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6.0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8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安徽省淮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计16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燃加热分解成焦炭 B.石油蒸馏分离出汽油 C.碳酸钠晶体风化失去结晶水 D.食物的腐败 ‎2.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化合物 B.石油的蕴藏量是无限的 C.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D.石油可直接用作飞机燃料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纯碱不是碱 B.干冰不是冰 C.天然果汁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D.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4.下列各种量中,不随水的体积变化而变化的是(  )‎ A.蒸发水所需的热量 B.水的沸点 C.电解水所消耗的电量 D.水的质量 ‎5.不可降解塑料(如一次性快餐盒)带来的“白色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某市向市民公开征集建议.以下建议不可行的是(  )‎ A.禁止使用塑料制品 B.不滥用塑料制品 C.回收利用废弃塑料 D.开发新型可降解塑料 ‎6.20℃时,将40gNaCl放入100g水中,搅拌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 A.×100% B.×100%‎ C.×100% D.×100%‎ ‎7.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图标,装运浓硫酸、浓硝酸和浓盐酸都需要贴上的图标是(  )‎ A.‎ 爆炸性 B.‎ 易燃性 C.‎ 有毒性 D.‎ 腐蚀性 ‎8.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供给人体所需能量,这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若R代表葡萄糖,所发生的氧化反应为R+6O2═6CO2+6H2O,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 A.C6H12 B.C6H12O6 C.C6H10O5 D.C5H6O2‎ ‎9.下列物质的使用,能减轻对环境污染的是(  )‎ ‎①无铅汽油;②无氟制冷剂;③无磷洗衣粉;④脱硫煤.‎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0.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有氮元素,它们按下列顺序排列:①NH3 ②N2 ③NO ④X ⑤HNO3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可能是(  )‎ A.N2O B.NO2 C.N2O5 D.NaNO2‎ ‎11.根据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具有相同化学性质的一组是(  )‎ A. B. C. D.‎ ‎12.收藏家收藏的一清末铝制品至今保存仍十分完好,该铝制品不易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的氧化物易发生还原反应 C.铝不易氧化 D.铝易氧化,但铝表面的氧化铝膜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13.下列各组物质不能通过一个化学反应同时生成的是(  )‎ A.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B.铝和氯化铜 C.碳酸钠和水 D.硫酸钡和氢氧化铜 ‎14.用经济、简便的方法鉴别硫酸铜、碳酸钠、氢氧化镁三种白色固体粉末,应选用的一种试剂是(  )‎ A.稀盐酸 B.紫色石蕊试液 C.水 D.氢氧化钠溶液 ‎15.常温下,取下列固体各10g,分别与90g水充分混合,所称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A.Na2O B.CaO C.SO3 D.CuSO4 5H2O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是阳离子 C.H和H+都属于氢元素,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D.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 ‎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计24分)‎ ‎17.日常生活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 A.粗盐久置在空气中会潮解 B.盛有食醋的瓶子打破后,会散发出一种刺激性气味 C.温度和溶剂量不变,久置的食盐水中产生了食盐晶体 D.装满水的玻璃瓶结冰后,瓶子炸裂 ‎18.体温计是一种常用的医疗仪器,给体温计消毒时,应该(  )‎ A.用自来水冲洗 B.在沸水中煮20~30min C.用医用酒精棉球擦拭 D.在火焰上灼烧 ‎19.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在K2CO3、K2SO4、AgNO3三种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B.将SO3加入到滴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显红色 C.未密封保存的苛性钠遇盐酸有气体生成 D.将Fe(OH)3加入到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显红色 ‎20.制备卤磷酸钙萤光粉所用的原料氯化钙中混有氯化镁,除去的方法是把原料氯化钙的水溶液加热到90℃~95℃,在不断搅拌下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镁离子生成沉淀,过滤除去.此沉淀剂最好选用(  )‎ A.氢氧化钙乳浆 B.碳酸钠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21.某物质X可发生下列变化:XYZX,则X可能是(  )‎ A.Cu(OH)2 B.CuO C.Na2CO3 D.Fe2O3‎ ‎22.根据右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3℃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2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6g CuO粉末 ‎②用10mL水和10mL酒精配制成20mL酒精溶液 ‎③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加热蒸发掉25g水,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④用10mL量筒量取8.2mL水.‎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24.能将氯化钠、氯化镁和氯化银固体混合物逐一分离,可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 A.水、硝酸银、稀盐酸 B.水、氢氧化钠溶液、盐酸 C.水、氢氧化钾溶液 D.水、碳酸钾溶液、稀硫酸 ‎25.下列有关数量关系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 A.用agH2通入bg灼热的CuO,生成cgCu和dgH2O,则a+b>c+d B.用mg锌放入ng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为wg,则n<w C.hg铁放入sg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为eg,则s>e D.mg氯化钡溶液加入pg硫酸铜溶液中,生成qg溶液,则m+p=q ‎26.CO2在大气中含量增加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下列反应不属于自然界缓解“温室效应”的是(  )‎ A.CO2+H2O=H2CO3‎ B.CaCO3+CO2+H2O=Ca(HCO3)2‎ C.2NaOH+CO2=Na2CO3+H2O D.6nCO2+12nH2 O (C6H10O5)n+7hH2O+6nO2‎ ‎27.将Mg、Al、Zn分别放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反应完成后,放出的氢气质量相同,其可能原因是(  )‎ A.放入的三种金属质量相同,盐酸足量 B.盐酸的质量相同,放入足量的三种金属 C.放入的Mg、Al、Zn的质量比为24:27:65,盐酸足量 D.放入的盐酸质量比为3:2:1,反应后无盐酸剩余 ‎28.在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这四种化学反应中,可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类型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 ‎ 三、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计32分)‎ ‎29.医用碘酒中的溶剂是______,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______,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配制波尔多液的盐是______.‎ ‎30.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写出防止铁制品生锈的两种具体做法:‎ ‎①______;‎ ‎②______.‎ ‎31.完成下列各题:‎ ‎(1)水通直流电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写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放置时间长了,在瓶口会形成一些白色粉末,写出生成白色粉末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4)制作松花皮蛋的某种配方中主要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食盐和水等,其中氢氧化钠可用氢氧化钙代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能用氢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的原因.______.‎ ‎32.下列四种物质:O2、CO、CO2、Na2CO3每种物质都有不同于其他三种物质的特点,请各写一点.‎ O2:______;CO:______;‎ CO2:______;Na2CO3:______.‎ ‎33.某同学用氢气还原灼热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装置如图所示)‎ ‎(1)B装置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3)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如果不连接E装置,得出的实验结论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论值.‎ ‎34.A、B、C代表三种单质,甲、乙、丙、丁代表四种氧化物.在常温下单质A与化合物丁的颜色、状态相同,丙与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 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 A+丙→B+乙 甲+丁→C+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丁的化学式是______;单质B的化学式是______.‎ ‎(2)写出下面各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条件):甲与丙:______;A与丁:______.‎ ‎35.(1)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 ‎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②化学性质相似③物理性质相似④是同一种物质⑤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⑥都是黑色固体 ‎(2)为了降低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作催化剂,使尾气中的CO与氮氧化物(NOx)反应,转化为空气中含有的两种气体(其中一种为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其中NOx发生了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 ‎ 四、实验题(7分+10分计17分)‎ ‎36.某学生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1)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二氧化碳.‎ ‎(2)设计方案:将一定量氧化铁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生成气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3)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产生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4)实验:‎ 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 简答 ‎①称取3.2g氧化铁与2g炭粉均匀混合,放入重48.48g的玻璃管中,按上图装置连接 写出装置中编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B______‎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其目的是______‎ ‎③夹紧T处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现象说明______‎ ‎④待氧化铁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称得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52.24g ‎(5)数据处理:生成气体中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 ‎(6)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得出原假设不成立,理由是______.‎ ‎(7)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上述实验所得的结论:______.‎ ‎37.有一包从海水获得的粗盐,已经经过初步的提纯.课外活动小组对它的成分进行探究,并将粗盐进一步提纯.‎ 探究一:这包粗盐中还有什么杂质?‎ ‎(1)根据海水的成分和初步提纯的实验操作,估计该粗盐可能还含有的杂质是CaCl2和MgCl2.现用实验验证这种推测:‎ 取样并溶解,加入数滴NaOH溶液,目的是检验有没有______(填化学式)‎ 接着再加入数滴Na2CO3溶液,目的是检验有没有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证明,这包粗盐含有的杂质是CaCl2.‎ 探究二、这包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按下面步骤继续进行实验:‎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 ‎②将样品加水溶解,制成粗盐溶液;‎ ‎③向粗盐溶液加入过量的某种试剂,过滤;‎ ‎④沉淀洗涤后小心烘干,得到纯净固体A;‎ ‎⑤滤液在进行某一操作后,移入蒸发皿蒸发,得到纯净固体B;‎ ‎⑥称量实验中得到的某种固体.‎ ‎(2)在②③⑤的步骤中,都使用到同一仪器(填名称)______;它在步骤②和⑤的操作方法相同,但目的不同,在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_.在步骤⑤的目的是______.‎ ‎(3)步骤③中加入的试剂是(写化学式)______;步骤⑤进行的“某一操作”是______,目的是______.‎ ‎(4)步骤⑥中,你认为需要称量的固体是固体A还是固体B(填A或B)______,你不选择称量另一种固体的理由是______.‎ ‎ ‎ 五、计算题(5分+6分,计11分)‎ ‎38.在公共场所有如下广告:‎ 化肥广告 国际首创优质化肥:碳酸氢铵(NH4HCO3)‎ 氮含量全球最高:(24.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肥中所含的植物营养元素是______.‎ ‎(2)证明该化肥是氮肥的实验步骤是:______.‎ ‎(3)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该广告宣称其氮含量是______,因此,这是一则______(填真实或虚假)广告.(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9.现有Na2O、NaOH、Na2CO3的混合物11.2g,将其与49.5g20%的稀盐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同时放出2.2g气体.试求:‎ ‎(1)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 ‎2016年安徽省淮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计16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燃加热分解成焦炭 B.石油蒸馏分离出汽油 C.碳酸钠晶体风化失去结晶水 D.食物的腐败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种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 A、有焦炭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石油蒸馏出汽油,是根据沸点不同简单的物理分离,故B正确;‎ C、碳酸钠晶体风化失去结晶水成了碳酸钠,有新物质生成,故C错误;‎ D、食物的腐败是细菌分解有机物,生成了新物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有无新物质生成,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认识.‎ ‎ ‎ ‎2.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化合物 B.石油的蕴藏量是无限的 C.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D.石油可直接用作飞机燃料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 ‎【解答】解: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不同地域的石油成分不同,石油只有经过提炼蒸馏才能作为燃料使用,石油的储量有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故选C.‎ ‎【点评】石油作为目前世界上能源的主要提供物已越来越少,只有注意石油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 ‎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纯碱不是碱 B.干冰不是冰 C.天然果汁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D.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分析】A、根据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类解答;‎ B、根据“干冰”不是冰是二氧化碳解答;‎ C、根据天然果汁的成分进行解答;‎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进行解答.‎ ‎【解答】解: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类而不是碱,故A正确;‎ B、“干冰”不是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故B正确;‎ C、天然果汁含有水,水是化学物质,故C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个标准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物质的特殊名称以及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 ‎ ‎4.下列各种量中,不随水的体积变化而变化的是(  )‎ A.蒸发水所需的热量 B.水的沸点 C.电解水所消耗的电量 D.水的质量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水的体积越多,蒸发时消耗的热量越多;水的体积越多,电解时消耗的电量越多;水的体积越多,质量越大;水的沸点不随水的体积改变而改变.‎ ‎【解答】解:A、蒸发水所需的热量随着水的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B、水的沸点不随着水的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C、电解水所消耗的电量随着水的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D、水的质量随着水的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了解各种量与水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5.不可降解塑料(如一次性快餐盒)带来的“白色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某市向市民公开征集建议.以下建议不可行的是(  )‎ A.禁止使用塑料制品 B.不滥用塑料制品 C.回收利用废弃塑料 D.开发新型可降解塑料 ‎【考点】白色污染与防治.‎ ‎【分析】本题考查不降解塑料对环境的影响,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解答】解:塑料制品的泛滥导致白色污染的日益严重,因此应该开发使用可降解塑料,或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并努力进行塑料废品的回收再利用,但不能因噎废食.‎ A中禁止使用,方法不可取,说法错误,故A正确.‎ BCD中都可减小对环境的污染,说法正确,故BCD错误.‎ 故选A.‎ ‎【点评】应注意减少对环境污染的最好措施是开发可降解塑料,但目前还没有大量生产可降解塑料.‎ ‎ ‎ ‎6.20℃时,将40gNaCl放入100g水中,搅拌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 A.×100% B.×100%‎ C.×100% D.×100%‎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由20℃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g,判断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36gNaCl;利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计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由20℃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g,判断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36gNaCl,所以加入40g氯化钠不能完全溶解,即得饱和溶液,故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 故选D.‎ ‎【点评】某温度下的溶解度即该温度下100g水所能溶解该溶质质量的最大值,因此利用物质的溶解度可判断一定量溶剂中溶解一定溶质后所得溶液是否达到饱和.‎ ‎ ‎ ‎7.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图标,装运浓硫酸、浓硝酸和浓盐酸都需要贴上的图标是(  )‎ A.‎ 爆炸性 B.‎ 易燃性 C.‎ 有毒性 D.‎ 腐蚀性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分析】根据浓硫酸、浓硝酸和浓盐酸均具有腐蚀性,都需要贴上腐蚀性的标志,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浓硫酸、浓硝酸和浓盐酸均具有腐蚀性,都需要贴上腐蚀性的标志.‎ A、图中为爆炸性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为易燃性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为有毒性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为腐蚀性标志,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8.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供给人体所需能量,这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若R代表葡萄糖,所发生的氧化反应为R+6O2═6CO2+6H2O,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 A.C6H12 B.C6H12O6 C.C6H10O5 D.C5H6O2‎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反应后的生成物中含有6个C、18个O、12个H,反应物中有12个O,所以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 ‎ ‎9.下列物质的使用,能减轻对环境污染的是(  )‎ ‎①无铅汽油;②无氟制冷剂;③无磷洗衣粉;④脱硫煤.‎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分析】只要对环境无污染,不能污染空气,不能污染水体,不能造成白色污染等有利于环境保护,就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 ‎【解答】解:①使用含铅汽油能造成重金属污染,所以要使用无铅汽油会减轻环境污染;‎ ‎②含氟冰箱等能造成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层空洞,所以使用无氟制冷剂可以保护环境;‎ ‎③含磷洗衣粉能造成水体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出现赤潮、水华现象,所以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是对的;‎ ‎④含硫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空气的气体,所以使用脱硫煤会保护环境.‎ 所以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 故选C.‎ ‎【点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我们也要从现在做起,为环境的美好做出贡献.‎ ‎ ‎ ‎10.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有氮元素,它们按下列顺序排列:①NH3 ②N2 ③NO ④X ⑤HNO3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可能是(  )‎ A.N2O B.NO2 C.N2O5 D.NaNO2‎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别计算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得出化合价的排列规律,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已知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①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②N2单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③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⑤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是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X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在+2到+5之间.‎ A、N2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不符合要求.‎ B、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符合要求.‎ C、N2O5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不符合要求.‎ D、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符合要求.‎ 故选B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应用元素化合价的规律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 ‎ ‎11.根据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具有相同化学性质的一组是(  )‎ A. B. C.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分析】在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能反映出其化学性质,根据这一点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A、表示的两种元素分别是氦元素原子和氩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二种元素都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相同.故选;‎ B、表示的两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7、1,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也不同.故不选;‎ C、前者表示的是稀有气体元素氦,而后者表示的是镁元素的原子.二者化学性质不同.故不选;‎ D、表示的两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8、6,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也不同.故不选;‎ 故选A.‎ ‎【点评】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其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即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要注意与稀有气体区别开来.本题中易错选C.‎ ‎ ‎ ‎12.收藏家收藏的一清末铝制品至今保存仍十分完好,该铝制品不易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的氧化物易发生还原反应 C.铝不易氧化 D.铝易氧化,但铝表面的氧化铝膜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铝的性质进行分析,铝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起到保护作用.‎ ‎【解答】解:铝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包在铝的表面对内部的铝起到保护作用,使铝不易被腐蚀,能够长久保存.‎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铝的化学性质,铝作为一种活泼金属但不易被锈蚀,主要是因为它能形成氧化物保护膜,这是很重要的一条性质,有广泛的应用.‎ ‎ ‎ ‎13.下列各组物质不能通过一个化学反应同时生成的是(  )‎ A.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B.铝和氯化铜 C.碳酸钠和水 D.硫酸钡和氢氧化铜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结合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酸碱盐的物质两两间能结合产生沉淀、气体或是水,则反应能够进行,据此解答.‎ ‎【解答】解:A、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可以通过一个反应同时生成;‎ B、铝的活动性强于氯化铜,能与氯化铜反应,故不会通过一个反应生成;‎ C、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以通过一个反应生成;‎ D、氢氧化钡和硫酸铜能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可以通过一个反应生成;‎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间的反应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 ‎ ‎14.用经济、简便的方法鉴别硫酸铜、碳酸钠、氢氧化镁三种白色固体粉末,应选用的一种试剂是(  )‎ A.稀盐酸 B.紫色石蕊试液 C.水 D.氢氧化钠溶液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分析】硫酸铜的水溶液显蓝色进行分析,根据碳酸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镁不溶于水分析判断.‎ ‎【解答】解:根据硫酸铜的水溶液显蓝色,碳酸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镁不溶于水即可鉴别,即经济又简便;‎ 故选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 ‎ ‎15.常温下,取下列固体各10g,分别与90g水充分混合,所称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A.Na2O B.CaO C.SO3 D.CuSO4 5H2O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四个选项放入水中以后A、B、C三个物质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新的溶质,D中的CuSO4•5H2O放入水中以后溶质变成CuSO4,分别利用新溶质的质量及特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四个选项放入水中以后A、B、C三个物质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新的溶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新的溶质都会大于10克,D中的CuSO4•5H2O放入水中以后溶质变成CuSO4质量会小于10克,而这些溶液的质量都是100克,但是氧化钙溶于水生成的氢氧化钙属于微溶物形成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很小.‎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一些特殊物质的溶解性进行的考查,这类题目往往设计很多较明显的障碍使学生易于出错.‎ ‎ ‎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是阳离子 C.H和H+都属于氢元素,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D.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分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微观粒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盐的组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解答】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例如高锰酸根离子中含有金属元素锰元素,是阴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H和H+都属于氢元素,由于属于不同的微粒,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D、盐的组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例如氯化铵属于盐,不含有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 ‎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计24分)‎ ‎17.日常生活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 A.粗盐久置在空气中会潮解 B.盛有食醋的瓶子打破后,会散发出一种刺激性气味 C.温度和溶剂量不变,久置的食盐水中产生了食盐晶体 D.装满水的玻璃瓶结冰后,瓶子炸裂 ‎【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醋酸的性质及醋酸的含量测定;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分析】A、根据粗盐的潮解判断;‎ B、根据醋酸有刺激性气味分析;‎ C、根据温度一定,物质的溶解度是一定的分析;‎ D、根据水结冰体积变大判断;‎ ‎【解答】解:A、粗盐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并且会溶解在水中,故A正确;‎ B、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醋酸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所以醋挥发会闻到刺激性的气味,故B正确;‎ C、在一定的温度下,食盐的溶解度是一定,在不改变溶剂的情况下食盐不会析出晶体的,故C错误;‎ D、因为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正确的判断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正是对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的检验,关键是我们平时对化学知识的积累.‎ ‎ ‎ ‎18.体温计是一种常用的医疗仪器,给体温计消毒时,应该(  )‎ A.用自来水冲洗 B.在沸水中煮20~30min C.用医用酒精棉球擦拭 D.在火焰上灼烧 ‎【考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分析】根据体温计的量程进行分析,在给病人测量体温时,需要消毒,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加热时温度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易使温度计涨破.‎ ‎【解答】解:A、用自来水洗起不到消毒的作用,故A错误;‎ B、在沸水中煮温度超过体温计的量程,易使温度计涨破,故B错误;‎ C、用医用酒精棉球擦拭,酒精具有消毒的作用,故C正确;‎ D、在火焰上烧,温度超过体温计的量程,易使体温计涨破,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银的性质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把握住温度计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 ‎ ‎19.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在K2CO3、K2SO4、AgNO3三种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B.将SO3加入到滴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显红色 C.未密封保存的苛性钠遇盐酸有气体生成 D.将Fe(OH)3加入到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显红色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K2CO3、K2SO4、AgNO3三种物质与氯化钡反应分别生成碳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氯化银沉淀;‎ 三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硫酸,硫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氢氧化铁不溶于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解答】解:A、在K2CO3、K2SO4、AgNO3三种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正确;‎ B、将SO3加入到滴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由于生成硫酸,所以溶液显红色.正确;‎ C、未密封保存的苛性钠,变质会生成碳酸钠,碳酸钠遇盐酸有气体生成.正确;‎ D、氢氧化铁不溶于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现象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从沉淀、颜色、是否生成气体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20.制备卤磷酸钙萤光粉所用的原料氯化钙中混有氯化镁,除去的方法是把原料氯化钙的水溶液加热到90℃~95℃,在不断搅拌下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镁离子生成沉淀,过滤除去.此沉淀剂最好选用(  )‎ A.氢氧化钙乳浆 B.碳酸钠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除杂质的原则进行分析.对于除杂问题,要以不能引进新的杂质离子、除杂后的溶液容易分离为根本.CaCl2、MgCl2两物质不同的地方是:一个是 Ca2+ 一个是Mg2+,杂质离子是Mg2+.要想使杂质离子进行转化,所选试剂的阳离子必须是Ca2+,且生成溶液容易分离.‎ ‎【解答】解:A、氢氧化钙乳浆能将Mg2+转化为沉淀,同时生成Ca2+,并且生成的沉淀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故A符合题意 B、如加入碳酸钠溶液,溶液中引入了Na+,并且生成两种物质都沉淀,不易分离.故B不符合题意;‎ C、如加入氯化钠溶液,溶液中引入了Na+,并且不能把镁离子沉淀,故不符合题意.‎ D、如加入NaOH溶液,溶液中引入了Na+.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离、提纯和除杂.对于除杂问题,要以不能引进新的杂质离子、除杂后的溶液容易分离为根本.‎ ‎ ‎ ‎21.某物质X可发生下列变化:XYZX,则X可能是(  )‎ A.Cu(OH)2 B.CuO C.Na2CO3 D.Fe2O3‎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分析】解答本题是利用代入法考虑,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看是否能够发生.‎ ‎【解答】A、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Y是硫酸铜,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所以Z是氯化铜,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所以X是氢氧化铜,故A正确;‎ B、如果X是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Y是硫酸铜,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Z是氯化铜,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所以不能再生成氧化铜了,故B错;‎ C、如果X是碳酸钠,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二氧化碳,Y是硫酸钠,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则Z不管是硫酸钡还是氯化钠,都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C错;‎ D、如果X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铁,硫酸钡是一种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所以与氢氧化钠反应,Z只能是氯化铁,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得不到开始时的氧化铁,故D错.‎ 故选A.‎ ‎【点评】在发生复分解反应时要注意碱和盐、盐和盐反应时反应物必须都是溶于水的,生成物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 ‎ ‎22.根据右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3℃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利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判断:‎ A、根据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进行解答;‎ B、根据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同进行解答;‎ C、根据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解答;‎ D、根据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解答.‎ ‎【解答】解: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A正确;‎ B、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 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3℃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乙物质不会有晶体析出,故C错误;‎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 ‎2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6g CuO粉末 ‎②用10mL水和10mL酒精配制成20mL酒精溶液 ‎③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加热蒸发掉25g水,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④用10mL量筒量取8.2mL水.‎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测量容器-量筒;溶质的质量分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分析】①从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来考虑问题;‎ ‎②不同的液体混合后,有扩散现象发生;‎ ‎③盐酸是易挥发物质,在试验中,要考虑到这一点;‎ ‎④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尽量减少误差.‎ ‎【解答】解:①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物质的质量,其精确度可达到0.1g;正确.‎ ‎②把10mL的水和10mL的酒精倒入同一个量筒中,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mL,因为水和酒精的分子发生了扩散现象,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的间隙中去了,因此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mL;故错误;‎ ‎③不能,因为盐酸是个挥发性较强的酸,加热蒸发时,一部分氯化氢也被蒸发到空气中了,那样的话溶质就减少了.所以得不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了;故错误;‎ ‎④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规格以所能量度的最大容量(mL)表示,常用的有10 mL、25mL、50 mL、100 mL、250 L、500 mL、1000 mL等.外壁刻度都是以 mL为单位,10 mL量简每小格表示0.2 mL,而50‎ ‎ mL量筒每小格表示1mL.可见量筒越大,管径越粗,其精确度越小,由视线的偏差所造成的读数误差也越大.所以,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也能引起误差.如量取8.2mL液体,应选用 10mL量筒.故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托盘天平、量筒的用途及溶质是质量分数与微粒观点的应用等知识点.‎ ‎ ‎ ‎24.能将氯化钠、氯化镁和氯化银固体混合物逐一分离,可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 A.水、硝酸银、稀盐酸 B.水、氢氧化钠溶液、盐酸 C.水、氢氧化钾溶液 D.水、碳酸钾溶液、稀硫酸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氯化银难溶于水,氯化钠、氯化镁易溶于水,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氯化银难溶于水,氯化钠、氯化镁易溶于水,可加水溶解,再进行过滤,分离出氯化银;但氯化钠、氯化镁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不能分离出氯化钠、氯化镁,故选项错误.‎ B、氯化银难溶于水,氯化钠、氯化镁易溶于水,可加水溶解,再进行过滤,分离出氯化银;然后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再进行过滤,分离出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镁沉淀;最后显氢氧化镁沉淀中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能将固体混合物逐一分离,故选项正确.‎ C、氯化银难溶于水,氯化钠、氯化镁易溶于水,可加水溶解,再进行过滤,分离出氯化银;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钾,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故选项错误.‎ D、氯化银难溶于水,氯化钠、氯化镁易溶于水,可加水溶解,再进行过滤,分离出氯化银;氯化镁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镁沉淀和氯化钾,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的分离,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题时要注意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 ‎ ‎25.下列有关数量关系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 A.用agH2通入bg灼热的CuO,生成cgCu和dgH2O,则a+b>c+d B.用mg锌放入ng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为wg,则n<w C.hg铁放入sg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为eg,则s>e D.mg氯化钡溶液加入pg硫酸铜溶液中,生成qg溶液,则m+p=q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考虑本题;‎ B、根据反应后溶液的计算方法考虑;‎ C、根据置换反应的溶液的计算方法考虑;‎ D、根据反应后溶液的质量计算方法考虑.‎ ‎【解答】解:A、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但是由于氢气在和氧化铜反应时,要先通入氢气把空气排尽才能加热,再者在反应的过程中氢气也不能被充分的利用,而反应后为了防止生成的铜被氧化,还要继续通入氢气至冷却,所以通入的氢气要大于实际反应的氢气的质量,所以若ag氢气和bg氧化铜反应,生成cg铜和dg水,可以确定a+b>c+d,故A判断正确;‎ B、mg锌放入ng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wg应该等于mg+ng再减去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又因为氢气的质量一定小于mg锌的质量,所以n<w,故B判断正确;‎ C、铁与硫酸铜反应发生的是置换反应,相当于用铁去换铜,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每56g铁能够置换出64g铜,即投入溶液中的少,而析出的多,所以溶液质量变小,所以s>e,故C判断正确;‎ D、由于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了氯化铜溶液和硫酸钡沉淀,沉淀不能算溶液的质量,所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要减去沉淀的质量,即:m+p>q,故D判断错误;‎ 故选D.‎ ‎【点评】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注意一定要考虑到所给物质是否完全反应,并且不要忽略了气体或沉淀的参与或生成.‎ ‎ ‎ ‎26.CO2在大气中含量增加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下列反应不属于自然界缓解“温室效应”的是(  )‎ A.CO2+H2O=H2CO3‎ B.CaCO3+CO2+H2O=Ca(HCO3)2‎ C.2NaOH+CO2=Na2CO3+H2O D.6nCO2+12nH2 O (C6H10O5)n+7hH2O+6nO2‎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自然界缓解温室效应的方法就是消耗二氧化碳,要从自然发生的化学反应角度判断.‎ ‎【解答】解:A.自然界中的水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生成碳酸,故A正确; ‎ B.碳酸钙,二氧化碳,水在自然界中能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消耗二氧化碳,故B正确;‎ C.自然界中没有氢氧化钠,该反应不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故C错误;‎ D.光合作用是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温室效应,难度不大,注意自然界缓解温室效应的方法就是消耗二氧化碳.‎ ‎ ‎ ‎27.将Mg、Al、Zn分别放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反应完成后,放出的氢气质量相同,其可能原因是(  )‎ A.放入的三种金属质量相同,盐酸足量 B.盐酸的质量相同,放入足量的三种金属 C.放入的Mg、Al、Zn的质量比为24:27:65,盐酸足量 D.放入的盐酸质量比为3:2:1,反应后无盐酸剩余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金属的质量,二是酸的质量.‎ ‎【解答】解:A、放入三种金属的质量相同,盐酸足量,则铝产生的氢气质量最多,其次是镁,最少的是锌,产生氢气质量不同,故A错误;‎ B、盐酸的质量相同,放入足量的三种金属,则盐酸全部参加反应,相同质量的盐酸所含氢的质量相同,故产生的氢气的质量相同 C、盐酸足量,金属全部参加反应.所以:‎ 设12g镁产生氢气的质量为x,则有 Mg+2HCl═MgCl2+H2↑‎ ‎24 2‎ ‎12g x ‎ 解得 x=1g 设9g铝产生氢气的质量为y ‎2Al+6HCl═2AlCl3+3H2↑‎ ‎54 6‎ ‎9g y ‎ 解得:y=1g 设32.5g锌产生氢气的质量为z Zn+2HCl═ZnCl2+H2↑‎ ‎65 2‎ ‎32.5g z ‎ z=1g 故B正确;‎ C、盐酸的质量相同,放入足量的三种金属,则盐酸全部参加反应,相同质量的盐酸所含氢的质量相同,故产生的氢气的质量相同,故C正确;‎ D、放入的盐酸质量比为3:2:1,反应后无盐酸剩余,则盐酸全部参加反应,盐酸的质量不同,产生的氢气质量不同,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的有关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进行.‎ ‎ ‎ ‎28.在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这四种化学反应中,可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类型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氧化反应.‎ ‎【分析】根据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种类、组成特点,分析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 ‎【解答】解:在化合反应中,只要有单质参加反应,就一定由化合价的变化;在置换反应中因为有单质参加和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在分解反应中,只要有单质的生成,就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在复分解反应中,因为是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新的化合物,一定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所以,可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类型有两种.‎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与物质中元素化合价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各类反应中物质的种类及组成特点,分析化合价的变化.‎ ‎ ‎ 三、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计32分)‎ ‎29.医用碘酒中的溶剂是 酒精 ,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 氯化钠 ,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氢氧化钙 ,配制波尔多液的盐是 硫酸铜 .‎ ‎【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用盐的用途.‎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液中溶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医用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氢氧化钙,配制波尔多液的盐是硫酸铜,故填:酒精,氯化钠,氢氧化钙,硫酸铜.‎ ‎【点评】掌握溶液中溶质的判断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30.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写出防止铁制品生锈的两种具体做法:‎ ‎① 铁栏杆表面涂一层油漆 ;‎ ‎② 用过的菜刀要擦干水,以防止生锈 .‎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分析】铁的锈蚀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防止铁生锈就要从隔绝空气的角度分析.‎ ‎【解答】解:铁的锈蚀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防止铁生锈就要使铁隔绝空气,如在铁栏杆表面涂一层油漆(或在铁表面镀一层耐腐蚀的金属或用油擦拭铁表面等);铁制品保持干燥,也可以防锈,如用过的菜刀要擦干水,以防止生锈.‎ 故答案为:①铁栏杆表面涂一层油漆;②用过的菜刀要擦干水,以防止生锈.‎ ‎【点评】金属的锈蚀和保护是经常考查的内容,此类考题与生活联系密切,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 ‎ ‎31.完成下列各题:‎ ‎(1)水通直流电的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 .‎ ‎(2)写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 ‎(3)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放置时间长了,在瓶口会形成一些白色粉末,写出生成白色粉末的化学方程式.‎ ‎ Ca(OH)2+CO2═CaCO3↓+H2O ‎ ‎(4)制作松花皮蛋的某种配方中主要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食盐和水等,其中氢氧化钠可用氢氧化钙代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能用氢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的原因. Na2CO3+Ca(OH)2═CaCO3↓+2NaOH .‎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反应,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按照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及注意的事项进行书写.‎ ‎【解答】解:(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填:2H2O2H2↑+O2↑.‎ ‎(2)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 ‎(3)石灰水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而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会在瓶口产生白色的粉末,所发生的反应为:Ca(OH)2+CO2═CaCO3↓+H2O;‎ ‎(4)碳酸钠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所以可以用氢氧化钙来代替氢氧化钠,故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1)2H2O2H2↑+O2↑.‎ ‎(2)2KMnO4K2MnO4+MnO2+O2↑;‎ ‎(3)Ca(OH)2+CO2═CaCO3↓+H2O;‎ ‎(4)Na2CO3+Ca(OH)2═CaCO3↓+2NaOH.‎ ‎【点评】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首先确定反应原理,然后再依据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条件,物质的状态符号和配平.‎ ‎ ‎ ‎32.下列四种物质:O2、CO、CO2、Na2CO3每种物质都有不同于其他三种物质的特点,请各写一点.‎ O2: 不含碳元素(或只含有一种元素) ;CO: 具有可燃性 ;‎ 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a2CO3: 属于固态物质 .‎ ‎【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根据所给物质的组成元素、气体的性质、用途和常温下的状态判断,就可以找出每种物质都有不同于其他三种物质的特点.从组成上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钠都含有碳元素,而氧气不含碳元素;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其它三种没有;二氧化碳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氧气、一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不变浑浊,碳酸钠不是气体;常温下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态,碳酸钠是固态.‎ ‎【解答】解:从组成上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钠都含有碳元素,而氧气不含碳元素;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其它三种没有;二氧化碳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氧气、一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不变浑浊,碳酸钠不是气体;常温下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态,碳酸钠是固态.‎ 故答案为:不含碳元素(或只含有一种元素);具有可燃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属于固态物质.‎ ‎【点评】在化学学习中分类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但是分类的依据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所以要学会按不同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 ‎ ‎ ‎33.某同学用氢气还原灼热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装置如图所示)‎ ‎(1)B装置中盛放的液体是 浓硫酸 ,其作用是 吸收氢气中的水分 .‎ ‎(3)E装置的作用是 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D装置 如果不连接E装置,得出的实验结论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论值.‎ ‎【考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运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和铜,要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测定水的组成,则氢气必须是干燥的,C装置减轻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U形管增重即生成的水的质量.水的质量减去氧元素质量就是氢元素质量.‎ ‎【解答】解:运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和铜没定水的组成,氢气须是干燥的,需用浓硫酸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C装置减轻的质量就是CuO中的O失去的质量,是氢气夺走了CuO中的O生成了水,U形管增重的质量就是该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则水中H元素的质量就是水的质量减去O元素的质量,若不连接E装置,外界中的水进入D装置,使D装置增重的质量增大,氧元素质量不变,则会使氢元素质量增大,氢氧元素质量比增大.‎ 故答案为:(1)浓硫酸;吸收氢气中的水分.‎ ‎(2)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D装置;大于.‎ ‎【点评】典型的实验探究题,熟练掌握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性质和实验才能准确解答该题,要分析清楚每步实验的目的即可准确解答该题.‎ ‎ ‎ ‎34.A、B、C代表三种单质,甲、乙、丙、丁代表四种氧化物.在常温下单质A与化合物丁的颜色、状态相同,丙与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 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 A+丙→B+乙 甲+丁→C+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丁的化学式是 CuO ;单质B的化学式是 Mg .‎ ‎(2)写出下面各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条件):甲与丙: CO+MgOMg+CO2↑ ;A与丁: C+2CuO2Cu+CO2↑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单质A和化合物丁颜色和状态都相同”的物质可能为碳和氧化铜,而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可以判断单质A为碳,而化合物丁应该为氧化铜,根据“丙与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可推测丙为氧化镁;根据“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A+丙→B+乙,甲+丁→C+乙”,则推测B为镁,C为铜,甲为一氧化碳,乙为二氧化碳.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解答】解:根据“单质A和化合物丁颜色和状态都相同”的物质可能为碳和氧化铜,而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可以判断单质A为碳,而化合物丁应该为氧化铜,根据“丙与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可推测丙为氧化镁;根据“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A+丙→B+乙,甲+丁→C+乙”,则推测B为镁,C为铜,甲为一氧化碳,乙为二氧化碳.代入检验,符合题意.故:‎ ‎(1)由分析可知:化合物丁的化学式是CuO;单质B的化学式是Mg.‎ ‎(2)由分析可知:甲为一氧化碳,丙为氧化镁;A为碳,丁为氧化铜;故甲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MgOMg+CO2↑;故A与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 故答案为:‎ ‎(1)CuO; Mg.‎ ‎(2)CO+MgOMg+CO2↑;C+2CuO2Cu+CO2↑.‎ ‎【点评】解题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并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 ‎ ‎ ‎35.(1)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②⑤ .‎ ‎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②化学性质相似③物理性质相似④是同一种物质⑤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⑥都是黑色固体 ‎(2)为了降低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作催化剂,使尾气中的CO与氮氧化物(NOx)反应,转化为空气中含有的两种气体(其中一种为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xCO+2NOx2xCO2+N2 其中NOx发生了 还原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金刚石是无色的固体;金刚石、石墨、C60是三种不同的物质,但是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在氧气中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2)根据CO与氮氧化物(NOx)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解答】解:(1)金刚石、石墨、C60的区别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正确;②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故正确;③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故错误;④金刚石、石墨、C60是三种不同的物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错误;⑤它们都是碳的单质,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故正确;⑥金刚石是无色的固体,故错误.故填:①②⑤;‎ ‎(2)根据信息“可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作催化剂,使尾气中的CO与氮氧化物(NOx)反应,转化为空气中含有的两种气体(其中一种为单质)”知,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2xCO+2NOx2xCO2+N2.其中NOx在反应中失氧,所以发生还原反应.故填:2xCO+2NOx2xCO2+N2;还原.‎ ‎【点评】将零散的化学知识整理归纳,是学好化学的可取方法之一.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归纳整理的习惯,从而帮助自己学好化学.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基本知识,思维跨度大,强调了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 ‎ 四、实验题(7分+10分计17分)‎ ‎36.某学生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1)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二氧化碳.‎ ‎(2)设计方案:将一定量氧化铁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生成气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3)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产生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4)实验:‎ 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 简答 ‎①称取3.2g氧化铁与2g炭粉均匀混合,放入重48.48g的玻璃管中,按上图装置连接 写出装置中编号仪器的名称:‎ A 铁架台 ,B 试管 ‎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其目的是 赶尽装置中的空气(或氧气) ‎ ‎③夹紧T处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现象说明 有CO2生成 ‎ ‎④待氧化铁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称得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52.24g ‎(5)数据处理:生成气体中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1:2 .‎ ‎(6)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得出原假设不成立,理由是 实验所得碳、氧元素质量比与CO2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不相符 .‎ ‎(7)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上述实验所得的结论: 所的气体是CO和CO2.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4)①铁架台是用来支撑和固定仪器进行加热等实验操作的,试管少量试剂的反应装置,根据常见的仪器对照解答.‎ ‎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燃性的气体和助燃性气体点燃会发生爆炸,‎ ‎③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根据二氧化碳中的碳氧质量比和题中的碳氧质量比进行比较解答.‎ ‎(7)根据 ‎【解答】解:(4)①A在这里主要支持直玻璃管进行加热反应的,B主要用来检验混合气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故答案为:铁架台,试管;‎ ‎②一氧化碳和氧气混合在点燃的条件下,可能发生爆炸,故答案为:赶尽装置中的空气(或氧气);‎ ‎③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故答案为:有CO2生成;‎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实验产物中气体质量为:(48.48g+3.20g+2.00g)﹣52.24 g=1.44 g,‎ 根据氧化铁的质量可计算出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g×=0.96g,‎ 则碳元素的质量为气体质量减去氧元素的质量为:1.44g﹣0.96g=0.48g,‎ 生成气体中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48g:0.96g=1:2;‎ ‎(6)在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而本题中的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所以假设不成立,故答案为:实验所得碳、氧元素质量比与CO2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不相符.‎ ‎(7)根据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0.48g,氧元素质量为0.96g,则反应后的气体中碳、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2:3,则所的气体是CO和CO2.‎ 答案:‎ ‎(4)‎ 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 简答 ‎①称取3.2g氧化铁与2g炭粉均匀混合,放入重48.48g的玻璃管中,按上图装置连接 写出装置中编号仪器的名称:‎ A 铁架台,B 试管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其目的是 赶尽装置中的空气(或氧气)‎ ‎③夹紧T处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现象说明 有CO2生成 ‎④待氧化铁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称得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52.24g ‎(5)1:2;‎ ‎(6)实验所得碳、氧元素质量比与CO2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不相符.‎ ‎(7)所的气体是CO和C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气体的检验和除杂的方法,以及根据元素的质量比确定气体的组成.本题属于实验探究题,既有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又有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结论的探究,综合性比较强.‎ ‎ ‎ ‎37.有一包从海水获得的粗盐,已经经过初步的提纯.课外活动小组对它的成分进行探究,并将粗盐进一步提纯.‎ 探究一:这包粗盐中还有什么杂质?‎ ‎(1)根据海水的成分和初步提纯的实验操作,估计该粗盐可能还含有的杂质是CaCl2和MgCl2.现用实验验证这种推测:‎ 取样并溶解,加入数滴NaOH溶液,目的是检验有没有 MgCl2 (填化学式)‎ 接着再加入数滴Na2CO3溶液,目的是检验有没有 CaCl2 (填化学式)‎ 实验证明,这包粗盐含有的杂质是CaCl2.‎ 探究二、这包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按下面步骤继续进行实验:‎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 ‎②将样品加水溶解,制成粗盐溶液;‎ ‎③向粗盐溶液加入过量的某种试剂,过滤;‎ ‎④沉淀洗涤后小心烘干,得到纯净固体A;‎ ‎⑤滤液在进行某一操作后,移入蒸发皿蒸发,得到纯净固体B;‎ ‎⑥称量实验中得到的某种固体.‎ ‎(2)在②③⑤的步骤中,都使用到同一仪器(填名称) 玻璃棒 ;它在步骤②和⑤的操作方法相同,但目的不同,在步骤②的目的是 加速溶解 .在步骤⑤的目的是 加热时,使液体受热均匀 .‎ ‎(3)步骤③中加入的试剂是(写化学式) Na2CO3 ;步骤⑤进行的“某一操作”是 加入适量或过量的稀盐酸 ,目的是 除去过量的碳酸钠 .‎ ‎(4)步骤⑥中,你认为需要称量的固体是固体A还是固体B(填A或B) A ,你不选择称量另一种固体的理由是 B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粗盐提纯的过程解答即可;‎ 探究一:根据CaCl2和MgCl2,与NaOH和Na2CO3反应的情况进行判断;‎ 探究二:根据溶解、过滤、蒸发时用的仪器以及玻璃棒的作用进行解答;‎ 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进行解答;‎ 根据B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进行解答.‎ ‎【解答】解:‎ 探究一:‎ ‎①因为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沉淀或气体生成,加入数滴NaOH溶液,目的是检验有没有氯化镁;‎ ‎②因为Na2CO3溶液与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加入数滴Na2CO3溶液,目的是检验其有没有氯化钙;‎ 故答案为:MgCl2,CaCl2;‎ 探究二:‎ ‎②③⑤步骤中,都使用到同一仪器为玻璃棒.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粗盐的溶解;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步骤③中加入试剂是Na2CO3,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步骤⑤进行的“某一操作”是加入适量或过量的稀盐酸,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步骤⑥中需要称量的固体是A,因为B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故答案为:‎ ‎(1)MgCl2;CaCl2;(2)玻璃棒;加速溶解;加热时,使液体受热均匀 ‎(3)Na2CO3;加入适量或过量的稀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钠;(4)A,B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粗盐提纯的实验的掌握.探究二中步骤④沉淀洗涤后小心烘干,得到纯净固体A是碳酸钙,步骤⑥称量实验中得到的固体A(碳酸钙)的质量,根据CaCl2+Na2CO3=CaCO3↓+2NaCl可计算出CaCl2的质量,根据题意可知这包粗盐含有的杂质是 CaCl2,则这包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100%.‎ ‎ ‎ 五、计算题(5分+6分,计11分)‎ ‎38.在公共场所有如下广告:‎ 化肥广告 国际首创优质化肥:碳酸氢铵(NH4HCO3)‎ 氮含量全球最高:(24.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肥中所含的植物营养元素是 氮 .‎ ‎(2)证明该化肥是氮肥的实验步骤是: 取少量该化肥于试管中加热,有刺激性气味 .‎ ‎(3)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7.7% ,该广告宣称其氮含量是 24.1% ,因此,这是一则 虚假 (填真实或虚假)广告.(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考点】铵态氮肥的检验;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分析】(1)根据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解答 ‎(2)根据氮肥的检验方法解答 ‎(3)计算出化肥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广告中的含氮量24.1%比较,若相等则广告是真实的,若小于广告值则广告不真实 ‎【解答】解:(1)碳酸氢铵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氮元素,是氮肥.‎ ‎(2)碳酸氢铵加热时易分解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3)碳酸氢铵(NH4HCO3)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7.7%‎ ‎∵17.7%<24.1%‎ ‎∴广告不真实 故答案为:‎ ‎(1)氮(或N)‎ ‎(2)取少量该化肥于试管中加热,有刺激性气味 ‎(3)17.7%;24.1%;虚假 ‎【点评】判断此广告是否是虚假广告则需求出纯净物中氮元素质量分数和广告中的数值比较即可,‎ ‎ ‎ ‎39.现有Na2O、NaOH、Na2CO3的混合物11.2g,将其与49.5g20%的稀盐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同时放出2.2g气体.试求:‎ ‎(1)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依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2)根据元素守恒,盐酸中的氯元素全部转化成氯化钠,然后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设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 x 2.2g ‎=‎ ‎ x=5.3g ‎(2)设转化成的氯化钠为y HCl﹣﹣﹣﹣﹣Cl﹣﹣﹣﹣﹣NaCl ‎36.5 58.5‎ ‎49.5g×20% y ‎=‎ ‎ y=15.9g 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7.2%.‎ 故答案为:(1)5.3g;‎ ‎(2)27.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元素守恒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