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8.59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2中考冲刺数学专题——动态几何问题
【备考点睛】
动态几何问题,是以几何知识和具体的几何图形为背景,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通过点、线、形的运动,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等把图形的有关性质和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位置关系看作是在变化的、相互依存的状态之中,要求对运动变化过程伴随的数量关系的图形的位置关系等进行探究。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图形的想象能力,动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动态几何问题,以运动中的几何图形为载体所构建成的综合题,它能把几何、三角、函数、方程等知识集于一身,题型新颖、灵活性强、有区分度,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得到了命题者的青睐,动态几何问题,常常出现在各地的中考数学试卷中。
动态几何问题通常包括动点问题、动线问题、面动问题,在考查图形变换(含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的同时常用到的不同几何图形的性质,以三角形、四边形为主,主要运用方程、函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经典例题】
类型一、利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和方法将所解决图形的性质直接转化为函数或方程。
例题1 如图,已知中,厘米,厘米,点为的中点.
(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与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与全等?
(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的哪条边上相遇?
解答:
A
Q
C
D
B
P
(1)①∵秒,∴厘米,
∵厘米,点为的中点,∴厘米.
又∵厘米,∴厘米,
∴.
又∵,∴,∴.
②∵, ∴,
又∵,,
则,
∴点,点运动的时间秒
,∴厘米/秒.
(2)设经过秒后点与点第一次相遇,由题意,得,解得秒.
∴点共运动了厘米.
∵,∴点、点在边上相遇,∴经过秒点与点第一次在边上相遇.
例题2 如图,在梯形中, 动点从点出发沿线段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运动;动点同时从点出发沿线段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秒.
(1)求的长.
(2)当时,求的值.
(3)试探究:为何值时,为等腰三角形.
解答:
(1) 如图①,过、分别作于,于,
则四边形是矩形
∴在中,
,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
(图①)
A
D
C
B
K
H
(图②)
A
D
C
B
G
M
N
(2)如图②,过作交于点,则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由题意知,当、运动到秒时,
∵∴又
∴∴即解得,
(3)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时,如图③,即∴
②当时,如图④,过作于
解法一: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得
A
D
C
B
M
N
(图③)
(图④)
A
D
C
B
M
N
H
E
在中,又在中,
∴解得
解法二:∵∴
∴即∴
③当时,如图⑤,过作于点.
(图⑤)
A
D
C
B
H
N
M
F
解法一:(方法同②中解法一)
解得
解法二:
∵∴
∴即∴
综上所述,当、或时,为等腰三角形
例题3 (湖北武汉) 如图,拋物线y1=ax2-2ax+b经过A(-1,0),C(2,)两点,与x轴交于另一点B;
(1) 求此拋物线的解析式;
P
M
Q
A
B
O
y
x
(2) 若拋物线的顶点为M,点P为线段OB上一动点(不与点B重合),点Q在线段MB上移动,且ÐMPQ=45°,设线段OP=x,MQ=y2,求y2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x=m,x=n分别
与拋物线交于点E,G,与(2)中的函数图像交于点F,H。
问四边形EFHG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m,n之间的
数量关系;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P
M
Q
A
B
O
y
x
N
解答: (1) ∵拋物线y1=ax2-2ax+b经过A(-1,0),C(0,)两点,
∴,∴a= -,b=,
∴拋物线的解析式为y1= -x2+x+。
(2) 作MN^AB,垂足为N。由y1= -x2+x+易得M(1,2),
N(1,0),A(-1,0),B(3,0),∴AB=4,MN=BN=2,MB=2,
O
E
F
G
H
x
y
ÐMBN=45°。根据勾股定理有BM 2-BN 2=PM 2-PN 2。
∴(2)2-22=PM2= -(1-x)2…j,又ÐMPQ=45°=ÐMBP,
∴△MPQ~△MBP,∴PM2=MQ´MB=y2´2…k。
由j、k得y2=x2-x+。∵0£x<3,
∴y2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x2-x+(0£x<3)。
(3) 四边形EFHG可以为平行四边形,m、n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m+n=2(0£m£2,且m¹1)。∵点E、G是抛物线y1= -x2+x+
分别与直线x=m,x=n的交点,∴点E、G坐标为 E(m,-m2+m+),G(n,-n2+n+)。同理,点F、H坐标为F(m,m2-m+),H(n,n2-n+)。
∴EF=m2-m+-(-m2+m+)=m2-2m+1,GH=n2-n+-(-n2+n+)=n2-2n+1。
EFHG是平行四边形,EF=GH。∴m2-2m+1=n2-2n+1,∴(m+n-2)(m-n)=0。
由题意知m¹n,∴m+n=2 (0£m£2,且m¹1)。
因此,四边形EFHG可以为平行四边形,m、n之间的数量关系是m+n=2 (0£m£2,且m¹1)。
例题4 如图,在矩形ABCD中,BC=20cm,P,Q,M,N分别从A,B,C,D出发沿AD,BC,CB,DA方向在矩形的边上同时运动,当有一个点先到达所在运动边的另一个端点时,运动即停止.已知在相同时间内,若BQ=xcm(),则AP=2xcm,CM=3xcm,DN=x2cm.
(1)当x为何值时,以PQ,MN为两边,以矩形的边(AD或BC)的一部分为第三边构成一个三角形;
(2)当x 为何值时,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等腰梯形?如果能,求x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答:
(1)当点P与点N重合或点Q与点M重合时,以PQ,MN为两边,以矩形的边(AD或BC)的一部分为第三边可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①当点P与点N重合时,
(舍去).
因为BQ+CM=,此时点Q与点M不重合.
所以符合题意.
②当点Q与点M重合时,
.此时,不符合题意.
故点Q与点M不能重合.
所以所求x的值为.
(2)由(1)知,点Q 只能在点M的左侧,
①当点P在点N的左侧时,由,
解得.
当x=2时四边形PQMN是平行四边形.
②当点P在点N的右侧时,由,
解得.
当x=4时四边形NQMP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当时,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过点Q,M分别作AD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F.
由于2x>x,所以点E一定在点P的左侧.
若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则点F一定在点N的右侧,且PE=NF,
即.解得.
由于当x=4时, 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不能为等腰梯形.
类型二、根据运动图形的位置分类,把动态问题分割成几个静态问题,再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函数和方程问题
例题5 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在的边上沿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与点重合,点到达点时运动终止),过点分别作边的垂线,与的其它边交于两点,线段运动的时间为秒.
(1)线段在运动的过程中,为何值时,四边形恰为矩形?并求出该矩形的面积;
(2)线段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的面积为,运动的时间为
.求四边形的面积随运动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解答:
(1)过点作,垂足为.则,
当运动到被垂直平分时,四边形是矩形,即时,
四边形是矩形,秒时,四边形是矩形.
,
(2)当时,
当时,
当时,
点评:此题关键也是对P、Q两点的不同位置进行分类。
Q
A
B
C
D
l
M
P
E
例题6(湖北咸宁)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B∥DC,,,.动点M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从点A沿线段AB向点B运动;同时点P以相同的速度,从点C沿折线C-D-A向点A运动.当点M到达点B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过点M作直线l∥AD,与线段CD的交点为E,与折线A-C-B的交点为Q.点M运动的时间为t(秒).
(1)当时,求线段的长;
(2)当0<t<2时,如果以C、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为
直角三角形,求t的值;
(3)当t>2时,连接PQ交线段AC于点R.请探究
是否为定值,若是,试求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A
B
C
D
Q
P
E
l
M
解答:(1)过点C作于F,则四边形AFCD为矩形.∴,.此时,Rt△AQM∽Rt△ACF.∴.即,∴.
(2)∵为锐角,故有两种情况:
①当时,点P与点E重合.
此时,即,∴.
②当时,如图,
此时Rt△PEQ∽Rt△QMA,∴.
由(1)知,,
而,
∴. ∴.综上所述,或.
(3)为定值.当>2时,如图,.
A
B
C
D
M
Q
R
F
P
由(1)得,.
∴. ∴.
∴. ∴.
∴四边形AMQP为矩形. ∴∥.
∴△CRQ∽△CAB.
∴.
【技巧提炼】
解这类问题的基本策略是:
1.动中觅静:这里的“静”就是问题中的不变量、不变关系,动中觅静就是在运动变化中探索问题中的不变性.
2.动静互化:“静”只是“动”的瞬间,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动静互化就是抓住“静”的瞬间,使一般情形转化为特殊问题,从而找到“动”与“静”的关系.
3.以动制动:以动制动就是建立图形中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通过研究运动函数,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变动元素的关系.
总之,解决动态几何问题的关键是要善于运用运动与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和研究图形,把握图形运动与变化的全过程,抓住变化中的不变,以不变应万变。
具体做法是:
第一, 全面阅读题目,了解运动的方式与形式,全方位考察运动中的变与变的量及其位置关系;
第二, 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将在运动过程中导致图形本质发生变化的各种时刻的图形分类画出,变“动”为“静”;
第三, 在各类“静态图形”中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如方程、相似等)进行探索,寻找各个相关几何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此类题型一般起点低,第一步往往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考生一般都能拿分,但恰恰是这一步问题的解题思想和方法是本题基本的做题思想和方法,是特殊到一般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具体应用,所以考生在解决第一步时不仅要准确计算出答案,更重要的是明确此题的方法和思路。
【体验中考】
1.(中考预测)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其中.如图,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折叠该纸片,折痕与边交于点,与边交于点.
(1)若折叠后使点与点重合,求点的坐标;
(2)若折叠后点落在边上的点为,设,,试写出关于
的函数解析式,并确定的取值范围;
(3)若折叠后点落在边上的点为,且使,求此时点的坐标.
x
y
B
O
A
x
y
B
O
A
x
y
B
O
A
2.(中考预测)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A点在B点左侧),直线:y=x+b与抛物线交于A、C两点,与y轴交于点Q.
(1) 求Q、C 两点的坐标.
(2) 点G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以Q、C、F、G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F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连年出现平行四边形存在性的判断问题,但总是有两个点在坐标轴上,预测会出现没有两个点在同一坐标轴上的问题)
3. (中考预测) 如图,已知直线与直线相交于点C,、分别交轴于A、B两点.矩形DEFG的顶点D、E分别在直线、上,顶点都在轴上,且点与点重合.
(1)求的面积;
(2)求矩形的边与的长;
(3)若矩形从点B出发,沿轴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平移,设移动时间为秒,矩形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求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的取值范围.
A
D
B
E
O
C
F
x
y
(G)
4. (中考预测)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0,6)、点B(8,0),动点P从点A开始在线段AO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移动,同时动点Q从点B开始在线段BA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移动,设点P、Q移动的时间为t秒.
(1) 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 当t为何值时,△APQ与△AOB相似?
(3) 当t为何值时,△APQ的面积为个平方单位?
5. (中考预测)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点在正半轴上,且.动点在线段上从点向点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在轴上取两点作等边.
(1)求直线的解析式;
(2)求等边的边长(用的代数式表示),并求出当等边的顶点运动到与原点重合时的值;
(3)如果取的中点,以为边在内部作如图2所示的矩形,点在线段上.设等边和矩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请求出当秒时与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的最大值.
[来源:学。科。网](图1)
(图2)
6.(2010江苏无锡)如图,已知点,经过A、B的直线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下作匀速平移运动,与此同时,点P从点B出发,在直线上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直线向右下方向作匀速运动.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秒.
(1)用含的代数式表示点P的坐标;
(2)过O作OC⊥AB于C,过C作CD⊥轴于D,问:为何值时,以P为圆心、1为
半径的圆与直线OC相切?并说明此时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
7.(2010 河北)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D = 6,BC = 8,,点M是BC的中点.点P从点M出发沿MB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到达点B后立刻以原速度沿BM返回;点Q从点M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在射线MC上匀速运动.在点P,Q的运动过程中,以PQ为边作等边三角形EPQ,使它与梯形ABCD在射线BC的同侧.点P,Q同时出发,当点P返回到点M时停止运动,点Q也随之停止.
设点P,Q运动的时间是t秒(t>0).
(1)设PQ的长为y,在点P从点M向点B运动的过程中,写出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t的取值范围).
(2)当BP = 1时,求△EPQ与梯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
(3)随着时间t的变化,线段AD会有一部分被△EPQ覆盖,被覆盖线段的长度在某个时刻会达到最大值,请回答:该最大值能否持续一个时段?若能,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8.(2010云南楚雄)已知:如图,⊙与轴交于C、D两点,圆心的坐标为(1,0),⊙的半径为,过点C作⊙的切线交于点B(-4,0).
(1)求切线BC的解析式;
(2)若点P是第一象限内⊙上一点,过点P作⊙A的切线与直线BC相交于点G,且∠CGP=120°,求点的坐标;
(3)向左移动⊙(圆心始终保持在上),与直线BC交于E、F,在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点,使得△AEF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1. 【答案】(1)如图①,折叠后点与点重合,
则.
设点的坐标为.
则.
于是.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x
y
B
O
A
D
C
图①
x
y
B
O
B′
D
C
图②
x
y
B
O
B′
D
C
图③
即,解得.
点的坐标为.
(2)如图②,折叠后点落在
边上的点为,则.
由题设,
则,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
即
由点在边上,有,
解析式为所求.
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的取值范围为.
(3)如图③,折叠后点落在边上的点为,且.
则.
又,有.
.
有,得. [来源:学科网ZXXK]
在中,
设,则.
由(2)的结论,得,
解得.
点的坐标为.
2.【答案】
(1) 令,解得,
∴A点坐标为(-1,0),代入直线:y=-x+b得直线的解析式为y=-x-1
∴ Q点坐标为(0,-1)
解方程 得,,从而C点坐标为(2,-3)
(2) 设抛物线上点F的坐标为()
若以QC为对角线,则G点坐标为(),
∵ 点G在抛物线上,∴,解得
若以FQ为对角线,则G点坐标为(),
∵ 点G在抛物线上,∴,解得
若以CF为对角线,则G点坐标为(),
∵ 点G在抛物线上,∴,解得
∴F点坐标为五个:、、、、
3. 【答案】(1∵A(-4,0) B(8,0) C(5,6)
∴
(2)B(8,0) D(8,8)
(3)当时,如图1,矩形与重叠部分为五边形
(时,为四边形).过作于,则
A
D
B
E
O
R
F
x
y
y
M
(图3)
G
C
A
D
B
E
O
C
F
x
y
y
G
(图1)
R
M
A
D
B
E
O
C
F
x
y
y
G
(图2)
R
M
∴即∴
AF=8-t
∴
即
∴
∴
()
即
②当时,如图2,矩形DEFG与△ABC重叠部分为梯形QFGR(t=8时,为△ARG),则AF=8-t , AG=12-t 由Rt△AFQ∽Rt△AGR∽Rt△AMC得
, 即 ,
∴ ,
∴==
③ 当时,如图3,其重叠部分为△AGR,则AG=12-t ,
∴
4. 【答案】
(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
由题意,得 解得
所以,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6.
(2)由AO=6, BO=8 得AB=10
所以AP=t ,AQ=10-2t
1) 当∠APQ=∠AOB时,△APQ∽△AOB.
所以 = 解得 t=(秒)
2) 当∠AQP=∠AOB时,△AQP∽△AOB.
所以 = 解得 t=(秒)
(3)过点Q作QE垂直AO于点E.
在Rt△AOB中,Sin∠BAO==
在Rt△AEQ中,QE=AQ·Sin∠BAO=(10-2t)·=8 -t
S△APQ=AP·QE=t·(8-t)=-+4t=
解得t=2(秒)或t=3(秒).
5.【答案】(1)直线的解析式为:.
(2)方法一,,,,
, ,
是等边三角形,,
,.
方法二,如图1,过分别作轴于,轴于,
(图1)
可求得,
,
,
当点与点重合时,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
(图2)
,
.
(3)①当时,见图2.
设交于点,
重叠部分为直角梯形,
作于.
,,
,
,
,
(图3)
,
,
,
.
随的增大而增大,
当时,.
②当时,见图3.
设交于点,
交于点,交于点,
重叠部分为五边形.
方法一,作于,,
,
,
.
方法二,由题意可得,,,,
再计算
,
.
(图4)
,当时,有最大值,.
③当时,,即与重合,
设交于点,交于点,重叠部
分为等腰梯形,见图4.
,[来源:学科网ZXXK]
综上所述:当时,;
当时,;
当时,.
,
的最大值是.
6.【答案】⑴作PH⊥OB于H ﹙如图1﹚,∵OB=6,OA=,∴∠OAB=30°
∵PB=t,∠BPH=30°,∴BH=,HP= ;
∴OH=,∴P﹙,﹚
图1
图2
图3
⑵当⊙P在左侧与直线OC相切时﹙如图2﹚,
∵OB=,∠BOC=30°
∴BC=
∴PC
由,得 ﹙s﹚,此时⊙P与直线CD相割.
当⊙P在左侧与直线OC相切时﹙如图3﹚,
PC
由,得﹙s﹚,此时⊙P与直线CD相割.
综上,当或时,⊙P与直线OC相切,⊙P与直线CD相割.
7.【答案】(1)y = 2t;
(2)当BP = 1时,有两种情形:
①如图,若点P从点M向点B运动,有 MB = = 4,MP = MQ = 3,
∴PQ = 6.连接EM,
∵△EPQ是等边三角形,∴EM⊥PQ.∴.
∵AB = ,∴点E在AD上.
∴△EPQ与梯形ABCD重叠部分就是△EPQ,其面积为.
A
D
C
B
P
M
Q
E
A
D
C
B
P
M
Q
E
F
H
G
②若点P从点B向点M运动,由题意得 .PQ = BM + MQBP = 8,PC = 7.
设PE与AD交于点F,QE与AD或AD的延长线交于点G,
过点P作PH⊥AD于点H,则HP = ,AH = 1.
在Rt△HPF中,∠HPF = 30°,
∴HF = 3,PF = 6.∴FG = FE = 2.又∵FD = 2,
∴点G与点D重合,如图.
此时△EPQ与梯形ABCD 的重叠部分就是梯形FPCG,其面积为.
(3)能.4≤t≤5.
8.【答案】(1)连接,∵是⊙A的切线,∴.
∴.
∵,∴,∴.
∴△∽△,∴.
即,∴.∴点坐标是(0,2).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该直线经过点B(-4,0)与点(0,2),
∴ 解得
∴该直线解析式为.
(2)连接,过点作.
由切线长定理知
.
在中,∵,
∴.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
∴ .
又∵.
∴∽,∴,
∴.
则是点的纵坐标,
∴,解得.
∴点的坐标.
(3)如图示,
当在点的右侧时
∵、在⊙上,∴.
若△是直角三角形,则,且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过点作,在中由三角函数可知
.
又∵∽ ,
∴ ,
∴.
∴,
∴点 坐标是.
当在点的左侧时:同理可求点 坐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