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学作品阅读
(一)阅读下面小说,完成8~12题。(16分)
拉面王
行云
老梅的面馆开在蝉街东头。
每天一早,老梅围了围裙,案前一站,手里眼里全是活儿。他出手如电,“唰”,揪出一把醒好的面,“啪”,丢案板上,一拉一搓,成蛇样长条。一捏一甩,“啪”,拍在面案上,一抻一合,扭成大闺女辫儿,叫人眼花缭乱。没回过神,一大海碗面,盛着牛肉丁,撒着芫荽、萝卜片,浮着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是红、白是白、绿是绿,香喷喷、热腾腾便撂在了你面前。麻溜儿!
传说老梅有绝活---面穿针孔,抻出细过发丝的面从针孔穿过去。多少根?说法不一。但都只听说,没见过。有人撺掇老梅露两手。老梅浅浅一笑:“雕虫小技,有啥看头?”
雪天。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小伙儿哆嗦着站在面馆前。老梅二话没说,捞出一碗面端给他。热汤面下肚,小伙儿像换了个人,精精神神跪地上给老梅磕了头。
老梅收徒了!徒弟叫红子——被一碗汤面救活的小伙。
寒来暑往,红子跟老梅学艺三年了。那夜,师徒俩有一场对话。
“这两天心神不宁,想啥呢?”“师父,我……”
“行了,我知道你想啥,想单干?”“嗯……”
“说实话,你那面活儿不坏。但能再跟我一年不?就一年。”红子没吭声。
老梅叹口气:“好吧。这里有笔钱,你拿去开店。记住,可别丢我的脸。”红子给老梅磕了仨响头,当夜走了。
半月后,蝉街上新开了一家“红子面馆”,店里有个新媳妇在打下手。
蝉街人念旧,还是觉得老梅的面地道,大都上他那去。后来听说,红子媳妇成天在家闹,嫌男人没出息。
某天,老梅的面馆关门歇业了。蝉街人一片惋惜声。
红子面馆生意好起来了。面馆前竟挂起了“拉面王”的牌子。蝉街人叨叨:你号称拉面王,老梅搁哪呢?
10
这一天,红子当众给大伙表演了面穿针孔的绝活。老梅的绝活只是传说,而红子却当众让大家开了眼。乖乖,十根比发丝还细的拉面,顺顺当当就从小小的针眼里穿了过去,赛比魔术。这以后,大伙再没话了。
红子每天给顾客演一场面穿针孔的绝活,人气越来越旺。可细心的人发现,面馆里盛面的大海碗,不知不觉间换成了中不溜的平底碗。
这天,生意口上,有个人走进红子的拉面馆。是老梅。吃面的人纷纷起立问候。
红子一愣,立马堆起笑脸,迎上去叫了声:“师父您来了!”
“红子,有出息啊。”老梅笑说。红子回笑:“师父见笑,都是闹着玩儿的。”
老梅径直走向水池。净了手,朝大伙说:“红子天天给大伙儿演绝活,今儿,我来替一回,算给徒儿捧个场。”
老梅一出手,馆里一下静了。他手一张,揪下一块面,一下,两下,扯过来,拉过去。面条摆得稳、准、狠;胳膊抡得圆、柔、韧。身子在一处,精神却贯穿到了四面八方。大伙看得目瞪口呆。
突然,老梅身手骤定,好似满院欢腾的雀儿忽地归了巢。细看,老梅手擎一根绣花针,针眼里穿着根线。哪是线?分明是面!只见他捏着这根“线”轻轻一抖,哗一下抖出无数银丝。大家伙挤上前一数,我的个娘哎,不多不少,整整二十根,全在针眼里!
“神!”一片喝彩。
红子羞红了脸,“扑通”跪在了老梅的面前。
第二天,红子面馆不见了“拉面王”招牌。平底碗又换回了大海碗。
而老梅,真正的拉面王,早已飘然而去。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五期,有删改)
8. 根据小说情节填空。(4分)
序 幕:众人神往绝活, 老梅浅笑推辞;
第一幕:红子(1) ,老梅仗义收徒;
第二幕:红子执意单干, 老梅(2) ;
第三幕:红子(3) , 老梅歇业隐退;
第四幕:红子挂牌换碗, 老梅献演绝活;
尾 声:(4) , 老梅飘然离开。
9.对这篇小说的分析错误的一项( )(2分)
A.“记住,可别丢我的脸”一句为下文老梅出现在面馆并且表演绝技埋下伏笔。
B.对师徒表演绝活的描写详略分明,突出师傅技高一筹,也暗示作者赞美之情。
C.在红子心中绝活是招徕顾客提升人气的工具,老梅认为绝活不是用来炫耀的。
10
D.老梅现身红子面馆并表演绝技,是因为红子自封“拉面王”,擅自展示绝活。
10.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老梅是“真正的拉面王”。(4分)
11.结合语境,比较红子两次下跪所体现的不同心理。(3分)
(1)小伙儿像换了个人,精精神神跪地上给老梅磕了头。
(2) 红子羞红了脸,“扑通”跪在了老梅的面前。
12. 结合选文及链接材料,说说作者用了哪些方法使人物鲜活、更具传奇色彩。(3分)
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随后手一停,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吃饭的人伸脖子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 (《泥人张》)
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蒲柳人家》)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17题。(11分)
父亲和他的诗
吴为山
从我记事始,很少看到父亲、母亲的笑容,母亲总是愁眉不展。我们弟兄姐妹七个,我排行老五,一家人靠父亲一人工资维持生活。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父亲遭到不白之冤,在“牛棚”无辜受辱的他,写下这样的诗句:
披肝沥胆廿年间,
尽瘁桃林未等闲。
浩劫临头人变鬼,
受辱饮恨笑天寒。
那是1969年严冬,全家随父亲下放农村。全家务农,挖河、拾粪,割稻、造绿肥。父亲还养了一百只鸡。不料,却因此无辜受辱,关进“牛棚”。
10
父亲被重新起用后,回学校任教,他又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他天真、正直,但脆弱、敏感、易动情。重执教鞭的他当即写下:
阴阳错位本荒唐,
屈子行吟岂自伤。
忽报天公垂雨露,
枯藤野草咏榆桑。
这段时期,父亲总是督促我们弟兄读书、读诗,并自制小本子,抄录经典诗词、警句供我们背诵。他自己早晨五点钟起床,点着煤油灯备课、吟诗,到七点钟上课堂前,嘴角上已是两堆口沫了。他喜读《离骚》《诗经》,谈《红楼梦》,讲李杜,慕王勃,咏东坡。常常吟至激昂或低沉处,总是声泪俱下。他也喜欢剪报,剪了若干张,贴了若干本,画了若干页,关心时事,紧跟形势。父亲也对鲁迅推崇备至,满屋子挂的是他手书的鲁迅诗及名言。
1978年和1979年我连续两次高考落榜,后入无锡工艺美校学泥塑,大学梦成了泡影。我彷徨、消沉,父亲作诗,以击鼓催发,并送我过江到了无锡惠山脚下:
求医失路笑难关,
从艺有期莫等闲。
坐井观天终是小,
大江放眼快扬帆。
多年来,我把它作为一种动力,每念及此,总是浮现出第一次由苏北横渡长江的壮阔之景,浪淘尽,滚滚东流……
1982年,父亲离休,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发出“身虽病,心难老,范公志,何能丢?冀明天幸复,重游芳洲”的感慨。他感叹于“病马嘶槽”,顿生“壮心不已”,在地方上创办“腾飞补习学社”,将一百五十名落榜生组织起来学习,“腾飞”在高考中年年报捷,父亲春风得意,作昂扬斗志的《腾飞补习学社之歌》:堰口虹桥,春光烂霄。巍巍腾飞,兴学施教。宏开学社,乐育群芼,中华腾飞,端赖吾曹。这期间,我们弟兄姐妹都各有其业,父母经济上没有负担。通过办学社,父亲在晚年实现其价值,一吐扬眉之气。
回首看,父亲的经历,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一代普通知识分子的命运。父母亲在我们每个子女身上都尽了很大力。如今我们弟兄姐妹中有工人、公务员、医生、大学教授,也有在体制改革中转岗的,在平凡的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这与母亲诚朴、勤劳之身教,与父亲之情理交融的“诗教”不无关系。1998年10月母亲七十寿辰,父亲作:
同甘共苦五十春,
10
风雨沉浮见淑贞。
育女抚儿来晚福,
糟糠夫妇乐逢辰。
此情此意,化为境界。当年父亲七十二岁,但他依然天真,似乎理想的光环离他只一步之遥,他每日都在追逐,每日都获得新的希望。他到南京去秦淮河问古,也常散步于早年读书的校园,喜欢谈论在大学教过他的教授:陈瘦竹、朱彤、诸祖耿……他怀旧,常念起我的高祖高也东秀才、伯祖高二适先生、表伯赵继武教授,家族的文化渊源使他不经意露出了自信与自豪。
父亲并不能算得上是诗人,但他的心中有诗意。那些诗,是他生活、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也是他理想、追求的真切表达;更是他精神自在、自由的自然表露!
父亲八十多岁时,我将他从老家接到北京家中。深夜我从工作室回家,他总是等我,为我讲解古诗,几乎每日如此。夜幕四合,周遭寂静,他常自言自语,吟诵诗句,尽管声音微微弱弱……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6月,第12 版,有删改)
15.根据提示填空。(2分)
父亲作诗,申诉不白之冤 → → 父亲作诗,安慰落榜的我
→
16.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他也喜欢剪报,剪了若干张,贴了若干本,画了若干页,关心时事,紧跟形势。
(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那些诗,是他生活、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也是他理想、热情的真切表达;更是他精神自然、自在、自由的表露!
(“……是……也是……更是……”这样的句式有什么作用?)(2分)
17.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请你想象父亲此时吟诵的会是下面的哪一首诗,并说明理由。(5分)
望月怀远 晚泊浔阳望庐山
张九龄 孟浩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10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5题。(14分)
夏天的瓶供
周瘦鹃
凡是爱好花木的人,总想经常有花可看,尤其是供在案头,可以朝夕坐对,而使一室之内,也增加了生气。供在案头的,当然最好是盆栽和盆景;如果条件不够,或佳品难得,那么有了瓶供,也可以过过花瘾。
对于瓶供的爱好,古已有之。如宋代诗人张道洽《瓶梅》云: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徐献可《书斋》云:
十日书斋九日扃①,春晴何处不闲行。
瓶花落尽无人管,留得残枝叶自生。
方回惜《砚中花》云:
花担移来绵锈丛,小窗瓶水浸春风。
朝来不忍轻磨墨,研落香粘数点红。
这与我的情况恰恰相同,紫罗兰盦南窗下的书桌上,四时不断地供着一瓶花,瓶下恰有一方端砚,花瓣往往落在砚上,我也往往不忍磨墨,生怕玷污了它,足见惜花人的心理,是约略相同的。
10
说到夏天的瓶供,我是与盆供并重的。从园子里的细种莲花开放之后,就陆续采来供在爱莲堂中央的桌子上,如洒金、层台、大绿、粉千叶等,都是难得的名种。我轮替地用一只古铜大圆瓶、一只雍正黄瓷大胆瓶和一只紫红瓷窑变的扁方瓶来插供,以花的颜色来配瓶的颜色,务求其调和悦目。单单插了莲花还不够,更要采三片小样的莲叶来搭配着,花二朵或三朵,配上了三片叶子,插得有高有低,有直有欹,必须像画家笔下画出来的一样。倘有一朵花先谢了,剩下一只小莲蓬,仍然留在瓶里,再去采一朵半开的花来补缺,这样要连续插供到细种莲花全部开完后为止。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把这一大瓶高花大叶的莲花,用树根几或红木几高供中央,总算不辜负了“爱莲堂”这块老招牌;而上面挂着的,恰又是林伯希老画师所画的一幅《爱莲图》,更觉相映成趣。
除了瓶供的莲花之外,还有瓶供的菖兰。菖兰的色彩是多种多样的,有白、红、淡黄、深黄、洒金、茄紫诸色;而我园中有一种深紫而有绒光的,更为富丽。我也将花与瓶的颜色互相配合,互相衬托,花以三枝、五枝或七枝为规律,再插上几片叶,高低疏密,都须插得适当,看上去自有画意。有时瓶用得腻了,便改用一只明代欧瓷的长方形小型水盘,插上三五枝小样的菖兰,衬以绿叶,配上大小拳石两块,更觉幽雅入画了。
我爱用水盘插花,觉得比用瓶来插花,更有趣味。除了菖兰,无论大丽、月季、蜀葵等,都是夏天常见的,都可用水盘来插;不过叶子也需要,再用拳石或书带草来一衬托,那是更富于诗情画意了。爱莲堂里有一只长方形的白石大水盘,下有红木几座,落地安放着。我盘的右边竖了一块二尺高的英石奇峰,像个独秀峰模样,盘中盛满了水,散满了碧绿的小浮萍。清早到园子里,采了大石缸中刚开放的大红色睡莲二三朵,和小样的莲叶三五张,回来放在水盘里,就好像把一个小小的莲塘,搬到了屋子里来,徘徊观赏,真的是“心上莲花朵朵开”了。每天傍晚,只要把闭拢了的花朵撩起来,放在露天的浅水盆中过夜,明天早上,花依然开放,依然放到水盘里。天天这样做,可以持续三四天。
(选自《花前新记》,江苏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注释]①扃:门关着。
13.概括回答什么是瓶供。(2分)
14.阅读文中三首绝句,回答问题。(8分)
(1)文中加点字“这”指代的内容是( )(2分)
A.移来绵锈丛 B.瓶水浸春风
C.不忍轻磨墨 D.研落数点红
(2)“小窗瓶水浸春风”一句中“浸”有何妙处?(3分)
(3)作者连续引用这三首绝句,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0
15.作者对瓶供插花的讲究,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有异曲同工之妙。根据下面材料,说说两者有哪些相通之处。(4分)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文学作品阅读
(一)(16分)
8.(4分)(1)落魄求助 (2)赠钱赠言(告诫) (3)生意清淡(被妻嫌弃)(4) 红子痛改前非
9.(2分)D
10.(4分)(一点1分;其中“诚信”必答,其余再写出任意三点即可,无需结合具体情节)
示例:(1)老梅崇尚诚信。(听说红子面馆的大海碗变成了中平碗之后,出现在面馆表演绝技,以此震慑红子。)(2)他谦逊稳重、深藏不露。(老梅不愿纯粹为了炫耀手艺而表演绝活。(3)老梅善解人意、豁达大度。红子学艺未成就要另立门户,老梅劝说后还是尊重红子的决定)(红子挂出“拉面王”招牌后老梅并没有因此出面阻止)(4)老梅心地善良仗义。(一碗热汤面救了乞丐红子,赠钱帮红子开店。)(5)老梅技艺高超。(文中详细描写老梅日常拉面和最后展示绝技。)(6)老梅教徒有方。(红子三年就学到了不少真功夫,又在徒弟有违手艺人的诚信之德时用表演绝活的方式委婉劝诫。)(7)不贪名利。(当红子面馆生意不好的时候自己歇业,展示绝活获得喝彩后飘然离去。)
11.(3分)(1)表达了红子对救命恩人的感激之情;(2)表达了红子对自己行为的悔悟之情和对师傅一片教诲之心的感激之情。(共三点,每点1分)
12.(3分)示例:(1)作者都重视通过场面(人物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风貌;(2)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来表现人物的高超能力;(3
10
)都善于把多种感觉角度相结合,写得有声有色;(4) 都善于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5) 善用口语俗语等使语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6)长短句结合,文章语言极富节奏感。(一点1分,夸张必答,其余再答出两点即可)
(二)(11分)
15.(2分)父亲作诗,重新投入生活;父亲作诗,庆祝母亲寿辰。
16.(4分)(1)选用“剪”“贴”“画”动词,传神刻画父亲喜欢剪报,关心时事,突出对父亲被重新起用积极乐观精神的赞叹之情。
(2)“是…也是…更是…”表示递进,语意不断加深,表达出作者对父亲写诗表现生活,表达心志的崇敬之情的不断加深。
17.(5分)第一首(1分),理由:①这是一首月夜怀念怀亲之作,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②诗中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相思不能入睡,灭烛,披衣步出门庭。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想起远方亲人,与“夜幕四合,周遭寂静”的情景相吻合;③“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情感、内容、手法方面,一点2分,答到两点即可)(二)(11分)
15.(2分)父亲作诗,重新投入生活;父亲作诗,庆祝母亲寿辰。
16.(4分)(1)选用“剪”“贴”“画”动词,传神刻画父亲喜欢剪报,关心时事,突出对父亲被重新起用积极乐观精神的赞叹之情。
(2)“是…也是…更是…”表示递进,语意不断加深,表达出作者对父亲写诗表现生活,表达心志的崇敬之情的不断加深。
17.(5分)第一首(1分),理由:①这是一首月夜怀念怀亲之作,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②诗中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相思不能入睡,灭烛,披衣步出门庭。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想起远方亲人,与“夜幕四合,周遭寂静”的情景相吻合;③“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情感、内容、手法方面,一点2分,答到两点即可)
(三)(14分)
13.(2分)将花插瓶中供在案头作为观赏物。
14.(8分)
(1)(2分)C
10
(2)(3分)示例一:“浸”字化虚为实,写出春风吹拂,水中花色彩锦绣的情态,表现出瓶供的诗情画意。
示例二:“浸”字一语双关,既写出水中的春色浸染,也暗含花香浸在水里,表现出瓶供给人的诗意享受。
(3)(3分)引用三首绝句,佐证了“对于瓶供的爱好,古已有之”。引出下文自己对瓶供的讲究和侍弄;表明自己与古人一样,有着闲情雅趣。增添了文章的古典气息。
15.(4分)都着眼于画意;都讲究色彩调和;都讲究高低疏密(自然不对称,相互映衬);都讲究应时而变。
10
相关文档
-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作文试题2021-05-1342页
- 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含答2021-05-1312页
-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2021-05-136页
-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2021-05-139页
- 荆门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21-05-1314页
-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2021-05-1317页
- 2020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2021-05-1316页
-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2021-05-1389页
- 2020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2021-05-1318页
- 2020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2021-05-13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