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5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总复习之知识点过关系列4光现象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四讲《光现象》‎ 一、基本考点 考点1:光的传播(重点)‎ 考点2:光的反射(重点、难点、热点)‎ 记住了吗?‎ 考点3: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考点、综合考点)‎ 考点4:球面镜(难点)‎ 考点5:平面镜成像作图(综合考点)‎ ‎ 考点6:平面镜的应用(实验考点、综合考点)‎ 二、例题展现 ‎1.(2019湖南岳阳)在“走进西藏”活动中,小明对藏民用面积很大的凹面镜制成的太阳灶烧水(如图甲)很好奇。于是他用不锈钢汤勺的内表面当作凹面镜,将平行光正对“凹面镜”照射,光路如图乙。‎ ‎(1)使用太阳灶烧水时,水壶应放在图乙中的 (选填“a”、“b”或“c”)点。‎ ‎(2)小明还观察到收集微弱电视信号的“卫星锅”(如图丙)也有类似结构。你认为“卫星锅”凹形锅面应选用对电视信号有很强 (选填“反射”或“吸收”)性能的材料。‎ ‎【答案】(1)b;(2)反射 ‎2.(2019山东聊城)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多次实验。‎ ‎(1)实验过程中蜡烛B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 (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 【答案】(1)不需要;(2)对称;(3)不能;(4)B 三、过关检测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2.对下列几种光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 B.“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C.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D.“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3‎ ‎.2019年春节晚会中有一精彩的“手影戏”——《逗趣》。两位演员用手分别表演了动物、人物的各种形态。活灵活现的手影如右图,让观众大开眼界。手影的形成是由于 (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 ‎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 A.立竿见影 B.在河岸上能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C.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 D.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时,在地面上出现光斑 ‎5.利用平面镜可以 ( )‎ A.成缩小的像 B.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成倒立的虚像 D.成正立的实像 ‎6.在一些街道拐角处,由于建筑物挡住了汽车司机和行人的视线,于是在路边适当地方安装一块大镜子,这镜子应是 ( )‎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凹面镜 D.哈哈镜 ‎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光发生漫反射时,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C.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平面镜可以成实像 ‎8.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穿衣镜,下面关于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像的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 B.像变大,像和人之问的距离变大 C.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D.像的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9.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物理学角度看 (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10.关于光纤通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在光导纤维中经多次反射从一端传到另一端 B.光在光导纤维中始终沿直线传播 C.光导纤维是一种很细很细的金属丝 D.光信号在光导纤维中以声音的速度传播 ‎11.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 ‎(a) (b) (c) (d)‎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12.下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 )‎ ‎13.有一盛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水面的升降可由进水管和出水管调节。在其右侧某一高度朝确定方向射出一激光束,在容器底部中央产生一个光斑,如下图所示。该光斑( )‎ A.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B.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C.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D.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光的颜色决定 B.实验表明,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相同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D.任何情况下,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利的 ‎15.晶晶站在平面镜前,看到镜中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当她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将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 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值为 m/s。‎ ‎17.小丽和小兰同学在明处照同一面镜子,小丽通过镜子看到了小兰的眼睛,小兰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镜子看到小丽的眼睛,这种现象可以运用______(填“光的直线传播”或“光的反射定律”)解释,这种现象同时还说明了反射光路具有______ 。‎ ‎18.韶关沙湖公园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湖畔垂柳成阴,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阴”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______所形成的岸边柳的______ (填“实像”或“虚像”)。‎ ‎19.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请依次画出经两个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20.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21.如右图所示,一细光束射到平面镜MM´的O点处,请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它的反射光线,标明反射角大小。‎ ‎22.如下图所示的a、b是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23.小明利用平板玻璃、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选用玻璃板的目的是 。‎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 。‎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24.如右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要求蜡烛1和蜡烛2 。‎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 。‎ ‎25.右图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 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f)点,光将沿OF方向射出,如果把纸板ON的右半边向后折,反射光线将_ _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如果一束蓝光沿原FO方向射到0点,它反射后沿_ ___方向射出。‎ ‎26.在物理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o,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º ‎75 º ‎2‎ ‎30 º ‎60 º ‎3‎ ‎45 º ‎45 º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下表记录。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