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5.75 KB
  • 2021-05-10 发布

上海历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复习试题附答案解析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完美.格式.编辑 ‎ 上海历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复习 ‎2001年上海市数学中考 ‎27.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D<BC,且AD=5,AB=DC=2.‎ ‎(1)如图8,P为AD上的一点,满足∠BPC=∠A.‎ 图8‎ ‎①求证;△ABP∽△DPC ‎②求AP的长.‎ ‎(2)如果点P在AD边上移动(点P与点A、D不重合),且满足∠BPE=∠A,PE交直线BC于点E,同时交直线DC于点Q,那么 ‎①当点Q在线段DC的延长线上时,设AP=x,CQ=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②当CE=1时,写出AP的长(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27.(1)①证明:‎ ‎∵ ∠ABP=180°-∠A-∠APB,∠DPC=180°-∠BPC-∠APB,∠BPC=∠A,∴ ∠ABP=∠DPC.∵ 在梯形ABCD中,AD∥BC,AB=CD,∴ ∠A=∠D.∴ △ABP∽△DPC.‎ ‎②解:设AP=x,则DP=5-x,由△ABP∽△DPC,得,即,解得x1=1,x2=4,则AP的长为1或4.‎ ‎(2)①解:类似(1)①,易得△ABP∽△DPQ,∴ .即,得,1<x<4.‎ ‎ 专业.资料.整理 ‎ ‎ 完美.格式.编辑 ‎ ‎②AP=2或AP=3-.‎ ‎(题27是一道涉及动量与变量的考题,其中(1)可看作(2)的特例,故(2)的推断与证明均可借鉴(1)的思路.这是一种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模仿即借鉴、套用,创造即灵活变化,这是中学生学数学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世上的万事万物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质的区别,模仿的关键是发现联系,创造的关键是发现区别,并找到应付新问题的途径.)‎ 上海市2002年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文化考试 ‎ 27.操作:将一把三角尺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在对角线AC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另一边与射线DC相交于点Q.‎ 图5图6图7‎ ‎  探究:设A、P两点间的距离为x.‎ ‎  (1)当点Q在边CD上时,线段PQ与线段PB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观察得到结论;‎ ‎  (2)当点Q在边CD上时,设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  (3)当点P在线段AC上滑动时,△PCQ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指出所有能使△P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Q的位置,并求出相应的x的值;如果不可能,试说明理由.‎ ‎  (图5、图6、图7的形状大小相同,图5供操作、实验用,图6和图7备用)‎ 五、(本大题只有1题,满分12分,(1)、(2)、(3)题均为4分)‎ ‎ 专业.资料.整理 ‎ ‎ 完美.格式.编辑 ‎ ‎  27.‎ 图1 图2 图3‎ ‎  (1)解:PQ=PB                ……………………(1分)‎ ‎  证明如下:过点P作MN∥BC,分别交AB于点M,交CD于点N,那么四边形AMND和四边形BCNM都是矩形,△AMP和△CNP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1).‎ ‎  ∴ NP=NC=MB.                 ……………………(1分)‎ ‎  ∵ ∠BPQ=90°,∴ ∠QPN+∠BPM=90°.‎ ‎   而∠BPM+∠PBM=90°,∴ ∠QPN=∠PBM.   ……………………(1分)‎ ‎  又∵ ∠QNP=∠PMB=90°,∴ △QNP≌△PMB. ……………………(1分)‎ ‎  ∴ PQ=PB.‎ ‎  (2)解法一 ‎  由(1)△QNP≌△PMB.得NQ=MP.‎ ‎  ∵ AP=x,∴ AM=MP=NQ=DN=,BM=PN=CN=1-,‎ ‎  ∴ CQ=CD-DQ=1-2·=1-.‎ ‎  得S△PBC=BC·BM=×1×(1-)=-x. ………………(1分)‎ ‎  S△PCQ=CQ·PN=×(1-)(1-)=-+x2  (1分)‎ ‎  S四边形PBCQ=S△PBC+S△PCQ=x2-+1.‎ ‎  即 y=x2-+1(0≤x<).      ……………………(1分,1分)‎ ‎  解法二 ‎ 专业.资料.整理 ‎ ‎ 完美.格式.编辑 ‎ ‎  作PT⊥BC,T为垂足(如图2),那么四边形PTCN为正方形.‎ ‎  ∴ PT=CB=PN.‎ ‎  又∠PNQ=∠PTB=90°,PB=PQ,∴△PBT≌△PQN.‎ ‎  S四边形PBCQ=S△四边形PBT+S四边形PTCQ=S四边形PTCQ+S△PQN=S正方形PTCN …(2分)‎ ‎      =CN2=(1-)2=x2-+1‎ ‎  ∴ y=x2-+1(0≤x<).        ……………………(1分)(3)△PCQ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 ‎  ①当点P与点A重合,点Q与点D重合,这时PQ=QC,△PCQ是等腰三角形,‎ ‎   此时x=0                     ……………………(1分)‎ ‎  ②当点Q在边DC的延长线上,且CP=CQ时,△PCQ是等腰三角形(如图3)‎ ‎                            ……………………(1分)‎ ‎  解法一 此时,QN=PM=,CP=-x,CN=CP=1-.‎ ‎  ∴ CQ=QN-CN=-(1-)=-1.‎ ‎  当-x=-1时,得x=1.           ……………………(1分)‎ ‎  解法二 此时∠CPQ=∠PCN=22.5°,∠APB=90°-22.5°=67.5°,‎ ‎  ∠ABP=180°-(45°+67.5°)=67.5°,得∠APB=∠ABP,‎ ‎  ∴ AP=AB=1,∴ x=1.             ……………………(1分)‎ ‎ 专业.资料.整理 ‎ ‎ 完美.格式.编辑 ‎ 上海市2003年初中毕业高中招生统一考试 ‎2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1,弧AC是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的一段弧。点E是边AD上的任意一点(点E与点A、D不重合),过E作弧AC所在圆的切线,交边DC于点F,G为切点: (1)当∠DEF=45º时,求证:点G为线段EF的中点;‎ ‎(2)设AE=x,FC=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将△DEF沿直线EF翻折后得△DEF,如图,当EF=时,讨论△ADD与△EDF是否相似,如果相似,请加以证明;如果不相似,只要求写出结论,不要求写出理由。‎ ‎ 专业.资料.整理 ‎ ‎ 完美.格式.编辑 ‎ ‎ ‎ ‎2004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卷 ‎27、(2004•上海)数学课上,老师提出:‎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A点的坐标为(1,0),点B在x轴上,且在点A的右侧,AB=OA,过点A和B作x轴的垂线,分别交二次函数y=x2的图象于点C和D,直线OC交BD于点M,直线CD交y轴于点H,记点C、D的的横坐标分别为xC、xD,点H的纵坐标为yH.‎ 同学发现两个结论:‎ ‎①S△CMD:S梯形ABMC=2:3 ②数值相等关系:xC•xD=﹣yH ‎(1)请你验证结论①和结论②成立;‎ ‎(2)请你研究:如果上述框中的条件“A的坐标(1,0)”改为“A的坐标(t,0)(t>0)”,其他条件不变,结论①是否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进一步研究:如果上述框中的条件“A的坐标(1,0)”改为“A的坐标(t,0)(t>0)”,又将条件“y=x‎2”‎改为“y=ax2(a>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xC、xD与yH有怎样的数值关系?(写出结果并说明理由)‎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压轴题。‎ 分析:(1)可先根据AB=OA得出B点的坐标,然后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和A,B的坐标得出C,D两点的坐标,再依据C点的坐标求出直线OC的解析式.进而可求出M点的坐标,然后根据C、D两点的坐标求出直线CD的解析式进而求出D点的坐标,然后可根据这些点的坐标进行求解即可;‎ ‎(2)(3)的解法同(1)完全一样.‎ 解答:解:(1)由已知可得点B的坐标为(2,0),点C坐标为(1,1),点D的坐标为(2,4),‎ ‎ 专业.资料.整理 ‎ ‎ 完美.格式.编辑 ‎ 由点C坐标为(1,1)易得直线OC的函数解析式为y=x,‎ 故点M的坐标为(2,2),‎ 所以S△CMD=1,S梯形ABMC=‎‎3‎‎2‎ 所以S△CMD:S梯形ABMC=2:3,‎ 即结论①成立.‎ 设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 则‎&k+b=1‎‎&2k+b=4‎,‎ 解得‎&k=3‎‎&b=﹣2‎ 所以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为y=3x﹣2.‎ 由上述可得,点H的坐标为(0,﹣2),yH=﹣2‎ 因为xC•xD=2,‎ 所以xC•xD=﹣yH,‎ 即结论②成立;‎ ‎(2)(1)的结论仍然成立.‎ 理由:当A的坐标(t,0)(t>0)时,点B的坐标为(2t,0),点C坐标为(t,t2),点D的坐标为(2t,4t2),‎ 由点C坐标为(t,t2)易得直线OC的函数解析式为y=tx,‎ 故点M的坐标为(2t,2t2),‎ 所以S△CMD=t3,S梯形ABMC=‎3‎‎2‎t3.‎ 所以S△CMD:S梯形ABMC=2:3,‎ 即结论①成立.‎ 设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 则‎&tk+b=‎t‎2‎‎&2tk+b=4‎t‎2‎,‎ 解得‎&k=3t‎&b=﹣2‎t‎2‎ 所以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为y=3tx﹣2t2;‎ 由上述可得,点H的坐标为(0,﹣2t2),yH=﹣2t2‎ 因为xC•xD=2t2,‎ 所以xC•xD=﹣yH,‎ 即结论②成立;‎ ‎(3)由题意,当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a>0),且点A坐标为(t,0)(t>0)时,点C坐标为(t,at2),点D坐标为(2t,4at2),‎ 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b,‎ ‎ 专业.资料.整理 ‎ ‎ 完美.格式.编辑 ‎ 则:‎&tk+b=at‎2‎‎&2tk+b=4at‎2‎,‎ 解得‎&k=3at‎&b=﹣2at‎2‎ 所以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为y=3atx﹣2at2,则点H的坐标为(0,﹣2at2),yH=﹣2at2.‎ 因为xC•xD=2t2,‎ 所以xC•xD=﹣‎1‎ayH.‎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图形面积的求法、函数图象的交点等知识点.‎ ‎200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数学试卷 1、 ‎(本题满分12分,每小题满分各为4分)‎ 在△ABC中,∠ABC=90°,AB=4,BC=3,O是边AC上的一个动点,以点O为圆心作半圆,与边AB相切于点D,交线段OC于点E,作EP⊥ED,交射线AB于点P,交射线CB于点F。‎ (1) 如图8,求证:△ADE∽△AEP;‎ (2) 设OA=x,AP=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 当BF=1时,求线段AP的长.‎ ‎ 专业.资料.整理 ‎ ‎ 完美.格式.编辑 ‎ ‎ 专业.资料.整理 ‎ ‎ 完美.格式.编辑 ‎ J 2006 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数学试卷 ‎2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7分,第(3)小题满分3分)‎ 已知点P在线段AB上,点O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以点O为圆心,OP为半径作圆,点C是圆O上的一点。‎ (1) 如图9,如果AP=2PB,PB=BO。求证:△CAO∽△BCO;‎ (2) 如果AP=m(m是常数,且m〉1),BP=1,OP是OA、OB的比例中项。当点C在圆O上运动时,求AC:BC的值(结果用含m的式子表示);‎ (3) 在(2)的条件下,讨论以BC为半径的圆B和以CA为半径的圆C的位置关系,并写出相应m的取值范围。‎ ‎ 专业.资料.整理 ‎ ‎ 完美.格式.编辑 ‎ 图9‎ A P B O C ‎25.(1)证明:,.‎ ‎. (2分)‎ ‎, (1分)‎ ‎.,. (1分)‎ ‎(2)解:设,则,,是,的比例中项,‎ ‎, (1分)‎ 得,即. (1分)‎ ‎. (1分)‎ 是,的比例中项,即,‎ ‎,. (1分)‎ 设圆与线段的延长线相交于点,当点与点,点不重合时,‎ ‎,. (1分)‎ ‎. (1分)‎ ‎;当点与点或点重合时,可得,‎ 当点在圆上运动时,; (1分)‎ ‎(3)解:由(2)得,,且,‎ ‎,圆和圆的圆心距,‎ 显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只可能相交、内切或内含.‎ 当圆与圆相交时,,得,‎ ‎,; (1分)‎ ‎ 专业.资料.整理 ‎ ‎ 完美.格式.编辑 ‎ 当圆与圆内切时,,得; (1分)‎ 当圆与圆内含时,,得. (1分)‎ ‎200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 ‎2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3)小题满分各5分)‎ 已知:,点在射线上,(如图10).为直线上一动点,以为边作等边三角形(点按顺时针排列),是的外心.‎ ‎(1)当点在射线上运动时,求证:点在的平分线上;‎ ‎(2)当点在射线上运动(点与点不重合)时,与交于点,设,,求关于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若点在射线上,,圆为的内切圆.当的边或与圆相切时,请直接写出点与点的距离.‎ 图10‎ 备用图 ‎25.(1)证明:如图4,连结,‎ 是等边三角形的外心,, 1分 圆心角.‎ 当不垂直于时,作,,垂足分别为.‎ 由,且,‎ ‎ 专业.资料.整理 ‎ ‎ 完美.格式.编辑 ‎ ‎,.‎ ‎. 1分 ‎. 1分 ‎.点在的平分线上. 1分 当时,.‎ 即,点在的平分线上.‎ 综上所述,当点在射线上运动时,点在的平分线上.‎ 图4‎ 图5‎ ‎(2)解:如图5,‎ 平分,且,‎ ‎. 1分 由(1)知,,,‎ ‎,.‎ ‎,. 1分 ‎.‎ ‎... 1分 定义域为:. 1分 ‎(3)解:①如图6,当与圆相切时,; 2分 ‎②如图7,当与圆相切时,; 1分 ‎③如图8,当与圆相切时,. 2分 ‎ 专业.资料.整理 ‎ ‎ 完美.格式.编辑 ‎ 图6‎ 图7‎ 图8‎ ‎2008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卷 ‎2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5分,第(2)小题满分4分,第(3)小题满分5分)‎ 已知,,(如图13).是射线上的动点(点与点不重合),是线段的中点.‎ ‎(1)设,的面积为,求关于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如果以线段为直径的圆与以线段为直径的圆外切,求线段的长;‎ ‎(3)联结,交线段于点,如果以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求线段的长.‎ B A D M E C 图13‎ B A D C 备用图 ‎25.解:(1)取中点,联结,‎ 为的中点,,. (1分)‎ 又,. (1分)‎ ‎ 专业.资料.整理 ‎ ‎ 完美.格式.编辑 ‎ ‎,得; (2分)(1分)‎ ‎(2)由已知得. (1分)‎ 以线段为直径的圆与以线段为直径的圆外切,‎ ‎,即. (2分)‎ 解得,即线段的长为; (1分)‎ ‎(3)由已知,以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 又易证得. (1分)‎ 由此可知,另一对对应角相等有两种情况:①;②.‎ ‎①当时,,..‎ ‎,易得.得; (2分)‎ ‎②当时,,.‎ ‎.又,.‎ ‎,即,得.‎ 解得,(舍去).即线段的长为2. (2分)‎ 综上所述,所求线段的长为8或2.‎ ‎200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2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5分,第(3)小题满分5分)‎ 已知为线段上的动点,点在射线上,且满足(如图8所示).‎ ‎(1)当,且点与点重合时(如图9所示),求线段的长;‎ ‎(2)在图8中,联结.当,且点在线段上时,设点 ‎ 专业.资料.整理 ‎ ‎ 完美.格式.编辑 ‎ 之间的距离为,,其中表示的面积,表示的面积,求关于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 A D P C B Q 图8‎ D A P C B ‎(Q)‎ ‎)‎ 图9‎ 图10‎ C A D P B Q ‎(3)当,且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0所示),求的大小.‎ ‎(2009年上海25题解析) 解:(1)AD=2,且Q点与B点重合,根据题意,∠PBC=∠PDA,因为∠A=90。 PQ/PC=AD/AB=1,所以:△PQ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3,所以:PC=3 /2,‎ ‎(2)如图:添加辅助线,根据题意,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可以分别表示成S1,S2, 高分别是H,h,‎ 则:S1=(2-x)H/2=(2*3/2)/2-(x*H/2)-(3/2)*(2-h)/2‎ S2=3*h/2 因为两S1/S2=y,消去H,h,得:‎ Y=-(1/4)*x+(1/2), ‎ 定义域:当点P运动到与D点重合时,X的取值就是最大值,当PC垂直BD时,这时X=0,连接DC,作QD垂直DC,由已知条件得:B、Q、D、C四点共圆,则由圆周角定理可以推知:三角形QDC相似于三角形ABD QD/DC=AD/AB=3/4,令QD=3t,DC=4t,则:QC=5t,由勾股定理得:‎ 直角三角形AQD中:(3/2)^2+(2-x)^2=(3t)^2‎ 直角三角形QBC中:3^2+x^2=(5t)^2‎ 整理得:64x^2-400x+301=0 (8x-7)(8x-43)=0‎ ‎ 得 x1=7/8 x2=(43/8)>2(舍去) 所以函数:‎ Y=-(1/4)*x+1/2的定义域为[0,7/8]‎ ‎(3)因为:PQ/PC=AD/AB,假设PQ不垂直PC,则可以作一条直线PQ′垂直于PC,与AB交于Q′点,‎ 则:B,Q′,P,C四点共圆,由圆周角定理,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 PQ′/PC=AD/AB,‎ 又由于PQ/PC=AD/AB 所以,点Q′与点Q重合,所以角∠QPC=90。 ‎ A D P C B Q 图8‎ D A P C B ‎(Q)‎ ‎)‎ 图9‎ 图10‎ C A D P B Q ‎ 专业.资料.整理 ‎ ‎ 完美.格式.编辑 ‎ ‎201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数学卷 ‎25.如图9,在Rt△ABC中,∠ACB=90°.半径为1的圆A与边AB相交于点D,与边AC相交于点E,连结DE并延长,与线段BC的延长线交于点P.‎ ‎(1)当∠B=30°时,连结AP,若△AEP与△BDP相似,求CE的长;‎ ‎(2)若CE=2,BD=BC,求∠BPD的正切值;‎ ‎(3)若,设CE=x,△ABC的周长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图9 图10(备用) 图11(备用)‎ ‎2011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数学卷 ‎ 专业.资料.整理 ‎ ‎ 完美.格式.编辑 ‎ ‎ 专业.资料.整理 ‎ ‎ 完美.格式.编辑 ‎ ‎2011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数学卷 ‎2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3)小题满分各5分)‎ 在Rt△ABC中,∠ACB=90°,BC=30,AB=50.点P是AB边上任意一点,直线PE⊥AB,与边AC或BC相交于E.点M在线段AP上,点N在线段BP上,EM=EN,.‎ ‎(1)如图1,当点E与点C重合时,求CM的长;‎ ‎(2)如图2,当点E在边AC上时,点E不与点A、C重合,设AP=x,BN=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若△AME∽△ENB(△AME的顶点A、M、E分别与△ENB的顶点E、N、B对应),求AP的长.‎ ‎ 专业.资料.整理 ‎ ‎ 完美.格式.编辑 ‎ 图1 图2 备用图 ‎25. (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3)小题满分各5分)‎ ‎ [解] (1) 由AE=40,BC=30,AB=50,ÞCP=24,又sinÐEMP=ÞCM=26。‎ ‎ (2) 在Rt△AEP與Rt△ABC中,∵ ÐEAP=ÐBAC,∴ Rt△AEP ~ Rt△ABC,‎ ‎ ∴ ,即,∴ EP=x,‎ ‎ 又sinÐEMP=ÞtgÐEMP==Þ=,∴ MP=x=PN,‎ ‎ BN=AB-AP-PN=50-x-x=50-x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