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4.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2年天津中考物理试卷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是( )
A.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
纺织工人戴防噪声耳罩
C.
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D.
放鞭炮时捂耳朵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逐个分析选择项中的措施,与以上三种方法相对应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
解: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
B、纺织工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合题意.
C、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放鞭炮时捂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噪声的减弱办法是针对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这三个过程来采取措施的.两者对应起来,可以简化对噪声减弱办法的记忆.
2.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
图析法。
分析:
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从光的传播方向和传播路径去分析4个图即可.
解答:
解: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O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
B图中光的传播方向标错了,C图中光线发生了偏折,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C图也不正确;D图中不仅光线发生了偏折,而且光的传播方向也标错了,所以D图也不正确,只有A图是正确的.
故选A.
点评:
本题通过作图的形式考查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结合了成语,是一道好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看光线的方向是否正确,光线是从外界射进井里;二是光的传播路径是否是直的.
3.下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
图析法。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
解:A、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要靠近法线.而图中却是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而图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同侧,故本选项错误
C、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而图中传播方向不改变,故本选项错误.
D、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要靠近法线.所以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在分析光的折射光路图时要注意:不管光从哪种介质斜射向哪种介质,在光疏质(密度比较小的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大;在光密质(密度比较大的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小,即“疏大密小”.角度越小,光线越靠近法线.
4.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凝固,后升华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先凝固,后蒸发
D.
先凝华,后升华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要正确判断物态变化过程,首先要弄清水是以怎样的物态形式出现,结合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和汽化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判断出正确选项.
解答:
解:刚进屋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使眼镜变得模糊;然后随着眼镜温度的升高,小水珠又蒸发变成水蒸气,眼镜重新变得清晰;即整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先液化后汽化;
故选B.
点评:
要正确判断物态变化过程,一定要搞清熔化、汽化、升华和它们的反过程凝固、液化、凝华这些概念,然后根据物体先后的状态来进行判断.
5.图中,物体所受的两个力彼此平衡的是( )
A.
B.
C.
D.
考点:
平衡力的辨别。
专题:
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AB、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B选项不正确;
C、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C选项正确;
D、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选项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二力平衡的辨别关键就是抓住平衡的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即可判断.
6.我们在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应开发和利用新的能源.作为未来的理想能源应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列不符合理想能源必要条件的是( )
A.
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B.
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
C.
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D.
必须足够昂贵,可以保证节约使用
考点:
新能源。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本题考查了未来理想能源的条件,未来新能源应满足的条件:①贮量丰富;②价格便宜;③技术成熟;④安全清洁.
解答:
解: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开发利用工作之便;
第二,必须足够低廉,保证多数人用得起;
第三,相关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安全使用;
第四,必须足够清洁、无污染环境,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未来的理想能源的条件,是一道基础题.
7.下图中,能说明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 )
A.
B.
C.
D.
考点:
直流电动机的原理。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本题涉及的实验内容较多,解题时首先要弄清四个选项所研究的是哪些实验或现象,再进行判断;电动机的原理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的原理制成的.
解答:
解:A、该图是电磁继电器,是电磁铁的应用,故该选项错误;
B、当闭合开关后,线圈会转动,即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故该选项正确;
C、当导体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偏转,即会产生感应电流,即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原理,故该选项也是错误的;
D、该选项是用来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实验,故该选项也是错误的.
故选B.
点评:
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它在工作时要消耗电能,因此解题时观察图形中有无电源是此题的解题关键.
8.如图所示,墙壁上线盒内有三根电线,其中红色为火线、蓝色为零线、黄绿色为地线,现将三孔插座与三根电线连接,下图中接线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两孔插座接法: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
(2)三孔插座接法: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
解答:
解:插座是三孔插座,上面的一孔接入黄绿色地线,左孔接入蓝色零线,右孔接入红色火线.
故选C.
点评:
掌握家庭电路中保险丝、开关、灯泡、插座的正确接法,本题相对比较简单.
9.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 )
A.
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B.
地面发生漫反射
C.
水面发生漫反射
D.
水面不发生反射
考点:
镜面反射。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物体发的光或反射的光线能进入人的眼睛.
(2)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3)人感觉物体的亮暗,关键是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进入眼睛的光多就感觉亮,进入眼睛的光少就感觉暗.
解答:
解:如图,迎着月光走,月光经积水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积水面亮;而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所以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
故选B.
点评:
(1)掌握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正确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不要误以为镜面反射就一定亮,漫反射就一定暗,感觉亮暗关键是看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
10.身高16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
A.
教室宽5臂展,约8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
教室长10步幅,约30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
课桌长4拃,约2.8m(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
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
考点:
长度的估测。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几种物体的长度有个初步的了解,并熟悉长度的各个单位,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选项.
解答:
解:A、教室的宽一般接近10m;故8m符合生活实际;故A正确;
B、教室的长度一般在15m左右,达不到30m;故B错误;
C、单人课桌长在1m以内,双人课桌长在1.5m左右,不会达到2.8m;故C错误;
D、物理课本厚约1cm,达不到10cm;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几个符号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选错的得0分).
11.下表中列出了一些生活现象和现象产生的原因.
生活现象
产生原因
a.将糖放入盛水的杯中,一会儿都变甜
e.气体被压缩内能增加
b.汽车急刹车时,乘客身体向前倾
f.流体流速越大处压强越小
c.乘客在火车站台候车,须站在安全线外
g.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用打气筒打气时,气筒内气体温度升高
h.物体具有惯性
A.
a﹣﹣g
B.
b﹣﹣f
C.
c﹣﹣h
D.
d﹣﹣e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惯性;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扩散现象。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3)流体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越小;
(4)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解答:
解:(1)将糖放入盛水的杯中,一会儿都变甜,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汽车急刹车时,乘客身体向前倾,说明乘客具有惯性;
(3)乘客在火车站台候车,须站在安全线外;因为火车经过时,周围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变小,容易把人带向车的方向;
(4)用打气筒打气时,气筒内气体温度升高,说明外界对空气做功,气体被压缩内能增大.
故选A、D.
点评:
本题考查内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1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 )
A.
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
B.
凸透镜位于b点右侧
C.
蜡烛在a点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
D.
蜡烛在b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②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③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对四个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和判断.
解答:
解;
(1)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说明像距在变小,物距在变大,而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置不变,所以凸透镜应位于a点的左侧.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所以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故C符合题意.
(3)蜡烛在a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蜡烛在b点时,仍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应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和C.
点评:
(1)根据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能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在照相机实际拍照时经常出现,也体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一定要掌握.
13.如图所示,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恒定,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R1、R2两端的电压U1、U2与电流I的变化关系图象如下选项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阻的串联。
专题:
推理法;图析法。
分析:
①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V1测量的是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量的是滑动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首先判断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再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判断出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可利用公式I=判断出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②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不变,利可用公式U=IR判断出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再利用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判断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的变化,从而可以判断出R1、R2两端的电压U1、U2与电流I的变化关系图象.
解答:
解:
①从图可知,定值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串联R2串联,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其连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大,则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可知,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的变大,而电源电压不变,由公式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②因为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不变,而电路中的电流变小,所以由公式U=IR可知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变小;而电源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U2变大.
综上所述,当电路中的电流I变小时,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变小,符合此要求的是B.
当电路中的电流I变小时,滑动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U2变大,符合此要求的是C.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电压、电流和电阻关系的掌握和运用,关键是欧姆定律的应用,还要会看“U﹣I”关系图象.
14.如图所示,将底面半径为2R的圆柱形薄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把高为h,密度为ρ(ρ<ρ水).半径为R的实心圆柱体木块竖直放在容器中,然后向容器内注水,则( )
A.
注水前,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为ρgh
B.
注水前,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强为ρgh
C.
若使木块竖直漂浮,向容器中注入水的质量至少为πR2ρh
D.
若使木块竖直漂浮,向容器中注入水的质量至少为3πR2ρh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知道木块的底面积和高,求出木块的体积,知道木块的密度,利用m=ρV求木块的质量,利用G=mg求木块的重力,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木块的重力;
(2)知道受力面积,利用压强公式p=求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强;
(3)若使木块竖直漂浮,注入水的质量最少,即木块与容器底接触且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恰好为零,此时木体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据公式F浮=ρgV排可求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从而求出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根据公式V=Sh可求注入水的体积;根据公式m=ρV可求注入水的质量.
解答:
解:
(1)木块的体积:
V=Sh,
木块的质量:
m=ρV=ρSh,
木块的重力:
G=mg=ρShg,
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
F=G=mg=ρShg,故A错;
(2)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强:
p===ρhg,故B正确;
(3)当木块与容器底接触且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强恰好为零时,此时注入水的质量最少,
F浮=G=mg=ρπR2hg,
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V排===,
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
h水===,
注入水的体积为:
V水=(S容﹣S木)h水=[π(2R)2﹣πR2]×=3πR2,
注入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ρ水3πR2=3πR2ρh,故C错、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为力学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重力公式、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漂浮条件的掌握和运用,难点在第三问,知道要使木块竖直漂浮,注入水的质量最少,木块与容器底接触且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恰好为零,是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5.事实表明,0~4℃的水“热缩冷涨”,高于4℃的水“热涨冷缩”,由此可知4℃水的 密度 最大,所以封冻河面下较深河底的水温保持4℃.冰层下接触冰的水的温度是 0 ℃.
考点:
密度及其特性;摄氏温度及其计算。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实验证明,对0℃的水加热到4℃时,其体积不但不增大,反而缩小.当水的温度高于4℃时,它的体积才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膨胀.因此,水在4℃时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水与冰的交界处,水和冰的温度是相同的,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解答:
解:(1)事实证明,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水在4℃时密度最大.
(2)冰下和水的交界处,有冰有水,其温度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
故答案为:(1)密度;(2)0.
点评:
此题考查了水的反常膨胀的特性,对这一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要理解,并会运用.
16.如图是电工常用的一种钢丝钳,钳柄上套有橡胶套,因为这种橡胶是 绝缘 体,用它修理电路时可防止触电;橡胶套外表面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目的是增大手与钳柄之间的 摩擦 .
考点:
绝缘体;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橡胶本身就是绝缘体,根据题中所说用它修理电路时可防止触电,就可说明钳柄上套有橡胶套,是因为橡胶是绝缘体;
(2)橡胶套外表面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说明表面粗糙,根据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可知目的是增大手与钳柄之间的摩擦.
解答:
解:钳柄上套有橡胶套,因为这种橡胶是绝缘体,这样可防止触电;
橡胶套外表面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目的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手与钳柄之间的摩擦的.
故答案为:绝缘;摩擦.
点评:
(1)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还要结合题中意思,确定钳柄上套有橡胶套到底是为了什么;
(2)橡胶套外表面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目的是增大摩擦,对学生不会有太大难度.
17.人造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当它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卫星的动能 减小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卫星的势能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动能就越大;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解答:
解:当人造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其运行速度减小,故动能减小;卫星的高度在增大,故重力势能在增大;
人造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故答案为:减小;增大.
点评:
(1)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
(2)能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变化.
18.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如图是 做功 冲程,在此冲程中 内 能转化为机械能.
考点: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专题:
简答题;图析法。
分析:
由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关闭和打开情况、活塞的上行和下行情况来判断是哪个冲程;
汽油机四个冲程中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排气和吸气冲程没有能的转化.
解答:
解:如图,进气门和排气门都是关闭的,活塞下行,火花塞喷出电火花,可以判断是做功冲程,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答案为:做功;内.
点评:
本题考查了汽油机四冲程的判定方法和其中的能量转化,属于基础题目.
19.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重为8N的木块,在水平长木板沿直线匀速移动0.5m,如图所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2.4 N,木块所受的重力做功 0 J.
考点:
功的计算;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由指针所在的位置得出拉力大小,由于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摩擦力;
(2)木块水平移动,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重力不做功.
解答:
解:
(1)由图可知,拉力F=2.4N,
∵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f=F=2.4N;
(2)由于木块水平移动,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做功为0.
故答案为:2.4;0.
点评:
本题考查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和功的计算,关键是知道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做功的条件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20.如图是某同学家中的电能表,现用它测量一只灯泡的实际功率.他关掉其他电器只让该灯泡工作,电能表转盘转过30转用时10min,这段时间灯泡消耗的电能是 0.01 KW•h,灯泡的实际功率是 60 W.
考点:
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3000r/kw•h”的意义为: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就转过3000r,从而可以计算出电能表的转盘转过30r消耗的电能,又知道工作时间,可利用公式P=计算出灯泡的实际功率.
解答:
解:
∵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就转过3000r,
∴电能表的转盘转过30r消耗的电能为:W==0.01kw•h=3.6×104J,
而t=10min=600s,
∴灯泡的实际功率为:P实际===60W.
故答案为:0.01;60.
点评:
本题考查消耗电能的计算和功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应用,要学会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21.某教师在“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演示实验.
(1)在弹簧下端挂上小筒和金属块,记下弹簧伸长后指针位置O,如图甲所示.
(2)溢水杯中装满水,把金属块全部浸入溢水杯的水中,用烧杯收集排开的水,弹簧缩短,如图乙所示.
(3)把烧杯中的水全倒入小筒中,弹簧指针又恢复到原来位置O,如图丙所示.乙图的弹簧比甲图的弹簧缩短了,说明金属块受到 浮力 的作用;丙图弹簧指针又恢复到位置O,说明 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水所受的重力 .
考点:
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乙图的弹簧比甲图的弹簧缩短了,说明金属块受到了向上托的力,即浮力;根据实验现象和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回答.
解答:
解:由乙图可知,乙图的弹簧比甲图的弹簧缩短了,说明金属块受到了向上托的力,即金属块受到了浮力;
丙图弹簧指针又恢复到位置O,说明金属块受到了浮力等于排开水所受的重力.
故答案为:浮力;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水所受的重力.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运用,考查了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属于基础题目.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0分.解题中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还要有公式及数据代入过程,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
22.如图所示,烧瓶中装有0.3kg煤油,电阻丝的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当电流表的示数为2A时通电5min,煤油的温度由20℃升高到30℃.[c煤油=2.1×103•℃)]
求:(1)煤油吸收的热量;(2)电阻丝加热煤油的效率.
考点:
热量的计算;能量利用效率;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知道煤油的质量,煤油的比热容和温度变化,可利用热量公式Q吸=cm(t﹣t0)计算出煤油吸收的热量.
(2)从图可知,电阻丝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量的是整个电路中的电流.知道电阻丝的阻值、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和通电时间,可利用公式Q=I2Rt计算出电流通过电阻丝放出的热量,再利用公式η=计算出电阻丝加热煤油的效率.
解答:
解:
(1)∵c煤油=2.1×103J/(kg•℃),m=0.3kg,t0=20℃,t=30℃,
∴煤油吸收的热量为:Q吸=c煤油m(t﹣t0)=2.1×103J/(kg•℃)×0.3kg×(30℃﹣20℃)=6300J.
(2)∵电阻丝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量的是整个电路中的电流,
∴通过电阻丝的电流为I=2A,
而R=10Ω,t=5min=300s,
∴电流通过电阻丝放出的热量为:Q=I2Rt=(2A)2×10Ω×300s=1.2×104J,
则电阻丝加热煤油的效率为:η===52.5%.
答:(1)煤油吸收的热量为6300J.
(2)电阻丝加热煤油的效率为52.5%.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和焦耳定律公式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对能量利用效率的理解和应用,是一道电学与热学的综合应用题,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23.根据要求完成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
器材: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开关个一个、导线若干.
(1)请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完成图1电路连接.
(2)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 0.24 A,灯泡的电阻为 10 Ω.
考点:
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实物的电路连接;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专题:
实验题;作图题。
分析:
(1)伏安法测灯泡电阻,电源、开关、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串连接入电路,电压表与灯泡并联,据此画出实验电路图;根据实验电路图连接实物图,连线时要注意,电表正负接线柱不要接法,注意滑动变阻器的接法;
(2)根据图2所示电压表与电流表确定电表的量程与最小分度值,然后根据电表指针位置读出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然后由欧姆定律求出灯泡电阻.
解答:
解:(1)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如图1所示,实物电路图如图2所示;
故答案为:实验电路图如图1所示;实物电路图如图2所示.
(2)由图2知:电流表的量程是0.6A,最小分度值是0.02A,电流表示数是0.24A;
电压表量程是3V,最小分度值是0.1V,电压表示数是2.4V;灯泡电阻为R===10Ω;
故答案为:0.24:10.
点评:
1、本题考查了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电路图、电表读数、求灯泡电阻,是实验的常考内容;
2、应根据实验原理与所给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图;
3、连接实物图时应注意:①电压表、电流表的正负极不要接反.②注意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不要接错.
③滑动变阻器的分压与限流接法,滑片移动时阻值的变化应符合题意要求.④作图要美观,连线不要交叉;
4、电表读数时,应先确定电表的量程与最小分度值,再根据指针位置读出电表示数,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垂直.
24.如图所示,工人利用滑轮组将沙子从地面提升到距地面6m高的三楼,沙子的质量为50kg,装沙子的桶的质量8kg,动滑轮的质量为2kg,工人匀速拉绳子的力为300N(忽略摩擦和绳重,g取10N/kg)
求:(1)工人做的总功;
(2)工人做的额外功.
考点:
功的计算;有用功和额外功。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由图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2h,利用公式W=FS求拉力做功;
(2)由于忽略摩擦和绳重,提升动滑轮和桶做的功为额外功,利用W=Gh求工人做的额外功.
解答:
解:
(1)由图知,n=2,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2h=2×6m=12m,
拉力做功:
W总=FS=300N×12m=3600J;
(2)∵忽略摩擦和绳重,
∴W额=(G桶+G动)h=(m桶+m动)gh=(8kg+2kg)×10N/kg×6m=600J.
答:(1)工人做的总功为3600J;
(2)工人做的额外功为600J.
点评:
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有用功和额外功的计算,知道忽略摩擦和绳重,提升动滑轮和桶做的功为额外功是本题的关键.
25.现有两个小灯泡A和B,分别标有“6V 6W”和“6V 8W”,先将灯泡A与定值电阻R0串连接入电路中,灯泡A恰能正常发光,如图所示.若用灯泡B替换灯泡A接在电路中,灯泡B的实际功率大于还是小于8W?请说明理由(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考点:
电功率的计算;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专题:
计算题;动态预测题。
分析:
根据铭牌可知两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R=求出先后接入电路两灯的电阻阻值,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分压特点判断灯泡两端分得的电压变化,最后利用P=得出B灯泡实际消耗电功率的变化.
解答:
解:灯泡B的实际功率小于8W.
RA===6Ω,RB===4.5Ω,
由题意可知,电路中接入灯泡A时,灯泡A正常发光,灯泡两端的电压为6V.
当用灯泡B替换灯泡A时,由于RB<RA,
所以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的关系可知,UB<UA,即灯泡B两端的电压一定小于6V;
根据P=可知,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8W.
答:灯泡B的实际功率小于8W.
由铭牌可知两灯泡的额定电压相等,根据公式R=可知电压相同时,B的额定功率大、其电阻小;
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替换后灯泡B两端的电压变小,小于6V,由P=可知这只灯泡消耗的功率小于6W.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理解,以及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知道并熟练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阻分压特点较为关键.
26.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乘火车去参加车模比赛.在行驶的火车上,小明想:“人顺着和逆着火车的行驶方向以相同的速度从车厢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相等吗?”小明和同学们讨论后,决定用随身携带的赛车进行实验探究,并设计出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如图1所示,在车厢前后选取A、B两处,让两辆赛车同时开始做从A到B和从B到A的匀速直线运动,观察赛车是否同时到达各自的终点.改变A、B两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两次(在实验过程中火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方案二:如图2所示,在车厢前后选取A、B两处,让一辆赛车做从A到B的匀速直线运动,利用电子手表的停表功能测出赛车从A到B的运动时间;然后让该赛车以相等的速度做从B到A的匀速直线运动,测出运动时间.比较两次时间的长短.改变A、B两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两次(在实验过程中火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1)针对方案一,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不可取,请你说明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2)针对方案二,请你设计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物理学方法;运动快慢的比较。
专题:
设计与制作题;控制变量法;图析法。
分析:
(1)实验方案是否可取,从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能否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是否存在明显的设计缺陷等方面考虑;
(2)由方案二知,实验需要记录的物理量由两点之间的距离,由A到B的时间和由B到A的时间;为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至少做三次实验.表格设计应体现以上内容.
解答:
答:
(1)因为实验前没有明确两辆赛车的速度大小,实验过程中也不能保证两车的运动速度相同,所以比较它们能否同时到达各自的终点就没有意义了.
(2)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设计如下:
赛车速度v一定
次数
A、B间距离(m)
A到B的时间(s)
B 到A的时间(s)
1
2
3
点评:
实验过程要体现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实验数据记录的表格设计,只要方便数据记录,方便发现规律,简单直观,都是可取的.
27.小明要测量一根1m左右、粗细和质地都均匀的细木棒的质量,通过估测发现木棒的质量会超出现有天平的量程.于是,他想用其他方法进行测量.
现有器材:天平、一块质量适当的金属块、一把量程为20cm的刻度尺和几根足量长的细绳.
只利用现有器材请你帮他设计测量这根细木棒质量的方案,要求:
(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需测量的物理量;
(2)写出木棒质量的数学表达式(用测量量表示).
考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
专题:
设计与制作题。
分析:
(1)木棒的质量会超出现有天平的量程,不能量程直接测量,可以把木棒当做杠杆,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解:
如图,将金属块挂在木棒的一端,用细绳拴在木棒中间某一位置(支点),移动绳的位置,使木棒保持水平平衡,木棒的重力作用在中心上,用刻度尺测量两边力臂,用天平测量铁块的质量(求出重力),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木棒重力;
(2)由于木棒保持水平平衡,求出两边力臂,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木棒的重力,再用重力公式求木棒的质量.
解答:
解:
(1)主要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m;
②用细绳和刻度尺测出木棒的长度L;
③将用细绳系好的金属块系在木棒的一端,然后再将另一细绳一端做成绳环套在木棒上,用手提起该绳的另一端,并移动绳环的位置,使木棒保持水平平衡;
④用细绳和刻度尺测量出绳环到系金属块那端的木棒长度L′.
(2)如图,以O为支点,
∵杠杆平衡,
∴G铁×L′=G×(L﹣L′)
即:mg×L′=Mg×(L﹣L′)
解得:木棒的质量:
M=m.
答:(1)主要实验步骤和需测量的物理量同上;
(2)木棒质量的数学表达式为M=m.
点评:
本题巧用杠杆平衡条件测量木棒的质量,难点在实验步骤的设计,想到把木棒当做杠杆去用是本题的突破口.
28.高压锅是生活中一种密闭的加热容器.锅盖中央有一出气孔,孔上盖有限压阀,当锅内气压达到限定值时,限压阀被锅内顶起放出部分气体,实现了对锅内气体压强的控制.如图所示,某高压锅锅体的内底面积为S,侧壁竖直,出气孔横截面积为S0,限压阀质量为m0,限压锅顶部面积为St(已知大气压强p0)
(1)写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2)求使用高压锅时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
(3)为保证使用安全,不可随意增加限压锅质量.如果限压阀的质量增加m,请计算锅体与锅盖咬合处锅体对锅盖的最大作用力增大多少.
考点: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
(1)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2)根据限压阀质量求出其重力,此时重力即为压力,利用限压阀出气口横截面积求出此时压强,再加上大气压的值即为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锅内最大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与限压阀产生的压强之和.
(3)限压阀质量增加,其内部压强相应增大,内外压强平衡时,再结合作用面积的大小,可求出压力的增加量.
解答:
解:(1)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液体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
(2)已知大气压强p0,内底面积为S,出气孔横截面积为S0,限压阀质量为m0,限压锅顶部面积为St则大气压力F0=p0S0,限压阀重力G=m0g,
当限压阀刚要被顶起时,受力平衡,此时压力F=F0+G=p0S0+m0g,
出气孔横截面积为S0,锅内气体最大压强
p=
p=
(3)锅内气体对锅盖最大压力的增加量
△F=△p(S﹣S0)=(S﹣S0)=mg﹣mg
锅体对锅盖的最大作用力增加量为△F′=△F=mg﹣mg
因为S远大于S0,所以△F′=mg
故答案为;(1)液体表面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2)使用高压锅时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p=;
(3)锅内气体对锅盖最大压力的增加量△F′=mg.
点评:
此题涉及到大气压的综合应用,重力的计算,压强大小及其计算的等知识点,这是一道数学与物理的综合性题目,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要学会用字母表达式去表达物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