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7.5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化学4月模拟试卷含解析1

  • 3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新村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以表彰他在发现准晶体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低 B.耐磨损 C.导电性差 D.抗氧化性强 ‎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蒸发结晶 ‎ B.‎ 稀释浓硫酸 C.‎ 滴管用后不洗插回原瓶 ‎ D.‎ 用力塞紧橡皮塞 ‎3.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 ‎①黄铜(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相似,但可将两者放入稀盐酸中加以区别;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③用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④铜的导电性比铁强.‎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4.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 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5.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B.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C.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D.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6.下列有关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 A.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B.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 C.C2H4与C4H8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相同,均为6:2‎ D.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据此计算出该温度下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26.5%‎ ‎7.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氧气、水、空气 B.氮气、氯酸钾、钢 C.可燃冰、干冰、冰水混合物 D.石墨、熟石灰、石油 ‎8.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 ‎9.下列离子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NO3﹣、Na+、OH﹣ B.CO32﹣、K+、Cl﹣、Ca2+‎ C.H+、Ba2+、Cl﹣、SO42﹣ D.K+、OH﹣、SO42﹣、Cu2+‎ ‎10.如图所示图象能正确反应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B.‎ 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D.‎ 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 ‎11.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12.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因为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反应,故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 C.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D.在发生装置中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13.金属M与AgNO3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2AgNO3═M(NO3)2+2A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 B.金属M不可能是铜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14.关于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事实 ‎ 解释 A ‎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稀硫酸和稀盐酸化学性质相似也存在差异 溶液中都含有H+,也存在不同的SO42﹣、Cl﹣离子 C F、Cl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化学反应中每个原子都易得1个电子 D 化肥硫酸氨不能和熟石灰混放或混用 硫酸铵与熟石灰发生中和反应 A.A B.B C.C D.D ‎15.如图表示的是身边一些物质在常温时的近似pH,有关这些物质的比较或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草木灰水呈碱性 B.胃酸过多的病人宜吃鸡蛋清 C.橘子的酸性比柠檬的强 D.萝卜呈酸性 ‎16.下列各组溶液,只用一种试剂不能鉴别的是(  )‎ A.Na2SO4、CuSO4、NaCl B.NaCl、Na2CO3、Na2SO4‎ C.FeCl2、NaNO3、Na2SO4 D.(NH4)2SO4、NH4Cl、NaCl ‎17.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2CO3、NaCl、Na2SO4 B.Na2SO4、HCl、BaCl2‎ C.CuS04、KCl、HCl D.FeCl3、NaOH、NaCl ‎18.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合成材料: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B.有机化合物:甲烷、乙醇、葡萄糖 C.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碳酸氢铵 D.指示剂:酚酞、石蕊、品红 ‎ ‎ 二、填空与简答 ‎19.用化学符号表示:‎ ‎(1)氧化镁中镁为+2价______;‎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 ‎(3)发酵粉成分之一的小苏打______;‎ ‎(4)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 ‎20.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从A.干冰 B.食醋 C.小苏打 D.氢气 E.蛋白质 F.塑料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1)教育部规定学生的“营养餐”以肉蛋奶为主,为人体补充______.‎ ‎(2 )旱情较为严重时,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______.‎ ‎(3)人体出现胃酸过多时,可用作治疗的药物是______.‎ ‎(4)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被称为“绿色能源”的是______.‎ ‎(5)厨房中有多种调味品,其中pH小于7的是______.‎ ‎(6)材料种类繁多,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 ‎21.A﹣H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的单质,F为红色固体的化合物,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B、C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B______,C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2.轻质碳酸钙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油漆、水性涂料以及造纸等行业,日常生活中的牙膏也常用它作摩擦剂.目前轻质碳酸钙的生产主要是碳化法,工艺流程如图:‎ 请分析轻质碳酸钙的生产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的化学式为______;‎ ‎(2)在A→B之间,过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3)在B+C→CaCO3的过程中,应控制物质C的流量,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生产轻质碳酸钙的方法很多请再设计一种制备方法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 ‎(2)t‎2℃‎时,把‎2.4g乙固体放入10mL水中(水的密度约为‎1g/cm3),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3)t‎2℃‎时,在‎90g 10%的乙溶液中加入‎15g乙固体,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24.有一种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干粉(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铵)来灭火.请你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写一种,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 ‎(2)在钢瓶表面涂油漆的作用是______.‎ ‎(3)报废灭火器中的磷酸二氢铵(化学式为NH4H2PO4)可作为______(填序号)来使用.‎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 ‎ 三、实验探究题 ‎2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如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 ‎(2)甲同学从上图中选择B、E装置的组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在用胶皮管连接装置B和E中的玻璃导管时,应先把玻璃管口______,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收集气体前,应将集气瓶装满水并盖上毛玻璃片,收集氧气还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 ‎(3)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放入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用排水法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I: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II: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猜想III:反应生成的K2MnO4和MnO2分解放出O2.‎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Ⅰ______(填“错误”或“正确”);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ClO3固体加热制取O2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果将KMnO4固体与KClO3固体混合加热,则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请说明KMnO4在KClO3的分解反应中是否作催化剂,为什么?______.‎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实验室制取氧气”还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 ‎ 四、计算题 ‎26.2015年11月,某快递公司违反国家规定快递有毒化学品,因化学品泄漏,导致多人伤亡,被称为“夺命快递”.“夺命快递”中的化学品是氟乙酸甲酯(化学式为C3H5FO2)是有毒液体,在染料、医药、农药等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1)氟乙酸甲酯中碳、氢、氟、氧的质量比是______‎ ‎(2)一般成人接触400mg氟乙酸甲酯就会急性中毒,如果检测到被氟乙酸甲酯污染的物品上含有氟元素57mg(氟元素全部来自氟乙酸甲酯),通过计算说明接触该被污染物品的成年人会不会急性中毒?‎ ‎27.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和一瓶未标浓度的稀盐酸,为测定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和稀盐酸的浓度,他们取‎9.3g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再向锥形瓶中滴加未知浓度的稀盐酸,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求:‎ ‎(1)‎9.3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未知浓度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 ‎2016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新村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 ‎1.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以表彰他在发现准晶体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低 B.耐磨损 C.导电性差 D.抗氧化性强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解答】解:A、密度低,描述的是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耐磨损,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导电性差,描述的是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抗氧化性强,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 ‎ ‎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蒸发结晶 B.‎ 稀释浓硫酸 C.‎ 滴管用后不洗插回原瓶 D.‎ 用力塞紧橡皮塞 ‎【考点】蒸发与蒸馏操作;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仪器的装配或连接.‎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滴瓶上的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3.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 ‎①黄铜(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相似,但可将两者放入稀盐酸中加以区别;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③用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④铜的导电性比铁强.‎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置换出酸中的氢元素,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铝与氧气反应能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解答】解: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位于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锌位于氢的前面,能与稀盐酸反应,所以黄铜与黄金,可将两者放入稀盐酸中加以区别.故①正确.‎ ‎②金属铝更耐腐蚀是由于其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就可以和氧气反应而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进一步氧化,而不是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铝强,故②错误.‎ ‎③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可以铁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故不能用铁桶来配制波尔多液,故③正确.‎ ‎④铜的导电性比铁强,属于物理性质,不是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故④错误.‎ 故选B.‎ ‎【点评】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理解其应用原则,学会处理实际问题.‎ ‎ ‎ ‎4.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 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其质子数,而相对原子质量在周期表中已标出;非金属元素:带石字旁且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则“硫”为非金属元素;由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变成阴离子.‎ ‎【解答】解:A、硫的名称中含有“石”字旁且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所以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B、由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而硫离子则是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所以其核外电子数是18,故错误;‎ C、由图示中硫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故正确.‎ D、由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变成阴离子,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会识别和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掌握元素的简单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 ‎ ‎5.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B.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C.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D.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定义及特征进行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解答】解:A、由于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故A正确;‎ B、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所以,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B错误;‎ C、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之间有间隔,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故C错误;‎ D、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概念、特性等,难度较小.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 ‎ ‎6.下列有关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 A.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B.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 C.C2H4与C4H8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相同,均为6:2‎ D.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据此计算出该温度下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26.5%‎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K2Cr2O7的化学式进行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7=0,则x=+6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B、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5%,故选项说法正确.‎ C、C2H4与C4H8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分别为(12×2):(1×6)=4:1,(12×4):(1×8)=6:1,故选项说法错误.‎ D、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则‎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据此计算出该温度下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100%≈26.5%,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7.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氧气、水、空气 B.氮气、氯酸钾、钢 C.可燃冰、干冰、冰水混合物 D.石墨、熟石灰、石油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常规题型.‎ ‎【分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 ‎【解答】解:A、氧气属于单质、水属于氧化物、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氮气属于单质、氯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钢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B错;‎ C、可燃冰属于混合物、干冰属于氧化物、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故C错;‎ D、石墨属于碳的单质、熟石灰属于碱、石油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A.‎ ‎【点评】要根据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概念回答本题,要把握要点,知道常见物质的组成.‎ ‎ ‎ ‎8.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分子的种类的变化;分析反应的类型及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A错误;‎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B错误;‎ C、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C正确;‎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9.下列离子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NO3﹣、Na+、OH﹣ B.CO32﹣、K+、Cl﹣、Ca2+‎ C.H+、Ba2+、Cl﹣、SO42﹣ D.K+、OH﹣、SO42﹣、Cu2+‎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pH为11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pH为11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 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CO32﹣、Ca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Cu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是在碱性溶液中共存.‎ ‎ ‎ ‎10.如图所示图象能正确反应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B.‎ 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D.‎ 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酸碱溶液的稀释;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根据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变进行解答;‎ B、根据氢氧化溶液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当硫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溶液再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进行解答;‎ C、根据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铝,所以镁反应放出氢气的速率快,但是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是铝多进行解答;‎ D、根据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不断减弱,pH值不断增大,但是溶液的pH值不会等于7进行解答.‎ ‎【解答】解:A、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变,故A错误;‎ B、氢氧化溶液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当硫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溶液再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所以开始没有沉淀生成,故B正确;‎ C、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铝,所以镁反应放出氢气的速率快,但是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是铝多,而不是镁生成的氢气多,故C错误;‎ D、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不断减弱,pH值不断增大,但是溶液的pH值不会等于7,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结合图象分析问题,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帮助.‎ ‎ ‎ ‎11.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分子中的原子构成考虑;‎ B、根据它们的溶解性考虑;‎ C、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考虑;‎ D、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考虑.‎ ‎【解答】解: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故A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故C说法错误;‎ D、CO2会使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 ‎ ‎12.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因为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反应,故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 C.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D.在发生装置中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在常温下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代替,因为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碍反应的进行.‎ ‎【解答】解: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合理;‎ B.在常温下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合理;‎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合理;‎ D.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代替,因为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碍反应的进行,不合理;‎ 故选D.‎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和收集方法,同时也考查了药品的选择.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 ‎ ‎13.金属M与AgNO3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2AgNO3═M(NO3)2+2A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 B.金属M不可能是铜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题意,金属M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M的活动性比银强,再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进行有关问题的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于金属M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M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故A正确;‎ B、由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金属M可能是铜,故B错误;‎ C、该反应有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C错误;‎ D、反应前M是单质化合价为0,反应后生成了M(NO3)‎2M的化合价是+2价,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D正确.‎ 故选:BC.‎ ‎【点评】金属单质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说明组成单质的金属元素的活动性比盐中金属元素的活动性强.‎ ‎ ‎ ‎14.关于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事实 ‎ 解释 A ‎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稀硫酸和稀盐酸化学性质相似也存在差异 溶液中都含有H+,也存在不同的SO42﹣、Cl﹣离子 C F、Cl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化学反应中每个原子都易得1个电子 D 化肥硫酸氨不能和熟石灰混放或混用 硫酸铵与熟石灰发生中和反应 A.A B.B C.C D.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酸的化学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B、稀硫酸和稀盐酸阳离子相同,但阴离子不同,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原子结构中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降低肥效;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A解释正确;‎ B、稀硫酸和稀盐酸化学性质相似也存在差异,溶液中都含有H+,也存在不同的SO42﹣、Cl﹣离子,故B解释正确;‎ 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原子结构中的最外层电子数,F、Cl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化学反应中每个原子都易得1个电子,故F、Cl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故C解释正确;‎ 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降低肥效,而不是硫酸铵与熟石灰发生了中和反应,故D解释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铵态氮肥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5.如图表示的是身边一些物质在常温时的近似pH,有关这些物质的比较或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草木灰水呈碱性 B.胃酸过多的病人宜吃鸡蛋清 C.橘子的酸性比柠檬的强 D.萝卜呈酸性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 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解答】解:A、草木灰水的pH大于7,呈碱性,故选项错误;‎ B、鸡蛋清的pH大于7,显碱性,胃酸过多的病人宜吃鸡蛋清,故选项错误;‎ C、柠檬汁、橘子汁的pH都小于7,显酸性,柠檬汁的pH小于橘子汁的pH,酸性比橘子汁强,故选项正确;‎ D、萝卜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16.下列各组溶液,只用一种试剂不能鉴别的是(  )‎ A.Na2SO4、CuSO4、NaCl B.NaCl、Na2CO3、Na2SO4‎ C.FeCl2、NaNO3、Na2SO4 D.(NH4)2SO4、NH4Cl、NaCl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只用一种试剂可以鉴别,则需要与物质混合时产生不同的现象,据此解答.‎ ‎【解答】解:A、使用氢氧化钡溶液,能与氢氧化钡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钠,产生蓝色沉淀的是硫酸铜,无现象的是氯化钠,使用一种试剂可以鉴别;‎ B、这三种物质的阳离子相同,则反应只能是通过阴离子的反应进行鉴别,因此只使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 C、观察颜色,浅绿色的为氯化亚铁,然后向剩余的两种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的是硫酸钠,无现象的是硝酸钠,只使用一种试剂可以鉴别;‎ D、使用氢氧化钡溶液,无现象的是氯化钠,有刺激性气味且产生沉淀的是硫酸铵,只有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铵,可以鉴别;‎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 ‎ ‎ ‎17.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2CO3、NaCl、Na2SO4 B.Na2SO4、HCl、BaCl2‎ C.CuS04、KCl、HCl D.FeCl3、NaOH、NaCl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能结合成沉淀的则不能得到透明的溶液;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解:物质加到水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沉淀,且不存在有色离子.‎ A、三者之间不反应,符合无色透明的要求,故选项正确;‎ B、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BaSO4的白色沉淀,溶液变浑浊.故D错误;‎ C、三者之间不反应,但CuSO4溶于水呈蓝色,故选项错误;‎ D、NaOH和FeCl3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溶液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故选项为: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对于能否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要注意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沉淀,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 ‎ ‎18.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合成材料: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B.有机化合物:甲烷、乙醇、葡萄糖 C.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碳酸氢铵 D.指示剂:酚酞、石蕊、品红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A.根据合成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B.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复合肥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来分析.‎ ‎【解答】解: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故错误;‎ B.甲烷、乙醇、葡萄糖是三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正确;‎ C.尿素和碳酸氢铵中只含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误;‎ D.品红遇到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并不能显示不同的颜色,所以不能用作酸碱指示剂,故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类最基础的化学知识之一,但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习时应正确理解概念,了解概念间的本质区别和联系.‎ ‎ ‎ 二、填空与简答 ‎19.用化学符号表示:‎ ‎(1)氧化镁中镁为+2价 O ;‎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H2O ;‎ ‎(3)发酵粉成分之一的小苏打 NaHCO3 ;‎ ‎(4)2个硫酸根离子 2SO42﹣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2)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3)发酵粉成分之一的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1)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镁中镁为+2价可表示为: O.‎ ‎(2)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其化学式为:H2O.‎ ‎(3)发酵粉成分之一的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 ‎(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2SO42﹣.‎ 故答案为:(1)O;(2)H2O;(3)NaHCO3;(4)2SO4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20.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从A.干冰 B.食醋 C.小苏打 D.氢气 E.蛋白质 F.塑料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1)教育部规定学生的“营养餐”以肉蛋奶为主,为人体补充 E .‎ ‎(2 )旱情较为严重时,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A .‎ ‎(3)人体出现胃酸过多时,可用作治疗的药物是 C .‎ ‎(4)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被称为“绿色能源”的是 D .‎ ‎(5)厨房中有多种调味品,其中pH小于7的是 B .‎ ‎(6)材料种类繁多,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F .‎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二氧化碳的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 ‎【解答】解:(1)肉蛋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为人体补充蛋白质.‎ ‎(2 )由于干冰在升华时能吸收大量的热,能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小水滴.所以,旱情较为严重时,可用于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3)由于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胃酸中含有盐酸,人体出现胃酸过多时,可用碳酸氢钠作治疗的药物;‎ ‎(4)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被称为“绿色能源”;‎ ‎(5)厨房中有多种调味品,其中pH小于7的是食醋;‎ ‎(6)材料种类繁多,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故答为:(1)E;(2)A;(3)C;(4)D;(5)B;(6)F.‎ ‎【点评】了解常见的间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 ‎21.A﹣H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的单质,F为红色固体的化合物,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B、C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B CuO ,C CO2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C2Cu+CO2↑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由D为红色固体单质,且由黑色固体B与A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可判断D为金属铜、则B为氧化铜;反应生成的C能够和A反应反应产生E,因此A可能为碳,生成的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E为一氧化碳,F为红色固体,能与一氧化碳反应,则F为氧化铁,生成的G为铁,铁能与硫酸铜等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因此H可能硫酸铜,代入框图完成相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D为红色固体单质,且由黑色固体B与A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可判断D为金属铜、则B为氧化铜;反应生成的C能够和A反应反应产生E,因此A可能为碳,生成的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E为一氧化碳,F为红色固体,能与一氧化碳反应,则F为氧化铁,生成的G为铁,铁能与硫酸铜等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因此H可能硫酸铜,带入框图符合转化关系,因此:‎ ‎(1)B是氧化铜,C是二氧化碳,故化学式为:CuO,CO2;‎ ‎(2)反应①是碳和氧化铜高温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填:2CuO+C2Cu+CO2↑;‎ ‎(3)反应③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Fe2O3+3CO2Fe+3CO2.‎ ‎【点评】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 ‎ ‎22.轻质碳酸钙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油漆、水性涂料以及造纸等行业,日常生活中的牙膏也常用它作摩擦剂.目前轻质碳酸钙的生产主要是碳化法,工艺流程如图:‎ 请分析轻质碳酸钙的生产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的化学式为 Ca(OH)2 ;‎ ‎(2)在A→B之间,过滤操作的目的是 除去石灰石中原有的难溶性杂质 ;‎ ‎(3)在B+C→CaCO3的过程中,应控制物质C的流量,原因是 CaCO3+CO2+H2O=Ca(HCO3)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生产轻质碳酸钙的方法很多请再设计一种制备方法 Na2CO3+CaCl2=CaCO3↓+2NaCl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考点】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石灰石高温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A是氧化钙,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据此解答.‎ ‎【解答】解:石灰石高温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A是氧化钙,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1)B是氢氧化钙,故填:Ca(OH)2;‎ ‎(2)进行过滤操作能除去石灰石中原有的难溶性杂质,故填:除去石灰石中原有的难溶性杂质;‎ ‎(3)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能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故需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流量,故填:CaCO3+CO2+H2O=Ca(HCO3)2;‎ ‎(4)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填:Na2CO3+CaCl2=CaCO3↓+2NaCl.‎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 ‎ ‎2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 ‎(2)t‎2℃‎时,把‎2.4g乙固体放入10mL水中(水的密度约为‎1g/cm3),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12.4 ‎g.‎ ‎(3)t‎2℃‎时,在‎90g 10%的乙溶液中加入‎15g乙固体,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考虑;(2)根据t‎2℃‎时乙的溶解度考虑;(3)根据t‎2℃‎时乙的溶解度看是否全部溶剂,再进行计算.‎ ‎【解答】解:(1)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P点的含义是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乙的溶解度是‎2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5g乙物质,10mL水的质量:10mL×‎1g/cm3=‎10g,所以‎10g水中最多溶解‎2.5g乙物质,所以t‎2℃‎时,把‎2.4g乙固体放入10mL水中(水的密度约为‎1g/cm3),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2.4g+‎10g=‎12.4g;‎ ‎(3)‎90g10%的乙溶液中含溶质:‎90g×10%=‎9g,含水‎81g,加入‎15g乙固体时,溶质变为:‎15g+‎9g=‎24g,而‎81g水中能溶解溶质质量:‎0.25g×81=‎20.25g,所以加入的‎15g固体乙没有全部溶解,所以溶液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20%.‎ 故答案为:(1)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2)12.4;(3)20%.‎ ‎【点评】一定质量的固体加入到一定质量的溶剂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时,要根据该温度时的溶解度考虑溶解了多少溶质,没溶解的溶质不能算.‎ ‎ ‎ ‎24.有一种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干粉(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铵)来灭火.请你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铁和钢 (写一种,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塑料 .‎ ‎(2)在钢瓶表面涂油漆的作用是 防止钢瓶锈蚀 .‎ ‎(3)报废灭火器中的磷酸二氢铵(化学式为NH4H2PO4)可作为 D (填序号)来使用.‎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解答;‎ ‎(2)根据钢铁生锈的条件考虑;‎ ‎(3)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1)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而铁和钢属于金属材料;‎ ‎(2)钢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所以在钢瓶的表面涂油漆的作用是防止钢瓶锈蚀;故填:防止钢瓶锈蚀;‎ ‎(3)磷酸二氢铵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D;‎ 答案:‎ ‎(1)铁和钢;塑料;‎ ‎(2)防止钢瓶锈蚀;‎ ‎(3)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 ‎ 三、实验探究题 ‎2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如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锥形瓶 .‎ ‎(2)甲同学从上图中选择B、E装置的组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在用胶皮管连接装置B和E中的玻璃导管时,应先把玻璃管口 用水湿润 ,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收集气体前,应将集气瓶装满水并盖上毛玻璃片,收集氧气还可选用的装置是 C .‎ ‎(3)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放入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用排水法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I: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II: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猜想III:反应生成的K2MnO4和MnO2分解放出O2.‎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Ⅰ 错误 (填“错误”或“正确”);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ClO3固体加热制取O2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果将KMnO4固体与KClO3固体混合加热,则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请说明KMnO4在KClO3的分解反应中是否作催化剂,为什么? 不是,因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实验室制取氧气”还想探究的问题是 利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哪种方法收集的氧气更纯净?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科学探究.‎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3)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故填:锥形瓶.‎ ‎(2)从上图中选择B、E装置的组合制取氧气,利用B装置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应该是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在用胶皮管连接装置B和E中的玻璃导管时,应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湿润,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收集气体前,应将集气瓶装满水并盖上毛玻璃片,收集氧气还可选用的装置是C,是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故填:2H2O22H2O+O2↑;用水湿润;C.‎ ‎(3)【实验验证】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Ⅰ错误;‎ 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故填:错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拓展延伸】KMnO4在KClO3的分解反应中不是催化剂,只是因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故填:不是,因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对“实验室制取氧气”还想探究的问题是.‎ 故填:利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哪种方法收集的氧气更纯净?.‎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 ‎ 四、计算题 ‎26.2015年11月,某快递公司违反国家规定快递有毒化学品,因化学品泄漏,导致多人伤亡,被称为“夺命快递”.“夺命快递”中的化学品是氟乙酸甲酯(化学式为C3H5FO2)是有毒液体,在染料、医药、农药等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1)氟乙酸甲酯中碳、氢、氟、氧的质量比是 36:5:19:32 ‎ ‎(2)一般成人接触400mg氟乙酸甲酯就会急性中毒,如果检测到被氟乙酸甲酯污染的物品上含有氟元素57mg(氟元素全部来自氟乙酸甲酯),通过计算说明接触该被污染物品的成年人会不会急性中毒?‎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 ‎【解答】解:‎ ‎(1)氟乙酸甲酯中碳、氢、氟、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5):19:(16×2)=36:5:19:32,‎ ‎(2)氟乙酸甲酯的氟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则某物品上含有氟乙酸甲酯为57mg÷()=276mg<400mg,不会引起急性中毒.‎ 故答案为:‎ ‎(1)36:5:19:32,‎ ‎(2)不会引起急性中毒.‎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27.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和一瓶未标浓度的稀盐酸,为测定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和稀盐酸的浓度,他们取‎9.3g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再向锥形瓶中滴加未知浓度的稀盐酸,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求:‎ ‎(1)‎9.3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未知浓度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造成物质的总质量减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而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即可求出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图中的质量关系图可知: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9.3g+‎50g+‎50g)﹣‎107.1g=‎‎2.2g 设‎9.3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与碳酸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y,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y ‎‎2.2g ‎,‎ x=‎5.3g,y=‎‎3.65g ‎ NaOH+HCl═NaCl+H2O ‎ 40 36.5‎ ‎(‎9.3g﹣‎5.3g)z z=‎‎3.65g ‎(2)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4.6%;‎ 答:(1)‎9.3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5.3g,‎ ‎(2)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4.6%.‎ ‎【点评】利用质量守恒计算反应后溶液质量比较直观:反应既不产生气体又无沉淀,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即为反应前两溶液的质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