的区别方法
D
化学中常见的“三”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
酱油和醋﹣﹣闻气味
氯化铵和磷矿粉﹣﹣观察颜色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O2
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
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A.A B.B C.C D.D
12.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 质
杂 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NaOH溶液
Ca(OH) 2
先加入过量的Na 2CO3溶液,再过滤
B
CO2气体
H2O
通过稀硫酸
C
O 2
CO
通过灼热的CuO
D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再过滤
A.A B.B C.C D.D
二、填空与简答题
13.请用用化学用语和数字表示:
(1)两个氩原子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3)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 ;(4)硫酸根离子 ;
(5)氯化钠含有的阴离子是 ;(6)KIO3中I的化合价为 .
14.从H、O、C、S、Ca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要求的物质,并在空格中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
(1)能形成酸雨的气体 ;
(2)具有还原性的氧化物 ;
(3)写出一个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
15.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PM 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2)“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能够以 (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3)硝酸钾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肥料,硝酸钾属于 肥.
(4)我们都知道生活中能用汽油和洗涤剂来去除衣服和餐具上的油污,汽油除油污的原理是汽油是溶剂能溶解油脂,那么洗涤剂除油污所利用的原理是洗涤剂具有 功能.
(5)用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成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再加水的质量是 g.
(6)将一定量铁加入到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则滤渣中一定有 .
1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表示 .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
(3)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若分别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排序依次为: .
(4)欲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A溶液,应满足的温度范围为 .
17.向某盐酸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氢氧化钠固体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当溶液的pH处于A点时,溶液中所含有的粒子为 ( 多填、少填均不得分);当溶液的pH处于B点时,向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色;若改用m 克消石灰与该盐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的pH 7(填“>”、“=”、“<”).
18.下列七种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G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金属氧化物,与A反应能生成一种常见的碱,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E ;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3)E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请写出其中一点 ;
(4)反应③属于 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5)B是最清洁的燃料,与其它燃料相比其优点是 .
三、实验与探究题
19.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a、b仪器的名称:a ,b ;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A”、“B”或“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装置为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C装置的优点是 ,如需用E装置干燥,则E装置中应装 ,气体应从 端通入(填“c”或“d”).
20.实验中,小红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成酸滴加到金属铝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小红猜想是氧气;小敏猜想是氢气;小雨猜想是二氧化碳.其他同学认为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进行实验】利用图Ⅰ所示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1)小红: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 ,则她的猜想错误.
(2)小敏:
①用图Ⅱ所示装置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将管口a与 (填“b”或“c”)端管口连接.
②反应一段时间,点燃干燥后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
【得出结论】铝、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NaA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交流讨论】有同学认为,小敏的实验方案有欠缺,步骤②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 .
【反思提升】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自对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大胆质疑,深入研究.下列科学成果中,有两项是通过对异常现象研究得出的,它们是 (填序号).
A.波义耳不慎将浓盐酸溅到花瓣上从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B.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C.拉瓦锡深入研究前人忽视的异常现象发现了氧气
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四、实验与分析题
21.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小龙和他的同学用足量的一氧化碳与10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该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1)上述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2016年江苏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液氢作火箭燃料 D.一氧化碳炼铁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解答】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干冰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是小苏打与胃酸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液氢作火箭燃料是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炼铁是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二氧化碳、小苏打、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一氧化碳通过灼热氧化铁,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点燃棉花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棉花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通过灼热氧化铁,固体由红棕色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点燃棉花时,有烧纸的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3.下列常见的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K2SO4 B.NH4HCO3 C.KNO3 D.Ca(H2PO4)2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B、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C、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
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关于碘元素的信息.下列关于碘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D.碘在人体中属微量元素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碘,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3,表示原子序数为5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碘在人体中属微量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5.关于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④结合时,粒子个数比为2:1
B.③、④属于同一种元素
C.③得到电子后形成④
D.x=3时,②属于原子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A、依据化合价决定元素化合是的原子个数比的知识分析解答;
B、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进行解答;
C、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分析解决;
D、根据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A、①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化合价为+2价;④是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化合价为﹣1价,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①、④结合时,粒子个数比为1:2;错误
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③④的核内质子数相等,所以属于同种元素;
C、由图示可知,③得到一个电子后形成④;
D、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3时,②属于原子;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粒的结构示意图的意义,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解题的关键.
6.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了新型抗疟疾药青嵩素,它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青嵩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青嵩素属于有机物
B.青嵩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C.1个青嵩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的
D.青嵩素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15:22:5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
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青蒿素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B.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15+22+16×5=282,故正确;
C.一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
D.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谚语诗词中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
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C.“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
D.“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通过分析找出成语或诗句中蕴含的化学问题,应用化学相关知识解答此题.
【解答】解:A、“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易反应;故解释错误
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故解释错误
C、“百炼成钢”是指生铁经锤炼后其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解释错误
D、“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含有蔷薇香味的微粒运动到了人们的鼻子中,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解释正确;
故选D
【点评】成语和古诗是我们古代文化的一大瑰宝,其中许多都蕴含着化学原理,我们要好好地理解它们.
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D.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燃烧,所以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B、根据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分析;
C、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种类分析;
D、根据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因素分析.
【解答】解: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得红,二氧化碳是氧化物,不是酸,故A错误;
B、若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B错误;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C错误;
D、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能促进可燃物燃烧,所以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础化学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课本知识进行.
9.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的物质都属于混合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微粒数之比为3:2
D.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A、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B、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C、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反应物的微粒数之比;
D、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A、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B正确;
C、由上图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的微粒数之比为3:1,故C错误;
D、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图中信息正确进行分析、判断方面的问题,同学们要抓住有用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加以解答.
10.在pH为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NH、CO、Cl﹣
B.Mg2+、Ca2+、NO、Cl﹣
C.Mg2+、K+、Cl﹣、OH﹣
D.Cu2+、NH、SO、Cl﹣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解: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B、四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C、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选项错误.
D、四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Cu2+的水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11.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食品保鲜的办法
B
灭火实例与原理
固态二氧化碳﹣﹣冷藏保鲜
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
充入氮气﹣﹣防腐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降低温度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
物质的区别方法
D
化学中常见的“三”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
酱油和醋﹣﹣闻气味
氯化铵和磷矿粉﹣﹣观察颜色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O2
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
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A.A B.B C.C D.D
【考点】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用于加热的仪器;氧气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分析】A、根据固态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生石灰能与水反应、氮气性质稳定;
B、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可以移走可燃物、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或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根据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发生的现象、酱油和醋的气味、氯化铵和磷矿粉的颜色分析回答;
D、氢气、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试管、蒸发皿、烧杯都可以加热,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解答】解:A、固态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可以冷藏保鲜;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以做食品干燥剂;氮气性质稳定,充入氮气可防腐,故A正确.
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能使油和空气隔绝;用水灭火,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能隔离可燃物,都能灭火,故B正确.
C、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加肥皂水并搅拌进行鉴别;醋有刺激性气味,酱油没有,可通过闻气味鉴别;氯化铵是白色固体,磷矿粉是灰色固体,观察颜色可以鉴别,故C正确.
D、氢气、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氧气没有可燃性;试管、蒸发皿、烧杯都可以加热;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灭火方法、检验物质的方法、加热的仪器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应该特别注意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方面的问题.
12.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 质
杂 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NaOH溶液
Ca(OH) 2
先加入过量的Na 2CO3溶液,再过滤
B
CO2气体
H2O
通过稀硫酸
C
O 2
CO
通过灼热的CuO
D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再过滤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a(OH) 2能与过量的Na 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稀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O能与灼热的CuO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且一氧化碳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在加热时易发生爆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过量的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D.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与简答题
13.请用用化学用语和数字表示:
(1)两个氩原子 2Ar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O ;
(3)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 2O3 ;(4)硫酸根离子 SO42﹣ ;
(5)氯化钠含有的阴离子是 Cl﹣ ;(6)KIO3中I的化合价为 +5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5)氯化钠中的阴离子是氯离子,写出其离子符号即可.
(6)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氩原子表示为:2Ar.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其元素符号为:O.
(3)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可表示为: 2O3.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SO42﹣.
(5)氯化钠中的阴离子是氯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
(6)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碘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5价.
故答案为:(1)2Ar;(2)O;(3)2O3;(4)SO42﹣;(5)Cl﹣;(6)+5.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从H、O、C、S、Ca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要求的物质,并在空格中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
(1)能形成酸雨的气体 SO2 ;
(2)具有还原性的氧化物 CO ;
(3)写出一个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O2 ;
(4)写出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二氧化硫是能引起酸雨的物质,其化学式为;SO2.故填:SO2;
(2)由提供的元素组成的一氧化碳是具有还原性的氧化物,故填:CO;
(3)氧化反应是由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如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O2;故填:C+O2CO2;
(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填:Ca(OH)2+CO2═CaCO3↓+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离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15.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PM 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吸附 性.
(2)“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能够以 单质 (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3)硝酸钾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肥料,硝酸钾属于 复合 肥.
(4)我们都知道生活中能用汽油和洗涤剂来去除衣服和餐具上的油污,汽油除油污的原理是汽油是溶剂能溶解油脂,那么洗涤剂除油污所利用的原理是洗涤剂具有 乳化 功能.
(5)用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成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再加水的质量是 100 g.
(6)将一定量铁加入到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则滤渣中一定有 Ag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1)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解答;
(2)根据金的化学性质稳定解答;
(3)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4)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 功能分析回答;
(5)根据溶质质量不变原理计算
(6)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回答.
【解答】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PM 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2)金的化学性质稳定,黄金在自然界中能够以单质形式存在;
(3)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复合.
(4)我们都知道生活中能用汽油和洗涤剂来去除衣服和餐具上的油污,汽油除油污的原理是汽油是溶剂能溶解油脂,那么洗涤剂除油污所利用的原理是洗涤剂具有乳化 功能.
(5)设需要再加水的质量是x
100g×6%=(100+x)×3% 解得:x=100g.
(6)由于不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铁>铜>银,将一定量铁加入到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和银,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铜和硝酸亚铁,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说明了溶液中硝酸银完全发生了反应,则滤渣中一定有 Ag.
答案:(1)吸附;(2)单质;(3)复合;(4)乳化;(5)100;(6)Ag.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在学习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常见物质的有关性质和用途,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并运用知识.
1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表示 t2℃时,B、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A .
(3)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C .若分别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排序依次为: B>C>A .
(4)欲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A溶液,应满足的温度范围为 温度低于t3℃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
(3)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4)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及其计算方法解答.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表示t2℃时,B、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的走向,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A;
(3)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物质的溶解度最小,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若分别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升高温度,BC溶解度增大,溶液组成不变,A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其溶解度小于C物质在t1℃时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排序依次为:B>C>A;
(4)在t3℃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所以欲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A溶液,应满足的温度范围温度低于t3℃;
故答案为:(1)t2℃时,B、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A;
(3)B>A>C;B>C>A;
(4)温度低于t3℃.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向某盐酸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氢氧化钠固体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当溶液的pH处于A点时,溶液中所含有的粒子为 氢离子、氯离子、水分子、钠离子 ( 多填、少填均不得分);当溶液的pH处于B点时,向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紫 色;若改用m 克消石灰与该盐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的pH > 7(填“>”、“=”、“<”).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显中性的溶液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解答】解:当溶液的pH处于A点时,稀盐酸过量,溶液中所含有的粒子有氢离子、氯离子、水分子、钠离子;
当溶液的pH处于B点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向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紫色;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NaOH+HCl═NaCl+H2O,Ca(OH)2+2HCl═CaCl2+2H2O,
40 36.5 74 73
由以上信息可知,当稀盐酸质量相等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比氢氧化钙质量大,若改用m克氢氧化钙与该盐酸充分反应,氢氧化钙过量,所得溶液显碱性,溶液的pH>7.
故填:氢离子、氯离子、水分子、钠离子;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只有掌握了物质的性质,才能够对各种问题作出正确的解答.
18.下列七种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G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金属氧化物,与A反应能生成一种常见的碱,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H2O ,E CaO ;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3)E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请写出其中一点 作干燥剂 ;
(4)反应③属于 化合 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5)B是最清洁的燃料,与其它燃料相比其优点是 放热多,原料广,无污染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根据“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D是甲烷,根据“G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结合图框可知:二氧化碳和F反应会生成G,所以G是碳酸钙,根据“A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通电会生成气体B、C,C和甲烷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A,所以A是水,C就是氧气,B就是氢气,E是一种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能生成F,F和二氧化碳会生成碳酸钙,所以E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会生成氢氧化钙,所以F是氢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根据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根据“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D是甲烷,根据“G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结合图框可知:二氧化碳和F反应会生成G,所以G是碳酸钙,根据“A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通电会生成气体B、C,C和甲烷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A,所以A是水,C就是氧气,B就是氢气,E是一种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能生成F,F和二氧化碳会生成碳酸钙,所以E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会生成氢氧化钙,所以F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合理,所以A是H2O,E是CaO;
(2)反应④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其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3)通过推导可知E是氧化钙,在日常生活中常被用作食品干燥剂;
(4)反应③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其化学方程式为:H2O+CaO=Ca(OH)2;属于化合反应;
(5)通过推导可知B为氢气,在燃烧时产生水,不会污染空气,等质量的可燃物,氢气的热值高,同时用水即可制得,所以来源比较广泛.
故答案为:
(1)H2O,CaO;
(2)Ca(OH)2+CO2═CaCO3↓+H2O;
(3)作干燥剂;
(4)化合;
(5)放热多,原料广,无污染.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与探究题
19.(2016•徐州一模)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a、b仪器的名称:a 酒精灯 ,b 长颈漏斗 ;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A”、“B”或“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收集装置为 D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C装置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如需用E装置干燥,则E装置中应装 浓硫酸 ,气体应从 c 端通入(填“c”或“d”).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进行分析;
(3)根据选用C装置可以通过改变试管内的压强使固体和液体分离,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洗气应该是长进短出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a是酒精灯,b是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所以收集纯净的氧气选用D;
(3)选用C装置可以通过改变试管内的压强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洗气应该是长进短出,所以如需用E装置干燥,则E装置中应装浓硫酸,气体应从c端通入.
故答案为:(1)酒精灯,长颈漏斗;
(2)A,2KMnO4K2MnO4+MnO2+O2↑,D;
(3)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浓硫酸,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0.(2016•江苏模拟)实验中,小红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成酸滴加到金属铝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小红猜想是氧气;小敏猜想是氢气;小雨猜想是二氧化碳.其他同学认为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无碳元素,反应后也无碳元素 ;
【进行实验】利用图Ⅰ所示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1)小红: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则她的猜想错误.
(2)小敏:
①用图Ⅱ所示装置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将管口a与 c (填“b”或“c”)端管口连接.
②反应一段时间,点燃干燥后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
【得出结论】铝、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NaA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 .
【交流讨论】有同学认为,小敏的实验方案有欠缺,步骤②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 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时易发生爆炸 .
【反思提升】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自对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大胆质疑,深入研究.下列科学成果中,有两项是通过对异常现象研究得出的,它们是 AC (填序号).
A.波义耳不慎将浓盐酸溅到花瓣上从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B.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C.拉瓦锡深入研究前人忽视的异常现象发现了氧气
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氧气的检验和验满;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提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解答;
【进行实验】①根据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解答;
②根据浓硫酸干燥气体是从长管进解答;
【得出结论】根据铝、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NaAl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
【交流讨论】根据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时易发生爆炸解答;
【反思提升】根据研究成果分析解答.
【解答】解:【提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无碳元素,反应后也无碳元素,故小雨猜想是错误的;
【进行实验】①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则她的猜想是错误的.
②浓硫酸干燥气体是从长管进,用图Ⅱ所示装置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将管口a与c端管口连接;
【得出结论】铝、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NaA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交流讨论】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时易发生爆炸;
【反思提升】根据研究成果可知:有两项是通过对异常现象研究得出的.它们是波义耳不慎将浓盐酸见到花瓣上从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拉瓦锡深入研究前人忽视的异常现象发现了氧气;
故答案为:
【提出猜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无碳元素,反应后也无碳元素;
【进行实验】①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②c;
【得出结论】2Al+2NaOH+2H2O=2NaAlO2+3H2↑;
【交流讨论】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时易发生爆炸;
【反思提升】A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四、实验与分析题
21.(2016•滨州)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小龙和他的同学用足量的一氧化碳与10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该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1)上述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6.6 g;
(2)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利用反应前后氢氧化钠的增重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分析图象可得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二氧化碳的已知量,设出未知量三氧化二铁,利用化学方程式3CO+Fe2O32Fe+3CO2,列比例式,即可求出三氧化二铁的质量,然后根据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溶液的增重值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由图象知,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6.6﹣100.0=6.6g;
(2)设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
3CO+Fe2O32Fe+3CO2
160 3×44
x 6.6g
=
解得x=8g
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100%=80%
故答案为:(1)6.6;(2)答: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点评】分析图表中数据时,要关注造成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分析数据不再改变时所说明的问题,从而发现隐含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