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9.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讲 角的存在性处理策略
知识必备
一、一线三等角
1.如图1-1-1,且,此为“一线三直角”全等,又称“K字型”全等;
图1-1-1 图1-1-2 图1-1-3 图1-1-4
2.如图1-1-2,,此为“一线三直角”相似,又称“K字型”相似;
3.如图1-1-3,,此为更一般的“一线三等角”.
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其比值称为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三、 正切的定义
如图1-1-4,在中,,即的正切值等于的对边与的邻边之比;同理,,则,即互余两角的正切值互为倒数.
方法提炼
一、 基本策略:联想构造
二、 构造路线
方式(一):构造“一线三等角”
1.45o角构等腰直角三角形造“一线三直角”全等,如图1-2-1;
图1-2-1
2.30o角构直角三角形造“一线三直角”相似,如图1-2-2;
图1-2-2
3.tanα=k→构直角三角形→造“一线三直角”相似,如图1-2-3;
图1-2-3
4.“一线三等角”的应用分三重境界;
一重境:当一条线上已有三个等角时,只要识别、证明,直接应用模型解题,如图1-2-4所示的“同侧型一线三等角”及图1-2-5所示的“异侧型一线三等角”;
二重境:当一条线上已有两个等角时,需要再补上一个等角,构造模型解题;
三重境:当一条线上只有一个角时,需要再补上两个等角,构造模型解题,如图1-2-6及图1-2-7所示;
图1-2-7
图1-2-6
图1-2-5
图1-2-4
方式
(二):构造“母子型相似”
“角处理”,还可以在角的一边上某点处作水平或竖直辅助线,造成某水平边或竖直边对此角结构,然后在这条线上补出一个与此角相等的角,构造出“母子型相似”,其核心结构如图1-2-8所示.
图1-2-8
方式(三):整体旋转法(*)
前两种构造属静态构造方式,再介绍一种动态构造方式,即整体旋转法,其核心思想是“图形的旋转(运动)本质是图形上点旋转(运动);反过来,点的旋转(运动)可以看成该点所在图形的旋转(运动)”.
下面以三个问题说明此法:
问题1 已知点A(3,4),将点A绕原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45º角,求其对应点A’的坐标.
简析 第一步 (“整体旋转”):如图1-2-9,作AB⊥y轴于点B,则AB=3,OB=4,点A绕原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45º得到点A’,可看成Rt△OAB绕原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45º得到Rt△OA’B‘,则A’B’=8,OB’=4,且∠BOB’=45º;
图1-2-9
第二步(造“一线三直角”):如图1-2-10,依托旋转后的Rt△,作系列“水平—竖直辅助线”,构造“一线三直角”,即Rt△Rt△;
事实上,Rt△与Rt△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于是有==,
==,故点的坐标为;
问题2 已知点,将点绕原点顺时针方向旋转角,其中=,求其对应点的坐标.
简析 第一步(“整体旋转”):如图1-2-11,作AB⊥y轴于点B,则AB=4,OB=6,将Rt△OAB绕原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角得到Rt△,则=4,=6,
且∠==;
第二步(造“一线三直角”):如图1-2-12,依托旋转后的Rt△,作系列“水平—竖直辅助线”,构造“一线三直角”,即Rt△Rt△,
于是有=,=,=,=,故点的坐标为.
问题3 已知点,将点绕原点顺时针方向旋转角,求其对应点的坐标.
简析 不是一般性,不妨都在第一象限内思考问题:
第一步(“整体旋转”):如图1-2-13,作AB⊥y轴于点B,则AB=,OB=,将Rt△OAB绕原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角得到Rt△,则=,=,且∠=;
第二步(造“一线三直角”):如图1-2-14,依托旋转后的Rt△,作系列“水平—竖直辅助线”,构造“一线三直角”,即Rt△Rt△,
于是有=,=,=,=,
故点的坐标为.
例1(2019•日照)如图1-3-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点A的双曲线同时经过点B,且点A在点B的左侧,点A的横坐标为,∠AOB=∠OBA=45°,则k的值为_______。
简析由题可知,△O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如图1-3-2,构造“一线三直角”结构,即Rt△OAD≌Rt△ABC;
设OD=AC=t,则A(,t),B(,),从而有t=()(),解得;
因此有。
反思:见等腰直角三角形,造“一线三直角”,即“K字型”全等。
例2如图1-3-3,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3,4),在该图像上找一点P,使∠POA=45°,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
简析1(构造“一线三直角”):如图1-3-4,作AB⊥OA交OP于点B,则△O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再造“一线三直角”结构,即Rt△OAD≌Rt△ABC,由A(3,4),可得OD=AC=4,AD=BC=3,则B(7,1),故直线OP的解析式为,且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联立得,解得(负值舍去),故点P的坐标为(,)。
简析2(构造“一线三等角”):如图1-3-5,分别过点A、P作y轴的垂线,垂足依次为点D、E,再在y轴上分别找点B、C,使BD=AD,CE=PE,则∠ABO=∠PCO=45°;
由∠POA=45°,易证△ABO∽△OCP,则,即AB•CP=BO•OC;由A(3,4),可得,BO=BD+OD=7,k=12,再设点P(t,),则CP=,OC=CE-OE=PE-OE=,从而有,解得,故点P的坐标为()。
450是一个神奇美妙、让人浮想联翩的角。依托450角,自然联想到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依托等腰直角三角形,再造“一线三直角”,这是处理450角的基本策略之一。
如图1-3-6,若∠C=450,一般有四种方式构造直角三角形,但建议将已知点作为直角顶点,相对而言会更简单。这也体现出了“以不变应万变”的解题策略。
解法1,从头到尾几乎口算,不需要设元,原因在于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将已知点A作为直角顶点,否则需要设元求解,很是麻烦。
解法2,将y轴看成所谓“一线”。利用一个450角,再补两个“450”角,构造“一线三等角”,设出坐标,巧妙解题,这是角的存在性问题另一种重要处理策略。
如图1-3-7,已知抛物线与轴交于A、B两点,且经过点、,点P是直线CD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当时,求点P的坐标。
图1-3-9
图1-3-8
图1-3-7
策略一:450 →构等腰直角三角形→造“一线三直角”.
简析:易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直线CD的解析式为
如图1-3-8,过点D作DQ⊥CQ,交CP的延长线于点Q,过点D作平行于y轴 的直线,并分别过点C、Q向该直线上作垂线,垂足依次为点E、F,则△CD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ED≌△DFQ,DF=CE=3,QF=DE=,故Q点坐标为
利用C、Q两点,可以求出直线CP的解析式,在与抛物线联立得 ,解得(舍去),或 ,因此点P坐标为
类似的,也可以过点P作垂线等。但不推荐,否则直角顶点未知。需要设元求解,而简析1直角顶点D已知,故而顺风顺雨。
理论上,在直线CD上任取一个已知点,将之做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都可顺利解决,如图1-3-9所示,可自行探究。
对比例2,还可以发现,双曲线与抛物线都是“幌子”,借助450角的处理策略,他们仅仅起到最后联立解方程组求交点的作用。练就“慧眼”,便可以“识珠”,很多题目的命制套路就是如此.
策略二:一个45°→补两个45°→造“一线三等角”
如图1-3-10,过点P、D向轴上做垂线,补出两个45°角,构出“一线三等角”
结构,即∆PCE∽∆CDF,则有,即PE·DF=CE·CF;
由题可设P(t,-t+t+2),易得PE=t,DF=3,CE=-t+t+2
+t-2=-t²+t,CF=2-(-3)=,因此有t·3=(-t²+t),解得t=(t=0舍去),故点坐标为(,)
因本题数据的特殊性,最后可以看出,点P、D的纵坐标相等,故过点P、D向y轴做垂线,垂足重合,即图中的G点,其实巧合与否,对解题并无影响;
此外,所谓“一线”,也可以做成“水平线,甚至于“斜线”,可自行探究,一般选择现有的“一线”比较合适。
策略三:一个45°→再补一个45°→造“母子型相似”
如图1-3-11,过点D作y轴的平行线交CP的延长线于点Q,交x轴于点G,再作CE⊥QG于点E,构造等腰RT∆CEF,则∠F=45°,EF=CE=3,DE=
由∠PCD=45°,可得∆QCD∽∆QFC,易证QC²=QD·QF;
设QD=t,则QC²=QE²+CE²=(t+)²+9,故有(t+)²+9=t·(t+),解得t=,故点的坐标为(3,11)
再利用C、Q两点,可求出直线的解析式为y=3x+2,与抛物线联立得y=3x=2、y=-x²+x+2解得x=0、y=2,(舍去)或x=、y=,故点坐标为(,)。
“母子型相似”与“一线三等角”是极其重要的基本相似形,上述解法都将是将其视为“工具”,结合这些基本图形的结构特征,缺啥补啥,巧妙构造,顺利求解.
策略四:45°→“整体旋转”+“矩形大法”
第一步(“整体旋转”):如图1-3-12,过两点作相应“水平——竖直辅助线”,构造RT∆CDE,再将RT∆CDE绕点C逆时针旋转45°至RT∆CD′E′,则CE′=CE=3,D′E′=DE=,且∠ECE′=45°
第二步(“矩形大法”):如图1-3-13,依托旋转后的Rt△CD’E’,作系列“水平——竖直辅助线”,构造矩形CGHK,则Rt△CGE’∽Rt△E’HD’,
事实上,Rt△CGE’与Rt△E’H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于是有CG=E’G=,D’H=E’H=,
则D’K=-=,OK=OC+CK=2+
,故点D’的坐标为(,2+),下略.
图1-3-13
反思 这里运用动态视角,借助旋转的眼光看问题,将点的旋转看成该点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的旋转,巧思妙构,利用系列“水平——竖直辅助线”,达到“改斜规正,化斜为直”之效,虽然最后的数据稍显“丑陋”,但并不影响此法的通用性与普适性.
因为45°的特殊性,本题还可以尝试采用所谓的“半角模型”来求解.
策略五: 45°→正方形中的“半角模型”
简析5 如图1-3-14,作正方形CEFG,使CG边在y轴上,且边EF过点D,直线CP与FG交于点Q;
图1-3-14 图1-3-15
设QG=x,由∠PCD=45°,结合正方形中“半角模型”,可得QD=QG+DE=x+,最后锁定Rt△QDF,由勾股定理得(3-x)²+()²=(x+)²,解得x=1,故点Q坐标为(1,5),下略.
反思:正方形中“半角模型”应用广泛,核心结构如图1-3-15所示,其结论众多,常用的有:EF=AE+CF,EB平分∠AEF,FB平分∠CFE等,可通过旋转法加以证明;
通过前面的例题探究可以看出:紧抓45°角不放手,扣住一条主线,即“45°角→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造K字形全等”,是处理45°角问题的通解通法;
当然也可以构造一些常见的几何模型,如“一线三等角”、“母子形相似”、“半角模型”等;
其实45°角只是一个特例、一个代表而已,若将45°改为30°等特殊角,甚至改成更一般的已知其三角函数值的确定角,都可以类似解决.
例4(2019年临夏)如图1-3-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顶点为M的抛物线是由抛物线y=x²-3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后得到的,它与y轴负半轴交于点A,点B在抛物线上,且横坐标为3.
(1)求点M 、A 、B坐标;
(2)连接AB AM BM ,求∠ABM的正切值;
(3)点P为顶点为M的抛物线上一点,且位于对称轴右侧,设PO与x正半轴的夹角为α,当α=∠ABM时,求P点坐标
图1-3-16
简析:(1)图示抛物线的解析式为,则M(1,-3),A(0,-2),B(3,1);
(2)法1(代数法):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计算。验算,可证,在Rt△ABM中,可得tan=;
法2(几何法):如图1-3-17,分别过点B、M作y轴的垂线,垂足依次为点C、
D,由题可得AD=MD=1,AC=BC,=3,则△ADM与△ABC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么DAM=CAB=,AM=,AB=3,从而有么,在Rt△ABM中,可得tan=;
(3)由题知tanα=tan=,显然符合条件的点P有两个:①当点P在x轴上方时,由B(3,1),易知点P与点B重合,即点P(3,1);
②当点P在x轴下方时,如图1-3-18,作PG上x轴于点G,则tanα=,可设PG=m(m>0)则OG=3m,故点P(3m,-m),代入抛物线得,解得<0(舍去),故点P
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3,1)或。
第(2)小问给我们的解题启示: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即为求tan的值,首先从几何直观上猜想,然后利用勾股逆定理验边或几何上导角等加以说理;
而第(3)小问属典型的“角处理”问题,其基本的解题之道是“正切处理”,即通过“横平竖直”辅助线,将角问题转化为边问题,再巧设边长,妙写坐标,代入解析式即可;
另外,本题简单在么a有一条“水平边”,即平行于坐标轴的边,若无“水平边”或“竖直边”.又如何处理呢?请看
下例:
如图1-3-19,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交于点A、B,与y轴交于点C,顶点D的横坐标为1.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A、B的坐标;
(2)若点P(0,t)(t<-1)是y轴上的一点,Q(-5,0
),将点Q绕着点P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点E,当点E恰好落在该二次函数的图像上时,求t的值;
(3)在(2)的条件下,连接AD、AE,若M是该二次函数图像上的一点,且么DAE=MCB,求点M的坐标。
简析:(1)由题易得m=-1,则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且有点A(-1,0)及B(3,0);
(2)如图1-3-20,作“K字型全等”'即Rt△PQR∽Rt△EPF,则PF=QR=-t,EF=PR=5,故点E(-t,t+5),代人抛物线得解得t=-1或-2,因为t<-1,所以t=-2;
反思“见等腰直角三角形,造K字型全等”,再次发挥奇效。
(3)同例4,首先验证△DAE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可得tan∠DAE=,则tan∠MCB=,如图1-3-21;
显然符合条件的点M有两个:
①当点M在CB的下方时,如图1-2-22,过点B作BN⊥CB交CM1于点N,再构造“K字型相似”,即Rt△BCG∽Rt△NBH,其相似比为3,可得N(2,-1),则直线CM1的解析式为
y=-2x+3, x=0, x=4,
y=-2x+3,与抛物线联立得 y=-x2+2x+3, 解得 y=3,(舍去)或 y=-5,故点M1的坐标为(4,-5);
②当点M在CB的上方时,如图1-3-23,同上可得N(4,1),进而得点M2的坐标为(,);
综上所述:点M的坐标为(4,-5)或(,)。
反思“瞎想与遐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感性意识,是几何学必备的数学素养,本题依然大胆地猜想∠AED=90°,再小心地验算,这里还包含了基本的“确定性思想”;
本题“角处理”的方式其实还是“正切处理”,只不过这里的tan∠MCB=,
需要再转化为后续“K字型”的相似比,才能进一步求解,而后者发挥的作用又是“改邪归正、化斜为直”;
此外,前文中构造的“一线三等角”、“母子型相似”以及“整体旋转法”依然适用本题,有兴趣可以一试。
总结角的存在性问题常见的处理策略有:构造“一线三等角”(含“一线三直角”,即“K字型”)、 “母子型相似”、“整体旋转法”等;
“角处理”经常利用正切转化为“边处理”,如角定,则正切值定;角相等,则正切值相等,再结合更常见的“横平竖直”辅助线,以达“改邪归正、化斜为直”之效。
类题巩固
1.(2019年湖北孝感)如图1-4-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AB,∠OAB=90°,反比例函数(x>0)的图像经过A、B两点,若已知A(n,1),则k的值为 .
图1-4-1
2.如图1-4-2,直线y=3x与双曲线(x>0)交于A点,点P是该双曲线第一象限上的一点,且∠AOP=∠1+∠2,则点P的坐标为 .
图1-4-2
3.如图1-4-3,已知反比例函数(x>0)的图像经过点A(4,6),在OA右侧该图像上找一点P,使tan∠POA=,则点P的坐标为 .
图1-4-3
4.如图1-4-4,在矩形ABCD中,E是边AB上的一点,AE=2,BE=4,连接DE,作∠DEF=45°交边BC于点F,若AD=x,BF=y,则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 .
图1-4-4
5.如图1-4-5,抛物线经过A(-1,0)、C(0,4)两点,与x轴交于另一点B.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已知点D(m,m+1)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求点D关于直线BC对称的点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连接BD,P为抛物线上一点,且∠DBP=45°,求点P的坐标;
变式1:连接BD,P为抛物线上一点,且∠DBP=135°,求点P的坐标;
变式2:连接BD,P为抛物线上一点,且tan∠DBP=2,求点P的坐标.
备用图
图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