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2.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08年中考历史试题评价
一、试题
08年中考历史试题有以下亮点:
1、试题更加科学和严密。15道选择题从古到今,覆盖了初中的全部知识,考察了知识的“面”;非选择题则选取了历史中的若干个“点”,由易到难,有梯度地考察了学生对这些“点”的掌握程度。
2、不再有虚构的情境。主要表现在选择题的题干去掉了以往虚构的情境,力求使用真实的历史情境。
3、答题方式更加规范。答题方式坚持了“论从史出”的原则,表现在主观性试题不出现观点,所有的观点都在史实之后,由学生得出。
4、题目很贴近初中学生的学情。由于命题严格把握了课标的要求,因此,题目没有出现超出初中学生的能力和将历史知识常识化这两种偏向。
5、很好地考察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设置了一道“探究题”,学生通过回顾历史,能够辨证认识人类文明过程中的冲撞与融合,在此基础上,面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诸多问题,能从历史的渊源中找出原因,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这样,不仅考察了知识和能力,也很好地考察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5、将历史知识与热点问题自然结合。这主要体现在主观性试题的考点全部是由热点问题引起的。第16题是由古希腊是奥林匹克运动发源地想起的;第17题是由中日关系的改善想起的;第18题是由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想起的;第19题是由创建和谐社会想起的;第20题是由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我们将以怎样的姿态迎接世界各国的朋友想起的。
5、试题提供了较多的文字材料,这在以往的试题中是不多见的。这些文字内容真实,叙述流畅,呈现出历史之美。
二、试卷
由于受版面影响,命题者的思想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1、选择题不能设置历史情境,只能以简单的陈述代替,使试题显得比较呆板。
2、为适应版面,将材料阅读题放在了材料分析题之后,试题的梯度受到影响。
3、由于版面紧张,问题不能细化,使问题与问题之间思维跨度较大,加大了难度。比如探究题,如果在第3问之后再加一问“当今世界诸多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请结合史实陈述你的观点。”就更好了。
三、对09年命题的思考
09年命题将继续08年的命题思路。虽然非选择题为开卷考试,但这并不影响命题的整体思路和结构。题型基本保持不变(略有修改),答题方法将更加突出“论从史出”的方法。在有限的版面之内,减少试题的材料,增大答题的分量。
历史
一、考试依据
初中毕业生考试历史科目命题,以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考查学生历史课程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二、命题要求
1、命题应面向全体学生。科学测量学生历史课程应达到的学业水平,兼顾不同层次学业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力求使所有学生的学业水平都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2、命题应考查历史思维能力。有效测量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情境(非虚构的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3、命题应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反映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历史事实的自然结合,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认识水平。
三、考试内容
1、知识范围
考试的知识内容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全部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山西历史。命题的主要资料来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历史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历史教科书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历史教科书。
2、能力要求
(1)能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指学生能确认和复述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等。
(2)能够正确计算历史年代,会使用历史图表。
(3)能够较好地处理历史材料。首先要能读懂有关的历史材料,第二要会提取其中的有效历史信息,最后要能用规范的文字表述出来。
(4)具有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结合历史背景,从具体的历史情境出发去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概括问题,知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5)具有发展的观点和初步的辨证认识能力。能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进程,初步认识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不同发展道路的合理性,尊重多元文化,具有理性和正义感。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历史考试时间为 分钟,满分75分,分为Ⅰ卷和Ⅱ卷两部分。Ⅰ卷采用闭卷、涂写答题卡的方式,Ⅱ卷采用开卷、笔答的方式。
2、试卷结构:Ⅰ卷为单项选择题,约占30分;Ⅱ卷为非选择题,包括简答题、材料阅读题、材料分析题、探究题等,约占45分。知识内容和题型的比例大约如下:
项目
内容
比例
知识内容比例
中国古代史
约15%
中国近现代史
约35%
世界史
约45%
山西历史
约5%
题型比例
单项选择题
约40%
非选择题
约60%
样卷
历史
Ⅰ卷
在下面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其选项的字母标号涂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30分。
1.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我国境内的人类活动至少出现在
A.三、四百万年前 B.170万年前
C. 70-20万年前 D.公元前21世纪
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春秋》B.《史记》C.《资治通鉴》D.《宋书》
3.下列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时期,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隋唐时期②秦汉时期③夏商西周时期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⑤春秋战国时期⑥明清时期⑦辽宋夏金元时期
A.③②⑤①④⑦⑥ B.③⑤①④②⑦⑥
C.③⑤②④①⑦⑥ D.③⑤②①④⑦⑥
4.右图的残垣断壁,是列强摧残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与它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的领导者是
A.洪秀全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毛泽东
6.“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个口号是在哪个运动中提出的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7.抗战期间,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忻口战役
8.研制出世界先进的制碱工艺,打破西方国家对碱业的垄断,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贡献的 科学家是
A.侯德榜 B.张骞 C.詹天佑 D.茅以升
9.上党战役发生在
A.陕西 B.重庆 C.山东 D.山西
10.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B.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C.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1.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元元年是以哪一宗教人物的出生年来确定的
A.释迦牟尼 B.耶稣 C.穆罕默德 D.马丁·路德
12.小李找来《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两份材料,他是为研究哪个主题准备的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C.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D.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1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在
A.俄国 B.中国 C.法国 D.匈牙利
右图为1870年—1970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
长率变化示意图。根据图示完成14、15题
14.造成图中1913-1950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较低
原因的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②第二次世界大战③中东战争④世界经济大危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促使图中1950-1970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冷战”的结束 D.欧盟的建立
Ⅱ卷
一、简答题(本题有2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1)请在下面两幅图中A、B、C、D、E处,写出它所代表的古代文明的名称。(5分)
(2)图1中的古代文明与图2中的古代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1分)
2、材料一: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等。
材料二:从1868年起,明治天皇政府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等。
(1)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请结合史实简要说明。(2分)
(2)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史实简要说明。(2分)
(3)结合时代背景,说出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目的是什么?(2分)
二 、阅读题(6分)
3.材料一:公元前138年,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辗转十多年才回到长安。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从此,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汉书》曰:“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材料二:1271年,马可·波罗一行从威尼斯出发,历经千辛,于1275年到达元朝首都。马可·波罗聪明好学,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被留在朝中供职。他在中国生活17年,足迹遍及华北、西北、华东、西南等。他奇异的经历和广博的见闻,生动地留在了《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中,传于后世。
以下说法有的出自上面材料,有的出自其他材料。你认为哪个说法是从上面材料中得出的,请在该说法前的括号内划上“√”,否则划上“○”。
( )汉武帝非常重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 )张骞不辱使命,成为汉朝与西域各国文化交往的第一人。
( )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 )马可·波罗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 )《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唤起了西方人对东方的向往。
( )汉武帝和元世祖都是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三、分析题(12分)
4.材料一:明太祖时,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清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组成,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 全凭皇帝裁决。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道到非法监禁,被迫害致死。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材料三:
1979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82年,全国人大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这样,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2分)它对近代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1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什么现象?(2分)它给中国造成什么危害?(1分)
(3)材料三记述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哪一方面的事实?(2分)
(4)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5)对于材料所论及的问题,你还有哪些见解?(2分)
四、探究题(15分)
5.从人类文明的出现到15世纪,文明的冲撞与融合从未中断过。从16世纪前后到20世纪初,世界各地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进入现代以来,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然而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问题以及人类无法抵御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使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道路充满了挑战。
(l)简述罗马征服地中海的史实。(3分)
(2)举出3个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事例。(3分)并任选其中一例简述其意义。(2分)
(3)谈谈你对历史上的征服(战争)和反侵略斗争的认识。(4分)
(4)当今世界诸多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请结合史实陈述你的观点。(2分)
(5)面对和平与发展进程中的诸多问题,你认为世界各国人民应该如何做?(1分)
6、
样题
16、(1)A:古埃及(1分)B:古巴比伦或古两河流域(1分) C:古印度(1分) D:古中国(1分)E:古希腊(1分)
(2)图1中的古代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图2中的古代文明产生于沿海地区。 (1分)
17.(1)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或: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1分)
史实(略。1分)
评分说明:学生的表述只要和答案的意思相符,即可得分。
(2)答案要点: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分)史实(略。1分)
评分说明:学生的表述只要和答案的意思相符,即可得分。
(3)答案要点:变法图强。或:摆脱危机。(2分)
评分说明:学生的表述必须体现“变法图强”或“摆脱危机”的意思,才可得分。
18.(√)(√)(○)(√)(○)(√)
19.(1) 答案要点: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皇权)的加强。答人治的加强也给分。(2分)②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之一。或给近代中国埋下了潜在危机。(1分)
评分说明:学生的表述只要和答案的意思相符,即可得分。
(2) 答案要点:①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2分)②动乱和灾难。(1分)
评分说明:学生的表述只要和答案的意思相符,即可得分。
(3) 答案要点:我国不断加强和健全民主与法制建设。(2分)
评分说明:学生的表述只要和答案的意思相符,即可得分。
(4)答案要点①: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或:从专制走向民主法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分)
评分说明:学生的表述只要和答案的意思相符,即可得分。
答案要点②: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和谐(有序、稳定)的重要保证。(2分)
评分说明:学生的表述体现了民主与法制对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可得2分,其他得1分。
20.(l) 答案要点:罗马共和国建立后,首先征服(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然后向地中海扩张。(1分)经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了迦太基。(1分)布匿战争的胜利,使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或:到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帝国,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1分)
评分说明:学生回答只要能说出上述三点意思即可得分,否则酌情给分。
(2) 答案要点:事例:①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民族大起义(1分)。②玻利瓦尔等领导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分)③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分)
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表现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反抗殖民侵略的决心。(2分)
评分说明:学生可能举出其它事例,但必须符合题意才能得分。每个1分。然后任选所举事例之一简述其意义,正确即可给分。
(3)答案要点:历史上的征服(战争)一方面充满暴力,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苦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2分)。反侵略斗争维护
了被侵略国家(民族)的利益和尊严,是正义的。(2分)
评分说明:学生所述,只要能体现上述观点,即可得分。否则酌情给分。
(4) 答案要点:霸权主义。(1分)美国插手世界事务引发地区和民族矛盾和战争的史实。(1分)
评分说明:答其他者不能得分。
(5)答案要点:①不同国家(地区或民族)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矛盾可能引起冲突或战争,战争会带来更大灾难。②人类应该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平等对话、协商,采取有利各方的办法解决问题。③落后的国家(地区或民族)应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前提下加快发展。④先进的国家(地区或民族)应利用自己的体势帮助、支持落后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发展。⑤各国人民应该从“善”的愿望出发,加强相互团结与协作,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1分)
评分说明:学生答出上述中的任何一点都可得分。意思相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