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8.50 KB
  • 2021-05-13 发布

2017年度高考生物快速命中考点4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高考生物快速命中考点4‎ ‎1.如图1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3中A为1 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 mol/L的乳酸溶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在水中磷脂分子排成双层的原因是磷脂分子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 B.图2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载体和能量,且均逆浓度梯度进行 C.如果用图1所示人工膜作为图3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低于右侧液面 D.某些药物大分子不容易被细胞吸收,但如果用图1所示人工膜包裹后再注射则更容易进入细胞,此实例可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解析:本题考查膜的结构模型、物质运输方式和渗透作用装置的图像解读以及灵活分析能力。磷脂分子具有亲水性的头部和疏水性的尾部,所以磷脂分子在形成膜的时候,头与头接近,尾与尾接近,A正确;由图2可知,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乳酸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两者共同点是都需要载体蛋白,乳酸的运输还需要能量,B错误;图1所示人工膜作为图3中的半透膜,葡萄糖和乳酸都不能穿过人工膜,液面高度相等,C错误;人工膜与生物膜的基本骨架相同,两者可以相互融合,可以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答案:A ‎2.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部分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内还应具有中心体等多种细胞器 B.2与4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 C.1、5是有氧呼吸的场所,该细胞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3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解析: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A错误;4为液泡,不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B错误;植物细胞可以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答案:D ‎3.如图为下丘脑某神经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动作电位的形成与膜上的②、④等载体有关,A面为正电位,B面为负电位 C.该细胞可参与形成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此细胞可以分泌促进水重吸收的激素且该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解析:‎ 本题考查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突触后膜在兴奋经过时的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电信号,A错误;动作电位的形成与膜上的载体有关,但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由图中的糖蛋白可知A面为膜外侧面,B错误;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呼吸中枢则在脑干,故该细胞不能参与形成呼吸中枢,C错误;下丘脑细胞可合成能促进水重吸收的抗利尿激素,该激素通过垂体释放,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之后就被灭活,D正确。‎ 答案:D ‎4. ‎ 迄今为止,没有一台精密的仪器可与细胞相比拟,细胞中的各个结构分工而又合作,共同完成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下列对图示细胞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a物质是蛋白质,它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B.b物质是内质网合成的脂质 C.c物质是浆细胞合成的抗体,并以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出该细胞 D.该细胞衰老时,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核的体积减小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等知识。分析图示,a物质在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后,经细胞膜分泌出来,属于分泌蛋白,其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A正确;b物质在内质网合成,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车间,B正确;c物质是免疫球蛋白,抗体的化学本质为免疫球蛋白,由浆细胞所分泌,C正确;细胞衰老时,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核的体积变大,D错误。‎ 答案:D ‎5.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①受到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解析:图中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当①受到刺激时,该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②处结构为突触,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切断传出神经,刺激传入神经,兴奋不能到达效应器,效应器无反应。‎ 答案:D ‎6.下图中甲、乙模型分别代表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人体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D表示细胞内液,A表示血浆 B.如果乙图中B表示胰岛细胞,则A可以表示下丘脑细胞 C.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D.乙图中激素的传递都需要细胞膜上载体的协助 解析:甲模型代表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所以可以推断: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所以A错;乙代表人体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如果乙图中B表示胰岛细胞,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血糖浓度的变化可以刺激下丘脑,下丘脑可以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细胞,不是通过产生激素作用于胰岛细胞,B错;过敏反应中产生的组织胺若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之浓度升高,导致组织水肿,C对;乙图中激素若为性激素,则为自由扩散,不需要细胞膜上载体的协助,D错。‎ 答案:C ‎7. 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HIV侵染T细胞会引发免疫缺陷综合症 B.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 C.入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 D.T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 解析:HIV侵染T细胞可以感染与人类免疫系统相关的细胞,并破坏T细胞,造成免疫系统缺陷,A正确;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当HIV侵染红细胞后无法增殖,并随红细胞凋亡后会被免疫系统清除,B和C正确;T细胞和B细胞等的淋巴细胞生活在机体的淋巴系统中,如:T淋巴细胞生活在胸腺处,红细胞等血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与淋巴细胞有共同的出处,不过红细胞和T细胞分化的场所不同,红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直接在胸腺中成熟,D错误。‎ 答案:D ‎8.下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 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 D.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通过主动运输分泌相应激素 解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题图分析,可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参与了血糖调节,A正确;甲表示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乙表示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B正确;甲为效应器,可接受神经释放的递质,做出相应的反应,C正确;胰岛分泌胰岛素是通过胞吐而不是主动运输,D错误。‎ 答案:D ‎9.下图为人体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是冷觉形成的部位 B.寒冷刺激时,a、b、c、d、e激素的分泌均增加 C.下丘脑中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还能合成分泌a、c激素 D.图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骨骼肌均为效应器 解析: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A项错误;e激素与水分的重吸收有关,寒冷时出汗少,尿多,因此抗利尿激素应该分泌少,B项错误;图示的神经调节中,肾上腺为效应器,骨骼肌不是,D项错误。‎ 答案:C ‎10.图1、2是与人体免疫有关的图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细胞内溶酶体酶分解病原体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图2中曲线①为正常个体的免疫情况 C.图2中曲线②表示B细胞缺陷,既导致体液免疫受损,又使细胞免疫不能发生 D.吞噬细胞缺陷可能造成图2中曲线③所示的免疫状况,既影响特异性免疫,又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溶酶体酶属于体液中的物质,其分解病原体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分析图2,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最后将病原体清除,①为正常免疫;②③为免疫功能较低,不能抵御病原体;B细胞是体液免疫的重要淋巴细胞,B细胞缺陷导致体液免疫受损,但保留细胞免疫,C错误;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D正确。‎ 答案:C ‎11.下图是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乙→甲时期 B.秋水仙素发挥作用的时期是甲→乙时期 C.乙→甲时期,细胞中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活动旺盛 D.甲→乙时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析:由细胞周期的概念可知,前一次分裂结束为起点,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终点;由图可知一个细胞周期为乙→甲→乙;高尔基体主要在分裂末期起作用;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答案:B ‎12.罗杰·科恩伯格瑞揭示真核生物转录过程是细胞从基因中获取信息以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出现的紊乱与很多疾病有关,如癌症、心脏病及各种炎症。如图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构成①链和②链的单体在组成上不同的化学基团只是五碳糖,相同化学基团是磷酸 B.该过程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C.该过程中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D.如果①链碱基发生替换,则一定会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和DNA结构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分析该图是某真核细胞中的转录过程,因此构成①链和②链的单体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A错误;该过程的产物是RNA分子,为单链核酸分子,B错误;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催化DNA转录成RNA,C正确;如果①链碱基发生替换,不一定会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D错误。‎ 答案:C ‎13.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下图表示太阳能被固定后在生物体内的转化途径,其中①~⑥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将太阳能固定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是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完成④、⑤过程必要的条件是环境中有一定浓度的________。‎ ‎(2)CO2参与③过程时首先与________结合形成________,在外界条件稳定时,这两类物质在叶绿体内的含量保持相对平衡,请列举两种能暂时打破这种平衡的主要外界因素:_______________。‎ ‎(3)如果某叶肉细胞既不释放氧气,也不吸收氧气,此时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图示可知,通过①②③过程实现了光能到有机物中化学能的转化,通过④⑤过程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并产生ATP,⑥表示细胞呼吸产生的ATP被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3、C5处于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如果光照强度或CO2浓度突然改变,会打破这种平衡的状态。如果某叶肉细胞既不释放氧气,也不吸收氧气,说明此时细胞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速率相等,因此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答案:(1)①②③'氧气'(2)五碳化合物(C5)'三碳化合物(C3)'光照强度、CO2浓度'(3)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14.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如图1所示)。“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 ‎(1)在正常人体内,兴奋到达神经—肌肉突触时,储存在________中的乙酰胆碱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兴奋,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导致________和________,使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减少和功能部分丧失,表现为重症肌无力。‎ ‎(2)根据图2分析,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Y激素的分泌量________,由此判断,Graves氏病患者的体温往往比正常人________,但该患者自身的产热量________散热量。‎ ‎(3)在“重症肌无力”与“Graves氏病”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都是________,从而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4)由上述分析可知,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有________等。‎ 解析:本题以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为核心,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相关知识。(1)因抗体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失去了与受体结合的机会,而使兴奋传递中断,造成肌肉无法收缩。(2)因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膜表面的Y激素受体结合,可起到Y激素的作用效果,故患者X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而Y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患者表现为甲亢症状。因该人的体温恒定,故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3)可以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是抗原。(4)人体内环境在神经、体液及免疫调节共同作用下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1)突触小泡'乙酰胆碱受体被胞吞并分解 未胞吞的受体无法与乙酰胆碱结合'(2)减少'高'等于'(3)抗原'(4)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