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8 M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数学中考最后压轴题训练折叠旋转问题

  • 3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折叠类 ‎1. (13江苏徐州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中,边,边,且AB、AD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点A与坐标原点重合.将矩形折叠,使点A落在边DC上,设点是点A落在边DC上的对应点.‎ ‎(图1)‎ ‎(1)当矩形ABCD沿直线折叠时(如图1),‎ 求点的坐标和b的值;‎ ‎(2)当矩形ABCD沿直线折叠时,‎ ‎① 求点的坐标(用k表示);求出k和b之间的关系式;‎ ‎② 如果我们把折痕所在的直线与矩形的位置分 为如图2、3、4所示的三种情形,‎ 请你分别写出每种情形时k的取值范围.‎ ‎(将答案直接填在每种情形下的横线上)‎ ‎(——当如图1、2折叠时,求D的取值范围?)‎ ‎(图4)‎ ‎(图2)‎ ‎(图3)‎ ‎ ‎ k的取值范围是 ; k的取值范围是 ;k的取值范围是 ;‎ ‎[解] (1)如图答5,设直线与OD交于点E,与OB交于点F,连结,则 OE = b,OF = 2b,设点的坐标为(a,1)‎ 因为,,‎ 所以,所以△∽△OFE.‎ 所以,即,所以.‎ 所以点的坐标为(,1).‎ 连结,则.‎ 在Rt△中,根据勾股定理有 , ‎ 即,解得. ‎ ‎(2)如图答6,设直线与OD交于点E,与OB交于点F,连结,则 OE = b,,设点的坐标为(a,1).‎ 因为,.‎ 所以,所以△∽△OFE.‎ 所以,即,所以.‎ 所以点的坐标为(,1).‎ 连结,在Rt△中,,,.‎ 因为,‎ 所以.所以.‎ 在图答6和图答7中求解参照给分.‎ ‎(3)图13﹣2中:;‎ 图13﹣3中:≤≤;‎ 图13﹣4中: ‎ ‎(图答5)‎ ‎(图答7)‎ ‎(图答6)‎ ‎[点评]这是一道有关折叠的问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四边形、相似形等知识,试题中贯穿了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请注意体会。‎ ‎2. (13广西钦州卷)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的顶点为原点,为上一点,把沿折叠,使点恰好落在边上的点处,点的坐标分别为和.‎ ‎(1)求点的坐标;‎ ‎(2)求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5‎ D O E A x y C M B ‎(3)设过点的抛物线与直线的另一个交点为,问在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使得为等边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根据题意,得,‎ ‎,. ‎ 点的坐标是; ‎ ‎(2),设,‎ 则,‎ ‎,‎ 在中,.‎ ‎.‎ ‎5‎ D H O G E A x y C F M B 解之,得,‎ 即点的坐标是. ‎ 设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 ‎ ‎ 解之,得 ‎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 ‎ ‎(3)点在抛物线上,.‎ 即抛物线为.‎ 假设在抛物线上存在点,使得为等边三角形,‎ 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点一定在该抛物线的顶点上.‎ 设点的坐标为,‎ ‎,,‎ 即点的坐标为. ‎ 设对称轴与直线交于点,与轴交于点.‎ 则点的坐标为.‎ ‎,点在轴的右侧,‎ ‎,. ‎ ‎,‎ 在中,,.‎ 解之,得. ‎ ‎,.‎ 点的坐标为. ‎ 在抛物线上存在点,使得为等边三角形. ‎ ‎[点评]这是一道以折叠为背景的综合型压轴题,综合性较强,这类试题在各地中考题中出现的频率不小,本题中第1、2小题只需根据折叠的基本性质结合函数知识即可得解,第3小题是探究型问题,是一道检测学生能力的好题。‎ ‎3(13湖北咸宁卷)如图,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为原点,点在轴的正半轴上,点在轴的正半轴上,.‎ ‎(1)在边上取一点,将纸片沿翻折,使点落在边上的点处,求点,的坐标;‎ ‎(2)若过点的抛物线与轴相交于点,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对称轴方程;‎ ‎(3)若(2)中的抛物线与轴交于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使的内心在坐标轴上?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 ‎3‎ ‎5‎ 若(2)中的抛物线与轴相交于点,点在线段上移动,作直线,当点移动到什么位置时,两点到直线的距离之和最大?请直接写出此时点的坐标及直线的解析式.‎ ‎4. .(14台州市) O x y ‎(第24题)‎ C B E D 24.如图,四边形 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点在轴上,点在轴上,将边折叠,使点落在边的点处.已知折叠,且.‎ ‎(1)判断与是否相似?请说明理由;‎ ‎(2)求直线与轴交点的坐标;‎ ‎(3)是否存在过点的直线,使直线、直线与轴所围成的三角形和直线、直线与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相似?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其解析式并画出相应的直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与相似.‎ 理由如下:‎ 由折叠知,,‎ ‎(第24题图2)‎ O x y C B E D P M G l N A F ‎,‎ 又,‎ ‎.‎ ‎(2),设,‎ 则.‎ 由勾股定理得.‎ ‎.‎ 由(1),得,‎ ‎,‎ ‎.‎ 在中,,‎ ‎,解得.‎ ‎,点的坐标为,‎ 点的坐标为,‎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解得 ‎,则点的坐标为.‎ ‎(3)满足条件的直线有2条:,‎ ‎.‎ 如图2:准确画出两条直线.‎ ‎5. (14宁德市)26. 已知:矩形纸片中,厘米,厘米,点在上,且厘米,点是边上一动点.按如下操作:‎ 步骤一,折叠纸片,使点与点重合,展开纸片得折痕(如图1所示);‎ 步骤二,过点作,交所在的直线于点,连接(如图2所示)‎ ‎(1)无论点在边上任何位置,都有 (填“”、“”、“”号);‎ ‎(2)如图3所示,将纸片放在直角坐标系中,按上述步骤一、二进行操作:‎ ‎①当点在点时,与交于点点的坐标是( , );‎ ‎②当厘米时,与交于点点的坐标是( , );‎ ‎③当厘米时,在图3中画出(不要求写画法),并求出与的交点的坐标;‎ ‎(3)点在运动过程,与形成一系列的交点观察、猜想:众多的交点形成的图象是什么?并直接写出该图象的函数表达式.‎ A P B C M D ‎(P)E B C 图1‎ ‎0(A)‎ B C D E ‎6‎ ‎12‎ ‎18‎ ‎24‎ x y ‎6‎ ‎12‎ ‎18‎ 图3‎ A N P B C M D E Q T 图2‎ 解: (1).‎ ‎(2)①;②.‎ ‎③画图,如图所示.‎ 解:方法一:设与交于点.‎ ‎0(A)‎ B C D E ‎6‎ ‎12‎ ‎18‎ ‎24‎ x y ‎6‎ ‎12‎ ‎18‎ F M G P 在中,,‎ ‎.‎ ‎,, ‎ ‎.‎ 又,‎ ‎.‎ ‎.‎ ‎.‎ ‎.‎ 方法二:过点作,垂足为,则四边形是矩形.‎ ‎,.‎ 设,则.‎ 在中,.‎ ‎.‎ ‎.‎ ‎.‎ ‎.‎ ‎(3)这些点形成的图象是一段抛物线.‎ 函数关系式:. ‎ ‎6. (14日照市)24. 如图,直线EF将矩形纸片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E、F分别与BC交于点E,与AD交于点F(E,F不与顶点重合),设AB=a,AD=b,BE=x.‎ ‎(Ⅰ)求证:AF=EC;‎ ‎(Ⅱ)用剪刀将纸片沿直线EF剪开后,再将纸片ABEF沿AB对称翻折,然后平移拼接在梯形ECDF的下方,使一底边重合,直腰落在边DC的延长线上,拼接后,下方的梯形记作EE′B′C.‎ ‎ (1)求出直线EE′分别经过原矩形的顶点A和顶点D时,所对应的 x︰b的值;‎ ‎ (2)在直线EE′‎ 经过原矩形的一个顶点的情形下,连接BE′,直线BE′与EF是否平行?你若认为平行,请给予证明;你若认为不平行,请你说明当a与b满足什么关系时,它们垂直?‎ 解: (Ⅰ)证明:∵AB=a,AD=b,BE=x ,S梯形ABEF= S梯形CDFE.‎ ‎∴a(x+AF)=a(EC+b-AF),‎ ‎∴2AF=EC+(b-x).‎ 又∵EC=b-x,‎ ‎∴2AF=2EC,即AF=EC;‎ ‎ (Ⅱ)(1)当直线EE′经过原矩形的顶点D时,如图(一),‎ ‎∵EC∥E′B′,‎ ‎∴=.‎ 由EC=b-x,E′B′=EB=x, DB′=DC+CB′=2a,‎ 得,‎ ‎∴x︰b= ;‎ 当直线E′E经过原矩形的顶点A时,如图(二),‎ 在梯形AE′B′D中,‎ ‎∵EC∥E′B′,点C是DB′的中点,‎ ‎∴CE=(AD+ E′B′), ‎ 即b-x=(b+x),‎ ‎∴x︰b=. ‎ ‎(2) 如图(一), 当直线EE′ 经过原矩形的顶点D时,BE′∥EF.‎ 证明:连接BF.‎ ‎∵FD∥BE, FD=BE,‎ ‎∴四边形FBED是平行四边形,‎ ‎∴FB∥DE, FB=DE,‎ 又∵EC∥E′B′, 点C是DB′的中点,‎ ‎∴DE=EE′,‎ ‎∴FB∥EE′, FB= EE′,‎ ‎∴四边形BE′EF是平行四边形 ‎∴BE′∥EF.‎ 如图(二), 当直线EE′ 经过原矩形的顶点A时,显然BE′与EF不平行,设直线EF与BE′交于点G.过点E′作E′M⊥BC于M, 则E′M=a..‎ ‎∵x︰b=,‎ ‎∴EM=BC=b.‎ 若BE′与EF垂直,则有∠GBE+∠BEG=90°,‎ 又∵∠BEG=∠FEC=∠MEE′, ∠MEE′+∠ME′E=90°,‎ ‎∴∠GBE=∠ME′E.‎ 在Rt△BME′中,tan∠E′BM= tan∠GBE==.‎ 在Rt△EME′中,tan∠ME′E ==,‎ ‎∴=.‎ 又∵a>0,b>0,‎ ‎,‎ ‎∴当时,BE′与EF垂直.‎ ‎7. (14荆门市)28.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张矩形纸片OABC,已知O(0,0),A(4,0),C(0,3),点P是OA边上的动点(与点O、A不重合).现将△PAB沿PB翻折,得到△PDB;再在OC边上选取适当的点E,将△POE沿PE翻折,得到△PFE,并使直线PD、PF重合.‎ ‎(1)设P(x,0),E(0,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y的最大值;‎ ‎(2)如图2,若翻折后点D落在BC边上,求过点P、B、E的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3)在(2)的情况下,在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PEQ是以PE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 图1‎ 图2‎ 解:(1)由已知PB平分∠APD,PE平分∠OPF,且PD、PF重合,则∠BPE=90°.∴∠OPE+∠APB=90°.又∠APB+∠ABP=90°,∴∠OPE=∠PBA.‎ ‎∴Rt△POE∽Rt△BPA.‎ ‎∴.即.∴y=(0<x<4).‎ 且当x=2时,y有最大值.‎ ‎(2)由已知,△PAB、△POE均为等腰三角形,可得P(1,0),E(0,1),B(4,3).‎ 设过此三点的抛物线为y=ax2+bx+c,则∴‎ y=.‎ ‎(3)由(2)知∠EPB=90°,即点Q与点B重合时满足条件.‎ 直线PB为y=x-1,与y轴交于点(0,-1).‎ 将PB向上平移2个单位则过点E(0,1),‎ ‎∴该直线为y=x+1.‎ 由得∴Q(5,6).‎ 故该抛物线上存在两点Q(4,3)、(5,6)满足条件.‎ ‎8. (14湖北省孝感市)25.在我们学习过的数学教科书中,有一个数学活动,其具体操作过程是: ‎ 第一步: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开(如图1);‎ 第二步: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同时得到线段BN(如图2).‎ ‎(图1) (图2) ‎ 请解答以下问题:‎ ‎(1)如图2,若延长MN交BC于P,△BMP是什么三角形?请证明你的结论.‎ ‎(2)在图2中,若AB=a,BC=b,a、b满足什么关系,才能在矩形纸片ABCD上剪出符合(1)中结论的三角形纸片BMP ?‎ ‎(3)设矩形ABCD的边AB=2,BC=4,并建立如图3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设直线为,当=60°时,求k的值.此时,将△ABM′沿BM′折叠,点A是否落在EF上(E、F分别为AB、CD中点)?为什么? ‎ ‎(图3)‎ 解:(1)△BMP是等边三角形. ‎ ‎ 证明:连结AN ‎ ∵EF垂直平分AB ∴AN = BN 由折叠知 AB = BN ‎ ‎∴AN = AB = BN ∴△ABN为等边三角形 ‎ ‎∴∠ABN =60° ∴∠PBN =30° ‎ 又∵∠ABM =∠NBM =30°,∠BNM =∠A =90°‎ ‎ ∴∠BPN =60°‎ ‎∠MBP =∠MBN +∠PBN =60°‎ ‎∴∠BMP =60°‎ ‎∴∠MBP =∠BMP =∠BPM =60°‎ ‎∴△BMP为等边三角形 . ‎ ‎(2)要在矩形纸片ABCD上剪出等边△BMP,则BC ≥BP 在Rt△BNP中, BN = BA =a,∠PBN =30°‎ ‎∴BP = ∴b≥ ∴a≤b .‎ ‎∴当a≤b时,在矩形上能剪出这样的等边△BMP.‎ ‎(3)∵∠M′BC =60° ∴∠ABM′ =90°-60°=30°‎ 在Rt△ABM′中,tan∠ABM′ = ∴tan30°= ∴AM′ =‎ ‎∴M′(,2). 代入y=kx中 ,得k== ‎ 设△ABM′沿BM′折叠后,点A落在矩形ABCD内的点为 过作H BC交BC于H.‎ ‎∵△BM′ ≌△ABM′ ∴==30°, B = AB =2‎ ‎∴-=30°.‎ 在Rt△BH中, H =B =1 ,BH=‎ ‎∴‎ ‎∴落在EF上. ‎ ‎ ‎ ‎(图2) (图3) ‎ ‎9. (14广东省茂名市)25. 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矩形纸片OABC,O为坐标原点,轴, B(3,),现将纸片按如图折叠,AD,DE为折痕,.折叠后,点O落在点,点C落在点,并且与在同一直线上.‎ ‎(1)求折痕AD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 ‎(第25题图)‎ C D O A B E O1‎ C1‎ x y ‎(2)求经过三点O,,C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若⊙的半径为,圆心在(2)的抛物线上运动,‎ ‎⊙与两坐标轴都相切时,求⊙半径的值.‎ 解:‎ ‎(第25题图)‎ C D O A B E O1‎ C1‎ x y F ‎(1)由已知得 ‎.‎ ‎∴,‎ ‎∴.‎ 设直线AD的解析式为.‎ 把A,D坐标代入上式得:‎ ‎,‎ 解得:,‎ 折痕AD所在的直线的解析式是.‎ ‎(2)过作于点F,‎ 由已知得,∴.‎ 又DC=3-1=2,∴.‎ ‎∴在中, .‎ ‎,‎ ‎∴,而已知.‎ 法一:设经过三点O,C1,C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点在抛物线上,∴,∴‎ ‎∴为所求 法二:设经过三点O,C1,C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把O,C1,C的坐标代入上式得:‎ ‎,‎ ‎ 解得,∴为所求.‎ ‎(3)设圆心,则当⊙P与两坐标轴都相切时,有.‎ 由,得,解得(舍去),.‎ 由,得解得(舍去),.‎ ‎∴所求⊙P的半径或.‎ ‎10. (14重庆市) 28.已知,在Rt△OAB中,∠OAB=900,∠BOA=300,AB=2。若以O为坐标原点,OA所在直线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点B在第一象限内。将Rt△OAB沿OB折叠后,点A落在第一象限内的点C处。‎ ‎(1)求点C的坐标;‎ ‎(2)若抛物线(≠0)经过C、A两点,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3)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OB交于点D,点P为线段DB上一点,过P作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M。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四边形CDPM为等腰梯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注:抛物线(≠0)的顶点坐标为,对称轴公式为 解: (1)过点C作CH⊥轴,垂足为H ‎ ∵在Rt△OAB中,∠OAB=900,∠BOA=300,AB=2‎ ‎ ∴OB=4,OA=‎ ‎ 由折叠知,∠COB=300,OC=OA=‎ ‎ ∴∠COH=600,OH=,CH=3‎ ‎ ∴C点坐标为(,3)‎ ‎ (2)∵抛物线(≠0)经过C(,3)、A(,0)两点 ‎ ∴ 解得:‎ ‎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3)存在。因为的顶点坐标为(,3)即为点C ‎ MP⊥轴,设垂足为N,PN=,因为∠BOA=300,所以ON=‎ ‎ ∴P(,)‎ ‎ 作PQ⊥CD,垂足为Q,ME⊥CD,垂足为E 把代入得:‎ ‎ ∴ M(,),E(,)‎ ‎ 同理:Q(,),D(,1)‎ ‎ 要使四边形CDPM为等腰梯形,只需CE=QD ‎ 即,解得:,(舍)‎ ‎ ∴ P点坐标为(,)‎ ‎ ∴ 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使得四边形CDPM为等腰梯形,此时P点的坐为(,)‎ ‎11. (15山东青岛)24.(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如图①,在中,,,,点由出发沿方向向点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点由出发沿方向向点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连接.若设运动的时间为(),解答下列问题:‎ ‎(1)当为何值时,?‎ ‎(2)设的面积为(),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线段恰好把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A Q C P B 图①‎ A Q C P B 图②‎ ‎(4)如图②,连接,并把沿翻折,得到四边形,那么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时菱形的边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2. (15浙江湖州)24.(本小题12分)‎ 已知:在矩形中,,.分别以所在直线为轴和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重合),过点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边交于点.‎ ‎(1)求证:与的面积相等;‎ ‎(2)记,求当为何值时,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 ‎(3)请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使得将沿对折后,点恰好落在上?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5浙江湖州24题解析)24.(本小题12分)‎ ‎(1)证明:设,,与的面积分别为,,‎ 由题意得,.‎ ‎,.‎ ‎,即与的面积相等.‎ ‎(2)由题意知:两点坐标分别为,,‎ ‎,‎ ‎.‎ 当时,有最大值.‎ ‎.‎ ‎(3)解:设存在这样的点,将沿对折后,点恰好落在边上的点,过点作,垂足为.‎ 由题意得:,,,‎ ‎,.‎ 又,‎ ‎.‎ ‎,,‎ ‎.‎ ‎,,解得.‎ ‎.‎ 存在符合条件的点,它的坐标为.‎ ‎13(15浙江衢州)24、(本题14分)已知直角梯形纸片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O(0,0),A(10,0),B(8,),C(0,),点T在线段OA上(不与线段端点重合),将纸片折叠,使点A落在射线AB上(记为点A′),折痕经过点T,折痕TP与射线AB交于点P,设点T的横坐标为t,折叠后纸片重叠部分(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1)求∠OAB的度数,并求当点A′在线段AB上时,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 ‎(2)当纸片重叠部分的图形是四边形时,求t的取值范围;‎ ‎(3)S存在最大值吗?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并求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y B C y T A C B O x O T A x ‎(15浙江衢州24题解析)24、(本题14分)‎ 解:(1) ∵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A(10,0)和B(8,),‎ ‎ ∴,‎ ‎ ∴‎ ‎ 当点A´在线段AB上时,∵,TA=TA´,‎ ‎ ∴△A´TA是等边三角形,且,‎ ‎ ∴,,‎ A´‎ y E ‎ ∴,‎ x O C T P B A ‎ 当A´与B重合时,AT=AB=,‎ ‎ 所以此时。‎ ‎ (2)当点A´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且点P在线段AB(不与B重合)上时,‎ ‎ 纸片重叠部分的图形是四边形(如图(1),其中E是TA´与CB的交点),‎ A´‎ y x ‎ 当点P与B重合时,AT=2AB=8,点T的坐标是(2,0)‎ ‎ 又由(1)中求得当A´与B重合时,T的坐标是(6,0)‎ P B E ‎ 所以当纸片重叠部分的图形是四边形时,。‎ F C ‎ (3)S存在最大值 A T O ‎ 当时,,‎ ‎ 在对称轴t=10的左边,S的值随着t的增大而减小,‎ ‎∴当t=6时,S的值最大是。‎ 当时,由图,重叠部分的面积 ‎∵△A´EB的高是,‎ ‎∴‎ ‎ ‎ 当t=2时,S的值最大是;‎ 当,即当点A´和点P都在线段AB的延长线是(如图,其中E是TA´与CB的交点,F是TP与CB的交点),‎ ‎∵,四边形ETAB是等腰形,∴EF=ET=AB=4,‎ ‎∴‎ 综上所述,S的最大值是,此时t的值是。‎ ‎14 15浙江绍兴)24.将一矩形纸片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向终点运动,运动秒时,动点从点出发以相等的速度沿向终点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点的运动时间为(秒).‎ ‎(1)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当时,如图1,将沿翻折,点恰好落在边上的点处,求点的坐标;‎ ‎(3)连结,将沿翻折,得到,如图2.问:与能否平行?与能否垂直?若能,求出相应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图1‎ O P A x B D C Q y ‎(第24题图)‎ 图2‎ O P A x B C Q y E ‎(15浙江绍兴24题解析)24.(本题满分14分)‎ 解:(1),.‎ 图1‎ O P A x B D C Q y 图2‎ O P A x B C Q y 图3‎ O F A x B C y E Q P ‎(2)当时,过点作,交于,如图1,‎ 则,,‎ ‎,.‎ ‎(3)①能与平行.‎ 若,如图2,则,‎ 即,,而,‎ ‎.‎ ‎②不能与垂直.‎ 若,延长交于,如图3,‎ 则.‎ ‎.‎ ‎.‎ 又,,‎ ‎,‎ ‎,而,‎ 不存在.‎ ‎15. (15浙江宿迁24题解析)24.如图,在矩形中,,,点是边上的动点(点不与点,点重合),过点作直线,交边于点,再把沿着动直线对折,点的对应点是点,设的长度为,与矩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1)求的度数;‎ ‎(2)当取何值时,点落在矩形的边上?‎ ‎(3)①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当取何值时,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矩形面积的?‎ D Q C B P R A ‎(第24题)‎ B A D C ‎(备用图1)‎ B A D C ‎(备用图2)‎ 二.旋转类 ‎1. (15湖南常德26题)如图9,在直线上摆放有△ABC和直角梯形DEFG,且CD=6㎝;在△ABC中:∠C=90O,∠A=300,AB=4㎝;在直角梯形DEFG中:EF//DG,∠DGF=90O ,DG=6㎝,DE=4㎝,∠EDG=600。解答下列问题:‎ ‎(1)旋转:将△ABC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900,请你在图中作出旋转后的对应图形 ‎△A1B1C,并求出AB1的长度;‎ ‎(2)翻折:将△A1B1C沿过点B1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翻折,得到翻折后的对应图形 ‎△A2B1C1,试判定四边形A2B1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平移:将△A2B1C1沿直线向右平移至△A3B2C2,若设平移的距离为x,△A3B2C2与直角梯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当y等于△ABC面积的一半时,x的值是多少?‎ A B C D E F G 图9‎ ‎ ‎ ‎(15湖南常德26题解析)‎ 解:(1)在△ABC中由已知得:BC=2,AC=AB×cos30°=,‎ ‎∴AB1=AC+C B1=AC+CB=.……………………………………2分 ‎(2)四边形A2B1DE为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 ‎∵∠EDG=60°,∠A2B1C1=∠A1B1C=∠ABC=60°,∴A2B1∥DE 又A2B1=A1B1=AB=4,DE=4,∴A2B1=DE,故结论成立.………………4分 ‎(3)由题意可知:‎ ‎ S△ABC=,‎ ① 当或时,y=0‎ 此时重叠部分的面积不会等于△ABC的面积的一半……………5分 ‎②当时,直角边B2C2与等腰梯形的下底边DG重叠的长度为DC2=C1C2-DC1=(x-2)㎝,则y=,‎ ‎ 当y= S△ABC= 时,即 ,‎ 解得(舍)或.‎ ‎∴当时,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一半.‎ ‎③当时,△A3B2C2完全与等腰梯形重叠,即……………7分 ‎④当时,B2G=B2C2-GC2=2-(-8)=10-‎ 则y=,‎ 当y= S△ABC= 时,即 ,‎ 解得,或(舍去).‎ ‎∴当时,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一半.………9分 由以上讨论知,当或时, 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一半.………10分 ‎2. (广西玉林卷)在矩形中,,,以为坐标原点,所在的直线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将矩形绕点逆时针旋转,使点落在轴的点上,则和点依次落在第二象限的点上和轴的点上(如图).‎ ‎(1)求经过三点的二次函数解析式;‎ ‎(2)设直线与(1)的二次函数图象相交于另一点,试求四边形的周长.‎ ‎(3)设为(1)的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点,,求点的坐标.‎ C B D E F G A ‎[解] (1)解:由题意可知,,. ‎ ‎       ,,. ‎ 设经过三点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是.‎ ‎        把代入之,求得. 3分 ‎        所求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是:‎ ‎. ‎ ‎(2)解:由题意可知,四边形为矩形.‎ ‎   ,且. ‎ ‎   直线与二次函数图象的交点的坐标为,‎ ‎   . ‎ ‎   与与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 ‎   . ‎ ‎   四边形的周长 ‎    ‎ ‎    . ‎ C B D E F G A M H ‎(3)解法1:设交轴于.‎ ‎   ,‎ ‎   ,‎ ‎   即.‎ ‎       ,于是. ‎ ‎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       把,代入之,‎ 得解得 ‎       . ‎ ‎       联合一次,二次函数解析式组成方程组 ‎       解得或(此组数为点坐标)‎ ‎       所求的点坐标为. ‎ ‎  解法2:过作轴于.由,得.‎ ‎      设所求点的横坐标为,则纵坐标为. ‎ ‎      ,,‎ ‎      . ‎ ‎      ,‎ ‎       ,‎ ‎      .‎ ‎      解之,得或. ‎ ‎      经检验可知,是原方程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故应舍去.‎ ‎      当时,.‎ ‎      所求的点坐标为. ‎ ‎[点评]此题的综合性较强,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是解法较多,使试题的切入点也较多,很容易入题。‎ ‎3. (14南京市) 27.在平面内,先将一个多边形以点为位似中心放大或缩小,使所得多边形与原多边形对应线段的比为,并且原多边形上的任一点,它的对应点在线段或其延长线上;接着将所得多边形以点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一个角度,这种经过和旋转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相似变换,记为,其中点叫做旋转相似中心,叫做相似比,叫做旋转角.‎ ‎(1)填空:‎ ‎ ①如图1,将以点为旋转相似中心,放大为原来的2倍,再逆时针旋转,得到,这个旋转相似变换记为( , );‎ ‎②如图2,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将它作旋转相似变换,得到,则线段的长为 ;‎ C A B D E 图1‎ A B C D E 图2‎ E D B F G C H A I 图3‎ ‎(2)如图3,分别以锐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点,,分别是这三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交点,试分别利用与,与之间的关系,运用旋转相似变换的知识说明线段 与之间的关系.‎ 解:(1)①,;‎ ‎②;‎ ‎(2)经过旋转相似变换,得到,此时,线段变为线段;‎ ‎ 经过旋转相似变换,得到,此时,线段变为线段.‎ ‎,,‎ ‎,.‎ ‎4. (15湖北恩施)六、(本大题满分12分)‎ ‎24. 如图11,在同一平面内,将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和AFG摆放在一起,A为公共顶点,∠BAC=∠AGF=90°,它们的斜边长为2,若∆ABC固定不动,∆AFG绕点A旋转,AF、AG与边BC的交点分别为D、E(点D不与点B重合,点E不与点C重合),设BE=m,CD=n.‎ ‎(1)请在图中找出两对相似而不全等的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进行证明.‎ ‎(2)求m与n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 ‎ (3)以∆ABC的斜边BC所在的直线为x轴,BC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12).在边BC上找一点D,使BD=CE,求出D点的坐标,并通过计算验证BD+CE=DE.‎ G y x 图12‎ O F E D C B A G 图11‎ F E D C B A ‎ (4)在旋转过程中,(3)中的等量关系BD+CE=DE是否始终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 ‎ ‎ ‎ ‎(15湖北恩施24题解析)六、(本大题满分12分)‎ ‎24. 解:(1)∆ABE∽∆DAE, ∆ABE∽∆DCA 1分 ‎ ∵∠BAE=∠BAD+45°,∠CDA=∠BAD+45°‎ ‎ ∴∠BAE=∠CDA ‎ 又∠B=∠C=45°‎ ‎ ∴∆ABE∽∆DCA 3分 ‎ (2)∵∆ABE∽∆DCA ‎ ∴‎ ‎ 由依题意可知CA=BA=‎ ‎ ∴‎ ‎ ∴m= 5分 ‎ 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