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7.00 KB
  • 2021-05-13 发布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16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2016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 ‎1.在受到猛烈撞击时,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瞬间分解,产生大量的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氦气 D.水蒸气 ‎2.粗盐提纯实验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NaNO3 B.K2SO4 C.NH4H2PO4 D.Ca3(PO4)2‎ ‎4.现有X、Y、Z三种金属,只有x能与稀盐酸反应;z能从Y的化合物溶液中将Y置换出来,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Z、Y、X B.X、Y、Z C.Y、Z、X D.X、Z、Y ‎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6.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C.分别蘸有浓盐酸与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以下几种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 B.‎ 将NaCl倒入量筒中配制溶液 C.‎ 加碱研磨后闻气味鉴别铵态氮肥 D.‎ 分离溶液中析出的KNO3晶体 ‎8.婴儿“尿不湿”最关键的材料是聚丙烯酸钠,其吸水性是棉花、纸张 的数十倍.它是由丙烯酸(C3H4O2)与氢氧化钠经过一系列的复杂反应而制得.下列有关丙烯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其中氧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1‎ C.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D.一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9.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化学与安全 B  化学与生活 稀酸溅入眼睛﹣﹣用大量水冲洗 进入矿井﹣﹣先做灯火实验 除去餐具上的油污﹣﹣用洗洁精乳化 人体需要适量补碘﹣﹣防止患甲状腺疾病 C  化学与能源 D  化学与环保 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等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提倡使用公共交通等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利用水力、核能发电 A.A B.B C.C D.D ‎10.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在稀盐酸中:Ba2+、CO32﹣、Zn2+‎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Mg2+、Cl﹣‎ C.在氯化钠溶液中:K+、Ca2+、NO3﹣‎ D.在硫酸铵溶液中:Na+、Cu2+、OH﹣‎ ‎11.下列有关课外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熟石灰并研磨,可区分氯化铵和硫酸铵 B.在靠近蜡烛火焰的上方放一只冷碟子,一段时间后可收集到炭黑 C.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可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D.在制作叶脉书签时,一般选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 ‎12.某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仅有NH4+、Ba2+和X离子,则X可能是(  )‎ A.OH﹣ B.Cl﹣ C.SO42﹣ D.Na+‎ ‎1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5℃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甲的质量为60g C.降低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D.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14.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液体A与固体B接触,若在试管②中的导管口处没有气泡冒出,则下列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  )‎ A.水和氢氧化钠 B.稀盐酸和铁 C.水和生石灰 D.水和硝酸铵 ‎15.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质量/g ‎16‎ ‎4‎ x ‎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 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 ‎ ‎ 二、(本题共2题,共30分)‎ ‎16.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3)写出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4)实验室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配制5%的过氧化氢溶液600g,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______克,该配制过程的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______、装瓶并贴上标签.‎ ‎17.(23分)(2016•南京校级一模)能源、资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1)石油、煤、天然气合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①煤燃烧时排放出______、______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②2014年青奥会在南京举行,为了控制汽车尾气给空气造成的污染,我市在燃料的使用和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如节能环保车的使用,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图2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氢动力概念跑车.汽车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是氢气,但氢动力汽车目前还不能普及的原因是______(只需写出一点).‎ ‎(2)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①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步骤一般有加絮凝剂、沉淀、______、活性炭吸附、消毒剂消毒等步骤.检验自来水是否为硬水常用的物质是______.生活中通过______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应该用______(填“自来水”或“蒸馏水”).‎ ‎②从社会角度看:2014年3月22﹣28日是第二十七届“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下列做法符合宣传主题的是______.‎ A.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不能排放到河中 B.农业浇灌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C.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 D.工业污水直接压入地下 ‎③新型自来水净水剂ClO2可由如下反应制取:Cl2+2X═2NaCl+2ClO2,X的化学式为______.‎ ‎(3)人类每年都要从大自然中提取大量的金属,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其他领域.‎ 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①用下列试剂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达到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硫酸铝溶液 B.硫酸亚铁溶液 C.硫酸铜溶液 ‎②某工厂的废液中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资源和防止污染,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体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字母).‎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B.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没有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铜 ‎③常温下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小明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 a.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______.‎ b.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 c.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常见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能否被磁铁吸引 否 否 能 ‎【初步验证】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与Fe3O4;猜想二:剩余固体是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反思与交流】该黑色固体不可能是Fe2O3,理由是______.‎ ‎④某兴趣小组对生锈废铁锅中铁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生锈的铁锅中除Fe、Fe2O3外,还含有碳、硅、锰等元素(除Fe、Fe2O3以外的物质都不与稀硫酸反应).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33g废铁锅片放入特制容器中,缓慢加入39.2%的稀硫酸,直到反应完全(假设硫酸先与表面的铁锈发生反应),实验数据如图4所示.所得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计算溶液中硫酸铁的质量.(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 ‎ 三、(本题共4题,共29分)‎ ‎18.玄武湖是南京著名的淡水湖.某同学对玄武湖的水样进行了相关的探究.‎ ‎(1)澄清透明的玄武湖水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可以利用______(填字母)来测定湖水的酸碱度.‎ A.酚酞溶液 B.石蕊溶液 C.pH试纸 ‎(3)检验湖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水样中加入______,搅拌,观察现象.‎ ‎(4)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9.硅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生产高纯硅的流程图如图(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气).请回答:‎ ‎(1)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2)该流程中无氧气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3)以上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 ‎20.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班同学为证明NaOH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在NaOH稀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再滴加盐酸,当得到无色溶液时,‎ 老师提出问题:红色消失一定证明是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吗?他们经过讨论认为也可能是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这时应在溶液中再滴______溶液,若有______现象,则证明不是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 ‎【方案二】: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这时小虎又提出疑问:pH逐渐变小可能是由于溶液稀释造成的,不能说明一定发生了反应.小全对小虎的疑问进行了反驳,他的理由是:______.‎ ‎【方案三】: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前的物质不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直接加入锌粒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向另一份中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锌粒中,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NaOH溶液和HCl溶液发生了反应.‎ ‎【方案四】:在试管中放入NaOH固体,然后加入稀盐酸.小明用手摸了摸试管外壁,试管比较热,他认为不仅说明它们发生了反应,而且是放热反应.小全思考之后仍然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小全的理由是:______.‎ 乙同学和丙同学各设计了一个装置(见图),都说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可以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分析说明:______(填序号)装置更合理,理由是______.若选用合理的装置进行实验,当出现______现象时,可以说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21.某校甲、乙两兴趣小组进行硫酸铜溶液与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 甲组实验:先往试管中各加入2mL 10%的CuSO4溶液,再往试管中加入5mL 10%的NaOH溶液,观察到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 乙组实验:先往试管中各加入2mL 10%的CuSO4溶液,再往试管中加入2滴10%的NaOH溶液,观察到试管中有浅绿色沉淀生成(与甲组的沉淀颜色差别较大).‎ ‎【实验讨论】甲组实验中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那么乙组实验中浅绿色沉淀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1)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可生成多种组成的碱式硫酸铜,它们都是浅绿色固体.如Cu2(OH)2SO4、Cu3(OH)4SO4或Cu4(OH)6SO4,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58、356、454.‎ ‎(2)各种组成的碱式硫酸铜,受热均会分解.‎ ‎(3)SO2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稀溶液褪色.‎ ‎(4)白色的无水CuSO4固体吸收水蒸气后变成变蓝色固体.‎ ‎【实验探究】该小组对碱式硫酸铜产生了兴趣,想探究碱式硫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 ‎【实验设计】取少量碱式硫酸铜加入试管中并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实验结束后,试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滴入稀硫酸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证明黑色固体是CuO;B中无水CuSO4变蓝色,证明有______生成;C中现象为______,证明生成SO2;D中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证明生成O2.‎ ‎【实验反思】‎ ‎(1)当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时,只要控制CuSO4溶液的量一定,NaOH溶液______(填“过量”或“不足”)时就能生成浅绿色沉淀.‎ ‎(2)若碱式硫酸铜Cu3(OH)4SO4可表示为:2Cu(OH)2•CuSO4,则Cu4(OH)6SO4还可表示为:______.‎ ‎【拓展延伸】‎ ‎(1)当反应物相同,而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试另举一个例子:______.‎ ‎(2)当反应物相同,而______不同时,产物也可能不同.如常温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在光照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水在植物的叶子中发生光合作用生成氧气.‎ ‎(3)为了确定所得浅绿色沉淀的组成,再进行后续实验,取8.9g碱式硫酸铜(假设化学式为:aCu(OH)2•bCuSO4)放入试管中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了0.9g水,通过计算确定所得浅绿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 ‎ ‎ ‎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项选择 ‎1.在受到猛烈撞击时,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瞬间分解,产生大量的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氦气 D.水蒸气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分析】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就能解决这一题目.‎ ‎【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只要能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再能灵活运用,就能很轻松的解决此类问题 ‎ ‎ ‎2.粗盐提纯实验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分析】提纯含有少量不溶性杂质的粗盐的操作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据此,对图示的操作进行排序.‎ ‎【解答】解:A、托盘天平应该左物右码,错误;‎ B、取药品时,瓶塞倒放,错误;‎ C、量筒读数是正确的;‎ D、不能用手拿坩埚,以免烫伤,错误;‎ 故选C ‎【点评】在使用固体溶解配制溶液时,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其中称量包括称取溶质质量和量取溶剂体积,两个操作应先称取溶质再量取溶剂.‎ ‎ ‎ ‎3.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NaNO3 B.K2SO4 C.NH4H2PO4 D.Ca3(PO4)2‎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Na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B、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C、NH4H2PO4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D、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4.现有X、Y、Z三种金属,只有x能与稀盐酸反应;z能从Y的化合物溶液中将Y置换出来,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Z、Y、X B.X、Y、Z C.Y、Z、X D.X、Z、Y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X、Y、Z三种金属,只有X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X在Y和Z的前面,Z能从Y的盐溶液中将Y置换出来,说明Z在Y的前面,所以其活动性顺序为X>Z>Y,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 ‎ ‎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中,对于一个原子,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对于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A.图中的质子数=9<电子数=10,为阴离子;正确;‎ C.图中的质子数=11=电子数,为原子;不符合;‎ D.图中的质子数=13>电子数=10,为阳离子;不符合;‎ B.图中的质子数=16=电子数,为原子;不符合;‎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以及原子和离子间的相互转化的规律,要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 ‎ ‎6.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C.分别蘸有浓盐酸与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考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结合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错误;‎ C、浓盐酸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二者接触反应生成的是氯化铵,会形成白烟,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实验现象的描述,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 ‎ ‎7.以下几种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 B.‎ 将NaCl倒入量筒中配制溶液 C.‎ 加碱研磨后闻气味鉴别铵态氮肥 D.‎ 分离溶液中析出的KNO3晶体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物质的溶解;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铵态氮肥的检验.‎ ‎【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解答;‎ B、根据溶液的配制,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解答;‎ C、根据闻气体的方法进行解答;‎ D、根据物质的分离方法,过滤的正确操作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解:A、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铺盖,采用隔绝空气的方法灭火,故A正确;‎ B、量筒不能作为反应容器和配制容器,故B错误;‎ C、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飘进鼻孔,即扇闻,故C正确;‎ D、分离固液的混合物时可用过滤的分离方法,而且题中过滤操作正确.故D正确.‎ 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是B.‎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正确与否的判断,要求同学们要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及实验的操作注意事项.‎ ‎ ‎ ‎8.婴儿“尿不湿”最关键的材料是聚丙烯酸钠,其吸水性是棉花、纸张 的数十倍.它是由丙烯酸(C3H4O2)与氢氧化钠经过一系列的复杂反应而制得.下列有关丙烯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其中氧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1‎ C.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D.一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A.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分子构成来分析.‎ ‎【解答】解: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丙烯酸(C3H4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2=72,可见它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 B.丙烯酸(C3H4O2)中氧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6×2):(1×4)=8:1,故错误;‎ C.丙烯酸(C3H4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0%,故正确;‎ D.由丙烯酸(C3H4O2)的化学式可知,一个丙烯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以及根据化学式的相关计算,难度不大.‎ ‎ ‎ ‎9.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化学与安全 B  化学与生活 稀酸溅入眼睛﹣﹣用大量水冲洗 进入矿井﹣﹣先做灯火实验 除去餐具上的油污﹣﹣用洗洁精乳化 人体需要适量补碘﹣﹣防止患甲状腺疾病 C  化学与能源 D  化学与环保 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等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提倡使用公共交通等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利用水力、核能发电 A.A B.B C.C D.D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防范爆炸的措施;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分析】A、依据实验室事故处理方法方法判断稀酸入眼的急救;依据可燃性气体点燃易爆炸解答;‎ B、依据洗洁精的去油污原理分析判断;从缺钙导致的病症判断病症;‎ C、依据化石燃料的种类以及清洁能源的种类分析判断;‎ D、从环境污染的角度分析即可.‎ ‎【解答】解:‎ A、稀酸入眼的急救方式是首先用大量的水冲洗眼部;矿井中有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气体点燃易爆炸,进入矿井不能做灯火实验;错误.‎ B、洗洁精的去油污是发生乳化作用;人体需要适量补碘,防止患甲状腺疾病;正确.‎ C、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的过度使用对环境质量下降影响较大,而太阳能、风能等使用时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所以是相对清洁的能源;正确.‎ D、汽车尾气的污染是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所以提倡使用公共交通少开私家车,是减少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有效途径;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化石燃料的使用有直接关系,用利用水力、核能发电减小了化石燃料的燃烧,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与生活学习相关,强调了平时学习中的归纳总结,对比和联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 ‎ ‎10.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在稀盐酸中:Ba2+、CO32﹣、Zn2+‎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Mg2+、Cl﹣‎ C.在氯化钠溶液中:K+、Ca2+、NO3﹣‎ D.在硫酸铵溶液中:Na+、Cu2+、OH﹣‎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在稀盐酸中,稀盐酸中的氢离子能与CO32﹣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K+、Ca2+、NO3﹣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氯化钠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D、在硫酸铵溶液中,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铜离子和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 ‎ ‎11.下列有关课外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熟石灰并研磨,可区分氯化铵和硫酸铵 B.在靠近蜡烛火焰的上方放一只冷碟子,一段时间后可收集到炭黑 C.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可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D.在制作叶脉书签时,一般选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蜡烛燃烧实验;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铵态氮肥的检验;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A、根据铵态氮肥的检验解答;‎ B、根据碳不完全燃烧的知识解答;‎ C、根据羊毛纤维为蛋白质类的纤维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解答;‎ D、根据用树叶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解答.‎ ‎【解答】解:A、氯化铵和硫酸铵都属于铵态氮肥,都能与熟石灰混合产生氨气,无法鉴别,错误;‎ B、靠近蜡烛火焰的上方放一只冷碟子,由于蜡烛不能充分燃烧,要产生炭黑,一段时间后可收集到炭黑,正确;‎ C、羊毛纤维为蛋白质类的纤维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纤维没有,正确;‎ D、生活中用树叶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正确.‎ 故选A.‎ ‎【点评】能够熟练的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并能够对所给的实验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 ‎ ‎12.某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仅有NH4+、Ba2+和X离子,则X可能是(  )‎ A.OH﹣ B.Cl﹣ C.SO42﹣ D.Na+‎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Cl﹣和NH4+、Ca2+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C、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某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仅有NH4+、Ca2+和X离子,NH4+、Ca2+均带正电荷;溶液中应含有阳离子和阴离子,Na+也带正电荷,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 ‎ ‎1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5℃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甲的质量为60g C.降低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D.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只有温度高于10℃时甲的溶解度才大于乙的溶解度解答;‎ B、根据35℃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和溶解度的概念判断;‎ C、根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解答;‎ D、根据10℃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不饱和溶液无法判断解答.‎ ‎【解答】解: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只有温度高于10℃时甲的溶解度才大于乙的溶解度,A说法不正确;‎ B、35℃时甲的溶解度是60g,是指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60g甲正好饱和,所以100g该温度下的甲溶液中含有的甲的质量小于60g,B说法不正确;‎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低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C说法正确;‎ D、1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该温度下两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溶液若为不饱和溶液无法判断,D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C.‎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 ‎ ‎14.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液体A与固体B接触,若在试管②中的导管口处没有气泡冒出,则下列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  )‎ A.水和氢氧化钠 B.稀盐酸和铁 C.水和生石灰 D.水和硝酸铵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和固体B如果能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气体,导管口有气泡产生;A和固体B混合如果能够放出大量的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能够放出大量的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B、稀盐酸和铁能反应生成氢气,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故错误;‎ C、生石灰溶于水能够放出大量的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D、水和硝酸铵混合时温度降低,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15.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质量/g ‎16‎ ‎4‎ x ‎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 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 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甲质量增加了16g﹣8g=8g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增加了24g﹣4g=20克,是生成物;乙是质量减少32g﹣4g=28g,为反应物,故可知丙质量仍为5g,质量不变,可能为做催化剂.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为分解反应.‎ ‎【解答】解: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甲质量增加了16g﹣8g=8g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增加了24g﹣4g=20克,是生成物;乙是质量减少32g﹣4g=28g,为反应物,故可知丙质量仍为5g,质量不变,可能为做催化剂.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为分解反应.‎ 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正确;‎ B、由分析可知,丙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16g﹣8g):(32g﹣4g)=2:7,错误;‎ 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32g﹣4g):(24g﹣4g)=7:5,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 二、(本题共2题,共30分)‎ ‎16.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D或E (填字母).‎ ‎(3)写出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 ‎(4)实验室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配制5%的过氧化氢溶液600g,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 100 克,该配制过程的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 混匀 、装瓶并贴上标签.‎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根据氧气的密度及水溶性来选择收集装置,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进行分析;‎ ‎(4)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或E.故填:2KMnO4K2MnO4+MnO2+O2↑,D或E;‎ ‎(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A;‎ ‎(4)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所以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 =100g,该配制过程的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混匀、装瓶并贴上标签.‎ 故填:100,混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 ‎ ‎17.(23分)(2016•南京校级一模)能源、资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1)石油、煤、天然气合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①煤燃烧时排放出 SO2 、 NO2 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②2014年青奥会在南京举行,为了控制汽车尾气给空气造成的污染,我市在燃料的使用和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如节能环保车的使用,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图2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氢动力概念跑车.汽车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是氢气,但氢动力汽车目前还不能普及的原因是 氢气制取成本高或贮存困难 (只需写出一点).‎ ‎(2)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①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步骤一般有加絮凝剂、沉淀、 过滤 、活性炭吸附、消毒剂消毒等步骤.检验自来水是否为硬水常用的物质是 肥皂水 .生活中通过 煮沸 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应该用 蒸馏水 (填“自来水”或“蒸馏水”).‎ ‎②从社会角度看:2014年3月22﹣28日是第二十七届“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下列做法符合宣传主题的是 AB .‎ A.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不能排放到河中 B.农业浇灌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C.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 D.工业污水直接压入地下 ‎③新型自来水净水剂ClO2可由如下反应制取:Cl2+2X═2NaCl+2ClO2,X的化学式为 NaClO2 .‎ ‎(3)人类每年都要从大自然中提取大量的金属,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其他领域.‎ 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①用下列试剂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达到目的是 B (填序号).‎ A.硫酸铝溶液 B.硫酸亚铁溶液 C.硫酸铜溶液 ‎②某工厂的废液中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资源和防止污染,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体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选填字母).‎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B.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没有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铜 ‎③常温下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小明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 a.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 提供水蒸气 .‎ b.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H2 .‎ c.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常见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能否被磁铁吸引 否 否 能 ‎【初步验证】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与Fe3O4;猜想二:剩余固体是 Fe3O4 .‎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4H2OFe3O4+4H2 .‎ ‎【反思与交流】该黑色固体不可能是Fe2O3,理由是 Fe2O3红棕色粉末且不能被磁铁吸引 .‎ ‎④某兴趣小组对生锈废铁锅中铁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生锈的铁锅中除Fe、Fe2O3外,还含有碳、硅、锰等元素(除Fe、Fe2O3‎ 以外的物质都不与稀硫酸反应).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33g废铁锅片放入特制容器中,缓慢加入39.2%的稀硫酸,直到反应完全(假设硫酸先与表面的铁锈发生反应),实验数据如图4所示.所得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为 Fe2(SO4)3、FeSO4 ,计算溶液中硫酸铁的质量.(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硬水与软水;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分析】(1)①根据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进行解答;②根据氢动力汽车目前还不能普及的原因是氢气制取成本高或贮存困难解答;‎ ‎(2)①根据软化硬水的方法解答;②根据防止水污染解答;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化学式;‎ ‎(3)①要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依据金属的性质进行;‎ ‎②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 ‎③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当然需要H2O作为反应物;有爆鸣声、密度小,说明是H2;能被磁铁吸引的只有Fe与Fe3O4,则猜想一Fe与Fe3O4;又不可能只有Fe没有其他反应产物,猜想二是Fe3O4;验证猜想一与猜想二,关键是否含有Fe.根据“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和猜想,书写化学方程式;熟记常用物质的性质:如Fe2O3红棕色粉末.‎ ‎④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铁和铁都能和稀硫酸反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而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分析图中坐标系可以知道氧化铁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为18.75g,通过产生氢气的质量可以计算出铁消耗硫酸的质量,据此计算实验用去硫酸的质量.‎ ‎【解答】解:(1)①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②汽车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是氢气,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但氢动力汽车目前还不能普及的原因是制取成本高或贮存困难.‎ ‎(2)①长期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区别硬水和软水的常用试剂是肥皂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将硬水软化可采用煮沸的方法.‎ ‎②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不能排放到河中、农业浇灌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都能节约用水,保护生态.‎ ‎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Cl2+2X═2NaCl+2ClO2中X的化学式为NaClO2;‎ ‎(3)①A、铁和铜都不与硫酸铝溶液反应,说明铁和铜都排在铝的后面,但是不能说明铁和铜的顺序,故A错误;B、铝能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铝在铁的前面,铜不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铁在铜的前面,能证明铝、铁、铜的顺序,故B正确;C、铝和铁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铝和铁在铜的前面,但是不能说明铝和铁的顺序,故C错误;‎ 故选:B;‎ ‎②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时,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再和硝酸铜反应,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体产生,说明滤渣中不含有铁,‎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如果铁和硝酸银反应后剩余,则含有铜,如果铁没有剩余,则不含有铜,该选项说法正确;‎ B.滤渣中一定含有银,不一定含有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如果铁不足以和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滤液中含有硝酸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如果铁不足以和硝酸铜完全反应,则滤液中含有硝酸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 ‎③a、根据图和“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可知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提供水蒸气.‎ b、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具有可燃性、密度小于空气,再根据反应物为“铁与水蒸气”,则是 H2.‎ c、【猜想与假设】能被磁铁吸引的只有Fe与Fe3O4,则猜想一Fe与Fe3O4;又不可能只有Fe没有其他反应产物,猜想二是Fe3O4;验证猜想一与猜想二,关键是否含有Fe.‎ ‎【实验探究】根据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进行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若固体全部溶解,没有气泡冒出,则猜想二正确.‎ 若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冒出,则猜想一正确.‎ ‎【实验结论】根据“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和猜想,则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4H2OFe3O4+4H2.‎ ‎【反思与交流】该黑色固体不可能是Fe2O3;Fe2O3红棕色粉末且不能被磁铁吸引;‎ ‎④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铁和铁都能和稀硫酸反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而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 解:设生成Fe2(SO4)3的质量为x Fe2O3+3H2SO4=Fe2(SO4)3+3H2O ‎3×98 400‎ ‎18.75g×39.2% x x=10g 答:溶液中硫酸铁的质量为10g.‎ 答案:‎ ‎(1)①SO2、NO2②氢气制取成本高或贮存困难;‎ ‎(2)①过滤; 肥皂水; 煮沸; 蒸馏水; ②AB; ③NaClO2,‎ ‎(3)①B ②A ③a.提供水蒸气; b.H2;‎ c.【猜想与假设】Fe3O4‎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若固体全部溶解,没有气泡冒出,剩余固体是Fe3O4.‎ 若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冒出,剩余固体是Fe与Fe3O4‎ ‎【实验结论】3Fe+4H2OFe3O4+4H2;‎ ‎【反思与交流】Fe2O3红棕色粉末且不能被磁铁吸引;‎ ‎④Fe2(SO4)3、FeSO4‎ 溶液中硫酸铁的质量为10g.‎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 ‎ 三、(本题共4题,共29分)‎ ‎18.玄武湖是南京著名的淡水湖.某同学对玄武湖的水样进行了相关的探究.‎ ‎(1)澄清透明的玄武湖水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可以利用 C (填字母)来测定湖水的酸碱度.‎ A.酚酞溶液 B.石蕊溶液 C.pH试纸 ‎(3)检验湖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水样中加入 肥皂水 ,搅拌,观察现象.‎ ‎(4)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 煮沸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考点】硬水与软水;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1)根据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 ‎(2)测溶液的酸碱度用的是pH试纸;‎ ‎(3)根据检验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使用肥皂水;‎ ‎(4)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考虑.‎ ‎【解答】解:(1)玄武湖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2)酚酞试液、石蕊试液只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不能测酸碱度,测溶液的酸碱度用的是pH试纸;‎ ‎(3)检验湖水是软水还是硬水滴加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否则是硬水;‎ ‎(4)降低水的硬度方法是加热煮沸.‎ 答案:(1)混合物; (2)C;(3)肥皂水;(4)煮沸.‎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不同之处,熟悉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和转化方法.‎ ‎ ‎ ‎19.硅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生产高纯硅的流程图如图(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气).请回答:‎ ‎(1)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4 .‎ ‎(2)该流程中无氧气的原因可能是 防止氢气与氧气混合高温时发生爆炸,同时防止硅被氧化 .‎ ‎(3)以上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HCl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生产高纯硅的流程图,过程中使用了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混合在加热时易发生爆炸,且硅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 ‎(2)由生产高纯硅的流程图,过程中使用了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混合在加热时易发生爆炸,且硅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故该流程中无氧气的原因可能是防止发生爆炸,防止硅被氧化.‎ ‎(3)氢气与SiHCl3反应生成高纯硅和M(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该物质为氯化氢),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则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HCl.‎ 故答案为:(1)+4;(2)防止氢气与氧气混合高温时发生爆炸,同时防止硅被氧化;(3)HCl.‎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生产高纯硅的流程图,掌握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防止爆炸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20.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班同学为证明NaOH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在NaOH稀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再滴加盐酸,当得到无色溶液时,‎ 老师提出问题:红色消失一定证明是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吗?他们经过讨论认为也可能是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这时应在溶液中再滴 酚酞(或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若有 不变红(或变红) 现象,则证明不是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 ‎【方案二】: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这时小虎又提出疑问:pH逐渐变小可能是由于溶液稀释造成的,不能说明一定发生了反应.小全对小虎的疑问进行了反驳,他的理由是: 碱溶液无论如何稀释,其pH值都不可能小于7 .‎ ‎【方案三】: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前的物质不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直接加入锌粒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向另一份中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锌粒中,观察到 无气泡产生 现象,说明NaOH溶液和HCl溶液发生了反应.‎ ‎【方案四】:在试管中放入NaOH固体,然后加入稀盐酸.小明用手摸了摸试管外壁,试管比较热,他认为不仅说明它们发生了反应,而且是放热反应.小全思考之后仍然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小全的理由是: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放热 .‎ 乙同学和丙同学各设计了一个装置(见图),都说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可以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分析说明: B (填序号)装置更合理,理由是 能排除因液体的滴入而造成烧瓶内气体排出,引起玻璃管内液面发生变化 .若选用合理的装置进行实验,当出现 玻璃管中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 现象时,可以说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可以从物质和酸碱指示剂相互作用的显色情况方面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方案一】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可以再滴加氢氧化钠或者酚酞,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确定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方案二】显碱性的溶液稀释时溶液的pH越来越小,但是不能等于或小于7,所以小全对小虎的疑问进行了反驳的理由是:碱溶液无论如何稀释,其pH值都不可能小于7;‎ ‎【方案三】盐酸和锌反应会生成氢气,所以向另一份中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锌粒中,观察到无气泡产生现象,说明NaOH溶液和HCl溶液发生了反应;‎ ‎【方案四】在试管中放入NaOH固体,然后加入稀盐酸,小明用手摸了摸试管外壁,试管比较热,他认为不仅说明它们发生了反应,而且是放热反应,小全思考之后仍然不同意小明的观点,理由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放热,乙同学和丙同学各设计了一个装置,都说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可以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分析说明:B装置更合理,理由是:能排除因液体的滴入而造成烧瓶内气体排出,引起玻璃管内液面发生变化,选用合理的装置进行实验,当出现玻璃管中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现象时,可以说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故答案为:【方案一】:酚酞(或氢氧化钠溶液),不变红(或变红);‎ ‎【方案二】:碱溶液无论如何稀释,其pH值都不可能小于7;‎ ‎【方案三】:无气泡产生;‎ ‎【方案四】: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放热;B;能排除因液体的滴入而造成烧瓶内气体排出,引起玻璃管内液面发生变化;玻璃管中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酸碱指示剂与溶液相互作用的显色情况及其测定溶液PH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 ‎ ‎21.某校甲、乙两兴趣小组进行硫酸铜溶液与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 甲组实验:先往试管中各加入2mL 10%的CuSO4溶液,再往试管中加入5mL 10%的NaOH溶液,观察到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 乙组实验:先往试管中各加入2mL 10%的CuSO4溶液,再往试管中加入2滴10%的NaOH溶液,观察到试管中有浅绿色沉淀生成(与甲组的沉淀颜色差别较大).‎ ‎【实验讨论】甲组实验中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uSO4═Na2SO4+Cu(OH)2↓ .‎ 那么乙组实验中浅绿色沉淀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1)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可生成多种组成的碱式硫酸铜,它们都是浅绿色固体.如Cu2(OH)2SO4、Cu3(OH)4SO4或Cu4(OH)6SO4,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58、356、454.‎ ‎(2)各种组成的碱式硫酸铜,受热均会分解.‎ ‎(3)SO2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稀溶液褪色.‎ ‎(4)白色的无水CuSO4固体吸收水蒸气后变成变蓝色固体.‎ ‎【实验探究】该小组对碱式硫酸铜产生了兴趣,想探究碱式硫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 ‎【实验设计】取少量碱式硫酸铜加入试管中并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实验结束后,试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滴入稀硫酸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证明黑色固体是CuO;B中无水CuSO4变蓝色,证明有 水 生成;C中现象为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证明生成SO2;D中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证明生成O2.‎ ‎【实验反思】‎ ‎(1)当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时,只要控制CuSO4溶液的量一定,NaOH溶液 不足 (填“过量”或“不足”)时就能生成浅绿色沉淀.‎ ‎(2)若碱式硫酸铜Cu3(OH)4SO4可表示为:2Cu(OH)2•CuSO4,则Cu4(OH)6SO4还可表示为: 3Cu(OH)2•CuSO4 .‎ ‎【拓展延伸】‎ ‎(1)当反应物相同,而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试另举一个例子: 碳燃烧时,氧气足量时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 ‎(2)当反应物相同,而 反应条件 不同时,产物也可能不同.如常温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在光照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水在植物的叶子中发生光合作用生成氧气.‎ ‎(3)为了确定所得浅绿色沉淀的组成,再进行后续实验,取8.9g碱式硫酸铜(假设化学式为:aCu(OH)2•bCuSO4)放入试管中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了0.9g水,通过计算确定所得浅绿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Cu3(OH)4SO4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物质的组成,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判断实验现象;‎ 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根据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判断物质的组成.‎ ‎【解答】解:【实验讨论】‎ 得到的蓝色沉淀一定是氢氧化铜,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 故填:2NaOH+CuSO4═Na2SO4+Cu(OH)2↓.‎ ‎【实验设计】‎ B中无水CuSO4变蓝色,证明有有水生成;由于SO2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稀溶液褪色,所以C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证明生成SO2.‎ 故填: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反思】‎ ‎(1)5mL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远远大于乙2滴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因此NaOH溶液不足时就能生成浅绿色沉淀,此实验利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故填:不足.‎ ‎(2)因为碱式硫酸铜可表示为aCu(OH)2•bCuSO4,则Cu4(OH)6SO4还可表示为:3Cu(OH)2•CuSO4.‎ 故填:3Cu(OH)2•CuSO4.‎ ‎【拓展延伸】‎ ‎(1)当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例如碳燃烧时,氧气足量时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故填:碳燃烧时,氧气足量时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2)根据常温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在光照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水在植物的叶子中发生光合作用生成氧气,可知当反应物相同,而反应条件不同时,产物也可能不同.‎ 故填:反应条件;‎ ‎(3)0.9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0.9g××100%=0.1g,‎ 则碱式硫酸铜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12%,‎ Cu2(OH)2SO4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0.78%,‎ Cu3(OH)4SO4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12%,‎ Cu4(OH)6SO4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32%,‎ 根据计算的结果可知,所得浅绿色沉淀的化学式为Cu3(OH)4SO4.‎ 故填:Cu3(OH)4SO4.‎ 答案:‎ ‎【实验讨论】2NaOH+CuSO4═Na2SO4+Cu(OH)2↓.‎ ‎【实验设计】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反思】‎ ‎(1)不足;‎ ‎(2)3Cu(OH)2•CuSO4.‎ ‎【拓展延伸】‎ ‎(1)碳燃烧时,氧气足量时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2)反应条件;‎ ‎(3)Cu3(OH)4SO4.‎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