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50 KB
  • 2021-05-10 发布

临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一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5年临沂中考化学模拟考试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a 40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4安徽)最近科学家发现,水在﹣157℃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粘稠。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 B.分子不再运动 C.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 D.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水大 ‎2.(2014常德)生产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 A.塑料玩具 B.木制桌椅 C.玻璃酒杯 D.黄金戒指 ‎ ‎3. (2014山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C.氧气易溶于水,供给水生生物呼吸 D.汽车尾气随意排放,与雾霾形成无关 ‎4. (2014定西)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  )‎ A. 用稀硫酸除去铁锈 B.用氢气作燃料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干冰人工降雨 ‎5.(2014成都)“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冰毒是一种毒品,其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化学式为)。有关甲基苯丙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混合物 B.属于有机物 C.一个分子中原子总数为25 D.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6. (2014•武威)2月29日,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主要来源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B.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C.鼓励用煤火力发电 D.鼓励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 ‎7.(2014•益阳)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D.‎ ‎8.(2014黑龙江哈尔滨)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高温条件下木炭还原氧化铜:黑色固体逐渐变成光亮的铜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C.电解水实验:两个电极附近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D.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紫红色固体表面有银白色固体产生,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9.(2014雅安)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 A.NO2:“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 C.:“+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2OH-:“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10.(2014聊城)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没有改变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和原子的种类均没有改变 ‎11.(2014.龙东)长途运输鱼苗时,为了防止鱼苗缺氧,常在水中加入物质X,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2H2O=2Ca(OH)2+O2↑,其中X的化学式为 ( )‎ A.CaO B.CaO2 C.CaCO3 D.CaCl2‎ ‎12.(2014•烟台)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时仅发生扩散吸热的过程 ‎13.(2014娄底)下面是家庭中常用的洗涤剂及其pH,其中显酸性的是( )‎ A.洗发精(pH=8) B.厕所清洁剂(pH=1) C.洗衣液(pH=10) D.厨房清洁剂(pH=13)‎ ‎14.(2014佛山)把X、Y、Z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X、Y表面有气泡产生,Z无变化;把X加入Y的硫酸盐溶液中,X表面析出Y。则三种金属活动顺序为( )‎ A.Y> X >Z B.X >Y> Z C.Z>Y>X D.X>Z>Y ‎15.(2014白银)下列鉴别物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序号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试剂或方法 A 氯化钾与氯化铵固体 熟石灰、研磨 B 硝酸铵与食盐固体 水 C 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 酚酞溶液 D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气体 澄清的石灰水 ‎16.(2014四川广安)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放回滴瓶 C.‎ 加热液体 D. 振荡试管 ‎17.(2014泉州)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甲醛浸泡虾仁 B.焙制糕点时添加含小苏打的发酵粉 C.用霉变的谷物做饲料    D.为防止骨质疏松,长期摄入过量的钙元素 ‎18.(2014齐齐哈尔)如表中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氯化钙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B 硫酸钾溶液 氢氧化钾 适量的稀盐酸 C 二氧化碳 氯化氢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二氧化锰 氯化钾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二、填空简答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40分)‎ ‎19.(2014聊城稍有改动)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氮原子 (2) 表示 ‎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4)氦气 ,(5)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20.(2014揭阳)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目前市场上有:高钙奶粉、补锌口服液等,人体缺铁可能会引起  .‎ ‎(2)家用净水器中含有大量活性炭,其作用是 _________ .‎ ‎(3)将如下两种物质(A.食盐 B.花生油)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字母),再分别加入洗洁精振荡,能出现乳化现象的是 _________ (填字母).‎ ‎(4)在厨房炒菜时,在客厅都能闻到菜香味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 .‎ ‎(5)在农业生产中,施用的硝酸钾(KNO3)属于 _________ 肥料.‎ ‎(6)我们通常把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 _________ .‎ ‎(7)当森林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原理是   .‎ ‎(8)制作下列用品所列出的材料中都是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_________ ‎ A.雨伞:尼龙绸伞布、不锈钢伞骨 B.牙刷:尼龙刷毛、塑料刷柄 C.夹钳:钢钳嘴、橡胶钳柄 D.导线:铜丝芯、塑料皮 ‎(9)某“组合转化”技术是将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2014.德州)在物质的宏观性质、微观组成(或结构)和表示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请你依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 该反应属于 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写出一个与图示相符的化学方程式 .‎ ‎(2)由该图示获得的信息还有 (写一条即可).‎ ‎22.(2014武威)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在空气中 制品(填“铝”或“铁”)更耐腐蚀.‎ ‎(2)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钢比纯铁硬度 (填“大”或“小”).‎ ‎(3)用下列试剂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达到目的是 (填序号).‎ A.硫酸铝溶液 B.硫酸亚铁溶液 C.硫酸铜溶液 ‎(4)硫酸和盐酸都能除铁锈,写出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3.(2014辽宁鞍山)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现有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①加入丙物质;②恒温蒸发溶剂;③________ (2)盐碱湖当地的居民,有“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结晶方法,‎ · 冬天捞到的“碱”,其溶解度曲线与图中的________相似. (3)在t1℃时,将15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________g. 24.(2013•西藏)图示法是常用于归纳化学知识的一种较好手段,如图归纳了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其中X与图中所给的其他物质不同,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稀硫酸中阳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中石蕊溶液的颜色变为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4)已知X溶液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石灰水 反应,则X为BaCl2﹑CuSO4﹑Na2CO3中的_________;‎ ‎(5)写出⑤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填序号).‎ ‎25.(2013•南宁)已知A-E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和D是两种常见的碱;B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C是一种钠盐.它们相互间转化或发生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C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C→E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6.(2014葫芦岛)如图所示的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倾倒CO2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 .‎ ‎(2)实验B: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的原因可能是(只答一条): _________ .‎ ‎(3)实验C: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_________ .‎ ‎(4)实验D: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   ,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27.(2014.呼和浩特有改动)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作出猜想】‎ ‎(A)溶质可能是CaCl2与Ca(OH)2 与HCl (B)溶质可能是CaCl2‎ ‎(C)溶质可能是CaCl2与HCl (D)溶质可能是CaCl2与Ca(OH)2  ‎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设计】①经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猜想________是错误的.‎ ②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排除了猜想(D),你认为排除猜想(D)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③小华想用碳酸钠溶液来验证后两种猜想,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________________‎ 猜想(B)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C)正确 ‎【交流反思】为确定猜想(C)正确,下列几种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B.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粉冒气泡 C.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涂抹在pH试纸上,测溶液的pH <7‎ D.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四、计算题(共12分)‎ ‎28.(2014兰州)玫瑰花中含有香茅醇、橙花醇和丁香油酚等物质;请计算:‎ ‎(1)丁香油酚(C10H1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丁香油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 ‎(3)丁香油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 ‎(4)16.4g丁香油酚中含 g氧元素(结果精确到0.1g).‎ ‎29.(2014随州)实验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 请根据以上信息计算:(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C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 ‎ ‎ 附加:‎ ‎(2014武威)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 ‎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