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化学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2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活字印刷
B.
烧制陶瓷
C.
湿法炼铜
D.
粮食酿酒
2.(2分)2019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响应该主题,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提倡出行搭乘公共交通
B.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
C.生活污水应处理后排放
D.燃放烟花爆竹以增添节日气氛
3.(2分)2019年5月,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5号元素的中文名称为镆,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镆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为288g B.元素符号为MC
C.原子核电荷数为115 D.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4.(2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读取液体体积
B.
滴加液体
C.
干燥氢气
D.
制取氧气
5.(2分)关于水的净化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
A.加入明矾使小颗粒凝聚
B.通入氯气杀菌消毒
C.通过沙滤装置除去可溶性杂质
D.通过活性炭吸附部分有害物质
6.(2分)以下四个选项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A
B
C
D
M
碱溶液
盐酸
化合物
分解反应
N
碱性溶液
纯净物
氧化物
化合反应
A.A B.B C.C D.D
7.(2分)过氧化钠(Na2O2)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X,可表示如下:2Na2O2+2CO2=2Na2CO3+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
B.CO2可用作气体肥料
C.Na2CO3可用于清洗厨房油污
D.白磷与X反应生成大量白雾
8.(2分)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其中乙醇发生反应的主要围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甲、乙都属于有机物
B.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C.浓硫酸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生成物乙和丙的质量比为12:9
9.(2分)我国在实验室成功研制出室温超导体(高密度、高储能材料)﹣﹣固态金属氢(液氢加上超高压变成固态金属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压后氢分子不再运动
B.固态金属氢是理想的导电材料
C.加压后氢分子中原子间间隔减小
D.金属氢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10.(2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溶液
B.20℃时,将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30℃时,向20g甲固体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得到70g溶液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6分)目前,中国某汽车厂家正在积极探究、开发生产新能源汽车,并宣布在2025年停止传统燃油汽车的生产。右图是一款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示意图:
(1)图中标识的材料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写出一种即可)。
(2)汽车外壳一般采用喷漆的方式防锈,其原理是 。
(3)汽车轮毂为铝合金材质,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传统燃油汽车由于汽油燃烧不充分会产生 ,同时排放出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请写出另一种可以为汽车提供动力的新能源: 。
12.(7分)图为某化学兴趣小组研究二氧化碳性质的装置示意图,据此回答:
(1)实验开始,用注射器向小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稀硫酸,小试管中产生气体, (填“a”或“b”)处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说明该气体 。
(2)请写出大试管底部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打开止水来,可观察到 现象,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燃烧。
(4)对反应后贴有石蕊试纸部位的试管加热,变红的石蕊试纸又变成紫色,说明 。
13.(7分)某粗盐样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等杂质。下面是除去粗盐样品中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的实验流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名称是 。
(2)写出杂质氯化镁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A溶液中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稀盐酸的作用是① ;② 。
(4)假设每一步反应都完全,蒸发时没有药品飞溅,那么最后得到氯化钠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
14.(7分)实验课上,老师分析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时指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
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钾、钙、钠等除外.小明很好奇,于是
做了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
【进行实验】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放入盛有20毫升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发现金属钠浮在液面上不停打转,产生大量气体,烧杯发烫,溶液中出现了蓝色絮状沉淀,并没有出现紫红色的铜.一会儿,部分沉淀渐渐变黑.
【提出问题】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钠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碱,同时放出气体.
②氢氧化铜受热至60﹣80℃变暗,温度再高分解为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实验探究1】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小明将上述实验药品放入锥形瓶中,立即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将导管通入肥皂水中,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飘起的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点燃该气体前一定要先 .
实验探究2】探究沉淀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沉淀中有Cu(OH)2和 ,可能还有Cu.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将锥形瓶内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
沉淀中没有Cu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小明同学得出结论:钠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会先与水反应,生成物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请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交流】出现黑色物质的可能原因是 .
15.(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进行以下实验:
【探究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甲同学设计实验: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中倒入20mL 4%盐酸,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各溶液的温度。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
(3)丙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方案:
实验编号
实验方案
实验1
向20mL 4%盐酸中倒入20mL水,测定稀释前后溶液的温度。
实验2
向20mL 5%氢氧化钠溶液中 ,测定稀释前后溶液的温度。
实验3
。
(4)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实验3溶液升高的温度远大于实验1与实验2溶液升高的温度之和,由此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
【探究二】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
如图是丁同学在20℃、基本隔热条件下利用温度传感器,分别测定向20mL水和2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各倒入20mL 13.7%盐酸的温度与时间变化曲线。
实验测得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释时温度变化不大,可忽略不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18.0秒后,曲线①逐渐下降的原因是 ;
(6)比较曲线①和曲线②,你认为13.7%盐酸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其理由是 。
三、计算题.(本大题6分)
16.(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将一定量锌粉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稀硫酸,生成气体质量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气体质量为 。
(2)计算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活字印刷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烧制陶瓷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湿法炼铜包含着金属铁与铜的盐溶液反应生成铜和亚铁盐溶液,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A。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
【分析】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是: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解答】解:A、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可减少空气污染,符合要求;
B、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要求
C、生活污水应处理后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符合要求;
D、燃放烟花爆竹会污染空气,不符合要求;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Mc,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15,表示原子序数为11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5,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镆,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4.
【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
D、根据实验室加热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但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错误,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D、实验室加热制取氧气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导管伸入试管内太长,不利于空气的排出;铁夹应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
【分析】A、根据明矾在净水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净水中氯气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C、沙滤装置与过滤的原理相似,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加入明矾,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杂质吸附,使杂质沉降,故选项说法正确。
B、通入氯气,能杀菌消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C、沙滤装置与过滤的原理相似,可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能吸附部分有害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水的净化的原理、过滤的原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
【分析】根据图示N和M是包含的关系结合物质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碱性溶液可以是碱,也可能是某些盐,故是N包含M,正确;
B、盐酸是混合物,与纯净物之间是并列关系,错误;
C、化合物包含氧化物,错误;
D、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并列关系,错误;
故选:A。
【点评】掌握常见的概念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出X的化学式,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化合价原则进行分析。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2Na2O2+2CO2=2Na2CO3+X↑可知,一个X中含有2个氧原子,因此X的化学式是O2。
A、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为零可知,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故说法正确;
B、CO2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用作气体肥料,说法正确;
C、Na2CO3溶液显碱性,可用于清洗厨房油污,说法正确;
D、白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雾,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难道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化合价原则以及物质的性质等即可顺利解答。
8.
【分析】根据已有的化学反应以及微观模型图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6OC2H4+H2O
A、根据图示可以看出,甲和乙都是有机物,正确;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正确;
C、浓硫酸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D、生成物乙和丙的质量比为:28:18=14:9,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9.
【分析】A.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C.根据分子的结构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分类来分析。
【解答】解: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固态金属氢在室温下具有超导性,所以是一种理想的导电材料,故正确;
C.构成的氢分子的氢原子间隔在加压后没有改变,只是氢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故错误;
D.金属氢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错误。
故选:B。
【点评】在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节能减排”已事关人类的生存,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势在必行,中考也是不可缺少的题目类型。
10.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10℃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饱和溶液,故错误;
B、将20℃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溶剂没变,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C、3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50g水中只能溶解15g甲固体,溶液的量为65g,故错误;
D、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所以,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可从甲、乙混合物中分离出甲,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
【分析】根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图中标识的材料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铁、铝等,故填:铁。
(2)汽车外壳一般采用喷漆的方式防锈,能隔绝水和氧气,故填:隔绝水和氧气。
(3)汽车轮毂为铝合金材质,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故填:4Al+3O2=2Al2O3。
(4)传统燃油汽车由于汽油燃烧不充分会产生 一氧化碳,同时排放出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氢能可以为汽车提供动力的新能源,故填:一氧化碳; 氢能。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金属以及能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
【分析】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解答】解:(1)实验开始,用注射器向小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稀硫酸,小试管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b处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故填:密度比空气大,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2)大试管底部,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3)打开止水来,可观察到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燃烧。
故填:燃烧的木条熄灭。
(4)对反应后贴有石蕊试纸部位的试管加热,变红的石蕊试纸又变成紫色,说明碳酸受热易分解。
故填:碳酸受热易分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
【分析】(1)根据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
(3)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对于氯化钠来说仍然是杂质进行分析;
(4)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钙会生成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会生成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盐酸会生成氯化钠进行分析。
【解答】解:(1)沙土不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将沙土与液体分离开;
(2)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MgCl2=Mg(OH)2↓+2NaCl;
(3)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A溶液中的溶质是Na2CO3,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对于氯化钠来说仍然是杂质,所以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碳酸钠、除去氯化钠;
(4)碳酸钠和氯化钙会生成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会生成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盐酸会生成氯化钠,所以最后得到氯化钠的质量大于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
故答案为:(1)过滤;
(2)2NaOH+MgCl2=Mg(OH)2↓+2NaCl;
(3)Na2CO3,除去碳酸钠、除去氯化钠;
(4)大于。
【点评】除杂质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用过滤的方法。
14.
【分析】【实验探究1】根据产生的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
【猜想与假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实验验证】根据氧化铜、氢氧化铜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不会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
【实验结论】根据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
【反思与交流】根据氢氧化铜受热至60﹣80℃变暗,温度再高分解为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实验探究1】将产生的气体用导管通入肥皂水中,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飘起的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点燃该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纯度;
【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可知,沉淀中有Cu(OH)2和氧化铜,可能还有Cu;
【实验验证】氧化铜、氢氧化铜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不会与稀硫酸反应,所以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将锥形瓶内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固体全部溶解
溶液变成蓝色
沉淀中没有Cu
【实验结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
【反思与交流】氢氧化铜受热至60﹣80℃变暗,温度再高分解为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所以出现黑色物质的可能原因是: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故答案为:【实验探究1】氢气,检验纯度;
【猜想与假设】氧化铜;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稀硫酸
固体全部溶解
溶液变成蓝色
【实验结论】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
【反思与交流】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点评】解读有用信息,对操作中的描述和反应现象认真加以分析,再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此类题可迎刃而解.
15.
【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1)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2)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也升高;
(3)实验2:向20mL5%氢氧化钠溶液中倒入20mL水,测定稀释前后溶液的温度;实验3:把20mL4%盐酸和20mL5%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定混合后溶液的温度;
(4)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实验3溶液升高的温度远大于实验1与实验2溶液升高的温度之和,由此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①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②氢氧化钠与盐酸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
(5)18.0秒后,曲线①逐渐下降的原因是:盐酸的浓度很稀,不再放热;
(6)比较曲线①和曲线②,我认为13.7%盐酸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其理由是:因为温度升高;
【解答】解:(1)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答案为:NaOH+HCl=NaCl+H2O;
(2)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也升高;故答案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也升高;
(3)实验2:向20mL5%氢氧化钠溶液中倒入20mL水,测定稀释前后溶液的温度;实验3:把20mL4%盐酸和20mL5%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定混合后溶液的温度;故答案为:倒入20mL水;把20mL4%盐酸和20mL5%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定混合后溶液的温度;
(4)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实验3溶液升高的温度远大于实验1与实验2溶液升高的温度之和,由此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①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②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时,温度升高;故答案为:①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②氢氧化钠与盐酸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
(5)18.0秒后,曲线①逐渐下降的原因是:盐酸的浓度很稀,不再放热;故答案为:盐酸的浓度很稀,不再放热;
(6)比较曲线①和曲线②,我认为13.7%盐酸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其理由是:因为温度升高;故答案为:放热;因为温度升高;
【点评】本考点既考查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又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对实验进行了评价,综合性比较强。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三、计算题.(本大题6分)
16.
【分析】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可以判断生成氢气的质量,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可以计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在计算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可以判断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2)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98 2
x 0.2g
则,解得x=9.8g,
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9.6%,
故答案为:
(1)0.2g;(2)19.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