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3.00 KB
  • 2021-05-13 发布

人教版中考生物知识点及精选实验题答案

  • 4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人教版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一、 生物的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2、 生物圈中的生物:‎ 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 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 c.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6.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 ‎(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和谐发展。‎ 一、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能够直接制造有机物(如:植物)‎ 生物部分 消费者: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如:动物)‎ 分解者: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如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3.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 例如:草 兔子 狼 ‎(1)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 ‎(2)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3)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解者不参与形成食物链 ‎4、食物网:食物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的网状结构。‎ ‎(在食物网中数食物链时,从生产者到最后一级消费者,才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5、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注意出分析说明题)‎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一. 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P36)‎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右握左托(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2)对光:升、转、看、调 ‎(3)观察:放、压、降、看、升、看、调 ‎(3)整理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cm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双眼睁开,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整理:实验完毕,应该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把物镜偏转到两旁,目镜放回镜头盒,把镜筒缓慢下降到最低处,再把显微镜放入镜箱内。‎ ‎1、几点重要的结论:‎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显微镜物象和实物是上下左右都相反(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 ‎(3)要将视野中的某个方向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那个方向移动(例如:要将视野中左上角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左上角移动),如果是将视野中央的物象移向某个方向,就将玻片往相反的方向移动。‎ ‎(4)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小,光线越亮;‎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大,光线越暗。‎ ‎(5)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6)视野中的污点有三种情况:物镜上,目镜上,装片上。移动目镜,如果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前两次都不能移动污点,则污点在物镜上。‎ ‎(7)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 ‎(8)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模糊不清,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9)转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的边缘,而不能直接用手扳动物镜。‎ ‎(10)镜头脏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 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 ‎1.重要的注意事项:材料要薄而透明;盖盖玻片时要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避免出现气泡。‎ ‎2.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准备:擦、滴(清水)‎ ‎(2)制片:撕、展、盖 ‎(3)染色:滴(稀碘液,如果要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则不需要染色)、吸 ‎3.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1)准备:擦、滴(生理盐水)‎ ‎(2)制片:刮、涂、盖 ‎(3)染色:滴(稀碘液)、吸 ‎4.常见的玻片标本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如:叶的横切面切片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的。如:血涂片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制成的。‎ 如:草履虫装片 三、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植物、动物和人体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 ‎2.人体的各项功能都是由细胞或多个细胞共同完成的。‎ ‎3.所有的细胞都能显示出生命的各种属性,在它们之中进行着新陈代谢活动。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细胞里进行的,细胞内还一直进行着呼吸作用。一切复杂的瞬息万变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 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自我繁殖。细胞能通过分裂不断地产生新的细胞,细胞和生命一样,表现出生长、衰老、死亡的过程。这一切说明,细胞是生物体最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细胞壁:透明,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含有大量的物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液泡中充满细胞液 能流动,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植物相邻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联系,互相交流营养物质。‎ ‎2.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能流动,可以加速与外界的物质交流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3.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细胞 ‎(1)分裂的过程:‎ ‎1.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 ‎2.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然后质分裂(植物:在原来细胞的中部,逐渐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 ‎3.细胞的生长表现为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逐渐长大,使细胞体积增大,(植物)生长时先出现很多小液泡,最终合并为一个大液泡。‎ ‎(2)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先加倍再减半,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3)生物体的生长表现在:细胞生长(体积增大)和细胞分裂(数目增多)‎ 四.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相同点 都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 有细胞壁和液泡,绿色部分的细胞内有叶绿体 没有细胞壁和液泡,也没有叶绿体 ‎(1)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2)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细胞液,细胞液的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色素等。‎ 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胞是动、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第一章 细胞的生活 一. 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线粒体:将化学能释放 二.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 ‎2、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3、DNA是双螺旋结构,它是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4、遗传信息是生命体内每一个细胞中所包含的具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储存在DNA分子中,而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5、细胞是物质、能量和遗传信息的统一体 第二章 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 一、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1.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逐渐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从而形成不同的组织。‎ ‎2.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起来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 ‎3.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二.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 名称 组成 功能 举例 上皮组织 由上皮细胞构成 保护、分泌 人的口腔上皮、腺体 结缔组织 分布广泛 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 骨组织、血液、肌腱 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构成 收缩、舒张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三.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1.保护组织: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例:洋葱鳞片叶表面)‎ ‎2.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例:番茄果肉)‎ ‎3.分生组织:由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其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4.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运输有机物。‎ 四.生物体结构的层次性: 组成 分化 组成 植物体 ‎ 细胞 组织 器官 组成 组成 系统 动物体 动物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五.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的结构层次 ‎1.绿开花植物即被子植物,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2.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细胞: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疏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如: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3.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六.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结构层次 ‎1.人体的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2.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人体。‎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 细胞:动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以某种组织为主。‎ 如:心脏、肝脏、脾脏、大脑、肱二头肌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并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多个器官的总和。例如: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八大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 ‎3.动物比植物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七.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1、胞生物: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2、数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域环境中 ‎3、细胞就可以完成获得营养、气体交换、排出废物等各种生命活动 ‎4、中的单细胞生物:细菌、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 ‎5、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眼虫、变形虫)‎ ‎6、胞藻类植物(如:衣藻)等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观察草履虫:‎ ‎1、擦拭干净,吸取表层的(氧气丰富)培养液一滴,滴在在玻片上 ‎2、玻片中的培养液中放几丝棉花(限制草履虫运动,便于观察),再盖上盖玻片 ‎3、草履虫的应激性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一.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种皮:保护内部结构 种皮:和果皮紧贴在一起,保护内部结构 ‎ 子叶:2片,肥厚,贮存营养物质 胚乳:贮存营养物质 胚芽:发育成茎、叶 子叶:1片,不肥厚,转运营养物质 ‎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茎的部分 胚 胚芽:发育成茎、叶 胚根:发育成根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茎的部分 胚根:发育成根 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构成。‎ 菜豆和玉米种子都有种皮和胚,不同点是:玉米种子有胚乳,贮存营养成分,子叶1片,转运营养物质;菜豆种子无胚乳,子叶2片,贮存营养。‎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无胚乳,例如:蚕豆、花生、大豆、菜豆 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有胚乳,例如:水稻、小麦、高粱、玉米 第一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一、种子的萌发 ‎1、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活的、胚是完整的、种子有够休眠期的。‎ ‎3、萌发的过程: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子叶脱落,胚轴发育成连接根与茎的部分)‎ 第二章 植株的生长 ‎1.幼根的生长:‎ ‎1)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主要是根的根尖。‎ ‎2)根尖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扩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长(细胞体积增加),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也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根的长度不断增加 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细胞数量增加)‎ 根冠:起保护作用 成熟区以上的结构:根毛脱落,吸收功能丧失,导管增多,疏导功能加强 伸长区的细胞来自于分生区的细胞分裂。‎ ‎2.芽的发育过程:‎ ‎1)枝条是芽发育成的 ‎2)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幼嫩的茎、叶和芽组成的,枝条上的芽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3)芽分为了叶芽、花芽、混合芽 第三章 开发和结果 ‎1、花是由花芽发育而来的,花的结构:‎ 花梗 连接、支持作用 花托 花被 萼片 保护花的内部结构,吸引昆虫 花瓣 雄蕊 花药:内有花粉,花粉内含精子 ‎ 花丝:支持花药 ‎ 柱头:接受花粉 花的主要部分 雌蕊 花柱:连接子房和柱头 子房 外有子房壁内有胚珠 产生卵细胞 ‎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放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2)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3)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4)受精(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 花柱和柱头 掉落 雌蕊 子房壁 果皮 子房 珠被 种皮 果实 胚珠 受精卵 胚 种子 ‎(受精极核胚乳)‎ 四.描述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一、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1.植物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使植物体保持一定的姿态 ‎(3)无机盐只有融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和运输 ‎(4)水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1)缺少水的地方形成沙漠 ‎(2)水相对较多的地方形成草原 ‎(3)水分充足的地方形成森林 ‎3.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较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无机盐 作 用 缺 乏 症 状 例 如 含氮的 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叶片发黄,植株矮小 人畜的粪尿 含磷的 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和种子的成熟提早 影响花和果实的形成和发育 骨粉 含钾的 使茎杆长得粗壮,促进淀粉的形成 植株易倒状 草木灰 二.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1.根适合吸水的特点 ‎(1)水分和无机盐由根从土壤中吸收,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指根的顶端到长有根毛的一段)的成熟区。‎ ‎(2)根尖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 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长,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也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根的长度不断增加 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根冠:起保护作用 成熟区及其上部结构:根毛脱落,失去吸收功能,出现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3)根适于吸水的特点:1)成熟区有大量根毛,使根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根毛细胞的细胞壁很薄,细胞质很少,液泡很大;‎ ‎3)伸长区和成熟区都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2.水分的运输途径 ‎(1)导管:植物体内,由死细胞上下贯通而形成的一根中空的管道。‎ ‎(2)水分运输的途径:土壤中的水分 根毛 根内的导管 茎和叶的导管 ‎3.形成层:位于木质部(导管在木质部内)和韧皮部(筛管在韧皮部内)之间,形成层的细胞不断的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细胞和韧皮部细胞,木本植物有形成层所以茎可以长的很粗,而草本植物没有,所以茎不能长粗。‎ ‎4.导管和筛管的比较:‎ 名称 分 布 结 构 特 点 功 能 细 胞 横壁 导管 木质部 由许多死的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 完全消失 由根向上部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 韧皮部 由许多活的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 有筛孔 由叶向下部输送有机物 根、茎、叶中的导管彼此相通,根、茎、叶里的筛管也是彼此相通的。‎ 三、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蒸腾作用使大量的水分散失 ‎(1)概念: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2)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 表皮 表皮细胞:外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保卫细胞(成对的半月形,内有叶绿体):控制气孔(气体进出的门户)的开闭 叶肉:细胞内含叶绿体,叶绿体内有叶绿素 叶脉 支持作用 运输作用: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运送有机物 ‎(3)场所:主要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叶柄和幼嫩的茎上也有少量进行 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根毛 根、茎、叶内的导管 气孔 ‎(4)过程:土壤中的水分 根内 叶肉细胞 大气 ‎(5)意义:1)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2)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3)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2.植物的蒸腾量:植物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分,绝大多数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例如: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从土壤中吸收200千克的水,但1%真正用于各种生理过程和保留在植物体内,99%的水被蒸腾掉了。‎ ‎3.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 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改善气候保持水土,使地下水得到补充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 ‎ 目 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 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 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实验(教科书P127-129)‎ 光照 ‎(2)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叶绿体 ‎ ‎(3)原料:二氧化碳、水 ‎(4)产物:有机物(储存着能量)(如:淀粉)、氧气 ‎(5)场所:叶绿体 ‎(6)条件:光 ‎(7)实质 物质的转化:简单的有机物 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能量的转化:光能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8)意义:1)为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提供有机物 ‎2)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 ‎3)有机物为动植物及人类生活提供所必需的能量来源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密植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 三.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概念: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 ‎2.反应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3.场所:植物体内所有的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内)‎ ‎4.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满足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放出去。‎ ‎5.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粮食储藏、中耕松土、及时排涝 ‎6.外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外界条件 影响 生产措施 温度 随温度升高而加强,过高又减弱 储藏蔬菜、水果、粮食时保持低温 水分 随植物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强 粮食在入仓以前一定要晒干 氧气 在一定浓度内随氧的浓度增加而加强 储藏水果、蔬菜时降低含氧量(如充加氮气)‎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浓度大时,受到抑制 充加二氧化碳延长水果、蔬菜的储藏时间 ‎7.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的特征。‎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场所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条件 在光下才能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物质转化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转化 将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森林覆盖率低 一.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趋势 草场退化、沙化,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 二.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每年3月12日为全国的“植树节”‎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 二、人的生殖 ‎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2.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内生殖器 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内生殖器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雄性生殖细胞,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发育初期提供营养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输卵管 ‎4)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5)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三、青春期 ‎1.青春期身体发育:‎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大脑 功能特点,心脏结构、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性发育,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 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1)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性并存 2)内心日益复杂,不愿与人交流 3)先疏远、后依恋异性 ‎3、青春期的卫生:‎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 卫生保健:‎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受精 雌性激素分泌减少 子宫内膜坏死 脱落 ‎ ‎ 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卫生保健:‎ ‎3)心理卫生:集中精力,努力学习 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很师长密切交流 四、计划生育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到3年结婚 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到3年生育 少生: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稳定低生育水平 优生: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科学分娩、禁止近亲结婚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能源物质 脂肪: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保温;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非能源物质 无机盐: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 营养物质 主要作用 蛋白质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糖类 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脂肪 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在体内储存 维生素 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水 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无机盐 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无机盐的作用:‎ 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含钙的无机盐 佝偻病(儿童)、骨质疏松症(中老年人)‎ 含磷的无机盐 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含铁的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 含碘的无机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智力障碍 含锌的无机盐 生长发育不良 维生素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患病。‎ 种类 功能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夜盲症 肝脏、鱼肝油、胡萝卜、玉米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脚气病 牛肉、肾、谷类种皮、豆类 维生素C 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 坏血病 水果、蔬菜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肝脏、鸡蛋、鱼肝油 二、消化和吸收 ‎1)探究试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见书P30—31)‎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牙齿的切碎和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的变化。‎ ‎2)消化系统的组成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帮助消化淀粉 咽: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 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1)胃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2)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消化蛋白质 小肠:(1)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与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小肠 ‎(2)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3)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由此排出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位于消化道外 消化腺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位于消化道内 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3)小肠的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1)最长,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适于消化和吸收;‎ ‎(2)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 ‎4)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 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 氨基酸 胆汁(肝脏) 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5)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三、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 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1)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2)人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面等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 ‎(3)人在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取应当分别占30%、40%、30%。‎ 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3)食品安全 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 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呼吸系统 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2)、肺(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由无数个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 ‎ ‎ 氧 气 外界空气 肺泡 二氧化碳 通过呼吸道完成 ‎2)体内的气体交换:‎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氧 气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 血液 二氧化碳 条件:毛细血管与肺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结果:静脉血 动脉血 氧 气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条件: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结果:动脉血 静脉血 三、人体内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1.细胞中的呼吸作用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2.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四、空气的质量与健康 ‎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 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当地空气污染的原因 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 ‎ 血液循环系统 血管 心脏 一、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种类 形态特点 正常值 功能 病症 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 男子平均值:5.0*1012个/升;女子:4.2*1012个/升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贫血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4~10*109个/升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 发炎 血小板 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 ‎100~300*109个/升 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 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图片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二、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较深或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构成 有四个腔:左心室 主动脉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 肺动脉 左心房 肺静脉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心房 心室 动脉)‎ 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心房、心室与瓣膜的活动关系:‎ 2) 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体循环 肺循环 起点 左心室 右心室 终点 右心房 左心房 血液变化 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功能 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养料,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把二氧化碳交给肺泡 联系 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 ‎(2)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四 输血与血量 ‎1、血量:占体重的7~8%‎ ‎2、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排泄 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区别于:排遗: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的场所 输尿管 膀胱 :有贮尿的作用 尿道 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单位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三、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血液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区别: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原尿(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和尿液(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 四、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 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五、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价值:作为农家肥。特点是: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方法: 建沼气池 高温堆肥 建生态厕所 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第六章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1、‎ 神经系统的组成 各部分的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脑 大脑 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脊 髓 能对外界的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它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主要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 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 ‎8、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耳郭 ‎ 外耳 外耳道 收集声波 ‎ 鼓膜 耳的结构: 中耳 鼓室 ‎ 听小骨 ‎ 半规管 与维持身体 ‎ 外耳 前庭 平衡有关 ‎ 耳蜗: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9、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觉神经 大脑(产生听觉)‎ ‎10、为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有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2)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3)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4)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12、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3、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有规律的反应。‎ ‎1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15、反射弧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反射的类型:‎ ‎(1)简单反射: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 排尿反射、膝跳反射、金鸡报晓、都是简单反射。‎ ‎(2)复杂反射:动物和人都能对具体的信号刺激发生复杂的反射,是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积累形成的。如:望梅止渴、惊弓之鸟、‎ ‎ 谈虎色变、鹦鹉学舌、听到铃声进教室、‎ ‎2)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区别于:应激性 ‎2.膝跳反射的实验:P101‎ 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 现象:小腿以膝盖为轴,突然跳起来 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效应器: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神经中枢:脊髓灰质内的膝跳反射中枢 ‎3.反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 ‎4.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 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 复杂的反射 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内 四 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等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胰岛: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 胸腺:分泌胸腺激素 性腺:睾丸(男性):分泌雄性激素 卵巢(女性):分泌雌性激素 ‎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3)、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 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呆小症;成年:甲状腺功能不足;食物缺碘,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 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 胰岛素 胰岛 调节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糖尿病,可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低血糖 ‎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在我国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是“三北”防护林,位于我国的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是一项举世瞩目、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 ‎2、酸雨的主要成分是所含的酸性物质主要是硫酸和硝酸 ‎ PH等于7为中性 PH小于7为酸性 PH大于7为碱性 ‎3、形成酸雨的最主要的污染物是二氧化硫 ‎4、我国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形成的,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5、掌握模拟探究酸雨的危害:P115‎ 提出问题:酸雨影响植物苗的生长吗?‎ 作出假设:酸雨影响植物苗的生长。‎ 得出结论:酸雨影响植物苗的生长。‎ ‎6、根据我市的情况,写出一条能减少酸雨发生的建议或措施:‎ 答:针对我市的情况应该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7、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污染。‎ ‎8、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 ‎9、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有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10、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11、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控制和停止使用氟利昂,以减少含氮废气的排放,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关键。‎ 12、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保护生态环境要做好以下工作:保护森林和植被 控制酸雨,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体色: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2)体形:梭形,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3)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有黏液减少阻力,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有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作用;‎ ‎4)有鳍游泳:(胸鳍、腹鳍:保持鱼体平衡;尾鳍: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 ‎5)用鳃呼吸;水从口近,鳃盖的后缘出 ‎6)体内有鳔,能调节身体比重,在鳍协助下可以停留在不同水层;‎ ‎7)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2、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 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 形 态:鳃丝呈细丝状 ‎3.观察鳃 颜 色:红色(因为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结 构:有鳃弓、鳃丝、鳃耙组成 腔肠动物:海葵、珊瑚等 软体动物:乌贼、河蚌等 ‎4.其他水生动物 甲壳动物:虾、蟹等 其他水生动物:海豚、龟等 水域环境是水生动物的乐园 ‎5.水域环境的保护 污染物、农药化肥的使用等破坏水域环境 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陆生生活的动物 ‎1.陆地生活的动物 ‎ 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发对环境的适应 一般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 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蚯蚓(环节动物)的形态特点:‎ ‎(1)体形:长圆柱形,两端尖细,可减少土中钻动时的阻力,适于穴居钻行生活;‎ ‎(2)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 ‎(3)环带:靠近身体前端有一节特别大,颜色较浅,且光滑,指环状,是区别蚯蚓前后端的标志。‎ ‎(4)刚毛:协助运动;‎ ‎(5)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 ‎3、家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对家兔维持体温恒定有很重要的作用;‎ ‎2)消化:牙齿分化为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3)血液循环:心脏为完整的四个腔,两条完整的循环路线,体温恒定。‎ ‎4)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神经组成,大脑发达 ‎5)生殖:胎生(有胎盘)、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6)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例如:蝙蝠、鸭嘴兽、袋鼠鲸、虎、黑猩猩等 三 空中飞行的动物 ‎1.鸟类 ‎1)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两翼和尾部生有正羽,可以扩大两翼面积,使两翼扇动有力,尾部的正羽有控制方向的作用;‎ ‎(2)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空气对它的阻力;‎ ‎(3)有的骨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长骨中空,充满空气,减轻体重,胸骨发达,有龙骨突,胸肌发达,附着在龙骨突上;‎ ‎(4)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有喙无齿,直肠短,不储存粪便,有利于减轻体重;‎ ‎(5)心肌发达,血液循环快,血液输送氧、营养物质的能力强;‎ ‎(6)用肺和气囊进行双重呼吸,保证家鸽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2)鸟类的主要特征: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 ‎2.昆虫 1)观察昆虫的翅辨认昆虫 ‎2)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孵化,5次蜕皮 受精卵 跳蝻(幼虫,没有翅,不能飞,能跳跃,形态与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不成熟,也叫若虫) 成虫(能飞)‎ 不完全变态:卵 若虫 成虫 ‎3)昆虫的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着生有运动器官—足和翅 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有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四.水陆两栖的动物 两栖动物1)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都在水中进行,水中产卵,体外受精,‎ 变态发育。‎ 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2)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 ‎2)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变态发育成成体 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第二章 动物的行为 一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1.动物行为的概念: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骨 关节面(由节关节窝组成)‎ ‎2.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连接(能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关节囊 ‎ 关节腔 骨骼肌 肌腹:由肌肉组织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 肌键:位于骨骼肌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属于结缔组织。‎ 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 ‎3.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既牢固又灵活 关节面 关节头 覆盖有一层软骨(减少摩擦,缓冲震动)‎ 关节窝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牢固地联系相邻两骨;内外有韧带,加固连结;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摩擦,使运动灵活自如 ‎4.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运动由运动系统、神经系统(调节)、消化系统(提供能量)、呼吸系统(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 动作产生的意义:动物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从动物行为的表现上,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概念 ‎1)、先天性行为:凡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是动物先天具有的本能,由遗传因素决定。‎ 实例:蜜蜂采蜜、蚂蚁作巢、鸟类迁徙、小鸟在池边喂金鱼等 ‎2)、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实例:训练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3.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探究动物的绕到取食 三、 社会行为 ‎1.概念: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一系列行为。‎ 群体内的不同动物个体之间,通过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来传递信息。‎ ‎2.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3.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举例 白蚁群体(无等级制度:雌蚁、雄蚁、工蚁、兵蚁))‎ 狒狒群体(有等级制度:“首领”雄狒狒、下级雄狒狒、雌狒狒、幼狒狒)‎ ‎4.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动物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探究蚂蚁的通讯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 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概念 动物食食物链不可缺少的环节,维持着生态平衡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可被植物重新利用 遗体被分解后,释放二氧化碳、含氮无机盐等也可被重新利用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有益:传粉、传播种子,扩大分布范围 有害:数量过多危害植物 二、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调查活动:调查目的、材料用具、方法与步骤、注意事项 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食用、药用、观赏用等 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生物反应器的概念: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要的某些物质。‎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乳房生物反应器”是目前最理想和使用最广的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的好处: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工业污染少等。‎ 仿生的概念: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叫仿生。‎ 仿生的例子:雷达与蝙蝠回声定位,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等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菌落的大小 观察菌落 菌落的形态 区别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菌落的颜色 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接种 恒温培养 ‎ 设计实验方案 完成实验过程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归纳细菌和真菌生存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二、 细菌 ‎1.细菌的发现: 17世纪后叶,列文 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细菌 ‎19世纪中叶,巴斯德研究细菌,说明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 大小:个体微小,高倍镜或电镜下可见 形态:单细胞,有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菌形态和结构 ‎ 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构成,无成形的细胞核;鞭毛、荚膜、芽孢 营养方式:没有叶绿体,异养型,分为寄生和腐生两种方式 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遇到不良环境,可形成休眠体芽孢,速度很快。‎ 三、真菌 多细胞个体:蘑菇:食用或者药用 ‎1.各种各样的真菌 ‎ 霉菌:青霉和曲霉的观察比较 单细胞个体:酵母菌:酿酒、做面包等 ‎2.主要特征: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的个体;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属于异养。‎ ‎3.真菌的繁殖:孢子繁殖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着参与物质循环 细菌引起人或动物患病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 真菌引起人或动物患病:足癣 真菌引起植物患病,小麦叶锈病 生产应用:以菌治虫 ‎3、与动物共生 ‎ 共生的概念:‎ 共生举例 真菌与藻类植物共生形成地衣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植物共生形成根瘤 肠道内细菌与动物(包括人)共生 二、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发酵现象 发酵原理 ‎1.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发酵技术的应用及其产品 甜酒的制作 分析食品腐败的原因 ‎2.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 食品保存的原理 分析并归纳食品保存的方法 抗生素的概念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3.细菌、真菌与疾病的防治 转基因技术与胰岛素 ‎4.细菌与真菌与环境的保护:污水处理厂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一、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概念: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生物分类法 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关系 藻类植物:水绵 无种子(孢子植物) 苔藓植物:葫芦藓 植物的分类 蕨类植物:肾蕨 裸子植物:油松 有种子(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玉米(单子叶植物)、向日葵(双子叶植物)‎ 环节动物:蚯蚓 节肢动物:蜜蜂、蜘蛛、蜈蚣、虾、螃蟹 无脊柱(无脊椎动物) 腔肠动物:珊瑚虫、海葵 软体动物:河蚌、田螺 动物的分类 鱼类:鲫鱼 两栖类:青蛙、蟾蜍 有脊柱(脊椎动物) 爬行类:壁虎、蜥蜴、龟、鳖、鳄鱼 鸟类:家鸽 哺乳类:家兔、猫、虎 二 、从种到界 生物分类的目的和依据 生物的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种 马:马种、马属、马科、奇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动物界 桃:桃种、梅属、蔷薇科、蔷薇目、双子叶植物纲、种子植物门、植物界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世界已知的种类很多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 我国已知的种类很多 二、理解生物多样性 ‎ ‎ 基因的多样性 ‎ 种间生物基因多样性 种内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成因: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类型: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海洋等 三、三者之间的关系: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基因的多样性。每种具有独特基因库的生物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是相联系的。生物数量的减少,将导致基因资源损失,并且必然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将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第一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全世界17世纪以来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的速度惊人 生物多样性 内容:基因的多样性、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意义: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裸子植物的故乡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 生态系统多样性丰富 ‎ 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 根本措施 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 ‎ 有效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最为有效)‎ ‎ 迁地保护 ‎ 建立和发展种质库 ‎ 颁布和完善法律和法规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生物入侵 概念 每种生物都是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异的,他们共同构成一个基因库,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基因库。‎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 ‎4.⑴扦插: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插穗),或插入土、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⑵嫁接: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 ‎⑶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形成愈伤组织→长出丛芽→生根→移栽成活。既能在短期内获得大批同种植物,又能防治植物病毒侵害。‎ 二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 ‎ 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2.特点: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3.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蝇、蚊)‎ ‎4.不完全变态:受精卵→若虫→成虫 (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 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的概念: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只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的一类动物 2.行为表现: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成蛙 3.生殖特点: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这是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小、种类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4.种类: 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 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 2.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 3.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4. 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四 人的性别遗传 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XY 女:44+XX) 2.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3.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 无机小分子物质 生↓成 场所:原始大气 有机小分子物质 形↓成 场所:原始海洋 有机大分子物质 组↓成 场所:原始海洋 多分子物质 演↓变 场所:原始海洋 特点:原始界膜和原始的物质交换 原始生命 ‎4.米勒试验:一种模拟在原始地球还原性大气中进行雷鸣闪电能产生有机物,以论证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实验。(详见《生物学》八年级下册 P48)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 ‎3. 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过度繁殖(现象)→生存斗争(过程)→遗传和变异(基础)→适者生存(结果)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灭绝。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这一过程,叫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过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1.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3.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4.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 5.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6.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 免疫的功能: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治疾病的产生;‎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6.计划免疫、意义: 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对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安全用药 处方药(R) 非处方药(OTC) 1.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例如: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2.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分析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胸外心脏挤压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2013初中生物会考探究实验题精选 ‎1.下面是某合作小组的同学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 ‎①取两个玻璃缸,分别标记A、B ②在A缸中加入500ml池塘水,B缸中加入500ml自来水 ‎③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饲料 ④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各一只 ‎⑤在A缸中加入少量甲状腺激素制剂,B缸不加入 ⑥保持A、B两缸水温20℃——25℃‎ ‎⑦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请回答:(1)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有两个环节不够严谨,请你指出来,并加以补充完善 ‎ ‎ 。‎ ‎(2)第⑤步中,设置B缸的目的是什么? ‎ ‎(3)如果实验如能按照你所修改的方案进行(若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清楚)‎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① ‎ ‎ 。‎ ‎② ‎ ‎ 。‎ ‎③ ‎ ‎2(7分)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 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锥型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② 向B、C、D中放入等量的水藻;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把A、C、B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       ;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的时间与         有关;‎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             ;‎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     ‎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    ‎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       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5)若将以上四个锥型瓶全部置于阳光下,存活时间最短的金鱼应是      中的金鱼,原因是                           。 ‎ ‎4(4分)为了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A、B两只烧杯中装入适量的土壤,各种上一粒小麦种子,然后定期在A烧杯中浇清水,在B烧杯中浇配置的完全培养液,观察两只烧杯中种子的萌发情况。‎ (1) 本实验的变量是 ‎ (2) 你认为该同学设计的A、B两组实验能起到对照作用吗?为什么? ‎ ‎ ‎ (3) 如果你认为该实验方案还可以改进,请你提出你的改进意见 ‎ ‎5.(4分)某中学“爱科学”实验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四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④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4;号试管中不搅拌(以上试管中的馒头碎屑与馒头块、唾液与清水都是等量的)。其中第①种处理是模拟了口腔中的牙齿、舌、唾液的作用,第②③④种处理都是①的对照实验,利用你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1)当以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 两种处理为对照实验。(2)①与②进行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 的作用。‎ ‎(3)以上三种处理中,哪种处理不妥,请回答并指正 。‎ ‎(4)在设计此探究方案时,有的同学建议:“除了以上四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五种处理,即: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五种处理有必要吗? 。‎ ‎6.(5分)上图表示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下的实验装置,每个烧杯均放有等量的干燥种子(10粒),并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 ‎(1)每个烧杯放入少量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其目的是什么?‎ ‎(2)C装置水较多且在水面上有油层,其作用是什么?‎ ‎(3)在上述五个实验中,请找出一组对照实验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唯一变量是什么?‎ ‎(4)如果只探究光照是否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应选择哪几个装置进行实验观察?‎ ‎(5)你能预测哪些杯中的种子将在7天后发芽吗?‎ ‎7.(5分)为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某同学选择一种盆栽的斑叶植物作为实验材料,该植物叶片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界线清晰。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在透明塑料袋中放置固体氢氧化钠的用途是 。‎ ‎(2)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 ‎ ‎(3)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4小时后,同时摘下叶片A、B,利用 进行脱色处理,然后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结果。‎ ‎(4)叶片A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的结果比较,表明 ‎ ‎ ;叶片A绿色部分和叶片B绿色部分的结果比较,表明 。‎ ‎8.(4分)下面是最早发现青霉素(抗生素的一种)时,弗莱明所进行的观察和探究过程。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上偶然见到青霉菌,在其周围无细菌生长;在没有青霉菌的培养皿内却布满了细菌。把青霉菌放入培养液中培养观察,使用这种培养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的实验结果是:这种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弗莱明等科学家在持续的研究中分离出了这种抑菌物质,分析出它的化学结构并将它命名为青霉素。‎ ‎(1)弗莱明在进行实验之前,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假设,该假设是 。‎ ‎(2)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是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培养液或培养基中的其他物质引起的,则应设计对照实验,方法是 ‎ ‎ ‎(3)若对照组实验结果为 ,则整个实验的结论是 。‎ ‎9.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某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组实验方案。他们的共同点是:相同的玻璃瓶子两只,分为甲、乙两组,分别加入等量的温开水,每组按照各自的方案(方案一、方案二)加入不同的物质后,将相同的气球套在瓶口,放在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 方案一: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加入与甲组等量的蔗糖,不加干酵母。 方案二: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加入与甲组等量的干酵母,不加蔗糖。 请分析以上两种方案:‎ ‎(1)预期甲、乙两组的实验现象方案一: 方案二: ‎ ‎(2)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合理? 。理由是 。‎ ‎(3)酵母菌发酵产生的气体是 ,如何证明? 。‎ ‎10.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瓶子编号 种子的数量 ‎(个)‎ 种子所处的环境 ‎(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 A ‎1‎ 少量水,20℃‎ B ‎1‎ 无水,20℃‎ C ‎1‎ 少量水,—10℃‎ D ‎1‎ 水将种子淹没,20℃‎ ‎(1)用A号瓶与B号瓶进行对照,所探究的的问题是 。‎ ‎(2)A号、D号瓶预期的实验结果依次是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指出本实验设计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 ‎(4)如果在严格按照上表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情况下,用于实验的种子最终都没有萌发,应从 方面寻找原因。‎ ‎(5)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应该让种子处在与上表哪个瓶子相同的环境中? ‎ ‎11.已知生长激素和胰岛素一样均为蛋白质,某同学为了探究生长激素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30只同样大小的幼鼠等分成A、B、C三组,分别放入三个饲养笼,给A组幼鼠定期注射适量生长激素,B组不注射,C组定期饲喂与A组相同量的生长激素,其他生长条件均一致。一段时间后,A组增重40%,B,C两组均增重25%,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组和B组结果比较,说明生长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C组结果和B组结果比较,能否说明生长激素没有任何生理作用?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本实验中的生长激素改为甲状腺激素,重复A、B组实验,则________组幼鼠会提前成熟。‎ ‎12.请你利用下列材料用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1)材料用具:活水蚤、蒸馏水、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吸管、载玻片、盖玻片、量筒、吸水纸、显微镜、计时器、清水。(2)方法步骤:①配制体积分数分别为5%、10%、15%、20%的酒精。②‎ 用吸管吸取一只水蚤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轻轻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蚤心脏跳动并记录心跳次数。‎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请你在方框内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3分)‎ ‎(3)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本次探究,你受到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我国北方由于早春气温较低,因此播种后常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通常称为“地膜覆盖”)以促进种子萌发。(1)请根据该资料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 。‎ ‎(2)为了证明该观点,有人设计了如下对照实验:①在A、B、C三个玻璃瓶中都放入相同数量的蚕豆种子和适量的水分;②将A装置放入4℃的冰箱里,B装置放入70℃的恒温箱中,C装置放入25℃的恒温箱中。 请设计一个表格,能科学记录以上实验结果。‎ ‎(3)有人认为“光照也是影响蚕豆种子萌发的因素之一”。请你设计一个对照实验来验证他的观点是否正确(可画图说明或文字描述)材料用具:1个纸盒、2个玻璃瓶、30粒蚕豆种子、1盏台灯及有关物品(如水等)‎ ‎14.完成下列探究活动的相应内容:‎ 实验材料:A:淀粉糊 B:蛋清制成的蛋花液 C:花生油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温度计、酒精灯、三脚架等 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碘酒等 ‎⑴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以验证胃液在化学性消化中的作用。‎ ① 胃液的采集:将一只对铃声已建立起食物反射的狗,在其胃底部做一个人工胃瘘(胃液可由胃瘘流到体外),利用铃声刺激空腹的狗,引起它产生分泌胃液的条件反射的方法,可获得纯净的胃液。 ②‎ 实验材料选择和制备:根据胃液中酶的作用,实验材料中应选择〔 〕(填标号)(选择该标号的原因是 ),并各取2ml,分装在甲、乙两个试管中。③验证胃液的化学性消化:(请阅读完③、④后作答)‎ 甲 乙 丙 实验材料 ‎2ml ‎2ml ④‎ 对照实验 ‎①‎ ‎②‎ ⑤‎ 水浴温度 ‎③‎ 在上表中甲试管对应的①加入2ml__________,乙试管对应的②加入2ml___________。甲、乙试管的水浴温度③应是__________,保温约20—30分钟。‎ ‎④实验结果及其分析:甲试管中物质发生变化(消失),乙试管中物质不变化(不消失);此结果说明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胃液对蛋白质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 ‎⑵如果要进一步验证胃液的消化作用在于酶,而不是盐酸。可以在上述实验中再加一个试管丙,试管丙内分别在④和⑤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和 。试管丙应 和试管 形成对照。‎ ‎15、(12分)右图所示的装置中,A与B两个三角瓶中盛有等量的 澄清石灰水,①、②处为带有活动夹的橡皮管,其余部分为玻璃 管。实验时,口衔通气口呼气、吸气数次;呼气时松开①号活动 夹,观察瓶中石灰水的变化;吸气时,松开②号活动夹,观察B 瓶中石灰水的变化。请回答:‎ ⑴此实验可以作为探究 的实验装置。‎ ⑵A瓶内石灰水有无变化? 。原因是 。‎ ⑶ B瓶内石灰水有无变化? 。原因是 。‎ ⑷通过上述实验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6、某同学为了认识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如右图,请据此回答:(1)在安置好装置之后,利用酒精灯和其他 仪器将试管内的肉汤煮沸,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2)除实验装置中给出的细菌生活的基本条件外,还需要 ‎_________ ___。弯曲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 _________。 ‎ ‎(3)肉汤将会腐败的试管是:__________。 A试管 B试管 ‎17、分析下面的实验并回答问题:‎ ‎①把相同大小的两块鲜肉分别放在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广口瓶中(如图),其中甲广口瓶不封口,乙用布封口。‎ ① 数日后,甲、乙两瓶中肉质腐烂,并在甲瓶的腐肉上发现 了蛆(苍蝇的幼体),用布封口的乙瓶内则没有。‎ ‎(1)甲、乙两瓶中肉质腐烂的原因是 。‎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 ‎ ‎(3)你对甲瓶腐肉上出现了蛆的解释是 。‎ ‎(4)你从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18、表1是某校生物课外科技小组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方案记录表(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等量的水,孵化时间相同)。请回答:‎ 表1 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记录 项目 组别 水源 水量(ml)‎ 水温(℃)‎ 蛙卵数 孵出蝌蚪数 A 池塘水 ‎500‎ ‎22~25‎ ‎250‎ ‎245‎ B 自来水 ‎500‎ ‎13‎ ‎250‎ ‎165‎ ‎(1)B组孵化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 ‎(2)某同学认为该实验应按照表2所示的设计方案去做:‎ 表2 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记录 项目 组别 水源 水量(ml)‎ 水温(℃)‎ 蛙卵数 孵出蝌蚪数 A 池塘水 ‎500‎ ‎22~25‎ ‎250‎ ‎——‎ B 池塘水 ‎500‎ ‎13‎ ‎250‎ ‎——‎ C 自来水 ‎500‎ ‎22~25‎ ‎250‎ ‎——‎ D 自来水 ‎500‎ ‎13‎ ‎250‎ ‎——‎ 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A组与B组相比,C组与D组相比,如果A、C组的孵化率高,说明:‎ ‎          ‎ ‎②A组与C组相比,B组与D组相比,如果A、B组的孵化率高,说明:‎ ‎          ‎ ‎③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影响蝌蚪发育因素的结论是:‎ ‎          ‎ ‎(3)比较表1和表2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好些?_________‎ 试简述理由。     ‎ 实验答案:‎ ‎1第一处是第②步,应该在两个缸中加入同样水质的水(比如都是池塘水);第二处是第④步,要加入一定数量的蝌蚪;而不是一只 (2)起对照作用 (3)①如果A缸中的蝌蚪比B缸中的蝌蚪发育成青蛙的速度快,则证明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②‎ 如果AB两缸中的蝌蚪发育成青蛙的速度一样快,则证明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不起作用 ③如果A缸中的蝌蚪比B缸中的蝌蚪发育成青蛙的速度慢,证明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 ‎2(7分)(1)水阳光温度空气空间等 (2)水藻、河泥 (3)水藻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4)光 (5)A装置中无金鱼藻也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为小鱼提供氧气。‎ ‎3(5分)(1)光叶绿体 (2)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产物是淀粉 (3)甲不可靠乙可靠;甲将整个叶片放在阳光下照射,缺乏对照实验(2分) (4)甲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4(4分)(1)溶解在水中的营养物质的有无 (2)不能。原因是①土壤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无机盐和有机养料,不应该选择土壤介质 ②清水中含有少量的无机盐,应选择蒸馏水 ③各放上一粒种子不合适,因为种子的发芽率很难达到100%,可能因为种子自身的原因而不能萌发,导致实验失败(2分) (3)烧杯中各种10粒种子,改清水为蒸馏水,不需要土壤条件,可在培养液中垫纱布。‎ ‎5(4分)(1)①和④ (2)唾液 (3)③把不搅拌变成充分搅拌 (4)没有 ‎6(5分)(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 (2)隔绝空气 (3)A和B,变量是水;B和C,变量是空气;B和D,变量是光;D和E变量是温度(填一组既可) (4)B和D(5)B和DB ‎7(5分)(1)吸收塑料袋内的二氧化碳 (2)放到黑暗处24小时 (3)酒精 (4)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8(4分)(1)青霉菌抑制细菌生长 (2)设置一组不加青霉菌培养液的培养基,这组为对 ‎ 照组 (3)有细菌生长、青霉菌抑制细菌生长 ‎9(6分)‎ ‎(1)甲组气球膨胀;乙组气球不膨胀、甲组气球膨胀;乙组气球不膨胀 (2)方案一、变量为有无酵母菌 (3)二氧化碳、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10(6分)(1)水是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吗?(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水?) (2)A种子萌发D种子不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3)每组种子的数量太少;每组种子的数量应足够多(比如都是10粒) (4)种子自身(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 (5)A ‎11.(1)A、促进生长发育 2)不能 C组饲喂的生长激素被幼鼠消化而失去作用 (3)A ‎12、(7分)(2)③将体积分数为5%的酒精滴在盖玻片的一侧,从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再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蚤心脏跳动并记录心跳次数。‎ ‎④接下来再用体积分数为10%、15%、20%的酒精进行同样方法处理,观察并记录(其它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清水(1分)‎ ‎5%(1分)‎ ‎10%‎ ‎15%‎ ‎20%‎ ‎10秒内心跳次数(1分)‎ ‎(列出5%、10%、15%、20%得1分。)‎ ‎(3)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20%时,会因体积分数过高而死亡。(能答出前者可得分)(4)只要答出“酗酒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即可 ‎13.(7分)(1)适宜的温度 (2)‎ 温度 ‎4℃‎ ‎25℃‎ ‎70℃‎ 萌发种子数 ‎(3)①将A、B两个玻璃瓶中各放入10粒蚕豆种子及适量水分。②将A瓶放入纸盒内,用台灯照射B瓶及装有A瓶的纸盒。③观察,记录A、B两瓶中种子萌发数量(3分)‎ ‎14.(1)B 胃液消化蛋白质,蛋清含蛋白质较多 ③胃液 蒸馏水 37℃(相同的) ‎ ‎(2)2ml蛋花液 2ml盐酸 甲 ‎15、(12分)比较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石灰水变浑浊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石灰水没有明显的变化 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 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高 ‎16、(1)杀灭肉汤内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2)适宜的温度 阻止外界细菌进入B试管内 ‎ (3)A ‎ ‎17、(1)鲜肉水分充足,有机物丰富,空气中细菌、真菌大量繁殖,引起肉腐败变质 ‎ ‎ (2)苍蝇 (3)苍蝇在甲瓶内的肉上产卵,虫卵孵化为蛆 ‎ ‎(4)腐肉不会自然产生蛆或苍蝇产卵,虫卵孵化为蛆。‎ ‎18、(1)水温和水源的问题(2)①水温对蛙卵的孵化具有重要影响,温度较高,孵化率高②水质对蛙卵的孵化也具有重要影响,池塘水促进孵化 ③ 水温和水源是影响蛙卵孵化的重要因素 (3)表2 表2实验方案中有对照实验和单一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