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8.0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压轴训练实验题专项一讲义及答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实验题专项(一)(讲义)‎ ‎【规律、探究类实验】‎ Ø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如图所示,小林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他将一块玻璃板垂直架在桌面上,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 A 和 B 一前一后竖放在玻璃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用眼睛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 (1) 该实验中取用玻璃而不用镜子,是为了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 便于 ,若有 3mm 厚和 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 取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关系;‎ (3) 为了便于观察和比较,他 (选填“应该”或“不应该”)将后面的蜡烛 B 点燃,理由是 。‎ 第 1 题图 (4) 为了能够比较 件实验器材是 ;‎ ‎的关系,他还应取用的一 (5) 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 ‎ (6) 实验的最后,小林移去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 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 A 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Ø 光的折射规律 2. 小明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形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明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表:‎ (1)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 (2) 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光线消失,只有反射,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当入射角 t≥ °时,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3) 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不能消失,无法出现全反射现象。请你猜想一条发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 。‎ 第 2 题图表 Ø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 如图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 v 和物距 u 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 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16cm 处,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 (3) 实验完成之后,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丙所示,因为近视眼镜对光有 作用,所以光 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 ‎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Ø 晶体凝固的特点 2. 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 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 0℃~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 (2) 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 1 所示,则小红所测盐水从第 分钟开始凝固,在第 6 分钟时处于 状态,凝固过程用了 _分钟,凝固点是 (3) 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 200mL,小明加了 1 汤匙的 盐,而小红加了 3 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 (1) 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 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 ‎-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 (选填“准确”或“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 。‎ (2) 本题中给药品降温的原理是固体熔化要 。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3) 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水浓度为 15%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 2 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Ø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 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有关 B. 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C.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室中有一较长的水平粗糙桌面、一个带钩的长方体木块和一只弹簧测力计可供使用。‎ (1) 小芳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桌面上进行了三次实 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数据可验证猜想 (填 序号),实验中还应注意保持木块与桌面间的 的大小不变,可得到的结论是: 。‎ (2) 用上述器材还可以验证猜 (填序号)。实验中要水平 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理由是: 。若实验中再提供一块玻璃板,利用上述器材还可以验证猜想 ‎ (填序号)。‎ 第 5 题图 第 5 题图表 1. 用绳子拉着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做圆周运动,绳子拉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认为与小球的运动速度有关。于是他用一根橡皮筋连接一个小球,让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一定速度作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改变小球的运动速度,做几次实验,记录现象如下表。‎ (1) 小球在桌面作圆周运动时,其运动状态 改变(选 填“可能”、“一定”或“一定不”)。‎ (2) 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小球的运动速度越大,那么橡皮筋的伸长就越 。‎ (3) 小明用橡皮筋替代绳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4) 小玲查阅资料后知道作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的拉力与小球的运动速度、小球的质量以及圆周的半径有关。据此,小玲认为用橡皮筋代替绳子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请说出理由: ‎ Ø 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2. 某同学在体育活动中,从铅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情况猜想到: 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 A、B、C、‎ D 四个铅球,其中 A、C、D 三球的质量为 m,B 球质量为 2m, 让 A、B 两球从距沙表明高 H 静止下落,C 球从距沙表面高 2H 静止下落,D 球从距沙表面高2H 的光滑弯曲管道上端静止滑入,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地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计)。实验测得 A、B 两球陷入沙深度分 别为 h1 和 h2,C、D 两球陷入沙深度均为 h3,且 h1<h2<h3。‎ (1) 本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 来反映的。‎ (2) 比较 A、B 两球,由此可得出结论:当下落高度一定时, ‎ (1) 比较 两球,由此可得出结论:当物体质量相同时, 下落的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2) 比较 C、D 两球,发现两球运动的路径不同,但陷入沙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 ‎ (选填:“有关”或“无关”)。‎ (3) 小球在下落过程陷入沙面前,将重力势能转化为 能,陷入沙中后到小球静止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 能。‎ Ø 探究物质的吸放热能力 1.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两烧瓶中的电阻丝相同。‎ (1) 实验中,必须取 相等的甲、乙两液体;‎ (2) 实验中,用 (填序号)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 少;通过比较 (填序号)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A.通电时间 B.温度计示数变化 (3) 下表是某次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 (选填“甲”或 “乙”)液体的吸热能力较强。‎ (4) 若在甲、乙两瓶中,液体是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电阻丝的阻值不同,则该装置可用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并且最好选用液体 (选填“甲”或“乙”)。‎ Ø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 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小丽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出实验电路如图甲,并正确连接了部分实验器材如图乙所示。‎ 甲 乙 丙 (1) 请只添加一条导线完成图乙所示的实验电路的连接。‎ (1) 连好电路开始实验,在闭合开关 S 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处在 端(填“C”或“D”)。‎ (1) 闭合开关 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 P 的位置,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请分析图象得出结论:当 一定时, ‎ (2) 实验中,要进行多次测量,其目的是 ,在你 学过的试验中与此实验目的一样的还有 。‎ ‎(举出一例)‎ Ø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 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器材有: 学生电源(3V 不变),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四只(5Ω、‎ ‎10Ω、20Ω、25Ω 各一只),滑动变阻器 M(10Ω,1A),滑动变阻器 N(20Ω,1A),开关,导线若干。‎ (1) 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 P 向 B 端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 (2) 实验过程中,使用不同定值电阻进行探究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定值,使电阻 R 两端电压保持不变,这种方法是 ‎ ‎(填字母编号)。‎ A.转换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3) 某次实验中,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约 3V,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两电表示数均无明显变化,电路故障原因可能是 。‎ (4) 排除故障后,更换不同定值电阻进行了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5) 实验中选择的滑动变阻器应是 (选填“M”或“N”)。‎ Ø 推导阿基米德原理 1. 如图所示,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 如图甲,在弹簧的下端挂一个小桶,小桶的下面吊一个石块, 记下弹簧伸长后下端到达的位置 O,将此时弹簧对小桶的拉力记为 T1,小桶与石块的总重记为 G,则 T1 G(选填 ‎“>”“<”或“=”)。‎ (2) 如图乙,在溢水杯中盛满水,当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出的水便流到旁边的小水杯中,将排出的水的重力记为 G 排;‎ (3) 如图丙所示,把小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弹簧下方的小桶中,弹簧的下端又会到达原来的位置 O,将此时弹簧对小桶的拉力记为 T2,则 T2 T1(选填“>”“<”“=”);‎ (4) 通过对图丙中小桶和石块的受力分析,请推导石块受到的浮力 F 浮与排出水的重力 G 排之间的关系 ‎ ‎ (要求写出推导过程)。‎ Ø 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 在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实验时;‎ (1) 闭合开关让悬着的导体 ab (选填“左右”、“上下”或“沿 ab 方向”)运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偏转。‎ (2) 试验中发现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不明显,请你从实验装置和操作上各提一条改进建议。‎ 装置改进: ; 操作改进: 。‎ (3) 如果将灵敏电流计换成 ,可以观察到磁场对通电导体 的作用。‎ ‎【参考答案】‎ ‎1. (1)确定像的位置;2‎ ‎(2)像与成像物体的大小 ‎(3)不应该;B 点燃后会使周围变亮,干扰观察 A 的像。‎ ‎(4)物距和像距,刻度尺,‎ ‎(5)像和蜡烛不能重合 ‎(6)不能,虚 ‎2. (1)增大 ‎(2)41.2‎ ‎(3)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3. (1)10‎ ‎(2)放大 ‎(3)发散,远离 4. ‎(1)盐水的凝固点低于 0℃‎ ‎(2) 5,固液共存,5,-6℃‎ (3) 先降低后升高 (4) 不准确,没有进一步探究浓度在 21%~24%之间的盐水凝固点 (5) 吸热,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6) 变多 5. ‎(1)A,接触面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无关。‎ (2) B;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所受力为平衡力,即 f=F。‎ ‎(3)C ‎6. (1)一定 ‎(2)长 ‎(3)通过橡皮筋的伸长量来比较拉力的大小 ‎(4)实验中小球运动的速度和圆周半径都在发生改变 ‎7. (1)铅球陷入沙的深度 ‎(2)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 A、C ‎(4)无关 ‎(5)动,内 ‎8. (1)质量 ‎(2)A 、B ‎(3)甲 ‎(4)电阻,乙 ‎9. (1)‎ ‎(2)C ‎(3)电阻,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4)寻找普遍规律;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0. (1)‎ ‎(2)B ‎(3)R 断路 ‎(4)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5)N 11. (1)=‎ ‎(3)=‎ (2) T1=G,T2=G+G 排-F 浮,且 T1=T2,故 F 浮=G 排。‎ ‎12. (1)左右 ‎(2)换用磁性更强的磁铁;增大导体棒移动的速度 ‎(3)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