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传统文化真题 7页

  • 3.38 M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传统文化真题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真题——文化常识新题型 一、京剧 ‎1、京剧表演中,常用脸谱象征某种人物形象的特点,而下面这张黑脸谱常用来代表强悍、勇猛。小刚正好要策划本组同学表演一场“水浒戏”,打算用它来扮演下面备选的《水浒》人物。你认为这张黑脸谱最适于扮演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他的强悍、勇猛。‎ ‎2、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 ) ‎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C老实忠厚 D刚强爽快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2)题。 ‎ ‎①虚拟性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京剧艺术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京剧的 虚拟性表演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摸拟生活实际进行的表演。 ‎ ‎②大幕拉开,面积不大的京剧舞台上,除了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之外,再没有别的 道具,只有等演员出场了,你才能通过演员的表演,知道这舞台上将要发生什么故事。‎ 演员通过虚拟性的表演,既可以呼风唤雨,也可以把白昼变为黑夜;既可以把几天甚至 几年的时间压缩为几分钟,也可以把几秒钟的心理活动延展为几十分钟;既可以展现千 军万马的战争场面,也可以在转瞬之间跨越万水千山。这种虚拟性表演,能够在有限的 时空里表现不同时空的人物和事件。 ‎ ‎③京剧演员的表演力图虚拟现实生活的情境,如以划桨虚拟行船,以摸索虚拟夜间 的行为,以打更表示时间的变化等。《武松打店》是一出武戏,说的是武松夜宿孙二娘 的客店,因为误会,与孙二娘在黑夜中展开了一场搏斗。舞台上灯火通明,只摆着一张 桌子,两位演员摸索着闪转腾挪、追逐厮杀,有时近在咫尺却浑然不觉,分明是灯火通 明的舞台,现众却从演员的表演中感觉到,这是一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紧张激烈 的搏斗。 ‎ ‎④需要指出的是,京剧演员的虚拟性表演必须来源于现实生活。前辈艺人于连泉演 ‎《拾玉镯》,为了在舞台上更好地摸拟少女喂小鸡和做针线活儿的动作,他认真观察生 活中少女喂鸡的手势、眼神,反复琢磨她们做针线活儿的过程,这使他的表演达到了以 假乱真的程度。当然,这种虚拟性表演不完全是生活中的真实,而是经过加工的艺术的 真实,演员的动作必须是舞蹈化、节奏化的。 ‎ ‎⑤京剧的虚拟性,既给观众带来了真实的感觉,也使观众获得了美的享受。 ‎ ‎(1).京剧的虚拟性表演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 ‎ 答: ‎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说明对象特点概括能力的考查。‎ ‎【答题思路】解答这题,要认真通读全文,熟悉文章的主体内容,明确说明的对象,想想作者介绍了说明对象的哪些特点,筛选有效信息并概括归纳。注意概括时,要全面具体,不能遗漏相关信息,导致答案不全而扣分。‎ ‎(2).阅读下列材料,说说演员的表演是如何体现京剧的虚拟性的。 ‎ ‎【材料】 ‎ 京剧有一出戏叫《秋江》,说的是一位少女求老艄公驾船帮她追赶一个人的故事,饰演老艄公的演员手里拿着一支长篙上场,接着做出靠岸、解开缆绳、推出小船等动作,在行船过程中,两位演员的身体忽高忽低,很有节奏地起伏着,舞台上两位演员无论快走还是慢行,距离绐终保持不变,直到两位演员下场。 ‎ 答: ‎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印证型材料链接题。‎ ‎【答题思路】解答这题,须通读全文,理解作者所述京剧艺术的虚拟性这一特点后,方能根据文章中2.3.4自然段有关虚拟性在京剧舞台上的表现形式、及其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等内容,对材料中对京剧舞台上的一系列表演进行阐释,说明其表演是如何体现京剧的虚拟性这一特点的。 ‎ ‎【答案】:‎ ‎1、李逵;沂岭杀四虎、江州劫法场、打死殷天锡、元夜闹东京、扯诏谤徽宗等。(能简要点出一个相关事例,体现李逵强悍、勇猛的特点即可)‎ ‎2、A ‎3(1)、要点:①虚拟性表演来源于现实生活,必须符合现实生活。 ②京剧演员要深入地了解生活,亲身去体验、认真去观察生活。③经过艺术加工,演员动作舞蹈化、节奏化。‎ ‎3(2)、示例:演员拿着长篙,做出靠岸、推出小船等动作,舞台虽然是平地,但是两位演员的身体很有节奏地起伏着,无论快走还是慢行,距离绐终保持不变,观众从演员的表演中感觉到这是一场两个人坐船的场景。这种借助真实的道具,角色行为进行虚拟,不仅在舞台上真实细致地再现现实生活,而且演员的动作更加舞蹈化、节奏化,既给观众带来了真实的感觉,也使观众获得了美的享受,体现京剧的虚拟性。‎ 二、书法 ‎1. 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线条奔放,笔力雄健。 B.五字错落有致,收放有度。 ‎ C.气韵贯通,展现书者胸襟。 D.采用隶书书体,方正典雅。 ‎ ‎2.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除了具有语言文字的实用价值之外,更具有艺术欣赏价值。下面三幅作品各有特点,作品与特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作品一 作品二 作品三 ‎ ①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如行云流水。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太宗 ‎ 赞之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 ②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明代赵崡《石 ‎ 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 ‎ ③用笔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不计一笔一字的工拙,力求气势畅达豪放,‎ ‎ 大起大落,放任不羁。‎ A.作品一 ① 作品二② 作品三③‎ B.作品一 ① 作品二③ 作品三②‎ C.作品一 ② 作品二① 作品三③‎ B.作品一 ③ 作品二② 作品三①‎ ‎3.下面是老师向同学们展示的一幅书法作品,用一个词评价这幅作品,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浑厚圆润 B.潇洒飘逸 C.端庄雄健 D.纤细柔美 ‎【答案】1.D 2.C 3.B ‎( 浑厚圆润是篆书,潇洒飘逸是草书、行书,端庄雄健是楷书,纤细柔美是隶书这是代表性字体的大体印象 )‎ 三、对联 ‎1.以传统节日、节气为题材的对联也是别具特色的,下列各项中与上联“端午午时人赏午”构成对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谷雨雨后禾享雨 B.立春春日客游春 C.小雪雪中郎堆雪 D.中秋秋夜夜悲秋 ‎2.下面是一副有关传统节日的对联的上联,请补写出跟月亮有关的传统节日的下联,并用规范的正楷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中。 ‎ ‎ 上联:五月端阳春穗黄 下联: ‎ ‎ ‎ ‎3.下面是一副描绘元宵节的对联,根据上联,下联对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上联:灯月千家晓 下联: ‎ A.山野万里香 B.秋高半月明 C.笙歌万户春 D.一街太平歌 ‎【答案】1.B 2.示例:八月中秋月儿圆 (2分,跟月亮有关的传统节日,意思对即可) 3. C 四、连坏画 ‎1.在下面连环画所表现的历史故事中,“唇亡齿寒”的“齿”具体比喻的一项是( )‎ A.东周 B.虞国 C.虢国 D.晋国 注:虞(yú)国和虢(guó)国是春秋时的诸侯国,有结盟关系。‎ ‎2. 下面这四幅连环画让人想到的一个成语是“ ① ”,与此相关的那场“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被记载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部史书《 ② 》当中,这部史书既是一部史学名著,也是一部文学名著,记史语言生动,富有文学色彩,比如对帮助鲁庄公“长勺之战”取得胜利的关键人物 ③ 的刻画就非常细致生动,让人过目难忘。‎ ‎①齐军战鼓已经敲响了三次,士兵都有些松劲儿了。‎ ‎②这时鲁国才第一次敲响战鼓,命令士兵进军。‎ ‎③鲁国士兵早就想上阵杀敌了,听到战鼓一响,个个精神抖擞地冲向敌人。‎ ‎④鲁兵潮水般涌来,齐兵士气已经衰竭,被杀得狼狈奔逃。‎ ‎3.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第(1)–(3)题。‎ ‎1. 孔明在西域正分兵运粮,听报司马懿大军来攻。这是,孔明手下只剩一些文官,他们听了探报,都惊慌起来。‎ ‎2. 众官纷纷议论。孔明沉思片刻后,微微笑道:“不必惊慌,我早埋伏下十万雄兵,在此等候司马懿。”‎ ‎3. 孔明传令各自隐藏,又命大开四门,挑选几十个老兵办成百姓,去城门口打扫街道,叮嘱道:“魏兵到来,不得慌张。”‎ ‎4. 孔明叫两个童儿,捧着古琴、香炉、跟他走上城楼。他端坐在城楼前面,焚起一炉好香,平心静气,弹起琴来。‎ ‎5. 魏军的前哨到了城下,见城门打开,只有百姓打扫街道,又望见孔明正在城上弹琴,又惊又疑,不知所措。‎ ‎6. 司马懿听了前哨的报告,半信半疑。他传令大军就地休息,暂停前进,自己带随从前往西域。‎ ‎7. 司马懿飞马来到西域,远远望去,看不见一旗一帜,一兵一卒。‎ ‎8. 孔明安坐城楼,慢条斯理地拨动琴弦。司马懿仔细听去,那琴声丝毫不乱。‎ ‎9. 司马懿道:“孔明一生谨慎,城里定有伏兵,赶快撤退,免得中计。”遂火速退兵。‎ ‎(1)连环画中有一幅是通过司马懿的专注神情来表现诸葛亮的临危不乱,这幅画是第____幅。‎ ‎(2)从连环画的内容来看,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临危不乱,使用①‎ 的计谋吓退了司马懿,化险为夷。同样能表现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故事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比如②。 ‎ ‎(3)诸葛亮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京剧舞台上。从连环画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可以看出,京剧舞台上的诸葛亮应当由生行中的___________来扮演。‎ ‎【答案】1.B 2. 答案:①一鼓作气(彼竭我盈,再衰三竭) ②左传 ③曹刿 ‎3.(1)8(2)空城、草船借箭(3)老生 五、节日、节气 ‎1、在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发展中,产生了很多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表现。下面4幅图展示的都是传统节日的习俗,请选出不是元宵节习俗的一项( )‎ ‎ ‎ ‎ A B C D ‎2、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我国劳动人民订立的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季的物候变化。在历代的诗词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四季的气息,寻觅到二十四节气的踪影。请依据语境判断,下列诗句空白处应填入的节气名称是( )‎ ‎①蒹葭苍苍, 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②微雨众卉新,一雷 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韦应物)‎ ‎③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 。(宋琬)‎ A.白露 惊蛰 春分 B.寒露 雨水 春分 ‎ C.白露 惊蛰 小暑 D.寒露 立春 立夏 ‎3、俗话说“花木管时令”,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都是按着一定的季节时令生长,对下列诗中梅花开放时所在节气的推测,正确的一项是( )‎ 梅花 南北朝 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阑】残,尽。‎ A.霜降 立冬    B.寒露 秋分      C.小寒 大寒     D.谷雨 立夏 ‎【答案】1、B 2、A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