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3.00 KB
  • 2021-05-13 发布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33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玻璃破碎 B.酸碱中和 C.汽油挥发 D.氮气液化 ‎2.常吃菠菜可以补铁,这里的“铁”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是(  )‎ A.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白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粉末由红色变为黑色 D.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4.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5.硫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3(NH4)2SO4═4NH3↑+3X↑+N2↑+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S B.O2 C.SO2 D.SO3‎ ‎6.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给轮胎打气﹣分子之间有间隔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快 ‎7.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变化I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B.变化Ⅱ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C.变化Ⅱ中反应涉及的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D.在示意图中所有物质均为氧化物 ‎8.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碱性最强的是(  )‎ A.血浆(7.35~7.45) B.胰液(7.5~8.0)‎ C.胃液(0.9~1.5) D.唾液(6.6~7.1)‎ ‎9.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物质结构 ‎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食醋可用于除去热水瓶中水垢 ‎③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①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 ‎②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各原子都大 ‎③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概念中的不一定 ‎①炒菜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 ‎①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但呈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 ‎②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 ‎ ‎②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需做灯火 实验 ‎③在室内放一盆水,可以防止煤气 中毒 ‎ 质不一定是单质 ‎③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 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A.A B.B C.C D.D ‎10.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灼烧法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B.用适量稀硫酸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C.用适量熟石灰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 D.用足量稀盐酸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11.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生石灰样品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和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该样品已完全变质 B.液体丙呈红色或无色 C.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D.白色固体甲可能为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12.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B.c点对应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b~c段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AgNO3‎ D.取d点对应固体,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3.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请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①2个氢原子      ;‎ ‎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 ‎③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2)在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共获得了九枚奖牌,成为亚洲体坛霸主.‎ ‎①图1是速度滑冰运动员使用的刀冰鞋. 刀冰鞋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是       (写化学式).制造刀冰鞋的铝合金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的过程      .‎ ‎②图2是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火炬,火炬外形像神话传说中的火鸟.采集圣火,在太阳光下将火炬燃料喷口伸向凹面镜焦点位置,打开阀门,火炬将被点燃.将燃料喷向凹面镜焦点位置的目的是      .‎ ‎(3)中考前,某学生家长为参加中考的孩子设计的食谱如下:主食:馒头 配菜:红烧肉、豆腐汤、牛肉干,从营养角度来看,你认为食谱还应添加      ;(填字母)‎ A.炒鸡蛋 B.牛奶 C.黄瓜 D.烤野兔肉.‎ ‎14.水和溶液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 ‎(1)从海水中获取氯化钠的方法是      .‎ ‎(2)海水淡化可缓解水资源日益短缺的状况.下列有关海水淡化的方法可行的是      .‎ A.用过滤的方法使海水淡化 B.用降温的方法将海水变成淡水 C.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发再冷凝收集淡水 ‎(3)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将100g40℃时的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NaCl       KNO3(“>”、“=”或“<”)‎ ‎②2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45g NaCl和KNO3的烧杯中加水,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时,盛有      的烧杯中需要加入更多量的水.‎ ‎15.盐酸是实验室重要的化学试剂,请回答下列问题:为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设计下列实验方案:向5mL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3滴酚酞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向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则a点时,溶液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16.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己知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俗称纯碱,F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己略去)请回答:‎ ‎(1)写出A、D、F的化学式:A      ,F      .‎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      ,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图中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 ‎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1分)‎ ‎17.以下是研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同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符号,下同),反应的方程式为      .如果选用G装置收集O2,则应从      (填“a”或”b”)端进气.‎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程式为      ,为了获得平稳的气流,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      .‎ ‎(4)常温下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实验室常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气体,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汽车尾气中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处理方法是在汽车尾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在催化作用下,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空气中最多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体操运动员在完成单杠、吊环项目时常用“镁粉”搓手,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可能含有Mg、MgO、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两种固体,实验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 已知:MgO+2HCl═MgCl2+H2O MgCO3+2HCl═MgCl2+H2O+CO2↑‎ ‎(1)探究“镁粉”中是否含有Mg和MgCO3‎ ‎①取少量样品,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b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      .则证明“镁粉”中一定含有MgCO3.‎ ‎②为证明“镁粉”中是否含有Mg,小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图中b试管口上方,木条熄灭.但同学们指出,该实验不能达成实验目的,需要将图中的澄清石灰水替换成      .小明按照修改后的实验方案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b试管口无明显现象,证明“镁粉”中      .‎ ‎(2)探究“镁粉”中是否还含有MgO及Mg(OH)2‎ ‎【实验过程】‎ Ⅰ.用MgO、Mg(OH)2和MgCO3三种固体分别做性质实验.分别取0.5 g三种固体粉末,每次取样方法如图2所示: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在下表中记录消耗的同浓度稀盐酸的体积(以下体积均在同一条件下测定,且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MgO Mg(OH)2‎ MgCO3‎ 消耗稀盐酸的体积/mL ‎10.4‎ ‎7.2‎ ‎5.0‎ Mg(OH)2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取“镁粉”样品0.5g,加入上述稀盐酸至粉末恰好溶解.此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约为5.3mL.‎ ‎【实验分析及结论】‎ ‎“镁粉”不只含有MgCO3.理由是      .‎ ‎ ‎ 四、计算题 ‎19.某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碳酸钠,易造成环境污染.化学兴趣小组为该厂设计废水处理和利用的方案,进行了如下实验:取过滤后的水样200g,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水样中杂质的影响):‎ ‎(1)反应生成CO2气体的质量是      g;‎ ‎(2)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农业上常用10%﹣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请通过列式计算判断:上述实验反应后所得溶液能否直接用于农业上选种?.‎ ‎ ‎ ‎2016年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玻璃破碎 B.酸碱中和 C.汽油挥发 D.氮气液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玻璃杯被打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酸碱中和是酸和碱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汽油挥发只是汽油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氮气液化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 ‎ ‎2.常吃菠菜可以补铁,这里的“铁”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考点】元素的概念.‎ ‎【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铁”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常吃菠菜可以补铁,这里的“铁”是指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 ‎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是(  )‎ A.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白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粉末由红色变为黑色 D.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分析】A、根据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细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B、白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粉末由红色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 ‎ ‎4.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A、依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分析判断;‎ B、依据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以及离子符号的书写要求分析判断;‎ C、依据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分析解决;‎ D、依据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①③的质子数都是17,所以两者属于同种元素,故A错误;‎ B、由于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而④中质子数比电子数多2是镁离子,其符号应该是Mg2+,故B错误;‎ C、因为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②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1、7,故性质不会相似,故C错误;‎ D、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化学反应中易失掉这个电子而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所以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故D正确.‎ 故选:D.‎ ‎ ‎ ‎5.硫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3(NH4)2SO4═4NH3↑+3X↑+N2↑+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S B.O2 C.SO2 D.SO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为3(NH4)2SO4=4NH3↑+3X↑+N2↑+6H2O,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X的化学式.‎ ‎【解答】解:在反应3(NH4)2SO4=4NH3↑+3X↑+N2↑+6H2O中,‎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个数不变,‎ N、H元素的原子前后相等,S、O原子的个数不等,‎ 反应前共3个S原子,12个O原子,‎ 则反应后X中有3个S原子,反应后现有6个O原子,则X中共有6个O原子,‎ 又X的化学计量数为3,则X的化学式为SO2;‎ 故选C ‎ ‎ ‎6.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给轮胎打气﹣分子之间有间隔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快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好酒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香中含有的酒精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的香味,故A解释正确;‎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B解释错误;‎ C、给轮胎打气,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C解释正确;‎ D、湿衣服在阳关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故D解释正确.‎ 故选:B.‎ ‎ ‎ ‎7.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变化I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B.变化Ⅱ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C.变化Ⅱ中反应涉及的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D.在示意图中所有物质均为氧化物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温度的变化,微粒反应的个数关系比,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等.‎ ‎【解答】解: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变化Ⅱ中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A、由微粒变化I的变化可知,分子的间隔变大了,“一定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故A正确;‎ B、由微粒变化Ⅱ可知,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变化Ⅱ中反应涉及的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2:1.故C错误;‎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在示意图中有一种物质是氧气,属于单质,故D错误.‎ 故选D.‎ ‎ ‎ ‎8.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碱性最强的是(  )‎ A.血浆(7.35~7.45) B.胰液(7.5~8.0)‎ C.胃液(0.9~1.5) D.唾液(6.6~7.1)‎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血浆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 B、胰液的pH为7.5~8.0,大于7,显碱性.‎ C、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 D、唾液的pH为6.6~7.1,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胰液的pH最大,碱性最强.‎ 故选:B.‎ ‎ ‎ ‎9.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物质结构 ‎①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 ‎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食醋可用于除去热水瓶中水垢 ‎③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②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各原子都大 ‎③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概念中的不一定 ‎①炒菜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 ‎②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需做灯火 实验 ‎③在室内放一盆水,可以防止煤气 中毒 ‎①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但呈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 ‎②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 质不一定是单质 ‎③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 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A.A B.B C.C D.D ‎【考点】硬水与软水;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的概念;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A、根据软化硬水的方法,食醋能与水垢反应,干冰的作用分析解答;‎ B、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判断;分子一定比构成该分子的原子大;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C、根据灭火的方法解答;根据久未开启的地窖会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根据一氧化碳不溶于水解答;‎ D、根据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但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进行解答;根据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考虑;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解答】解:A、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食醋中含有醋酸,能与水垢反应去除水垢;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对;‎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一定比构成该分子的原子大;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对;‎ C、炒菜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会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做灯火实验;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错;‎ D、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但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所以不一定是单质;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由酸和碱作用,故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故对.‎ 答案:C ‎ ‎ ‎10.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灼烧法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B.用适量稀硫酸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C.用适量熟石灰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 D.用足量稀盐酸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A、根据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进行解答;‎ B、根据铁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进行解答;‎ C、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的产物及除杂的原则进行解答;‎ D、根据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而变质,盐酸能够和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进行解答.‎ ‎【解答】解:A、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纤维没有,故方案正确;‎ B、铁锈能够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可以用于除锈,故方案正确;‎ C、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会增加新的杂质氢氧化钠,故方案错误;‎ D、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而变质,盐酸能够和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方案正确.‎ 故选项为:C.‎ ‎ ‎ ‎11.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生石灰样品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和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该样品已完全变质 B.液体丙呈红色或无色 C.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D.白色固体甲可能为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考点】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而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以及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据此解答.‎ ‎【解答】解:A、若液体乙加入酚酞试液变红,则可能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故不能确定样品已经完全变质,错误;‎ B、液体乙中若含有氢氧化钙,则液体丙是红色的,若液体乙是水,则丙是无色的,正确;‎ C、由于得到的白色固体甲加稀盐酸得到了气体,则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正确;‎ D、白色固体甲可能为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正确;‎ 故选A.‎ ‎ ‎ ‎12.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B.c点对应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b~c段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AgNO3‎ D.取d点对应固体,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且置换时先把最弱的金属置换出来,并通过各反应的关系进行溶液质量的变化分析.‎ ‎【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Cu>Ag,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 Zn+2AgNO3=Zn(NO3)2+2Ag ‎65 216‎ 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减少的过程;‎ Zn+Cu(NO3)2=Zn(NO3)2+Cu ‎65 64‎ 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 A、在a点时,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溶质是三种,故A正确;‎ B、c点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硝酸锌,故B正确;‎ C、b~c段是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完后锌和硝酸铜反应的过程,因此对应溶液中一定不含有AgNO3,故C错误;‎ D、d点时锌过量,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故D正确.‎ 答案:C.‎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3.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请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①2个氢原子 2H ;‎ ‎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CH4 ;‎ ‎③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2)在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共获得了九枚奖牌,成为亚洲体坛霸主.‎ ‎①图1是速度滑冰运动员使用的刀冰鞋. 刀冰鞋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是 Fe、Al  (写化学式).制造刀冰鞋的铝合金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的过程 4Al+3O2═2Al2O3 .‎ ‎②图2是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火炬,火炬外形像神话传说中的火鸟.采集圣火,在太阳光下将火炬燃料喷口伸向凹面镜焦点位置,打开阀门,火炬将被点燃.将燃料喷向凹面镜焦点位置的目的是 使温度达到燃料的着火点 .‎ ‎(3)中考前,某学生家长为参加中考的孩子设计的食谱如下:主食:馒头 配菜:红烧肉、豆腐汤、牛肉干,从营养角度来看,你认为食谱还应添加 C ;(填字母)‎ A.炒鸡蛋 B.牛奶 C.黄瓜 D.烤野兔肉.‎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金属的化学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1)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2)铁、铝都属于金属单质;‎ 铝在通常情况下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 凹面镜焦点位置温度很高,能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根据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解答.‎ ‎【解答】解:(1)①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 ‎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以表示为CH4;‎ ‎③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2)①刀冰鞋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是Fe、Al;‎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②将燃料喷向凹面镜焦点位置的目的是使温度达到燃料的着火点;‎ ‎(3)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馒头中富含糖类;主食和配菜中主要含蛋白质、糖类、油脂、无机盐和水等营养素.还缺少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所以所以食谱中还应添加黄瓜.‎ 答案:‎ ‎(1)①2H;②CH4;③;‎ ‎(2)①Fe、Al;4Al+3O2═2Al2O3;②使温度达到燃料的着火点;‎ ‎(3)C.‎ ‎ ‎ ‎14.水和溶液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 ‎(1)从海水中获取氯化钠的方法是 蒸发水 .‎ ‎(2)海水淡化可缓解水资源日益短缺的状况.下列有关海水淡化的方法可行的是 C .‎ A.用过滤的方法使海水淡化 B.用降温的方法将海水变成淡水 C.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发再冷凝收集淡水 ‎(3)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将100g40℃时的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NaCl >  KNO3(“>”、“=”或“<”)‎ ‎②2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45g NaCl和KNO3的烧杯中加水,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时,盛有 KNO3 的烧杯中需要加入更多量的水.‎ ‎【考点】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海水蒸发能得到食盐;根据淡化海水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依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 ‎(1)从海水中获取氯化钠的方法是蒸发水分,故填:蒸发水;‎ ‎(2)A.用过滤的方法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盐类物质,不能使海水淡化,错误;‎ B.用降温的方法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盐类物质,不能将海水变成淡水,错误;‎ C.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发再冷凝收集淡水,能得到淡水,正确;‎ 故填:C; ‎ ‎(3)①100g40℃时的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中氯化钠溶液含有的水多,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且水的质量不变,故所得溶液的质量是氯化钠大于硝酸钾,故填:>;‎ ‎②2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45g NaCl和KNO3的烧杯中加水,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时,硝酸钾需要水的量多,故填:KNO3.‎ ‎ ‎ ‎15.盐酸是实验室重要的化学试剂,请回答下列问题:为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设计下列实验方案:向5mL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3滴酚酞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 ‎②向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则a点时,溶液的溶质是 NaOH和NaCl (写化学式)‎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可确定操作的过程,据此结合酚酞溶液的化学性质、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向5mL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3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继续滴加稀盐酸,最终溶液显酸性,最终溶液显无色.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②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Cl.‎ 故答案为:①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②NaOH和NaCl.‎ ‎ ‎ ‎16.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己知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俗称纯碱,F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己略去)请回答:‎ ‎(1)写出A、D、F的化学式:A O2 ,F H2O .‎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 灭火 ,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Na2CO3=CaCO3↓+2NaOH ,‎ ‎(3)图中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俗称纯碱,所以C是碳酸钠,F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所以F是水,A和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A是氧气,氧气会转化成B,B和碳酸钠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水会转化成E,E和碳酸钠会反应,所以E可以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都会与D反应,所以D可以是硫酸或硝酸,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解:(1)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俗称纯碱,所以C是碳酸钠,F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所以F是水,A和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A是氧气,氧气会转化成B,B和碳酸钠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水会转化成E,E和碳酸钠会反应,所以E可以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都会与D反应,所以D可以是硫酸或硝酸,氧气和氢气会生成水,水通电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和木炭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会发生反应,水和氧化钙会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可以相互转化,碳酸钠、氢氧化钙都会与硫酸反应,推出的A~F中都含有氧元素,推导合理,所以A是O2,F是H2O;‎ ‎(2)通过推导可知,B是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C与E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水通电生成氧气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氧气和氢气生成水的反应是化合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所以图中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O2,H2O;‎ ‎(2)灭火,Ca(OH)2+Na2CO3=CaCO3↓+2NaOH;‎ ‎(3)置换反应.‎ ‎ ‎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1分)‎ ‎17.以下是研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同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AD (填字母符号,下同),反应的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如果选用G装置收集O2,则应从 a (填“a”或”b”)端进气.‎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为了获得平稳的气流,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 C .‎ ‎(4)常温下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实验室常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气体,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BD或CD .汽车尾气中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处理方法是在汽车尾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在催化作用下,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空气中最多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2NO2CO2+N2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注射器能够控制液体药品的流量,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根据制取气体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①是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反应容器中注入液体药品.‎ 故填: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纯净;‎ 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如果选用G装置收集O2,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则应从a端进气.‎ 故填:AD;2KMnO4K2MnO4+MnO2+O2↑;a.‎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为了获得平稳的气流,应选取带有注射器的发生装置C.‎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C.‎ ‎(4)实验室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气体不需要加热,可以用B或C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一氧化氮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因此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 故填:BD或CD;2CO+2NO2CO2+N2.‎ ‎ ‎ ‎18.体操运动员在完成单杠、吊环项目时常用“镁粉”搓手,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可能含有Mg、MgO、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两种固体,实验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 已知:MgO+2HCl═MgCl2+H2O MgCO3+2HCl═MgCl2+H2O+CO2↑‎ ‎(1)探究“镁粉”中是否含有Mg和MgCO3‎ ‎①取少量样品,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b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则证明“镁粉”中一定含有MgCO3.‎ ‎②为证明“镁粉”中是否含有Mg,小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图中b试管口上方,木条熄灭.但同学们指出,该实验不能达成实验目的,需要将图中的澄清石灰水替换成 氢氧化钠浓溶液 .小明按照修改后的实验方案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b试管口无明显现象,证明“镁粉”中 不含Mg .‎ ‎(2)探究“镁粉”中是否还含有MgO及Mg(OH)2‎ ‎【实验过程】‎ Ⅰ.用MgO、Mg(OH)2和MgCO3三种固体分别做性质实验.分别取0.5 g三种固体粉末,每次取样方法如图2所示: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在下表中记录消耗的同浓度稀盐酸的体积(以下体积均在同一条件下测定,且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MgO Mg(OH)2‎ MgCO3‎ 消耗稀盐酸的体积/mL ‎10.4‎ ‎7.2‎ ‎5.0‎ Mg(OH)2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2HCl═MgCl2+2H2O .‎ Ⅱ.取“镁粉”样品0.5g,加入上述稀盐酸至粉末恰好溶解.此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约为5.3mL.‎ ‎【实验分析及结论】‎ ‎“镁粉”不只含有MgCO3.理由是 0.5gMgCO3消耗的盐酸体积与0.5g“镁粉”消耗的盐酸体积不相等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探究“镁粉”中是否含有Mg和MgCO3‎ ‎①由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考虑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则可推测“镁粉”中是否含有MgCO3.‎ ‎②考虑二氧化碳的灭火作用,故先除掉二氧化碳,再证明是否有氢气生成,推测是否含有镁.‎ ‎(2)探究“镁粉”中是否还含有MgO及Mg(OH)2‎ ‎【实验过程】‎ Ⅰ.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进行书写Mg(OH)2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分析及结论】‎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取“镁粉”样品0.5g,加入上述稀盐酸至粉末恰好溶解.此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约为5.3mL”,进行回答:“镁粉”是否只含有MgCO3;‎ ‎【解答】解:‎ ‎(1)探究“镁粉”中是否含有Mg和MgCO3‎ ‎①根据题目中结论:“镁粉”中一定含有MgCO3和现象“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则可推测b试管中一定有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发生,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因为二氧化碳的灭火作用,故先除掉二氧化碳,则需要将图中的澄清石灰水替换成氢氧化钠浓溶液,再证明是否有氢气生成,如果观察到b试管口无明显现象,则推测“镁粉”中一定不含有镁;‎ ‎(2)探究“镁粉”中是否还含有MgO及Mg(OH)2‎ ‎【实验过程】‎ Ⅰ.根据复分解反应的书写特点“内项结合,外项结合”,则Mg(OH)2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 ‎【实验分析及结论】‎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取“镁粉”样品0.5g,加入上述稀盐酸至粉末恰好溶解.此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约为5.3mL”,则推测“镁粉”不只含有MgCO3.理由是0.5gMgCO3消耗的盐酸体积与0.5g“镁粉”消耗的盐酸体积不相等;‎ 故答案为:‎ ‎(1)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氢氧化钠浓溶液. 不含Mg.‎ ‎【实验过程】Ⅰ. Mg(OH)2+2HCl═MgCl2+2H2O.‎ ‎【实验分析及结论】0.5gMgCO3消耗的盐酸体积与0.5g“镁粉”消耗的盐酸体积不相等.‎ ‎ ‎ 四、计算题 ‎19.某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碳酸钠,易造成环境污染.化学兴趣小组为该厂设计废水处理和利用的方案,进行了如下实验:取过滤后的水样200g,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水样中杂质的影响):‎ ‎(1)反应生成CO2气体的质量是 4.4 g;‎ ‎(2)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农业上常用10%﹣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请通过列式计算判断:上述实验反应后所得溶液能否直接用于农业上选种?.‎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根据图象可判断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求出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 ‎(3)据溶质的质量分数=×100%计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组分的和﹣生成气体的质量,然后与农业上常用10%﹣20%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进行比较作出判断.‎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g;‎ ‎(2)设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 117 44‎ ‎ x 4.4g ‎=,x=11.7g ‎(3)由图象可以看出,二者恰好反应时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是38.4g,所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是:200g+38.4g﹣4.4g=234g,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5%<10%,所以不能直接用于农业上选种;‎ 故答案为:(1)4.4;(2)反应后生成氯化钠11.7g;(3)实验反应后所得溶液不能直接用于农业上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