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50 KB
  • 2021-05-10 发布

世界史知识点整理中考要求new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世界史知识点整理(中考要求)‎ 世界古代史 ‎1、上古人类文明 A.识记 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漠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漠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国家 发源地 文明成果 备注 古代埃及P9‎ 尼罗河流域 金字塔、木乃伊、象形文字、太阳历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古代巴 比伦P11‎ 底格里斯河、‎ 幼发拉底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 空中花园 作用:法典维护私有制和社会秩序。‎ 地位: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P11‎ 印度河流域、‎ 恒河流域 种姓制度、‎ 佛教发源地、‎ 阿拉伯数字 ① 种姓:四大种姓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 实质:古代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 ‎ ‎②佛教:产生时间、创始人、早期教义及评价、流传 ‎ ‎(补充)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①大都处在大河流域附近,因此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适合农业的发展②大都处于中低纬度,光热充足,适合人类生存。‎ ‎(2)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 雅典民主政治:P15‎ ‎①核心:广大公民直接参与 ‎②原则:公民都有权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选举产生各级政府官职 ‎③机构:公民大会 ‎④影响:对日后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⑤局限性:仅限于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帮人则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奴隶无民主。P16‎ ‎(3)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P14‎ ‎2、中古人类文明 A.识记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1)大化改新P25‎ ‎①时间、领导人:646年元月,孝德天皇颁布诏书,‎ ‎②学习对象: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③性质:大化改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④作用: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主义社会过渡。‎ ‎(2)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①封建等级制:P30‎ 公元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进行“采邑改革”,此后,西欧形成了从国王到骑士的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特点:“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②天主教会:P32‎ ‎8世纪中期,基督教会通过“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教皇既是宗教领袖,又获得了世俗权力:①经济:教会占有大量土地,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②政治: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意干涉别国的内政③思想:控制着西欧的思想文化。‎ ‎▲(补充)西欧封建社会中:国王是西欧最高的封建主;教皇是最大的封建主。‎ ‎3、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A.识记 了解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等基本史实;知道马可·波罗来华;知道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 ‎(1)暴力冲突客观上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成为文明交流的不自觉工具)P39‎ ‎①希波战争:P41‎ 原因:波斯帝国的军事扩张,入侵希腊 主要战役:公元前490年马拉松战役,希腊获胜,后诞生了马拉松赛跑运动。‎ ‎②亚历山大东征P42: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国家崛起,征服了希腊各邦。公元前334年,国王亚历山大开始东征,10年间,先后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东抵印度河流域,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国。东征的影响P42:希腊与东方文化获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P43佛陀立像)‎ ‎③罗马征服地中海P43: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意大利半岛后,先后征服了迦太基(布匿战争)、马其顿、西班牙、希腊以及西亚的部分地区,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影响P44:罗马文化和生活方式扩散到帝国全境)‎ ‎(2)和平交流——是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方式P39。‎ ‎①马可·波罗东来P45:13世纪到达中国的元朝。《马可·波罗行纪》,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大大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对后来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们也曾有所启示。‎ ‎②阿拉伯数字P49:最早由古代印度人发明,经过中古时期阿拉伯人的吸收与改进,最终创制而成,随后流传世界。‎ ‎4、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A.识记 ‎ ‎ 知道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了解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和传播;了解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 ‎(1)文字P56: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人类最古老的文字。‎ ‎(2)阿基米德P55:古希腊最负盛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杰出爱国者。发现的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为力学开辟道路。主要发明:杠杆、滑轮、螺旋等(螺旋式水车)‎ ‎(3)世界三大宗教 教派 起源地 创立时间 创始人 经典 教义 佛教P12‎ 印度 公元前6世纪 释迦牟尼 ‎《金刚经》‎ 倡导众生平等 基督教P19‎ 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公元1世纪上半叶 耶稣 ‎《圣经》‎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伊斯兰教P25-26‎ 阿拉伯半岛麦加 公元7世纪 穆罕默德 ‎《古兰经》‎ 信仰真主安拉、天使等 世界近代史 ‎⒈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A.识记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开始的标志 ‎1640年,长期议会的召开 ‎1775年,列克星敦枪声;‎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处死的国王 查理一世 无 路易十六 颁布的文献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1789年,制宪议会颁布《人权宣言》,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 ‎1804年拿破仑颁布《拿破仑法典》,肯定革命成果,为别国制定民法典提供范本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①资产阶级革命 ‎②民族解放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 ‎①国内: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②国际: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 ‎①对内: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它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封建专制势力的胜利,是议会对国王的胜利。议会胜利的结果是建立起君主立宪制,这是英国革命对欧洲乃至世界最大的政治影响;同时它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加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到来。‎ 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18世纪的欧洲革命。‎ ‎③《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及其所建立的新型政治体制,是人类文明可贵的遗产。‎ 对外:是一次欧洲范围的革命,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斗争,并为欧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③期间所颁布的《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 英国《权利法案》‎ 美国《独立宣言》‎ 法国《人权宣言》‎ 制定的时间 ‎1689年 ‎1776年7月4日 ‎1789年8月26日 制定的机构、人员 议会 机构:第二届大陆会议 起草人:杰斐逊 制宪议会 内容 ‎①愤怒谴责了英王对殖民地人民实行的种种暴政,郑重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彻底与英国脱离关系,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②‎ 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和控制议会的权力,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的主导地位,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国王只能依据宪法和法律进行统治,由此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 宣布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庄严宣告人人生而平等,殖民地人民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政府的统治必须建立在人民同意的基础上,保护人民享有的各种权利。‎ 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全国公民有权亲自或通过自己的选举的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著述和信仰自由;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影响、作用 ‎(评价)‎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实现资产阶级统治。‎ ‎《宣言》是一份伟大的历史文献,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成为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的范本。《宣言》是殖民地人民反英斗争的旗帜,大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革命斗志,为实现独立的崇高目标而英勇战斗。‎ ‎《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纲领性的历史文件,它明确地提出了人权和公民权,阐明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原则,被称为 “新社会的出生证书”。‎ B.理解 了解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的史实,认识它们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1)新航路开辟(结合课本:P73图)‎ ‎①原因:‎ 根本原因: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直接原因:到东方寻找黄金(传统商路的阻隔);‎ ‎②起航地:西班牙、葡萄牙;(最早走上殖民扩张的两个国家)‎ ‎③三大航海家及航行成果:‎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达·伽马:开辟到达印度的新航线。(绕过非洲好望角)‎ 麦哲伦:环球航行一周;‎ ‎(路线: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大西洋)—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④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海外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使了资本原始积累;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旧大陆与新大陆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到整体的关键性一步。但也加剧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2)文艺复兴 ‎①时间:14—16世纪 发源地:意大利;‎ ‎②内容:抨击中古时代宗教神学的独尊地位和封建制度的黑暗反动;宣扬人文主义精神;‎ ‎③实质(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 ‎④先驱:但丁,作品《神曲》—揭露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专横,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艺术: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蒙娜丽莎》—“肖像画中的绝世珍品”;‎ ‎⑤影响:冲破了几百年来宗教神学和封建思想对人的束缚,解放了人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 C.运用 讲述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⑴华盛顿:‎ 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总统:①他领导人民进行反英斗争,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②他坚持共和制,反对君主制,主持制定了美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宪法——1787年宪法 ‎,组建了第一届联邦政府,巩固了独立战争的胜利成果;③开创了美国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先例。‎ ‎⑵拿破仑:‎ ‎①1799年,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统治;1804年,改共和制为帝制,称“法兰西人皇帝”拿破仑一世,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制国家——拿破仑帝国,即法兰西第一帝国。‎ ‎②对内:实行军事独裁,压抑民主力量;但他为法国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机构,采取了许多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措施,特别是1804年制定的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成为帝国的一座丰碑。它用法律形式肯定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为其他国家制定民法典提供了范本。‎ ‎③对外:执政期间,对外战争连绵不断,统称“拿破仑战争”。这些战争抨击了各国旧的封建统治,传播了革命思想;但同时也掠夺了被占领国家的财富,激起当地人民的不满和反抗。最终,拿破仑帝国覆灭。(PS: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双面性:反封建性、侵略性。)‎ 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他的一生功大于过。‎ ‎⒉第一次工业革命 A.识记 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机器的发明和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了解蒸汽机的作用。‎ ‎①开始的标志:18世纪60年代,从棉纺织开始使用珍妮纺纱机 ‎②真正国际性的发明:1782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发明了联动式蒸汽机。‎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意义: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技术发明,也是人类生产技术史上一次空前的飞跃。蒸汽机最为动力机械广泛运用到工业部门及运输业中,为工业革命注入强大活力,并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崭新的“蒸汽时代”。‎ B.理解 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火车、铁路的影响:‎ ‎①‎ 载重量大,速度快,便于长途运输,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②使商品流通加快,促进工农业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的动脉。③紧张繁忙的“铁路速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促进了社会交往等。总之,铁路开创了人类陆地交通新纪元。‎ ‎⒊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A.识记 知道“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与残酷性;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 ‎ ‎(1)三角贸易(黑奴贸易)‎ ‎①参与的国家:海运发达的欧洲国家(最早的是:葡萄牙。最大的黑奴贩子:英国)‎ ‎②路线:17.18世纪,将黑奴从非洲西海岸运达美洲,是黑奴贸易的主要路线。当时欧洲国家从事黑奴贸易时,大多采取在欧洲、非洲、美洲三地巡回的方式,称“三角贸易”。(P112示意图)‎ 美洲 欧洲 大西洋 非洲 ‎ 在右边的示意图中写出:出程、中程、归程。‎ ‎ 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 ③影响:黑奴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最悲惨耻辱的一页,它持续了400多年。‎ ‎ 对非洲:使非洲损失了1亿多人口,造成非洲传统文明衰落、经济社会倒退。贩卖黑奴还孳生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对欧洲:黑奴贸易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对美洲:为美洲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通过屈辱的强制迁徙,黑奴们把古老的非洲文化带到了美洲,这对后来美洲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 ‎ 资本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对本国人民压榨和对亚非拉国家人民殖民掠夺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和野蛮性。‎ ‎(2)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西蒙·玻利瓦尔:领导南美洲多国人民进行反殖民斗争,被南美洲国家共尊为“解放者”。‎ 章西女王:1857-1859年间印度民族大起义领导人,领导人民反英斗争,壮烈牺牲。‎ ‎⒋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A.识记 林肯在南北战争的主要活动,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B.理解 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南方—-种植园奴隶制)‎ ‎2.南北矛盾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导火线:1860年11月,林肯当选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共和党代表)。‎ ‎4.时间:1861年--1865年。南方奴隶主于1861年4月跳起了内战 (南方发动叛乱,先后有11个州宣布脱离联邦,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史称“南北战争”。)‎ ‎5.过程:‎ A.战争初期,北方军事失利。‎ B.转折点: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作用:提高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革命热情;扭转战局,加速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 ‎ C.结束:1865年4月,联邦军队攻陷里士满,南方同盟军投降,内战结束。‎ ‎6.性质、影响(评价):‎ ‎ ①性质:美国历史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②它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障碍,并为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7.对林肯评价:‎ 林肯领导北方人民获得内战(南北战争)的胜利,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障碍,并为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他是美国历史上受人爱戴和尊敬的总统。‎ B.通过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1)时间、方式: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和宣言。 ‎ ‎(2)改革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享受拥有财产、从事工商等经济活动、参加选举等自由权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②地主不得买卖农民或干涉他们的生活;‎ ‎③农民交纳一定的赎金,可得到一块份地和宅园地。‎ ‎(赎金的缴纳,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货币资本)‎ ‎(3)性质、影响(评价):‎ ‎①性质:1861年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②积极性:它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雇佣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从此,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③局限性: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农奴制残余在俄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领域中仍大量存在,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使命。‎ C.运用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⑴时间、领导者:1868年,明治天皇 ‎⑵内容:(包括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 ‎①经济方面:“殖产兴业”。积极引起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大力扶植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废除封建领主土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军事上:“富国强兵”。改革军警制度,创办军火工业,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和经常制度。‎ ‎③政治方面:“废藩置县”。设立府、道、都、县,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加强中央集权。‎ ‎④社会生活:“文明开化”。学习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 ‎⑶性质、影响(评价):‎ ‎①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②积极性: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同时,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③局限性:但明治维新具有不彻底性,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后来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跻身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 ‎⑷从日本明治维新中获得的启示:‎ ‎ ①要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坚持对外开放。②倡导科教兴国,努力发展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 ‎③改革是强国之路,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④开放则兴,封闭则衰。等等。‎ ‎⑸19世纪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相同,同属于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而与明治维新同一时期(19世纪60年代)的则是洋务运动,它属于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⒌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识记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简述宪章运动的基本史实;知道《国际歌》。‎ ‎(1)《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和总结欧洲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并在《共产党宣言》中给予明确的阐述。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它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发表标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规定了党的性质和纲领,指明了党的最终目标是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道路、战略和策略,为国际工人运动树立了伟大的战斗旗帜,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2)宪章运动 ‎1837年,英国“伦敦工人协会”拟定“人民宪章请愿书”。工人为了争取宪章,掀起三次大规模的斗争高潮,前后坚持十多年,史称“宪章运动”。意义:它作为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第一次工人阶级独立的全国性政治运动具有重要意义,不但迫使统治阶级作出一些让步,而且推动了整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 ‎(3)《国际歌》‎ 欧仁·鲍狄埃创作于巴黎公社失败后。这首歌抒发了无产阶级的战斗豪情,表达了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强决心。‎ ‎⒍第二次工业革命 A.识记 电力使用的史实,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了解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二次科技革命 ‎(1)时间: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欧美诸国)‎ ‎(2)策源地:美国 、 德国 ‎(3)核心发明:电机、内燃机 ‎ ‎(4)表现:‎ 新能源的发展利用:①电力:发电机研制成功;耐用电灯泡发明(1879年,爱迪生——“发明大王”);‎ 电车制成,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②石油:石油开采与提炼。‎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汽车(卡尔·本茨:1885年);飞机(莱特兄弟:1903年底)‎ ‎(汽车和飞机的广泛使用,使人们的活动扩大了空间、缩短了时间,地球变得更“小”了。)‎ 新的通讯手段的发明:有线电报、有线电话、无线电报等 ‎(5)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并取得巨大成果;‎ ‎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迅速; ‎ ‎ ③有些国家(如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便于吸收新技术、新成果,加快发展速度;‎ ‎ ④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B.理解 了解爱迪生的发明,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发明大王”爱迪生的著名发明有:电报、电灯、留声机 、摄影机 、放映机、有声电影、蓄电池等。‎ 他最伟大的发明:电灯(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白炽灯炮)‎ 电器的作用:提高劳动和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 ‎⒎第一次世界大战 A.识记 知道“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 三国同盟(核心是德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三国协约(核心是英国):英国、法国、俄国 B.理解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1.萨拉热窝事件 ‎1914.6.28,萨拉热窝事件(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斐迪南大公夫妇)——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认识:‎ 普林西普是个热爱民族的热血青年,但是他的个人冒险行为不但解决不了民族矛盾,反而成为奥匈帝国挑起世界大战的借口,教训很深刻。热血青年在维护民族利益的同时,还应当具备进步的现代意识——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要尽力避免盲目采取偏激行动,避免给世界和平造成威胁。 ‎ ‎2.凡尔登战役 ‎1916年,一战转折点——协约国开始掌握主动权(“绞肉机”“屠宰场”“地狱”)‎ 一战的影响:‎ ‎⑴战争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和破坏;‎ ‎⑵引发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俄国无产阶级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潮;‎ ‎⑶改变了资本主义列强的战略格局:欧洲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英法等国遭到削弱,美国和日本利用战争迅速崛起;‎ ‎⑷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世界整体化进程。‎ ‎⒏科学与思想文化 A.识记 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知道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达芬奇、贝多芬的主要作品。‎ ‎1.牛顿:英国;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明了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创立经典力学理论。‎ ‎2.达尔文:英国;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阐明生物进化论观点。‎ ‎3.爱因斯坦:美籍德国人;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6年创立广义相对论 ‎4.伏尔泰:倡导自然权利学说,主张开明君主专制(人称“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5.莎士比亚——英国,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悲剧《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 ‎6.列夫·托尔斯泰——俄国,其作品被称为俄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7.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 代表作《最后的晚餐》(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蒙娜丽莎》(肖像画中的绝世珍品)‎ ‎8.贝多芬:德国,被后世尊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代表作《英雄交响曲》‎ B.理解 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1.科学家划时代的发明和创造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改变了世界面貌。 ‎ ‎2.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关系: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前提,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世界现代史 ‎⒈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A.识记 了解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知道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认识苏联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1.十月革命(1917年11月)性质——是一场无产阶级革命。‎ 推翻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府,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历史意义: ‎ ‎①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伟大革命,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②它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③打破几百年来资本主义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④它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⑤社会主义从理论成为实践,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到新的阶段。‎ ‎2.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内容:‎ ‎①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实行单一的国有制;③‎ 实行义务劳动制;④实行实物配给制 新经济政策内容:1921.3 ‎ ‎①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用多种所有制取代单一的国有制;‎ ‎③实行自由贸易制,发展商品经济; ④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多种形式的报酬制;‎ ‎3.二三十年代的苏联建设 ‎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具体建设成就:‎ ‎①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强国。②1932年,基本实现了农业集体化。③提前完成两个五年计划(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五年计划)。④1936年颁布了宪法,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存在哪些弊端?有怎样的历史教训?给我们什么启示?‎ 弊端:过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管理经济体制和以个人专断为特征的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教训:斯大林将苏联模式神圣化、凝固化,不准提出异议和改革,使社会主义丧失自我完善的活力和机会,影响了党心民心的指向,这是值得反思的教训。‎ 启示:①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实事求是;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协调好农、轻、重比例,不可向农民索取太多; ③防止个人崇拜,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A.识记 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1)凡尔赛和约 时间和地点:1919年1月—‎ ‎6月,在巴黎凡尔赛宫。‎ 目的:清算一战的战败国,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建立战后资本主义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主要操纵者:英、法、美三国。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列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是操纵会议的三巨头。‎ 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内容:A、国际联盟盟约: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但国联的倡议者美国没有参加,总部在日内瓦;B、对德和约:领土方面,向法国交还领土,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东岸‎50公里为不设防区;军事方面,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殖民地方面,德国所有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在和会上中国要求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但遭到拒绝,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说明“弱国无外交”。‎ 实质: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的分赃会议。‎ 作用: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 ‎(2)华盛顿会议:调整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1922年先后签订《九国公约》和《五国公约》。‎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和评价:‎ 形成: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结为一体,基本完成了战胜国协约国集团对世界的重新瓜分及相互关系的调整,构建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评价:改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实质上隐藏着难以克服的新老矛盾,缺乏制止战争的体制和手段,仅仅维持了20年的和平,人类又被卷入新的世界大战。‎ ‎(3)1929-1933经济危机 爆发:1929年—1933年,从美国开始,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强。‎ 后果:引发了各国国内的政治与社会危机,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西方世界面临着新的变革与动荡。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德、日、意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C.运用 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内容:①(金融方面)整顿银行。②(社会消费方面)政府实施失业救济和“以工代赈”,积极扩大消费需求;③(工业方面)颁布《国家产业复兴法》,这是新政的基础和核心。目的是克服生产无政府状态,避免生产过剩,协调劳资关系。④(农业方面)颁布《农业调整法》,通过缩减耕地面积等消除农产品过剩;⑤(其他方面)实行累进所得税制度,以调节悬殊的贫富差别。‎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作用:罗斯福新政不仅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还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经验。‎ 局限性:新政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⒊第二次世界大战 A.识记 知道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 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在‎9月3日对德宣战。二战爆发 进一步扩大:‎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二战进一步扩大。苏德战场开辟。‎ 最大规模: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太平洋战场开辟。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中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对日宣战,二战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的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1)《联合国家宣言》‎ 形成:‎‎1942年1月1日 ‎,美、英、苏、中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 作用:反法西斯同盟各国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在物资上互相支援,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并为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雅尔塔会议:‎ ‎1945年2 月;苏美英三国;内容:决定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战后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缔结《雅尔塔协定》,规定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归苏联,维持外蒙古现状,大连商港国际化,旅顺军 港租给苏联,中苏合营中东和南满铁路。对战后雅尔塔体制的形成有巨大影响。‎ 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1)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是苏联卫国战争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重要战役,使苏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它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2)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作用: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苏军和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的灭亡。诺曼底登陆是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战。‎ ‎(3)柏林战役:1945年初,苏军在东线,盟军在西线对德国进攻,在易北河苏美军会师。‎4月26日,苏军进攻柏林,30日胜利结束。5月8日,德国正式向盟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B.理解 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1939年9月底 ,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德国南部的慕尼黑开会,史称“慕尼黑会议”。会议签订的《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影响:这是英国绥靖政策的发展到顶峰的典型产物,它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深了苏联同英法之间的猜疑和分歧,影响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统一战线的形成,使一些中小国家倒向德国,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实质: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维护自身利益,“祸水东引”,避战自保。‎ ‎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A.识记 知道欧洲联盟;了解战后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1.欧洲联盟 ‎(1)步骤:a、1951年,西欧六国(法、意、荷、比、卢、西德)组建了“欧洲煤钢联营”;‎ b、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建立(欧洲经济政治联盟,实现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 c、1999年,正式使用欧洲国家统一货币——欧元。‎ ‎(2)特点:a、组织规模逐步扩大; b、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由关税同盟→经济货币联盟 ‎2.日本 ‎(1)原因:‎ ‎①外部因素:a、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进行民主改革,削弱了日本军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残余;‎ b、1950年,美对日积极扶植,对抗社会主义阵营;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②内部因素: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教育立国”、“科技立国”、“贸易立国”)‎ ‎(2)表现:a.50年代中后期,经济高速增长 b.80年代下半期,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位,仅次美国 ‎(3)启示:①应重视发展教育事业(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竞争);‎ ‎②重视发展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③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 ‎④政府和人民都应艰苦奋斗。‎ B.理解 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①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业—工业—服务 → 服务—工业—农业 ②第三次合并:混合合并,经营多样化发展 ③小企业稳步发展,出现生产集中与分散两种趋势并存的局面 ④与世界市场关系密切,跨国公司飞速发展(体现经济全球化趋势)‎ ‎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 A.识记 了解赫鲁晓夫,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1.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 为了调整斯大林时期的错误做法,1956年以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为标志,开始进行改革。‎ ‎2. 戈尔巴乔夫改革:‎ ‎(1)特点: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大力倡导“民主化”和“公开性”,‎ ‎(2)内容: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向市场经济过渡,由于阻力太大,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修改宪法,实行总统制和多党制,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戈尔巴乔夫是苏联首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 ‎(3)后果:引起社会动荡,民族矛盾激化,1990年,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三个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后,苏共完全失去执政党地位,戈尔巴乔夫辞职,‎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12月25日,苏联正式解体(1922——1991年)‎ ‎⒍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A.识记 了解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1.非洲:‎ ‎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1990年,西南非洲的纳米比亚宣告独立,标志着殖民体系在非洲最终崩溃。‎ ‎2.巴拿马运河的收回:‎ ‎ 1977年,美国和巴拿马签订归还运河的新条约。‎1999年12月31日,美国把运河及运河区正式交还巴拿马政府,标志着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B.理解 知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1948-1973年) 四次中东战争。双方的认识:双方都不能用武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相互承认对方的生存权,才有可能为中东地区创造和平的发展环境。‎ 影响中东和平局势的原因:‎ ① 西方大国争夺 ②领土争端 ③水资源争夺 ④耶路撒冷主权和归属问题 ‎⑤历史问题、宗教问题、民族矛盾等等 中东问题的未来 ‎①要以和平的手段,而不是使用武力。②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寻求文化认同。‎ ‎④解决巴勒斯坦难民问题。⑤大国的中东政策。‎ ‎⒎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A.识记 知道杜鲁门主义、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知道科索沃战争的史实;‎ ‎1.冷战政策 ‎(1)“冷战”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3月)‎ ‎(2)对峙:‎ 政治上:(美)杜鲁门主义;(苏)情报局 经济上:(美)马歇尔计划:欧洲是美国全球扩张的重点,通过援助西欧,稳定了欧洲秩序,也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遏制苏联 (苏)建立“经互会”‎ 军事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十二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 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八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友好互助条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最终形成。‎ ‎(3)激化:三次危机 ①两次柏林危机(1948年、1958年),1961年,苏联和东德修筑“柏林墙”,“柏林墙”成为美苏冷战加剧的标志物。‎ ②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战争一触即发,后在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肯尼迪相互让步之后,通过谈判和平解决 ‎(4)发展:核均势(60年代)→缓和(70年代)→紧张(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上台)→缓和(80年代中后期,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 ‎(5)结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80年代末90年代初)——意味着两极格局瓦解 ‎2.科索沃战争 ‎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 “联盟行动”、以空袭为主要手段的战争。最终以南斯拉夫军队撤出科索沃,北约军队实际占领科索沃而告结束。‎ 科索沃战争是北约成立以来第一次对主权国家发动的军事进攻,它加强了美国在巴尔干和欧洲的主导权,加强了超级大国在全世界的强权地位,但并没有直接打跨南斯拉夫联盟,也未能完全撇开联合国和俄罗斯而结束危机,更没有实现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和从根本上改变世界多极化的进程。(北约轰炸的停止,显示了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在阻止美国的霸权行为上的积极有效作用,意味着世界进入政治多极化时代。)‎ B.理解 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 ‎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一、二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二战后,世界呈现出新的特点:‎ ①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 ②‎ 世界呈现多样性,多元发展,相互竞争趋势日益明显;‎ 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④美苏冷战,形成40多年的美苏对峙两极世界格局; ⑤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美苏冷战结束,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 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①问题:地球生态环境危机、核战争的威胁、人口爆炸性膨胀、资源日益匮乏、国际恐怖主义、贫富差距拉大等等;‎ ‎②解决方式:‎ 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科研的投资和国际间合作,寻找可替代资源;加大国际合作的力度;重视舆论宣传及落后地区的科教工作等等。‎ ‎⒏科学技术 B.理解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 ‎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 ‎20世纪40年代至今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德 美 标志性 成就 瓦特改良蒸汽机 ‎(万能蒸汽机或联动式蒸汽机)‎ 电机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电子计算机(核心)、原子能、空间技术、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新能源 煤炭 电力、石油 核能、太阳能 代表人物 瓦特、富尔敦、斯蒂芬森 爱迪生、本茨、莱特兄弟等 邓稼先、袁隆平等 特点 ‎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2、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1、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3、有些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和世界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2、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科研探索的领域不断开阔,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 ‎4、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