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2.00 KB
  • 2021-05-13 发布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总结大全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总结大全 一、八年物理上册知识归纳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 体都可传声。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2、介质温度。 记住:15℃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340m/s。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外界传来的声音引 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 人就听到了声音)。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 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 1s 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高于 20000Hz 的声音。(蝙蝠、海豚可发出) 次声波:低于 20Hz 的声音。(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特色。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 调的高低。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 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 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 声音;30-40dB 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 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 声音不得超过 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得超过 50dB。 控制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即: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 声的利用 声与信息:声能传递信息。(雷声、B 超、敲击铁轨等) 回声定位:声波发出遇障碍反射,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 声呐:根据回声定位。 声与能量:声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碎石)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笼鱼等。 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光的传播: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 线。 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2.99792×108 m/s,计算中取 c=3×108 m/s。 (水中:3/4 c,玻璃中:2/3 c) 光年:(距离单位)光在 1 年内传播的距离。1 光年=9.5×1012 km/s=9.5×1015m/s。 二、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辉发生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 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两种反射: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如:平静的 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2、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 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漫 反射)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只改变 光线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的连线与 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包括透镜)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虚像不是由实际 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 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 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球面镜:1、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应用:机动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2、凹 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平行光射向凹面镜会会聚于焦点;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应用: 太阳灶、手电筒反射面、天文望远镜) 四、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 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 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从水或其他 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 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 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 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 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现象:折射使池水“变浅”、筷子“弯折”、水中人看岸上树“变高”。 五、光的色散 色散:牛顿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雨后彩虹是光的色 散现象)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的色光决定,通过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2、不透 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呈现什么颜色。 六、看不见的光 光谱: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也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眼看不到,这样的辐射叫红外线。 红外线的应用:加热、拍红外线照片诊病、夜视仪、遥控。 紫外线: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促进钙质吸收、杀死微生物(紫外线灯杀菌)、荧光物质发荧光。 雾灯用黄光的理由:不易被空气散射、人眼对黄光敏感。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 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 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二、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 像。 投影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 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 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 υ> 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 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 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四、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 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 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 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物镜焦距较短,物体通过它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投影仪的镜头);目镜焦距较长, 物镜成的像经过它成放大的虚像(像放大镜)。 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 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f 100 注:伽利略望远镜目镜为凹透镜,天文望远镜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视角:物体的边缘跟眼睛所夹的角。视角越大,成的像越大。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 温度计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 度,把 1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度。 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玻璃泡 35—42℃ 0.1℃ ① 离人读数上方有细管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20—11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不能甩 寒暑表 -30—50℃ 1℃ 同上 二、 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固体的分类:晶体和非晶体。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迷熔点相同 三、 汽化和液化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蒸发: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3)液体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沸腾:(1) 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水沸腾时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 气中。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液化放热。 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都可液化)。2、压缩体积。 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四、 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例子: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灯丝变细,卫生球变小。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 例子:霜,树挂、窗花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 电荷 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摩擦起电的原因:在摩擦过程中,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 的电子带上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上等量的正电荷。 两种电荷:1、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2、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正电荷。 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验电器: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是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如能则带电;2、是利用验电器,用物 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金属箔张开则带电。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库仑,符号:C。 元电荷:电子(汤姆生发现)是带有负电最小电荷的粒子,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元元电荷。e=1.6×10-19 C。 所有带电体所带电荷均为: (n 为整数)。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石墨等。 导体导电原因:导体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金属中导电的是自由电子)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如:橡胶、陶瓷、塑料、干燥的空气、油等。 绝缘体绝缘的原因: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二、 电流和电路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中发生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 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 的方向相反) 电路中电流: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电路构成: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发电机、电池。 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连接电路输送电能。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发光二极管还可发光)。 三、 串联和并联 串联:1、连接特点:逐个顺次,首尾相接。 2、电流路径:只有一个。 3、开关作用:能同时控制所有的用电器,开关位置变了控制作用不变。 4、用电器工作:互相影响。 并联: 1、连接特点:并列连接,首首尾尾。 2、电流路径:至少 2 个。 3、开关作用:干路:总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只控制本支路。 4、用电器工作:互不影响。 ne 四、 电流的强弱 电流表示电流的强弱。 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 1A=1000mA,1mA=1000μA。 电流表:1、测量电流。2、两个量程:0~0.6A(大格 0.2A,小格 0.02A);0~3A(大格 1A,小 格 0.1A)。 使用:1、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 “—”接线柱流出。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确定时用大量程试触。4、绝对不允许 不经过用电器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 五、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归纳总结 第六章 电压 电阻 一、电压 电压: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 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提供电压,电压形成电流。(有电流一定有电压,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 电压物理量的符号: 。 单位:伏(V)、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1kV=103V;1V=103mV;1mV=103μV. 常见电压值:干电池:1.5V;家庭电路:220V;手机:3.6V;铅蓄电池:2V;安全电压:不高于 36V。 电压表:测量电压(分析电路时,电压表所在的位置相当于断路)。 量程:0-3V(大格:1V,小格:0.1V) 0-15V(大格:5V,小格:0.5V)。 使用:1、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2、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3、不 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用大量程试触,不超小量程,用小量程测量)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的规律 电池的串联: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电池的并联: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 串联电路的电压: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 并联电路的电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电池的能量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 防止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1、使用优质电池;2、回收废旧电池;3、不要随意丢弃旧电池。 三、电阻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就越大,通过导体 的电流就越小)。 物理量符号: 。 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 MΩ=103 KΩ;1 KΩ=103Ω。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 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大部分材料温度升高,电阻变大)。(导体的电阻的大小和长度成 正比,和横截面积成反比)。(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控制变量法:物理中对于多个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办法,把多 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四、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结构:(电阻丝、绝缘管、滑片、接线柱等) 原理::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 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对电路起保护作用。 铭牌:例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 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 电流是 2A。 正确使用:(1)、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2)、接线要“一上一下”(不能同时用上面的两个 接线柱【相当于导线】和同时用下面的两个接线柱【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3)、闭合开关 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电流最小的位置)【对电路起保护作用】 第七章 欧姆定律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根两端电压的关系 U R S LR ρ= 试验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欧姆定律:导体中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 。 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 I、U 和 R 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 和 R 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 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欧姆定律的应用: 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 增大。(R=U/I) 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 R1,R2 串联) 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 都大。 如果 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 R 总=nR 分压作用: ;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 R1,R2 并联) 电流: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压: (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电阻: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的和; ),并联电 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如果 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 R 并联,则有 分流作用: ;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R=U/I)。(导体的电阻大小与电压、电流无关) 实验电路: 实验步骤:1、画出实验电路图;2、连接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断开;闭合开关前,滑动变 阻器滑片滑到电阻最大位置;合理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3、从额定电压开始,逐次降 低加在灯两端的电压,获得几组电压值和电流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实验误差);4、算 R UI = URR RUR RRR UIRU 21 11 11 +==== 总总 总 21 III += 21 UUU == 21 111 RRR += 总 21 21 RR RRR +=总 n RR =总 总总 总总总 IRR RIR R R RI R UI 21 2 111 1 +==== 出电阻值;5、分析实验数据中电阻值变小的原因:灯丝电阻受到了温度的影响,通过灯丝的电 流越大,灯丝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电压越高越危险:根据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人体也是导体, 电压越高,通过的电流就越大,达到一定程度就很危险了。 不能用湿手摸电器:对人体来说,比较潮湿的时候电阻小,发生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会很大; 另外,用湿手摸电器,易使水流入电器内,使人体和电源相连。 注意防雷: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放电时,电压和电流极大,放出巨大的热量和引 起空气的振动。防雷要安避雷针。 断路:某处断开,没有接通的电路。 短路:电路中两点不该连的两点连到一起的现象。由于电线的电阻很小,电源短路时电流会非常 大,会损坏电源和导线。 第八章 电功率 一、电能 电能是一种能量。如:电灯发光:电能→光能;电动机转动:电能→动能;电饭锅工作:电能→ 热能。 电能的单位:J,kWh。1kWh=3.6×106J。 电能表:测用户消耗的电能(电功), 几个重要参数:“220V”:这个电能表应接在 220V 的电路中使用。 10(20)A:标定电流为 10A,短时间电流允许大些,但不能超过 20A。(注意:不同电能表不 同) 50HZ:电能表接在 50HZ 的电路中使用。 600revs/kWh:接在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 1kWh 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 600 转。 电功:电流做的功,等于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二、电功率 电功率(P):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用电器在单位时间消耗的电能。 单位:W, kW;1kW=103W. 电功率公式: (式中单位 P→瓦(W);W→焦(J);t→秒(s);U→伏(V); I→ 安(A)。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 W 用 J、t 用 s,则 P 的单位是 W;②如果 W 用 kWh、t 用 h,则 P 的单位是 kW。 kWh 的意义:功率为 1kW 的用电器使用 1h 所消耗的电能。 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公式: 和 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灯泡的亮度由实际电功率决定。 当 U > U0 时,则 P > P0 ;灯很亮,易烧坏。 当 U < U0 时,则 P < P0 ;灯很暗, 当 U = U0 时,则 P = P0 ;正常发光。 UIt WP == RIP 2= R UP 2 =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 。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原理: . 实验电路:(同测电阻) 实验步骤:1、画出实验电路图;2、连接电路(同测小灯泡电阻)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 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读出电流表的读数,观察灯泡发光情况;4、使小灯 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的 1.2 倍,观察灯泡的亮度,测出它的功率;5、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低于额定电压(约 0.8 倍),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测出它的功率。 注:实验时,电源电压要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四、电与热 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的现象。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 成正比。 注:不要单纯认为电阻越大,在相同时间内放热越多。 焦耳定律公式: ,(式中单位 Q→J; I→A;R→Ω;t→s。) 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 ,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 Q。 (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 电热的利用:加热(电饭锅、电熨斗) 电热的防止:温度过高,损坏电器、引起火灾(散热窗、散热片、散热风扇)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电流过大的危害:烧保险丝、甚至引起火灾。 电流过大的原因:1、短路;2、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保险丝:保险丝是用铅锑合金制作的,电阻比较大,熔点比较低(材料特点)。当电流过大时, 它的温度升高而熔断,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作用) 空气开关:当电流过大时,开关中的电磁铁起作用,开关断开,切断电路。 注意:1、不能用铜丝、铁丝等代替保险丝。2、当电路中的保险装置切断时,不要急于更换保险 丝或使空气开关复位,要先找出故障的原因,排除故障之后再恢复供电。 六、生活用电常识 家庭电路的组成:火线与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保险丝或空气开关)→插座、用电 器、开关等。 电源:发电厂发出的 220V 交流电,有两根电线。 火线:相对于大地(零线)有 220V 的电压。 零线:在发电厂接地,在户外接地。 电能表:计量用户消耗电能的多少;单位是千瓦时(kWh),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消耗电 能的多少。 总开关:为检修更换电路的安全。(空气开关还能起到保险作用) 保险装置:保险丝(盒)→电流过大时熔断,切断电路。空气开关→电流过大时跳闸,切断电路。 R UP 2 = UIP = RtIQ 2= WQ = tR UUItQ 2 == 三线插头(座):一线接火线(L),一线接零线(N),另一线(E)接用电器的外壳(大地); 为安全用电。 注: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都是并联(包括插座),被控制的用电器和开关是串联的。 试电笔:作用→辨别火线、零线。使用→手指按住笔卡,用笔尖接触被测得导线,发光的是火线。 触电:1、单线触电:站在地上的人接触到火线。2、人同时接触到火线和零线。 触电的急救:首先切断电源;再救触电的人。 第九章 电与磁 一、磁现象 我国最早的指南针→司南。 磁性:磁铁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磁体具有吸铁性和指向性。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两个磁极)。南极: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指南(地理南极) 的磁极(S);北极:静止时指北的磁极(N)。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二、磁场 磁场:磁体(或电流)周围存在着看不见、摸不到的,能对磁体(或电流)产生力的作用的物质。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带箭头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 南极。(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磁体内部,磁感线是从南极到北极)磁场 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地磁场: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 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 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 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三、电生磁 奥斯特(丹麦)最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做成螺线管【线圈】,各条导线产生的磁场叠加一起,磁场就会强很 多)。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铁一样。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 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 极)。 四、电磁铁 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内部带铁芯)的螺线管。 电磁铁的原理:电流的磁效应(铁芯被磁化,铁芯和线圈磁场的共同作用)。 决定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1、内部是否有铁芯;有铁芯,磁性强。2、电流大小;外形一定, 匝数相同,电流越大,磁性越强。3、线圈匝数;外形一定,电流相同,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 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五、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通断的开关。它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 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的电路的装置。 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低压电源、电磁铁等组成)和高压工作电路(电磁继电器触点、高 压电源、用电器)组成。 用途:可实现远距离操作,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扬声器:原理:把电信号转化成声信号。 构造:永久磁体、线圈、锥形纸盆。发声过程: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线圈将受到永久磁铁的吸 引或排斥,线圈就不断地来回振动,带动纸盆发声。 六、电动机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电动机原理),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 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系。(电流方向或磁感线的方向改变时,通电导线的受力方向改变) 电动机构造:转子(转动的部分)、定子(固定不动的部分)、换向器。 能量转化:电能→动能。 换向器的构造:两(多)个铜半环跟电动机线圈相连,彼此绝缘。 换向器的作用: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后,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使线圈连续转动。 电动机种类: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 电动机优点: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无污染。 七、磁生电 法拉第(英)发现了电磁感应,进一步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 电磁感应:由于导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运动(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流的现象;产 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方向既跟导体的运动方向有关,又跟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发电机:动能→电能。(能量转化) 原理;电磁感应。 构造:定子、转子。 交变电流:(交流 AC)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断地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直流:电流的方向不发生变化。 频率:电流 1s 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我国电网的频率是 50Hz) 发电机发电能量转化: 火力发电:化学能→内能→动能→电能 水力发电:动能→电能。 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1876 年贝尔发明了电话。 电话的基本构造和原理:最简单的电话又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和听筒之间连着一对电话线;话 筒把声音转化为电流,电流沿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在另一端,电流使听筒的膜片振动,携带 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 电话交换机:连接电话,提高线路利用率。 两种信号: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的优点:抗干扰能力强;方便计算机处理;保密性好。 二、电磁波的海洋 电磁波:迅速变化的电流周围存在电磁波,它可以传递信息。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传播。 (c=3×108m/s)。(λ 电磁波的波长;单位 m)。(f 为频率;单位 Hz)。1MHz=103KHz=106Hz。 无线电波:频率在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部分电磁波叫无线电波(传递各种信息) 可见光是电磁波大家族的一员。 fc λ= 微波炉:利用微波使食物的分子在微波的作用下剧烈振动,使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用调制器把它加载在高频电磁波 上,再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接收机调谐选出特定频率的信号,通过电子线路把声音信号选出来, 放大后送到扬声器,把电信号转换成声音。 电视的发射与接收与广播相似,既传播声音信号又传递图像信号。 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手机和基地台(站)进行无线电信号传输。 无绳电话的工作原理: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无线电的频率越高,相同时间传输信息越多。微波通信:波长在 10μm-1mm,频率在 30MHz~3×105MHz。微波的性质接近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微波在传输过程中受地面阻挡,每 隔一定的距离要建一个中继站进行“接力”。 卫星通信:利用卫星做中继站;3 颗卫星可覆盖全球。 光线通信:让携带信息的激光在纤维里传播;激光的频率高,携带的信息量大。 网络通信:把计算机连在一起,利用网络进行通信。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归纳总结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一种粒子;以 10-10nm(或 0.1nm)为单位;一般 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0.3-0.4nm)。 物质三态的性质: 固体:分子排列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 具有流动性。 气体: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作用力微弱,易被压缩,气 体具有流动性。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和太阳系相似;行星模型;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纳米科技:(1nm=10-9m),纳米尺度:(0.1~100nm)。研究的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 分子。 二、质量 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形状、状态、位置、温度 等无关。物理量符号:m。 单位:t 、kg、g、mg。 国际单位:kg。 1t=103kg, 1kg=103g, 1g=103mg 天平:1、原理:杠杆原理。 2、注意事项:被测物体不要超过天平的称量;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能把砝码弄脏、弄 湿;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3、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把游码放到标尺放到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 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3)把物体放到左盘, 右盘放砝码,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4)读数: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 值。 注:失重时(如:宇航船)不能用天平称量质量。 三、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受到温度的影响,与质量、体积无关。 公式: 单位:kg/m3 g/cm3 1×103kg/m3=1g/cm3。 1L=1dm3=10-3m3;1ml=1cm3=10-3L=10-6m3。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细线 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可间接测量固体体积),读数是以凹液面的最低处为准。 测固体(密度比水大)的密度:步骤: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 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能浸没物体,又不超过最大刻度)的水, V m=ρ 读出水的体积 V1;3、用细线拴好物体,放入量筒中,读出总体积 V2;4、计算: 注:若固体的密度比水小,可采用针压法和重物下坠法。 测量液体的密度: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m1;2、把烧杯里的液体倒入量筒 中一部分,读出液体的体积 V;3、用天平称出剩余的液体和烧杯的质量 m 2;3、计算: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与温度: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气体热膨胀最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固体和 液体受温度影响比较小。 水的反常膨胀:4℃密度最大;水结冰体积变大。 密度应用:1、鉴别物质(测密度)2、求质量 3、求体积。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m/s;km/h。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 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单位:s min h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 km m dm cm mm μm n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 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 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四、力 力:力( F )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12 VV m −=ρ V mm 21 −=ρ t S=υ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1N 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示意图。 五、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 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 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六、二力平衡 平衡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 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 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 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二、重力 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 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三、摩擦力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是 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平衡】1、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 lkF ∆= mgG = 大);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的分类:1、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2、动摩擦:(1)滑动摩 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2)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 时产生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分开 (加润滑油、形成气垫)。 四、杠杆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2、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3、 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的平衡条件: 。 三种杠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 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 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 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五、其他简单机械 定滑轮特点:(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 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滑轮组:1、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即 F=G/n(G 为总重,n 为承担重物绳子断数)2、S=nh(n 同上,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3、 奇动(滑轮)、偶定(滑轮)。 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作用在 轴上费力。 斜面:(为了省力)斜面粗糙程度一定,坡度越小,越省力。 应用:盘山公路、螺旋千斤顶等。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1)有的和重力有关;如:水平面:F=G;(2)有的和重力无 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公式: ,式中 p 单位是:Pa,压力 F 单位是:N;受力面积 S 单位是:m2。 增大压强方法:(1)S 不变,F 增大;;(2)F 不变,S 减小; (3)同时把 F 增大,S 减小。 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二、液体的压强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液体具有流动性。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 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 有关系。 NFf µ=滑 2211 LFLF = S Fp = 液体压强计算: ,(ρ 是液体密度,单位是 kg/m3;g=9.8N/kg;h 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 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 m。)据液体压强公式: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 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等无关。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下水管道。 三、大气压强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 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1、托里拆利实验(最先测出):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 银面的上方是大气,是大气压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落下,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 压强。2、课堂实验:用吸盘测大气压:(原理:二力平衡 大气压 )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金属盒)气压计。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 760 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 标准大气压=760 毫米汞柱=1.013×105Pa。 大气压的变化:和高度、天气等有关;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在海拔 3000m 以内,大 约每升高 10m,大气压减小 100Pa,气温降低 3.2℃。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在 1 标准大气压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约 10m 高。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 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五、浮力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 浮 < G 下沉;(2)F 浮 > G 上浮(最后漂浮,此时 F 浮 = G) (3)F 浮 = G 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下沉;(2) 上浮; (3) 悬浮。(不会漂浮)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 ,(G 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 ghp ρ= ghp ρ= S Fp = 液物 ρρ >     排液浮 gVF ρ= FGF −=浮 向下向上浮 FFF −=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 浮=G 物 (适合漂浮、悬浮) 六、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排水量:轮船按照设计要求,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排水量=轮船的总质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工作(F 浮=G),刻度值上小下 大。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一、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FS。 单位:焦耳(J) 1J=1N•m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 省功。 二、机械效率 有用功: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机械的重力和机件之间的摩擦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计算公式: 机械效率小于 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三、功率 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 。单位:P→瓦特(W) 推导公式:P=F υ。(速度的单位要用 m) 四、动能和势能 能量(E):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 动能(Ek):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 就越大;其中,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 注:对车速限制,防止动能太大。 势能(Ep):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排液浮 gVF ρ= 总 有用 W W=η t WP = pk EEE +=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 间可相互转化。 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住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最大, 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第十六章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热运动: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有引力;引力使固体、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分子间有斥力,分子间的 斥力使分子已离得很近的固体、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二、内能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的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的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 叫热传递。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单位: J。 2、做功:(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温室效应:太阳把能量辐射到地表,地表受热也会产生辐射,向外传递热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阻碍这种辐射,地表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就是温室效应。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砍伐森林,加剧了温室效应。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三、比热容 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 物质的比热。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 质种类和状态相同,比热就相同。 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水的比热容是:c 水=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 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4.2×103 焦耳。 热量的计算: ① Q 吸=cm(t-t0)=cm△t 升 (Q 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 J;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 m 是质量;t0 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Q 放 =cm(t0-t)=cm△t 降 )( 0ttcmtcmQ −=∆= 四、热机 热机原理:燃料燃烧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做功又转化成机械能。 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推动活塞做功。 常见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1、吸气冲程;2、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3、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 机械能);4、排气冲程。 热值(q ):1kg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燃烧的热值。单位是 J/kg 或 J/m3。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 放=qm; 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的热 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 施。 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例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发电机 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工作,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 能;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 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十六章、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一、 能源家族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叫化石能源。 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化石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核能等) 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电能) 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 不可再生资源:(化石能源、核能)不可能在短时间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 可再生资源:(水、风、太阳能等)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 二、核能 核能: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产生的能量。 裂变: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 大的能量。 应用:核电、原子弹。 聚变: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 应用:氢弹。 三、太阳能 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 太阳是人类能源的宝库 太阳能的利用:1、利用集热器加热;2、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 四、能源革命 第一次能源革命:火的利用,柴薪为主要能源。 第二次能源革命:机械动力代替人类,由柴薪向化石能源转化。 第三次能源革命:以核能为代表。 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五、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的加剧。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未来的理想能源:1、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2、必须足够便宜,使大多数人用得起; 3、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4、必须足够安全、清洁,不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