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1.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四川省广元市2015年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一个数的相反数是3,这个数是( )
A.
B.
﹣
C.
3
D.
﹣3
考点:
相反数..
分析:
根据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可得一个数的相反数.
解答:
解:3的相反数是﹣3.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相反数,注意相反数是相互的,不能说一个数是相反数.
2.(3分)(2015•广元)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ab2)3÷(ab2)2=﹣ab2
B.
3a+2a=5a2
C.
(2a+b)(2a﹣b)=2a2﹣b2
D.
(2a+b)2=4a2+b2
考点:
整式的除法;合并同类项;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
分析:
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合并同类项,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判断.
解答:
解:A、(﹣ab2)3÷(ab2)2=﹣a(3﹣2)b(6﹣4)=﹣ab2,故本选项正确;
B、3a+2a=(3+2)a=5a,故本选项错误;
C、(2a+b)(2a﹣b)=4a2﹣b2,故本选项正确;
D、(2a+b)2=4a2+4ab+b2,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整式的除法,合并同类项,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熟记公式和计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3.(3分)(2015•广元)如图,已知⊙O的直径AB⊥CD于点E,则下列结论一定错误的是( )
A.
CE=DE
B.
AE=OE
C.
=
D.
△OCE≌△ODE
考点:
垂径定理..
分析:
根据垂径定理得出CE=DE,弧CB=弧BD,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AS”即可证明△OCE≌△ODE.
解答:
解:∵⊙O的直径AB⊥CD于点E,
∴CE=DE,弧CB=弧BD,
在△OCE和△ODE中,
,
∴△OCE≌△ODE,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垂径定理的应用,注意: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4.(3分)(2015•广元)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中,整数解的个数是( )
A.
4
B.
5
C.
6
D.
7
考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分析:
先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求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
∵解不等式①得:x>﹣0.5,
解不等式②得:x≤5,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0.5<x≤5,
∴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0,1,2,3,4,5,共6个,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能根据不等式的解集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5.(3分)(2015•广元)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
A.
5
B.
6
C.
7
D.
8
考点:
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分析:
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则内角和是2×360=720°.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内角和是(n﹣2)•180°,这样就得到一个关于n的方程组,从而求出边数n的值.
解答:
解: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根据题意,得
(n﹣2)×180°=2×360,
解得:n=6.
即这个多边形为六边形.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熟记内角和公式和外角和定理并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边数的问题就可以转化为解方程的问题来解决.
6.(3分)(2015•广元)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且∠1比∠2大50°.若设∠1=x°,∠2=y°,则可得到的方程组为( )
A.
B.
C.
D.
考点:
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余角和补角..
分析:
此题中的等量关系有:
①三角板中最大的角是90度,从图中可看出∠α度数+∠β的度数+90°=180°;
②∠1比∠2大50°,则∠1的度数=∠2的度数+50度.
解答:
解:根据平角和直角定义,得方程x+y=90;
根据∠α比∠β的度数大50°,得方程x=y+50.
可列方程组为.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余角和补角.此题注意数形结合,理解平角和直角的概念.
7.(3分)(2015•广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了解我国中学生的体能情况,应采用普查的方式
B.
若甲队成绩的方差是2,乙队成绩的方差是3,说明甲队成绩比乙队成绩稳定
C.
明天下雨的概率是99%,说明明天一定会下雨
D.
一组数据4,6,7,6,7,8,9的中位数和众数都是6
考点:
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中位数;众数;方差;概率的意义..
分析:
A.由于被调查的人数较多,不易适合普查的方法进行调查;B.根据方差的意义即可做出判断;C.属于随机事件;D.根据众数的定义即可做出判断.
解答:
解:A.由于被调查的人数较多,不易适合普查的方法进行调查,故A错误;
B.甲队的方差小于乙队的方差,故甲队成绩比乙队成绩稳定,故B正确;
C.明天下雨的概率为99%,属于随机事件,故C错误;
D.这组数据中6和7都出现了2次,故众数是6和7,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普查、方差、随机事件、中位数和众数的知识,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8.(3分)(2015•广元)当0<x<1时,x,,x2的大小顺序是( )
A.
<x<x2
B.
x<x2<
C.
x2<x<
D.
<x2<x
考点:
不等式的性质..
分析:
采取取特殊值法,取x=,求出x2和的值,再比较即可.
解答:
解:∵0<x<1,
∴取x=,
∴=2,x2=,
∴x2<x<,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的应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比较整式的大小是解此题的关键.
9.(3分)(2015•广元)如图,把Rt△ABC放在直角坐标系内,其中∠CAB=90°,BC=5,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4,0).将△ABC沿x轴向右平移,当点C落在直线y=2x﹣6上时,线段BC扫过的面积为( )
A.]
4
B.
8
C.
16
D.
8
考点:
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
根据题意,线段BC扫过的面积应为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高是AC的长,底是点C平移的路程.求当点C落在直线y=2x﹣6上时的横坐标即可.
解答:
解:如图所示.
∵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4,0),
∴AB=3.
∵∠CAB=90°,BC=5,
∴AC=4.
∴A′C′=4.
∵点C′在直线y=2x﹣6上,
∴2x﹣6=4,解得 x=5.
即OA′=5.
∴CC′=5﹣1=4.
∴S▱BCC′B′=4×4=16 (cm2).
即线段BC扫过的面积为16cm2.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平移的性质及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线段BC扫过的面积应为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0.(3分)(2015•广元)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点P从A点出发,按A→B→C的方向在AB和BC上移动.记PA=x,点D到直线PA的距离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考点: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
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1)当点P在AB上移动时,点D到直线PA的距离不变,恒为4;(2)当点P在BC上移动时,根据相似三角形判定的方法,判断出△PAB∽△ADE,即可判断出y=(3<x≤7),据此判断出y关于x的函数大致图象是哪个即可.
解答:
解:(1)当点P在AB上移动时,
点D到直线PA的距离为:
y=DA=BC=4(0≤x≤3).
(2)如图1,当点P在BC上移动时,,
∵∠PAB+∠DAE=90°,∠ADE+∠DAE=90°,
∴∠PAB=∠DAE,
在△PAB和△ADE中,
∴△PAB∽△ADE,
∴,
∴,
∴y=(3<x≤7).
综上,可得
y关于x的函数大致图象是:
.
故选:D.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通过看图获取信息,不仅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图象解决问题时,要理清图象的含义即会识图.
(2)此题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要熟练掌握.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1.(3分)(2015•广元)一组数据10,13,9,16,13,10,13的众数与平均数的和是 25 .
考点:
众数;加权平均数..
分析:
根据众数与平均数的定义就可以求出众数与平均数,再相加从而得出答案.
解答:
解:13出现的次数最多,故众数是13,
平均数==12,
所有众数与平均数的和为:13+12=25.
故答案为25.
点评:
主要考查了众数的概念和平均数的计算.注意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是唯一的.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12.(3分)(2015•广元)若第二象限内的点P(x,y)满足|x|=3,y2=25,则点P的坐标是 (﹣3,5) .
考点:
点的坐标..
分析:
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和平方根得到x=±5,y=±2,再根据第二象限的点的坐标特点得到x<0,y>0,于是x=﹣5,y=2,然后可直接写出P点坐标.
解答:
解:∵|x|=3,y2=25,
∴x=±3,y=±5,
∵第二象限内的点P(x,y),
∴x<0,y>0,
∴x=﹣3,y=5,
∴点P的坐标为(﹣3,5),
故答案为:(﹣3,5).
点评:
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13.(3分)(2015•广元)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2cm,5cm,则它的周长为 12 cm.
考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不可能为2cm,只能为5cm,然后即可求得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解答:
解:∵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2cm,5cm,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不可能为2,只能为5,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5+5+2=12cm.
故答案为:12.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
14.(3分)(2015•广元)如图,在⊙O中,AB是直径,点D是⊙O上一点,点C是的中点,CE⊥AB于点E,过点D的切线交EC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AD,分别交CE、CB于点P、Q,连接AC,关于下列结论:①∠BAD=∠ABC;②GP=GD;③点P是∠ACQ的外心,其中正确结论是 ②③ (只需填写序号).
考点:
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
分析:
由于与不一定相等,根据圆周角定理可知①错误;连接OD,利用切线的性质,可得出∠GPD=∠GDP,利用等角对等边可得出GP=GD,可知②正确;先由垂径定理得到A为的中点,再由C为的中点,得到=,根据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出∠CAP=∠ACP,利用等角对等边可得出AP=CP,又AB为直径得到∠ACQ为直角,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出∠PCQ=∠PQC,得出CP=PQ,即P为直角三角形ACQ斜边上的中点,即为直角三角形ACQ的外心,可知③正确;
解答:
解:∵在⊙O中,AB是直径,点D是⊙O上一点,点C是弧AD的中点,
∴=≠,
∴∠BAD≠∠ABC,故①错误;
连接OD,
则OD⊥GD,∠OAD=∠ODA,
∵∠ODA+∠GDP=90°,∠EPA+∠FAP=∠FAP+∠GPD=90°,
∴∠GPD=∠GDP;
∴GP=GD,故②正确;
∵弦CE⊥AB于点F,
∴A为的中点,即=,
又∵C为的中点,
∴=,
∴=,
∴∠CAP=∠ACP,
∴AP=CP.
∵AB为圆O的直径,
∴∠ACQ=90°,
∴∠PCQ=∠PQC,
∴PC=PQ,
∴AP=PQ,即P为Rt△ACQ斜边AQ的中点,
∴P为Rt△ACQ的外心,故③正确;
故答案为:②③.
点评:
此题是圆的综合题,其中涉及到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圆心,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性质及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5.(3分)(2015•广元)从3,0,﹣1,﹣2,﹣3这五个数中抽取一个数,作为函数y=(5﹣m2)x和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mx+1=0中m的值.若恰好使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且使方程有实数根,则满足条件的m的值是 ﹣2 .
考点:
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根的判别式..
分析:
确定使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的m的值,然后确定使方程有实数根的m值,找到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m的值即可.
解答:
解:∵函数y=(5﹣m2)x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
∴5﹣m2>0,
解得:﹣<m<,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mx+1=0有实数根,
∴m2﹣4(m+1)≥0,
∴m≥2+2或m≤2﹣2,
∴使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且使方程有实数根的m的值有为﹣2,
故答案为:﹣2.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及根的判别式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难度不大.
三、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75分)
16.(7分)(2015•广元)计算:(2015﹣π)0+(﹣)﹣1+|﹣1|﹣3tan30°+6.
考点:
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原式第一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第二项利用负整数指数幂法则计算,第三项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第四项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最后一项利用二次根式性质化简,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
解:原式=1﹣3+﹣1﹣+2=2﹣3.
点评:
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7.(7分)(2015•广元)先化简:(﹣)÷,然后解答下列问题:
(1)当x=3时,求原代数式的值;
(2)原代数式的值能等于﹣1吗?为什么?
考点:
分式的化简求值..
分析:
(1)这是个分式除法与减法混合运算题,运算顺序是先做括号内的减法,此时要注意把各分子、分母先因式分解,约分后再做减法运算;做除法时要注意先把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然后约分化为最简形式,再将x=3代入计算即可;
(2)如果=1,求出x=0,此时除式=0,原式无意义,从而得出原代数式的值不能等于﹣1.
解答:
解:(1)(﹣)÷
=[﹣]•
=(﹣)•
=•
=.
当x=3时,原式==2;
(2)如果=1,那么x+1=x﹣1,
解得x=0,
当x=0时,除式=0,原式无意义,
故原代数式的值不能等于﹣1.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解这类题的关键是利用分解因式的方法化简分式,熟练掌握运算顺序与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8.(7分)(2015•广元)求证: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要求:根据题意先画出图形并写出已知、求证,再写出证明过程).
考点: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证明题.
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写出命题的已知和求证,最后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证明命题是正确的.
解答: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求证:OA=OC,OB=OD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D=BC,
∴∠1=∠2,
在△AOD和△COB中,
∴△AOD≌△COB(AAS),
∴OA=OC,OB=O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平行四边形的各种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各种判定的各种方法.
19.(8分)(2015•广元)图1是某中学九年级一班全体学生对三种水果喜欢人数的频数分布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九年级一班总人数是多少人?
(2)喜欢哪种水果人数的频数最低?并求出该频率;
(3)请根据频数分布统计图(图1)的数据,补全扇形统计图(图2);
(4)某水果摊位上正好只摆放有这三种水果出售,王阿姨去购买时,随机购买其中两种水果,恰好买到樱桃和枇杷的概率是多少?用树状图或列表说明.
考点:
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分析:
(1)直接把喜欢各种水果的人数相加即可;
(2)根据条形统计图找出喜欢人数最少的水果,求出其频率即可;
(3)先求出喜欢各水果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补全扇形统计图;
(4)画出树状图,根据概率公式求解即可.
解答:
解:(1)由统计图可知,九年级一班总人数=9+21+30=60(人);
(2)喜欢香蕉人数的频数最低,其频率为=0.15;
(3)喜欢枇杷人数的百分比=×100%=35%;
喜欢樱桃人数的百分比=×100%=50%,
其统计图如图:
.
(4)其树状图为:
,
∴恰好买到樱桃和枇杷的概率是P==.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列表法与树状法,熟知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8分)(2015•广元)某学校体育看台的侧面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看台有四级高度相等的小台阶,已知看台高为1.6米,现要做一个不锈钢的扶手AB及两根与FG垂直且长度均为0.8米的不锈钢架杆AD和BC(杆子的低端分别为D、C),且∠DAB=66.5°(cos66.5°≈0.4).
(1)求点D与点C的高度差DH;
(2)求所用不锈钢材料的总长度l(即AD+AB+BC的长).
考点: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分析:
(1)根据四级台阶高度相等,即可求得答案;
(2)连接CD,可证明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从而可得到AB∥CD且AB=CD,然后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得CD的长即可得出问题的答案.
解答:
解:(1)DH=1.6×=1.2米
(2)连接CD.
∵AD∥BC,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B∥CD且AB=CD.
∴∠HDC=∠DAB=66.5°
Rt△HDC中,cos∠HDC=,
∴CD==3(米).
∴l=AD+AB+BC=0.8+3+0.8=4.6(米).
∴所用不锈钢材料的长度约为4.6米.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1.(8分)(2015•广元)经统计分析,某市跨河大桥上的车流速度v(千米/小时)是车流密度x(辆/千米)的函数,当桥上的车流密度达到220辆/千米的时候就造成交通堵塞,此时车流速度为0千米/小时;当车流密度不超过20辆/千米,车流速度为80千米/小时,研究表明:当20≤x≤220时,车流速度v是车流密度x的一次函数.
(1)求大桥上车流密度为100辆/千米时的车流速度;
(2)在某一交通时段,为使大桥上的车流书店大于60千米/小时且小于80千米/小时,应把大桥上的车流密度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考点:
一次函数的应用..
分析:
(1)当20≤x≤220时,设车流速度v与车流密度x的函数关系式为v=kx+b,根据题意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组求出其解即可;
(2)由(1)的解析式建立不等式组求出其解即可.
解答:
解:(1)设车流速度v与车流密度x的函数关系式为v=kx+b,由题意,得
,
解得:.
∴当20≤x≤220时,v=﹣x+88,
当x=100时,v=﹣×100+88=48(千米/小时);
(2)当20≤x≤220时,v=﹣x+88(0≤v≤80).
当v>60时,即﹣x+88>60,解得:x<70;
当v<80时,即﹣x+88<80,解得:x>20,
∴应控制大桥上的车流密度在20<x<70范围内.
点评:
本题考查了车流量=车流速度×车流密度的运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运用,解答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
22.(9分)(2015•广元)李明准备进行如下操作实验,把一根长40cm的铁丝剪成两段,并把每段首尾相连各围成一个正方形.
(1)要使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58cm2,李明应该怎么剪这根铁丝?
(2)李明认为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不可能等于48cm2,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考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
几何图形问题.
分析:
(1)设剪成的较短的这段为xcm,较长的这段就为(40﹣x)cm.就可以表示出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根据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58cm2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
(2)设剪成的较短的这段为mcm,较长的这段就为(40﹣m)cm.就可以表示出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根据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48cm2建立方程,如果方程有解就说明李明的说法错误,否则正确.
解答:
解:(1)设剪成的较短的这段为xcm,较长的这段就为(40﹣x)cm,由题意,得
()2+()2=58,
解得:x1=12,x2=28,
当x=12时,较长的为40﹣12=28cm,
当x=28时,较长的为40﹣28=12<28(舍去).
答:李明应该把铁丝剪成12cm和28cm的两段;
(2)李明的说法正确.理由如下:
设剪成的较短的这段为mcm,较长的这段就为(40﹣m)cm,由题意,得
()2+()2=48,
变形为:m2﹣40m+416=0,
∵△=(﹣40)2﹣4×416=﹣64<0,
∴原方程无实数根,
∴李明的说法正确,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不可能等于48cm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运用,根的判别式的运用,解答本题时找到等量关系建立方程和运用根的判别式是关键.
23.(9分)(2015•广元)如图,AB是⊙O的弦,D为半径OA的中点,过D作CD⊥OA交弦于点E,交⊙O于点F,且CE=CB.
(1)求证:BC是⊙O的切线;
(2)连接AF、BF,求∠ABF的度数;
(3)如果CD=15,BE=10,sinA=,求⊙O的半径.
考点:
切线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
(1)连接OB,由圆的半径相等和已知条件证明∠OBC=90°即可证明BC是⊙O的切线;
(2)连接OF,AF,BF,首先证明△OAF是等边三角形,再利用圆周角定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是所对圆心角的一半即可求出∠ABF的度数;
(3)过点C作CG⊥BE于G,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G=BE=5,由于∠ADE=∠CGE=90°,∠AED=∠GEC,得到∠GCE=∠A,△ADE∽△CGE,于是得到sin∠ECG=sin∠A=,在RtECG中求得CG==12,根据三角形相似得到比例式,代入数据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
(1)证明:连接OB
∵OB=OA,CE=CB,
∴∠A=∠OBA,∠CEB=∠ABC
又∵CD⊥OA
∴∠A+∠AED=∠A+∠CEB=90°
∴∠OBA+∠ABC=90°
∴OB⊥BC
∴BC是⊙O的切线.
(2)解:如图1,连接OF,AF,BF,
∵DA=DO,CD⊥OA,
∴AF=OF,
∵OA=OF,
∴△OAF是等边三角形,
∴∠AOF=60°
∴∠ABF=∠AOF=30°;
(3)解:如图2,过点C作CG⊥BE于G,
∵CE=CB,
∴EG=BE=5,
∵∠ADE=∠CGE=90°,∠AED=∠GEC,
∴∠GCE=∠A,
∴△ADE∽△CGE,
∴sin∠ECG=sin∠A=,
在RtECG中,
∵CG==12,
∵CD=15,CE=13,
∴DE=2,
∵△ADE∽△CGE,
∴,
∴AD=,CG=,
∴⊙O的半径OA=2A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圆周角定理等,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4.(12分)(2015•广元)如图,已知抛物线y=﹣(x+2)(x﹣m)(m>0)与x轴相交于点A、B,与y轴相交于点C,且点A在点B的左侧.
(1)若抛物线过点G(2,2),求实数m的值;
(2)在(1)的条件下,解答下列问题:
①求出△ABC的面积;
②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H,使AH+CH最小,并求出点H的坐标;
(3)在第四现象内,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点A、B、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B相似?若存在,求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
综合题.
分析:
(1)把C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求出m的值即可;
(2)①对于抛物线解析式,令y=0求出x的值,确定出A与B坐标;令x=0,求出y的值,确定出C坐标,求出三角形ABC面积即可;
②如图1,连接BC交对称轴于点H,由对称轴的性质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可得:此时AH+CH=BH+CH=BC最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解析式,与抛物线对称轴联立求出H坐标即可;
(3)在第四现象内,抛物线上存在点M,使得以点A、B、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B相似,分两种情况考虑:(i)当△ACB∽△ABM时;(ii)当△ACB∽△MBA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确定出m的值即可.
解答:
解:(1)∵抛物线过G(2,2),
∴把G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2=﹣(2+2)(2﹣m),
解得:m=4;
(2)①令y=0,得到﹣(x+2)(x﹣m)=0,
解得:x1=﹣2,x2=m,
∵m>0,
∴A(﹣2,0),B(m,0),
把m=4代入得:B(4,0),
∴AB=6,
令x=9,得到y=2,即C(0,2),
∴OC=2,
则S△ABC=×6×2=6;
②∵A(﹣2,0),B(4,0),
∴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4)的对称轴为x=1,
如图1,连接BC交对称轴于点H,由对称轴的性质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可得:此时AH+CH=BH+CH=BC最小,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
把B与C坐标代入得:,
解得:,
∴直线BC解析式为y=﹣x+2,
令x=1,得到y=,即H(1,);
(3)在第四现象内,抛物线上存在点M,使得以点A、B、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B相似,
分两种情况考虑:
(i)当△ACB∽△ABM时,则有=,即AB2=AC•AM,
∵A(﹣2,0),C(0,2),即OA=OC=2,
∴∠CAB=45°,∠BAM=45°,
如图2,过M作MN⊥x轴,交x轴于点N,则AN=MN,
∴OA+ON=2+ON=MN,
设M(x,﹣x﹣2)(x>0),
把M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x﹣2=﹣(x+2)(x﹣m),
∵x>0,∴x+2>0,
∵m>0,∴x=2m,即M(2m,﹣2m﹣2),
∴AM==2(m+1),
∵AB2=AC•AM,AC=2,AB=m+2,
∴(m+2)2=2•2(m+1),
解得:m=2±2,
∵m>0,
∴m=2+2;
(ii)当△ACB∽△MBA时,则=,即AB2=CB•MA,
∵∠CBA=∠BAM,∠ANM=∠BOC=90°,
∴△ANM∽△BOC,
∴=,
∵OB=m,设ON=x,
∴=,即MN=(x+2),
令M(x,﹣(x+2))(x>0),
把M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x+2)=﹣(x+2)(x﹣m),
∵x>0,∴x+2>0,
∵m>0,∴x=m+2,即M(m+2,﹣(m+4)),
∵AB2=CB•MA,CB=,AN=m+4,MN=(m+4),
∴(m+2)2=•,
整理得:=0,显然不成立,
综上,在第四象限内,当m=2+2时,抛物线上存在点M,使得以点A、B、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B相似.
点评:
此题属于二次函数综合题,涉及的知识有: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坐标与图形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