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九年级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姓名:
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
①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②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③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不是
一部屈辱的历史,只是近代经历了近百年的屈辱史。)
★2、如何认识中华五千年文明?
①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②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曾
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③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
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④中华文明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辉煌灿烂、
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特点。
(错误观点: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温馨提示:文化不分优劣,各具特色。)
★3、近代中国由强变弱,历经百年沧桑的原因及结局:
原因: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②国家的落后。③外国侵略者的侵略。
结局: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人民遭受了百年的苦难。
4、帝国主义为什么不能灭亡中国?(1)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
族。(2)中华儿女的英勇抗争。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一、弘扬民族精神
1、对民族精神的认识:
★(1)含义(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的伟大民族精神。(又称:民族之魂、“中国的脊梁”)
补充: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2)地位: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P112)
(3)作用: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具体体现,是一个民族赖
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②千百年来,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创造
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2、中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①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培养自己深厚的爱国情感;
②发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艰苦奋斗,不怕困难;
③继承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④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勇于进取;在生活上,艰苦朴素、自立自强。
3、爱国主义:
含义(内涵):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表现:①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②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③
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④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⑤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
⑥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杰出代表:屈原、文天祥、郑成功、邓世昌、杨靖宇等。
★4、中华民族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的体现:
①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②建设时期:雷锋精神、
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③在当代(改革开放以来):抗洪精神、抗震
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女排精神、工匠精神等
(这些精神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民族精神的
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5、我国对外交往的原则和政策:
外交原则:睦邻友好、和平共处。
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6、“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作用:就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就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
位交流合作的和平友谊之路。
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①近代以来,为了救亡图存,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由于他们的阶级局限性和统治阶级的
压迫,最终都失败了;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1921 年),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新
中国,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新的历史纪元。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本质)、地位、指导思想、宗旨、执政理念。
(1)性质(本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
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地位: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4)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6)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三、只要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这些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运动:
(1) 失败的根本原因:①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②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
道路。
(2)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2、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伟大胜利得出的必然结论。
★3、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
变革。
★4、(1)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
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P109)
(3)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价值取向):实现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①共同富裕;②公有制为主体。
四、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内容是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2、中国人民走的什么样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
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
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得出的必然
结论。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
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取
得的成就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
★5、祖国的百年沧桑,当今世界的激烈竞争,给我们什么启示?(五千年历史给我们哪些启
示?)
①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我国的发展和中
华民族的伟大振兴。④要树立忧患意识,要有高度的紧迫感。⑤要立志振兴中华,担当起历
史赋予青年一代的责任。⑥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⑦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发展社会主义。⑧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第三课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1、为什么要树立忧患意识?
①落后就要挨打。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当祖国的发展兴旺时,忧患可以促
使我们保持警惕,居安思危;当祖国的发展处于低潮时,忧患会使我们卧薪尝胆,励精图治,
迎头赶上。)③我国基础差,底子薄,人口众多,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主要发达
国家相比,我国在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
2、为什么青少年要以振兴中华为已任?
①以天下为已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②中国还不发达,人民的生活还不富裕,中国
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要走很长的艰苦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面临着
历史和时代的挑战。③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 21 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我们的成长
关系着国家的兴旺。
★3、为振兴中华(为完成历史使命),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①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旗帜世代相传。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
自己,使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③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成才,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
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4、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是: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单元 财富论坛
第四课 走向小康
1、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的具体表现:
①靓起来的衣着服饰。②精起来的饮食。③大起来的住房。④多起来的私人轿车。⑤鼓
起来的“钱袋子”。⑥降下来的恩格尔系数。⑦高起来的文化程度 ⑧长起来的人均寿命 ⑨
热起来的假日旅游 ⑩快起来的通信方式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解题金钥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的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解
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根本
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都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①根本途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④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⑤贯彻落实“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⑥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等。
★3、邓小平:现代意义上“小康”的提出者;中国现代化进程三步走战略设想:
①以 1980 年为基点,到 1990 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
②到 20 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这里是总体小康);
③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温馨提示:
“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已经实现了,第三步还未实现。)
★4、总体小康实现的时间:20 世纪末。
★5、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6、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转化后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
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转化前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的矛盾。)
★7、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到 2020 年(21 世纪头 20 年)我们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的小康。
★9、全面小康的特点:较高标准的小康,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10、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五大“新要求”:(描述全面小康社会是怎样的
社会?)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人民民主不断扩大。③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④人民生活水平
全面提高。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温馨提示:目前,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还未实现。)
★11、新世纪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集中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2、“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2021 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目标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2049 年)建成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3、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①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②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追求社会和谐;③
全面培养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责任感④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第五课 财富之源
★1、创造财富的源泉(途径)有哪些?
①劳动(基础);②智慧与开拓精神;③科学技术(重要途径);④资本;⑤管理。
2、如何理解勤劳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①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人类所享有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成果,无一不是辛
勤劳动的结晶。②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带领中国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把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
家。③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依靠辛勤的劳动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
3、为什么说智慧与开拓精神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①在现代社会,要创造财富,不仅要靠勤劳,还必须有发现财富的慧眼,敢于创新的头脑,
开拓的胆识与勇气;②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要想发展经济,必须要有
开拓进取的精神。③只有开拓进取,才能不断地超越原有的发展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
多财富,也为个人和企业创造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4、如何理解科技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为什么科技能创造财富?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
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②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
③在我国,科技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
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
★5、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国家实施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6、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
①树立远大理想,增强责任意识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③
善于观察,勤动脑、勤动手④积极参与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
★7、怎样才能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①首先要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现阶段,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还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在现阶段,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③要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即“四个尊重”)
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是什么?二者关系如何?
★①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关系:分配制度是适应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而提出的,即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
度。
9、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①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这一制度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了各个社会阶层的积极性,调动
了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和动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②分配制度的作用:是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充分保证
第六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
★1、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财富观?(怎样理解财富中法与德的关系?)(如何使财富的获得
与支配经得起法律天平的检验和道德标准的衡量?)
①合法致富,依法纳税。② 富而思源,富而思进。 ③勤俭节约,文明消费。④“义”
字当头,见利思义。
2、为什么要合法致富?
①只有每个人都知法、懂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才能使社会稳定、和谐,每
个社会成员才能有平等地获得财富的机会,依法获得的财富才能受法律保护。②相反,在经
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会扰乱经济秩序,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如何对待“义”?(法与义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 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义”是一个人心中的“法”。“义”对
人的约束是内在的,才是最有效的。②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③要见利思义,
符合“义”的利益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4、税收的(1)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的取得财政
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
★(2)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作用:国以税为本。① 国家各种公共设施的建设离不开税收;②各项公共事业的发
展主要依靠税收,从事公共事业工作的人员的工资来源于税收。
(4)我国宪法规定:★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不懂税法或知法犯法,偷税漏税,
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5、贪污、受贿或用其它不正当方式获得财富受到法律制裁,说明了什么?(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的表现:①②)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享有法律规定以外的特
权。②不论是国家公职人员还是普通群众,只要违反法律,就应受到法律的处罚。③获得财
富,必须走合法的生财之道。
★6、对我国富民政策的理解(我国的富民政策是什么?)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7、富而思源的表现: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奉献社会。
意义:先富起来的人,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不仅体现了高尚的
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
8、富而思进的表现:与时俱进,锐意进取。
意义: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向前
迈进,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永立潮头,走出更宽更广的道路。
9、如何理解“同富不同路”?
财富的获得有多种办法和途径。然而,无论用什么方法,走什么路子,都必须纳入法律
的轨道,走合法经营的道路,这才是真正的生财之道。
★10、如何理解共同富裕?
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②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
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
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③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同时富裕。④共同
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11、为什么要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和品德?(中学生为什么要培养勤俭节约的品德?)(有
人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勤俭节约的意义有哪些?)
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是治国安邦之道;③是企业家取得成功的法宝;④
是做人的美德;⑤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在艰苦的年代,我们要用勤俭节约渡过难关,在富
裕的年代,更要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⑥作为中学生,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能
够恪守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必然有益于个人的成长;相反如果从小就追求奢华,不但对国
家和家庭不利,而且对个人的发展必然带来不良的影响。
12、如何看待“人情消费”?中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
“人情消费”是一种不理智、不健康、不文明的消费方式,不值得提倡。青少年学生应在生
活中做到勤俭节约,学会合理消费、文明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
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
第七课 关注弱势群体
★1、我国现阶段还存在弱势群体的原因:
①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②受历史、自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
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人在生存和发展方面还有较大困难;③我国生产
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④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
2、弱势群体的(1)含义:指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维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
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2)特征:①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②靠自己的力量
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③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
支持。
★(3)范围:①农村贫困人口;②城市下岗失业人员;③残疾人;④遭遇灾祸的人群;
⑤其他弱势群体:农民工、一些身患疾病的人、生活有困难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
★(4)主体:①农村贫困人口;②城市下岗失业人员。
3、农民工成为弱势群体的主要原因:
他们面临社会保障、权益保护、子女就学等诸多的问题和困难。
4、我们中的一些同龄人处于不利境地的表现:
学习条件差;过早背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生活条件艰苦;身处战乱环境等。
第八课 日月无私照
★1、平等的真谛(平等的含义)
①从人格方面,人人生而平等,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②从基本权利方面,每个人都应当享有被尊重的权利。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法
律规定的人格尊严,生存权和发展权,都平等地拥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
利。
2、怎样维护和实现社会平等?
①是党和政府的职责;②是一个合理社会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③也是每一个社会成
员的责任和义务;④要靠身处逆境的人自己的奋斗。
3、怎样维护公民的平等权利?
①国家给予政治保障、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②社会和个人自觉承担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
③身处逆境的人要用自己的奋斗诠释平等,捍卫尊严,赢得别人的尊重。
4、维护平等的重要性:
①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②使每个社会成员享有均等的发展机会,获得平等地参与社
会的能力;③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推进社会的不断进步
5、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社会平等做出的努力:(中国人民追求平等的进程)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政治保证;
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政治制度、宪法、法律等手段维护公民的各项权利,使全体
人民都能够表达自身意愿,维护自身权益;③现在,我们党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新目标,这为每个公民实现各方面的权利,创造了一个日益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6、我国社会存在不平等现象的表现及其原因是什么?
①表现: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上还存在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的不均衡。
②原因:①受到自然和历史等方面条件的限制;②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③制
度建设还不够完善。
7、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产生弱势群体的原因有哪些?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市场竞争中
要“优胜劣汰”,这样就使一部分人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使人群和富裕者,而使另一部分人
成为竞争中的失败者和贫困者;②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些在没有竞争力的产业中工作的
职工,在调整过程中成为低收入者甚至成为下岗职工。
★8、怎样正确认识我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提倡“平等”,
同时又“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为什么说“平等不等于平均”?我国的富民政策
是否违背平等的真谛?)
①平等不等于平均。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并带动和帮助其他相对落后的个人和地区,携手共进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③这不仅体
现了一个健全社会所应具有的平等内涵,也反映了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效率要求,二者的的
统一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前进的基石。
9、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在分配中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③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④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帮助和带动后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10、当前我国存在哪些不平等现象?
①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接受教育机会不平等;②就业机会不平等;③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分
配不公平;④社会保障不健全、不公平;⑤性别歧视等。
★11、怎样看待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怎样理解平等总是相对的?)
①平等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②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③受到自然
和历史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加之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城乡之间、
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④要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从根本上改变
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实现平等的理想,任重而道远。
★12、怎样认识(理解)平等?
①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和各项
基本权利的平等;③人人生而平等,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④平等不等于平均;⑤平等总要
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⑥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⑦受到自然和历史等方面
条件的限制,加之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城乡之间、社会成员之
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⑧要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
落后面貌,实现平等的理想,任重而道远。
13、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14、群众生活中有哪些困难和烦恼?
住房难、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出行难、环境污染严重等。
第九课 共享阳光
★1、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是谁的责任?
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2、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意义
①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②这样做才能形成良好
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进步,才能使社会不断走向公平和正义。③有助于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保障
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为什么要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①社会中处境不利的人,只要有人帮助,就可能获得生存的机会;
②扶弱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特别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尊重;
④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是社会和谐发
展的重要内容。
★4、我国政府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方面的举措:(政府的努力)
①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弱势
群体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性支持。②实施了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大规模扶贫
开发。③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④高度重视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⑤实施法律援助
制度,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⑥我国政府还通过帮助残疾人
康复、入学和就业,艾滋病患者实施救治和关怀政策,力求为每个公民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
活的机会。
(具体措施:①全面推行低保、医保、社保大病救助;②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③保护农民工权益等。)
5、我国政府大规模扶贫开发的主要目标: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取得的巨大成就:①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②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③贫困地
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③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6、我国为促进教育公平采取了哪些措施?(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①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②建立“绿色通道”制度,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家庭经济困
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③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④“两免一补”⑤
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⑥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⑦农民工子女就地
接受九年义务教育⑧异地高考制度改革等。
7、救助弱势群体的社会组织:
①中国扶贫基金会(是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专职扶贫公益机构);②中国红十字
会;③中华慈善总会;④希望工程;⑤“春蕾计划”;⑥联合国难民署;⑦联合国儿童基金
会。
★8、我们中学生应怎样帮助弱势群体?
①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
帮助。(五个学会)②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不歧视他们。③我们应该发扬扶贫济困、乐善
好施的优良传统,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们,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④具体行动:关心
和帮助身边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关心帮助孤残儿童;给希望工程捐款;捐助灾区群众;参
加志愿者活动。
9、对奉献爱心的正确认识:
①爱,不仅是一种付出,还是一种分享;②帮助他人,我们也收获了内心的安宁与快乐,
在关爱他人的同时,我们也赢得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③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是我们的幸
福所在。
第四单元 又到两会时
第十课 聚焦两会
★1、⑴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⑵ 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⑶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行政机关:政府(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审判机关:人民法院
检察机关:人民××院
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院
“一府两院”: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院
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⑷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⑸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⑹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全国“两会”指的是哪两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会议(简称全国人大会议和全国政协
会议)
★3、人民的法律地位: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4、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
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①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国家权力;
②再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
项权力;③行政、审判和检察等机关都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④因此,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作过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5、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第四问的第②③点。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根本途
径和有效形式。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任期、会议制度和职权:
★(1)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2) 任期:每届任期 5 年。
(3)会议制度:一般每年召开一次,决定当年的大事。
★(4)主要职权:①最高监督权(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最高人民
法院、最高最高人民××院工作报告);②最高决定权(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划、国家预算;③最高立法权(制定或修改基本法律);④最高任免权(增选或罢免国家领
导人等)。
8、人民政协的★(1)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
★(2)三大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3)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不是党的机关,不是国家机关,更不是国家权力机关。)
(4)产生方式:政协委员不是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而是民主协商推荐产生的。
9、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的重要性(作用):
①为中国共产党和我国政府进行民主、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②政协委员经常深入基
层、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民情,广泛集中民智,高度关注民生;③人民政协广纳诤言,参政
议政,传递着宝贵的政治信息,生动地展示了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10、此课重要观点: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人民代表大会制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根本途径和有效形式。③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④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第十一课 神圣的一票
★1、此课的重要观点: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们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②依法有序参与选
举,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最重要方式,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地位:是我们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3、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①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国籍条件)②年满 18
周岁(年龄条件);③依法享有政治权利或者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政治条件)
4、选举的程序:选民登记、推荐候选人、候选人产生、代表选举。
5、为什么应珍惜投票机会?
①依法有序参与选举,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最重要方式,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
最重要途径。
②珍惜民主权利,投出自己庄严的一票,选出能够替人民说实话、办实事的“当家人”,
既是对来之不易的政治权利的珍视,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具体行动。
6、我国基层民主的内容、形式、新颖形式:
★(1)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组成部分)形式: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等。
(3)新颖形式:直接提名候选人、差额选举、匿名投票等。
7、在我国农村、城市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是基层政权组织)分别是什
么?各自所采取的选举方式是怎样的?
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每届任期三年。
居民委员:直接提名候选人、差额选举、匿名投票。
★8、健全基层民主的意义:
①健全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②它有利于保证
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③有利于保障人民群
众直接参与基层民主生活,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素质;④基层民主政治搞好了,整个社
会和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保证整体国家政局和社会稳定)
★9、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城市)民主建设的建议
实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立法听证(听证会)、质询、民主评议、竞争上岗、罢免。
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
1、依法治国的含义、地位、意义:
(1)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
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
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2)地位: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意义:①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②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维
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实行法治;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的基本要求;④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⑤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基
本保证。
★(4)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地位+意义
2、解读依法治国:
(1)领导者-中国共产党;(2)主体-广大人民群众;★(3)核心-依宪治国;(4)依据
-宪法和法律;(5)治理对象-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6)本质-崇尚宪法和
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7)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
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4、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5、对宪法的认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
律效力;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是公民基
本权力的保障书。
6、宪法与普通法律的联系:①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②普通法律是根据宪
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③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它们是“母法”与
“子法”的关系。
7、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各自地位、关系:
★①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②各自地位: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违法必究
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
③关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只有实现这四个方面的统一,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可靠
保证。
8、如何实施依法治国?
①立法机关要按照立法程序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为治理国家做到有法可依。②行政机关
要依法行政。③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④全体公民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9、依法行政的重要性: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国
政府的庄严承诺;我国政府能否依法行政,与人民关系十分密切。
★10、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应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青少年应具
备哪些法律素养?)
①尊重法律,追求公正;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③依法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
利。④与法同行,树立法治观念;⑤掌握法律武器,自觉地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
的观念和习惯;⑥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
★11、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②公民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要履行法律规
定的义务;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④任何人都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尽
义务,也不能只尽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12、我国建立了那些民主监督制度?
党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
13、监督权的含义、内容
含义: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的权利。
内容: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14、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有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督促国家机关及其
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人民谋利益。积极行使监督权是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的表
现。
★15、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和注意的问题分别是什么?
途径:①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由人大代表向人大提交议案;②给主管部门及负责人写信,
拨打联系电话,或反映情况;③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④其他途径:网上发帖、
在线交流等。
注意的问题:①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监督权;②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
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③不能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或陷害;
更不得采用张贴大字报或聚众闹事等非法方式,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6、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游行、示威)、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第十三课 我们的“议案”
★1、人大代表的地位或者性质(①②)及与人民群众的关系(③):
①各级人大代表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②人大代
表·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忠实代表,是人民权力的受托者和
人民意志的表达者;③人大代表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是
参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具有先进性、代表性和感召力的重要队伍。
2、人大代表的职责:
①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他们代表人民行使神圣权力,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他们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到基层去调查研究,了解民意;
③提交议案。
3、政协委员的职责:深入了解社情民意,认真反映群众呼声,为维护法律尊严、推进民主进
程尽职尽责。
作用:①认真履行委员职责,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事务的政治协商,成为推动我国民主
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②广纳诤言、集中民智、参政议政,传递着宝贵的政治信息,展示了
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4、人大代表提交议案的作用
①提交议案,是人大代表行使民主权利和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②人大代表提交的议案体现
了其议政的水平高低、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大小。
5、学做议案的作用:学做议案,是培养我们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能力的好方法。
6、写议案的方法:①发现问题,并将最有价值的问题确定为议案主题②想出解决方案③整理
成文④郑重地签名。(详见 p95)
7、我们的议案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表达出来?
交给校长、寄给当地领导、寄给电视台、在网上发表……
第五单元 国策经纬
第十四课 改革开放新时代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对邓小平的认识
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描绘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
宏伟蓝图。
2、我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的标志:1978 年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 。
★3、我国现阶段的最基本国情是什么?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或表现):
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发展不平衡;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不高;③知识创新
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④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就发展阶段
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起止时间: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少需要 100 年的
时间。(即 1956 年至 2050 年左右)
6、认清基本国情的意义(重要性):
①既然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就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既然我国的社会
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就必须从这个国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②这样,我们才
能找到国家发展的正确道路,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③基本国情是推进改革、谋
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党和国家制定基本路线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2、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P102)
★ 3、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奋斗目标(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
务于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地位:兴国之要
3、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②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需要; 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③坚持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是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国策。④
实践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
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4、重要观点:发展才是硬道理。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
是解决我国当前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原因
成就举例:①我国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②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发射③我国的高铁技术居
于世界前列等等。
(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
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主要原因: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③贯
彻落实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④实施了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可持
续发展战略等;⑤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⑦全国各族人民的艰
苦奋斗。
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地位:立国之本
3、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①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国家,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
凝聚起来,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不可能实现的;★②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
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五、坚持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的地位:强国之路
★2、坚持改革开放的意义(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
①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②改革开
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我们党、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③改革开放将进一
步破除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添新的活
力;④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改革的历程: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东部到
西部,从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到农村改革深化,从科技体制改革到社会保障、政府机构改革,
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改革全面推进。
3、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①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封闭就会落后,开放才能发展;
③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4、怎样扩大对外开放?
①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②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
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③大量引进国
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④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更加积极的
姿态走向世界。
★5、对外开放的地位: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6、相关知识: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
7、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①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②实践证明,毫不动摇
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严峻考验、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的
最可靠保证。
第十五课 三个代表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
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三个代表”的地位(作用):①最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
格;②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③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④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原因:★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的
进步,归根到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
力的发展要求是由党的性质和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③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
求。
2、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
标志。
3、我们党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和促进科技的发展?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②今天,科学技术以巨大
的威力深刻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③重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促进科
学技术的发展,是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体现。
★4、党和国家为促进科技进步、发展生产力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②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
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③设立“国家科学
技术奖”。④通过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⑤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5、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事例:①计算机的广泛运用②“高铁”技术的发明使出
行更为方便③“杂交水稻”技术的发明提高了农业产量。
三、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什么是先进文化?
先进文化是健康、科学、向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影响人的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中国的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
2、先进文化的特征: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
★3、怎样发展先进文化?
①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
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
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②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③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
⑤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大胆地吸收和利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有效地抵
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4、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
点。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2)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3)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7、重要观点:激烈的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与教育质量的竞争;当代国际竞争
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8、发展先进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举例:
①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②开展有害卡通画册、黄色网站等专项治理行动;
③实施“五个一”工程。 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事业; 深化教育、科技、文化体制改革。)
四、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党为什么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②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政党、政权兴衰
存亡的关键。
2、党和政府是如何实践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
①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败的
最高标准;②落实在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中;③体现在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
的行动中。
★3、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措施举例:
①实施扶贫攻关,减少贫困人口;②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③推进棚户区改造、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④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⑤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⑥下岗职工再就业
★4、重要观点: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②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
个政党、政权兴衰存亡的关键;③党和政府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
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败的最高标准;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
众的根本利益。
五、科学发展观
★1、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
是统筹兼顾。
2、地位:①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③是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提出的依据:①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②总结我国发展实践;③借鉴国外
发展经验;④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4、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第十六课 可持续发展
重要语句:要实现拥有美丽地球这一美好愿望,必须要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一、控制人口,提高素质
★1、我国的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国情之一)
★2、我国人口的特点有哪些?
(1)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2)其它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均衡,出生人口性别比过
高。
★3、解决我国现阶段人口问题的方法(途径):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4、实行计划生育的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5、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
①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与问题,都与人口太多分不开。人口问题成了制约我
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②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是在目前条件下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
★6、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
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7、计划生育的内容:①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
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
规定。)(少数民族实行计划生育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
务委员会规定。)(提示:计划生育内容发生了变化,但这一政策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8、实行计划生育对公民的要求:①要增强人口忧患意识;②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③自
觉履行计划生育义务。
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我国的资源国情:①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基本国情之一);②从相对数来看,
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又是一个资源小国。
2、我国资源形势严峻的表现:①从总量上看,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资源类型齐,是一
个资源大国;②但从相对数来看,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
平,又是一个资源小国,这是我国又一基本国情;③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难度大,资
源利用率低; ④人均资源占有量偏少这一状况,将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经济和社会的
快速发展,以及对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而日趋严峻。
★3、我国的环境国情:从总体上看,我国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
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环境污染严重。
4、环境的作用: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5、造成环境问题的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人们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尊重自然规律,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的恶果。
6、我国的环境形势严峻的表现:①环境污染严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②生态破坏严重(如地下水减少、草原退化严重、土地荒漠
化等)。
★7、我国面对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采取的措施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
国策。
8、我国为什么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①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人们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尊重自然
规律,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恶果。②我国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决定了我国必须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9、国家如何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
国策的具体做法)
①依法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②加大环
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工作力度,推行清洁生产技术;③充分运用法律和教育手段保护资源和
环境。④需要部门间加强协调与合作,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10、面对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建设生态文明、绿水青山、绿色发展理念)国家和青少年
该怎么做?
(1)国家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④加大对环境、资源的监管,打击违法行为 ⑤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2)青少年①青少年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热爱自然,热心环保,培养积极参与
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意识;②积极向社会和身边的人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③
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积极参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例如:拒绝使
用一次性筷子、循环使用水不乱扔垃圾等);④积极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与一切浪费资源、
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6、几个重要术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循环经济。
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
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即可持续发展道
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要求: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树立一种新的观念——★生态文明观,保持人与自然的和
谐发展,能够认识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
★2、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形势严峻,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
★3、党和政府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①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②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相适应;③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4、以环境保护为例,说明党和政府是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①不断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 ② 提高环境保护的技术水平;
③实施大规模生态恢复工程; ④治理重点地区的环境和生态。
★补充:1、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2、我国实施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西部大开发战略;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等。
第六单元 漫步地球村
第十七课 战争与和平
★1、战争给人类带来哪些严重危害?
①战争对人类生命造成极大的摧残和伤害; ②战争消耗大量的资源,造成可怕的环境污
染,严重威胁到附近地区居民的生命与健康,甚至人类的生存;③战争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
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 ④少年儿童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
2、为什么要热爱和平?
①和平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的目标; ②和平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
界,和平的世界才是人类栖息的家园; ③只有维护和平,人民才能幸福,社会才能发展。
3、人类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哪些努力?
①世界各国领导人、各种国际组织与志愿人员为人类共同创造和平、美好的未来而呼吁、
奔波,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 ②联合国在协助解决国际危机和解决长期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③中国派出维和部队维护世界和平。
★4、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其首要宗旨之一是维护国际
和平与安全。
5、当今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局势趋向缓和,总体上维持了和平的局面; 但局部战争一直
没有停止,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仍需要世界人民的共
同努力。
★6、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霸权主义(最主要根源)、强权政治、核武器扩散、
恐怖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局部冲突、各种分裂势力等。
第十八课 东西南北
★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2、贫困仍然是当今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
★3、造成一些国家贫困的原因:
①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是造成一些国家落后的主要原因; ②战争和动乱是造成贫
困的重要原因; ③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长期饱受殖民国家侵略和殖民掠夺。
4、贫困和落后的危害(为什么要消除贫困?):
①让世界贫困人口受到饥饿、疾病的威胁,其基本生存权、发展权受到严峻挑战; ②是
导致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因素; ③贫富悬殊不断扩大,直接威胁到世界各国的稳定,
严重阻碍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大多数国家都把消除贫困作为本国的首要发展目标。
5、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贫困现象仍然突出;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为减少世界贫困人口作出了巨大贡献。
★6、为了共同发展和消除贫困,世界各国应作出怎样的努力?
①发展中国家要进行大胆改革,承担起发展本国经济的主要责任; ②需要国际社会加强
交流,扩大互利合作,尤其需要发达国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③世界各国、各地区必
须携起手来,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④联合国和其他组织的努力;
⑤ 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在平等、公正、合理的基础上,实现各国之间的互惠、共赢和
共同繁荣。
★7、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利与弊)
利:①经济的全球化使各国和各地区间的资本、资源、科技实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有
利于提高国际合作的质量,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②经济全球化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
了发展的良机。
弊:①加剧了国际竞争,使竞争更加激烈; ②各国在分享全球化成果时,发达国家凭借
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占有较大的优势,而发展中国家要获取同样的利益,则要
付出更多的努力。
第十九课 天涯若比邻
★1、世界文化的特点:丰富性和多样性。
2、文化的内容: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价值观、宗教、教育、科技以及
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
3、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①具体体现:不同的国家饮食习惯、服饰、民俗民情、建筑风格等各不相同;②集中体现:
艺术形式。不同国家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各不相同;③突出体现:宗教。世界宗
教多种多样,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
4、世界文化多样性受到冲击:
今天,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使世界各地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共同分享相同的事物,
造就了为所有人共享的国际文化,使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受到冲击。
5、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受到冲击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该怎么办?
应该保持自己的个性与特征,凸现独特的魅力。
★6、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①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民
族精神;③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文化,加强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外来优秀文化;④要
运用多种方式向国外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感召力。
7、为什么要加强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
①如果缺乏足够的沟通和交流,彼此不够了解,就容易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产生人际冲
突; ②文化的沟通与交流,能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和睦共处,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民族
间的冲突与仇恨; ③世界文化正是在多种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中,相互汲取营养,焕发
出新的生命力。
8、新世纪文化交流的有利条件: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9、如何对待世界文化交流?
①尊重彼此的文化; ②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与对话; ③以一种世界的、开放的眼光看
待每个民族文化的传统和个性,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第二十课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1、中国的总体地位(总体形象):①今日中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
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②一个爱好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
国际社会所公认。
2、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中国的声音):
★(1)在国际安全方面:
①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方面发
挥了重要作用;②作为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一个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安全事务,
在国际裁军和军控方面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③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绝大多
数邻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了边界问题,维护了周边的和平与稳定,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和平
使者的角色。
★(2)在经济建设方面:
①我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产
生了积极影响,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无限商机和活力; 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
组织后,我国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各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③我国政
府积极推动与国际社会在扶贫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为世界范围内缓解和消除贫困做出了贡献。
(3)在文化建设方面:
①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在世界文化中独具魅力; 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文化在
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中,显示出勃勃生机。
★3、青少年怎样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①树立和培养平等、开放的国际意识,与世界各国人民和谐共处、平等相待、互相尊重,
努力开创共同发展的道路;②学会沟通,学会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和争端; ③学会接纳多
元文化,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习俗,互相理解、彼此沟通; ④学会关心全球性问题,学会爱;
⑤积极行动,主动参与,为世界的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尽一份力。
第七单元 新的旅程
第二十一课 时间的足迹
1、我们成长的过程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①成长,是身体发育的过程,也是心理成熟的过程;②成长,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能
力提高的过程;③成长,更是获得友谊、责任感增强、理想形成的过程。
2、个人的成长与哪些外部因素息息相关?
①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②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个人的发展
与祖国的前途息息相关。我们的家乡和祖国,我们的党和人民,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
环境和条件。
3、回顾成长历程,我们有何感想?
①感激同学、父母、老师等所有关心过我们的人; ②感谢家乡、祖国、党和人民; ③
要热爱家乡、祖国、党和人民; ④为民族的腾飞而自豪,对祖国的强大充满信心,感觉到肩
负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
第二十二课 第一次选择
★1、决定一个人作出升学或就业选择的因素:
内在因素: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性格类型等。
外在因素:生活环境、机会、社会需要等。
★2、面对升学和就业,我们如何做出合理的选择?
①在做选择的时候,既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要根据自己的优势特长,从实际出发,
扬长避短; ②要考虑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客观的社会需要;③选择也与个人的机遇有
一定的关系; ④要从实际出发,直面差别,作出理性的选择。
★3、面对人生选择,如何看待“兴趣”:
①兴趣是成功的起点,兴趣爱好常常成为我们做出升学和就业选择的依据;②兴趣是变化
的,也是可以培养的;③ 在作出选择时,要全面考虑自己的客观情况,扬长避短,努力做自
己最喜欢也最擅长的事。
4、如何理解成功的路不只一条?
①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付出努力,就有可能成功;无论在哪个领域,只要肯钻研,都
有成功的机会;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都同样有发展、有前途,都
是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的一种途径。
5、怎样正确认识人生的第一次选择?
①人生的选择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的,甚至伴随人的一生;②一次选择的结果并不能
决定终身;③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我们现在面临的只是人生的第一次选择,未来有更多机会
和选择在等待着我们。
6、①正确的人才观:我国现代化建设,既需要大批的高科技人才,也需要大量具有一技之长
的高级技术工人和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②职业观:不管什么职业,只要是社会需要的,就有价值。展望未来,我们除了考虑自己
的愿望和条件之外,更应该结合社会的需要正确选择职业。
第二十三课 走向未来
1、理想的意义:
①一个人的理想有多高远,他的人生就会有多精彩;②理智地思考自己的理想,设计自己
的人生,对我们一生的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2、理想与现实的区别:①理想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②现实是向目标进取的立足点和
出发点;③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
联系:①现实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础;②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3、如何确定理想?
在确定理想时,我们要以现实为基础,反对脱离实际的好高骛远,也反对过于实际、毫无
志向的思想。
★4、如何才能实现理想?
①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是艰苦奋斗,积极实践;②面对现实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不要
轻易向现实低头,放弃理想,而要勇于创新,改变现实;③要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适时改
变策略,适应形势,适应社会,不要与现实对抗;④要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路;⑤要从小
事做起,从现在开始,不懈地追求、努力与奋斗。
5、怎样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①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困难面前低下头,丧失斗志;②人生难免有起伏,没有
经历过挫折磨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③我们要勇于克服困难,自强不息,为实现理想而
奋斗。
重要表达:说明了什么
一、中国共产党;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性质)
2、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指导思想)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
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
4、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5、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6、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
二、我国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
民是国家的主人;
2、我国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坚持为人民服务。
3、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重要表达:面对成就思原因、面对问题想办法
一、有关战略的表达:
1、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
2、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科技教育水平;
3、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国策:
1、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三、围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表达:
1、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深化改革,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发
展;
4、扩大开放,引进和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
四、发扬中华民族精神……
以人为本、惠民措施、构建和谐社会、落实“三个代表” ……之措施举例:
1、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实行“新农合”医疗保险,解决看病难问题。
4、建立城乡居民“低保”制度,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5、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解决上学难问题。
七年级上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 成长中的我
第七课 成长的烦恼
1、青春期:
(1)年限:10-19 岁 (2)标志:身体的发育
(3)特点:①是生长的第二高峰期 ②是童年向成年的过渡期 ③生理发育,心理剧变
期
2、青春期的三大生理变化是什么?
①身体迅速长高长大、长宽长壮。 ②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
和神经系统不断成熟。 ③性器官发育和成熟。
3、青春期发育的特点是什么?
①女孩比男孩早; ②存在个体差异; ③受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4、青春期带给我们最有价值和最珍贵的礼物是什么?
性器官发育和成熟
5、男女生性成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①男生性成熟的标志是:遗精 ②女生性成熟的标志是:月经来潮
6、青春期烦恼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①第一性征的出现,是青春期烦恼产生的主要原因 ②第二性征的出现 ③青春期发
育的不一致
★7、青春期烦恼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①生理上的变化带来的心理上的波动和身体上的变化带来的紧张和不安
②性心理带来的躁动不安 ③心理闭锁与渴望理解的矛盾带来的烦恼 ④
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带来的烦恼
★8、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烦恼?
①无论是因青春期生理变化引发的问题,还是因青春期心理矛盾而造成的麻烦,都是我
们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②我们应该为自己的身心变化和成长而感到高兴,因为青春期出现的种种烦恼和问题,正
是我们成长的象征。
③这些烦恼和问题每个人都会遇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自然会消失的。
④因此,我们要坦然面对,采取科学的态度,寻找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完全可以解决青春
期出现的种种烦恼和问题。
★9、如何消除青春期的烦恼?
①了解必要的生理和心理知识,科学地认识自己的身心特点,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
生理和心理变化。
②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③参加集体活动,减少某些不必要的好奇心理。
④找好朋友、家长、老师或者心理辅导老师倾诉,向他们讨教处理问题的方法。
10、青春期“成人意识”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独立意识的增强。开始从依赖走向独立。(这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11、青春期闭锁心理与开放心理的主要表现
(1)闭锁心理的表现:①我们喜欢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把抽屉紧紧锁上,不希望父母
看自己的日记 书信,甚至作业,我们的隐私感越来越强 ②我们开始学会掩饰 隐藏自己的思
想感情,尤其不喜欢向父母 老师等成年人袒露自己的内心
(2)开放心理的主要表现:①我们渴望与他人交往,希望得到他人(包括父母和老师)
的理解和关心,希望摆脱孤独与寂寞 ②我们在不断地寻找朋友,对于同龄朋友,我们又是常
常是推心置腹,毫无保留.
12、青春期依赖与独立的表现
(1)独立的表现:①进入青春期,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我们渴望父母
老师把我们当做"大人" ②这种"成人意识"的突出表现就是独立意识的增强.我们开始从
依赖走向独立
(2)依赖性:在心理上我们又与"独立的成人"相距甚远,无法凭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应
付千变万化的社会现实,因此在许多问题上又必须依赖成年人。
第八课 正视自我 成就自我
1、我们走向独立和成熟的标志: 正视自己
2、为什么要认识自我(意义、作用)?
①不仅可以解决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使我们愉快地面对青春期的种种变化,
②也有助于我们的成长以及各方面的发展。
★3、怎样认识自己(认识自我的方法)?
①比较评价 ②他人评价 ③心理测量与评价 ④自我评价
4、比较评价的要求有哪些?
①要实事求是地、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不隐瞒、不缩小、不夸大。
②要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评价,即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完整地认识、比较、评价
自己和他人。
5、怎样对待他人的评价?
①不管他人对我们持什么样的态度 做出什么样的评价,我们都要独立思考,具体分析,
正确对待
②面对他人的评价,我们即不要因为受到表扬而得以忘形,也不要因为遭到贬低而闷闷
不乐,更不要因此对他人采取疏远,排斥甚至对立的态度,要实事求是,有则改之,无则加
勉
6、在认识自我时,有何要求?(应该怎样正确认识自我?)
①不管采用什么评价方法,都应以变化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
②在认识自我时,要以现实自我为对象,在激励和发展自我时,要以理想自我为目标。
7、怎样悦纳性别?
①我们的性别是先天的,任何人都无力决定自己的性别。
②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男女两性都存在着差异,
③两者在总体上没有优劣之分,各有长短,各有千秋,各有各的价值。
8、怎样悦纳我们的外表?
①人的外表不能由自己决定,我们应采取坦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容貌。
②优秀的内在素质,自然、大方、文明、得体、高雅的言行举止可以弥补外表的不足。
③以内补外,扬长避短,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可爱、更美丽!
9、悦纳性格
①人的性格五彩缤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
②同一个人在生活的不同方面或是不同场合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P65)
③积极健康的性格可以通过平时的努力来培养。
★10、积极健康的性格特征(P66)
自尊、自信、自爱、积极向上、乐观开朗、认真负责等。
★11、 怎样培养良好的性格?(培养良好性格的途径)
①读好书、②交益友、③学榜样、④多参与、⑤常反省。
12、性格的分类:外倾型、内倾型、外倾内倾混合型。
★13、如何理解“天生我材必要用”?(P67)
①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优点,
②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和环境,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
③每个人也有一定的弱点和不足,没有必要为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而自卑。
要愉快地接受自己,并通过努力,改进和发展自己。
★14、如何悦纳自我,发展自我?
①悦纳自己的性别 ②悦纳自己的外表 ③悦纳自己的性格
④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们应该全面地认识自
己,愉快地接受自己,并在此基础上激励自己、改进自己、发展自己,这样才是对自我积极
的、健康向上的态度,才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
七年级下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 无序与有序
第六课 规则与秩序
1、规则的含义:关于可以和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和不应该做什么、可以和应该怎样做、不
可以和不应该怎样做的约定。
2、生活中常见的规则:①“落棋无悔”是下棋游戏和竞赛的规则。②“越位犯规”是足球赛
场的规则。③“红灯停,绿灯行”是车辆必须遵守的交通规则。④“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
是行人必须遵循的规则。
3、规则的分类:①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规则。如家庭规矩、学校规则、社会规范等。②不同
的活动有不同的规则,如交通规则、学习归则、运动规则等。③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规则,
如经济领域的规则、日常生活领域的规则、政治领域的规则、文化领域的规则等
★4、规则的其他分类:①正式规则 ②非正式规则 ③强制性规则④非强制性规则。①正式规
则:社会制度、体制、法律、规章制度、守则和纪律等。
②非正式规则: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等。
③强制性规则:国家和地方的法规等。
④非强制性规则:《中小学生守则》、农村社区的乡规民约、各种风俗习惯等
★5、规则的重要性:
①遵守规则是人类社会生活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证
②规则保证我们的学习和活动的顺利进行
③规则保证社会公共生活的有序、安全、和谐和文明。
★6、 为什么说社会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 (规则和秩序的关系)
(1)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
(2)在实际生活中,哪里有规则,哪里才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3)反之,哪里没有规则,哪里就没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就不能顺利进行
(4)学习和日常生活需要秩序,需要规则,经济活动同样需要秩序,需要规则来保证秩序。
7、世界贸易组织的含义、基本原则和宗旨:
①含义:世界贸易组织就是一个通过规范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的组织。②基本原则
和宗旨: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管理
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P55)
第七课 法律初探
1、法律的含义: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是依靠国
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2、法律的本质: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律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3、法律的基本特征:①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本质)
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③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警察、法庭和监狱等)保证实施(最
显著的特征);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主要表现:
① 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
允许特殊人物存在 ② 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
律的制裁
★5、法律的作用:
①法律规定人们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侵犯他人权利和不履行义务的行为
给予制裁。
②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纠纷或矛盾的作用。
③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保障社会
生活的有序与和谐。
6、法律与道德规范、纪律规范、规章、宗教戒律的、区别:
①产生方式: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道德规范是约定俗成的,是自然形成的;纪律规
范是某个单位制定的;章程是某个组织制定的;宗教戒律是宗教组织制定的。所有的规则都
不能违反国家法律。
②实施方式:法律靠国家强制力(警察、法庭和监狱等)保证实施。道德靠人们的信念、习俗和
社会與论的力量发挥作用,纪律和章程本单位或本组织的行政力量发挥作用,宗教戒律主要靠
信仰的力量和宗教纪律发挥作用。
★7、生活中有些矛盾和纠纷的解决方式或手段:
①通过双方协商 ②他人或组织调解 ③法律途径(最终途径)
★8、青少年怎样维护法律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中学生与法律的关系)
①我们既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约束。
②我们既享有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又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③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要遵守法律,履行义务,又要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
合法权益。
9、列举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关系紧密的五部法律法规
《民法》、《刑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
第八课 心中的规则
1、他律的含义、表现:含义:个人的行为由他人的要求或外在的规则支配,而且是被动或被
迫接受的就是他律。表现:要求“你必须怎样做”“你应该怎样做”“你不应该怎样做”或
者“不许你怎样做”
2、 自律的含义、表现:含义:个人的行为由自己的要求或内在的规则支配,主动、自觉约
束自己就是自律 表现:“我应该怎样做”“我不应该怎样做”“我愿意怎样做”“我不愿
意怎样做”
★3、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①纪律、法律等规则制约着人的行为,也保障着人的权利和自由。
②因此,只有内心甘愿接受规则的约束,我们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
③相反,无视规则、违背规则,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4、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如何自律?(怎样做到慎独?)
①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者做坏事,而要学的在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②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个人独处或者没有外部约束和监督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学会“慎
独”,注意修养,自觉遵守规则,做到心中有规则,心中有纪律,心中有法律。
5、沉溺网络的危害:沉溺网络会防碍学业的进步,网上良莠不齐的信息也易使我们弱化道
德意识,不利于身心健康,甚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6、面对游戏的诱惑,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①我们要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加强自律。
②自觉遵守有关部门关于青少年进网吧的规定,正确对待家长和学校的教育等。
7、遵守匿名世界的规则要做到:
①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②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③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④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⑤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 8、怎样维护匿名世界的道德和秩序?
(1)个人自觉遵守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沉
溺虚拟时空,(2)国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3)社会加强对其监督
★9、青少年应当如何自觉遵守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网络规则)?
我们应该把这些外在的规则变成自己内心的要求,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匿名世
界的“游戏规则”。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
10、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P68
①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②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③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④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⑤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 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
第八课 一念之差
1、诱惑可以分为哪两类? 诱惑可以分为美好的诱惑和邪恶的诱惑。
★2、产生危险诱惑的原因是什么?(青少年为什么容易因“一念之差”而酿成失足的悲剧?)
①青少年好奇心强,喜欢模仿。②面对周围世界的诱惑,青少年缺乏辨别力和自控力。③不
良诱惑往往能够暂时满足人的某些低级需要;④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不强。
3、我们身边存在哪些危险的诱惑?
青少年身边的诱惑有:黄、赌、毒、邪教、电子游戏厅、营业性歌舞厅、不健康的录像厅、
营业性网吧等。
4、黄、赌、毒和邪教不良诱惑的危害、性质及其对策:
5 、
不
良
诱
惑
的
危
害
?
①
危
害
身
心
健
康;
②
影
响
学
习
和
生
活;
③
破
坏社会安定和家庭幸福;④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6、怎样拒绝不良诱惑?
①客观地分析不良诱惑的危害性,理智地拒绝不良诱惑。
②远离不良诱惑和社会丑恶现象,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不涉足营业
性的娱乐场所。
③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战胜自己。
④在没有别人监督的时候,严格要求自己,抑制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的冲动,约束自
己的行为,不做自己想做而不应该做的事情。
⑤遵守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
⑥增强自控能力,克服不正当的好奇心和盲目从众心理
第九课 一步之遥
1、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了解,不背诵)
(1)不良行为:①旷课、夜不归宿。②携带管制刀具。③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④强行
向他人索要财物。⑤偷窃、故意毁坏财物。⑥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⑦观看、收听色
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⑧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
等场所。⑨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严重不良行为:①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②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③多次
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④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⑤进行淫乱或者
色情、卖淫活动。⑥多次偷窃。⑦参与赌博,屡教不改。⑧吸食、注射毒品。⑨其他严重危
害社会的行为。
(3)注意区分几种容易混淆的:携带管制刀具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的;强行向他人索
要财物和多次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和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偷窃和多次偷
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和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2、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的联系?(从不良行为到违法犯罪说明了说
明?)
①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到刑事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有一步之
遥。②如果经常犯小错误,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
深渊。③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违法行为,离犯罪仅有一步之遥。
3、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
4、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相对较小,因此被称为一般违法行
为。
★5、什么是犯罪?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6、违法的类别
①按触犯的法律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行为。
②按情节轻重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又
称犯罪)。
★7、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
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②犯罪是触犯刑法的
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犯
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严重
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
8、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犯罪的法律标志、
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各是什
么?
(1)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
性。
(2)犯罪的法律标志:刑事违法性。
(3)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
刑罚当罚性。
9、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不良诱惑 性质 危害 对 策
“黄毒” 不良行为
青少年一旦涉“黄”轻者
精神委靡,纪律涣散,不
思进取,重者极易诱发性
犯罪及与之相关的暴力犯
罪和经济犯罪。
青少年切不可为满足好
奇心而观看色情书刊、
音像制品,或涉足不健
康的场所
赌 博 ( 多 次
参与)
严 重 不 良 行
为
赌 博 是 一 种 不 正 当 的 娱
乐,容易现成贪婪、好逸
恶劳、投机取巧等不良品
质。未成年人染上赌瘾后,
回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甚至回走上违法犯罪的道
路。
看到别人赌博时,青少
年切莫被从众心理和好
奇心驱使,掉入赌博的
陷阱
吸毒
严 重 不 良 行
为 ( 违 法 行
为)
①对个人来说,危害身体
健康,甚至导致死②对家
庭来说,给家庭经济造成
损失,破坏家庭和睦和幸
福。③对社会来说,破坏
社会的安定。
充 分 认 识 到 毒 品 的 危
害,积极参加禁毒宣传
活动,敢于同吸毒,贩
毒等不法行为做斗争
邪教
“法轮功”
反社会、反人
类、反科学
使人丧失正常的思维和理
智,甚至失去人性,它已
经 导 致 一 些 家 庭 妻 离 子
散,家破人亡,破坏了社
会的安定。
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
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科
学战胜迷信,遵纪守法,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法 律 禁 止 的 事 坚 决 不
做,同“法轮功”的违
法行为做斗争。
违 法
行为
违 反 的 法
律 分类 法律制
裁 制裁机关
指 不
履 行
法 律
规 定
的 义
务 或
者 做
出 法
律 所
禁 止
的 行
为。
违 犯 民 事
法 律 法 规
的行为
民 事 违
法行为
民事制
裁 人民法院
违 犯 行 政
管 理 法 律
法 规 的 行
为
行 政 违
法行为
行政制
裁 行政机关
违 犯 刑 法
的行为
刑 事 违
法行为
刑事制
裁 人民法院
违 犯 宪 法
的行为
违 宪 行
为
违宪制
裁
⑴区别:一般违法行为情节比较轻微,社会危害性相对小,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
承担民事责任或接受行政制裁;而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违反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⑵联系:①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是违法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相
应制裁。②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10、惩处犯罪分子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①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卫国家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②为了遏制、教育犯罪分子,使其悬崖勒马,同时对某些有不良动机的人也是一种震慑。
★11、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①道德和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依法自律;②盲目从众,缺乏自我约束,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
弱;③不良诱惑的影响 ,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④不能正确对待老师和家长的
教育;⑤交友不慎,误交损友;⑥家庭教育缺失;⑦有错不改,从小错发展为大错,从不良
行为发展为严重不良行为,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12、请你分析一下不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有什么原因?(从家庭、学校、个人三个角度来
分析)【归纳补充】
①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家庭缺少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没有起到言传身教的
作用,对子女要求不严;②学校疏于对青少年的理想教育,道德情操教育,对青少年的管理
不严,缺少正确的导向;③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淡薄,对自己要求不严,缺乏自控能力;青少
年受到不法侵害时,不应采取过激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利。
★13、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①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②要从克服小缺点、小错误、坏习气、坏作风开始,防患于未然,将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
态。
③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④增强法律意识,改正犯点小错误没关系的错误思想。
⑤如果成长中有了过错,要正视并勇于改正,过则勿惮改,过而能改,脚踏实地地走向正道。
14、对待过错,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①如果成长中有了过错,一定要正视并勇于改正。
②过则勿惮改,过而能改,脚踏实地地走向正道。
③这种光明磊落的胸襟、真诚坦率的态度、知耻近乎勇的表现是我们青少年应当拥有的品质。
八年级下第四单元 劳动创造世界
第九课 人类的需要
★1、劳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劳动”?)
①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世界,创造文明。
②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
2、劳动促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化,最终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
3、为什么劳动创造物质文明?
物质文明是人类在劳动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文明的
含义)
①劳动,使我们丰衣足食,让我们住得舒坦,行得方便;
②劳动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展
4、为什么说劳动创造精神文明?
①劳动是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②在劳动过程中,人类创造了宝贵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
★5、为什么说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或如何理解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
①通过劳动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人类延伸了身体的某些器官的功能,加强了在自然界中
谋生和发展的能力。
②劳动是培养和发展人的道德品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
③劳动不仅能够促进人生理、心理和品德的发展,而且与个人的成才、事业的成功紧密
相关。
④劳动,可以锻炼我们的能力,磨砺我们的意志,强化我们自强、自信、自立的意识。
⑤通过劳动,我们不但能学会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坚强不屈,而且能够体会劳动成果
的来之不易,学会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第十课 尊重劳动者 珍惜劳动成果
1、为什么劳动者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
★①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我们幸福生活的缔造者。
没有劳动者的劳动,就没有幸福的生活,也没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②一大批科研人员用他
们艰辛的劳动为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③一大批企业家、管理人员、个体和私营企业劳动者,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社会创造
了巨大的财富。
④劳动虽然有分工不同,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凡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
业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民服务的劳动者,就都是光荣的,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2、如何理解“劳动有分工,劳动者不分贵贱”?(为什么要反对歧视普通劳动者?)
①劳动虽有分工不同,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②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都是社会和人民需要的劳动。
③不论何种劳动,都值得我们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平等的。
④凡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民服务的劳动者,
就都是光荣的,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3、中学生应该如何以实际行动尊重劳动和劳动者?
劳动是光荣的,劳动者是可敬的。我们中学生应该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要以热爱劳
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与一切轻视劳动、歧视劳动者的观念和行为坚决决裂,坚决反对
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思想和行为。
★4、为什么要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
①劳动成果是劳动者用汗水换来的财富,凝结着劳动者的勤劳和智慧,珍惜劳动成果,
就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具体表现。
②珍惜劳动成果,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我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而且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人的生活并不
富裕。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现实。因此,我们要更加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勤俭
建国。
④对于个人,特别是青少年来说,勤俭节约有助于激发奋发进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
德品质。
★5、青少年应怎样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如何培养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的品
质?)
①要从小树立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勤俭节约的意识;
②节约资源和财富,不铺张浪费,养成合理文明消费的行为
③认识到劳动的艰辛,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④与浪费劳动成果、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⑤做一个物质生活简单,精神世界丰富多彩的人。
第十一课 乐于劳动 善于劳动
1、为什么要热爱劳动,乐于劳动?
①劳动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享受。生活,因劳动而精彩。
②生命的意义与劳动息息相关,没有劳动,不热爱劳动的生命,谈不上任何意义和价值。
唯有劳动,也正因为有了劳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被不断创造出来,我们的生活水平才
能不断提高。人们自身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丰富和充实。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义务和权利。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④人只有靠劳动,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只有付出劳动,才会受人尊敬。一个人要生存,
要自立自强,要成就事业,就要养成自觉劳动的习惯。
⑤(P80)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世界,创造文明。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丰富人
的精神世界。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
★2、我们怎样做一个快乐的劳动者?(或中学生怎样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①在家里,积极参加家务劳动;
②在学校,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种劳动;
③在社会,从事各种公益劳动。
只要我们热爱劳动,乐于劳动,就会收获快乐,成为快乐的劳动者。
★3、参加家务劳动的重要意义(作用)?
①参加家务劳动,不但能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而且有助于养成勤劳自立的习惯。
②从事家务劳动,可以经历克服困难的过程,能锻炼和增强意志力。
③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做一点家务劳动,也是一种积极的休息,不但可以调节大脑的机
能,而且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④一般来说,家务劳动能力强的人,生活技能相对较高,独立生活能力也较强,他会对
生活充满信心,能够独立面对各种困难。
★4、新型劳动者的含义、特点(素质)是什么?
①善于学习新知识;②善于掌握新技术;③创新能力强。
5、为什么需要新型劳动者?
①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科技和知识信息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生产的重要资本,社会生
产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②传统生产方式逐渐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型,对劳动力提出
了新的要求;③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信息快速增长的 21 世纪,只有掌握了现代科学文
化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才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④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
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在科技前沿有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世界环科研水平的专家做先导,
在生产一线有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才做支撑;⑤高技能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
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这种状况亟待改变;⑥做创新型的劳动者,积极参与技术创新,
是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
★6、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人才?(青少年如何从现在起,为将来成为一名新型
劳动者做准备?)
①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将来才能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
才。
②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立志做一名祖国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③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④确立终身学习观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技能;
⑤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大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广安市 2019 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说明
思想品德
试卷结构
1.试题的知识内容
(1)教材(所学思想品德教材):
选考内容: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成长中的我》、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无序与有序》;八
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劳动创造世界》;九年级
全一册。
(2)2019 年 5 月 1 日至 2019 年 4 月 30 日国内外重大时事。
2.试题的考查内容所占比重
七、八年级内容约占全卷总分值的 30%,九年级全一册内容约占全卷总分值的 60%。时事
占全卷总分值 10%。
3.试题的题型
第一卷(Ⅰ)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15 个,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第二卷(Ⅱ)非选择题(含简答、辨析、讨论、分析说明、探究性学习等题型)。非
选择题 3 个题(4-6 小题),共 30 分。
4.答题卡设置
与 2019 年答题卡设置方式一样,思想品德与历史共用一张答题卡,共 2 面。选择题答题
区域按先思想品德选择题后历史选择题的顺序设置,非选择题部分,原则上第 1 面设置思想
品德非选择题部分答题区域,第 2 面设置历史非选择题部分答题区域。
5.试题难度分布
容易题约占 60%,稍难题约占 30%,中难题约占 10%。
预估整卷试题难度系数在 0.6~0.65 之间。
中考政治:多种题型答题技巧大全
一、“是什么”型题目。
这个只需要熟悉课本的知识点,按照题目答题就可以。
二、“认识”型简答题
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通常是“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你的看法”、“分析
这一现象”等等。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通常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
路去解答,即“对与错”、“重要性、必要性”、“具体措施”等。
三、“启示”型题目
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是:这个事给我们有什么启示?回答时,要注意提炼材料中的观点,
结合所学的知识点来分析,从中归纳出材料反映的道理。
四、“评析”型题目
这类题目一般是“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回答这类题目时,首页要判断
是对还是错,或者是不全面,然后根据相应的依据如法律法规和教材的理论等,再联系材料
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五、“漫画”型题目
漫画类的题目,要找准漫画与知识点的链接点,首先要看标题,看标题能否给出指引性
的知识点或者观点;然后看文字,看看漫画中有哪些文字,通常漫画里的文字都是“意味深
长”的;最后看画面,漫画夸张之处通常是其弦外之音,真正的寓意也就在这里。
六、“图表”型题目
“图表”类型的,首先要看标题,标题比较直观的说明了图表的内容;然后要将图片数
据做三个对比,“横向比”、“纵向比”和“综合比”,将三个对比的数据归纳整理,通常
就会得出想要说明的问题;最后要看看图表下面的注释,看看有没有特别的注释。
七、“体现型”题目
这类题目通常会问“体现了什么?、怎么体现”等等。回答的时候,应该写上教材的知
识点,再加上材料的关键词来体现这一知识点。所以解题的思路就是:定知识点、联系知识
点、梳理答题。
八、“反映”型题目
这类题目通常会问“反映了某一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
“说明了什么?”等。回答的时候要对题目材料所给的信息全面把握,将感性的材料理性化。
九、“为什么”型题目
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是:为什么说……、为什么要……。回答这类为什么题目的时候,
最重要的是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等等。
十、“怎么办”型题目
一般来说,这类题目会问你“如何”、“怎样”,有时也会出现建议的形式,这类怎么
办的题目,一般要给定主体是谁,然后再写怎么办。
十一、“意义”型题目
通常题目会问“有什么积极的影响或者意义”,对于这类的意义题目,要针对某一“做
法”或“事件”有什么意思来回答,回答时要从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意义来考虑,还
要对个人、国家、社会和事件本身的意义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