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7.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律是294Hz,由此可知D调“1”比C调“1”的 音调 高(选填乐音的三要素).
【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即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解: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律是294Hz,即D调的频率比C调的频率高,所以音调高;
故答案为:音调.
2.如图所示,在蹄形磁铁的磁场中放置一根导体棒AB,它的两端跟电流表连接,使导体棒快速向右运动,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该实验过程中是 机械 能转化成了电能.
【考点】CP:电磁感应.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以及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消耗了机械能,得到了电能;
【解答】解:据图可知,在蹄形磁铁的磁场中放置一根导体棒AB,它的两端跟电流表连接,使导体棒快速向右运动,此时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在此过程中消耗了机械能,得到了电能,即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故答案为:机械;
3.当晶体被加热时,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自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 熔化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考点】G2:分子动理论与热现象的缘由.
【分析】(1)所有的分子都在运动,所以具有动能;
(2)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与斥力,所以当分子要摆脱其他分子的约束,克服引力做功,所以需要比较大的动能;
(3)分子热运动的能力中势能部分使分子趋于团聚,动能部分使它们趋于飞散.大体来说平均动能胜过势能时,物体处于气态;势能胜于平均动能时,物体处于固态;当势能与平均动能势均力敌,物质处于液态.
【解答】解:晶体熔化时会吸热外界的热,外界的热都用来减小分子间的束缚,部分分子能较自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熔化.
故答案为:熔化.
4.摩擦起电实际上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玻璃棒 失去 了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
【考点】H7:摩擦起电的实质.
【分析】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也不是消灭了电荷.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解答】解:
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失去了电子.
故答案为:失去.
5.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是按一定比例(标度)画出的,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通常表示力的作用点,此即为力的图示.如图所示,物体A同时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1=40N和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斜向右上方的拉力F2=60N的作用.请按照图中力F1的图示,用相同的比例(标度)在图中画出F2的图示.
【考点】6H:力的示意图.
【分析】画力的图示与画力的示意图不同,在表示出力的三要素的同时,还一定要附上标度.故据题目中实例的F1的图示,做出F2的图示即可.
【解答】解:据题意可知,已知标度,和作用点,而后从F1的作用点,沿水平方向成30°角的斜向右上方的位置,画出三段标度的长的线段,表明拉力F2=60N即可,如下图所示:
6.一个质量为500g的货物,随“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升入太空.与发射前相比较,该货物的惯性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6L:惯性.
【分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该性质称为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解答】解: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形状,该性质称为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所以该物体与发射前相比较质量是不变的,故该货物的惯性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7.农作物的秸秆可以回收加工制成秸秆煤.完全燃烧0.5kg的秸秆煤可放出 1.05×107 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完全被质量为100kg,初温为20℃的水吸收,可使水温升高到 45 ℃[已知q秸秆煤=2.1×107J/kg,C水=4.2×103J/(kg•℃)].
【考点】GG:热量的计算.
【分析】(1)知道秸秆煤的质量和秸秆煤的热值,利用公式Q放
=mq可计算秸秆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根据Q放=Q吸=cm△t可计算水升高的温度,再计算水的末温(注意水的末温为100℃,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解答】解:秸秆煤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Q放=m秸秆煤q=0.5kg×2.1×107J/kg=1.05×107J.
由题意可知,水吸收的热量为:Q吸=Q放=1.05×107J,
由Q吸=cm△t可得,水升高的温度:
△t===25℃,
则水的末温:t=t0+△t=20℃+25℃=45℃.
故答案为:1.05×107;45.
8.如图所示,将一把薄木尺的长度用多层报纸紧密地覆盖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报纸的上表面积为0.25m2,则大气对报纸上表面的压力为 2.5×104 N;在木尺右端快速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要将报纸掀开,则力F至少为 1.25×104 N(假设报纸对木尺的压力全部作用在木尺的最左端,大气压取1.0×105pa,报纸和薄木尺的重力忽略不计).
【考点】8E:大气压强的存在;7N:杠杆的平衡条件.
【分析】根据大气压的数值,利用压强公式变形F=Ps即可求出大气对报纸的上表面的压力;然后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施加在木尺右端的力.
【解答】解:
由压强可得:大气对报纸上表面的压F0=P0S=1.0×105pa×0.25m2=2.5×104N;
设木尺的长度为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则施加在木尺右端的力F=F○=×2.5×104N
=1.25×104N.
故答案为:2.5×104; 1.25×104.
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a是从电压表的负接线柱引出的导线接头.a与b处相接时,电压表示数为6.0V;使a与b处断开,然后与c处相接,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示数为4.5V,这时灯泡L2两端的电压为 1.5 V.
【考点】I6: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分析】从图可知,灯L1和L2串联,a接b时,电压表与灯L1和L2并联,测量的是灯L1和L2两端的电压,即为电源电压,a接c时,电压表测量的是灯L1两端的电压U1,则已知灯L1两端电压,可利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求出灯L2两端电压.
【解答】解:a接b时,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为:U=6V,
a接c时,电压表测量灯L1两端电压为:U1=4.5V,
据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可知,灯L2两端电压为:U2=U﹣U1=6V﹣4.5V=1.5V.
故答案为:1.5.
10.车床照明灯的额定电压是36V,它正常工作时灯丝的电阻是24Ω,则该照明灯正常工作时,消耗的电功率是 54 W,工作30min,电流通过灯丝产生的热量是 97200 J.
【考点】JA:电功率的计算;JI: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照明灯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P=UI=求出消耗的电功率,根据Q=W=Pt求出工作30min电流通过灯丝产生的热量.
【解答】解:照明灯正常工作时,消耗的电功率:
P=UI===54W,
工作30min,电流通过灯丝产生的热量:
Q=W=Pt=54W×30×60s=97200J.
故答案为:54;97200.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冬季,在家里洗澡时会发现浴室墙壁上的镜子很快模糊起来,洗澡结束一段时间后,镜子又变得清晰.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液化,镜面上水滴的汽化
B.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附近空气中的凝华,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
C.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升华
D.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
【考点】1K:蒸发及其现象;1M: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液化和汽化是两个相反的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解答】解:
洗澡的时候,水大量蒸发,有许多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液化形成小水滴,镜子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面上的小水滴又汽化成水蒸气,镜子又变得清晰了;此过程经过了先液化后汽化的过程,故A正确.
故选A.
12.物理学中,一些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常用图象来表示,下列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
A.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与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B.通过恒定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C.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其深度之间的关系
D.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关系
【考点】6C:匀速直线运动;88:液体的压强的特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I9:电阻.
【分析】(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
(2)在电阻一定时,导体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3)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
【解答】解:
A、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是保持不变的,与时间无关,而图示的速度是变化的,故A错误;
B、在电阻一定时,导体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压变大,电流变大,图示的是电流与电压成反比,故B错误;
C、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其深度之间成正比关系,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故C正确;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图示显示的是物距变大,像距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13.如图所示,物块A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此时物块的重力产生两方面的作用效果:使物块压紧斜面以及使物块有沿斜面向下滑动的趋势,因而可将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的方向进行分解.实际解决问题时,就可以用这两个方向上的分力来等效替代物块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是一对平衡力
【考点】6S: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分析】(1)二力平衡的特点: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相互作用力的特点: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解:
A、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方向不相反,故B错误;
C、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同一物体,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14.带电体之间的静电力是通过电场产生的.如图所示,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带同种电荷的物体A和B,可以这样分析A带电体所受的静电力;A处于B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关于B带电体受到的静电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处于A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A指向B的作用力
B.B处于自身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A指向B的作用力
C.A处于B激发的电场中,就对B产生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
D.A处于自身激发的电场中,就对B产生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
【考点】H1:物体带电现象.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对B产生一个力的作用,B也会对A产生一个力的作用;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还是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解答】解:
AB、A处于B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A处于B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故A正确,B错误;
C、A处于B激发的电场中,就对B产生了由A指向B的作用力,故C错误;
D、A处于自身激发的电场中,不会产生对B的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A.
15.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当开关S闭合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通电螺线管外A点的磁场方向向左
B.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
C.向左移动滑片P,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减弱
D.小磁针静止后,其N极的指向沿水平向右
【考点】CA:通电螺线管的磁场;CE: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分析】(1)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与该点的磁感线方向是一致的;
(2)据电流的方向,结合安培定则判断出该通电螺线管的NS极即可;
(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强弱与电流的强弱有关;
【解答】解:AB、由于右端是电源的正极,所以电流从右端流入,故据安培定则可知,该螺线管的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所以磁感线的方向应该从左向右,故通电螺线管外A点的磁场方向向右,故A错误,B正确;
C、滑片向左移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故电路的电流变大,磁性变强,故C错误;
D、据上面的分析可知,该螺线管的右端是S极,所以小磁针的左端应该是N极,故N极的指向沿水平向左,故D错误;
故选B.
16.如图所示,当水平拉力F=50N时,恰好可以使物体A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重为200N,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约为80N,假如在5s时间内,物体水平移动了0.6m,不计绳和滑轮的自重,则在此过程中( )
A.拉力F做功为30J B.物体重力做功为120J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2W D.该装置的机械效率约为60%
【考点】EC:功的计算;F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FF:功率的计算.
【分析】(1)物体水平运动,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上没有移动距离,据此判断重力是否做功;
(2)由图可知,该滑轮为动滑轮,绳子的有效股数n=2,根据s绳=ns物求出绳端移动的距离,根据W总=Fs绳求出拉力F做的功,根据P=求出拉力F做功的功率,根据W有=fs求出拉力做的有用功,利用η=×100%求出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解答】解:
(1)由于物体水平移动,物体在重力的方向上(竖直向下)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不做功,即重力做功为0J,故B错误;
(2)由图可知,该滑轮为动滑轮,绳子的有效股数n=2,
则绳端移动的距离:s绳=ns物=2×0.6m=1.2m,
拉力F做的功:W总=Fs绳=50N×1.2m=60J,故A错误;
拉力F做功的功率:
P===12W,故C正确;
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约为80N,则有用功约为:W有=fs物=80N×0.6m=48J,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约为:
η=×100%=×100%=80%,故D错误.
故选C.
17.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中间位置,闭合开关S,两个灯泡均能发光(假设灯丝电阻不变),此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则( )
A.L1和L2都变亮 B.L1变暗,L2变亮
C.L1变亮,L2变暗 D.L1和L2都变暗
【考点】IZ:电路的动态分析;IH:欧姆定律的应用;JA:电功率的计算.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2与滑动变阻器R并联后再与灯泡L1串联,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和并联部分电阻的变化以及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L1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P=UI可知L1实际功率的变化,进一步判断其亮暗的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并联部分电压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P=UI=可知L2实际功率的变化,进一步判断其亮暗的变化.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2与滑动变阻器R并联后再与灯泡L1串联,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并联部分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
由I=可知,干路中的电流变小,
由U=IR可知,L1两端的电压变小,
因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
所以,由P=UI可知,灯泡L1的实际功率变小,L1的亮度变暗,故AC错误;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并联部分的电压变大,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灯泡L2两端的电压变大,
由P=可知,L2的实际功率变大,亮度变亮,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2分)
18.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步骤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
(1)取一只烧杯,向其中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托盘天平测出此时烧杯(包括其中的液体)的质量为76.4g;
(2)另取一只100mL的量筒,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缓慢倒入量筒中,如图a所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 60 mL;
(3)再用托盘天平测量此时烧杯(包括剩余液体)的质量,如图b所示,托盘天平的读数为 28.2 g;则该液体的密度ρ= 0.803×103 kg/m3.
【考点】2L: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分析】(2)量筒在读数时,要和量筒内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3)天平在读数时应将砝码的质量与游码的示数相加,再利用密度的公式可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2)读图a可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60mL;
(3)由图b可知,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20g+5g+3.2g=28.2g,
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m2﹣m1=76.4g﹣28.2g=48.2g,
液体的密度ρ==≈0.803g/cm3=0.803×103 kg/m3
故答案为:(1)60;(2)28.2; 0.803×103.
19.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研究光从水中斜射到与空气的分界面时所发生的光现象.
(1)使入射角i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γ 由小变大 (填写变化规律),且折射角总是大于相应的入射角;
(2)当入射角i增大到某一值时,折射角γ会达到最大值,该最大值是 90° ;
(3)若继续增大入射角i,将会发现不再有 折射 光线,而只存在 反射 光线.
【考点】AK:光的折射规律.
【分析】(1)光在折射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结合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特点可做出解答;
(2)当入射角达到一定程度时,折射会增大到最大,其最大值为90°;
(3)折射角达到最大值后,继续增大入射角,则不再有折射光线.
【解答】解:(1)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使入射角i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γ也由小变大,且折射角总是大于相应的入射角;
(2)当入射角i增大到某一值时,折射角γ会达到最大值,该最大值是90°;
(3)若继续增大入射角i,将会发现不再有折射光线,而只存在反射光线.
故答案为:(1)由小变大; (2)90°; (3)折射; 反射.
20.如图所示,现要组装一个由热敏电阻控制的报警系统,要求当热敏电阻的温度达到或超过60℃时,系统报警.提供的器材有: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60℃时阻值为650.0Ω),报警器(内阻很小,通过的电流Ig
超过10mA时就会报警,超过20mA时可能被损坏),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Ω),在此范围内可调节出阻值准确可读的电阻值),电源(输出电压U约为18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2000Ω),单刀双掷开关S,导线若干.
(1)根据系统工作要求,电路接通前,应先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 b (选填“a”或“b”)端,再将电阻箱调到一定的阻值,这一阻值为 650.0 Ω.
(2)将开关S向 c (选填“c”或“d”)端闭合,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 报警器开始报警 ;
(3)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将开关S向另一端闭合,报警系统即可正常使用.
【考点】IH: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根据仪器原理进行分析,明确电阻箱的作用以及实验过程和实验安全的分析,则可以明确滑动变阻器的调节和实验现象.
【解答】解:(1)因要求热敏电阻达到60°时报警;此时电阻为650Ω;故应将电阻箱调节至650Ω;
然后由最大调节滑动变阻器,直至报警器报警;故开始时滑片应在b端;目的是让电流由小到大调节,保证报警器的安全使用;
(2)将开关接到c端与电阻箱连接,调节滑动变阻器直至报警器开始报警即可;然后再接入热敏电阻,电路即可正常工作;
故答案为:(1)b;650.0;(2)c;报警器开始报警.
四、计算题(第21小题6分,第22小题6分,第23小题9分,共21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解答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1.已知物体的重力势能表达式为EP=mgh,动能表达式为EK=mv2
;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h为物体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v为物体的运动速度,g为常量,取10N/kg.如图所示,将一质量为0.4kg的物体从距离地面1.5m的高度沿水平方向以2m/s的速度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从被抛出到落地的瞬间,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求:
(1)物体被抛出时的重力势能EP和动能EK1;
(2)物体从被抛出点至落地的过程中,其重力所做的功W;
(3)物体落地前瞬间的动能EK2.
【考点】FK:动能和势能的概念;EC:功的计算.
【分析】(1)由重力势能和动能公式计算物体被抛出时的重力势能EP和动能EK1;
(2)由W=Gh=mgh计算重力做功;
(3)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分析解答.
【解答】解:
(1)由题知,物体质量和被抛出时的高度和速度,
物体的重力势能:Ep=mgh=0.4kg×10N/kg×1.5m=6J;
动能EK1=mv2=×0.4kg×(2m/s)2═0.8J;
(2)物体从被抛出点至落地的过程中,其重力所做的功:
Gh=mgh=0.4kg×10N/kg×1.5m=6J;
(3)物体下落时高度减小,速度增大,所以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落地时高度为0,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所以物体落地前瞬间的动能:EK2=EK1+Ep=0.8J+6J=6.8J.
答:(1)物体被抛出时的重力势能EP为6J,动能EK1为0.8J;
(2)物体从被抛出点至落地的过程中,其重力所做的功W为6J;
(3)物体落地前瞬间的动能EK2为6.8J.
22.如图a所示,一长方体木块质量为0.12kg,高为4.0cm;将木块平稳地放在水面上,静止时木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2.0cm,如图b所示,利用金属块和细线,使木块浸没水中且保持静止状态.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
,g取10N/kg,求:
(1)木块的密度ρ木
(2)细线对木块的拉力F.
【考点】2A:密度的计算;6W:力的合成与应用;8P:浮力大小的计算.
【分析】(1)木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G=mg=ρVg得出等式结合排开水的体积即可求出木块的密度;
(2)物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是漂浮时排开水体积的2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对木块受力分析,然后结合力的平衡条件得出绳子的拉力,然后结合G=mg求出其大小.
【解答】解:(1)因木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即F浮=G木,
由F浮=ρgV排和F浮=G木=m木g=ρ木V木g可得:
ρgV排=ρ木V木g,
由题意可知,木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V木,则木块的密度:
ρ木=ρ水=ρ水=×1.0×103kg/m3=0.5×103kg/m3;
(2)由F浮=ρgV排可得,木块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F浮′=2F浮=2G木,
因物体在水中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拉力和木块的重力,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浮′=G木+F,
则细线对木块的拉力:
F=F浮′﹣G木=2m木g﹣m木g=m木g=0.12kg×10N/kg=1.2N.
答:(1)木块的密度为0.5×103kg/m3;
(2)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1.2N.
23.现一只满偏电流Ig=3mA的电流计G,已知其电阻Rg=100Ω,现在需要把它改装成一只量程Ic=3A的电流表,如图a所示.
求(1)电阻Rx的阻值;
(2)求改装后的电流表电阻Rc的阻值;
(3)如图b所示,将改装后的电流表接入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U=10V,电阻R1=5Ω.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流表的示数I=1.0A.求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R2,以及通过原电流计G的电流I1.
【考点】IH: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1)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求了通过通过Rx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流计G的电压,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和欧姆定律求电阻Rx的阻值;
(2)根据欧姆定律求改装后的电流表电阻Rc的阻值;
(3)分析电路的连接,由欧姆定律I=,电路的总电阻,根据电阻的串联求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R2,根据分流原理结合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求通过通过原电流计G的电流I1.
【解答】解:(1)将Ig=3mA的电流计G,改装成一只量程Ic=3A的电流表,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通过Rx的电流:
Ix=Ic﹣Ig=3A﹣3mA=2.997A,由欧姆定律I=,电流计G的电压:
U′=RgIg=100Ω×0.003A=0.3V,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和欧姆定律,
则Rx===Ω≈0.1Ω;
(2)由欧姆定律I=,改装后的电流表电阻Rc的阻值:
Rc===0.1Ω;
(3)由图b可知,电流表电阻与R1和变阻器串联,由欧姆定律I=,电路的总电阻:
R===10Ω,根据电阻的串联,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
R2=R﹣Rc﹣R1=10Ω﹣0.1Ω﹣5Ω=4.9Ω;
改装后的电流表中,原电流计G与Rx并联,根据分流原理,通过电流计G的电流与Rx电流之比等于Rx与Rg之比,即=, =﹣﹣﹣﹣﹣①
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I1+I′X=I=1.0A﹣﹣﹣﹣﹣②,
由①②得:通过原电流计G的电流:
I1=10﹣3A.
答:(1)电阻Rx的阻值约为0.1Ω;
(2)改装后的电流表电阻Rc的阻值为0.1Ω;
(3)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R2=4.9Ω,通过原电流计G的电流I1=10﹣3A.
2017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律是294Hz,由此可知D调“1”比C调“1”的 高(选填乐音的三要素).
2.如图所示,在蹄形磁铁的磁场中放置一根导体棒AB,它的两端跟电流表连接,使导体棒快速向右运动,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该实验过程中是 能转化成了电能.
3.当晶体被加热时,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自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4.摩擦起电实际上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玻璃棒 了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
5.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是按一定比例(标度)画出的,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通常表示力的作用点,此即为力的图示.如图所示,物体A同时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1=40N和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斜向右上方的拉力F2=60N的作用.请按照图中力F1的图示,用相同的比例(标度)在图中画出F2的图示.
6.一个质量为500g的货物,随“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升入太空.与发射前相比较,该货物的惯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农作物的秸秆可以回收加工制成秸秆煤.完全燃烧0.5kg的秸秆煤可放出 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完全被质量为100kg,初温为20℃的水吸收,可使水温升高到 ℃[已知q秸秆煤=2.1×107J/kg,C水=4.2×103J/(kg•℃)].
8.如图所示,将一把薄木尺的长度用多层报纸紧密地覆盖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报纸的上表面积为0.25m2,则大气对报纸上表面的压力为 N;在木尺右端快速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要将报纸掀开,则力F至少为 N(假设报纸对木尺的压力全部作用在木尺的最左端,大气压取1.0×105pa,报纸和薄木尺的重力忽略不计).
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a是从电压表的负接线柱引出的导线接头.a与b处相接时,电压表示数为6.0V;使a与b处断开,然后与c处相接,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示数为4.5V,这时灯泡L2两端的电压为 V.
10.车床照明灯的额定电压是36V,它正常工作时灯丝的电阻是24Ω,则该照明灯正常工作时,消耗的电功率是 W,工作30min,电流通过灯丝产生的热量是 J.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冬季,在家里洗澡时会发现浴室墙壁上的镜子很快模糊起来,洗澡结束一段时间后,镜子又变得清晰.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液化,镜面上水滴的汽化
B.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附近空气中的凝华,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
C.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升华
D.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
12.物理学中,一些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常用图象来表示,下列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
A.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与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B.通过恒定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C.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其深度之间的关系
D.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关系
13.如图所示,物块A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此时物块的重力产生两方面的作用效果:使物块压紧斜面以及使物块有沿斜面向下滑动的趋势,因而可将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的方向进行分解.实际解决问题时,就可以用这两个方向上的分力来等效替代物块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是一对平衡力
14.带电体之间的静电力是通过电场产生的.如图所示,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带同种电荷的物体A和B,可以这样分析A带电体所受的静电力;A处于B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关于B带电体受到的静电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处于A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A指向B的作用力
B.B处于自身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A指向B的作用力
C.A处于B激发的电场中,就对B产生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
D.A处于自身激发的电场中,就对B产生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
15.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当开关S闭合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通电螺线管外A点的磁场方向向左
B.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
C.向左移动滑片P,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减弱
D.小磁针静止后,其N极的指向沿水平向右
16.如图所示,当水平拉力F=50N时,恰好可以使物体A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重为200N,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约为80N,假如在5s时间内,物体水平移动了0.6m,不计绳和滑轮的自重,则在此过程中( )
A.拉力F做功为30J B.物体重力做功为120J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2W D.该装置的机械效率约为60%
17.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中间位置,闭合开关S,两个灯泡均能发光(假设灯丝电阻不变),此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则( )
A.L1和L2都变亮 B.L1变暗,L2变亮
C.L1变亮,L2变暗 D.L1和L2都变暗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2分)
18.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步骤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
(1)取一只烧杯,向其中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托盘天平测出此时烧杯(包括其中的液体)的质量为76.4g;
(2)另取一只100mL的量筒,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缓慢倒入量筒中,如图a所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 mL;
(3)再用托盘天平测量此时烧杯(包括剩余液体)的质量,如图b所示,托盘天平的读数为 g;则该液体的密度ρ= kg/m3.
19.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研究光从水中斜射到与空气的分界面时所发生的光现象.
(1)使入射角i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γ (填写变化规律),且折射角总是大于相应的入射角;
(2)当入射角i增大到某一值时,折射角γ会达到最大值,该最大值是 ;
(3)若继续增大入射角i,将会发现不再有 光线,而只存在 光线.
20.如图所示,现要组装一个由热敏电阻控制的报警系统,要求当热敏电阻的温度达到或超过60℃时,系统报警.提供的器材有: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60℃时阻值为650.0Ω),报警器(内阻很小,通过的电流Ig超过10mA时就会报警,超过20mA时可能被损坏),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Ω),在此范围内可调节出阻值准确可读的电阻值),电源(输出电压U约为18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2000Ω),单刀双掷开关S,导线若干.
(1)根据系统工作要求,电路接通前,应先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 (选填“a”或“b”)端,再将电阻箱调到一定的阻值,这一阻值为 Ω.
(2)将开关S向 (选填“c”或“d”)端闭合,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 ;
(3)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将开关S向另一端闭合,报警系统即可正常使用.
四、计算题(第21小题6分,第22小题6分,第23小题9分,共21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解答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1.已知物体的重力势能表达式为EP=mgh,动能表达式为EK=mv2;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h为物体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v为物体的运动速度,g为常量,取10N/kg.如图所示,将一质量为0.4kg的物体从距离地面1.5m的高度沿水平方向以2m/s的速度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从被抛出到落地的瞬间,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求:
(1)物体被抛出时的重力势能EP和动能EK1;
(2)物体从被抛出点至落地的过程中,其重力所做的功W;
(3)物体落地前瞬间的动能EK2.
22.如图a所示,一长方体木块质量为0.12kg,高为4.0cm;将木块平稳地放在水面上,静止时木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2.0cm,如图b所示,利用金属块和细线,使木块浸没水中且保持静止状态.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
(1)木块的密度ρ木
(2)细线对木块的拉力F.
23.现一只满偏电流Ig=3mA的电流计G,已知其电阻Rg=100Ω,现在需要把它改装成一只量程Ic=3A的电流表,如图a所示.
求(1)电阻Rx的阻值;
(2)求改装后的电流表电阻Rc的阻值;
(3)如图b所示,将改装后的电流表接入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U=10V,电阻R1=5Ω.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流表的示数I=1.0A.求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R2,以及通过原电流计G的电流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