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7.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光学
一、选择
4.(黄浦二模)关于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黄光属于三原色光之一 B.入射角为30°,反射角可能为20°
C.紫光属于三原色之一 D.入射角为30°,折射角可能为20°
3.(奉贤)平静的湖面能清晰地映出岸上的景物,俗称“倒影”,此“倒影”是
A.正立的实像 B.正立的虚像
C.倒立的实像 D.倒立的虚像
6.(青浦静安)当物体放在凸透镜前,距焦点20厘米处,在透镜的另一侧离透镜15厘米的光屏上成像。该凸透镜的焦距
A.大于20厘米 B.等于20厘米 C.小于15厘米 D.等于15厘米
3.(杨浦) 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30°,反射角为 ( )
A 0° B 30° C 60° D 90°
5. (杨浦)在以下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 ( )
A 绿光 B 橙光 C 黄光 D 紫光
4.(浦东)关于平面镜所成像与物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正立的 B.虚像 C.等大的 D.折射形成的
5、(杨浦)暑假中,小张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小张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图1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的是( )
(图1)
4.(闵行)当光从空气射到水面时,光线与水面夹角为25º,则反射角大小为
A. 25º B. 35º C. 65º D. 75º
4.(徐汇)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50º,则反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
A.0º B.40º C.50º D.100º
5.(徐汇)《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名作,荷塘中月球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月球到水面距离相比
A.相等 B.较小 C.较大 D.A
O
60°
法线
图5 图6
无法比较
10.(青浦静安)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当入射角为50°时,反射角为 (4) °,在水中的折射角 (5) 50°(选填“大于”或“小于”)。寒冬中互搓双手取暖,这是通过 (6)
的方式来改变内能。
17. (杨浦)如图7甲所示是一款智能手机,现利用其先后拍下同一轿车的两张照片如图7乙、丙所示(设摄像头焦距不变),其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镜,拍摄照片乙与拍摄照片丙相比,拍摄________(选填“乙”或“丙”)时摄像头离小车更远些。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凸透镜20厘米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离焦点4厘米处,则凸透镜所成的像的情况是___________的像(选填序号)①倒立、缩小
②倒立、放大 ③正立、缩小 ④正立、放大
12.(浦东)在图5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现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该像是 (10) 、倒立的 (11) 像。若保持图中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光具座的“35厘米”刻度处,则应在 (12) 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光屏寻找像(选填“60~70”或“大于70”)。
(图4)
11、(崇明)如图4所示,透过晶莹剔透的露珠观察到叶脉变粗,此时叶脉所成
的像与 (7)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所成像的性质
相同
23.(黄浦二模)图13所示,实验装置M的名称是__________。实验时,在该装置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__________高度,以保证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__________。若所用透镜焦距为15厘米,当蜡烛和光屏处在图示A、D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透镜的位置可能在__________之间(选填“AB”、“BC”、“CD”)。
24.(奉贤)如图13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应先将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节在 (5) 上,目的是 (6) 。若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将蜡烛放于光具座A点处,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至F
点找到清晰缩小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7) 像(选填“实”或“虚”),此时凸透镜可能位于光具座的 (8) 两点之间(选填:“AB”、“BC”、“CD”、“DE”或“EF”)。
24.(青浦静安)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 (5) 作为平面镜,并将其 (6)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在“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光源、 (7) 和光屏,并调节它们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 (8) 。
29. (杨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采用______________作为平面镜,为得到蜡烛A的像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关系,需将镜前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位置进行多次实验。若蜡烛B与蜡烛A的像无法重合,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合理选项)。
A.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B. 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较小
C. 蜡烛A和蜡烛B不等大
(崇明)(2)在图15所示“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 (7) 上从左向右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当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手移动光屏找像,光屏上会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烛焰的像.若把蜡烛移到20厘米刻度处,则成像情况是 (8) .
24.(闵行)“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大致在同一 (5) 。现有两个焦距分别为5厘米、20厘米的凸透镜,选择其中的一个放置于光具座的A点,如图16所示。将蜡烛置于B点,此时成正立的像,观察者应在凸透镜的 (6) 侧(选填“左”或“右”)进行观察。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更换另一凸透镜置于A点,可成倒立 (7)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再将蜡烛从B点移至C点所成的像会 (8)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图16
26.(嘉定宝山)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甲组同学正确安装和调节实验器材,他们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发光体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表一 (f =10厘米,物高H=4厘米)
实验
序号
物距u
(厘米)
像距v
(厘米)
像高h
(厘米)
像的性质
正立、倒立
虚像、实像
1
50
12.5
1
倒立
实像
2
35
14
1.6
3
30
15
2
4
20
20
4
5
18
22.5
5
6
15
30
8
7
12
60
20
⒅
⒂
⒃
⒄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中的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以及成像情况,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7中的像距和像高随物距的变化关系,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使用相同的实验器材探究,但是与甲组同学的数据对比发现:当物距为35厘米时,他们所测像距为13厘米;当物距为15厘米时,所测像距为31厘米。若乙组同学测量读数正确,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继续探究凸透镜的所成实像的高度与凸透镜焦距的关系,他们应该保证 _______相同,_________不同来做该实验。
24.(徐汇)在焦距为5厘米、10厘米或15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于光具座的A点处,如图15所示。将蜡烛、光屏分置于光具座上透镜的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 (5) 。先后两次将蜡烛放置在距B点5厘米处,保持透镜在A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蜡烛置于光具座上 (6) 厘米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小;保持蜡烛及透镜的位置不变,若要使光屏接收到的像较小,应选用焦距为 (7) 厘米的透镜进行实验,且光屏应在光具座上 (8) 厘米刻度之间移动。
图13
0
A
20
30
C
50
60
70
D
90
cm
B
M
图13
0
A
20
30
C
50
60
70
D
90
cm
B
M
图13
0
A
20
30
C
50
60
70
D
90
cm
B
M
图13
0
A
20
30
C
50
60
70
D
90
cm
B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