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4.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江苏省泰州市某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牌黄酒 B. “狼山”牌矿泉水
C.
上海老庙24K黄金 D.
铁矿石
2.如表列举了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物质
雨水
糖水
牙膏
食醋
pH
5.9
7.0
9.0
3.0
A.食醋 B.糖水 C.牙膏 D.雨水
3.化学方程式:2N2H4+X=3N2+4H2O是发射通讯卫星的火箭发生的化学反应.X的化学式是( )
A.NO2 B.N2O C.N2O3 D.N2O4
4.学习化学我们要经常做实验.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如表是小丁制定的食谱单,为使营养均衡,在“你的补充”栏可以选填的食物是( )
主食
米饭、馒头
副食
烧鸡块、咸鸭蛋、红烧鱼、鱼香肉丝
饮料
牛奶
你的补充
A.糖醋鱼 B.凉拌黄瓜 C.豆腐 D.蛋糕
6.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向世界传递着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为儿童安全考虑,有一种“福娃”的外用材料为纯羊毛线,内充物为无毒的聚酯纤维(PET纤维),化学式为(COC6H4COOCH2CH2O)n.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羊毛和PET纤维,前者是天然纤维,后者为合成纤维
B.羊毛和PET纤维可以用燃烧的方法鉴别
C.PET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羊毛和PET纤维的主要成份都是蛋白质
7.实验室的药品须分类摆放.如图是四个药品橱的部分药品目录,硫酸钠应该放在( )
A. B. C. D.
8.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国家环保总局向媒体发布2007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发布了主题标识.下列措施与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不相符合的是( )
A.白色污染:少用塑料制品
B.赤潮:使用无磷洗衣粉
C.酸雨:燃煤脱硫,工厂废气净化达标再排放
D.臭氧层空洞:大力推广含氟致冷剂,如:氟里昂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铁时,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白色烟雾,同时在石棉网上得到一种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并有蓝紫色火焰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发光放热
10.酚酞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分子式为C20H14O4.下列关于酚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酚酞遇盐酸显红色
B.酚酞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0:14:4
C.酚酞是由2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
D.酚酞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11.由解放军总装备部军事医学研究所研制的小分子团水是航天员专用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小时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中的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小分子团水的物理性质与普通水不同
12.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表,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B安全常识
N2性质稳定﹣﹣填充食品袋防腐
生石灰易吸水﹣﹣用作食品干燥剂
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居室装修﹣﹣常开窗通风,使有害物挥发
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
C元素与人体健康
D日常生活经验
缺铁﹣﹣易引起贫血
缺钙﹣﹣易得甲状腺肿大
缺碘﹣﹣易得骨质疏松
焙制糕点、蒸馒﹣﹣常加入发酵粉
除水壶中水垢﹣﹣常用食醋
检验淀粉﹣﹣﹣使用碘酒
A.A B.B C.C D.D
13.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SO4═H++S2﹣+O2﹣ B.Ba(OH)2═Ba2++OH﹣
C.Mg SO4═Mg2++SO42﹣ D.Na2CO3═Na++CO3﹣2
14.若每天食用充足的蔬菜、水果,除了摄取多种维生素之外,还可以使人体补充钾、镁元素.人体血液中钾元素含量偏低,将会影响肌肉和神经功能:可表现为身体乏力,神精恍惚,医学上称为低血钾症.医生在治疗时需要给病人补充钾元素.根据你学过的有关化学和生物知识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你认为适合人体补充钾元素的一种化合物是( )
A.KNO3 B.KAl(SO4)2(明矾) C.KCl D.KOH
15.经测定,由甲醛(CH20)、醋酸(CH3COOH)和丙酮(CH3COCH3)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其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A.0.5X% B.1﹣1.5X% C.2X% D.1﹣7X%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只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6.下列各组物质中不加其它试剂就能区别的是( )
A.HCl、H2SO4、NaOH、MgCl2 B.Na2SO4、BaCl2、K2CO3、HNO3
C.NaCl、Na2CO3、KNO3、HCl D.NaOH、NaCl、CuSO4、MgSO4
17.下列离子能在pH=1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Cl﹣、Na+、K+ B.K+、SO42﹣、Cu2+、N03﹣
C.NH4+、Cl﹣、SO42﹣、Na+ D.Ca2+、Cl﹣、CO32﹣、Na+
18.除去下表中各物质(A~C为溶液)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正确的是( )
编号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
除杂操作方法
A
NaCl
CaCl2
适量Na2CO3溶液
过滤
B
Fe粉
Cu粉
硫酸
过滤
C
KNO3
NaCl
/
冷却热饱和溶液,过滤
D
CO2
CO
/
点燃
A.A B.B C.C D.D
19.已知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工业制HNO3的尾气含NO2和NO,通常用NaOH吸收,能够发生的所有反应方程式为: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当NO2与NO的体积比为下列值时,不能被完全吸收的是( )
A.2:1 B.1:1 C.1:2 D.4:1
20.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缸中盛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某同学处理废液时做了如下实验:取废液缸中上层清液40mL于烧杯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过量.记录滴入Na2CO3溶液质量(x)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纵坐标(y)表示生成CO2的质量
B.反应进行到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
C.OA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Cl2=2NaCl+CaCO3↓
D.C点溶液的pH=7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34分
2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从“A.氢气 B.纯碱 C.氮气 D.烧碱 E.石油”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1)被称为理想的“绿色能源”是______; (2)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______;
(3)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______;(4)被誉为“工业的血液”的是______.
22.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用正确的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氦气 ______;(2)二氧化硅中硅元素显+4价 ______;
(3)3个二氧化碳分子 ______;(4)铵根离子 ______.
23.磷酸二氢钾(KH2PO4)大晶体已用于我国研制的巨型激光器“神光二号”中,在磷酸二氢钾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磷酸二氢钾在农业上属于______肥.
24.在Cu (NO3)2、AgNO3、Mg (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可能有下列情况:
(1)若反应后锌有剩余,则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2)若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所得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固体物质中一定有______,可能有______.
25.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一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P点的含义是______.
②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______溶液.
③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④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填写选项序号).
A.c>a=b B.a=b>c C.a>b>c D.b>a>c
(2)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见下图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26.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G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C物质固态时的名称______,该固体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4)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7.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模仿工业上用甘蔗为原料制白糖的主要步骤:
①将甘蔗洗净、去皮、压榨得甘蔗汁,静置得糖汁.
②在糖汁中加入稍过量的碱溶液以中和其中的酸及使部分杂质形成沉淀,过滤.
③在所得滤液中通入某气体,以除去过量碱溶液,再次过滤,得滤液.
④将滤液蒸发,糖液经浓缩后冷却,有红棕色的结晶析出,便制得红糖.
⑤将红糖溶解,加入活性炭脱色、过滤、蒸发,浓缩析出白色晶体,这就是白糖.
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过滤和蒸发过程中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2)为节约成本,步骤②中所用的碱应该是______(填俗名),若②中的酸可用HA表示,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关于第五步操作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符号)
A.红糖的溶解、吸附脱色、蒸发结晶都是化学变化
B.这样所得的白糖一定是纯净物
C.浓缩糖液到有白色晶体析出时,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
28.四川汶川遭受巨大的地震灾难,给本地经济和生存环境带来某些严重后果,为了减少更多的交叉污染或感染,全国人民向灾区捐献的大量物资中也有许多的清洗剂和消毒剂.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学校内,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其中物质一些的性质:
(1)洗衣粉(有效成分为Na2CO3),其溶液显______(填“酸”或“碱”)性能促进油脂等水解,从而起到除油作用;
(2)肥皂作为洗涤剂时,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比如:在硬水中不宜使用肥皂,这是因为______;
(3)漂白粉[有效成分为Ca(ClO)2]溶于水后,与水中的一些碳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次氯酸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它在光照条件下容易分解,得到盐酸和一种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加氯消毒是我国城市供水系统中主流的消毒方式,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面对污染加重,过多采用加氯方式反而会对水质安全有负面影响.因此,新标准在水处理工艺上重新考虑加氯对供水安全的影响,增加了与此相关的检测项目.为测定水样中氯离子含量,需2%的硝酸银溶液.若用硝酸银晶体配制100g该溶液,需加水______g.
(5)上述溶液配制过程中,在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其它过程均正确),则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水源水质污染主要是有机物污染、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等,因此,新标准中新增的毒性指标更多关注于此.下列造成水污染的物质中常含有机物的是______.
A.含碳酸的废水 B.含纯碱的废水C.含农药的农业废水D.含碳酸氢铵的农业污水.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1分
29.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②______;
(2)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此外,CO2也可以用碳酸氢钠(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4)装置F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______(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30.工业上用赤热的焦炭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生产水煤气,其产物中含有H2O、H2、CO、CO2等物质.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用来证明水煤气中含有H2和CO,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装置图中省去了铁架台)
(1)装置B、C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
(2)证明水煤气中有H2的现象是______.
(3)小华同学认为该装置还可用来测定氧化铜中铜、氧元素质量比.他记录了以下两个数据:反应前D装置中氧化铜样品为Xg,反应后F装置增重Yg,则氧化铜中铜、氧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式为______(用字母表示).若考虑到石灰水中的Ca(OH)2的溶解性较差,则实验结果可能比真实数值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该装置的设计,有一处明显的不足,应如何改进______.
31.Fe(OH)3是一种红褐色沉淀,Fe(OH)2却是一种白色沉淀,它们都可以在水中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来制得,比如:FeCl3+NaOH═A↓+NaCl,则A沉淀是.由于Fe(OH)2不稳定,在水中,只要有一点氧气就极易发生反应生成Fe(OH)3,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因而在溶液中较难制得纯净的Fe(OH)2.若按照常规的正确方法向Fe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很难观察到白色沉淀现象,只能看到灰绿色沉淀.
用下面两种精心设计的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氧气的蒸馏水配置FeSO4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反应制备.
(1)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氧气,常采用______的方法.
(2)先在试管中注入FeSO4溶液后,还要在试管中滴入______,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______.
方法二:用如图装置来制备.
(1)在装置Ι中加入Fe和稀H2SO4;
(2)在装置Ⅱ中加入NaOH浓溶液.
(3)将两处橡皮塞塞紧后,打开止水夹,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并在A管口处收集气体进行验纯,最后夹紧止水夹,即可在Ⅱ中看到白色沉淀.写出夹紧止水夹后Ⅱ中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5分
32.前进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在测定由氯化钠和硫酸钠形成混合物的组成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取40g混合物全部溶于水,将得到的溶液等分为4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量未知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实验数据如表:
第一份
第二份
第三份
第四份
加入氯化钡溶液质量(g)
10
20
30
40
反应得到沉淀的质量(g)
2.33
4.66
6.99
6.99
试回答:
(1)据表可推知:表中第份中,BaCl2与Na2SO4恰好完全反应.
(2)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下同)
(3)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最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2016年江苏省泰州市某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牌黄酒 B. “狼山”牌矿泉水
C.
上海老庙24K黄金 D.
铁矿石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分析.
【解答】解:A、“××”牌黄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和水,属于混合物;
B、“狼山”牌矿泉水的主要成分是水和某些矿物质,属于混合物;
C、24k金常被认为是纯金,因此上海老庙24K黄金属于纯净物;
D、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铁的化合物,还含有一些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2.如表列举了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物质
雨水
糖水
牙膏
食醋
pH
5.9
7.0
9.0
3.0
A.食醋 B.糖水 C.牙膏 D.雨水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解答】解:物质的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酸性越弱.
A、食醋的PH是3.0.通过对比可知,食醋的PH最小,它的酸性最大;
B、糖水的PH是7.0,呈碱性;
C、牙膏的PH是9.0,呈碱性;
D、雨水的PH是5.9,呈酸性.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化学方程式:2N2H4+X=3N2+4H2O是发射通讯卫星的火箭发生的化学反应.X的化学式是( )
A.NO2 B.N2O C.N2O3 D.N2O4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习题中的化学反应2N2H4+X=3N2+4H2O,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来确定X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2N2H4+X=3N2+4H2O,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前后的元素相同,原子个数相等,
反应中只有H原子个数前后相等,
反应后有O元素,则反应前X中含有O元素,
反应后共6个N原子,则X中有2个N原子,
反应后共4个O原子,则X中有4个O原子,
又X的化学计量数为1,故X的化学式为N2O4,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式的确定,学生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和质量守恒定律来确定某物质的化学式.
4.学习化学我们要经常做实验.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固体药品的取用.
【分析】A、根据气体的闻味方法考虑;B、根据取用液体药品的方法考虑;C、根据取用药品的三不原则考虑;D、根据天平的准确值考虑.
【解答】解:A、闻气体气味要用手扇着少量气体闻,不能直接将鼻子凑到瓶口闻,故A错;
B、取用液体药品: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试管要倾斜,故B正确;
C、取用药品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品尝药品,不能直接闻药品,故C错;
D、天平只能准确到0.1g,不能称量10.05g的药品,故D错.
故选B.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5.如表是小丁制定的食谱单,为使营养均衡,在“你的补充”栏可以选填的食物是( )
主食
米饭、馒头
副食
烧鸡块、咸鸭蛋、红烧鱼、鱼香肉丝
饮料
牛奶
你的补充
A.糖醋鱼 B.凉拌黄瓜 C.豆腐 D.蛋糕
【考点】均衡营养与健康.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和合理膳食的原则,结合题中所给的食谱判断所含的营养素以及缺少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结合题意,米饭、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烧鸡块、红烧鱼、花生米中含有油脂、蛋白质和无机盐,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A、糖醋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B、凉拌黄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C、豆腐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蛋糕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本题考查了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同时告诫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营养物质的均衡搭配,要合理膳食.
6.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向世界传递着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为儿童安全考虑,有一种“福娃”的外用材料为纯羊毛线,内充物为无毒的聚酯纤维(PET纤维),化学式为(COC6H4COOCH2CH2O)n.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羊毛和PET纤维,前者是天然纤维,后者为合成纤维
B.羊毛和PET纤维可以用燃烧的方法鉴别
C.PET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羊毛和PET纤维的主要成份都是蛋白质
【考点】合成纤维及其应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分析】利用羊毛属天然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PET是有机高分子合成纤维,两者燃烧前者有焦羽毛味,后者有刺鼻气味这些相关知识解决.
【解答】解:羊毛属天然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PET是有机高分子合成纤维,两者燃烧前者有焦羽毛味,后者有刺鼻气味,因此A、B、C选项说法均正确,D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是对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的考查,只要对其分类组成及性质有较全面的了解即可顺利解题.
7.实验室的药品须分类摆放.如图是四个药品橱的部分药品目录,硫酸钠应该放在( )
A. B. C. D.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在化学药品的保存中,一般根据物质的类别来保存,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来分析物质的类别,利用单质、酸、碱、盐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属于同一类别.
【解答】解:硫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应将它存放在盛放盐的药品橱中.
A、镁带、锌粒均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B、盐酸、硫酸均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均属于酸,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均是由金属阳离子和OH﹣构成的,均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D、氯化镁、碳酸钾均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均属于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单质、酸、碱、盐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国家环保总局向媒体发布2007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发布了主题标识.下列措施与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不相符合的是( )
A.白色污染:少用塑料制品
B.赤潮:使用无磷洗衣粉
C.酸雨:燃煤脱硫,工厂废气净化达标再排放
D.臭氧层空洞:大力推广含氟致冷剂,如:氟里昂
【考点】白色污染与防治;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
【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与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A、废弃的塑料能够形成白色污染;
B、含磷的废水随意排放到江河中,会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赤潮;
C、工厂废气直接排放造成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形成酸雨;
D、大力推广含氟致冷剂会导致臭氧层空洞;
【解答】解:A、废弃的塑料能够形成白色污染,所以少用塑料制品可减少白色污染,符合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
B、使用含磷洗衣粉是造成赤潮现象的原因之一,使用无磷洗衣粉可减少赤潮,符合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
C、燃煤脱硫,工厂废气净化达标再排放,可减少酸雨,符合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
D、大力推广含氟致冷剂会导致臭氧层空洞,不符合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与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解题,并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铁时,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白色烟雾,同时在石棉网上得到一种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并有蓝紫色火焰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发光放热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氧化铁能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够产生白色的烟,生成白色固体;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不能产生火焰;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解答】解:A、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铁时,红色粉末逐渐变黑.故选项正确;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色的烟,同时在石棉网上得到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没有火焰产生.故选项错误;
D、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0.酚酞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分子式为C20H14O4.下列关于酚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酚酞遇盐酸显红色
B.酚酞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0:14:4
C.酚酞是由2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
D.酚酞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A、酚酞遇酸不变色;
B、依据化学式计算解决;
C、利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知识解决;
D、利用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知识解决.
【解答】解:A、酚酞遇到碱性溶液时变红色,遇到酸性溶液是不变色;
B、据化学式知酚酞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240:14:64;
C、应该描述为一个酚酞分子是由2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D、利用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知识判断,这一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酚酞的性质,并结合化学式的计算对酚酞进行了分析,是一道结合计算的化合物知识的题目.
11.由解放军总装备部军事医学研究所研制的小分子团水是航天员专用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小时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中的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小分子团水的物理性质与普通水不同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小分子团水的组成与化学性质与普通水相同,只是部分物理性质发生了改变,据此解答.
【解答】解:A.小分子团水的分子构成没有发生变化,故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故A错误;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故B错误;
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故C错误;
D.小分子团水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所以具有与普通水不同的作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子的特征,掌握分子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2.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表,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B安全常识
N2性质稳定﹣﹣填充食品袋防腐
生石灰易吸水﹣﹣用作食品干燥剂
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居室装修﹣﹣常开窗通风,使有害物挥发
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
C元素与人体健康
D日常生活经验
缺铁﹣﹣易引起贫血
缺钙﹣﹣易得甲状腺肿大
缺碘﹣﹣易得骨质疏松
焙制糕点、蒸馒﹣﹣常加入发酵粉
除水壶中水垢﹣﹣常用食醋
检验淀粉﹣﹣﹣使用碘酒
A.A B.B C.C D.D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常用盐的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分析】A、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B、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开窗通风会让甲醛分子运动到空气中.
C、记住一些常见的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作用.
D、记住一些常用的区分物质的方法.
【解答】解:A、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来作食品保护气;生石灰易吸水﹣﹣用作食品干燥剂;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A正确;
B、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所以居室装修﹣﹣常开窗通风,使有害物挥发;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灭火;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防止爆炸.故B正确;
C、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必须微量元素之一,缺铁会引起贫血,钙在人体中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缺钙易得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缺碘会造成甲状腺疾病,故C错误;
D、焙制糕点、蒸馒头常加入发酵粉,使馒头松软可口;食醋中的醋酸能和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从而把水垢除去;碘酒遇淀粉变蓝,所以可用碘酒检验淀粉,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充分了解物质的性质,只有理解了物质的性质,才能确定物质有哪些方面的用途.
13.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SO4═H++S2﹣+O2﹣ B.Ba(OH)2═Ba2++OH﹣
C.Mg SO4═Mg2++SO42﹣ D.Na2CO3═Na++CO3﹣2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称为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溶解于水时电离成离子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所带电荷数一般可根据它们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来判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解答】解:A、硫酸在水中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H2SO4═2H++SO42﹣,故A错误;
B、氢氧化钡在水中电离出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Ba(OH)2═Ba2++2OH﹣,故B错误;
C、硫酸镁在水中电离出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MgSO4═Mg2++SO42﹣,故C正确;
D、碳酸钠在水中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Na2CO3═Na++CO32﹣,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方法,并会正确判断电离方程式的正误.
14.若每天食用充足的蔬菜、水果,除了摄取多种维生素之外,还可以使人体补充钾、镁元素.人体血液中钾元素含量偏低,将会影响肌肉和神经功能:可表现为身体乏力,神精恍惚,医学上称为低血钾症.医生在治疗时需要给病人补充钾元素.根据你学过的有关化学和生物知识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你认为适合人体补充钾元素的一种化合物是( )
A.KNO3 B.KAl(SO4)2(明矾) C.KCl D.KOH
【考点】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分析】微量元素钾元素对人体作用非常大,但是要选择合适的补钾剂,不能选择有腐蚀性的、有氧化性等有害的含钾物质.
【解答】解:A、KNO3中含有硝酸根,与人体胃酸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伤害人体内部器官,故A错误;
B、KAl(SO4)2(明矾)含有铝离子,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对铁、钙等成份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贫血,甚至影响神经细胞的发育.故B错误;
C、KCl对人体没有危害,可以为人体补充钾元素.故C正确;
D、KOH是强碱,对人体有很强的腐蚀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微量元素﹣﹣钾元素,知道钾元素对人体的作用以及如何为人体补充钾元素.
15.经测定,由甲醛(CH20)、醋酸(CH3COOH)和丙酮(CH3COCH3)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其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A.0.5X% B.1﹣1.5X% C.2X% D.1﹣7X%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在甲醛(CH20)、醋酸(CH3COOH)和丙酮(CH3COCH3)组成的混合物中,C、H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始终是1:2,则可由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来计算出C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再求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因在混合物中,C、H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始终是1:2,
则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2×1=6:1,
由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X%,
因混合物中共有三种元素,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X%﹣6X%=1﹣7X%,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难点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化学式得出C、H的固定组成,学生应学会利用定组成的方法来解答混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只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6.下列各组物质中不加其它试剂就能区别的是( )
A.HCl、H2SO4、NaOH、MgCl2 B.Na2SO4、BaCl2、K2CO3、HNO3
C.NaCl、Na2CO3、KNO3、HCl D.NaOH、NaCl、CuSO4、MgSO4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A、根据盐酸和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二者与氯化镁都不反应判断.
B、根据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解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碳酸钾与与氯化钡反应生成能溶解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碳酸钾与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判断.
C、根据氯化钠、硝酸钾、盐酸均无色,且相互间不能反应判断.
D、先根据颜色判断出硫酸铜溶液,再用硫酸铜鉴别出氢氧化钠溶液,然后用氢氧化钠鉴别出硫酸镁溶液,最后确定氯化钠.
【解答】解:A、NaOH和Mg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二者不能区分,盐酸和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二者与氯化镁都不反应,故不能鉴别出任何一种物质,所以错误.
B、使各物质分别两两反应,碳酸钾既能生成沉淀,又能生成气体,可先看出碳酸钾,与之生成气体的是硝酸,与之生成沉淀的是氯化钡,最后根据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解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判断出硫酸钠,所以正确.
C、虽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产生气泡,但二者不能再进一步区分,氯化钠、硝酸钾、盐酸均无色,且相互间不能反应,三者也不能鉴别,所以错误.
D、呈蓝色的是硫酸铜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镁溶液,氯化钠与其它三种物质不反应,与其它物质混合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溶液.
故选B、D.
【点评】物质的鉴别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对物质性质的了解是解题的前提条件,另外,对各类题目的解题规律性的掌握也是重要的一环,这类题目一般是先用物理方法确定一种物质,再用它或前者反应的产物再依次判断,有时也根据物质在反应时的特殊现象来判断,如既能生成沉淀,又能生成气体或同时生成两种沉淀等情况.
17.下列离子能在pH=1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Cl﹣、Na+、K+ B.K+、SO42﹣、Cu2+、N03﹣
C.NH4+、Cl﹣、SO42﹣、Na+ D.Ca2+、Cl﹣、CO32﹣、Na+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pH为13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pH为13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
A、SO42﹣、Cl﹣、Na+、K+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Cu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氨气,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Ca2+、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隐藏条件溶液的pH=13.
18.除去下表中各物质(A~C为溶液)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正确的是( )
编号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
除杂操作方法
A
NaCl
CaCl2
适量Na2CO3溶液
过滤
B
Fe粉
Cu粉
硫酸
过滤
C
KNO3
NaCl
/
冷却热饱和溶液,过滤
D
CO2
CO
/
点燃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分析】除杂时要除去杂质,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在除杂时要先分析主要成分与杂质的差别,然后从差别入手去思考解决的办法,考虑实验操作是否能够达到相应的目的. 如A 主要成为NaCl,杂质为CaCl2,.两者区别在于阳离子的差异.在除杂质是需要将杂质中的钙离子去除,换成钠离子.
【解答】解:A、主要成为NaCl,杂质为CaCl2,.两者区别在于阳离子的差异.在除杂质是需要将杂质中的钙离子去除,换成钠离子,即加入的试剂中阳离子是钠离子,而阴离子能够和钙离子沉淀.所以采用的就是Na2CO3,且要强调适量.因为是将CaCl2转化为CaCO3,所以要过滤.正确.
B、主要成为铁粉,杂质为铜粉.两者区别在于活动性或者磁性上的差异.可以用铁磁吸附,这是最简单的.当加入硫酸时,反应掉的是主要成分,而不是杂质,而除杂的基本原则是主要成分可以多,但是绝对不能少.错误.
C、主要成为KNO3,杂质为NaCl.两者区别在于溶解性上的差异.由于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除氯化钠时可以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让KNO3先结晶出来,所以要采用过过滤.正确.
D、主要成为CO2,杂质为CO.两者区别在于可燃性性或者还原性的差异,现在要除去的是CO,由于CO是杂质,量较少,所以不能用燃烧的方法,另外就是由于燃烧需要氧气,则采用燃烧的办法会引入新的杂质氧气,故错误.(可以采用灼热的氧化铜或者氧化铁等).
故选AC
【点评】有时除杂时原理正确也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描述,如A碳酸钠的使用,一定要强调是适量的碳酸钠,而有些操作则要强调是过量的,如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就要求红磷过量.
19.已知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工业制HNO3的尾气含NO2和NO,通常用NaOH吸收,能够发生的所有反应方程式为: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当NO2与NO的体积比为下列值时,不能被完全吸收的是( )
A.2:1 B.1:1 C.1:2 D.4: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这两个方程式: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可知NO和NO2的体积比为1:1正好被吸收,再根据第二个方程式可知二氧化氮能直接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再进行具体分析.
【解答】解:A、NO2与NO的体积比为2:1,反应完后二氧化氮有剩余,通过2NO2+2NaOH═NaNO2+NaNO3+H2O反应可知剩余的二氧化氮可以直接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A错;
B、根据NO+NO2+2NaOH═2NaNO2+H2O方程式可知NO2与NO的体积比为1:1,正好被吸收,故B错;
C、若NO2与NO的体积比为1:2,则一氧化氮过量,而导致一氧化氮不能被完全吸收,故C正确;
D、若NO2和NO的体积比为4:1,反应完后二氧化氮有剩余,通过2NO2+2NaOH═NaNO2+NaNO3+H2O反应可知剩余的二氧化氮可以直接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D错;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通过分析所给的方程式可知二氧化氮过量可被吸收,一氧化氮过量不能被吸收.
20.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缸中盛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某同学处理废液时做了如下实验:取废液缸中上层清液40mL于烧杯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过量.记录滴入Na2CO3溶液质量(x)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纵坐标(y)表示生成CO2的质量
B.反应进行到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
C.OA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Cl2=2NaCl+CaCO3↓
D.C点溶液的pH=7
【考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的反应原理,向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过量,相比之下,刚开始是稀盐酸的量多,而碳酸钠的量少,溶液中应先冒气泡,而不是先产生沉淀.所以,图中纵坐标(y)应该表示生成的沉淀质量.当反应进行到B点时,表明反应完全结束,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从开始反应的O点到A点的OA段,此处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可理解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和CaCO3+2HCl=CaCl2+H2O+CO2↑,综合以上反应,相当于只发生了如下的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此时没有沉淀产生,等溶液中稀盐酸被消耗完了以后,才慢慢开始产生沉淀,Na2CO3+CaCl2 =CaCO3↓+2NaCl.实验探究进行到C点时,反应早已经结束,因为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加入其中,溶液的pH大于7;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的反应原理,向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过量,相比之下,刚开始是稀盐酸的量多,而碳酸钠的量少,溶液中应先冒气泡,而不是先产生沉淀.所以,图中纵坐标(y)应该表示生成的沉淀质量;故A错误;
B、当反应进行到B点时,表明反应完全结束,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故B正确;
C、从开始反应的O点到A点的OA段,发生了如下的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此时没有沉淀产生,等溶液中稀盐酸被消耗完了以后,才慢慢开始产生沉淀,Na2CO3+CaCl2 =CaCO3↓+2NaCl.故C错误;
D、实验探究进行到C点时,反应早已经结束,因为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加入其中,溶液的pH大于7;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注意:向混合溶液稀盐酸和氯化钙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过量,刚开始是稀盐酸的量多,而碳酸钠的量少,溶液中应先冒气泡,而不是先产生沉淀.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34分
2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从“A.氢气 B.纯碱 C.氮气 D.烧碱 E.石油”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1)被称为理想的“绿色能源”是 A ; (2)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C ;
(3)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 B ;(4)被誉为“工业的血液”的是 E .
【考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纯碱的制取;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分析】可以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两方面并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分析、考虑,从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
【解答】解: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无污染的能源.
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碳酸钠.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故填:(1)A;(2)C;(3)B;(4)E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身边化学物质的性质、存在于用途.结合生活实际对化学知识进行考查也是中考常考类型.
22.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用正确的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氦气 He ;(2)二氧化硅中硅元素显+4价 ;
(3)3个二氧化碳分子 3CO2 ;(4)铵根离子 NH4+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解:(1)稀有气体单质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如氦气He;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如二氧化碳分子是多原子分子,可表示为:CO2,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二氧化碳分子可表示为3CO2.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如铵根离子NH4+.
(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如二氧化硅中硅元素显+4价
故答为:(1)He,(2)、(3)3CO2(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
23.磷酸二氢钾(KH2PO4)大晶体已用于我国研制的巨型激光器“神光二号”中,在磷酸二氢钾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5 ,磷酸二氢钾在农业上属于 复合肥 肥.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利用物质磷酸二氢钾的化学式KH2PO4,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由K、H、O分别为+1、+1、﹣2价可计算化合物中P元素的化合价;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判断该物质由K、H、P、O四种元素组成,含作物生成所需的K、P两种元素,根据化肥的分类可判断磷酸二氢钾属于复合肥.
【解答】解:设化合物中P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1)+(+1)×2+x+(﹣2)×4=0,解得x=+5;
根据物质的化学式KH2PO4可判断该物质由K、H、P、O四种元素组成,含作物生成所需的K、P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答案为:+5;复合肥.
【点评】能提供作物生成所需N、P、K三种元素中两种或以上的化合物,称为复合肥.
24.在Cu (NO3)2、AgNO3、Mg (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可能有下列情况:
(1)若反应后锌有剩余,则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Mg(NO3)2、Zn(NO3)2 ;
(2)若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所得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固体物质中一定有 Ag ,可能有 Cu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利用此知识分析即可.
【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锌>氢>铜>银,在Cu (NO3)2、AgNO3、Mg (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不与硝酸镁反应,锌先与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
(1)若反应后锌有剩余,说明了溶液中的银、铜全部置换出来,则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Mg (NO3)2、Zn(NO3)2;
(2)若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所得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了没有锌剩余,则固体物质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
故答案为:(1)Mg (NO3)2、Zn(NO3)2;(2)Ag,Cu.
【点评】此题考查了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及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一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P点的含义是 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g .
②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 75g 溶液.
③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a、b、c (填写物质序号).
④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D (填写选项序号).
A.c>a=b B.a=b>c C.a>b>c D.b>a>c
(2)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见下图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等;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给饱和溶液升温时要么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要么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所有气体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解答】解:(1)①由于在t1℃时,a和c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且都是20g,故答案为: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g
②在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即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50ga,则50克水中最多溶解25ga,因此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能形成75g溶液,故答案为:75g
(3)由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t2℃时,三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故答案为:a、b、c
(4)由于在t1℃时,三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b>a=c,即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升温时,它们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升温时,它的饱和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变小,因此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故答案为:D
(5)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因此打开瓶盖时,就会使瓶内的压强减小,汽水中的气体的溶解度就会减小,汽水就会自动喷出,故答案为: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和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6.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A物质的化学式 CuO ,G物质的化学式 H2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3CO+Fe2O32Fe+3CO2 ,
(3)C物质固态时的名称 干冰 ,该固体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人工降雨 .
(4)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Fe+CuCl2=FeCl2+Cu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B属于单质,所以B是铁,依据工业炼铁的原理可知,一般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所以C是二氧化碳,A和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X溶液,X中应该有未反应完的盐酸,X和铁反应会生成红色固体单质E、浅绿色的溶液F、以及无色气体单质G,所以E是铜,F是氯化亚铁,G是氢气,E和氧气反应生成A,所以A是氧化铜,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解:(1)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B属于单质,所以B是铁,依据工业炼铁的原理可知,一般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所以C是二氧化碳,A和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X溶液,X中应该有未反应完的盐酸,X和铁反应会生成红色固体单质E、浅绿色的溶液F、以及无色气体单质G,所以E是铜,F是氯化亚铁,G是氢气,E和氧气反应生成A,所以A是氧化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CuO,G是H2;
(2)反应②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3)通过推导可知,C是二氧化碳,固态C是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4)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反应是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FeCl2+Cu.
故答案为:(1)CuO,H2;
(2)3CO+Fe2O32Fe+3CO2;
(3)干冰,人工降雨;
(4)Fe+CuCl2=FeCl2+Cu.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7.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模仿工业上用甘蔗为原料制白糖的主要步骤:
①将甘蔗洗净、去皮、压榨得甘蔗汁,静置得糖汁.
②在糖汁中加入稍过量的碱溶液以中和其中的酸及使部分杂质形成沉淀,过滤.
③在所得滤液中通入某气体,以除去过量碱溶液,再次过滤,得滤液.
④将滤液蒸发,糖液经浓缩后冷却,有红棕色的结晶析出,便制得红糖.
⑤将红糖溶解,加入活性炭脱色、过滤、蒸发,浓缩析出白色晶体,这就是白糖.
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过滤和蒸发过程中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
(2)为节约成本,步骤②中所用的碱应该是 熟石灰(或消石灰) (填俗名),若②中的酸可用HA表示,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HA=CaA2+2H2O. .
(3)关于第五步操作中说法正确的是 C .(填符号)
A.红糖的溶解、吸附脱色、蒸发结晶都是化学变化
B.这样所得的白糖一定是纯净物
C.浓缩糖液到有白色晶体析出时,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实验过程,运用过滤和蒸发的知识解答问题.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并会正确使用玻璃棒.
(2)熟石灰是日常生成中常用的碱,比较廉价,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①物质的化学式要正确;②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③注意填写必要的条件;④是否需要加“↑”或“↓”.
(3)根据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溶液的特征分析,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得的白糖不一定是纯净物.
【解答】解:(1)过滤和蒸发过程中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2) 经济成本较低的碱是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A═CaA2+2H2O
(3)红糖的溶解、吸附脱色、蒸发结晶都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所得的白糖不一定是一种物质,当溶液中析出晶体时,即达到饱和.
故答案为:(1)玻璃棒.
(2)熟石灰(或消石灰) Ca(OH)2+2HA=CaA2+2H2O..
(3)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变化类型、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等内容,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综合性强,难度中等.
28.四川汶川遭受巨大的地震灾难,给本地经济和生存环境带来某些严重后果,为了减少更多的交叉污染或感染,全国人民向灾区捐献的大量物资中也有许多的清洗剂和消毒剂.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学校内,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其中物质一些的性质:
(1)洗衣粉(有效成分为Na2CO3),其溶液显 碱 (填“酸”或“碱”)性能促进油脂等水解,从而起到除油作用;
(2)肥皂作为洗涤剂时,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比如:在硬水中不宜使用肥皂,这是因为 形成浮渣,衣服不易洗干净且浪费肥皂 ;
(3)漂白粉[有效成分为Ca(ClO)2]溶于水后,与水中的一些碳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次氯酸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它在光照条件下容易分解,得到盐酸和一种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ClO2HCl+O2↑ ;
(4)加氯消毒是我国城市供水系统中主流的消毒方式,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面对污染加重,过多采用加氯方式反而会对水质安全有负面影响.因此,新标准在水处理工艺上重新考虑加氯对供水安全的影响,增加了与此相关的检测项目.为测定水样中氯离子含量,需2%的硝酸银溶液.若用硝酸银晶体配制100g该溶液,需加水 98 g.
(5)上述溶液配制过程中,在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其它过程均正确),则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水源水质污染主要是有机物污染、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等,因此,新标准中新增的毒性指标更多关注于此.下列造成水污染的物质中常含有机物的是 C .
A.含碳酸的废水 B.含纯碱的废水C.含农药的农业废水D.含碳酸氢铵的农业污水.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硬水与软水;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Na2CO3溶液在水中电离会产生OH﹣,故溶液显碱性;硬水和软水可以用肥皂水来鉴别,将肥皂水分别加入他们当中,其中会产生大量浮渣,无泡沫产生,所以一般用硬水洗不干净衣服;次氯酸(HClO)在光照下会生成盐酸和一种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单质,可知这个单质是氧气.已知100g2%的硝酸银溶液,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可以计算出溶剂的质量;量筒仰视读数,造成读数偏小,量取的液体体积增多了,那么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根据废水中的成分可知,农业上使用的农药都是有机物比较高的物质溶于水后形成的废水对环境污染较大.
【解答】解:(1)Na2CO3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所以溶液显碱性;
(2)在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会形成大量浮渣,没有泡沫,衣物洗不干净;
(3)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一种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单质是氧气;反应物是次氯酸(HClO),条件是“光照”,生成物是盐酸(HCl)和氧气(O2),那么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即可写出.
(4)配制100g2%的硝酸银溶液,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可计算出溶质的质量=100×2%=2g,又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得出溶剂的质量=100﹣2=98g
(5)量筒取用液体时,读数应平视液面的最凹处;如仰视读数,造成读数偏小,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增大,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俯视读数,反之
(6)根据有机物的定义和生活常识,可知含农药的农业废水中有机物最高.
故答案为:
(1)碱(2)形成浮渣,衣服不易洗干净且浪费肥皂(3)2HClO2HCl+O2↑(4)98(5)偏小(6)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1分
29.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长颈漏斗 ② 集气瓶 ;
(2)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BC或BE (填序号);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此外,CO2也可以用碳酸氢钠(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Na2CO3+H2O+CO2↑ ,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A和D (填序号);
(4)装置F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没有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量气装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通常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4)不同的实验装置,功能不同.
【解答】解:(1)①是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反应容器中注入液体药品;②是集气瓶,常用来收集气体.
故填:长颈漏斗;集气瓶.
(2)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氢气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
故填:BC或BE.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利用碳酸氢钠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用此法来制取二氧化碳需要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装置;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2NaHCO3Na2CO3+H2O+CO2↑;A和D.
(4)装置F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没有明显影响,因为生成多少体积的二氧化碳,就有多少体积的水排入量筒.
故填: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没有.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30.工业上用赤热的焦炭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生产水煤气,其产物中含有H2O、H2、CO、CO2等物质.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用来证明水煤气中含有H2和CO,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装置图中省去了铁架台)
(1)装置B、C的作用分别是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求尽 、 除水 .
(2)证明水煤气中有H2的现象是 氧化铜粉末逐渐变红,且无水硫酸铜变蓝 .
(3)小华同学认为该装置还可用来测定氧化铜中铜、氧元素质量比.他记录了以下两个数据:反应前D装置中氧化铜样品为Xg,反应后F装置增重Yg,则氧化铜中铜、氧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式为 16Y:(11X﹣16Y) (用字母表示).若考虑到石灰水中的Ca(OH)2的溶解性较差,则实验结果可能比真实数值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
(4)该装置的设计,有一处明显的不足,应如何改进 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可收集或直接点燃 .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要证明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存在,可以从这两种物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进行证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使用后必须进行尾气处理.
【解答】解:(1)水煤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使用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检验其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尽,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将水煤气中的水分除去,所以本题答案为: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除水;
(2)氢气具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铜,生成的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所以本题答案为:氧化铜粉末逐渐变红,且无水硫酸铜变蓝;
(3)反应后F装置增重Yg,说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g,设生成的铜的质量为x
CuO+COCu+CO2
64 44
X Yg
=
x=
所以氧元素的质量为:Xg﹣,所以铜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6Y:(11X﹣16Y)
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不完全,则会导致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求得的铜元素的质量偏大而氧元素质量偏小,会导致比值偏大,所以本题答案为:16Y:(11X﹣16Y),偏大.
(4)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必须进行尾气处理,以防造成空气污染,所以本题答案为: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可收集或直接点燃.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氧化碳和氢气存在的检验,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检验氢气的存在是根据反应后生成的水进行,检验一氧化碳的存在是根据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进行.
31.Fe(OH)3是一种红褐色沉淀,Fe(OH)2却是一种白色沉淀,它们都可以在水中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来制得,比如:FeCl3+NaOH═A↓+NaCl,则A沉淀是.由于Fe(OH)2不稳定,在水中,只要有一点氧气就极易发生反应生成Fe(OH)3,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Fe(OH)2+O2+2H2O=4Fe(OH)3 ,因而在溶液中较难制得纯净的Fe(OH)2.若按照常规的正确方法向Fe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很难观察到白色沉淀现象,只能看到灰绿色沉淀.
用下面两种精心设计的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氧气的蒸馏水配置FeSO4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反应制备.
(1)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氧气,常采用 煮沸 的方法.
(2)先在试管中注入FeSO4溶液后,还要在试管中滴入 植物油 ,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 防止氧气进入溶液中或防止Fe(OH)2与O2接触 .
方法二:用如图装置来制备.
(1)在装置Ι中加入Fe和稀H2SO4;
(2)在装置Ⅱ中加入NaOH浓溶液.
(3)将两处橡皮塞塞紧后,打开止水夹,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并在A管口处收集气体进行验纯,最后夹紧止水夹,即可在Ⅱ中看到白色沉淀.写出夹紧止水夹后Ⅱ中的反应方程式 FeSO4+2NaOH=Fe(OH)2↓+Na2SO4 、 H2SO4+2NaOH═Na2SO4+2H2O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在复分解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交换成分求出A沉淀的化学式,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方程式,灰绿色沉淀是红褐色沉淀和白色沉淀的混合物所呈现的颜色.
方法一(1)根据气体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来考虑;(2)加入植物油防止空气中氧气进入;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也是为了防止空气中氧气进入;
方法二(3)由于铁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还有没反应的硫酸,加入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与这两种物质都反应.
【解答】解:FeCl3和NaOH相互交换成分,化合价不变,生成物为氢氧化铁和氯化钠;根据Fe(OH)2不稳定,在水中,只要有一点氧气就极易发生反应生成Fe(OH)3,可推出反应物为Fe(OH)2、水、氧气生成物为Fe(OH)3利用奇偶法配平;由于Fe(OH)2不稳定所以反应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很容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结果为灰绿色沉淀是被氧化了的氢氧化铁和没被氧化了的氢氧化亚铁的混合物.故填:4Fe(OH)2+O2+2H2O=4Fe(OH)3;
方法一:(1)由于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所以煮沸即可将水中的氧气除去;故填:煮沸;
(2)注入植物油防止空气中氧气进入;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也是为了防止空气中氧气进入;故填:植物油;防止氧气进入溶液中或防止Fe(OH)2与O2接触;
方法二;(3)由于铁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还有没反应的硫酸,加入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与这两种物质都反应,根据方程式的写法去写即可;故填:FeSO4+2NaOH=Fe(OH)2↓+Na2SO4;H2SO4+2NaOH═Na2SO4+2H2O.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由于Fe(OH)2不稳定在制取它时很难,需要想法隔绝空气中的氧气,还练习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一步熟悉了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5分
32.前进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在测定由氯化钠和硫酸钠形成混合物的组成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取40g混合物全部溶于水,将得到的溶液等分为4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量未知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实验数据如表:
第一份
第二份
第三份
第四份
加入氯化钡溶液质量(g)
10
20
30
40
反应得到沉淀的质量(g)
2.33
4.66
6.99
6.99
试回答:
(1)据表可推知:表中第份中,BaCl2与Na2SO4恰好完全反应.
(2)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下同)
(3)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最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根据生成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时,说明氯化钡与硫酸钠恰好完全反应进行分析;
(2)根据每份溶液中生成沉淀的质量可以计算出每份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硫酸钠的质量和生成氯化钠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由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后溶质的质量,然后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于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超过30g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说明加入30g氯化钡溶液后氯化钡与硫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即表中第三份中氯化钡与硫酸钠恰好完全反应;
(2)设每份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SO4+BaCl2=2NaCl+BaSO4↓
142 117 2.33
x y 6.99g
==
x=4.26g
y=3.51g
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42.6%;
(3)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最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8.0%.
故答案为:(1)三;
(2)42.6%;
(3)28.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表格数据,并利用数据解答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问题,难度较大.解答的关键是先找出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已知数据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