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50 KB
  • 2021-05-10 发布

最苦与最乐多省市中考阅读理解题及答案份以及导学案赏析等资料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最苦与最乐》六省市中考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8分)‎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 选自《饮冰室全集》)‎ ‎18.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2分)‎ ‎19.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2分)‎ ‎⑴“卸却”责任指 。(10字以内)‎ ‎⑵“解除”责任指 。(10字以内)‎ ‎20.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2分)‎ ‎21.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2分)‎ ‎【参考答案】:‎ ‎18.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 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19. (1)“卸却”责任指_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 ‎(2)“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20. 责任未了是人生最苦的事,责任完了是人生最乐的事。(或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1. 答案有三个要点: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二】阅读《最苦与最乐》选段,完成问题。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1、选择:‎ ‎“无入而不自得”在文段中最正确的意思是(   )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没有进去,就什么都得不到。 C、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奥妙。 D、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2、选段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处“这种作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论证论点的方法有: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请任选一种举例加以分析。 5、结合自己的感受,谈一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案 ‎1、D 2、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3、尽责任所产生的效果。 4、“略”。 5、“略”。‎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8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选自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10、从这段文字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1、说说文中加点的两个“苦”字的含义。(2分) ‎ ‎①这种苦乐循环     苦: ‎ ‎②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苦: ‎ ‎12、从这段文字看,作者是怎样论证它的观点的?试简要分析。(4分)‎ ‎ ‎ ‎ 参考答案: ‎ ‎10、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11、①负责人带来的身心劳苦 ②不尽责任,受良心的责备带来的痛苦 ‎12、正反对比    先讲尽责任快乐,再从反面分析不尽责才是痛苦的 ‎【四】阅读《最苦与最乐》中的几段文字,完成7——12题(15分)。‎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②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③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失意:  ②如释重负:  8.按要求摘取原文词句填空。(不超过规定的字数)(5分) ①贫而不苦的原因: ; ‎ ‎②失意不苦的原因: ; ③老、死不苦的原因: ;‎ ‎④人生真正的痛苦源自: ;‎ ‎⑤人生最大的快乐是:‎ ‎9.上面三段文字可分为两个部分。请说出这两个部分分别论述的观点。 (2分) 第一部分(①②段):  第二部分(③段):  10,第①段文字运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2分)‎ ‎11。第③段中所说的“海阔天空,心安理得’’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2分)‎ ‎12.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许多哲人志士写下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名言。请你写出这类名言中的任意两句。(2分)‎ ‎① ②‎ 答案:‎ ‎7.①不得志。②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2分,一个词语1分) 8.①知足;②安分;③达观;④应尽的责任没有尽。⑤应尽的责任尽了。(5分,一小题1分)‎ ‎9.第一部分: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2分,一小题1分)‎ ‎10.使文章语言更加流畅。(2分) 11.尽责任之后的快乐。(2分) 12.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2分)‎ ‎【五】阅读《最苦与最乐》选段,完成下列各题:(13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1)、选择。“无入而不自得”在文段中最正确的意思是:(    )(2分)‎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没有进去,就什么都得不到。全品中考网 C、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奥妙。    D、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2)、选段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结尾处“这种作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文段论证论点的方法有: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请任选一种举例加以分析。(3分)‎ ‎(5)、结合自己的感受,谈一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答案】‎ ‎(1)D  ‎ ‎(2)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1分)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2分,“尽”‎ 字无写扣1分)  ‎ ‎(3)尽责任所产生的效果(“尽”字无写扣1分)‎ ‎(4)本题意在考查分析能力,意近理通即可酌情给分)答案略 ‎(5)(答案新颖独到,不求一致)略 ‎【六】阅读《最苦与最乐》,完成下面的问题。(9分)‎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贫、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无处逃躲呀。‎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种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1、本文认为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2分)‎ ‎12、在第(1)段中,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先否定其他答案呢?(2分)‎ ‎13、你认为文中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2分)‎ ‎“卸却”责任指 .(10字之内)“解除”责任指 .(10字之内)‎ ‎14、请简要说说你对“你若是要逃避,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一句的理解(字数50字左右)(3分)‎ 参考答案:‎ ‎11.(2分)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12.(2分)因为把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或说法.否定了这些说法,引起读者兴趣,再提出自己的观点,给人新奇之感,又不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 ‎13.(2分)未尽责任,推卸不管尽了责任,再无负担(2分)‎ ‎14.(3分)逃避责任不是解除责任,如果一味逃避不仅不会减轻痛苦反而会备受痛苦的煎熬(意思对即可)‎ ‎【七】阅读《最苦与最乐》选段,完成下列各题:(16分)‎ ‎1、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4分)‎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失意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 ‎ ‎2、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2分) ‎ ‎3、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4分)‎ ‎①“卸却”责任指:(10字以内)②“解除”责任指:(10字以内) ‎ ‎4、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2分) ‎ ‎5、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2分) ‎ ‎6、读完全文后,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2分)‎ 文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排比 设问 或 对比 文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 引用论证 ‎ ‎【答案和点拨分析】‎ 案例考题1: (1)知足 安分 达观 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 点拨:此题考查理解文章语言内容的能力。解答时应着眼于对原文的认真阅读,依据第一段中“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就会准确填出前三个空,第四个空可在第二段的末尾寻找答案。 (2)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点拨:此题考查对句子深刻含义的理解与把握。解答时可结合文中前一句来理解,再到最后一段找出与其内涵相符的句子。 (3)①未尽责任,丢开不管。②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 点拨:此题考查语言的准确性。理解词语的意思应结合语言环境去体会其独特的内涵。只有读懂原文,才能正确答题。 (4)人人必须尽责任(或人必须对生活负责;尽责虽苦却乐)。 ‎ 点拨:此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解答时应很好地把握全文的内容,选文先论述人生最苦的事是“应尽责任没有尽”,进而论述人生最快乐的事是“尽了责任”,最后强调责任只能“解除”不能“卸却”的道理。 (5)本文是从“最苦”与“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谈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 点拨:此题考查对全文思想内容的感知能力。解答时必须结合文章的主旨和内容来分析。 (6)答案要点: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贵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人痛苦。 ‎ 点拨:此题考查拓展知识的迁移能力。答案是开放性的,引导我们每个人都深深思考:你的责任是什么?你将怎样尽自己的责任? 总结提示:选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从设题来看,既考查了议论文阅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考查了拓展知识的迁移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八】阅读《最苦与最乐》选段,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最苦与最乐》(节选)‎ 梁启超 ‎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  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了;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1)下面对文段中心论点把握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B.人若能安贫,虽失意不苦。‎ C.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D.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2)文段运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呢?‎ ‎________                            ‎ ‎(3)第一自然段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________                            ‎ ‎(4)你赞同作者文中所提出的观点吗?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                           ‎ 答案:‎ ‎(1)C ‎(2)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等。‎ ‎(3)比喻论证的方法。‎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九】阅读理解。‎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份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之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活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良心责备不过,要逃避也没处逃避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个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过的便是苦痛的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话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怜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苦中得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由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职责,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头上,如何能躲?不过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从上文找出与文末画线句的内涵最相符的一句话。      答:                                                                                                            2.第4段引用孟子和曾子的话,想要说明什么?      答:                                                                                                            3.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                                                                                                            4.本文主要使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答:                                                                                                           ‎ ‎ 5.读罢本文之后,谈谈你对“责任”的看法。      答:                                                                                                          ‎ 参考答案:‎ ‎1.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2.我们应当主动负责,勇于负责,要为国家为民族为他人负起责任来。 3.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4.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举例略。 5.“略”‎ ‎【十】阅读理解。‎ 最苦与最乐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选自梁启超1922年8月12日《时事新报?学灯》,略有删改)‎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语言平易、亲切、洗练,如话家常。请对下面这段话加以赏析。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材料,联系全文,在横线上添加一段评语。(60字左右) 材料:   一名公交车司机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做了三件事:一是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二是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下了车;三是将发动机熄灭,确保了车和乘客、行人的安全。他做完了这三件事,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名司机叫黄志全,所有大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人人必须尽责任(或 “人必须对生活负责”;“尽责虽苦却乐”) 2.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谈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3.这段话采用排比手法,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相当生动,娓娓道来,就像一位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4.示例: 黄志全,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所做的三件事,让人感受到“生命不息,尽责不止”的奉献精神,看着黄志全安详的神情,他一定“如释重负”,因为“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紧扣“人要尽责任”这一中心论点,言之有理即可)‎ ‎【十一】阅读题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躲避也没处躲避呀。‎ ‎  ②‎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撞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  ③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的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④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请用精要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2.请你研读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结合语境说说你对“快乐之权,操之在己”的理解。在生活中你有这样的感受吗?请简要说说。‎ ‎3.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4.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如果改成以“苦与乐”为题你觉得好不好?请结合文章谈谈。‎ ‎5.作者将“最苦”与“最乐”对比着写,你认为这样写有何好处?‎ ‎6.作为学生,你的主要责任就是学习。读完本文后,你将怎样对待自己的学习呢?‎ ‎7.请你给本文增加一个论据材料。(材料可以是事例,也可以是名言、俗语、诗句等)‎ 参考答案:‎ ‎  1.示例:完成责任乐,背负责任苦。或人生必须尽责任。(符合要求即可)‎ ‎  2.能不能得到快乐,关键在于自己,能时时处处尽责任,便会时时处处快乐。‎ ‎  3.“卸却”责任指不负责任(应该自己做的事却不做),逃避责任。“解除”责任指完成了责任。‎ ‎  4.不好。“最”表程度,限制了责任的重要性,答案是唯一的。“苦与乐”,苦的事和乐的事则很多。如课文中说的“最苦”就指背负责任;“最乐”就指完成了责任。没有别的方面。‎ ‎  5.通过对比,突出了“做人要尽自己的责任”这一中心。‎ ‎  6.示例:作为学生,我们的责任是学习,将来担当起建设国家的重任,因此,在学习中我们要刻苦勤奋、用心钻研,不能应付,半途而废。‎ ‎  7.示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等。再如有的大学生带着生病的父亲上学等。‎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教师版)‎ 课题 ‎15.«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课时 备课时间 ‎2017.4.18‎ 学习 目标 ‎1、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学习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 一、预习及反馈:(自主学习,你能行!)‎ ‎1、给加点字注音 契约( ) 揽( ) 悲天悯人( )恩惠( )卸却( )纵然( )‎ 监督( )循环( )如释重负( )‎ ‎2、解释词语 如释重负: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莫若:不如。‎ 无入而不自得: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 悲天悯人 :哀叹时事的艰危,同情人民的疾苦。‎ 达观:乐观 契约: 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 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 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3、填写以下空格 ‎__负责任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尽责任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勇于承担责任__,而不能__逃避责任__。‎ ‎4、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1)谈苦:(1、2段)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2)谈乐:(3段)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3)担责任:(4、5段)论“人生当勇于尽责任”。‎ 二、研读课文。(合作学习,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一)谈苦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从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再延伸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痛苦无法解脱。‎ 因为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2、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 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二)谈乐 ‎3、【合作学习】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含义: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古语——如释重负。含义:本来担心或害怕的紧张心情得到了缓解。‎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含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作用: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尽责任之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 ‎4、文中是如何具体阐释“如释重负”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无入而不自”三句话的含义的呢?‎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可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三)担责任 ‎4、【合作学习】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的含义以及要说明什么。‎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含义:君子一生担心对社会国家所负的责任没有做好,因而终身都处于忧虑之中,但不会有一朝一夕对个人的遭遇的激愤。‎ 曾子——任重而道远。含义: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曾子——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含义:一直走到死 的时候才放得下,不也是很远了吗?‎ 引用名言的作用: 证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从而得出了“人生当勇于承担负责”的结论。‎ ‎5、【拓展延伸】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6、【铭记责任】‎ 鲁迅先生说过:“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的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乐。”‎ 英国文学家狄更斯也说过:“人能尽自己的责任,就可以感觉到好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这杯苦酒的滋味给抵消了。”‎ 我们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我们也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让我们铭记责任,因为“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一、温故知新:‎ ‎1、议论文是一种以 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 ‎2、从论证方式来看,议论文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3、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 、 。‎ ‎4、 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 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 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 和 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 ‎5、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 、 、 四种。‎ ‎6、一般来说,议论文的结构是 ——分析问题—— ‎ ‎7、论据可分为 和 ‎ 二、朗读课文(预习提纲)‎ ‎1、划出有积累价值的字词 ‎2、划出文中“最苦”、“最乐”的事分别是什么 三、自读练习(相信自己)‎ ‎1、给加点字加拼音 恩惠 契约 缆绳 ‎ 悲天悯人 推卸 ‎ ‎2、从文中可知,人生最乐的事是 ,最苦的事是 。‎ ‎3、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 。‎ ‎4、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话 ‎ 。‎ ‎5、请说出两句关于“责任”方面的名言、诗句 ‎(1) ‎ ‎(2) ‎ ‎6、文章的中心论点可以概括为 。‎ ‎7、《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 ,其中的名句是 。‎ 四、学生互查、困难研讨、小组展示 五、应用拓展 善待苦难 ‎①如果你只剩下一只眼睛,你会不会哭泣?如果你少了一条腿,作会不会悲伤?如果你失去了一双手,你是不是会病不欲生?如果你同时失去了一只眼睛。一条腿、一双手,你还活得下去吗?‎ ‎②然而就有这样一个人,在他16岁那年,因事故失去了一条腿、一双手,后来又失去了一只眼睛。他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活出了风采,活出了快乐。‎ ‎③他就是台湾青年奖章获得者、台湾十大杰出青年谢坤山,他用嘴咬着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的自传《我是谢坤山》在台湾出版后立即引起了轰动并成为畅销书,现又被香港特区政府推荐为“十大好书”之一。几年来,他在国内外的演讲超过百次,由他参加的自传体电视剧即将开机,美国的〈读者文摘〉将用 19种语言向全世界隆重推出其挑战生命极限的传奇故事。‎ ‎④谢坤山的经历,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那就是要学会寻找快乐,遇事多往光明处想,这样,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在一次与内地少年儿童的对话中,有观众问谢坤山有什么礼物送给孩子们时,他答道:“珍惜你们现在拥有的吧,要知道你们现在有多幸福,不要只计较自己没有的,而要多想想已经拥有的,这样的人才会快乐,遇到挫折才不会绝望。想想看,就算天塌下来,你们也比我多两只手撑着啊!”‎ ‎⑤残缺是一种痛苦,它会让你伤心落泪;残缺也是一种财富,它会让你得到更有价值的东西:坚强、坚韧。‎ ‎⑥苦难并不意味着永远苦难、幸福也不意味着永远幸福。生活有时会违反常规,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在许多时候,幸福往往会变成一过减法题,一点点减去你的命志和气魄;而苦难却成为一道加法题,不断地加上你的梦想、努力和汗水,累积起来,你就拉上了成功的手。‎ ‎⑦人们最出色的成绩往往是在身处逆境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美国曾抽查了1000位财富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富翁.调查了他们的生活,结果发现,他们大都出生在普通人家,甚至有一部分人的少年是在贫民窟里度过的。生活有时真的像魔术,会变幻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 ‎⑧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认识到苦难本身蕴会着无尽的契机。如果你认为苦难是一道减法题。那么它的答案作已经知道,它将减去你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如果你认为苦难是一道加法题,那么演算的结果,可能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⑨在人生的长河中,失败与苦难都是难免的,关键是你如何对待它们。‎ ‎1.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1分)‎ ‎2、“幸福往往会变成一道减法题”的理由是 (1分)‎ ‎“而苦难却成为一道加法题”的理由是 (1分)‎ ‎3.文章叙述谢坤山事例的作用是 (1分)‎ ‎4.“人们最出色的成绩往往是在身处逆境下做出的”,你能够举出一个例子来证明这句话吗?(1分)‎ ‎5.文章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 、 。 (3分)‎ ‎6、谈一谈此文给你的启示(2分)‎ 六、学生展示、小组批改、成绩公布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赏析 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一文,思想深刻,格调高雅,语言凝重,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沁人心脾,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精品。语文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选编此文,是颇有见地的。‎ ‎  一、深刻的立意 ‎  《最苦与最乐》的文化品位首先表现在文章的的价值取向。作者提出的快乐和幸福是“尽责任”,这一立意不同凡响。把“升官发财”看成幸福和快乐,未免低俗;说“别人的幸福才是自己的幸福”,看似高尚,却将陷入循环论证;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又不免过于短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面对死亡这一特殊境界的高尚和豪壮,也没有时间和情境的普适性。而“尽责任”这一立意,高尚,深刻,朴实,永恒,具有极强的普适性,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尽自己的责任,——对亲人、对朋友、对别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 ‎  一个世纪过去了,在当今的时代,作者的思想,他所倡导的责任感,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意义,反而愈益显示出它的光彩和魅力。市场经济的物质诱惑,拒绝崇高的道德滑坡使许多人责任意识淡漠。同时,人才学家的统计资料显示,情商比智商对于人的成功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而社会责任感则是情商的重要参数。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上任盘锦市教育局长所做的第一件事,是要求每位中学生每天做一件家务事。他说:“这是为了从小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并进而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有了这种责任感,将来才能高官做得,百姓当得,高楼住得,茅屋居得,才能在尽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享受自己生命的快乐。”此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正所谓“异曲同工”。‎ ‎  二、严密的论证 ‎  文章的论点是一对姊妹命题:“负责任(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以联言命题做文章论点的情形比较少见,一般只在论述一对范畴(如“勇敢与怯懦”“真诚与虚伪” )时才如此。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最苦与最乐”的所指“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或对立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阶段,两种状态,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所把握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 ‎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一论点包含了两个分论点:“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作者将论证的重点放在“快乐”的反面“痛苦”上面,先论证“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再来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  文章开篇用了一连串的排比设问,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贫,失意,老,死,并一一加以否定,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着未了的责任。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答案呢?因为把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或说法。否定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答案,合理的答案。这时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显得突兀,而有一种水到渠成之妙。这种方法曾为许多议论高手所采用。例如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开头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 这种论证方法是间接论证中的选言证法:“设p或者q或者r或者s,非q并且非r并且非s,所以p”。选言论证是一种演绎论证,其论证强度高。用三段论进行论证,虽然也是演绎论证,但由于作者要论证的命题“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一个抽象程度较高的一般性的命题,无法使用三段论来进行论证。因此作者使用选言论证这种演绎论证来保证论证的严密。接下来,作者进一步指出负责任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对于负责任的具体情况,这里指出了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几种,这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所见的,易于被读者所理解接受。由此而生的痛苦情况是不敢见面,梦里有影子缠着。然后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这里运用的是归纳论证。虽然归纳论证的论证强度较低,但由于有了前面演绎论证的保障,这里的归纳论证使意义更加丰富,更加饱满,更有张力。‎ ‎  在论证“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基础上再来论证“尽责任是最大的快乐”也就容易了,作者只增加“从苦中的来的乐才算真乐”这一论据,便水到渠成。‎ ‎  至此,两个分论点已经证明,文章似乎可以结束了。但作者知道,一些读者的思想上还有一个结没有解开:既然负责任是痛苦的,那么不负责任不就没有痛苦了吗?为了解开这个结,作者设立了第三个分论点:“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其正面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其反面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  三、精彩的语言 ‎  文章的语言十分精彩,其风格既凝重又轻灵。‎ 凝重,是梁启超文章的一贯风格。作为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作为近代中国颇有影响的大学者,大思想家,他的远见卓识、思想文化的深厚修养、他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形成了这种凝重的语言风格。本文所谈的话题又是关于人生观的大问题,谈论起来自然当多一份审慎,多一份深思熟虑,于是就形成了本文所特有的凝重。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娓娓道来,如与人促膝相谈,语重心长。文章虽然如话家常,但读来却使人感到句句教诲,字字叮咛。例如:“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的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痛苦,也都可以。”‎ ‎  本文的语言风格凝重,却并不呆滞,而是轻捷自如,有一股灵动之气。这种灵动表现为各种不同句式,各种不同表达方式,各种不同辞格等的灵活运用。就句式而言,有陈述,有设问,有反问,有感叹;有肯定句,有否定句;有主动句,有被动句;有“把”字句,有述宾谓语句。就表达方式而言,有议论,有叙述,有抒情。就修此而言,有设问、反问、排比、比喻、引用等。单就引用而言,文章就用到了古语,俗语和名人名言,而且每次引用的具体表达都不一样。例如:引用“如释重负”时,作者说“古语说得好”,引用“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时,作者说:“俗语亦说”,引用“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时,作者用了“曾子还说哩”。一个“哩”字,轻灵之气何其足也!有时又把引用和论证的话语十分自然的结合在一起,例如:“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  文章的语言十分流畅。流畅也是梁启超文章的基本风格。一篇《少年中国说》把这种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由于本文没有《少年中国说》那种强烈的抒情色彩,因而也不如《少年中国说》那样写的汪洋恣肆。但同样不改其流畅的风格。排比,是造成文章流畅气势的重要方法。本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不仅陈述句可以用排比,设问句也可以用排比。例如:“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不是。死吗?都不是。”本文的排比不仅用的多,而且用的巧。所谓巧,是说不呆板。显然,作者不是为排比而排比,因此不强求句式表面的整齐,而是从表达思想的需要出发,灵活的调整句式。例如,“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一种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注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这个排比中得第二个句子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这个分句,第三个句子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个分句。又如“人生若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之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这个排比中谈到“老”“死”时,句式有了变化,也是根据表达思想的需要。有的时候,排比中的句式颠倒不是出于表达思想的需要,而是为了富有变化,而这种变化恰恰使语言更加流畅。例如上文提到的设问排比“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在谈到“老”“死”时,作者并没有呆板的说:“老吗?不是。死吗?不是。”正是这种调整才使我们感到字里行间的一种气势。行文的流畅不仅表现在句与句之间,表现在局部,而且表现在段与段之间,表现在整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过渡与衔接。文章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用了“翻过来看“,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之间用了”然则“进行过渡,使各部分之间衔接得非常紧密。‎ ‎  本文语言流畅,却不冗杂,而是十分的洗练简洁。这种简洁首先在于作者用了概括性强,富裕表现力的语句。例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之后的快乐,接着概括道:“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作者的语言运用十分简练,容量很大,例如“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可以使读者展开来联想到很多丰富的内容。丰富的内容用并不多的文字表达,便是简洁,‎ 简练。本文的简练还在于该展则展,该敛则敛。例如,第1自然段将贫,失意,老,死分立,第2自然段则集中起来说“贫困老死”。正是由于有了前面的分立,我们才知道后边的四个字不是随意用的,而是收敛,是集中,这一敛便是见其简练。文章的简练还表现在引用艺术的高妙。例如上文所谈到过的“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这句话至少有这样几层意思:第一,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第二,孟子这句话的意思与前面所说的痛苦之后是快乐似乎不一致;第三层意思是“为什么这样呢”。一句话有好几层意思,我们怎能不叹服作者语言的高度精炼。‎ 妙语品茗 例: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赏析:这是一连串的设问排比句,设问句一一提出问题,再做出一一否定的回答,把人生各种常见的痛苦排除掉,为下文论点的提出张本,引人思考,发人深省,排比句式的采用使句式整齐,有节奏感,读起来有气势,文意酣畅。‎ 即学即用 题目:“万物各有不足,人又何尝不是这样。诸葛亮一生惟恭惟敬,可是不免有街亭失守之过;唐太宗贞观之治流传千古,可是不免有“文字狱”之错;成吉思汗,逐俄御寇,功绩显赫,可是不免有杀城戮民之罪;一代伟人毛泽东缔造新中国,功比天高,可十年浩劫留下一块瑕疵人人可见。”试从修辞角度赏析这句话。‎ 赏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列举了古今伟人之过,文字简洁凝练,气势宏大,在段落中充当事实论据,有力地论证了“人各有不足”的论点。‎ ‎《最苦与最乐》经典语录/名句 ‎1.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2.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3.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受益匪浅。‎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篇课文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论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责任。论证了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本课的作者是梁启超,他的著作有《饮冰室合集》。作者在课文里写道:“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的确是这样。谁也无法预测你的未来会是怎样,是苦还是乐,是喜还是忧?只能如作者梁启超所说:“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一个人在世间活一天、便有一天须做的事,一天须尽的责任。如果有一天须做的事没有做完,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那么到夜深人静时便是你应付的苦痛日子。其实,我认为在人的一生中并没有苦日子。贫、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但这些绝对算不上“最苦”。人生中最苦的是就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那是,你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会体会到人们常说的“苦”。实际上,这所谓的“苦”是你自己找来的。正如作者所说的:“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其实,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做了应该做的事,尽了应尽的责任,你就会拥有属于你的快乐。着快乐也是对你辛苦劳作的最好的回报。‎ 每日,我们为学习、为工作、为生活不断奔波,成千上万的事情想我们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虽然如此的艰辛,但是我们任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完成眼前的任务。因为有一个沉重的锁链无情的套在我们的身上——责任。‎ 责任是诚信的表现。尽管它有苦有甜,但是,该承担的我们都必须承担。让我们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做一个坚强的勇者。‎ 范文二:梁启超《最苦与最乐》读后感 梁启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情不是贫穷,不是失意,不是老死。他认为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每个人自打出生以来都在承担着大大小小的责任。例如,作为儿女,你必须要承担孝敬父母、奉养父母的责任;作为妻子(丈夫),你必须要承担建立和睦家庭的责任;作为学生,你必须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同时也肩负着他们太多人的期望;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定期做思想汇报这是责任,学习党的先进思想这是责任,向党员们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这是责任,以自身行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来诠释党的思想这是责任,好好学习做一名优秀的学生这也是责任。‎ ‎“责任”一词说出口或许很轻松,但要真正的做到自己应尽的责任,确实不易,真可谓是“人生最苦的事”。“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梦里也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你说这苦不苦?是你的责任,而你却没有做到,结果自己一直不能释怀,不能放下,一直在折磨着自己,食无味,夜不能寐。但你只要跨出一步,尽到自己的责任,一切便会正常运转。也就是说,答应了别人的事就及时做到,欠人的钱及时还,受到恩惠要报答,得罪了人要及时赔礼道歉,这样你才可以正大光明的与他见面,晚上也不会因担忧而不能好好休息。而尽到这些责任,其实只要迈出小小的一步就可以实现。‎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除了以上说的最基本的责任外,还有很多应尽的责任。对家庭,要奉献、要尊敬、要互帮互助;对社会,要适应、要与时俱进、要遵守法律法规;对国家,要热爱、要团结、要敬畏、要无私奉献、要自豪、要以她为荣、要跟随她支持她。只有做到这些,才是真正的积极分子。‎ 什么事最快乐呢?梁启超认为,“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如释重负”的感觉是最快乐的,因为你肩头的千斤重担终于落地,那种轻松、愉快,真的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快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想体会到人生最快乐的事,那就必须先尽到自己的责任。从小的说,经常想想,最近的自己表现的怎么样?有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最近一个月的思想汇报有没有写?有没有去学习党的新思想、新政策?学习成绩有没有进步?这些虽是小责任,那做到它们,就享受小快乐。从大的说,要反省自己有没有为自己的祖国自豪?有没有无私奉献给祖国?有没有永远的热爱她敬畏她?这些大责任,尽到了,那就享受大快乐。也就是梁启超所说的“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总之,最苦与最乐的事,都是“责任”这两个字。身上背着未来的责任,是苦的,而当这些责任一一的尽到,快乐便来了。“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让我们在这最苦与最乐之间寻找自己的平衡点吧!‎ 范文三:读(最苦与最乐)有感 每日,我们为学习、为工作、为生活不断奔波,成千上万的事情向我们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虽然如此的艰辛,但是我们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完成眼前的任务。因为有一个沉重的锁链无情的套在我们的身上——责任。‎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当我们从两三岁的小孩长成的时候,责任便成为一副沉重的担子,不知不觉地卸落在我们的肩上。这担子无法推卸,只有将它解除了,我们才会得到解脱,感到轻松。‎ 既然我们无法逃避责任,不如尽到每一份责任。在尽责任之后,我们会感到如释重负,这个时候那种轻松,那种快乐的感觉难以言表。正如梁启超所说:“到责任完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 反之,若是我们逃避了我们自己的责任,而思想却依旧凝固在自己未完成的事情上,责任也没有因此而减少,也得不到真正的解脱。‎ 我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遭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带着一个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责任是诚信的表现。尽管它有苦有甜,但是,该承担的我们都必须承担。让我们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做一个坚强的勇者。‎ 范文四:读梁启最苦与最乐有感 ‎“人生什么事是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这是著名作家梁启超写的《最苦与最乐》一文的开头。告诉我们人生最苦的事是身负的责任没有完成,这份责任不仅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文中还这样写到:“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是一生一世的痛苦,比不得普通的贫、老、病、死,可以排解得开。“反过来看什么是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成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这几句话看起来朴素,却蕴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尽到责任,不要辜负责任就行,不管做得好还是不好,只要不辜负它就可以了,这样你就是尽得最大的责任了,这样你就得到了最大的快乐。‎ 读到这里,我不由想到了伟大的发明家居里夫人,她把她要研究制作的东西,都是当作在为国家尽责任,在为自己尽责任,也在为时间尽责任,不辜负她的责任,不辜负她应尽的责任,居里夫人曾说这样一句话,她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还有伟大发明家达尔文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全部精力和集中的注意力。”还有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等。这难道不是科学家们在尽责任吗?科学家们的这种精神难道不是为了尽责任才认准的目标吗?这表现了他们对责任都是无微不致的精神。‎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们作为教师应该肩负的责任。我们一手托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另一手托付着祖国的兴衰。我们在世间活一天,便有一天须做的事,尽我们做教师应尽的责任。‎ 我认为在人的一生中并没有苦日子。贫、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但这些绝对算不上“最苦”。人生中最苦的事就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那时,你会受到良心的责备,会体会到人们常说的“苦”。实际上,这所谓的“苦”是你自己找来的。正如作者说:“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其实我们做教师的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因为我们看着一个个成功人士都是我们责任的结晶,所以经常有快乐突然来访。‎ 我们做了应该做的事,尽了应尽的责任,我们拥有属于我们的快乐。这快乐也是对我们辛苦劳作的最好的回报。因为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的快乐,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的快乐。想得到最大的快乐吗?那就请尽你最大的责任吧!‎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清议论文三要素,掌握几种论证方法。 2.理解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3.把握题目的深刻含义,从而理解责任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作家作品】‎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学于广州万木学堂。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1 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 著有《饮冰室全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字词广场】 ★字音识记 恩惠(huì) 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 ‎ 卸却(xiè) 监督(dū) ★形似字辨析 赔(péi)赔偿陪(péi)陪同倍(bèi)倍数    临(lín)临时监(jiān)监考滥(làn)泛滥 惠(huì)惠泽穗(suì)稻穗         抵(dǐ)抵挡诋(dǐ)诋毁 ★熟语积累 (1)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如: 对此,我不仅没有感到~,反而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2)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语出《礼记•中庸》。如: ~,是一种境界。这两天很忙,看到有两位朋友比较严肃地批评我的文章,感觉很新鲜,也感觉是一种经验,宝贵的经验,这样的意见多了,才不会让你飘飘然。 (3)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如:周恩来年轻的时候就怀有~的情怀。 (4)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语出《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如: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担,真是~。‎ ‎ 【研讨论述】 【标题】‎ ‎“最苦”与“最乐”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将它们放在一起,相互对比,相互反衬,加之又分别以“最”来修饰,这样既能使论题鲜明、突出,又能深深吸引读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①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1]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②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2]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③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3]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⑤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4]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5]‎ ‎【结构】‎ 第一部分(第1~2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痛”。第1段采用演绎论证中的选言论证法连用五个设问,引出全文主旨。第2段承接“前文最苦”,用归纳论证法,作更具体的论证。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6]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7]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第二部分(第3段):运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 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那仁人志士 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9]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10]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11]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⑥,永远不能解除了。‎ 第三部分(第4~5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 ‎①失意:不得志。 ②莫若:不如(用于对事物的不同处理方法的比较选择)。 ③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④独是:唯独是,只是。 ⑤凡属:所有属于。 ⑥苦海:原是佛教用语,后来比喻困苦的环境。 [1]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设问。使观点突出,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为什么说“ 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该做的事没有 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受到良心的责备,而且无处逃躲,所以说其最苦。 [3]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句话把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 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4]如何理解这句话? 说明作者把“未尽责”当成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它像千斤重担在肩头,使自己痛苦,使自己良心过不去。表现了作者对做人、对国家极重的责任感。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 [5]这句话中的“这个”指的是什么呢? 指的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6]这里用古语、俗语有什么好处? 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7]“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 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这几句话的含意和在整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几句话是对上文中“最苦”与“最乐”的深层分析,点明了三者的关系:苦中有乐,苦乐循环。同时又是下文中“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这一论断的前提和基础。 [8]作者在这里引用名言要说明什么? 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9]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他们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 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10]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责任卸却”是指什么? 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起强调作用,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责任卸却”是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 [11]“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的意思是什么? 表明这是假设的情形,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 【深层探究】‎ 图构课文 ‎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各种论证方式论述了人在面对责任时是逃避还是承担的问题,告诉我们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痛,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 【艺术特色】‎ 文章语言既凝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 本文所谈论的话题是关于人生观的大问 题,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读起来使人感觉句句都是教诲。例如:“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剖析文意】 1.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中,苦中有乐,苦乐循环。结论是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2.如何理解“痛苦”和“快乐”的含义? 提示:探究1:人生短暂,何必为了功名利禄而在人生的舞台上痛苦地挣扎?你只需有颗平常心,便可享受到生活的快乐。 探究2:空虚无聊的生活最痛苦,为了工作付出心血,获得成功时最快乐。 探究3:每个人对“痛苦”和“快乐”都有不同的理解。人生百味,苦乐相随,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只要你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相信你的人生必定是多彩而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