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0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23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四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石蜡熔化 C.纸张燃烧 D.湿衣晾干 ‎2.日常生活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A.矿泉水 B.冰水混合物 C.食盐水 D.空气 ‎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白糖 D.植物油 ‎4.下列标志属于节水标志的是(  )‎ A. B. C. D.‎ ‎5.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  )‎ A.碳酸钙 B.氯化钠 C.浓盐酸 D.氢氧化钠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检查气密性 D.‎ 熄灭酒精灯 ‎7.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能与大多数的金属、某些化合物发生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 ‎8.“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9.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原子最外层有11个电子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 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的原子序数为11‎ ‎10.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事 实 解 释 A 蔗糖水中的蔗糖晶体受热消失 蔗糖分子受热分解了 B 稀硫酸和稀盐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它们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都是H+‎ C 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变干 水分子受热变成了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 D 装有红磷的密闭氧气瓶,点燃其中的红磷后,质量不变 反应前后瓶中分子总数不变 A.A B.B C.C D.D ‎11.2015年10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享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为一高效、速效抗疟药.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 C.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D.青蒿素中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12.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5~4.5‎ ‎2.9~3.3‎ ‎6.3~6.6‎ ‎7.6~8.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 B.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葡萄汁和苹果汁 ‎13.初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Fe+CuSO4═FeSO4+Cu B.2H2O2H2↑+O2↑‎ C.CaO+H2O═Ca(OH)2 D.NaOH+HCl═NaCl+H2O ‎14.化学与社会、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归纳错误的一项是(  )‎ A.化学与安全:重金属中毒﹣﹣喝鲜牛奶、豆浆等解毒 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 B.化学与生活:水中有异味﹣﹣用活性炭吸附 鉴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灼烧闻气味 C.化学与健康:食用新鲜黄瓜﹣﹣可大量补钙 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病 D.化学与材料:塑料、橡胶﹣﹣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生铁、黄铜﹣﹣都属于金属材料 ‎15.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过滤后在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 ‎ 二、填空题(5小题,共29分)‎ ‎16.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氧分子:______‎ ‎(2)镁离子:______‎ ‎(3)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______‎ ‎(4)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 ‎(5)由7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______.‎ ‎17.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1)医疗急救时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能______.‎ ‎(2)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 ‎(3)图书资料着火时,可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①______、②______.‎ ‎18.如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2)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______方法提纯A;‎ ‎(3)t2℃时,在100g水中放入______克A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19.周末小明到乡村浏览大自然的风光.‎ ‎(1)出发前妈妈为小明准备的食品有:馒头、鸡蛋、咸菜、苹果、矿泉水.食品中的主要成分缺少营养素中的______类.‎ ‎(2)妈妈还为小明准备了一件冲锋衣,面料是100%锦纶,属于______材料.(选填:“有机合成”或“天然有机”)‎ ‎(3)小明来到田间,为农民伯伯区别开失去标签的氮肥(氯化铵)和钾肥(氯化钾).他从附近的建筑工地取来______(化学式表示),分别与少量的化肥混合后研磨,将氮肥与钾肥区分开.‎ ‎(4)国家控制化肥的生产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过度使用化肥,实现绿色增产.过度使用化肥的后果有:______.‎ ‎20.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金属.‎ ‎(1)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其中铁属于______(填“单质”,“原子”或“元素”);‎ ‎(2)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净水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常见的食品脱氧剂多为无机铁系脱氧剂,请将下列脱氧中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Fe(OH)2+O2+2______═4Fe(OH)3.‎ ‎ ‎ 三、简答题(2小题,共6分)‎ ‎21.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 ‎(1)铝比较活泼,为什么铝制品却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2)农业上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含硫酸铜),请用方程式解释.‎ ‎22.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沉淀、______、吸附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2)我市大多数农村打深井取用地下水,可用______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常用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任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______.‎ ‎ ‎ 四、实验题(2小题,共15分)‎ ‎23.通过一学期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你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完毕发现试管已经炸裂,请分析炸裂原因(答一种情况即可):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4)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A.AC B.AD C.BE D.BD ‎(5)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实验室制法的原理是:‎ NH4Cl(固)+NaOH(固)NaCl+H2O+NH3↑,据此设计出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装置代号),若用F装置进行密封收集氨气,气流应从______端(填“a”或“b”)流入气瓶.‎ ‎2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OH)2、KNO3、FeCl3、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1)据此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可能含有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 ‎(2)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 五、计算题 ‎25.将6.8g含杂质的锌粒,加入到盛有50.0g稀硫酸的烧杯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56.6g.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 ‎ ‎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四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石蜡熔化 C.纸张燃烧 D.湿衣晾干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瓷碗破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纸张燃烧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湿衣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 ‎ ‎2.日常生活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A.矿泉水 B.冰水混合物 C.食盐水 D.空气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解:A、矿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C、食盐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方法,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然后再根据各类物质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白糖 D.植物油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A错;‎ B、牛奶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B错;‎ C、白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溶液.故C正确;‎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D错.‎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4.下列标志属于节水标志的是(  )‎ A. B. C. D.‎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分析】根据常见图标的含义分析回答.‎ ‎【解答】解:由图标的含义可知,A.是塑料制品循环使用标志;B.是节水标志;C.是禁止烟火标志;D.是节能标志.‎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图标,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 ‎ ‎5.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  )‎ A.碳酸钙 B.氯化钠 C.浓盐酸 D.氢氧化钠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依次分析即可,碳酸钙、氯化钠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会变化,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氢氧化钠易潮解并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解答】解:A、碳酸钙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会变化,故A错;‎ B、氯化钠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变化,故B错.‎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要减少,故C对;‎ D、氢氧化钠固体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质量要增加,故D错;‎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对常见物质性质的考查,解题的重点是对四种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情况的了解,属常规性物质基础知识考查题.‎ ‎ ‎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检查气密性 D.‎ 熄灭酒精灯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7.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能与大多数的金属、某些化合物发生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制取和用途分析判断.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点条件下,能与许多种物质反应,具有氧化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故A正确;‎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故B错误;‎ C、氧气能与大多数的金属、某些化合物发生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C正确;‎ D、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熟记氧气的性质、用途、制取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 ‎ ‎8.“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毒性;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进行分析判断.‎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根据常见的碳单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C60是由碳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也属于碳的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一氧化碳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 ‎ ‎9.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原子最外层有11个电子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 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的原子序数为11‎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右上角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所以核外有11个电子,其中最外层有1个电子,故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说法错误;‎ C、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右上角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故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0.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事 实 解 释 A 蔗糖水中的蔗糖晶体受热消失 蔗糖分子受热分解了 B 稀硫酸和稀盐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它们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都是H+‎ C 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变干 水分子受热变成了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 D 装有红磷的密闭氧气瓶,点燃其中的红磷后,质量不变 反应前后瓶中分子总数不变 A.A B.B C.C D.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微粒的性质进行分析.分子、原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解答】解: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受热时运动的速率加快,蔗糖分子通过运动分布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所以,蔗糖水中的蔗糖晶体受热消失,蔗糖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故A解释错误;‎ B、稀盐酸和稀硫酸溶液中都含H+,具有相似的性质.所以,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B解释正确;‎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受热时运动的速率加快,湿衣服在阳光下,水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运动到空气中.所以,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变干,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故C解释错误;‎ D、由于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所以,装有红磷的密闭氧气瓶,点燃其中的红磷后,质量不变.故D解释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原子等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1.2015年10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享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为一高效、速效抗疟药.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 C.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D.青蒿素中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青蒿素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5+1×22+16×5=282,故选项说法正确.‎ C、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故选项说法错误.‎ D、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1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2.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5~4.5‎ ‎2.9~3.3‎ ‎6.3~6.6‎ ‎7.6~8.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 B.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葡萄汁和苹果汁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解答】解:A、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鸡蛋清的pH大于7,显碱性,故说法错误;‎ B、苹果汁、葡萄汁的pH都小于7,都显酸性,故说法正确;‎ C、苹果汁、葡萄汁的pH都小于7,都显酸性,但苹果汁的pH更小,酸性更强,故说法正确;‎ D、因为苹果汁、葡萄汁的pH都小于7,都显酸性,所以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葡萄汁和苹果汁,故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13.初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Fe+CuSO4═FeSO4+Cu B.2H2O2H2↑+O2↑‎ C.CaO+H2O═Ca(OH)2 D.NaOH+HCl═NaCl+H2O ‎【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参与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变化特征是“一变多”利用此知识解决此题.‎ ‎【解答】解:分解反应的特征是“一变多”即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多种,可以看出ACD选项均不符合要求,只有B符合此特点.‎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反应类型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分解反应的特征,并利用特征进行判断即可.‎ ‎ ‎ ‎14.化学与社会、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归纳错误的一项是(  )‎ A.化学与安全:重金属中毒﹣﹣喝鲜牛奶、豆浆等解毒 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 B.化学与生活:水中有异味﹣﹣用活性炭吸附 鉴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灼烧闻气味 C.化学与健康:食用新鲜黄瓜﹣﹣可大量补钙 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病 D.化学与材料:塑料、橡胶﹣﹣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生铁、黄铜﹣﹣都属于金属材料 ‎【考点】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防范爆炸的措施;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分析】A、根据重金属中毒的原理、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进行解答;‎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纯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后有烧焦羽毛的味道进行解答;‎ C、根据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解答;‎ D、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解答.‎ ‎【解答】解:A、重金属中毒的原理是破坏人体内的蛋白质,而鲜牛奶、豆浆含有蛋白质,所以可喝鲜牛奶、豆浆等解毒;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故A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有异味;纯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后有烧焦羽毛的味道,所以可用灼烧闻气味鉴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故B正确;‎ C、新鲜黄瓜中富含维生素,食用黄瓜可补充维生素,而不是补钙,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病,故C错误;‎ D、塑料、橡胶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生铁、黄铜﹣﹣都属于金属材料,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点较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 ‎ ‎15.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过滤后在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说明加入的M金属活动性顺序比铜、银强,反应时M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金属中含有M,因为铜、银排在顺序表中氢之后,与盐酸不反应,说明加入的M过量,铁与AgNO3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 ‎【解答】解:根据题意: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说明加入的M金属活动性顺序比铜、银强,反应时M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金属中含有M,因为铜、银排在顺序表中氢之后,与盐酸不反应,说明加入的M过量,铁与AgNO3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 A、AgNO3与盐酸可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滤液中无沉淀产生,说明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正确;‎ B、铜、银排在顺序表中氢之后,与盐酸不反应,过滤后在滤渣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一定含有M,正确;‎ C、通过上述分析可知:M过量,则Cu(NO3)2完全反应,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正确;‎ D、铁与AgNO3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而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故M不可能是铁,故错误;‎ 故选D.‎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金属可与盐酸反应,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在置换反应中生成亚铁盐,溶液显浅绿色.‎ ‎ ‎ 二、填空题(5小题,共29分)‎ ‎16.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氧分子: 2O2 ‎ ‎(2)镁离子: Mg2+ ‎ ‎(3)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 O ‎ ‎(4)最简单的有机物 CH4 ‎ ‎(5)由7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 C70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4)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5)由7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是碳70分子.‎ ‎【解答】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氧分子可表示为:2O2.‎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镁离子可表示为:Mg2+.‎ ‎(3)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可表示为: O.‎ ‎(4)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其化学式为:CH4.‎ ‎(5)由7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是碳70分子,其分子符号为:C70.‎ 故答案为:(1)2O2;(2)Mg2+;(3)O;(4)CH4;(5)C7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7.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1)医疗急救时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能 供给呼吸 .‎ ‎(2)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 ‎(3)图书资料着火时,可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①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② 密度比空气大 .‎ ‎【考点】氧气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1)人类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解答】解:(1)人类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医疗上急救时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故答案为:供给呼吸;‎ ‎(2)墨的主要成分是碳,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故答案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3)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可知,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还可以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达到灭火的目的,故答案为: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点评】此题联系生活实际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 ‎18.如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BA ;‎ ‎(2)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方法提纯A;‎ ‎(3)t2℃时,在100g水中放入 60 克A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7.5%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1)根据某一温度时物质溶解度的比较方法考虑;(2)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考虑;(3)根据t2℃时A物质的溶解度考虑.‎ ‎【解答】解:(1)从t1℃向上做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面的溶解度就大,所以t1℃时它们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CBA;‎ ‎(2)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由于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3)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60g,即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A恰好达到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100%=37.5%.‎ 故答案为:(1)CBA; (2)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3)60; 37.5%.‎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一定温度下物质溶解度的比较方法,知道溶液中析出溶质的方法,熟悉根据溶解度解答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 ‎ ‎ ‎19.周末小明到乡村浏览大自然的风光.‎ ‎(1)出发前妈妈为小明准备的食品有:馒头、鸡蛋、咸菜、苹果、矿泉水.食品中的主要成分缺少营养素中的 油脂 类.‎ ‎(2)妈妈还为小明准备了一件冲锋衣,面料是100%锦纶,属于 有机合成 材料.(选填:“有机合成”或“天然有机”)‎ ‎(3)小明来到田间,为农民伯伯区别开失去标签的氮肥(氯化铵)和钾肥(氯化钾).他从附近的建筑工地取来 Ca(OH)2 (化学式表示),分别与少量的化肥混合后研磨,将氮肥与钾肥区分开.‎ ‎(4)国家控制化肥的生产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过度使用化肥,实现绿色增产.过度使用化肥的后果有: 土壤污染(或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等 .‎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铵态氮肥的检验;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分析】(1)根据人体内的六大营养素的种类和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判断.‎ ‎(2)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3)根据铵态氮肥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4)根据过度使用化肥的后果进行分析.‎ ‎【解答】解:(1)人体内的六大营养素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馒头中富含糖类、鸡蛋中富含蛋白质、咸菜中富含无机盐、苹果中富含维生素、矿泉水中富含水和无机盐,缺少油脂;故填:油脂;‎ ‎(2)锦纶属于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有机合成;‎ ‎(3)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时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氯化钾与熟石灰不反应.故填:Ca(OH)2.‎ ‎(4)过量使用化肥会污染土壤,使水富营养化等,因此要合理使用化肥;故填:土壤污染(或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相关化学现象的能力,此类题难度不大,但知识点零散,要多加积累整理.‎ ‎ ‎ ‎20.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金属.‎ ‎(1)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其中铁属于 元素 (填“单质”,“原子”或“元素”);‎ ‎(2)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净水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6 ;‎ ‎(3)常见的食品脱氧剂多为无机铁系脱氧剂,请将下列脱氧中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Fe(OH)2+O2+2 H2O ═4Fe(OH)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元素的概念;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1)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解答;‎ ‎(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高铁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解答.‎ ‎【解答】解:(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铁强化酱油中含有铁,此处的”铁“是指铁元素;‎ ‎(2)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价;‎ ‎(3)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后含有4个Fe原子,12个O原子,12个H原子,反应前含有4个Fe原子,10个O原子,8个H原子,故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和一个O原子,其化学式为H2O.‎ 故答案:(1)元素;(2)+6;(3)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 ‎ 三、简答题(2小题,共6分)‎ ‎21.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 ‎(1)铝比较活泼,为什么铝制品却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2)农业上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含硫酸铜),请用方程式解释.‎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以根据铝的化学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回答.‎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及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原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通常情况下铝制品很耐腐蚀,这是因为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使铝的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 ‎(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1)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使铝的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2)Fe+CuSO4═FeSO4+Cu.‎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性质以及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 ‎ ‎ ‎22.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沉淀、 过滤 、吸附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2)我市大多数农村打深井取用地下水,可用 肥皂水 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常用 煮沸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任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洗菜水浇花 .‎ ‎【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区分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加热或蒸馏能降低水的硬度;根据具体的节水措施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1)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故填:过滤;‎ ‎(2)区分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加热或蒸馏能减少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填:肥皂水;煮沸;‎ ‎(3)洗菜水浇花、洗衣水拖地都是节约用水的措施,故填:洗菜水浇花.‎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净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净水知识进行.‎ ‎ ‎ 四、实验题(2小题,共15分)‎ ‎23.通过一学期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你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① 酒精灯 ,② 铁架台 ;‎ ‎(2)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实验完毕发现试管已经炸裂,请分析炸裂原因(答一种情况即可): 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的导管(合理均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4)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 D (填序号);‎ A.AC B.AD C.BE D.BD ‎(5)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实验室制法的原理是:‎ NH4Cl(固)+NaOH(固)NaCl+H2O+NH3↑,据此设计出的发生装置是 A (填装置代号),若用F装置进行密封收集氨气,气流应从 b 端(填“a”或“b”)流入气瓶.‎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据常用仪器回答;‎ ‎(2)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并据实验注意事项解答;‎ ‎(3)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4)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据气体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5)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据氨气密度和溶解性选择进气口.‎ ‎【解答】解:(1)标号仪器分别是酒精灯和铁架台;‎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实验完毕发现试管已经炸裂,原因可能是: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的导管;试管口向上倾斜了等;‎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D;‎ ‎(5)NH4Cl(固)+NaOH(固)NaCl+H2O+NH3↑,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若用F装置进行密封收集氨气,气流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故答案为:(1)酒精灯;铁架台;‎ ‎(2)2KMnO4K2MnO4+MnO2+O2↑;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的导管(合理均可);‎ ‎(3)CaCO3+2HCl=CaCl2+H2O+CO2↑;‎ ‎(4)D;‎ ‎(5)A;b.‎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 ‎ ‎2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OH)2、KNO3、FeCl3、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1)据此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Ba(OH)2,Na2CO3 ;可能含有 KNO3 ;一定不含有 FeCl3,Na2SO4 .‎ ‎(2)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CO3+2HCl=BaCl2+H2O+CO2↑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Ba(OH)2、KNO3、FeCl3、Na2CO3、Na2SO4中氯化铁的溶液为黄色,与其它物质间反应生成的沉淀也是有色的沉淀,故依据反应的现象可知固体中一定不会含有氯化铁,由①中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一定存在氢氧化钡(氢氧化钡能与碳酸钠或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由②知加酸沉淀会全部溶解,所以该沉淀不会是硫酸钡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可知固体中不可能含有氯化铁(氯化铁的溶液为黄色,与其它物质间反应生成的沉淀也是有色的沉淀),能生成白色沉淀则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钡能与碳酸钠或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由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则该沉淀是碳酸盐的沉淀,所以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 ‎(1)由分析知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钡、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钾,一定不含硫酸钠和氯化铁;‎ ‎(2)步骤②中的反应是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CO2↑+H2O;‎ 故答案为:‎ ‎(1)Ba(OH)2,Na2CO3;KNO3;FeCl3,Na2SO4‎ ‎(2)BaCO3+2HCl=BaCl2+H2O+C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 ‎ 五、计算题 ‎25.将6.8g含杂质的锌粒,加入到盛有50.0g稀硫酸的烧杯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56.6g.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根据氢气质量可以计算反应生成硫酸锌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6.8g+50.0g﹣56.6g=0.2g,‎ 答:生成了0.2g氢气.‎ ‎(2)设锌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161 2‎ x y 0.2g ‎==,‎ x=6.5g,y=16.1g,‎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8.6%,‎ 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6%.‎ ‎【点评】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