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5.50 KB
  • 2021-05-10 发布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临沂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 ‎1.(2分)(2013•临沂)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 A.‎ 一位初中生体重约为20N ‎ ‎ B.‎ 人的正常体温为39℃‎ ‎ ‎ C.‎ 初中学生体育测试投掷实心球的距离约为30m ‎ ‎ D.‎ 晓雯上学时步行的速度约是1.1m/s 考点:‎ 重力大小的估测;温度;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 解:‎ A、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50kg×10N/kg=500N.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39℃为高烧状态.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初中学生体育测试投掷实心球的距离在10m左右,比30m小得多.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晓雯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D.‎ 点评:‎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 ‎ ‎2.(2分)(2013•临沂)下列光线在空气与水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 ‎ A.‎ B.‎ C.‎ D.‎ 考点:‎ 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规律.‎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要解决此题,知道光在界面处发生折射和反射.‎ 需要光的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折射定律的内容: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 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发生光的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发生光的折射的同时,在水面处会发生光的反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A、D错误,B正确.‎ 在发生光的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所以C错误;‎ 故选B.‎ 点评:‎ 在解答光的折射光路图时要注意:不管光从哪种介质斜射向哪种介质,在光疏质(密度比较小的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大;在光密质(密度比较大的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小,即“疏大密小”.‎ ‎ ‎ ‎3.(2分)(2013•临沂)如图所示为自行车部件或使用中的实例,为减小摩擦的是(  )‎ ‎ ‎ A.‎ 自行车紧固螺丝下加垫圈 ‎ ‎ B.‎ 遇到紧急情况时用力捏闸 ‎ ‎ C.‎ 自行车轮胎上刻有花纹 ‎ ‎ D.‎ 轴承中装有滚珠自行车紧固螺丝下加热圈 遇到紧急情况时用力捏闸 自行车轮胎上刻有花纹 轴承中装有滚珠 考点:‎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 应用题;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脱离.‎ 解答:‎ 解:A、用螺丝钉固紧零件时候,通常在螺丝钉及螺母下垫一个较大的垫圈,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零件受到的压强,保护零件,故A不符合题意;‎ B、遇到紧急情况时用力捏闸,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 C、自行车轮胎上刻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方法增大摩擦力,故C不符合题意;‎ D、轴承中的滚珠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的方法来减小摩擦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如何减小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种方法,如何将其与理论联系在一起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生活中摩擦力有些是对我们有利的,这些我们要增大,有害的我们就要减小.‎ ‎ ‎ ‎4.(2分)(2013•临沂)如图,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 A.‎ 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 ‎ B.‎ 蜡烛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 ‎ C.‎ 把蜡烛移近平面镜时,它的像会远离平面镜 ‎ ‎ D.‎ 烛焰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和平面镜成像原理,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此题的解题思路是:首先要注意题干“叙述错误的是”,先将所有选项看完,然后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找出错误的选项.‎ 解答:‎ 解:A、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规律,正确,不符合题意;‎ B、橡皮泥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无法呈现在光屏上,所以是虚像,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为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橡皮泥移近平面镜时,它的像会靠近平面镜,故本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通过实验证明,橡皮泥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若不垂直就无法观测到像了,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这道题目就是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掌握程度.学生若将其规律特点掌握扎实,对于每个选项做出判断,答案不难解出.‎ ‎ ‎ ‎5.(2分)(2013•临沂)如图所示为我国“北斗卫星导肮系统”示意图.截止目前.中国已成功发射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和16颗北斗导航卫星,北导系统区域组网顺利实现,可以向亚太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试运行服务.该系统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  )‎ ‎ ‎ A.‎ 电磁波 B.‎ 超声波 C.‎ 次声波 D.‎ 光导纤维 考点:‎ 电磁波的传播.‎ 专题:‎ 应用题;信息的传递.‎ 分析:‎ 图片和声音等信号调制到电磁波上,把电磁波当成载体发射出去,电磁波比超声波、次声波具有更强的穿透力,人们日常生活中用的电视信号、手机信号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 解答:‎ 解:卫星和地面的联系靠电磁波,将图片和声音等信号调制到电磁波上,把电磁波当成载体发射回地面.电磁波比超声波、次声波具有更强的穿透力.所以它传递信息利用的是电磁波.‎ 故选A.‎ 点评:‎ 这是一道考查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题,比较容易,可以作为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 ‎ ‎ ‎6.(2分)(2013•临沂)下列现象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 ‎ A.‎ 道路“转弯镜”使视野更广阔 ‎ ‎ B.‎ 插鱼时,要对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投掷鱼叉 ‎ ‎ C.‎ 透过树叶的阳光 ‎ ‎ D.‎ 阳光下人形成的影子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光现象有以下三种情况:‎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 解:A、道路“转弯镜”使视野更广阔,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我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因此用鱼叉捕鱼时,不是将鱼叉对准他看到的鱼,而是瞄准所看到的鱼的下方位置叉去;故B符合题意;‎ C、透过树叶的阳光,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不能用光的折射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射向地面的太阳光被挡住,就在地面上形成了光线照不到的阴暗区,即影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应用光传播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判断生活中的光现象是比较常见的题目,属于基础题,要会区分各种光现象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中的哪种.‎ ‎ ‎ ‎7.(2分)(2013•临沂)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的是(  )‎ ‎ ‎ A.‎ B.‎ C.‎ D.‎ 考点:‎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要掌握各种实验的操作以装置.由各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的装置分析实验的目的可判定哪一个是测液体压强的实验装置.‎ 解答:‎ 解:A、实验由右侧液面高度差反应左侧装置在水下受压强的大小,所以A正确;‎ B、通过测力计的示数及物体的重力可测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所以B错误;‎ C、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所以C错误;‎ D、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是用来测量大气压的装置,所以D错误.‎ 故选A.‎ 点评:‎ 在掌握实验时应从实验的原理入手分析实验所需仪器、步骤等,切不可盲目记忆.‎ ‎ ‎ ‎8.(2分)(2013•临沂)下列事例或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 ‎ A.‎ 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宜太快,防止造成交通事故 ‎ ‎ B.‎ 树上熟透的苹果,沿竖直方向落下 ‎ ‎ C.‎ 汽车在刹车或启动时,乘客会前倾或后仰 ‎ ‎ D.‎ 在匀速行驶的列车上,晓明向上跳起后仍然落回原处 考点:‎ 惯性现象.‎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1)惯性指的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是物体的基本性质;‎ ‎(2)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在高空的物体由于重力的原因会向下运动.‎ 解答:‎ 解:A、在马路上骑自行车,若高速骑车,当需要停车时,由于惯性,很难立刻停下,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能用惯性知识来解释,不符合题意;‎ B、树上熟透的苹果沿竖直方向落下,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与惯性知识无关,符合题意;‎ C、汽车在刹车或启动时,乘客的脚随车静止或运动,乘客的身体由于惯性会前倾或后仰,能用惯性知识来解释,不符合题意;‎ D、在匀速行驶的列车上,晓明本来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向上跳起后车向前行驶,而晓明在空中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匀速运动,所以仍然落回原处,能用惯性知识来解释,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惯性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要多观察、多分析,在分析时抓住物体状态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或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是解题的关键.‎ ‎ ‎ ‎9.(2分)(2013•临沂)如图所示.用弹簧侧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休,使其作匀速直线运动.‎ 以下叙述中的两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 ‎ A.‎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 ‎ B.‎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 ‎ C.‎ 弹簧侧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 ‎ D.‎ 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考点:‎ 平衡力的辨别.‎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解答:‎ 解: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桌子上,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作用在木块上,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不符合题意.‎ 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桌子上,木块受到的重力作用在木块上,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不符合题意.‎ C、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在水平方向,而木块所受的重力在竖直方向,两个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不符合题意.‎ D、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位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衡力的概念,要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能够区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 ‎ ‎10.(2分)(2013•临沂)下列关于简单机械的理解,正确的是(  )‎ ‎ ‎ A.‎ 吃饭用的筷子是个省力杠杆 ‎ ‎ B.‎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力有关 ‎ ‎ C.‎ 使用杠杆,就是为了省力 ‎ ‎ D.‎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省距离 考点:‎ 杠杆的分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专题:‎ 简单机械;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A、根据筷子的特点,判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从而得出结论;‎ B、掌握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被提升的物体重和动滑轮重;‎ C、使用杠杆有时为了省力,有时为了省距离;‎ D、掌握定滑轮的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解答:‎ 解:A、筷子的支点在上端,而阻力在最下端,动力作用在中间位置,所以阻力臂大于动力臂,为费力杠杆,所以A说法错误;‎ B、滑轮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物体重和动滑轮重有关,所以B说法正确;‎ C、使用杠杆,有时为了省距离,如费力杠杆,所以C说法错误;‎ D、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所以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有关杠杆和滑轮组的知识,掌握杠杆的分类及特点,有关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及特点要理解并掌握.此题还考查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 ‎ ‎11.(2分)(2013•临沂)如图所示.晓明用塑料管可以把盒中的牛奶吸到嘴里,这是由于(  )‎ ‎ ‎ A.‎ 晓明对牛奶产生吸引力的作用 B.‎ 吸管本身有吸牛奶的作用 ‎ ‎ C.‎ 大气压作用在牛奶液面上的结果 D.‎ 牛奶压力的作用 考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 专题:‎ 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用塑料管吸牛奶时,是先把塑料管内的空气吸走、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牛奶被压进吸管里.‎ 解答:‎ 解:用吸管吸牛奶时,吸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牛奶被压入吸管.‎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了大气压的应用,学生在生活中要注意培养运用所学科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 ‎12.(2分)(2013•临沂)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少蒸发的措施是(  )‎ ‎ ‎ A.‎ 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 ‎ ‎ B.‎ 用扫帚把洒在地而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 ‎ C.‎ 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 ‎ D.‎ 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考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2)减慢蒸发,就是从降低温度、减小液体面积和减弱空气流动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解答:‎ 解: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从减弱空气流动和降低温度两个方面,减慢了水果中水分的蒸发,符合题意;‎ B、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 C、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 D、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是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加快或减慢蒸发,都是从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去考虑;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 ‎ ‎13.(2分)(2013•临沂)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吸热的是(  )‎ ‎ ‎ A.‎ 游泳结束上岸后感到有点冷 B.‎ 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 ‎ ‎ C.‎ 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D.‎ 向地上洒水降低环境温度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解答:‎ 解:A、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是水的汽化吸热,不符合题意.‎ B、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利用了冰块的熔化吸热,符合题意;‎ 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不符合题意;‎ D、向地上洒水降低环境温度,会使周围更凉快,利用了水的汽化吸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注意分清,是中考的热点.‎ ‎ ‎ ‎14.(2分)(2013•临沂)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 A.‎ 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 ‎ ‎ B.‎ 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块 ‎ ‎ C.‎ 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 ‎ ‎ D.‎ 用手来回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温度升高 考点:‎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解答:‎ 解:A、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体膨胀向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所以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不合题意.‎ B、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块,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气缸内气体,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不合题意.‎ D、用手来回弯折铁丝,对铁丝做功,铁丝的温度升高,机械能转化为铁丝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物体的内能,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判断哪种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关键是看是能量的转化还是能量的转移,发生能量转化的是做功的方式,发生能量转移的是热传递的方式.‎ ‎ ‎ ‎15.(2分)(2013•临沂)下列过程中人对桶做功的是(  )‎ ‎ ‎ A.‎ 提着桶站立不动 B.‎ 提着桶水平移动 ‎ ‎ C.‎ 提着桶站在匀速向上运动的电梯内 D.‎ 提着桶站在匀速水平运动的车厢内 考点:‎ 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进行分析: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解答:‎ 解:A、提着桶站立不动,人给桶一个向上的力,桶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人对桶没有做功.选项错误.‎ B、提着桶水平移动,人给桶一个向上的力,桶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人对桶没有做功.选项错误.‎ C、提着桶站在匀速向上运动的电梯内,人给桶一个向上的力,桶向上移动距离,人对桶做功.选项正确.‎ D、提着桶站在匀速水平运动的车厢内,人给桶一个向上的力,桶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人对桶没有做功.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有力有距离,力对物体不一定做功,物体必须在力的作用下通过了距离,力对物体才做功.‎ ‎ ‎ ‎16.(2分)(2013•临沂)如图所示.人骑自行车下坡,速度会越来越快,在这过程中(  )‎ ‎ ‎ A.‎ 人和车的动能保持不变 B.‎ 人和车的动能增大 ‎ ‎ C.‎ 人和车的动能减小 D.‎ 人和车的重力势能增大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 控制变量法;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1)动能大小跟质量、速度有关.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大小跟质量、被举得高度有关.被举得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质量一定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解答:‎ 解:人骑自行车下坡,速度会越来越快,在这过程中人和车的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变大;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故选B.‎ 点评:‎ 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能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变化.‎ ‎ ‎ ‎17.(2分)(2013•临沂)下列哪个物理量是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之一(  )‎ ‎ ‎ A.‎ 导体的长度 B.‎ 导体中的电流 ‎ ‎ C.‎ 导体两端的电压 D.‎ 导体实际消耗的电功率 考点:‎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专题:‎ 电压和电阻.‎ 分析:‎ 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电阻是导体的一种特性,和导体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消耗的电功率大小无关.‎ 解答:‎ 解:导体电阻大小和导体的长度有关,与导体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消耗的电功率大小无关.‎ 故选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电阻大小影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知道电阻是导体的一种特性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 ‎ ‎18.(2分)(2008•芜湖)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  )‎ ‎ ‎ A.‎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 ‎ C.‎ 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 D.‎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的并联;电功率的计算.‎ 分析:‎ 开关断开时,为基本电路,电压测量电源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开关闭合后,为并联电路,电压表测量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分析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分析电流表的示数变化;‎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一支路电阻;‎ 比较电流表示数,根据P=UI即可比较出电路消耗总功率的情况.‎ 解答:‎ 解:开关断开时,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电流表测量R2中的电流;闭合开关后,电压表测量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而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R2支路中的电流与原来的电流相等,并且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故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故A错误,B正确.‎ 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任一支路电阻,因此总电阻减小;故C错误.‎ 电源电压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由P=UI可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电阻的并联、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情况,正确分析电学中三个基本物理量的变化是本题的关键所在.‎ ‎ ‎ ‎19.(2分)(2012•常州)借助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明探究“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闭合开关S0,原本静止的轻质硬直导线AB水平向右运动.要使AB水平向左运动,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 ‎ A.‎ 将A、B两端对调 B.‎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 ‎ ‎ C.‎ 换用磁性更强的蹄形磁体 D.‎ 将蹄形磁体的N、S极对调 考点:‎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磁场方向,另一个是电流方向.如果只改变一个因素,则导体受力方向改变,如果同时改变两个因素,则导体受力方向不变.此实验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 解:‎ A、将A、B两端对调,受力运动方向不变,故A错.‎ B、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导线的运动速度,不会改变运动方向,故B错;‎ C、换用磁性更强的蹄形磁体,将增大导线的运动速度,不会改变运动方向,故C错;‎ D、将蹄形磁体的N、S极对调,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磁场方向),受力运动方向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要改变通电直导线的运动方向,只能改变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中的一个即可,两个因素不能同时改变.‎ ‎ ‎ ‎20.(2分)(2008•扬州)下列有关能源和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 空气中的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长 ‎ ‎ B.‎ 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的能量来发电的 ‎ ‎ C.‎ 手机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 ‎ D.‎ 能量是守恒的,所以不会发生能源危机 考点:‎ 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危机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①电磁波的波长与频率成反比,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②核电站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 ‎③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④能量的确是守恒的,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数量上并没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的变成不便于利用的了,所以说能量虽守恒但还是要节约能源.‎ 解答:‎ 解:A、空气中的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短,不符合题意;‎ B、核电站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符合题意;‎ C、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不符合题意;‎ D、能量虽守恒,但可以利用的能源是有限的,还是要节约能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四个选项考查了多方面的知识,该题型综合性较强考查的范围较广,是中考常见题型.‎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21.(2分)(2013•临沂)如图所示,晓雯在二胡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振动 而发声;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 考点:‎ 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①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②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 解:‎ ‎①晓雯在二胡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 ‎②琴弦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音调也不同,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和音调的影响因素,属于基础题.分析声音的物理特征时,注意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 ‎ ‎22.(2分)(2013•临沂)沂河某大桥全长约1.7km,晓军骑摩托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此桥,需 170 s,以摩托车为参照物,晓军是 静止 的.‎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①已知摩托车的速度和大桥长度,利用公式t=得到摩托车通过大桥需要的时间;‎ ‎②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决定于它相当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无变化.‎ 解答:‎ 解:‎ ‎①∵v=,‎ ‎∴摩托车通过大桥需要的时间为t===170s;‎ ‎②以摩托车为参照物,晓军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的静止的.‎ 故答案为:170;静止.‎ 点评:‎ 此题考查速度变形公式的简单应用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判定.需要清楚的是: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决定于所选择的参照物.‎ ‎ ‎ ‎23.(1分)(2013•临沂)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桃花,是由于光射到挑花上时,发生了 漫反射 的缘故.‎ 考点:‎ 漫反射.‎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解答:‎ 解: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桃花),是因为光在物体(桃花)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故答案为:漫反射.‎ 点评:‎ 光在物体表面上之所以发生了漫反射,是因为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其中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 ‎ ‎24.(2分)(2013•临沂)晓雯将几滴蓝墨水滴入一杯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到整杯水慢慢变蓝.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 运动 .‎ 考点:‎ 分子的运动.‎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永不停息地进行无规则运动.‎ 解答:‎ 解:晓雯将几滴蓝墨水滴入一杯水中,观察到整杯水慢慢变蓝,墨水分子扩散到水中,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永不停息地进行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运动.‎ 点评:‎ 扩散现象不但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还体现了分子之间有间隙.‎ ‎ ‎ ‎25.(2分)(2013•临沂)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 内 侧,使玻璃变模糊,水蒸气变成水珠会 放出 热量.‎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液化是由于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时而变成小水珠的现象.液化过程要放出热量.‎ 解答:‎ 解:汽车内人很多,会呼出很多水蒸气,而玻璃的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上,使玻璃变模糊,所以小水珠在玻璃的内侧,此过程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内;放出.‎ 点评:‎ 此题考查了液化的形成及其特点,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哪里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 ‎ ‎26.(1分)(2013•临沂)晓雯用天平测量一枚鸡蛋的质量,当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鸡蛋的质量是 57.4 g.‎ 考点:‎ 质量的测量与天平.‎ 专题:‎ 质量及其测量.‎ 分析:‎ 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解答:‎ 解:因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则鸡蛋的质量m=50g+5g+2.4g=57.4g;‎ 故答案为:57.4.‎ 点评:‎ 天平的使用规则及注意事项是一个重点知识,包括放置天平、怎样调节横梁平衡、调节横梁平衡前要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怎样读数等等.‎ ‎ ‎ ‎27.(2分)(2013•临沂)如图所示,汽车在转向前.司机会拨动转向横杆,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就会同时闪亮、同时熄灭,但其中一个损坏时.另一个仍能正常工作,这两个转向灯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为 并联 ,转向杆相当干电路中的 开关 .‎ 考点:‎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通路,各支路互不影响.‎ 解答:‎ 解: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就会同时闪亮、同时熄灭,但转向灯可以单独工作,所以它们是并联的.‎ 司机拨动的这根横杆,转向灯才会工作,所以这根杆子起到了开关的作用.‎ 故答案为:并联;开关.‎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区别,首先要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关键是看用电器能否单独工作.‎ ‎ ‎ ‎28.(2分)(2013•临沂)在测量小灯饱电阻的实验中.正确连接电路并闭合开关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为 0.5 A,小灯饱的电阻为 5 Ω.‎ 考点:‎ 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电压表的读数方法;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专题:‎ 电流和电路;电压和电阻;欧姆定律.‎ 分析:‎ ‎(1)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确定使用的量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 ‎(2)知道灯泡的电压和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电阻.‎ 解答:‎ 解:电流表使用的0~0.6A量程,灯泡电流为0.5A;电压表使用的0~3V量程,灯泡两端电压为2.5V.‎ ‎∵I=,‎ ‎∴灯泡电阻R===5Ω.‎ 故答案为:0.5;5.‎ 点评:‎ 该题是比较简单的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问题,以及欧姆定律的简单计算,是很简单题目.‎ ‎ ‎ ‎29.(2分)(2013•临沂)如图所示,当闭合开关.让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说明电路中有电流产生.这个实验电路中.导体相当于 电源 ,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 考点:‎ 电磁感应.‎ 专题:‎ 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以及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消耗了机械能,得到了电能.‎ 解答:‎ 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流的导体相当于电源;在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故本题答案为:电源;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电磁感应的条件,以及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的了解和掌握.‎ ‎ ‎ ‎30.(2分)(2013•临沂)家庭电路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 火 线造成的.带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都要使用三孔插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金属外壳与 大地 相连.‎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触电危害及常见的触电类型与预防.‎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①家庭电路中人体触电原因是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 ‎②家庭电路中为了安全用电,金属外壳都要接地,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漏电时,地线把人体短路,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解答:‎ 解:家庭电路中,人体触电原因是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 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外壳一定要接地,避免金属外壳用电器漏电时发生触电事故.‎ 故答案为:火;大地.‎ 点评:‎ 电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方便,电也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危害,一定要安全用电,掌握安全用电常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触电事故.‎ ‎ ‎ 四、实验题(31题2分,32题1分,33题5分,34,35题各4分,36题8分.共24分)‎ ‎31.(2分)(2013•临沂)在图中画出此时小球受力的示意图.‎ 考点:‎ 力的示意图.‎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小球被弹开后到达最高点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自身的重力、一个是细线对它的拉力,过重心沿力的方向画有向线段分别表示即可.‎ 解答:‎ 解: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同时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所受的重力竖直向下,拉力的方向沿绳向上.如图所示:‎ 点评:‎ 力的示意图是用作图的方法表示力的三要素的,但在作图前应根据题目需要对物体所受的各个力进行受力分析,这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 ‎ ‎32.(1分)(2013•临沂)图中被测铅笔的长度为 5.25 cm.‎ 考点:‎ 长度的测量.‎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 解:由图可知,在(4~5)cm之间有10个格,那么每一个小格就是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从图中可看出,测量的起始刻度是零刻度,铅笔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5.25cm,所以长度即为5.25cm.‎ 故答案为:5.25.‎ 点评:‎ 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 ‎ ‎33.(5分)(2013•临沂)晓雯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 ‎(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 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符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 倒立、缩小的实像 ‎ ‎2‎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5‎ ‎ 30 ‎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 空 正立、放大的虚像 ‎①在表中空格内填写相应内容.‎ ‎②当烛焰从远处靠近透镜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远离 透镜.‎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定义进行判断.焦距是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3)①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当顺着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入,折射光线将沿着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 ‎②根据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知识进行作答.‎ 解答:‎ 解:(1)由图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60cm﹣50cm=10cm 所以焦距为10cm.‎ ‎(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3)①f=10cm,所以2f=20cm,30cm>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物距为30cm时,像距为15cm,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当物距为15cm时,像距为30cm.‎ ‎②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成的像也增大.‎ 故答案为:(1)10;(2)同一高度;(3)①倒立、缩小的实像;30; ②远离.‎ 点评:‎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注意在实验前的调节工作.‎ ‎ ‎ ‎34.(4分)(2013•临沂)晓雯学习了浮力知识后进一步思考: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托力.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对液体一定有向下的压力,那么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对液体压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1)晓雯利用烧杯、水、天平、金属圆柱体、细线和测力计,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在烧杯中盛适量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36g;‎ ‎②用测力计测出圆住体的重力G=0.54N;‎ ‎③如图所示,将圆住体部分没入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则圆柱体所受水的浮力为 G﹣F ;保持圆柱体浸入水中的部分不变,向天平的右盘加上适量的砝码.使天平重新平衡.记下天平的读数m2,则圆柱体对水的压力为 m2g﹣m1g .‎ ‎(2)下表为晓雯记录的实脸数据:(表中h2>h1 )‎ 圆柱体的位置 测力计的示数F/N 圆柱体侵入后天平的读数m2/g 圆柱体部分浸入 ‎0.44‎ ‎146‎ 圆柱体侵没深度h1‎ ‎0.34‎ ‎156‎ 圆柱体侵没深度h2‎ ‎0.34‎ ‎156‎ 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 等于 物体对液体压力的大小;你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浮力的大小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写出一条即可)‎ 考点:‎ 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的原因是受到水向上的浮力;圆柱体对水向下压力与右盘中所加砝码重力使天平再次平衡.‎ ‎(2)用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算浮力,用两次平衡砝码增值的重力算压力进行比较;根据表格看浮力、浸入水中深度变化.‎ 解答:‎ 解:(1)弹簧测力计在空中和水中的读数之差等于浮力,即浮力为:F浮=G﹣F;‎ 物体对液体的压力等于增加砝码的重力,F压=(m2﹣m1)g.‎ ‎(2)由第一组数据可知,F浮=0.54N﹣0.44N=0.1N;‎ 物体对液体的压力F压=(m2﹣m1)g=(0.146kg﹣0.136kg)×10N/kg=0.1N;‎ 由第二、三两组数据:浮力F浮=0.54N﹣0.34N=0.2N;‎ 物体对液体的压力F压=(m2﹣m1)g=(0.156kg﹣0.136kg)×10N/kg=0.2N;‎ ‎∴F浮=F压;‎ 由一、二组数据可得:一组浮力0.1N,二组浮力0.2N,但二组圆柱体深度大于一组,说明物体浸没前浮力与浸入的深度有关;‎ 由二、三组数据可得:二组浮力0.2N,三组浮力0.2N,但三组圆柱体深度大于二组,说明物体浸没后浮力与浸入的深度无关.‎ 故答案为:(1)G﹣F;(m2﹣m1)g;(2)等于;浮力的大小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点评:‎ 初中物理对浮力的测量要求较高,本题除考查了基本测浮力的方法外,还涉及用天平的平衡测物体对液体的压力、物体密度的计算,难度较大,容易出错.学习中要掌握基本知识,加强综合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训练.‎ ‎ ‎ ‎35.(8分)(2013•临沂)图是晓雯“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实验电路:‎ ‎(1)请给晓雯提出两种能够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方法: 改变电池的个数 , 换用不同的电阻丝(或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 ;‎ ‎(2)闭合开关后,如果电流表有示数,但小灯泡却不发光.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条即可) 小灯泡短路(或电源电压过低或灯丝电阻过小而造成小灯泡实际功率过小) ;‎ ‎(3)晓雯想通过改进此电路来“测量小灯饱的电功率’.请帮她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求:①说明需要补充的器材: 电压表 、 滑动变阻器 ;‎ ‎②在上面的虚线框中画出你设计的实验电路图;‎ ‎③晓雯利用记录的电压和电流数据、画出了图2所示的I﹣U图线.请根据图线,写出一条有关结论: 随着电压的增大,电流也增大(或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或随着电压和电流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也增大) .‎ 考点:‎ 电功率的测量.‎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掌握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电压和电阻.所以要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可想办法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或电压.‎ ‎(2)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中无断路现象;小灯泡却不发光,可能是由于小灯泡短路或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太小造成的.‎ ‎(3)①要测量小灯饱的电功率,需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注意滑动变阻器在电学实验中的应用,改变电流和电压、保护电路.‎ ‎②能够准确地画出测小灯泡功率的电路图,注意电路元件的画法要准确,电压表与灯泡并联.‎ ‎③分析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得出结论,同时也可得出电阻的变化.‎ 解答:‎ 解:(1)要改变电路中的电流,需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或电压,所以可以改变电池的个数或换用不同的电阻丝或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 ‎(2)因为电流表有示数,所以电路是通路,又因为小灯泡不发光,可能是小灯泡短路.‎ 也可能是因为小灯泡的电流太弱或电源电压过低或小灯泡的电阻过小,造成小灯泡的功率太小造成的.‎ ‎(3)①要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电路中需要接入滑动变阻器来保护电路并改变灯泡的电压和电流,还需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 ‎②电路如图所示:‎ ‎③由图知,电压增大,电流也增大;但图象不是一条直线,所以电流和电压不成正比;电流增大的幅度小于电压增大的幅度,说明当电压增大时,灯丝的电阻增大;随着电压和电流的增大,灯丝的温度升高,电阻增大,可得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故答案为:(1)改变电池的个数;换用不同的电阻丝(或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2)小灯泡短路(或电源电压过低或灯丝电阻过小而造成小灯泡实际功率过小);(3)①电压表;滑动变阻器;②见上图;③随着电压的增大,电流也增大(或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或随着电压和电流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也增大或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等).‎ 点评:‎ 此题通过对实验进行变化,考查了学生对平时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考查了对实验中出现问题的分析及判断.还考查了测量灯泡功率电路图的画法,注意电路元件及交叉相连的导线.根据图象得出信息,这样的问题非常重要,在不同知识点中都可能出现,注意掌握分析的方法.‎ ‎ ‎ 五、计算题(37题6分.38题7分,39题5分,共18分)‎ ‎36.(6分)(2013•临沂)如图所示是晓雯制作的一只模拟调光灯.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闭合开关,回形针在铅笔芯最右端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0.6V,流过灯泡的电流为0.lA;向左移动回形针,小灯饱正常发光时,流过灯泡的电流为0.3A.求:‎ ‎(1)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多少?‎ ‎(2)回形针在最右端时,铅笔芯接人电路的电阻?‎ 考点:‎ 电功率的计算;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专题:‎ 计算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P=UI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2)当回形针在铅笔芯最右端时,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铅笔芯电阻两端的电压,利用欧姆定律求出铅笔芯接人电路的电阻.‎ 解答:‎ 解:(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2.5V,通过的电流为0.3A,‎ 灯泡的额定功率:‎ P=ULIL=2.5V×0.3A=0.75W;‎ ‎(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当回形针在铅笔芯最右端时,铅笔芯电阻两端的电压 U铅笔=U﹣UL′=3V﹣0.6A=2.4V,‎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铅笔芯接人电路的电阻:‎ R铅笔===24Ω.‎ 答:(1)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0.75W;‎ ‎(2)回形针在最右端时,铅笔芯接人电路的电阻为24Ω.‎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额定电压下灯泡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相等.‎ ‎ ‎ ‎37.(7分)(2013•临沂)下表是制造赛车(一种自行车)的各种材料的技术指标:‎ ‎ 材料 技术指标 铬钼钢 铝合金 钛合金 碳纤维 镁合金 性能(强度)‎ 强 较弱 较强 强 较强 密度(kg/m3)‎ ‎7.9×103‎ ‎2.9×103‎ ‎4.3×103‎ ‎1.6×103‎ ‎1.7×103‎ ‎(1)若车架材料的体积约为2.5×10﹣3m3,则车架的最小质量是多大?‎ ‎(2)晓军骑赛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120N,求行驶500m所做的功.‎ ‎(3)若晓军和赛车的总重是600N,每个车胎与地而的接触面积是40cm2,晓军骑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赛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功的计算.‎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压强、液体的压强;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因为求的是最轻的车架质量,所以车架的密度应该是最小的ρ=1.6×103kg/m3,已知车架的体积,根据公式m=ρV可求车架的质量;‎ ‎(2)根据晓军骑赛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动力等于阻力,利用W=Fs求行驶500m所做的功;‎ ‎(3)地面所受的压力等于车子和晓军的重力,根据公式p=可求赛车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 解:(1)材料密度最小(ρ=1.6×103kg/m3)时,车架的质量最小,‎ ‎∵ρ=,‎ ‎∴m=ρV=1.6×103kg/m3×2.5×10﹣3m3=4kg;‎ ‎(2)∵晓军骑赛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 ‎∴F=f=120N,‎ W=Fs=120N×500m=6×104J;‎ 赛车对地面的压力:‎ F=G=600N,‎ 受力面积:S=2×40cm2=80cm2=80×10﹣4m2,‎ 赛车对地面的压强:‎ p===7.5×104Pa.‎ 答:(1)若车架材料的体积约为2.5×10﹣3m3,则车架的最小质量是4kg;‎ ‎(2)行驶500m所做的功为6×104J;‎ ‎(3)晓军骑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赛车对地面的压强是7.5×104Pa.‎ 点评:‎ 本题考查质量、功、压强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要知道在水平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还要知道从表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 ‎ ‎38.(5分)(2013•临沂)用豆浆机制作豆浆的过程是:按合适的比例把豆料、清水放人豆浆机中、经过预热、打浆、加热等程序.即可制成熟豆浆.某豆桨机的参数如下表:‎ 型号 额定电压 额定频率 打浆功率 加(预)热功率 容量 SYL﹣624‎ ‎220V ‎50Hz ‎200W ‎1100W ‎2000mL 一次打浆要向豆浆机中加入黄豆和清水共1.5kg,需13min完成加工过程,其工作信息如图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1)根据工作信息图可知、从第6min至第9niin为第一段加热过程,求这段过程中豆浆吸收的热量是多少?(c豆浆=4.O×103J(kg•℃))‎ ‎(2)豆浆机正常工作完成一次豆浆制作,共消耗多少电能?‎ 考点:‎ 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热量的计算;电功的计算.‎ 专题:‎ 电和热综合题.‎ 分析:‎ ‎(1)由乙图可知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根据Q=cm△t求出豆浆吸收的热量;‎ ‎(2)根据甲图得出1100W和200W功率工作的时间,利用W=Pt求出各自消耗的电能,两者之和即为总共消耗的电能.‎ 解答:‎ 解:‎ ‎(1)由乙图可知加热过程中温度从70℃升高到100℃,‎ 这段过程中豆浆吸收的热量:‎ Q吸=cm△t=4.0×103J/(kg•℃)×1.5kg×(100℃﹣70℃)=1.8×105J,‎ ‎(2)由甲图得出1100W和200W功率工作的时间分别为:‎ t1=5min+3min+3min=11min=h,t2=2min=h,‎ 总共消耗的电能:‎ W=P1t1+P2t2=1.1kW×h+0.2kW×h≈0.21kW•h.‎ 答:(1)根据工作信息图可知、从第6min至第9niin为第一段加热过程,这段过程中豆浆吸收的热量是1.8×105J;‎ ‎(2)豆浆机正常工作完成一次豆浆制作,共消耗0.21kW•h的电能.‎ 点评:‎ 本题考查了吸收热量和消耗电能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两幅图得出预热、打浆、加热工作的时间和电功率以及温度的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