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1.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0分)
1.下列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作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B.氮气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石墨可作铅笔芯
D.氧气用作燃料
2.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蚊虫叮咬后,要在皮肤上用大量的碳酸汽水清洗才能减轻痛痒
B.用沐浴露洗澡利用了沐浴露的乳化作用,干洗店洗去油污,干洗剂属于溶剂
C.面粉加工厂的工人,所穿的劳保制服要用耐腐蚀的化纤面料
D.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
3.合肥市有着丰富的铁矿资源.在元素周期表中,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铁元素在地壳金属元素中含量最低
B.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85
C.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
D.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
4.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了以下各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B.沼气和水蒸气都是可再生能源;非金属元素不能形成盐类物质
C.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只由一种原子形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硝酸铵溶于水降温是吸热反应;饱和溶液升温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50℃时,取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100g水中,使之充分溶解.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混合物在20℃时,甲和乙形成溶液的质量相等
B.在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小于乙
C.温度高于50℃时,甲和乙形成的溶液都变为不饱和溶液
D.5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分别降温至20℃,溶液中未溶解晶体的质量相等
6.王腾同学以不同的化学思维方式或者规律给下列化学反应的类型进行分类,你认为分类合理的一组是:( )
①CaO+H2O═Ca(OH)2;
②Mg(OH)2MgO+H2O;
③Ba(OH)2+2HCl═BaCl2+2H2O;
④Zn+H2SO4═ZnSO4+H2↑;
⑤2Mg+O22MgO.
A.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②
B.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③④
C.属于有热量放出的反应的是②③
D.属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④⑤
7.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O2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OH
Ca(OH)2溶液
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C
NaCl
Na2CO3
先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再过滤
D
CaO
Ca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A.A B.B C.C D.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2MnO4、KMnO4 、MnO2三者中Mn元素的化合价逐渐升高
B.NaCl、Na2CO3、NaOH三者饱和溶液的pH逐渐变大
C.NH4NO3 、NaCl、CaO 三者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温度逐渐降低
D.金、银、铜金属活动性顺序逐渐减弱
9.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D.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10.常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如图),向水中加入某固体后,观察到小烧杯中有浑浊现象产生,则加入大烧杯中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
A.硝酸铵 B.食盐 C.生石灰 D.烧碱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13分)
11.汽车作为一种常见交通工具,已走进千家万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石油加热,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该过程属于______变化.
(2)汽车尾气(含有CO、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物,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
转换器,使CO和NO反应,生成两种无毒气体,试写出CO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2.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填写字母)
a.空气 b.液氧 c.澄清石灰水 d.蒸馏水 e.高锰酸钾 f.水银
①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②属于单质的是______;
③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④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13.化学上常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以下是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①Fe3O4 ②NH4Cl ③NaCl ④CH4 ⑤CaCO3 ⑥H2O2
请按要求填空(每空只选填一个序号)
a.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物质______;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
c.农业上可用作化肥的物质______; 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______.
14.如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各种清洗剂,选择适当的用品可以得到更好的清洗效果.
名称
洗涤灵
洁厕灵
炉具清洁剂
污渍爆炸盐
消毒液
产品样式
有效成分或功能
清洗油污
盐酸
氢氧化钠
过碳酸钠
消毒
(1)我们使用洗涤灵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它具有______功能.
(2)若将洁厕灵与炉具清洁剂混合,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图中a微粒的化学式为______.
(3)“污渍爆炸盐”溶于水后分解生成Na2CO3和H2O2.若将爆炸盐溶于水后,再加入足量的洁厕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5.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E、F、H均为黑色固体,B是紫红色固体,D是混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已知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铜):
(1)写出D物质的组成:______.
(2)H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3)G﹣→I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说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1分)
16.某一种气体可能是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来分析研究该气体的成分.
该学生观察到如下化学现象:装置A中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装置B中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C中浓硫酸无明显变化,装置D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一种亮红色物质,装置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装置F中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该学生从上述实验现象中得出如下结论:气体中①肯定不含二氧化碳,②肯定含一氧化碳,③肯定含水蒸气,④肯定含氢气,⑤可能含氮气.请你分析:
(1)上述不正确的结论是(填代号)______,你认为不正确的原因是______.
(2)上述正确的结论是(填代号)______.
(3)当使本实验有可能得出更多的正确结论,可将各实验仪器重新连接,你认为的连接次序是(从左到右填写仪器代号)______.
17.同学们一起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1)填表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①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铁丝,充分作用.
______
②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插入______,充分作用.
无明显现象
③在②所得的溶液中,插入______,充分作用.
______
结论:金属活动性Al>Fe>Cu
(2)将铝丝插入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3)小华同学认为在小刚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就可得出Al>Fe>H>Cu的结论.小华要补充的实验是______;
(4)小强同学认为要得到Al>Fe>H>Cu的结论,不必做补充实验,只需将小明同学方案中插入金属的顺序调整即可,你认为调整后插入金属的顺序是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8.已知:Na2CO3受热不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
O.某纯碱样品中混有少量的碳酸氢钠,为了测定样品的纯度,华雪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准确称取样品10.0g放入试管中,加热充分反应至无气体放出,共产生CO2气体224mL(该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为1.964g/L).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g(精确到0.01g).
(2)纯碱样品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若将ag该纯碱样品充分加热至无气体放出,冷却后称得剩余干燥固体的质量为bg(b<a).则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016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0分)
1.下列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作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B.氮气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石墨可作铅笔芯
D.氧气用作燃料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B、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在正常情况下是一种安全的气体.通常用来作保护气体;
C、石墨刻画时容易留下痕迹;
D、氧气有助燃的作用.
【解答】解:A、二氧化碳作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正确;
B、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在正常情况下是一种安全的气体.通常用来作保护气体,故正确;
C、可以用石墨和粘土的混合物制铅笔芯,故正确;
D、氧气有助燃作用,但不能燃烧,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氧气能支持燃烧,是燃烧必需满足的条件之一,但不能因此误认为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等.
2.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蚊虫叮咬后,要在皮肤上用大量的碳酸汽水清洗才能减轻痛痒
B.用沐浴露洗澡利用了沐浴露的乳化作用,干洗店洗去油污,干洗剂属于溶剂
C.面粉加工厂的工人,所穿的劳保制服要用耐腐蚀的化纤面料
D.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合成纤维及其应用.
【分析】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解:A、蚊虫叮咬后,应用碱性的肥皂水来清洗中和减痒.
B、干洗店洗去油污,用干洗剂作溶剂来去除油污或污渍,由于溶剂中几乎不含水分,所以称之为干洗.
C、化纤面料摩擦易产生火花,引燃面粉发生爆炸.
D、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使外面的空气进入窒内,使火势更旺.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中的知识,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3.合肥市有着丰富的铁矿资源.在元素周期表中,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铁元素在地壳金属元素中含量最低
B.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85
C.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
D.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次是铁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26,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4.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了以下各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B.沼气和水蒸气都是可再生能源;非金属元素不能形成盐类物质
C.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只由一种原子形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硝酸铵溶于水降温是吸热反应;饱和溶液升温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分析】对于概念辨析型的题目,可以通过适当的例子进行概念的理念.如非金属元素不能形成盐类物质,我们就可以通过氮对应的硝酸铵来举例证明,含有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但是却属于盐类.
【解答】解:A、冰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干冰只含有二氧化碳一种物质,故都是纯净物,且H2O和CO2都是含有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又都是化合物,故正确;
B、沼气是化石燃料,所以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水是利用化学变化可以合成的,所以属于可再生能源;非金属元素也能形成盐类物质,如硝酸铵和氯化铵等.故错误;
C、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只由一种原子形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在一起,就是混合物.故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降温是吸热反应;饱和溶液升温,有的是溶解度(氢氧化钙)减小的,所以会有晶体析出,所以也就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在熟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相关知识的分析.注意对每个选项的具体分析,可以通过举例等形式来验证给出的结论.
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50℃时,取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100g水中,使之充分溶解.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混合物在20℃时,甲和乙形成溶液的质量相等
B.在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小于乙
C.温度高于50℃时,甲和乙形成的溶液都变为不饱和溶液
D.5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分别降温至20℃,溶液中未溶解晶体的质量相等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A、根据50℃和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结合题意分析;
B、根据50℃和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结合题意分析;
C、由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走势并结合题意解答;
D、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和50℃和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分析作答.
【解答】解:A、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25g,取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形成的都是饱和溶液,质量相等,该选项合理;
B、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分别是12g、20g,将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小于乙,该选项正确;
C、50℃时,取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100g水中,使之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甲恰好饱和,固体物无剩余,溶液乙饱和,固体物有剩余.又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温度高于50℃时,甲形成的溶液都变为不饱和溶液,而乙形成的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该选项错;
D、因为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是25g,50℃时,取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100g水中,使之充分溶解,分别降温至20℃,溶液中未溶解晶体的质量相等,正确.
故选C.
【点评】该题是考查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解决这类问题要将图象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融合分析比较.
6.王腾同学以不同的化学思维方式或者规律给下列化学反应的类型进行分类,你认为分类合理的一组是:( )
①CaO+H2O═Ca(OH)2;
②Mg(OH)2MgO+H2O;
③Ba(OH)2+2HCl═BaCl2+2H2O;
④Zn+H2SO4═ZnSO4+H2↑;
⑤2Mg+O22MgO.
A.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②
B.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③④
C.属于有热量放出的反应的是②③
D.属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④⑤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分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①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②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且反应需加热才能进行,反应吸热
③是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放热.
④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锌元素、氢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
⑤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镁元素、氧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
【解答】解:A、②属于分解反应;故错
B、④属于置换反应;故错
C、②反应需加热才能进行,反应吸热;故错
D、④锌元素、氢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⑤镁元素、氧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故对.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反应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
7.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O2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OH
Ca(OH)2溶液
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C
NaCl
Na2CO3
先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再过滤
D
CaO
Ca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HCl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O2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a(OH)2溶液能与过量的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2CO3能与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碳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O和CaCO3均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2MnO4、KMnO4 、MnO2三者中Mn元素的化合价逐渐升高
B.NaCl、Na2CO3、NaOH三者饱和溶液的pH逐渐变大
C.NH4NO3 、NaCl、CaO 三者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温度逐渐降低
D.金、银、铜金属活动性顺序逐渐减弱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B、根据NaCl、Na2CO3、NaOH三者饱和溶液的pH分析.
C、根据物质溶于水温度的变化分析.
D、根据金属活动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显﹣2价,钾显+1价,氯显﹣1价,K2MnO4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KMnO4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MnO2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选项错误;
B、NaCl饱和溶液显中性,Na2CO3、NaOH两者的饱和溶液分别显弱碱性、强碱性,因此NaCl、Na2CO3、NaOH三者饱和溶液的pH逐渐变大,说法正确;
C、NH4NO3、NaCl、CaO三者溶于水后,硝酸铵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液温度不变,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因此所得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说法错误;
D、金、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是铜最强,金最弱,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中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溶液pH的大小、金属活动性强弱等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9.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D.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分析】由图示可以推出甲、丙的化学式可分别表示为A3B、B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可知3个乙分子中共含有6个A原子,则乙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2.
【解答】解:据图可知,甲、丙的化学式可分别表示为A3B、B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可知3个乙分子中共含有6个A原子,即每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则乙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2.用化学方程表示这个化学反应为:2A3B═3A2+B2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D.
【点评】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而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是不变的.
10.常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如图),向水中加入某固体后,观察到小烧杯中有浑浊现象产生,则加入大烧杯中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
A.硝酸铵 B.食盐 C.生石灰 D.烧碱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大多数物质可以采用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其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解答】解: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A、硝酸铵加入水中溶解吸热,溶液的温度明显的降低,故A正确,
B、食盐加入水中,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故B错误,
C、生石灰加入水中反应放热会使温度升高,故C错误,
D、烧碱加入水中溶解放热,溶液的温度升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的方法,要加以识记.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13分)
11.汽车作为一种常见交通工具,已走进千家万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石油加热,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该过程属于 物理 变化.
(2)汽车尾气(含有CO、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物,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
转换器,使CO和NO反应,生成两种无毒气体,试写出CO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2NON2+2CO2 .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1)根据石油受热分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解答;
(2)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将石油加热,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汽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即生成CO2和N2,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
故答案为:(1)物理;(2)2CO+2NON2+2CO2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燃料的燃烧、能源的问题、环境问题等,要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仔细分析、理解应用,同学们要认真把握.
12.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填写字母)
a.空气 b.液氧 c.澄清石灰水 d.蒸馏水 e.高锰酸钾 f.水银
①属于混合物的是 ac ;②属于单质的是 bf ;
③属于化合物的是 de ;④属于氧化物的是 d .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b.液氧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 c.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d.蒸馏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既属于化合物又属于氧化物; e.高锰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 f.水银由汞元素组成,属于单质.
故答案为:①ac;②bf;③de;④d.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13.化学上常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以下是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①Fe3O4 ②NH4Cl ③NaCl ④CH4 ⑤CaCO3 ⑥H2O2
请按要求填空(每空只选填一个序号)
a.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物质 ③ ;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④ ;
c.农业上可用作化肥的物质 ② ; 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⑤ .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根据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肥料的分类方法,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解答】解:a.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物质中的溶质是氯化钠,用氯化钠来配制;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氯化铵属于氮肥;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故答案为:a③b④c②d⑤.
【点评】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化学式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类似问题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4.如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各种清洗剂,选择适当的用品可以得到更好的清洗效果.
名称
洗涤灵
洁厕灵
炉具清洁剂
污渍爆炸盐
消毒液
产品样式
有效成分或功能
清洗油污
盐酸
氢氧化钠
过碳酸钠
消毒
(1)我们使用洗涤灵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它具有 乳化 功能.
(2)若将洁厕灵与炉具清洁剂混合,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图中a微粒的化学式为 H2O .
(3)“污渍爆炸盐”溶于水后分解生成Na2CO3和H2O2.若将爆炸盐溶于水后,再加入足量的洁厕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 +2HCl=2NaCl+H2O+CO2↑ .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洗涤灵的去污原理分析;
(2)根据离子反应的实质及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反应类型的定义进行判断;
(3)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原理及化学方程式书写要求来完成.
【解答】解:(1)洗涤灵洗涤餐具上的油污主要是利用洗涤剂可以将油污和水溶在一起而除去,这种作用称作乳化作用;
(2)洁厕灵的成分是盐酸,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显碱性的氢氧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根据离子反应原理知生成物氯化钠以氯离子和钠离子形式存在,水主要以水分子形式存在;故填:H2O;
(3)根据所学知识知道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气体,用观察法配平即可,二氧化碳后面标上上升符号,所以方程式是:Na2CO3 +2HCl=2NaCl+H2O+CO2↑.
故答案为:(1)乳化;(2)H2O;(3)Na2CO3 +2HCl=2NaCl+H2O+CO2↑.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5.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E、F、H均为黑色固体,B是紫红色固体,D是混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已知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铜):
(1)写出D物质的组成: 氢氧化铜、硫酸钡 .
(2)H物质的化学式为 CuO .
(3)G﹣→I 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 .
(4)说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 作导线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由“B为紫红色固体”可知,B为Cu,以此为突破口,从条件最多的一项开始分析,逐一推断,即可正确解答.
【解答】解:(1)由“B为紫红色固体”可知,B为Cu,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的C是硫酸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故D是由氢氧化铜和硫酸钡组成的,故填:氢氧化铜、硫酸钡;
(2)F是黑色固体,与氧气反应生成的G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I,故G是二氧化碳,I是碳酸钙,F是碳,碳能与黑色固体H反应生成铜,故H是氧化铜,故填:CuO;
(3)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CO2+Ca(OH)2=CaCO3↓+H2O;
(4)因为B为Cu,Cu有导电性,在生活中可用作导线;故填:作导线.
【点评】推断题是中考化学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它涉及的知识面广,题型多样,变化复杂,条件隐蔽,容易出错,是一种既考查知识,又考查能力的题型.解题的关键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经过分析,归纳,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1分)
16.某一种气体可能是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来分析研究该气体的成分.
该学生观察到如下化学现象:装置A中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装置B中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C中浓硫酸无明显变化,装置D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一种亮红色物质,装置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装置F中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该学生从上述实验现象中得出如下结论:气体中①肯定不含二氧化碳,②肯定含一氧化碳,③肯定含水蒸气,④肯定含氢气,⑤可能含氮气.请你分析:
(1)上述不正确的结论是(填代号) ①③④ ,你认为不正确的原因是 装置A中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说明含有二氧化碳;装置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可能是从澄清石灰水中带出来的水蒸气; .
(2)上述正确的结论是(填代号) ②⑤ .
(3)当使本实验有可能得出更多的正确结论,可将各实验仪器重新连接,你认为的连接次序是(从左到右填写仪器代号) BACDFE .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分析】(1)根据水能使白色硫酸铜变蓝,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气还原氧化铜能生成水,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考虑本题;
(2)根据水能使白色硫酸铜变蓝,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气还原氧化铜能生成水,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考虑本题;
(3)首先根据各装置的作用:A石灰水用来检验二氧化碳,B无水硫酸铜能检验水分,C浓硫酸是用来吸收水分的,D装置用于检验还原性气体氢气或一氧化碳和题中的现象解答.
【解答】解:(1)装置B中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C中浓硫酸无明显变化,装置D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一种亮红色物质,装置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装置F中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色.
气体先通过A,装置A中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然后通过装置B,装置B中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可能是从澄清石灰水中带出来的水蒸气,所以不能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装置D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一种亮红色物质且装置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说明该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装置F中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可能是从E中带出来的水蒸气,不能证明D中产生了水,也就不能证明原气体中是否含有氢气;所以原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可能含有水蒸气、氢气和氮气;所以①③④说法不正确,②⑤正确;
(3)水能使白色硫酸铜变蓝,先通过无水硫酸铜是检验是否含有水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通过石灰水是检验是否含有二氧化碳的;再通过浓硫酸是除去原来的水蒸气,通过氧化铜是检验是否含有还原性气体,再通过无水硫酸铜,是看是否有水生成,因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所以是为了检验是否有氢气的;最后通过澄清石灰水是看有没有二氧化碳生成,由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是为了检验是否含有一氧化碳的;
故答案:(1)①③④;(2)②⑤;(3)BACDFE.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常见气体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性质,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同学们一起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1)填表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①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铁丝,充分作用.
有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②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插入 铜丝 ,充分作用.
无明显现象
③在②所得的溶液中,插入 铝丝 ,充分作用.
铝丝表面有一层黑色物质,溶液由浅绿色变无色
结论:金属活动性Al>Fe>Cu
(2)将铝丝插入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用砂纸打磨其表面的氧化铝 ;
(3)小华同学认为在小刚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就可得出Al>Fe>H>Cu的结论.小华要补充的实验是 把铜丝插入稀盐酸中 ;
(4)小强同学认为要得到Al>Fe>H>Cu的结论,不必做补充实验,只需将小明同学方案中插入金属的顺序调整即可,你认为调整后插入金属的顺序是 Cu、Fe、Al .
【考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铝>铁>氢>铜,其中铁和盐酸反应得到浅绿色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能硫酸亚铁反应,铝能置换出硫酸亚铁中的铁并生成无色的氯化铝溶液.小刚同学设计的实验能得出铝>铁>铜以及铝>铁>氢的活动性,不能证明铜和氢的活动性,要想证明,只要把铜插入盐酸中即可.证明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方法较多,应当选用简便易行,现象明显的方案.
【解答】解:(1)铁丝插入盐酸中能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铁排在氢前面,得到氯化亚铁溶液,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插入铜丝无明显现象,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铁弱.而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插入铝丝,铝的活动性比铁强,能置换氯化亚铁中铁,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浅绿色变无色.同时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l>Fe>Cu(Al>Fe>H).
(2)铝的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影响反应的进行和反应速度,使用前应把保护膜除去.
(3)要得出Al>Fe>H>Cu的结论,上述实验没有比较Cu与H的关系,所以补充铜丝与盐酸的反应就可以了.
(4)证明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方法较多,应当选用简便易行,现象明显的方案.刚开始加进去的金属应该是不能和盐酸发生反应的,这样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因此先插入铜丝,无现象,证明活泼性H>Cu,再插入铁丝,有气泡,证明Fe>H,再插入铝丝,铝丝表面有一层黑色物质,溶液由浅绿色变无色,证明Al>Fe,则可以证明Al>Fe>H>Cu的结论.
故答案为:
(1)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①
有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②铜丝
③铝丝
铝丝表面有一层黑色物质,溶液由浅绿色变无色
(2)用砂纸将铝表面的氧化物打磨掉.
(3)将铜丝插入稀盐酸中;
(4)铜、铁、铝.
【点评】本题考查通过实验探究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先加入常见的稀盐酸,观察反应现象,对于该题中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溶液是浅绿色,另外能与酸反应的金属说明它的活动比较强,排在氢的前面.
四、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8.已知:Na2CO3受热不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某纯碱样品中混有少量的碳酸氢钠,为了测定样品的纯度,华雪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准确称取样品10.0g放入试管中,加热充分反应至无气体放出,共产生CO2气体224mL(该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为1.964g/L).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CO2的质量为 0.44 g(精确到0.01g).
(2)纯碱样品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若将ag该纯碱样品充分加热至无气体放出,冷却后称得剩余干燥固体的质量为bg(b<a).则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设碳酸氢钠质量为y,
2NaHCO3Na2CO3+CO2↑+H2O,
168 62
y ag﹣bg
=,
y=,
则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ag﹣}÷ag】×100%=%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体积和密度可以计算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质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解:(1)生成CO2的质量为:1.964g/L×0.224L=0.44g.
故填:0.44.
(2)设碳酸氢钠质量为x,
2NaHCO3Na2CO3+CO2↑+H2O,
168 44
x 0.44g
=,
x=1.68g,
纯碱样品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是:×100%=83.2%,
答:纯碱样品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是83.2%.
(3)设碳酸氢钠质量为y,
2NaHCO3Na2CO3+CO2↑+H2O,
168 62
y ag﹣bg
=,
y=,
则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ag﹣}÷ag】×100%=%.
故填:设碳酸氢钠质量为y,
2NaHCO3Na2CO3+CO2↑+H2O,
168 62
y ag﹣bg
=,
y=,
则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ag﹣}÷ag】×10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