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6.0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25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福建省厦门六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10小题,1~5小题各2分,6~10小题各3分,共25分)‎ ‎1.下列关于能源、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开发新能源汽车可减少汽油、柴油的使用,从而减少雾霾天气现象 B.太阳能、风能发电是今后新能源开发的方向 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给钢铁制品进行防锈处理,不仅可节约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室内植物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下列物质,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H2O B.(NH4)2SO4 C.Ca(NO3)2 D.KH2PO4‎ ‎3.某同学体内缺少维生素,该同学饮食中需适量增加的食物是(  )‎ A.米饭、面条 B.蔬菜、水果 C.瘦肉、鸡蛋 D.奶油、花生油 ‎4.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苏打能作发酵粉,是因为小苏打能与面粉反应 B.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 C.浓硫酸可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5.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氧气和液氧的化学性质相同 D.单质是含有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6.汽车尾气催化转换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反应前 反应后 甲 乙 丙 丁 A.图中有四种不同的氧化物 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D.生成物中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2:7‎ ‎7.下列验证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 CO2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B.‎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质量守恒定律 ‎8.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9.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NaCl(Na2CO3)‎ CaCl2溶液 加适量CaCl2溶液,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B Na2SO4(NaOH)‎ 稀盐酸 加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 KCl(KClO3)‎ MnO2‎ 加MnO2,加热后冷却 D Fe2(SO4)3溶液(CuSO4)‎ 过量铁粉 过滤 A.A B.B C.C D.D ‎ ‎ 二、非选择题(本题8小题,共75分)‎ ‎11.“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______.‎ ‎②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______和______(填符号).‎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E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或“失”)电子,离子符号为______.‎ ‎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_(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______和______.‎ ‎③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12.如图是同学们经常使用交通工具﹣﹣自行车,请完成下列各题:‎ ‎(1)所标各部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______(填序号),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有______(任选一种物质填序号).‎ ‎(2)车轮的钢圈在潮湿的空气中会锈蚀,这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和水蒸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通常用盐酸除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新型食品保鲜剂“纳米α铁粉”被称为“双吸剂”,其实质就是利用了铁生锈的原理,若用化学方法检验使用一段时间的“纳米α铁粉”是否完全失效,可选用______检验,若出现______的现象,说明该双吸剂仍可使用.‎ ‎13.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1)水是很好的溶剂,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蔗糖 B、食盐 C、植物油 D、酒精 ‎(2)水溶液的应用非常广泛,3%的过氧化氢溶液可用于消毒,配制3%的过氧化氢溶液500g,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______g,需要水______g.配制的步骤是______.‎ ‎(3)天然水是混合物,用图1简易装置净化水时,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区别硬水和软水的试剂是______.‎ ‎(4)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名叫“干水”的物质(如图2),每个“干水”粒子是由小水滴、外层包上沙质硅膜组成.这种糖粉状物质的最大特色是具有强力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商业价值极高.下列有关“干水”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干水”属于纯净物 B.“干水”的化学式为H2O C.“干水”可用于降低温室效应 D.“干水”是一种糖类物质 ‎(5)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问题.图3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______.‎ ‎15.黄铜矿(主要万分CuFeS2)经初步处理后,所得溶液甲中的溶质为Fe2(SO4)3、CuSO4及H2SO4.某同学通过废铁屑制取补血剂原料碳酸亚铁并回收铜.步骤如图:‎ ‎(1)Fe2(SO4)3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Fe2(SO4)3+yFezFeSO4,其中x、y、z为化学计量数,则x:y:z=______.‎ ‎(2)步骤Ⅰ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步骤Ⅰ中,废铁屑含有少量铁锈,对产物的成分没有影响,原因是______.‎ ‎(4)写出步骤Ⅱ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步骤Ⅲ回收铜的方法为______.‎ ‎16.据图1中的实验常用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1)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上述仪器中的______(填序号);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当用铁夹固定好试管后,要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应调节螺旋______(填“K1”、“K2”或“K3”).‎ ‎(2)若用锌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并装配一个使反应随开随停的发生装置,应选上述仪器中的______(填序号);若需测量收集到氢气的体积,则收集的仪器应选______(填图中仪器名称).‎ ‎(3)如图2为某同学制作的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略).‎ 甲酸与热的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①HCOOHX+CO↑,则X是______(填化学式);‎ ‎②氧化铜的颜色变化为______,其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③此装置的优点是______.‎ ‎17.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I:全部是NaOH;‎ 猜想Ⅱ:全部是Na2CO3;‎ 猜想Ⅲ:______.‎ ‎【实验与探究】‎ ‎(1)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钙溶液.‎ 实验过程中产生______.‎ 则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 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为了进一步的验证猜想结果,你该如何做?______.‎ ‎(3)小华同学对实验(1)的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该方案的操作步骤中应该改进的是______.‎ ‎(4)小明又提出了一个定量实验方案:通过测定产生沉淀的质量来证明猜想II或III成立.实验如下:准确称取mg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为ng,若猜想III成立,则m与n的关系式为(用含m和n的等式或不等式表示)______.‎ ‎(5)你还有其它定量实验方法来证明猜想II或猜想III成立吗?写出方案即可.______.‎ ‎18.为测定某氮肥中硫酸铵的纯度(及质量分数)是否与如图标签相符合,小林取一定量该氮肥样品于烧杯中配成溶液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反应,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和样品溶液总质量 氯化钡溶液质量 过滤后烧杯和溶液总质量(滤液的损失忽略不计)‎ ‎45g ‎55g ‎76.7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BaCl2=BaSO4↓+2NH4Cl,其他成分能溶于水但不参加反应】‎ ‎(1)反应共生成BaSO4的质量为______g.‎ ‎(2)若所取氮肥样品的质量为15g,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氮肥中硫酸铵的纯度是否与标签相符.(请写出计算过程)‎ ‎(3)反应前后,溶液中硫元素的质量是_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 ‎ ‎2016年福建省厦门六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题10小题,1~5小题各2分,6~10小题各3分,共25分)‎ ‎1.下列关于能源、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开发新能源汽车可减少汽油、柴油的使用,从而减少雾霾天气现象 B.太阳能、风能发电是今后新能源开发的方向 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给钢铁制品进行防锈处理,不仅可节约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分析】A、从开发新能源汽车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去分析;‎ B、从太阳能、风能发电是清洁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去分析;‎ C、从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去分析;‎ D、从给钢铁制品进行防锈处理,不仅可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去分析.‎ ‎【解答】解:A、开发新能源汽车可减少汽油、柴油的使用,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从而减少雾霾天气现象,故A正确;‎ B、太阳能、风能发电是清洁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是今后新能源开发的方向,故B正确;‎ C、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属于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给钢铁制品进行防锈处理,不仅可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D正确.‎ 由于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故答案为:C.‎ ‎【点评】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 ‎ ‎ ‎2.室内植物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下列物质,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H2O B.(NH4)2SO4 C.Ca(NO3)2 D.KH2PO4‎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H2O不属于复合肥;‎ B、(NH4)2SO4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C、Ca(NO3)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D、KH2PO4中含有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 ‎ ‎3.某同学体内缺少维生素,该同学饮食中需适量增加的食物是(  )‎ A.米饭、面条 B.蔬菜、水果 C.瘦肉、鸡蛋 D.奶油、花生油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解答】解:A、米饭、面条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B、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C、瘦肉、鸡蛋中主要是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奶油、花生油含有较多的油脂,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关食品问题是中考的主要考点之一,基础性比较强.食品在现实生活中种类繁多,应该好好选择.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身体健康.‎ ‎ ‎ ‎4.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苏打能作发酵粉,是因为小苏打能与面粉反应 B.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 C.浓硫酸可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氧气的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小苏打作发酵粉,不是因为它能与面粉反应,而是自身受热分解产生了能使面蓬松的二氧化碳气体,故说法错误.‎ B、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不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故说法错误;‎ C、浓硫酸可作干燥剂,因为它具有吸水性,故说法正确;‎ D、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小苏打、洗洁精、浓硫酸以及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5.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氧气和液氧的化学性质相同 D.单质是含有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考点】氧化反应;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A、根据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跟某些化合物里的氧的反应也是氧化反应解答;‎ B、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解答;‎ C、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D、根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跟某些化合物里的氧的反应也是氧化反应.例如,H2与CuO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其中H2与CuO中O的反应也是氧化反应,故错误;‎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可能是离子构成,故错;‎ C、氧气和液氧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对;‎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错.‎ 答案:C.‎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此题说明物质不同,性质不同,不能用类推法来学习化学,要熟记相关基础知识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6.汽车尾气催化转换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反应前 反应后 甲 乙 丙 丁 A.图中有四种不同的氧化物 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D.生成物中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2:7‎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反应的实质.‎ ‎【分析】观察汽车尾气催化转换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汽车尾气催化转换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2NO+2CO2CO2+N2,‎ A、由方程式可知,共有NO、CO、CO2三种氧化物,故A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每4个分子生成了3个分子,分子的总数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错误.‎ D、生成物中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44):28=22:7.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 ‎ ‎7.下列验证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 CO2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B.‎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碱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注射器内的压强变小进行解答;‎ B、根据纸片、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不同,且铜片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进行解答;‎ C、根据浓氨水、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分别挥发出氨气、氯化氢气体,二者会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进行解答;‎ D、根据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所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解答.‎ ‎【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注射器内的压强变小,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会造成注射器内的压强变小,所以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注射器的活塞会被向内推动,故A错误;‎ B、纸片、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不同,且铜片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所以可用此实验验证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故B正确;‎ C、浓氨水、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分别挥发出氨气、氯化氢气体,二者会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会看到有白烟生成,所以可以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故C正确;‎ D、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所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要在密闭容器内,而不是烧杯内,故D错误.‎ 故选:AD.‎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8.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后乙质量增加了32g﹣4g=28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减少了24g﹣4g=20克,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反应物应该还少8克,所以甲是反应物,故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28:20=7:5.‎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后乙质量增加了32g﹣4g=28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减少了24g﹣4g=20克,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反应物应该还少8克,所以甲是反应物,故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故乙中含有甲、丁中的所有元素.‎ 故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28:20=7:5.‎ 因为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8g:28g=2:7;因为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28:20=7:5,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 故选:A.‎ ‎【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 ‎9.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b大;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因为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溶液质量减少,不变是错误的;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因为在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比b大;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在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 ‎【解答】解: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说法正确;‎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溶液质量减少,说法不正确;‎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因为在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比b大,说法正确;‎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在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NaCl(Na2CO3)‎ CaCl2溶液 加适量CaCl2溶液,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B Na2SO4(NaOH)‎ 稀盐酸 加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 KCl(KClO3)‎ MnO2‎ 加MnO2,加热后冷却 D Fe2(SO4)3溶液(CuSO4)‎ 过量铁粉 过滤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Na2CO3能与适量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NaOH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Fe2(SO4)3溶液和CuSO4均能与过量铁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二、非选择题(本题8小题,共75分)‎ ‎11.“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 分子之间有间隔 .‎ ‎②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 N 和 H (填符号).‎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E最外层电子数是 2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失 (填“得”或“失”)电子,离子符号为 Mg2+ .‎ ‎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B (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 C 和 E .‎ ‎③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CO+2H2CH3OH .‎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①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隔的特性分析解答,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回答;‎ ‎(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元素的定义分析回答;‎ ‎(3)观察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①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分子相互占据了间隔,所以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 ‎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N和H.‎ ‎(2)①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微粒E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失电子,形成镁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②微粒A、B、C、D、E中,B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达到了稳定结构,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C、E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 ‎(3)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H3OH.‎ 故答为:(1)①分子之间有间隔;②N,H.(2)①2,失,Mg2+;②B,C,E.(3)CO+2H2CH3OH.‎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等知识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2.如图是同学们经常使用交通工具﹣﹣自行车,请完成下列各题:‎ ‎(1)所标各部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C (填序号),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有 ABDE (任选一种物质填序号).‎ ‎(2)车轮的钢圈在潮湿的空气中会锈蚀,这是铁与空气中的 氧气 和水蒸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通常用盐酸除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3)新型食品保鲜剂“纳米α铁粉”被称为“双吸剂”,其实质就是利用了铁生锈的原理,若用化学方法检验使用一段时间的“纳米α铁粉”是否完全失效,可选用 稀盐酸 检验,若出现 气泡 的现象,说明该双吸剂仍可使用.‎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1)根据金属材料包括金属与合金;座包、轮胎、反光器等物质属于合成材料解答;‎ ‎(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解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3)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解答.‎ ‎【解答】解:(1)车把、链条属于金属材料.座包、轮胎、反光器等物质属于合成材料.‎ ‎(2)生锈是由于钢铁与空气中的水及氧气共同作用导致的,车轮的钢圈采用电镀或者镀上一层难生锈的金属的方法防止钢铁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3)铁粉完全氧化后与酸反应不会生成氢气.若用化学方法检验使用一段时间的“纳米α铁粉”是否完全失效,可选用稀盐酸,若出现气泡的现象,说明该双吸剂仍可使用.‎ 答案:(1)C;ABDE;(2)氧气;Fe2O3+6HCl═2FeCl3+3H2O;(3)稀盐酸;气泡.‎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材料的分类方法和微观粒子的特征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13.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1)水是很好的溶剂,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C (填字母序号).‎ A、蔗糖 B、食盐 C、植物油 D、酒精 ‎(2)水溶液的应用非常广泛,3%的过氧化氢溶液可用于消毒,配制3%的过氧化氢溶液500g,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 50 g,需要水 450 g.配制的步骤是 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 .‎ ‎(3)天然水是混合物,用图1简易装置净化水时,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吸附性 .区别硬水和软水的试剂是 肥皂水 .‎ ‎(4)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名叫“干水”的物质(如图2),每个“干水”粒子是由小水滴、外层包上沙质硅膜组成.这种糖粉状物质的最大特色是具有强力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商业价值极高.下列有关“干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C (填字母序号).‎ A.“干水”属于纯净物 B.“干水”的化学式为H2O C.“干水”可用于降低温室效应 D.“干水”是一种糖类物质 ‎(5)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问题.图3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AB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水的净化;溶质的质量分数;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1)蔗糖、食盐、酒精都能溶于水,从而形成溶液,而植物油不能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 ‎(2)根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活性炭的特性,软硬水的区别方法及醋酸和碳酸钙的反应进行分析;‎ ‎(4)根据“干水”的组成成份进行分析;‎ ‎(5)①根根据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是物理变化解答;②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解答.‎ ‎【解答】解:(1)蔗糖、食盐、酒精都能溶于水,从而形成溶液,而植物油不能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选C;‎ ‎(2)配制3%的过氧化氢溶液500g,需要溶质500g×3%=15g,则需要30% 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为:15g÷30%=50g,需要水的质量是500g﹣50g=450g,配制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故答案为:50;450;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 ‎(3)水净化时用活性炭是利用了它的吸附性,把水的色素及杂质吸附掉;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加入肥皂水,泡沫丰富的是软水,泡沫少有絮状沉淀产生的是硬水,故填:吸附性;肥皂水;‎ ‎(4)从“干水”的成份来看,它是混合物,从它的作用来分析,它具有强力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因此可用于降低温室效应,故选C;‎ ‎(5)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是物理变化,分子质量、分子种类和分子大小不变,分子间隔改变,故选:AB;‎ ‎②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溶剂减少,溶质不变,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变大,故填:变大.‎ ‎【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及有关溶液的计算,水的净化,软硬水的区别,“干水”的作用等知识,考查范围较广,要让学生平时多积累.‎ ‎ ‎ ‎14.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① .‎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以及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解答】解:(1)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4P+5O22P2O5;‎ ‎(2)a中的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其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而b中的红磷温度达到了其着火点所以发生了燃烧,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b中的红磷温度达到了其着火点,但是由于没有氧气,所以不能燃烧,故填:①.‎ ‎【点评】本题考查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明确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是解题的关键.‎ ‎ ‎ ‎15.黄铜矿(主要万分CuFeS2)经初步处理后,所得溶液甲中的溶质为Fe2(SO4)3、CuSO4及H2SO4.某同学通过废铁屑制取补血剂原料碳酸亚铁并回收铜.步骤如图:‎ ‎(1)Fe2(SO4)3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Fe2(SO4)3+yFezFeSO4,其中x、y、z为化学计量数,则x:y:z= 1:2:3 .‎ ‎(2)步骤Ⅰ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Cu+FeSO4 .‎ ‎(3)步骤Ⅰ中,废铁屑含有少量铁锈,对产物的成分没有影响,原因是 铁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铁和铁会生成硫酸亚铁 .‎ ‎(4)写出步骤Ⅱ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SO4+Na2CO3=FeCO3+Na2SO4 .‎ ‎(5)步骤Ⅲ回收铜的方法为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2)根据溶液甲中的溶质为Fe2(SO4)3、CuSO4及H2SO4,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3)根据铁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和铁会生成硫酸亚铁进行分析;‎ ‎(4)根据碳酸亚铁是沉淀,硫酸亚铁经过步骤Ⅱ生成了碳酸亚铁,所以加入的试剂可以是碳酸钠,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根据不溶物中含有置换出的铜和反应剩余的铁进行分析.‎ ‎【解答】解:(1)将xFe2(SO4)3+yFe=zFeSO4配平为:Fe2(SO4)3+2Fe=3FeSO4,所以x:y:z=1:2:3;‎ ‎(2)溶液甲中含有硫酸铜,硫酸铜和加入的铁屑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3)步骤Ⅰ中,废铁屑含有少量铁锈,对产物的成分没有影响,原因是铁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铁和铁会生成硫酸亚铁;‎ ‎(4)碳酸亚铁是沉淀,硫酸亚铁经过步骤Ⅱ生成了碳酸亚铁,所以反应的方程式是:FeSO4+Na2CO3=FeCO3+Na2SO4.‎ ‎(5)由于不溶物中含有置换出的铜和反应剩余的铁,所以,步骤Ⅲ回收铜的方法为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为:(1)3;‎ ‎(2)Fe+CuSO4=Cu+FeSO4;‎ ‎(3)铁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铁和铁会生成硫酸亚铁;‎ ‎(4)Na2CO3FeSO4+Na2CO3=FeCO3+Na2SO4.‎ ‎(5)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知识进行解答.‎ ‎ ‎ ‎16.据图1中的实验常用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1)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上述仪器中的 ABEI (填序号);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当用铁夹固定好试管后,要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应调节螺旋 K2 (填“K1”、“K2”或“K3”).‎ ‎(2)若用锌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并装配一个使反应随开随停的发生装置,应选上述仪器中的 ACDI (填序号);若需测量收集到氢气的体积,则收集的仪器应选 F (填图中仪器名称).‎ ‎(3)如图2为某同学制作的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略).‎ 甲酸与热的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①HCOOHX+CO↑,则X是 H2O (填化学式);‎ ‎②氧化铜的颜色变化为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 ,其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CuO+COCu+CO2 .‎ ‎③此装置的优点是 节约药品和能源,更环保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氢气的制取和检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2)通常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利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可以通过观察排入量筒在水的体积确定收集的氢气体积;‎ ‎(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总个数都不变;‎ 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不同的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 ‎【解答】解:(1)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上述仪器中的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和带导管的橡皮塞;‎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当用铁夹固定好试管后,要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应调节螺旋K2.‎ 故填:ABEI;2KMnO4K2MnO4+MnO2+O2↑;K2.‎ ‎(2)若用锌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并装配一个使反应随开随停的发生装置,应选上述仪器中的A、C、D、I;‎ 若需测量收集到氢气的体积,则收集的仪器应选F,因为通过量筒收集的水的体积可以确定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 故填:ACDI;F.‎ ‎(3)①由HCOOHX+CO↑可知,反应后碳原子是1个,反应前是1个;‎ 反应前氧原子是2个,反应后是1个,其中1个包含在X中;‎ 反应前氢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都包含在X中,因此则X是H2O.‎ 故填:H2O.‎ ‎②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其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CuO+COCu+CO2.‎ 故填: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 CuO+COCu+CO2.‎ ‎③此装置的优点是节约药品,没有反应的一氧化碳回收用作燃料,节约了能源,同时防止一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故填:节约药品和能源,更环保.‎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 ‎ ‎17.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I:全部是NaOH;‎ 猜想Ⅱ:全部是Na2CO3;‎ 猜想Ⅲ: NaOH和Na2CO3 .‎ ‎【实验与探究】‎ ‎(1)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钙溶液.‎ 实验过程中产生 白色沉淀 .‎ 则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 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l2+Na2CO3=BaCO3↓+2NaCl ‎ ‎(2)为了进一步的验证猜想结果,你该如何做? 继续步骤一的实验,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Ⅲ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Ⅱ成立 .‎ ‎(3)小华同学对实验(1)的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该方案的操作步骤中应该改进的是 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 ‎(4)小明又提出了一个定量实验方案:通过测定产生沉淀的质量来证明猜想II或III成立.实验如下:准确称取mg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为ng,若猜想III成立,则m与n的关系式为(用含m和n的等式或不等式表示) m= .‎ ‎(5)你还有其它定量实验方法来证明猜想II或猜想III成立吗?写出方案即可.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总量氯化钡溶液.实验过程中产生白色沉淀,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Ⅲ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Ⅱ成立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猜想与假设】‎ 全部是NaOH,全部是Na2CO3;,是NaOH和Na2CO3;‎ ‎【实验与探究】‎ ‎(1)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2)根据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解答;‎ ‎(3)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4)根据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m和n的关系,然后根据题中的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5)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验证.‎ ‎【解答】解:【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完全变质,全部是Na2CO3;猜想Ⅱ: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 ‎【实验与探究】‎ ‎(1)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所以若观察到产生了白色沉淀,则说明在该固体中含有碳酸钠,该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2)继续步骤一的实验,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Ⅲ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Ⅱ成立.‎ ‎(3)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所以为了防止碳酸钠干扰实验应该将步骤二中的氯化钡溶液改为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4)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BaCl2+Na2CO3═BaCO3↓+2NaCl,‎ ‎ 106 197‎ ‎ x ng x=‎ 如果m=,则猜想Ⅱ成立;‎ ‎(5)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总量氯化钡溶液.实验过程中产生白色沉淀,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Ⅲ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Ⅱ成立.‎ 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猜想Ⅱ:NaOH和Na2CO3‎ ‎【实验与探究】(1)‎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钙溶液.‎ 实验过程中产生 白色沉淀.‎ 则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 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BaCO3↓+2NaCl ‎(2)继续步骤一的实验,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Ⅲ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Ⅱ成立.‎ ‎(3)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4)(2)m=;‎ ‎(5)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总量氯化钡溶液.实验过程中产生白色沉淀,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Ⅲ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Ⅱ成立.‎ ‎【点评】在检验氢氧化钠是否是部分变质与检验是否变质是有区别的,检验变质只需用盐酸就可以了,而检验部分变质,还要检验是否有氢氧化钠,常用氯化钙溶液或是氯化钡溶液来进行检验.‎ ‎ ‎ ‎18.为测定某氮肥中硫酸铵的纯度(及质量分数)是否与如图标签相符合,小林取一定量该氮肥样品于烧杯中配成溶液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反应,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和样品溶液总质量 氯化钡溶液质量 过滤后烧杯和溶液总质量(滤液的损失忽略不计)‎ ‎45g ‎55g ‎76.7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BaCl2=BaSO4↓+2NH4Cl,其他成分能溶于水但不参加反应】‎ ‎(1)反应共生成BaSO4的质量为 23.3 g.‎ ‎(2)若所取氮肥样品的质量为15g,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氮肥中硫酸铵的纯度是否与标签相符.(请写出计算过程)‎ ‎(3)反应前后,溶液中硫元素的质量是 减小 (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即可求出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质量;根据沉淀的质量可以求出参加反应的硫酸铵的质量,硫酸根转化成沉淀,故溶液中硫元素的质量减小,据此解答.‎ ‎【解答】解:(1)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g+55g﹣76.7g=23.3g,故填:23.3;‎ ‎(2)设硫酸铵的质量为x ‎(NH4)2SO4+BaCl2═BaSO4↓+2NH4Cl ‎ 132 233‎ ‎ x 23.3g ‎ x=13.2g 氨肥中硫酸铵的纯度:×100%=88%<96%,故不符合标准;‎ ‎(3)反应后,硫酸根转化到硫酸钡中沉淀下来,故溶液中硫元素的质量减小,故填:减小.‎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计算出生成的硫酸钡的质量,然后根据方程式计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