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1.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湖北省黄冈市龙感湖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食物腐烂 B.汽油挥发、工业上制取氧气
C.酒精燃烧、铁生锈 D.水的电解、干冰升华
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避免浪费
C.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立即用水扑灭
3.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小强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甲包含了乙、丙、丁….下列关系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B.常见的合金不锈钢、焊锡、生铁
C.常见的还原剂氢气、木炭、一氧化碳
D.常见的碱烧碱、纯碱、孰石灰
4.下面是某学生学完化学用语后一次练习的部分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
A.2MnO42﹣:表示2个高锰酸根离子
B.2N2:表示 2个氮原子
C.Fe2+中的“2”:表示每个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D.H2O:既表示宏观意义,又表示微观意义
5.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高层住宅发生特大火灾,58人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退到卫生间暂避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跳楼.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6.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过滤后在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7.要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方法不可行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方法
A
O2
水蒸气
通过浓H2SO4洗气
B
MnO2
碳粉
在空气中灼烧
C
KCl溶液
BaCl2
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过滤
D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8.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稀盐
酸中加水稀释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加热一定量的
高锰酸钾固体
D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A.A B.B C.C D.D
五、化学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18分)
9.小思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内容包括:铜在空气中灼烧、锌与稀硫酸反应、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如是他实验操作考试中的部分情景.
(1)图中有一处错误的操作,该操作是______(填序号);
(2)操作A的现象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他讲铝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未出现任何现象,其原因是______.
10.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
(1)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非吸烟者会因少数吸烟者吸烟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______;
(2)判断得到的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进行检验,其检验的方法为______
______.
(3)煤矿矿井中发生“瓦斯爆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某实验小组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在在做盐酸除铁锈的实验时发现:
①将带锈铁钉放入试管后加入稀盐酸,看到铁锈消失,溶液呈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待铁锈消失后又看到______现象.
②课后清洗仪器时,王芊卉同学发现试管中的黄色溶液变成浅绿色,表明此时的溶液已变为氯化亚铁溶液,这是由于过量的铁继续与黄色溶液的主要成分反应造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1.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
(2)将t2℃时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3)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而又不改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
(4)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5mL稀盐酸,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______.
12.以下是一些常见物质间互相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各步反应均是恰好完全反应).图中A、B、X、Y均为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如图判断:B的化学式为______;Y的化学式为______;
(2)写出蓝色溶液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X除了与黑色固体甲、乙反应外,请再举一例,说明X还能发生化合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六、化学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3分)
13.过氧化氢溶液长期保存会自然分解,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小军从家中拿来一瓶久置的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同学们一起测定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51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七、探究与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氢气,应从导管(填“①”或“②”)______通入;
(3)检验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甲烷,并收集相对来说较纯净的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不使用F装置)______.
1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组对溶液的鉴别进行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实验目的】Na2CO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四种溶液的鉴别.
【实验药品】未贴标签的四瓶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和紫色石蕊试剂.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等.
【设计并实验】甲组同学利用紫色石蕊试剂鉴别四种溶液:
实验操作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1)用4支试管,各取少量四种溶液,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剂;
一支试管中溶液变为红色,则原溶液是稀盐酸.
(2)另用3支试管,各取少量未确定的三种溶液,分别滴加步骤(1)检验出的溶液.
一支试管中溶液有气泡放出,则原溶液是______溶液
(3)另用2支试管,______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原溶液是______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剩下的就是最后一种溶液.
乙组同学经讨论认为,不用紫色石蕊试剂也能鉴别出四种溶液.各自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同学
实验操作
实现现象
结论
小红
用3支试管,各取少量三种溶液,分别滴加另一种溶液.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其余两支试管溶液中无现象.
所滴加的溶液是稀盐酸.
小勇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其余两支试管溶液中无现象.
所滴加的溶液是Na2CO3溶液.
小新
三支试管溶液中都无现象.
所滴加的溶液是NaOH溶液
乙组三位同学经过交流后发现本组______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所滴加的溶液应是______溶液,由此鉴别出了四种溶液.
【反应与体会】
①物质的鉴别有多种方法;
②鉴别物质的关键是利用物质的特征性质等.
2016年湖北省黄冈市龙感湖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食物腐烂 B.汽油挥发、工业上制取氧气
C.酒精燃烧、铁生锈 D.水的电解、干冰升华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汽油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工业上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避免浪费
C.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立即用水扑灭
【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加热器皿-酒精灯;玻璃仪器的洗涤.
【分析】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量的限制考虑;B、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考虑;C、根据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考虑;D、根据酒精灯引起火灾的灭火方法考虑.
【解答】解:A、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A错;
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不能放回原瓶,否则污染试剂,故B错;
C、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故C正确;
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用湿抹布扑灭,或用沙子盖灭,故D错.
故选C.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3.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小强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甲包含了乙、丙、丁….下列关系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B.常见的合金不锈钢、焊锡、生铁
C.常见的还原剂氢气、木炭、一氧化碳
D.常见的碱烧碱、纯碱、孰石灰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碳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分析】A、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指粉尘污染和有害气体污染;
B、根据常见的合金的种类分析判断;
C、根据常见的还原剂分析判断;
D、根据碱与盐的区别进行分析;碳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解:A、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指粉尘污染和有害气体污染,而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是空气污染物的一部分.故A正确;
B、不锈钢、焊锡、生铁都属于常见的合金.故B正确;
C、氢气、木炭、一氧化碳属于常见的还原剂.故C正确;
D、烧碱、熟石灰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属于盐.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在化学的学习过程要利用好这一方法加强对学习知识的学习.
4.下面是某学生学完化学用语后一次练习的部分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
A.2MnO42﹣:表示2个高锰酸根离子
B.2N2:表示 2个氮原子
C.Fe2+中的“2”:表示每个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D.H2O:既表示宏观意义,又表示微观意义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为锰酸根离子,故2MnO42﹣表示2个锰酸根离子,故选项错误;
B、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原子,就可表示为:2N;故选项错误;
C、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错误;
D、H2O宏观上可表示水这种物质,微观上可表示一个水分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5.2010年11月15日
,上海市高层住宅发生特大火灾,58人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退到卫生间暂避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跳楼.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分析】①根据楼房下层起火高层上的人不易逃离现场判断.
②根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判断.
③根据气体受热密度变小的性质判断.
④根据楼房下层起火高层上的人不易逃离现场判断.
⑤根据跳楼易受伤判断.
【解答】解:①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不易逃离,退到卫生间暂避等待救援是合理选择,所以正确.
②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有毒气体,所以正确.
③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所以正确.
④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不易逃离,封闭房门能防止火势蔓延和有毒气体进入,所以正确.
⑤在高层楼房上跳下会造成严重受伤,所以错误.
故选A.
【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
6.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过滤后在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说明加入的M金属活动性顺序比铜、银强,反应时M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金属中含有M,因为铜、银排在顺序表中氢之后,与盐酸不反应,说明加入的M过量,铁与AgNO3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
【解答】解:根据题意: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说明加入的M金属活动性顺序比铜、银强,反应时M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金属中含有M,因为铜、银排在顺序表中氢之后,与盐酸不反应,说明加入的M过量,铁与AgNO3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
A、AgNO3与盐酸可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滤液中无沉淀产生,说明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正确;
B、铜、银排在顺序表中氢之后,与盐酸不反应,过滤后在滤渣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一定含有M,正确;
C、通过上述分析可知:M过量,则Cu(NO3)2完全反应,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正确;
D、铁与AgNO3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而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故M不可能是铁,故错误;
故选D.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金属可与盐酸反应,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在置换反应中生成亚铁盐,溶液显浅绿色.
7.要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方法不可行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方法
A
O2
水蒸气
通过浓H2SO4洗气
B
MnO2
碳粉
在空气中灼烧
C
KCl溶液
BaCl2
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过滤
D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碳粉能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BaCl2能与适量的Na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uSO4能与足量铁屑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稀盐
酸中加水稀释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加热一定量的
高锰酸钾固体
D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A.A B.B C.C D.D
【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碱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不断加水,酸性减弱,pH增大,但不会大于7;
B、一定温度下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会为0;
C、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D、盐酸可与碱反应,氯化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解答】解: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不断加水,酸性减弱,pH增大,但不会大于7,故错误;
B、一定温度下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会为0,故错误;
C、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而加热高锰酸钾生成氧气,所以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其质量分数会不断变大,当反应完毕,不再增加,故错误;
D、氯化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钾均能与盐酸反应,所以溶液中有盐酸就不会有沉淀生成,当盐酸反应完毕,有沉淀生成,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知识分析解答,分析时要注意明确D选项中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五、化学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18分)
9.小思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内容包括:铜在空气中灼烧、锌与稀硫酸反应、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如是他实验操作考试中的部分情景.
(1)图中有一处错误的操作,该操作是 C (填序号);
(2)操作A的现象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22CuO ;
(3)他讲铝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未出现任何现象,其原因是 铝丝表面的氧化膜未处理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熟记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并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解答】解:(1)分析铜在空气中灼烧、锌与稀硫酸反应、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操作可知,错误的操作为C,因为加锌粒,取用块状固体时,不能直接如图放入,将会造成液体溅出;
(2)灼烧铜丝,现象为铜丝表面变黑,铜和氧气反应生成了黑色的氧化铜的缘故,反应的方程式是:2Cu+O22CuO;
(3)他将铝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未出现任何现象,其原因是铝丝表面被氧化,氧化膜(Al2O3)不和硫酸铜反应.
故答为:(1)C;(2)铜丝表面变黑,2Cu+O22CuO;(3)铝丝表面的氧化膜未处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并要了解各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还考查固体和液体的取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10.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
(1)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非吸烟者会因少数吸烟者吸烟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2)判断得到的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进行检验,其检验的方法为 取水样加肥皂水,振荡,有沉淀或浮渣出现的为硬水,有泡沫出现的为软水
多一空 .
(3)煤矿矿井中发生“瓦斯爆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H4+2O22H2O+CO2 ;
(4)某实验小组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在在做盐酸除铁锈的实验时发现:
①将带锈铁钉放入试管后加入稀盐酸,看到铁锈消失,溶液呈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待铁锈消失后又看到 气体生成 现象.
②课后清洗仪器时,王芊卉同学发现试管中的黄色溶液变成浅绿色,表明此时的溶液已变为氯化亚铁溶液,这是由于过量的铁继续与黄色溶液的主要成分反应造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Cl3+Fe=3FeCl2 .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硬水与软水;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检验软水和硬水的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4)①根据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盐酸和铁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进行分析;
②根据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进行分析.
【解答】解:(1)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非吸烟者会因少数吸烟者吸烟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检验软水和硬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取水样加肥皂水,振荡,有沉淀或浮渣出现的为硬水,有泡沫出现的为软水;
(3)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H4+2O22H2O+CO2;
(4)①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盐酸和铁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待铁锈消失后又看到气体生成的现象;
②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化学方程式为:2FeCl3+Fe=3FeCl2.
故答案为:
(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取水样加肥皂水,振荡,有沉淀或浮渣出现的为硬水,有泡沫出现的为软水;
(3)CH4+2O22H2O+CO2;
(4)①Fe2O3+6HCl=2FeCl3+3H2O,气体生成;
②2FeCl3+Fe=3FeCl2.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11.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P点表示的含义是 在t1℃时,B、C的溶解度相等 ;
(2)将t2℃时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C ;
(3)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而又不改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采取的方法有_ 升高温度 ;
(4)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5mL稀盐酸,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 C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甲图中P点表示的含义是:在t1℃时,B、C的溶解度相等;将t2℃时,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因为在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C的由饱和变为不饱和,还是最小;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而又不改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采取的方法是升高温度;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5mL稀盐酸,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是C物质,因为中和反应放出热量,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因此变浑浊.
【解答】解:(1)甲图中P点表示的含义是:在t1℃时,B、C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在t1℃时,B、C的溶解度相等;
(2)将t2℃时,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因为在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C的由饱和变为不饱和,还是最小;故答案为:B>A>C
(3)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而又不改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采取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故答案为:升高温度;
(4)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5mL稀盐酸,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是C物质,因为中和反应放出热量,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因此变浑浊;故答案为: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以下是一些常见物质间互相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各步反应均是恰好完全反应).图中A、B、X、Y均为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如图判断:B的化学式为 O2 ;Y的化学式为 CO2 ;
(2)写出蓝色溶液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
(3)X除了与黑色固体甲、乙反应外,请再举一例,说明X还能发生化合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O22CO2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图中A、B、X、Y均为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由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则A为氢气,B为氧气,乙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由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蓝色),则乙为氧化铜,F为铜;E为铁,甲为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氧化铜均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分别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铜和二氧化碳,则X为一氧化碳,Y为二氧化碳;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浅绿色溶液)和铜,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图中A、B、X、Y均为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由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则A为氢气,B为氧气,乙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由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蓝色),则乙为氧化铜,F为铜;E为铁,甲为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氧化铜均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分别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铜和二氧化碳,则X为一氧化碳,Y为二氧化碳;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浅绿色溶液)和铜,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
(1)B的化学式为O2;Y的化学式为CO2.
(2)蓝色溶液与E反应,即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3)X除了与黑色固体甲、乙反应外,请再举一例,说明X还能发生化合反应,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
故答案为:(1)O2;CO2;(2)Fe+CuSO4═FeSO4+Cu;(3)2CO+O22C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六、化学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3分)
13.过氧化氢溶液长期保存会自然分解,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小军从家中拿来一瓶久置的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同学们一起测定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51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0.48g .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氧气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48g;
②设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0.48g
解得:x=1.02g,
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
故答案为:(1)0.48g;(2)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能力,通过图象判断出氧气的质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七、探究与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试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氢气,应从导管(填“①”或“②”) ② 通入;
(3)检验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先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水,当水浸没其下端管口时,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连接的胶皮管,然后再加入少量的水,若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水面不再下降,则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 ;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甲烷,并收集相对来说较纯净的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不使用F装置) AC .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
(2)根据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写出化学方程式即可;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性质决定进气口即可;
(3)根据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解答;
(4)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较纯的气体用排水法.
【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试管;故答案为:试管;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会聚集在水的上方,应从导管②通入;
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②;
(3)检查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是:先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水,当水浸没其下端管口时,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连接的胶皮管,然后再加入少量的水,若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水面不再下降,则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先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水,当水浸没其下端管口时,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连接的胶皮管,然后再加入少量的水,若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水面不再下降,则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
(4)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属于固体型,故选发生装置A,甲烷难溶于水,所以收集较纯净的甲烷可用排水法;
故答案为:AC.
【点评】本题主要对气体的制备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及气密性检查、常用仪器等知识进行考查.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1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组对溶液的鉴别进行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实验目的】Na2CO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四种溶液的鉴别.
【实验药品】未贴标签的四瓶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和紫色石蕊试剂.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等.
【设计并实验】甲组同学利用紫色石蕊试剂鉴别四种溶液:
实验操作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1)用4支试管,各取少量四种溶液,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剂;
一支试管中溶液变为红色,则原溶液是稀盐酸.
(2)另用3支试管,各取少量未确定的三种溶液,分别滴加步骤(1)检验出的溶液.
一支试管中溶液有气泡放出,则原溶液是 Na2CO3 溶液
(3)另用2支试管, 各取少量未确定的二种溶液,分别滴加步骤(2)检验出的溶液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原溶液是 Ca(OH)2 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剩下的就是最后一种溶液.
乙组同学经讨论认为,不用紫色石蕊试剂也能鉴别出四种溶液.各自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同学
实验操作
实现现象
结论
小红
用3支试管,各取少量三种溶液,分别滴加另一种溶液.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其余两支试管溶液中无现象.
所滴加的溶液是稀盐酸.
小勇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其余两支试管溶液中无现象.
所滴加的溶液是Na2CO3溶液.
小新
三支试管溶液中都无现象.
所滴加的溶液是NaOH溶液
乙组三位同学经过交流后发现本组 小勇 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所滴加的溶液应是 Ca(OH)2 溶液,由此鉴别出了四种溶液.
【反应与体会】
①物质的鉴别有多种方法;
②鉴别物质的关键是利用物质的特征性质等.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分析】分析甲组同学所设计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以及“实验现象与结论”,理解该组同学实验设计的思路,根据所分析的甲组同学的实验思路,完成本组同学的鉴别实验;
分析乙组三位同学的鉴别思路﹣﹣几种物质相互反应,对每位同学的实验现象,判断他们由此实验现象所得结论的正确性,找出现象与结论不一致的同学并对结论进行修改;
最后,运用乙组同学的鉴别思路,判断四组物质按此思路不能完成鉴别的一组物质.
【解答】解:分析甲组同学的鉴别过程可以发现,他们首先利用四种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颜色变化特点,鉴别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的唯一溶液稀盐酸;然后利用鉴别出来的稀酸滴入另三种溶液样品,根据放出气体情况鉴别出能与盐酸放出气体的碳酸钠溶液;最后利用碳酸钠溶液对所余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进行鉴别,碳酸钠溶液滴入后有沉淀生成的溶液为氢氧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故答案为:
实验操作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1)用4支试管,各取少量四种溶液,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剂;
一支试管中溶液变为红色,则原溶液是稀盐酸.
(2)另用3支试管,各取少量未确定的三种溶液,分别滴加步骤(1)检验出的溶液.
一支试管中溶液有气泡放出,则原溶液是 Na2CO3溶液
(3)另用2支试管,各取少量未确定的二种溶液,分别滴加步骤(2)检验出的溶液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原溶液是 Ca(OH)2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剩下的就是最后一种溶液.
分析乙组同学的鉴别过程可以发现,该组同学利用四物质溶液间发生反应时的特殊现象,对四种溶液进行鉴别.当小勇同学把某一种溶液滴入其余三种溶液中时,发现只有一支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而另两支试管中无现象,由此判断所滴加的溶液为碳酸钠溶液,此判断因没考虑到碳酸钠与稀盐酸放出气体,不符合“另两支试管溶液中无现象”的实验现象,所以,小勇同学的鉴别出现了错误;四种物质间能形成沉淀的组合为: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因此所滴加的溶液不是碳酸钠溶液就是氢氧化钙溶液,但由于另两支试管溶液中无现象,而碳酸钠与盐酸放出气体,所以滴入的溶液不是碳酸钠而应该是氢氧化钙溶液;
故答案为:小勇,Ca(OH)2.
【点评】分析实验的操作过程,理解所设计实验的实验思路,按照实验思路完成题中所设计实验,这也是解决实验探究类问题的常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