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金属活动性
例1 化学的研究目的就是帮助人们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把金属矿物冶炼成金属就是人们利用化学方法实现物质改造的典型范例。下表中不同的金属被开发和利用的年代不同,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决定这一年代先后顺序的关键因素是( )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约200年前
约6000年前
约6000年前
约2500年前
A.金属的活动性 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的延展性 D.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解析 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金属越不活泼,金属被开发和利用的年代越早,而金属越活泼,金属被开发和利用的年代越晚,这说明金属的开发和利用的年代早晚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关,故选 A。
例2 对X、Y、Z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⑴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Y没有现象。⑵取大小相等的X、Z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X、Z表面都产生气泡,但X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Z的快。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X>Z>Y B.Z>Y>X C.X>Y>Z D.Z>X>Y
解析 根据X、Z能置换出CuSO4溶液中的Cu而Y不能,说明X、Z的活动性大于Cu而Y的活动性小于Cu;根据X、Z与酸反应的速率X比Z快,说明X的活动性比Z强,即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X>Z>Y,故选A。
例3 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生产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
解析 由于Mg、Fe、Zn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Zn>Fe,因此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时间应为Mg<Zn<Fe;由于这三种金属与等质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因此产生氢气的质量是相等的,故选B。
例4 某工厂实验室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某校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了如下研究。
含有硝酸银和
硝酸铜的废水
溶液M
固体
滴加
稀盐酸
无现象
操作A
加入一定量铁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操作A是___________。
(2)溶液M中含有的溶质可能有哪些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向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铁能置换出金属,因此通过过滤可将其分离。向过滤后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现象,说明铁没有剩余,可能是:①铁只置换出AgNO3中的一部分,溶液中的溶质为AgNO3、Cu(NO3)2和Fe(NO3)2;②铁恰好和AgNO3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Cu(NO3)2和Fe(NO3)2;③铁和全部的AgNO3反应,只和部分的Cu(NO3)2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Cu(NO3)2和Fe(NO3)2;④铁恰好与AgNO3及Cu(NO3)2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
参考答案:(1)过滤 (2)①硝酸亚铁、硝酸铜和硝酸银 ②硝酸亚铁和硝酸铜 ③硝酸亚铁
例5 小琴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1)实验时,她为了除去铁丝和银丝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其操作________________。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2)A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将铁丝和银丝同时插入稀硫酸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实验中,当烧杯内盛有____________溶液时,可验证Fe、_______、Ag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解析 根据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银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可以确定铁比银的活动性强。要验证Fe、Ag及另一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中盛放的溶液中的金属应为金属活动性中排在Fe和Ag之间的金属,因此可选用CuSO4溶液,这样可以确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参考答案:(1)用砂纸将铁丝和银丝表面打磨光亮(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比较铁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银丝表面无明显现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Fe+H2SO4 = FeSO4 + H2↑ (3)硫酸铜(CuSO4 ) Cu(其他合理答案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