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00 KB
  • 2021-05-10 发布

徐州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

  • 3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徐州市2017年中考考试说明 语文 一、命题指导思想 ‎1.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全面、科学地考查学生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业水平。‎ ‎2.推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建立科学的初中语文评价体系,全面、科学地评价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考试范围 ‎1.七至九年级人教版现行初中语文教材。‎ ‎2.与教材内容难度相当的课外现代文和课外古诗文。‎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附录一 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9年级)”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附录二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推荐的课外名著阅读篇目。‎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㈠积累与运用 ‎ ‎1.字词 ‎⑴正确识记生活中常见的重要词语的字音。‎ ‎⑵准确辨析生活中常见的重要词语的字形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⑶准确理解和运用常见的重要词语(包括成语)。‎ ‎⑷汉字书写规范、整洁、美观。‎ ‎2.句子 ‎⑴辨别并修改具体语境中的语病。‎ ‎⑵在具体情境中简明、连贯、得体地进行语言表达。‎ ‎3.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 ‎⑴正确识记教材和名著阅读篇目所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及作品中的重要人物。‎ ‎⑵根据提供的信息推断相关作品的作者、名称和人物,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和 思想内容,并进行简要评价。‎ ‎⑶正确识记生活中常见的常用的文化知识,准确辨析并在生活中使用。‎ ‎4.古诗文默写 准确识记、理解并运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附录一 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9年级)”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的具体内容。‎ ‎5.语文综合性学习 根据提供的具体材料,按照要求进行分析,展开探究,提出看法,发表见解。‎ ㈡ 古诗文阅读 ‎1.古诗文阅读材料课内外相结合。‎ ‎2. 能根据上下文,正确断句。‎ ‎3.解释和辨析古诗文中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一词多义、通假、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的现象。‎ ‎4.掌握古诗文中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5.用现代汉语正确、通顺地翻译文言句子。‎ ‎6.把握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并能对人物及事件进行简要评价。‎ ‎7.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两方面初步赏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一 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9年级)”推荐的古诗词。‎ ㈢ 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 ‎2.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3.准确提取、筛选并概括文中的重要信息。‎ ‎4.准确理解并解释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掌握记叙、议论、抒情、说明和描写等主要表达方式并理解其作用。‎ ‎6.感受作品中的形象,赏析作品中生动、优美、含义深刻的语言。‎ ‎7.评价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 ‎8.结合现实生活或相关资料针对文中某一问题进行探究并发表独到的见解。‎ ‎9.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的推断、想象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10.根据提供的具体材料,结合生活实际,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㈣作文 ‎1.在规定的时间里按要求完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的写作。‎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体验和真切感受。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3.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安排合理的行文 顺序,详略得当地取舍材料,语言通顺,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4.鼓励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精神世界;鼓励合理的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语言流畅优美,生动形象。‎ ‎5.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注意:试卷考查内容不考虑知识的覆盖面。‎ 四、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及分值分配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3.试卷结构及分值分配:‎ ‎⑴ 积累与运用(20分左右)‎ ‎⑵ 古诗文阅读(20分左右,包括文言文阅读和古诗词赏析)‎ ‎⑶ 现代文阅读(35分左右,包括一段名著阅读和两篇现代文阅读,兼顾记叙、议论、说明和抒情类文章体裁)‎ ‎⑷ 写作(65分,含书写分5分)‎ ‎⑸ 试卷的总题量20题左右。‎ ‎4.试题难度:‎ 试题的总体难度拟控制在0·65—0·70之间。‎ 五、附录 文言文重要篇目:‎ ‎1.全部教读文言文篇目。‎ ‎2.部分自读文言文篇目:《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湖心亭看雪》《五柳先生传》《马说》《满井游记》《隆中对》《出师表》《愚公移山》‎ 六、题型示例 ‎【题例一】古诗文默写。‎ ‎ 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 ⑵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 ⑶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 ⑷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⑸ , 。 , 。(杜牧《泊秦淮》)‎ ‎ ⑹孔子所说的“ , ”体现了推己及人、为人着想的道德情怀,因此被镌刻于联合国总部,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答案】 ⑴星汉灿烂 ⑵恨别鸟惊心 ⑶人有悲欢离合 ⑷枯藤老树昏鸦 ⑸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⑹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解析】古诗文默写以填空为主,记忆与理解型默写相结合,涵盖了诗、词、曲、文,相对稳定。题目重在考查学生的古诗文积累情况和记忆水平,选材着眼于名篇名句。考查的具体内容,既重视文采,又重视思想,在强调语言经典积累的同时,也突出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为避免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只背诵个别名句的弊端,要考查相对完整的诗(词、曲、文)内容。‎ ‎【题例二】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角(jué)逐 亵牍(dú) 重蹈覆辙(zhé) 满载(zǎi)而归 B.惬(qiè)意 斑斓(lán) 咬文嚼(jiáo)字 心无旁骛(wù)‎ C.教诲(huì) 剽(biāo)悍 毛骨悚(sǒng)然 相得益彰(zhāng)‎ D.追溯(sù) 焦灼(zhuó) 粗制烂(làn)造 高屋建瓴(líng)‎ ‎【答案】B(A. 牍—渎 载 zǎi—zài C.剽 biāo—piāo D. 烂—滥)‎ ‎【解析】本题考查读准字音,辨析字形。选择的大多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而又容易读错、写错的词语。课本中虽然出现,但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生僻字一般不作为命题的材料。字音的考查,侧重于多音字(如:角、载、嚼)和生活中常见的误读字(如:剽、瓴、灼);字形的考查,侧重于同音字(如:牍—渎,澜—斓,烂—滥)和形近字(如:塑—溯,悔—诲),引导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并运用。‎ ‎【题例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 生长在荒漠中的依米花,默默无闻,许多旅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但是,它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清晨突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那是无比绚丽的一朵花,似乎要占尽人世间所有的色彩。 ‎ 但是,它的花期很短,两天后就会随母株一起枯萎,开花就意味着它生命的终结。‎ 开花的植物对水分的( )很大。但依米花没有根系,只有一条主根,孤独地蜿蜒盘曲着钻入地底深处,寻找有水的地方,那需要幸运和顽强努力。一株依米花往往需要四至五年的时间在沙漠里寻找水源,然后一点点( )养分,在完成蓓蕾所需要的全部养分后,它开花了!在它最美丽的时候,因耗尽了所有的养分而凋零。‎ 世界上的万物都有灿烂一回的时候,这是上苍赐给它们的权利。‎ 人生的道路有几十年,但像依米花那样勇往直前的岁月真是太少了。用一生定要美丽一次的心情去努力和坚持,每个人都会比现在做得更好!‎ ‎⑴请为文中的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备选词语:需求 要求 积淀 积聚 ‎⑵选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⑶发挥想象,在选文中的横线处写几句描写依米花的话。(不超过20个字)‎ ‎【答案】⑴需求 积聚 ⑵在最美丽的时候,它因耗尽了自己的所有的养分而凋零。(它在最美丽的时候,因耗尽了自己的所有的养分而凋零)⑶示例:它的花瓣儿呈莲叶状儿,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与大地上空的毒日争艳。‎ ‎【解析】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语言运用的能力,题型灵活多样,综合性强。语段的选择强调情境的真实性,充分考虑到背景材料的价值观因素和语文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等要素,有利于科学地、多角度地设题,同时也注意到了价值观的因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题目设置只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运用,不涉及阅读能力的考查。具体设题上包括:词语的辨析使用,病句的判断修改,语境中的语言表达。表面上考的是基础知识,实际上体现的是能力素养。注意考查的科学性与多角度。例如第⑴题,同样是词语的辨析使用,“需求”与“要求”考查的是词义差异问题,而“积淀”与“积聚”考查的是词性区别问题。再如病句修改题,其考查的侧重点是病句中“成分残缺”的类型。前两题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和落实基础知识。第(3)小题是请学生根据语境,发挥想象补写一句话,这种考法,更多是从对上文的理解与衔接方面来考虑,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的语感,又能考查到学生的应变能力。‎ ‎【题例四】文学常识。‎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伊索寓言》中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这些寓言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 B.《水浒》采用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以前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此后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七十回之后则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这使小说环环相扣,头绪众多却线索分明。‎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这几篇追忆童年往事的精彩散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D.《曹刿论战》《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分别选自《左传》《史记》《战国策》和《三国志》。这几部书既是史学名著,又是文学名著,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答案】C (《社戏》是小说,不是散文,也非出自《朝花夕拾》一书。)‎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名著阅读涉及到初中阶段规定必读的两部名著:《伊索寓言》《水浒》;文学常识考点依然出自教材,考查了鲁迅作品以及几篇经典的史书选文,覆盖面广,综合性强,以引导师生全面地阅读学习名著经典。‎ 设题的角度比较全面。‎ 四个选项,分别指向内容主旨、结构形式、文学体裁、作品出处等知识点。‎ ‎【题例五】请你根据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下面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 ‎ ‎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定下的“世界阅读日”。之所以选择这个日子,是为了纪念在这天出生或逝世的塞万提斯、莎士比亚这样一批著名作家,也是在提醒人们,阅读可能是又一面临“消亡”的事物,尽管现在阅读物和阅读形式空前多样。‎ ‎ 调查显示,目前,全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只有5.6%的国民知道身边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有74.4%的国民表示身边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另有20.0%的国民表示不知道身边是否举办过阅读活动;65.5%的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均每年购书量不到5册,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每年有超过一半的识字成人一本书也没读过。而700万人口的以色列却有100万人拥有借书证。‎ 问题:如何改变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请你提出几条建议。(至少写出三条)‎ ‎【答案】①政府要加大读书场所的建设和开放的力度。②图书出版发行部门要创作更多的更好的读物,将读者重新引回书本面前。③学校、家庭都要注重创设读书氛围,培养个人良好的读书习惯。④设立阅读日或读书节,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⑤设立农家书屋、社区书屋,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阅读场所,更好的阅读条件。‎ ‎【解析】材料探究题属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考查范畴,要求学生能够依据所提供的具体语言材料,按照要求进行分析,展开探究,发表见解,提出看法,并准确地进行语言表达,能够充分体现个人的语文综合素养。‎ 选取的探究材料,关注了情况堪忧的国民阅读现状,既与语文学科密切相关,便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表达等语文能力,又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还引导学生反思个人阅读行为,关注社会阅读问题,非常有意义。‎ 此题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文后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一方面强调了答题时要“有所本”,即充分利用所给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又为学生留有了思考的空间,“结合自己的理解”,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题例六】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上下一白 ⑵从武林门而西 ⑶即棹小舟入湖 ⑷取道……石径塘而归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才一举头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C.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②二者不可得兼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⑵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⑶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4.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已心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到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是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答案】‎ ‎1.⑴全 ⑵往西走(向西去) ⑶就,便(立即,马上) ⑷回去(回来)‎ ‎2.D(得到 A.①消失 ②绝妙的,到极点的 B.①抬起 ②发动 C.①来得及 ②和)‎ ‎3.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⑵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于此的人啊!)‎ ‎⑶这时候想要用一句话描写(眼前美景)却无法做到,大概就像是曹植梦中初次遇到洛神时(那种惊艳的感觉吧)。‎ ‎4.B (写湖心亭上与金陵人同饮,主要表达幸逢知己之乐。)‎ ‎【解析】‎ ‎1、本题采用了课内外短文对比阅读的考查方式。课内短文为《湖心亭看雪》,课外选文是袁宏道的《初至西湖记》。二者皆为晚明山水小品的代表性作品,独抒性灵,凝练隽永,活泼灵动,极富美感。语言相对浅显,但经典而深刻,能很好地展示文言文的内涵之美、语言之美,用作阅读材料十分恰当。‎ ‎2、题量为4题,分值为16分。设题除考查应掌握的古汉语知识外,还检测了文章整体阅读能力和精神意蕴理解能力。重在引导师生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夯实基础知识,增加古诗文课外阅读量,提高文言素养。‎ ‎3、命题时注意课内外内容相结合。如第二小题,涉及到课外选文及五篇课内篇目。而课外选文,考查的关键词语大都是课内学过的,如“西”字的解释即见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西通巴蜀”(《隆中对》),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点前后联系起来。由考查点来看,今年明显加大了对课外内容的检测比重。‎ ‎4、第一、二两道题的考查要点均为理解词义,分别采用主观题、客观题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辨析和解释常用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常见的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知识。虽然涉及到课外篇目,但大都是课内出现过的,如“得”字,即参见“一狼得骨止”(《狼》)一句。第三道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翻译能力,翻译时既要注意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还要注意句式的特点。如“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一句,必须紧扣住“欲”、“下”、“得”等关键字翻译。第四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主题情感、重点字词等方面的理解、分析和感悟的能力,虽然采用客观题的形式,但仍然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 ‎【题例七】古诗词鉴赏。‎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对上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诗人因为远离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觉得居所也是偏僻安静的。‎ 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的随意与自然,侧面表现出诗人苦闷、寂寞的心境,自然真切。‎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作者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陶诗的自然意趣就寄托在对飞鸟的吟咏之中。‎ D.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篇的总结。“真”即人的自然本性,“忘言”是指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其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和无限向往。‎ ‎【答案】B(表现出诗人闲适、淡泊、恬静、悠然、愉悦的心境)‎ ‎【解析】古诗词鉴赏题采用客观选择题的考查形式,要求考生能够对推荐背诵的古诗词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两方面进行初步赏析。因此设题多从表达方式、品味字词、内容主旨、思想感情等角度考虑。从具体的选项来看,A选项考查学生对关键词语“心远”的理解和欣赏,C选项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把握,学生依据平时的积累和感悟,并不难陶诗所表现的自然理趣。D选项是对诗歌思想感情的体味,学生只要理解“真意”、“忘言”等词语的涵义,就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B选项则考查学生对字词的锤炼、品味,学生如能抓住“采菊”、“悠然”等关键词,自然可以体会到诗人的心境并非是苦闷、寂寞,而是闲适、淡泊、恬静、悠然、愉悦的。‎ ‎【题例八】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你好,小爷子……你倒是说话啊,不要生气了!怎么,你怎么啦?……”‎ 我很想踢他一脚,可是一动弹就疼。他的须发显得比平时还红,脑袋不安地摇晃着,放光的眼睛往墙壁搜索着什么。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山羊形的甜饼、两个糖角、一个苹果和一包青色的葡萄干,他把这些东西放在枕头上我的鼻子跟前。‎ ‎“你瞧,我给你带来的礼物!”‎ 他弯下身来吻了吻我的额头,又摸了摸我的头,他的手不仅冰凉而且焦黄,比鸟嘴还黄,那是染布染的。他一面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一面谈起来:“我当时对你太过分了,朋友。我火得厉害;你咬我,抓我,也把我惹火了!然而,你多挨几下并不算倒霉,你要知道:挨自己亲人的打,这不算屈辱,是受教训!不要让外人打,自己人打没关系!你以为我没挨过打吗?我挨的那个打啊,你连做梦都没梦见过。我给人家欺辱成那个样子,大约上帝看见也会掉泪!结果怎样呢?我这个孤儿,叫化子母亲的儿子,熬出头了,当上行会的头儿,手下管很多人。”‎ 他那端正干瘦的身体轻轻靠着我,他开始讲他的童年时代,他的话沉重而且结实,轻巧流利地一句跟着一句。‎ 1. 写出“我”的名字并概括选文内容。‎ 2. 从整部作品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答案】1、阿廖沙。外祖父打过“我”之后来安慰“我”。 2、外祖父是一个残暴(吝啬、专横、贪婪)而有时也会流露出仁爱之心的人。从对犯错的孩子和工人,甚至是对相依为命的妻子,他都会狠狠毒打,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残暴、专横的人。从他教“我”认字,关心“我”的成长,对不幸的女儿越来越宽容,为给女儿办嫁妆甚至把大房子卖了,可以看出,他有时又是一个关心“我”,有宽容心的人。‎ ‎【解析】1、首先要判断这段文字出自哪一部名著,从“他的须发显得比平时还红”“那是染布染的”“你咬我,抓我”“我这个孤儿,叫化子母亲的儿子,熬出头了,当上行会的头儿”等句子来看,都暗示了选文出自高尔基的《童年》。这样,被打的自然就是阿廖沙了。而“概括选文内容”则是考查学生的对具体事件的概括能力,一般要包括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2、外祖父这一形象,可以说是《童年》整部作品中最复杂的,因为要求“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所以要了解整部作品中人物的主要事件。他残酷无情,自私残忍,野蛮粗暴;他贪婪吝啬;他身上也有人性的闪光,那就是不时表现出来的护犊之情、关爱小辈之心。最讨厌的就是他时常殴打外祖母。有一次打她时,从复活节的第一天做午祷的时候开始,一直打到晚上。打累了,歇一会儿再打。还用缰绳打……‎ ‎【题例九】说明文阅读。‎ 为泥土洗澡 ‎ ①2012年,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在奥运场馆的选址上,英国人做出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决定:将奥林匹克公园建在伦敦东部斯特拉特福德的垃圾场和废弃工地上。‎ ‎ ②说不可思议,是因为这块大约2.5平方公里的土地曾被数十年的工业生产严重污染。据调查,这块土地上的污染物包括石油、汽油、焦油、氰化物、砷、铅和非常低含量的放射性物质。大量有毒的工业溶剂已经渗透到土壤中。‎ ‎ ③换一种思维考虑,在工业机械高度发达的今天,即使将奥运场馆选址在这种地方,也不必担心。因为解决的办法非常简单,只要动用挖掘机和卡车,把被污染的土壤挖走运到别处,再运来干净土壤把场地回填就可以了。‎ ‎ ④但是英国人似乎很愚蠢,他们并没有选择这个简单的方法,而是舍易求难,运用复杂方法给这片被污染的泥土洗澡。‎ ‎⑤2006年10月以来,伦敦市政部门对这块土地的污染情况进行了大约3000次的现场调查,制订了详细的生态恢复计划。之后,他们在奥林匹克公园的选址上,建起了两座土壤修复工厂,开始用泥土清洗和生物降解法对接近100万立方米的受污染泥土进行清洁。有毒的土壤被挖起,运进巨型的土壤“洗衣机”,分离掉沙子和碎石,然后清洗提炼出污染物,在这之后,用超大“电磁铁”‎ 分离掉重金属。清洗过的土壤要经过严格的测试来评估其清洁程度。经过这样清洗的曾经被严重污染的土地已经完全恢复“干净安全”的标准。据一份测试报告说,被清洗过的土壤即使被小孩儿不小心吞下都不会有问题。‎ ‎ ⑥英国人为泥土洗澡,被认为是一项了不起的创举。这种了不起,不是因为他们的科技手段如今已经如何发达,而是他们开启了一种有关人类对环境欠账的弥补尝试:即不惜代价,让被自己玷污的环境再重现生机。这种做法或许会被看成是天真可笑,其实,这恰恰是被人类忽略的重大责任。‎ ‎⑦奥林匹克公园总工程师萨瑞芙说:“直接把受污染的土壤挖出来运到垃圾场然后填满,这其实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但这种做法在现在的时代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  ⑧萨瑞芙的这句话,再次告诉我们何谓真正的环保,那并非只是拆东墙补西墙,而应是我们人类彻底承认错误,彻底清洗掉我们带给自然的肮脏,使之重新恢复原有的状态。‎ ‎1.“为泥土洗澡”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具体过程是: 挖起有毒的土壤 —— 运进土壤“洗衣机” —— —— —— 分离掉重金属。‎ ‎2.文中第⑤段所列举的数据在说明的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请你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对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进行简要分析。‎ ‎4.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 A.说英国人在奥运场馆选址上的做法不可思议,是因为这块大约2.5平方公里的土地曾被数十年的工业生产严重污染。‎ B.动用挖掘机和卡车,把被污染的土壤挖走运到别处,再运来干净土壤把场地回填,的确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好办法。‎ C.科技手段的高度发达使英国人做了一件其他国家无法做到的了不起的事情,使被玷污的环境重现生机。‎ D.这篇说明文告诉我们,真正的环保,应是人类彻底承认错误,彻底清洗掉我们带给自然的肮脏,使之重新恢复原有的状态。‎ E.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增强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如生活垃圾要分类处理,废旧电池要专门收集处理,减少使用塑料袋等。‎ ‎【答案】 1.分离掉沙子和碎石 清洗提炼出污染物 2.具体、准确、直观地说明了调查的次数之多和工程量之大。3.“大量”是很多的意思,表明数量之多,在这里说明土壤被污染的程度之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4. B C (B项错在“好”, C项错在“科技手段的高度发达”,应该是“真正的环保意识”)‎ ‎【解析】‎ 本题为说明文阅读,文体规范严谨,语言简洁生动,内容贴近生活,又紧扣伦敦奥运会即将举行的契机,容易引起考生的阅读兴趣。此题既能考查学生对说明文文体的把握,又能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第一道题主要考查信息筛选和提炼的能力,这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主要目的之一。答案的两个要点,均可直接从阅读材料中提取原句作答。第二道题的考查内容是说明方法。对说明方法的考查,不只是停留在知道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还要进一步理解该说明方法在文中的实际表达效果。辨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特点,也是说明文考查的常见形式,第三道题体现的就是这一考点。考生只是死记硬背答题套路是不够的,要会结合相关语句展开具体分析。第四道题带有一定的开放性,主要考查从阅读材料中发现和提取重要知识信息的能力,并能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能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题例十】议论文阅读。‎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 耿银平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从而陡增诸多妙趣。‎ ‎③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思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动和思维触发,更是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④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其一,读书速成化。不论看什么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蜓点水,错过了“品味”的好时机。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花,比如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也不愿主动探究、提出质疑和深度思考。其三就是功利化。对有用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不理,正如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造成视野狭窄,心态浮躁。‎ ‎⑤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往会成为“速朽”,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不能汲取到真正的营养,得到的思想进步和发展也就有限。‎ ‎⑥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的情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很多中学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浮躁心态的表现吗?‎ ‎⑦因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慢火炖”,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多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精神愉悦、发展进步。‎ ‎1.“慢阅读”中的“慢”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第②节从读书的目的方面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慢阅读”,请你加以概括。‎ ‎3.文中④到⑥节从哪两个方面对电子阅读进行了分析?这部分内容与前文相比对阐述观点有何作用?‎ ‎4. 结合第⑦节并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一谈中学生应该怎样开展名著阅读。‎ ‎【答案】1.读书,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需要给予读书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2.⑴达成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的自然衔接,从容不迫、饱满自在地完成“体验”、“思考”、“质疑”、“沉淀”等精神活动。⑵兼收并蓄得到充分实现,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3.从电子阅读的误区和危害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把“慢阅读”和电子阅读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慢阅读”的好处,论证了中心论点。4.注重心灵和图书的互动,让心灵走进名著,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在轻松自由的读书环境中有所体验,有所发现。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注意语言的积累、分析与欣赏,在理解内容和思想的同时,提高语言能力。‎ ‎【解析】本题为议论文阅读,选文内容贴近当下生活,文体规范严谨,语言简洁生动,又紧扣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态浮躁问题,容易引起考生的阅读兴趣。此题既能考查学生对议论文文体的把握,又能引发学生对读书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第一道题属于理解、品味重要词语的含义题。这类题型的考查不属于议论文中特有的题型,它是新课标淡化文体特点,注重内容精神精神的体现。重要词语的理解要会结合具体语境展开分析,从作者的写作意图、结构特点等角度去理解。“慢阅读”中的“慢”在文中是个领起词,下文中的“慢节奏”、“慢速度”、“慢情调”与之呼应,那么这三者的在文中的内容即为“慢”的具体所指。第二道题主要考查信息筛选和提炼的能力,这是议论文阅读考查的主要目的之一。答案要点可从阅读材料中找到关键性的语句,提炼概括、重新排列组合,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回答。第三道题既考查信息概括的能力,又考查论证方法的辨析及作用。 第一问的概括,学生如能抓住第④段开头的中心句,就能很自然的概括出第一个答案要点;而后一个要点“电子阅读的危害”‎ ‎,学生必须读懂相关文段,在整体理解上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准确回答,这一问考查的是学生的“真阅读”,因此难度较大。第二问是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设题,学生根据题干要求,除了要辨析此处内容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还要联系上文回答出其作用。第四道题带有一定的开放性,主要考查从阅读材料中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的能力。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拓展视野,联系个人生活经历,谈自己的名著阅读建议,这也是落实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精神。这类试题往往要求学生把阅读、生活、写作、学习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回答时可以根据分值分点阐述,一般而言,先提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得出结论,组织答案。‎ ‎【题例十一】散文阅读 两棵金银花 赵元波 ‎①朋友两年前送给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四月份就迫不及待地开放了,千万朵金银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微风细雨中轻轻地摇曳着。有的含苞欲放,羞答答的细小的白色花蕾散发出若有若无的淡淡香味;有的正在盛开,一簇簇的小花在它们洁白的椭圆形细碎花瓣中伸出小小的心蕊,悠悠的清香,白黄两种颜色既不失单调,又高雅清洁,小雨滴沾在上面,为金银花增添几分姿色,就像邻家的小女孩活泼可爱;有一些花朵开得时间长了,白色的花朵已经变成金黄色,就像姑娘头上戴着的黄色发髻,一枝数朵,给人一种惊喜,一缕清爽,实在是标致极了。这些开放着的花朵在雨中默默地散发着它们特有的香气,把芳香送给从这里经过的每一个人,微风吹来,花枝花朵摇曳起伏,袭人香气简直可迷醉万人。想不到两年的时间,这棵金银花就由纤弱的一棵小苗长成了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主干已经有两米来高了,足有大拇指那么粗,在主干上还发出了一些枝桠,这些枝桠柔柔的、嫩嫩的,伸着毛绒绒的头,吐出一丝绿意,左摆右摆地在风中摇着摇着就攀附在了桃树上,一个劲地噌噌直往上长,密密麻麻的卵形的绿叶非常茂盛,以白色的围墙做背景,配合着粉红色的桃花,桃树下一盆盆茉莉、竹子、山茶、文竹、玫瑰、水仙,姹紫嫣红,绿叶红花,色彩鲜丽,显得格外地娇艳动人,特别逗人喜爱,是入画的一景。‎ ‎②看着金银花长得那么盛,开得那么多,我心里有些后悔。其实朋友把金银花送给我之后,我就只把它栽在院子的一角,想起的话,就给它浇点水,有时连水都忘了浇,更不用说施肥了。超强的生命也让金银花显得不起眼,平凡的花,平凡的花香,甚至常被人忽略,就好像人们总是想得到天山雪莲的高洁,却忘记了山脚下狗尾巴草的万般风情。‎ ‎③‎ 钟情于金银花叶子的绿,花儿的美,淡淡的香味儿,去年我在花盆又扦插了一棵金银花,准备长大后放在客厅里。我希望这棵金银花能够带给我一片葱茏的绿色,淡淡的花香。我选用了树林里的基土,埋入了最好的基肥,随时给它浇水,精心呵护,一如母亲精心照料刚出生的婴儿。甚至冬天还把它从院子搬到房里,白天又从房里搬到院里,让它充分享受阳光,乐此不疲。但很遗憾,一年来,它只是窝在花盆里,不长高,也不长粗,它所报答于我的便只是若干枝条和绿叶,看来连花都不会开。‎ ‎④然而,我对它却没有丝毫的抱怨,因为我就知道:它已经尽力了。就是说,它所能够报答于我的,也就是这些了。是的,它有着充足得过分的肥料供应,充足得过分的水的供应,充足得过分的主人的关怀……但没有足够的风,没有足够的地气,更是没有足够的成长的自由,没有足够让根自由伸张的空间!而那些自由,作为主人的我,竟然在很长的时间里茫然无知——居然不知道它还要自由!‎ ‎⑤两棵金银花,一棵在院子里无拘无束自由生长,越长越高,绿树成阴,盘虬卧龙,花香四溢;一棵长在花盆里,虽然受到精心呵护,却似一棵长不高长不大的小草。我们应该知道:有自由的空间,有些小草其实是可以长成一棵树的!‎ ‎1.“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第②段中“我心里有些后悔”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散文作品描写景物时,常通过精当的用词或恰切的修辞,对静态的事物作动态化的描写。下面是《紫藤萝瀑布》中运用这种写法的句子,请你对此句作出自己的赏析,并从本文中再找出一个相似写法的句子作赏析。‎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4.作者还写了“去年我在花盆又扦插了一棵金银花”的用意是什么?‎ ‎5.联系人的成长谈一谈你对“有自由的空间,有些小草其实是可以长成一棵树的”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 ⑴花期早;⑵开得多(盛);⑶花朵美;⑷花味香;⑸叶子绿;⑹生长快。‎ ‎2. ⑴一开始并未重视,随意栽在院子一角,毫不关心。 ⑵经常忽略具有超强生命力却显得不起眼的平凡的花和平凡的花香。‎ ‎3.⑴示例:在作者笔下,紫藤萝开得极为繁盛,色调上深深浅浅、错落有致,在阳光下跳跃闪烁,给人一种在不停流动、不停生长的感觉,所以作者将一株静静盛开着的紫藤萝比作一条不停流淌着的瀑布,栩栩如生地表现其辉煌灿烂、气势非凡,而“欢笑”等词语又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紫藤萝以人的情感、性格,表现其勃勃生机,表达出由衷的喜爱之情。(“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紫藤萝花的繁盛,“瀑布”的气势,以及生生不息的蓬勃生机,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⑵示例:如“朋友两年前送给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四月份就迫不及待地开放了,千万朵金银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微风细雨中轻轻地摇曳着”‎ 一句,运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以“迫不及待”表现金银花花期较早、生机盎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形象地、动态化地表现了花儿争先恐后、竞相绽放的情态,这些拟人化了的词句赋予金银花以人的情感、性格,深化了景物描写的内涵,生动形象,引人入胜,也表达了作者的惊喜、欣赏之情。(选择文中其它相关语句赏析亦可)‎ ‎4.作者此处运用了对比(衬托、反衬)的写法, 有意把院中的金银花和室内花盆里的金银花这两个寓意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对照比较着写(或:以室内花盆里的金银花衬托院中的金银花), 以突出“自由的空间对生命成长的重要意义”这一主旨,给人以极鲜明的感受和极深刻的启示,增强了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5.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自由的成长环境、自由的发展空间。过分的呵护,过于优越的物质条件,反而不利于一个人的成长。‎ ‎【解析】‎ ‎1、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性质的散文,文字优美,语言隽永,哲理深刻,价值观导向积极向上。坚持考查散文阅读,广大师生将更能体会到文学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有利于更好地落实“课标”中对文学作品阅读的具体要求,也有助于我市“课外阅读行动项目”的实施。‎ ‎2、第一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局部内容的把握和理解能力,要求考生对有效信息准确筛选与提炼。答案就在第一段中,学生只要仔细阅读,应能很快抓住相关的重要词句,然后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即可。‎ ‎3、第二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要点的把握和分析概括能力,理解“我心里有些后悔”的原因。要求考生不仅能体会到“后悔”的表层原因,更要能体会到深层原因。文中已有相关表述,设题则有意引导考生理解更深入一些。‎ ‎4、第三题考查学生赏析散文语言的能力,这也是散文阅读中的必考题型。今年此题的特色,是把课内外散文结合起来考查,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知识向课外阅读拓展应用。应该讲,这是一个极好的导向性思路。题干中“精当的用词”“恰切的修辞”“动态化描写”,实际是在提示学生可以从词语锤炼、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角度,品味语段的丰富内涵和深沉情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赏析的难度。‎ ‎5、第四题主要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极其表达效果。学生必须准确辨识写作手法,再结合原文展开具体阐释,在此基础上理解此写法对于表现文章主旨的重要作用,体会作者立意之所在,并对句子的艺术表达效果作出自己的解释。‎ ‎6、第五题主要考查关键词句的理解,进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解答时需从整体感知的角度出发,不能仅局限于文章的尾段。作者是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生活哲理的,考生也要相应地结合上下文予以分析。当然,更要注意联系人的成长,作出符合文意的阐释。‎ ‎7、几道题难度适中,预设难度系数依次为0.85、0.60、0.65、0.70和0.80。‎ ‎【题例十二】散文阅读。‎ 蓝  ‎ 丁立梅 ‎①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惊讶极了。蓝,蓝色的蓝。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水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景。‎ ‎②我们一行人游西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之前,她一个人已游完拉萨,还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天的义工。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明丽得很。小导游喊同团稍上年纪的女人阿姨,却叫她蓝蓝姐。‎ ‎③我们都羡慕她的明媚。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每一个人,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饱满得枝叶葱茏。你真不简单,我们由衷地夸赞。她听了,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④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一团的人,来自不同地方,彼此间有戒备,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言语。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亲切起来,有说有笑的。原来,都不是冷漠的人哪。‎ ‎⑤很快的,她跟全团的人混熟了。这个头疼,她给止疼药;那个腹泻,她给止泻药;有人削水果,不小心被刀划破了手,她伸手到口袋里就掏出几张创可贴来,仿佛她会变魔术。大家对她敬佩得不得了,她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多备了点常用药。‎ ‎⑥西藏地广路遥,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往往相距几百公里,要翻过许多座山,涉过许多条河。天未亮,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里了事。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心里生出无限的感喟与感动来。‎ ‎⑦知道她的故事,是在纳木措。面对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她孩子一样地欢呼奔跑,然后,双膝突然跪下,泪流满面。我们都吓了一跳,正愣怔着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听到她喃喃地说,感谢上帝,我来了。‎ ‎⑧原来,她身患绝症已两年。医生宣判的那会儿,她只感到天崩地塌。她在意过很多,得失名利,都曾是她的主题曲。她玩命地去争,甚至因此忽略了家庭。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短短的三个月时,曾经双手紧握着的那一些,都成浮云了,她只要自己能活。‎ ‎⑨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游,还常常去做义工,生命变得充盈起来。每天清晨睁开眼,看到窗外第一缕阳光,她的心里都会腾起一阵欢喜:感谢上帝,我又拥有一天!她把每一天,都当作是崭新的,是重生。所以,心中时时充满感激。她活过了医生断定的三个月,活过了一年,活过两年,还将活下去。‎ ‎⑩生命本是如此珍贵,理当爱惜。我们不再说话,一起看湖。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那是湖的蓝,天的蓝,广阔无垠。‎ ‎1.第⑥节中“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看”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这一细节?‎ ‎2.第⑦节中“我们都吓了一跳”,联系上文,说一说我们为什么会“吓了一跳”?‎ ‎3.请你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品味和赏析以下两句话。‎ ‎⑴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每一个人,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饱满得枝叶葱茏。‎ ‎⑵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 ‎4.文章开头写“蓝蓝的湖水,蓝蓝的天空”,结尾处又写到了“湖的蓝,天的蓝”,有什么作用?‎ ‎【答案】1.她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突出了她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2.她本是位明媚、爱笑、热情、精神气十足的人,却“双膝突然跪下,泪流满面”,让我们一下子无法理解。3.⑴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段,通过把她和我们进行对比并把她比喻为枝叶葱茏,突出了她的明媚和饱满的精神。⑵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她的热情、活泼比喻为“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生动形象,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4.结构上首尾照应,与文题相呼应。内容上:开头交代了“惊讶”的原因;结尾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生命本是如此珍贵,理当爱惜。”表达了对主人公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解析】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哲理深刻、人物形象鲜明、富有时代气息、价值观导向积极向上,题目难度适中。第一题的前一问考查学生对文章局部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案就在文段中,要求学生对文中有效信息进行准确的筛选和归纳。第二问则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学生只要准确回答出写作手法,并联系语境理解其作用,就可以得到理想的分数。第二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要点把握和分析概括能力,理解“我们都吓了一跳”的原因,必须结合上文的内容。首先筛选提炼出文中表达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和句子,在此基础上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再将人物前后不同的举动相比,自然就能理解其中的原因。第三题考查学生散文语言特色的赏析能力,这是文学作品阅读中的必考题型。学生可以从修辞手法、写作手法、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等角度,品味句子丰富的内涵和深沉的情感。题干中小括号的内容既限定了答题的方向,也是对学生善意的提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题目难度。第四题既考查了文章的写作手法,也考查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准确理解和把握,这正是作者的立意所在。学生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首先发现结构上首尾呼应的写法,内容上结合自己对全文的理解,分别答出开头、结尾在文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从作品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题例十三】小说阅读 找回颤动的感觉 林夕 ‎①毕业前最后一次班会,班主任童老师说了许多祝福和叮咛的话。快下课时,她发给每人一张纸,让他们写出自己认为未来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算是高中最后一篇作文。‎ ‎②童老师话音刚落,他就在纸上写出三件事:赚一万元钱、住有阳台的楼房、看罗大佑演唱会。‎ ‎③20年过去,已成为京城富商的他,回到故乡,参加母校建校50周年庆典。他为已经退休的童老师准备了一份贵重的礼物——LV皮包。‎ ‎④他的礼物好像并没有让老师感动。这名一辈子生活在小镇、奔走于校园的中学女教师,似乎对来自法国的著名品牌并无多少印象。相反,他却被老师的礼物深深感动。礼物是20年前他离开学校时完成的最后一篇作文。‎ ‎⑤他看着有些发黄的稿纸上写着:赚一万元钱、住有阳台的楼房、看罗大佑演唱会。他百感交集,眼泪涌了出来。‎ ‎⑥他早已实现这些梦想。实现之后,他并不觉得它们重要。‎ ‎⑦“如果现在让你写下过去20年对你最重要的三件事,你会写什么?”老师问。‎ ‎⑧他思考片刻,拿出笔,在纸背写下: 、 、 。‎ ‎⑨老师微笑着说:“给我讲讲吧。我相信,每件事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 ‎(10)那年,他29岁,辞职创办自己的公司,忙得晕头转向,春节也没回家。除夕,他给家里打电话。母亲问:“有没有吃饺子?”他说:“吃了,在超市买的速冻水饺,一点儿也不好吃,真想吃你包的三鲜饺子。”初一晚上,他刚刚上床睡觉,就被门铃声吵醒,开门一看是母亲。她坐了12个小时的火车,给儿子送饺子来了。‎ ‎(11)他对老师说:“那是我一生中吃过的最好的饺子。现在回想起来,我还能感受到那种特有的香味。”‎ ‎(12)一年后,由于各种原因,公司倒闭了。他欠下几万元债务,心灰意冷,萌发轻生念头。这时,一个平时并不十分亲近的朋友找到他,给他一本存折,告诉他密码,转身走了。‎ ‎(13)“存折上有6500元钱,是他所有的积蓄。他是一名公务员,每月薪水不到1000元,每次发薪水时就存一两百元钱,存钱的记录都在上面。其实这点儿钱起不了什么作用,对我起作用的是存折主人的真诚和信任。就算是为了报答他,我也一定要收拾残局,东山再起。”‎ ‎(14)说到这儿,他陷入深思,仿佛又回到那充满艰辛的拼搏岁月。‎ ‎(15)老师用慈爱的目光看着他,说:“那第三件事情呢?一定是个浪漫的故事吧!”‎ ‎(16)“不,一点儿也不浪漫。那字条上没有写‘我爱你’,‘我想你’这些甜蜜的话。当时那种情况,我们根本没有心情。”‎ ‎(17)“发生了什么事?”‎ ‎(18)“两年前,我由于长期劳累和工作紧张,患上了耳疾,医学上叫乳突炎。我先是左耳感染,后来右耳也感染了。那段时间,妻子一直陪着我,每天帮我热敷、清洗耳朵。病情越来越重,我需要动手术。手术前夜,我担心手术失败会失聪,她就给我写下那张字条:亲爱的,别担心,我愿意永远做你的耳朵。”‎ ‎(19)老师被他的故事打动,伸手在他的背上拍了几下,意味深长地说:“20年前,你们写在纸上的事情五花八门,有的很虚幻,有的很物质。20年后,你们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虽然各不相同,但想来想去,我只想出两个字——感动。其实想想也对,生活中还有什么比感动更重要呢?”‎ ‎(20)生活中还有什么比感动更重要呢?它只轻轻一下,就拨动了心弦,荡起的涟漪挥之不去。无论何时何地,回忆那些令人感动的事,总有一种颤动的感觉。那些感动里包含着岁月老人无法带走、死亡之神无法摧毁的真情。‎ ‎1.联系上下文,请在第⑧段内容空缺处填入三个恰当的短语。‎ ‎2.为什么“他的礼物好像并没有让老师感动”而“相反,他却被老师的礼物深深感动”?请结合全文说出原因。‎ ‎3.小说第⑥段能否删去?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理由。‎ ‎4.请说说你对题目“找回颤动的感觉”深刻内涵的理解。‎ ‎5.小说常常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1)上面是《最后一课》中运用这种写法的语段,请从“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进行赏析。‎ ‎(2)请发挥想象,运用这种写法将本文第⑩段“他”见到母亲那一刻的内心独白描述出来。(80至100字)‎ ‎【答案】1.母亲的饺子 朋友的存折 妻子的字条(或:母亲送饺子 朋友借给我钱 妻子留字条) 2. ⑴因为老师一辈子生活在小镇、奔走于校园,对来自法国的著名品牌并无多少印象。更重要的是老师注重内心的感动而不重视物质享受。 ⑵因为老师给他的礼物是20年前他离开学校时完成的最后一篇作文,老师一直完好无损地保存至今,这一举动深深感动了他。3.不能删去。第⑥‎ 段是过渡段,承上启下;总结上文,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删去后文意不连贯,情节不够完整。4.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拨动人们心弦的感动,因为这些感动里包含着岁月老人无法带走、死亡之神无法摧毁的真情。回忆那些令人感动的事,珍惜岁月中的真情,就是找回了颤动的感觉。5.(1)赏析示例: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写出了小弗朗士因贪玩不认真学法语的懊悔之情,对法语由讨厌到喜爱的态度转变,以及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同情、理解和留恋;成功塑造出小弗朗士由一个贪玩、调皮、不懂事的孩子,转变为一个懂事、热爱祖国、热爱法语、理解爱戴老师的人物形象;心理描写细腻,真挚感人。(2)内心独白描述示例:“妈妈,我只是说想吃您包的三鲜饺子,没想到您竟真的给我送来了!您对我真的是太好了!我平时很少回家看您,很少关心您的身体和生活,想想这些,我真后悔啊!妈妈,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孝顺您!”‎ ‎【解析】‎ 这篇小说语言平实,文理清晰,含义深刻,人物形象鲜明,价值观导向积极向上,适合于初中生的阅读水平。题目的设置上,既兼顾小说的文体特点,又注重科学全面的考核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前四题都是对小说文本内容的考查,第一题考查学生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需要学生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提取、归纳、整合;第二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情节内容的把握,重点考核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分析概括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第三题是对小说结构的考核,主要是引领学生体会重点段落的作用;第四题题干就告诉我们考查的是对小说内涵的理解和挖掘,其实就是考查学生对作品主旨的把握和领会。最后一题是课内外对比阅读,分为两小题,鉴于《考试说明》中重点篇目的提点关联到几篇课内小说,所以选取了《最后一课》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比较阅读,第一问是心理描写赏析,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第二问则结合课内赏析,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运用这种写法写一段内心独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核的难度,可以真实地检测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运用能力。‎ ‎【题例十四】作文 题目:以心传递 要求:①以“以心传递”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解析】‎ 以心传递,促进精神成长 考查初中学生的生活积累、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是中考作文命题的基本原则。‎ ‎“以心传递”是一个介词短语,其中的“心”是指人的思想、感情;这里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内心的善意、热情、真诚等。“以心”是指“传递”‎ 的方式,既不是用手,也不是用口,而是用心。“传递”意思是一个接一个递送下去。传递的既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某种品质、精神,比如关怀、爱护、温暖、光明、希望、力量等。‎ 在当前这个开放的时代,社会在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在学习和工作中需要更加密切的沟通,更加通力的合作。我们需要从外部世界得到他人的善意的真诚的关怀和帮助,用以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同时,我们更加需要用自己的真诚向他人释放善良,为他人送去温暖和希望,为他人的生活美好和社会的和谐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社会的急剧变化,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生活的、学业的竞争压力,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有时还不免偏颇,比如生活中的自私,思想上的偏激,学习中的保守等。他们希望从别人那里获取的更多,却不愿意给予和付出。有时虽然有给予的愿望,却因为害怕他人的误解,担心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敢主动与外界沟通,他们常常宁愿生活在一个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里自娱自乐或自寻烦恼而不愿意主动向他人袒露自己的心灵世界,不愿意与他人共同享受阳光或承担风雨。需要正确的引领和指导,让他们在获取和给予中得到快乐,成熟自己。‎ ‎“以心传递”这一题目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考查学生对生活的积累、思考和感悟。在初中学生的学校、家庭和有限的接触社会的生活空间里,其实不乏自己接受他人或给予他人的善意的关怀和真诚的帮助的人和事,因此,对所有考生来说,他们都是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的。‎ 题目中的“心”和“传递”是两个关键词,“传递”至少是两方所为,也可以是三方甚至多方,对象为施予方和受于方,学生在写作中只要围绕双方的给予和接受来叙述事件,展开论述都是符合“传递”的要求的;而“心”则是此题中考查学生把握题意、立意高下的一个重要词语,施予方在传递的过程中应该怀着一颗真诚、善意和热情的心,让受于者真正感到关怀的深度,温暖的热度,光明的亮度,力量的强度。而不是简单地给予和接受,更不是虚伪的、自私的、怀有强烈的功利色彩的施予。因此,考生在写作中写出“传递”并不难,而能够真正从内心深处写出“以心”却不是易事。‎ 在文章的选材上,对接受他人或给予他人的材料应该是一视同仁的,虽然没有优劣之分,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区分出考生境界的高下。毕竟能够真诚的向他人付出比接受别人的帮助可贵得多。因此,学生写出自己接受他人的帮助并不难,可要写出主动给予的却不易。能够写出传递物质并不难,但要写出传递一种品质和精神却不易。这样,题目就有了很好的区分度,能够考查不同层次学生真正的作文水平。‎ 在文体的选择上,此题没有明显的文体倾向,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或讲述故事,或阐述观点,或抒发感受。‎ ‎“以心传递”这一题目,既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空间,又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思想空间,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展示自己真实的写作能力。‎ 七、2017年 样题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 请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10分)‎ ‎ (1) ,悠然见南山。‎ ‎(2) ,随风直到夜郎西。 ‎ ‎(3) ,东风无力百花残。‎ ‎(4)马作的卢飞快, 。 ‎ ‎(5)子曰:“岁寒, 。” ‎ ‎(6)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两句诗表现了落花积极进取的精神,但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 , ”在境界上更胜一筹。‎ ‎(8)《出师表》中有这样两句话“ , ”与《诸葛亮集》中“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的意思一致。‎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拮据(jū ) 喑(yīn )哑 分歧 咬文嚼(jiáo)字 耳濡目染 B.庇( pì)护 屏(bǐng)住 战栗 人头济(jǐ)济 一视同仁 C.蹒(mán)跚 汲(jí)取 遣责 相形见绌(chù) 通宵达旦 D.歼(jiān)灭 差(chāi)使 风骚 嘎(jiá)然而止 有条不紊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我始终相信诚实至上,而且对这条箴言的体会,从来没有像在训练营时那样真切。在一次越野赛中我被大队人马落下来,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在一个转弯处的岔路口上,有两条标志,一条表明是军官跑的大路,另一条表明是士兵跑的小径。‎ 我犹豫了一下,心里暗自诅咒军官总有很多便宜可占,但还是沿着士兵的小径跑去。真没想到,只一会儿我就到达了终点,还名列第三名。‎ 过了很久, ,看到我们正A(悠闲自得 气喘吁吁)地喝着咖啡,他们都觉得很奇怪。‎ 那时我们才B(觉悟 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无欺是多么的重要。‎ ‎⑴为文中的A、B 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A.        B.      ‎ ‎⑵修改划波浪线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写在下面。(2分)‎ ‎ ‎ ‎⑶请你根据文中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写一段描写性的话。(2‎ 分,加上标点不超过40个字,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和得体。)‎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朝花夕拾》中的《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B.“他一面想着,一面加快脚步,嘴里吹着口哨。‘离开学校倒也好。反正那个该死的神父是不会让你好好念书的,现在我恨不得吐那家伙一脸唾沫。’他正想着,已经到家了。”这段文字中的“他”是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保尔的哥哥阿尔焦姆。‎ 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D.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 二、 古诗文阅读(21分)‎ ㈠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7分)‎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张溥与七录斋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 ‎(选自《明史•张溥传》)‎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 B. 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 ‎ C. 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 D. 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 ‎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及鲁肃过寻阳: ‎ ‎(3)如是者六七始已: (4)日沃汤数次: ‎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见往事耳 于舅家见之 B.卿言多务,孰若孤 徐君不若君之美也 C.蒙乃始就学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以故名高一时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分)‎ ‎ ‎ ‎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分)‎ ‎ ‎ ‎ (3)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2分)‎ ‎ ‎ ‎9.上述两段文字写吕蒙学习进步神速和张溥幼年苦学的故事分别用了什么手法?(2分)‎ ‎ ‎ ㈡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0.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这首诗表现了作者长期遭贬谪的悲凉、愤懑的心情。 同时又袒露出作者豁达豪放的襟怀。‎ B.五、六句作者虽以“沉舟”、“病树”自比,但不消沉,告诉了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生活哲理。‎ C.“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伤感低沉的情调越加浓重。‎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㈠阅读下面的《骆驼祥子》选段,完成后面小题。(8分)‎ ‎①祥子呆呆的立在(茶馆)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老者一边走还一边说话,语声时高时低;路上的灯光与黑影,时明时暗。祥子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 ‎②‎ 在他们身上,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和将来!他向来没有轻易撒手过一个钱,现在他觉得很痛快,为这一老一少买了十个包子。直到已看不见了他们,他才又进到屋中。大家又说笑起来,他觉得发乱,会了茶钱,又走了出来,把车拉到电影园门外去等候曹先生。‎ ‎③天真冷。空中浮着些灰沙,风似乎是在上面疾走,星星看不甚真,只有那几个大的,在空中微颤。地上并没有风,可是四下里发着寒气,车辙上已有几条冻裂的长缝子,土色灰白,和冰一样凉,一样坚硬。祥子在电影园外立了一会儿,已经觉出冷来,可是不愿再回到茶馆去。他要静静的独自想一想。那一老一少似乎把他的最大希望给打破——老者的车是自己的呀!自从他头一天拉车,他就决定买上自己的车,现在还是为这个志愿整天的苦奔;有了自己的车,他以为,就有了一切。哼,看看那个老头子!‎ ‎11.选段中“一老一少”是 ▲ (填人物);祥子“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是因为 ▲ 。(2分)‎ ‎12.书中写了语段中的老者当时处于怎样的困境?(3分)‎ ‎13.第③段画线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3分)‎ ㈡(11分)‎ 做人和做事 周国平 人活世上,第一重要的还是做人,懂得自爱自尊,使自己有一颗坦荡又充实的灵魂,足以承受得住命运的打击,也配得上命运的赐予。倘能这样,也就算得上做命运的主人了。 ‎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福或不幸,而是不论幸福还是不幸都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做人比事业和爱情都更重要,不管你在名利场和情场上多么春风得意,如果做人失败了,你的人生就在总体上失败了。最重要的不是在世人心目中占据什么位置,和谁一起过日子,而是你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孔子说:“三十而立。”我对此话的理解是:一个人在进入中年的时候,应该确立起生活的基本信念了。所谓生活信念,第一是做人的原则,第二是做事的方向。也就是说,应该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要做怎样的人,想做怎样的事了。 当然,“三十”不是一个硬指标。但是,“立”与不“立”是硬道理,无人能够回避。一个人有了“立”,才真正成了自己人生的主人。 ‎ 做人最重要的是诚实地面对自己,在自己良心的法庭上公正地审视自己,既不护己之短,也不疑己之长,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足以使他哪怕在全世界面前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淡然面对哪怕来自全世界的误解和不实的责骂。 ‎ 做事即做人。人生在世,无论做什么事,都注重做事的精神意义,通过做事来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始终走在自己的精神旅程上。‎ 做事有两种境界。一是功利的境界,事情及相关的利益是唯一的目的,于是做事时必定会充满焦虑和算计。另一是道德的境界,无论做什么事,都把精神上的收获看得更重要,做事只是灵魂修炼和完善的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做人。正因为如此,做事时反而有了一种从容的心态和博大的气象。‎ 从长远看,做事的结果终将随风飘散,做人的收获却能历久弥新。如果有上帝,他看到的只是你如何做人,不会问你做成了什么事,在他眼中,你在人世间做成的任何事都太渺小了。‎ ‎ 人生在世,既能站得正,又能跳得出,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在一定意义上,跳得出是站得正的前提,唯有看轻沉浮荣枯,才能不计利害得失,堂堂正正做人。‎ 如果说站得正是做人的道德,那么,跳得出就是人生的智慧。人为什么会堕落?往往是因为陷在尘世一个狭窄的角落里,心不明,眼不亮,不能抵挡近在眼前的诱惑。佛教说“无明”是罪恶的根源,基督教说堕落的人生活在黑暗中,说的都是这个道理。相反,一个人倘若经常跳出来看一看人生的全景,真正看清事物的大小和价值的主次,就不太会被那些渺小的事物和次要的价值绊倒了。‎ 有的人一有机会就不失时机地暴露其卑鄙的人格。比如哪怕只是做了一个办事员,手里有了一点小小的权力,他就立刻露出丑恶的嘴脸,即使你去办一个正常的手续,他也会百般刁难,以显示他的重要。‎ 权力是人品的试金石,权力的使用最能检验出掌权者的人品。恶人几乎本能地运用权力折磨和伤害弱者,善人几乎本能地运用权力造福和帮助弱者,他们都从中获得了快乐,但这是多么不同的快乐,体现了多么不同的人品啊。‎ 一切世俗的价值,包括权力、财富、名声等,都具有这样的效应,彰显了乃至仿佛放大了其拥有者的善和恶。‎ ‎14.纵观全文,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做人”和“做事”?试作简要概括。(4分)‎ 答: ‎ ‎ ‎ ‎ ‎ ‎15.“跳得出”是指跳出什么?作者为什么说“跳得出就是人生的智慧”?(2分)‎ 答: ‎ ‎ ‎ ‎ ‎ ‎16.“但这是多么不同的快乐,体现了多么不同的人品啊”句中“不同的快乐”、“不同的人品”分别指什么具体内容?试作简要分析。(2分)‎ 答: ‎ ‎ ‎ ‎ ‎ ‎17.本文说“权力是人品的试金石”,除了权力,还有其他“人品的试金石”吗?试举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例子略加说明。(3分)‎ 答: ‎ ‎ ‎ ‎ ‎ ㈢(13分)‎ 野菊花 陈创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唯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 ‎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⑦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颈顶,从肋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睛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泼,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⑧‎ 她不固守现状。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援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箭芽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翼翮,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想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当霜雪卷藏这幅宏幅巨构,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待时以蹿发。今年崖头岭上,明年一定发展成簇;今年箭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着四面八方,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⑨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⑩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其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18.第③段和第⑩段中作者写到人的心灵久久的“震颤”,这两次的“震颤”各是什么缘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9.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本文写的是“野菊花”,请你分析“野菊花”“野”在何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能从野菊花的浓香里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泼,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这样写有何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文意含蓄,意境深远,不尽于句中,当你读完全文后感受到哪些更深刻、更令人神往的意蕴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作文(65分,含书写分5分)‎ ‎ 题目:我们一同走过 要求:①以“我们一同走过”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②‎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八、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2分)‎ ‎1.(10分,每处1分,错一字此处不得分)(1)采菊东篱下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 相见时难别亦难(4)弓如霹雳弦惊 (5)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 (3分)A(B庇pì—bì C蹒mán—pán, 遣—谴 D嘎—戛)‎ ‎3.(8分)⑴(2分)zhēn 诅咒 ⑵(2分)A悠闲自得 B醒悟 ⑶(2分)我始终相信诚实至上,但是对这条箴言的体会,从来没有像在训练营时那样真切。 ⑷(2分)大队人马才筋疲力尽地跑到了终点,只见他们个个汗流浃背,站立不稳,一副狼狈相。 ‎ ‎4.B(保尔)‎ 二(21分)‎ ‎(一)(17分)‎ ‎5.(3分)B ‎6.(4分)(1)推托 (2)到 (3)停止(4) 热水 ‎ ‎7.(3分)B ‎8. (6分)(1)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2)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3)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他所读的书一定亲手抄写,抄写完朗诵一遍后就把他烧掉 ‎ ‎9. (2分)吕蒙:对话描写 张溥:细节描写 ‎ ‎(三)(3分)‎ ‎10.D(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 三(32分)‎ ‎(一)(8分)‎ ‎11.(2分)⑴拉车的老者和他的孙子小马(老马和小马)(1分)。 ⑵老马和他孙子的悲惨遭遇把祥子的希望给打破了(祥子在老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祥子在小马的身上看到自己的过去或祥子在小马的身上看到自己儿子的将来)(1分)‎ ‎12.(3分)天冷,拉不上座儿,饥寒交迫;儿子当兵去了,一去不回头;媳妇也跑了。(答对一点,给1分)‎ ‎13.(3分)①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②烘托了祥子绝望的心情;③揭露了凄惨黑暗的社会现实;④暗示了祥子悲剧性命运。(答出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二)(11分)‎ ‎14.(4分)做人:懂得自爱自尊;保持正直和尊严;确立起生活的基本信念;诚实地面对自己。做事:做事即做人,通过做事来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无论做什么事,都把精神上的收获看得更重要,做事只是灵魂修炼和完善的手段,从而达到道德的境界。(意思对即可)‎ ‎15.(2分)“跳得出”是指跳出功利的境界,做事不以利益为唯一的目的,而把精神上的收获看得更重要,从而达到道德的境界。既能站得正,又能跳得出,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跳得出是站得正的前提,唯有看轻沉浮荣枯,才能不计利害得失,堂堂正正做人。跳得出才不会堕落,不会因为陷在尘世一个狭窄的角落里,心不明,眼不亮,不能抵挡眼前的诱惑。跳得出才能看清事物的大小和价值的主次,不会被那些渺小的事物和次要的价值绊倒。(意思对即可)‎ ‎16.(2分)“不同的快乐”:一是指恶人运用权力折磨和伤害弱者而获得的快乐,一是指善人运用权力造福和帮助弱者而获得的快乐。这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快乐。“不同的人品”:一是指恶人运用权力折磨和伤害弱者“暴露其卑鄙的人格”、“露出丑恶的嘴脸”;一是指善人运用权力造福和帮助弱者,“注重做事的精神意义”,“把精神上的收获看得更重要,做事只是灵魂修炼和完善的手段”,“有一种从容的心态和博大的气象”。(意思对即可)‎ ‎17.(3分)本文说“权力的使用最能检验出掌权者的人品”,但“能检验出掌权者的人品”的试金石还有很多,如金钱、名声、美色等。一切世俗的价值都具有这样的效应,都能够彰显乃至放大权力拥有者的恶。具体例子略。‎ ㈢(13分)‎ ‎18.(4分)第一次是由于野菊花漫山遍野地盛开强烈地振奋人心;第二次是由于野菊花的野性美使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 ‎19.(3分)(1)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2)不禁锢自己;(3)不固守现状。‎ ‎20.(3分)(1)盛开的野菊花毫不掩饰的宣泄,毫无保留的聚散,与《金蛇狂舞》的活泼,《十面埋伏》的壮烈类似,所以自然引起了作者的联想。(2)作者用活泼、壮烈的音乐形象来表现野菊花盛开的浓香,是通感手法的运用,神似且耐人寻味。‎ ‎21.(3分)示例:人生要像野菊花一样有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要在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表达扣合原文包含的思想、意蕴,意近即可。)‎ 四 作文 (65分,含书写5分)‎ 从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综合评价,参照下列标准评分。(不包括书写分)‎ 一类卷: 54-60分(90—100)(以57分为基准分)‎ 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生动。(内容有新意,构思有创意,语言美感强的,可以得满分。)‎ 二类卷:45—53分(75—89)(以49分为基准分)‎ 内容比较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 三类卷:36—44分(60—74)(以40分为基准分)‎ 内容具体,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语言基本通顺。‎ 四类卷:35分以下(60分以下)‎ 或内容空泛;或结构残缺;或思路混乱;或语言极不通顺;或确属抄袭之作。‎ 注意:作文的切入分为42分。(不包括书写)‎ ‎ 书写(5分)卷面整洁,书写美观得5分;卷面工整,书写认真得3——4分;卷面一般,字迹清楚得1——2分;卷面较乱,书写潦草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