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1.5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信息卷二含解析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安徽省2016年中考化学考前冲刺信息卷(二)‎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花香四溢 B.干冰升华 C.铁钉生锈 D.烧碱潮解 ‎2.‎2016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下列行为与此主题不相符的是(  )‎ A.倡导低碳生活,多步行,少开车 B.农业上改大水浸灌为喷灌、滴灌 C.回收废旧金属,寻找金属代用品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中考前奶奶想亲自下厨为小莉做一顿午餐,食谱为面条、鸡肉、蛋汤、大虾、牛奶.为使营养均衡,你觉得最好还要补充(  )‎ A.‎ 花生 B.‎ 鲫鱼 C.‎ 米饭 D.‎ 青菜 ‎4.一种环保型石头纸,是以碳酸钙(CaCO3)为主料(内层),聚乙烯(C2H4)n,为辅料(双外层)制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a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B.碳酸钙属于氧化物 C.聚乙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聚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5.2015年10月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宣布在自然界中发现金属铀,铀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核内中子数为92‎ C.相对原子质量为238.0 D.金属铀的化学式为U ‎6.英国学生发明可食用“水瓶”,其外壳由可食用海藻膜制成,用以替代塑料瓶,其中的海藻膜由褐藻和氯化钙制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可食用“水瓶”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B.海藻膜是一种纯净物 C.可食用“水瓶”中的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D.可食用“水瓶”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取3.5mL液体 B.‎ 甲烷验纯 C.‎ 干燥二氧化碳 D.‎ 测定溶液pH ‎8.如图表示水消毒时所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数目都不变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后剩余了水,因此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生成物的水溶液呈中性 ‎9.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则集气瓶中一定不含有O2‎ B.氦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氦原子和镁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C.水电解产生H2和O2,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CO2后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10.有关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温度低于t1℃时,b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D.若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则a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 ‎ 二、简答题(5小题,共34分)‎ ‎11.高压锅是生活中常用的炊具 ‎(1)如图所示的高压锅含有的一种金属单质是      (写化学式),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      .‎ ‎(2)高压锅蒸煮食物时,锅内压强变大,请从分子角度解释其主要原因      .‎ ‎(3)铝制炊具主要利用了铝的      性;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2.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若用A装置制氧气,在制取氧气时试管中的棉花没有发生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2)制取和收集氢气可选用装置      (填字母).‎ ‎(3)小波同学对B装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改进后的F装置的优点是      .‎ ‎(4)检查F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可借助水和图中的其他装置)      .‎ ‎13.Mg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目前世界上60%的Mg是从海水(主要含NaCl和MgCl2等)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图 ‎(1)操作a的名称是      ,操作a和操作b都用到一种玻璃仪器是      .‎ ‎(2)试剂①应过量,理由是      .‎ ‎(3)请写出Mg(OH)2沉淀与试剂②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得到金属Mg和一种单质,该单质的化学式为      .‎ ‎(5)写出NaCl的一种用途      .‎ ‎14.我们知道,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那么碳酸钠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呢?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猜想】猜想1;Na+使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2:CO32﹣使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3:      使酚酞试液变红 ‎【设计实验】该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1)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有      .‎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得出结论】猜想2正确.‎ ‎【交流反思】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碳酸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也是由于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      .‎ ‎【解释评价】探究结束后,小强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验证猜想:向少量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澄清石灰水,当恰好不再产生沉淀时,停止滴加;再将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红,由此,小强认为碳酸钠溶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粒子并不是CO32﹣.‎ ‎(1)写出上述实验中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2)你是否同意小强的观点、      ,理由是      .如果不同意,请改进上述实验方案:      .‎ ‎15.青铜是铜锡合金,某学习小组为研究其中锡(Sn,银白色金属)和铜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探究一:金属锡和铜的活动性顺序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金属锡加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      ‎ 锡比铜的金属活动性强 若在生成物中锡元素为+2价,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还发现试管中有无色气体产生,于是继续探究.‎ 探究二:无色气体的成分 ‎【猜想假设】A、氢气 B、氧气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 E、一氧化碳 ‎【分析推理】小明认为无色气体不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理由是      .‎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能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 ‎【设计方案】(1)依据资料,小红设计如表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 ‎      ‎ 无色气体不是二氧化硫 ‎(2)为确定气体成分,小组同学将气体通入如图所示装置,装置中表面含氧化铜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 ‎【得出结论】锡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      .‎ ‎【思维拓展】‎ ‎(1)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      .‎ ‎(2)影响气体生成的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列出其中一种因素,并设计实验验证.      .‎ ‎ ‎ 三、计算题(6分)‎ ‎16.为了测定某品牌小苏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向10g小苏打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放出4.4g二氧化碳气体.假设该样品中只含有氯化钠一种杂质,请计算 ‎(1)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 ‎(2)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 ‎ ‎2016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考前冲刺信息卷(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花香四溢 B.干冰升华 C.铁钉生锈 D.烧碱潮解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花香四溢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铁钉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烧碱潮解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2.‎2016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下列行为与此主题不相符的是(  )‎ A.倡导低碳生活,多步行,少开车 B.农业上改大水浸灌为喷灌、滴灌 C.回收废旧金属,寻找金属代用品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分析】A、根据“低碳生活”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解答;‎ B、根据喷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进行解答;‎ C、回收废旧金属,寻找金属的代用品,提高废旧金属的利用率,可节约金属资源;‎ D、根据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进行解答.‎ ‎【解答】解:A、倡导多步行,少开车,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符合主题;‎ B、喷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为了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浸灌为喷灌、滴灌是正确的,故B正确;‎ C、回收废旧金属,寻找金属的代用品,提高废旧金属的利用率,可节约金属资源,是保护金属资源有效途径之一,故选项正确 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地理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 ‎ ‎3.中考前奶奶想亲自下厨为小莉做一顿午餐,食谱为面条、鸡肉、蛋汤、大虾、牛奶.为使营养均衡,你觉得最好还要补充(  )‎ A.‎ 花生 B.‎ 鲫鱼 C.‎ 米饭 D.‎ 青菜 ‎【考点】均衡营养与健康.‎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和合理膳食的原则,结合题中所给的食谱判断所含的营养素以及缺少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结合题意,面条主要成分为糖类,鸡肉、蛋汤、大虾、牛奶中含有油脂、蛋白质和无机盐,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花生富含蛋白质;鱼肉富含蛋白质;米饭富含糖类;青菜中富含维生素.‎ 故选D.‎ ‎【点评】“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本题考查了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同时告诫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营养物质的均衡搭配,要合理膳食.‎ ‎ ‎ ‎4.一种环保型石头纸,是以碳酸钙(CaCO3)为主料(内层),聚乙烯(C2H4)n,为辅料(双外层)制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a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B.碳酸钙属于氧化物 C.聚乙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聚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B.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在碳酸钙中,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3=0,x=+4,故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而碳酸钙中含有三种元素,所以碳酸钙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C.由聚乙烯的化学式可知,聚乙烯是由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D.由聚乙烯的化学式可知,聚乙烯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n):(1×4n)=6:1,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5.2015年10月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宣布在自然界中发现金属铀,铀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核内中子数为92‎ C.相对原子质量为238.0 D.金属铀的化学式为U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铀的名称中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正确;‎ B.在铀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92,不能确定中子数,故B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0,故C正确;‎ D.金属铀的化学式为U,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 ‎ ‎6.英国学生发明可食用“水瓶”,其外壳由可食用海藻膜制成,用以替代塑料瓶,其中的海藻膜由褐藻和氯化钙制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可食用“水瓶”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B.海藻膜是一种纯净物 C.可食用“水瓶”中的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D.可食用“水瓶”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考点】白色污染与防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A、根据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解答;‎ B、根据纯净物的定义解答;‎ C、根据分子的性质解答;‎ D、根据分子的性质解答;‎ ‎【解答】解:‎ A、可食用“水瓶”,其外壳由可食用海藻膜制成,用以替代塑料瓶,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正确;‎ B、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构成的,海藻膜由褐藻和氯化钙制成混合物,故错误;‎ C、可食用“水瓶”中的水分子之间有间隔,故错误;‎ D、水分子在任何状态都是不断运动的,可食用“水瓶”中的水分子不断运动,故错误.‎ 答案:A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取3.5mL液体 B.‎ 甲烷验纯 C.‎ 干燥二氧化碳 D.‎ 测定溶液pH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气体的干燥(除水);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从操作要领上来分析.‎ ‎【解答】解:A、量取3.5mL液体应该用10mL量筒,故A错;‎ B、甲烷密度比空气小,所以验纯方法是:斜向下接近火焰,将拇指移开,故B正确;‎ C、干燥二氧化碳要长进短出,故C错;‎ D、测定溶液pH值不能直接浸入溶液,要用玻璃棒蘸取待测夜滴到pH试纸上,故D错.‎ 故选B.‎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 ‎ ‎8.如图表示水消毒时所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数目都不变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后剩余了水,因此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生成物的水溶液呈中性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由题意可知,在自来水消毒过程通常要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根据反应前的物质和反应后的物质的微观粒子,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可以判断哪项正确.‎ ‎【解答】解:由水消毒时所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由上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A、该反应分子个数和原子的个数和种类没有改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正确.‎ B、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该反应的生成物不符合该特点,不是置换反应,故错误;‎ C、反应后剩余了水,但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 D、生成物中的两种物质都是酸性物质,溶液呈酸性,故错误.‎ 答案:A ‎【点评】掌握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掌握置换反应及其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 ‎ ‎9.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则集气瓶中一定不含有O2‎ B.氦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氦原子和镁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C.水电解产生H2和O2,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CO2后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水的组成;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分析】A、根据氧气浓度太小,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能证明不含氧气解答;‎ B、从氦原子是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是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去分析;‎ C、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即可,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构成的.‎ D、根据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不是酸解答.‎ ‎【解答】解:‎ 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不复燃,则集气瓶中可能含有氧气,例如空气等.故错误;‎ B、氦原子是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是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二者化学性质不同;故错误;‎ C、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证明了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得红,二氧化碳是氧化物,不是酸,故错误;‎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类推法,属于易错题目,因而同学们对一些典型的概念、理论准确记忆,理解把握,并多涉猎题型进行训练.‎ ‎ ‎ ‎10.有关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温度低于t1℃时,b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D.若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则a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低于t1℃时,b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 B、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B错误;‎ C、t2℃时,a物质的溶解度等于b物质的溶解度,故C错误;‎ D、若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a物质不会析出晶体,b物质会析出晶体,所以则a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D正确.‎ 故选:B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二、简答题(5小题,共34分)‎ ‎11.高压锅是生活中常用的炊具 ‎(1)如图所示的高压锅含有的一种金属单质是 Al(或Fe) (写化学式),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 塑料 .‎ ‎(2)高压锅蒸煮食物时,锅内压强变大,请从分子角度解释其主要原因 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锅内分子的数目增加 .‎ ‎(3)铝制炊具主要利用了铝的 导热 性;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其原因是 4Al+3O2=2Al2O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书写化学方程式;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1)根据制作高压锅材料的分析判断;‎ ‎(2)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分析回答;‎ ‎(3)根据铝的性质分析回答.‎ ‎【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高压锅含有的金属单质是 Al、Fe,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塑料.‎ ‎(2)高压锅蒸煮食物时,锅内压强变大,其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锅内分子的数目增加.‎ ‎(3)铝制炊具主要利用了铝的导热性;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其原因是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Al+3O2=2Al2O3.‎ 故答为:(1)由Al(或Fe),塑料.‎ ‎(2)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锅内分子的数目增加.‎ ‎(3)4Al+3O2=2Al2O3.‎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 ‎ ‎12.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酒精灯 ;若用A装置制氧气,在制取氧气时试管中的棉花没有发生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温度未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 ‎(2)制取和收集氢气可选用装置 BC或 BE (填字母).‎ ‎(3)小波同学对B装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改进后的F装置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 .‎ ‎(4)检查F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可借助水和图中的其他装置) 将F和E相连,向下推压注射器活塞,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仪器名称和燃烧条件解答;‎ ‎(2)根据发生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分析解答;‎ ‎(3)用F装置可以控制液体的流速从而控制反应的速度;‎ ‎(4)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分析.‎ ‎【解答】解:(1)仪器①是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氢气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属于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的反应,所以可用B发生装置,氢气不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用F装置可以控制液体的流速从而控制反应的速度;‎ ‎(4)检查F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F和E相连,向下推压注射器活塞,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1)酒精灯;(2)BC或 BE;‎ ‎(3)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 ‎(4)将F和E相连,向下推压注射器活塞,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好题,既考查了学生对于装置选取方法的应用,又考查了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燃烧条件、实验装置评价、金属活动性应用等一系列知识,知识跨度大,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3.Mg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目前世界上60%的Mg是从海水(主要含NaCl和MgCl2等)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图 ‎(1)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 ,操作a和操作b都用到一种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 ‎(2)试剂①应过量,理由是 使氯化镁完全转化为沉淀 .‎ ‎(3)请写出Mg(OH)2沉淀与试剂②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OH)2+2HCl=MgCl2+2H2O .‎ ‎(4)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得到金属Mg和一种单质,该单质的化学式为 Cl2 .‎ ‎(5)写出NaCl的一种用途 制生理盐水 .‎ ‎【考点】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以及操作a和操作b的操作进行分析;‎ ‎(2)根据步骤中试剂①应过量,目的是确保海水中的氯化镁完全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进行分析;‎ ‎(4)根据无水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镁和氯气进行分析;‎ ‎(5)根据氯化钠的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1)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所以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操作a是过滤、操作b是蒸发,都用到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2)步骤中试剂①应过量,目的是使氯化镁完全转化为沉淀;‎ ‎(3)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 ‎(4)无水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镁和氯气,所以单质的化学式为Cl2;‎ ‎(5)NaCl的一种用途是:制生理盐水.‎ 故答案为:(1)过滤,玻璃棒;‎ ‎(2)使氯化镁完全转化为沉淀;‎ ‎(3)Mg(OH)2+2HCl=MgCl2+2H2O;‎ ‎(4)为Cl2;‎ ‎(5)制生理盐水.‎ ‎【点评】本题是对海水中物质的提纯应用的考查,主要是利用了酸碱盐之间的相关反应,解决了物质的相关转化,是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应用.‎ ‎ ‎ ‎14.我们知道,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那么碳酸钠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呢?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猜想】猜想1;Na+使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2:CO32﹣使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3: 水分子 使酚酞试液变红 ‎【设计实验】该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1)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有 酚酞试液的体积、浓度,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体积和浓度,温度 .‎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Ⅱ中的溶液变红,Ⅰ中的溶液不变红 .‎ ‎【得出结论】猜想2正确.‎ ‎【交流反思】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碳酸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也是由于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 Na2CO3与H2O发生反应,使溶液中产生了OH﹣ .‎ ‎【解释评价】探究结束后,小强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验证猜想:向少量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澄清石灰水,当恰好不再产生沉淀时,停止滴加;再将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红,由此,小强认为碳酸钠溶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粒子并不是CO32﹣.‎ ‎(1)写出上述实验中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Ca(OH)2+Na2CO3═CaCO3↓+2NaOH .‎ ‎(2)你是否同意小强的观点、 不同意 ,理由是 溶液中产生的氢氧化钠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如果不同意,请改进上述实验方案: 将澄清的石灰水改为氯化钙溶液 .‎ ‎【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作出猜想】碳酸钠溶液中有钠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水分子,据此分析;‎ ‎【设计实验】(1)根据控制变量探究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现象填写即可.‎ ‎【交流反思】由Na2CO3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 ‎【解释评价】(1)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据此书写.‎ ‎(2)溶液中产生的氢氧化钠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应将澄清的石灰水改为氯化钙溶液.‎ ‎【解答】解:【作出猜想】碳酸钠溶液中有钠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水分子,因此猜想3是水分子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填:水分子;‎ ‎【设计实验】(1)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有酚酞试液的体积、浓度,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体积和浓度,温度.故填:酚酞试液的体积、浓度,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体积和浓度,温度.‎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Ⅱ中的溶液变红,Ⅰ中的溶液不变红.故填:Ⅱ中的溶液变红,Ⅰ中的溶液不变红.‎ ‎【交流反思】由Na2CO3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故答案为:Na2CO3与H2O发生反应,使溶液中产生了OH﹣.‎ ‎【解释评价】(1)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故答案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2)不同意小强的观点,因为溶液中产生的氢氧化钠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应将澄清的石灰水改为氯化钙溶液.‎ 故填:不同意;溶液中产生的氢氧化钠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将澄清的石灰水改为氯化钙溶液.‎ ‎【点评】本题考查某些盐溶液显碱性并能使酚酞变红.但是Na2CO3溶液中存在OH﹣,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与高中化学水解知识相关,应鼓励学生要大胆猜想和推测,并实验探究.‎ ‎ ‎ ‎15.青铜是铜锡合金,某学习小组为研究其中锡(Sn,银白色金属)和铜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探究一:金属锡和铜的活动性顺序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金属锡加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 在锡表面会有红色的物质生成 ‎ 锡比铜的金属活动性强 若在生成物中锡元素为+2价,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n+CuSO4=SnSO4+Cu .‎ 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还发现试管中有无色气体产生,于是继续探究.‎ 探究二:无色气体的成分 ‎【猜想假设】A、氢气 B、氧气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 E、一氧化碳 ‎【分析推理】小明认为无色气体不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理由是 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能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 ‎【设计方案】(1)依据资料,小红设计如表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将收集到到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 ‎ 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 ‎ 无色气体不是二氧化硫 ‎(2)为确定气体成分,小组同学将气体通入如图所示装置,装置中表面含氧化铜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 ‎【得出结论】锡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 ‎【思维拓展】‎ ‎(1)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 酸 .‎ ‎(2)影响气体生成的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列出其中一种因素,并设计实验验证. 在常温下,取两份大小、形状、纯度相同的锡片,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但不同的浓度的硫酸铜溶液来进行实验,然后测量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从而得出结论 .‎ ‎【考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探究活动一、将金属锡加入到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由实验结论中“锡比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可知锡可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去分析;‎ ‎【分析推理】‎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 元素种类不变去分析;‎ ‎【设计方案】‎ ‎ 二氧化硫能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 ‎【得出结论】从氢气的还原性去分析;‎ ‎【思维拓展】(1)因为加入金属铁有氢气生成,所以溶液中可能含有酸;‎ ‎【解答】解:探究活动一、将金属锡加入到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由实验结论中“锡比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可知锡可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由于有铜生成,所以会有红色的物质出现;‎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CuSO4=SnSO4+Cu;‎ 故答案为:在锡表面会有红色的物质生成;Sn+CuSO4=SnSO4+Cu;‎ ‎【分析推理】‎ ‎ 由于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 元素种类不变;可知不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故答案为: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设计方案】由题意可知:二氧化硫能溶于水,且水溶液应该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实验方案:将收集到到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实验现象: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 ‎【得出结论】将气体通入如图所示装置,装置中表面含氧化铜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证明氧化铜被还原,氢气具有还原性,氧气不具还原性,所以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故答案为:氢气;‎ ‎【思维拓展】(1)因为有氢气生成,锡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酸;故填:酸;‎ ‎(2)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同,气体生成的快慢可能不同;‎ 在常温下,取两份大小、形状、纯度相同的锡片,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但不同的浓度的硫酸铜溶液来进行实验,然后测量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从而得出结论.故填:在常温下,取两份大小、形状、纯度相同的锡片,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但不同的浓度的硫酸铜溶液来进行实验,然后测量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从而得出结论.‎ ‎【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还原性强弱.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 ‎ 三、计算题(6分)‎ ‎16.为了测定某品牌小苏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向10g小苏打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放出4.4g二氧化碳气体.假设该样品中只含有氯化钠一种杂质,请计算 ‎(1)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 ‎(2)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据此可以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求算,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NaHCO3+HCl=NaCl+H2O+CO2↑‎ ‎84 44‎ x 4.4g ‎=‎ ‎ x=8.4g 所以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16%.‎ 故答案为:(1)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8.4g;‎ ‎(2)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6%.‎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题干提供的数据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