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0.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请将下面各小题符合要求的选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参(cān)差 狡黠 (xiá) 蟠(pán)龙 言简意赅(gāi)
B.孱(chán)弱 殷(yān)红 踉(niàng)跄 自怨自艾(yì)
C.阔绰(chuò) 冗(rǒng)杂 禁锢(gù) 众目睽睽(kuí)
D.匀称(chèn) 缜(zhěn)密 抽噎 (yè) 持之以恒(hén)
2.下列词语总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恻隐 桑梓 翻来复去 再接再厉
B.浮躁 雾霭 销声匿迹 正襟危坐
C.藻饰 萧索 寻规蹈矩 随机应变
D.滞留 荒谬 暗然失色 阿谀奉承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的电信诈骗案件如雨后春笋,行骗者手段之隐蔽,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防不胜防!
B.清晨,阳光活泼地溜进树丛,欢快地洒下一地金黄,树上的鸟儿也醒来了,忍俊不禁地欢叫着
C.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令观众由衷地赞叹
D.峰环水抱的闽中古城,高高低低的房屋琳琅满目,我们投宿的“幸福人家”坐落在绿树浓荫中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C.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
D.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规范的一项是( )
A.“最主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B.初夏时节,广安街头到处都摆着水果,琵琶啊、樱桃啊、桃子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
C.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不会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迷失方向
D.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东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多篇,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古代用地名称呼人,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以官职称人,所以杜甫称杜少府;也用字称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就是刘禹锡阔别多年的诗友白居易
C.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他们分别是法国喜剧家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笔下的夏洛克,俄国作家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英国戏剧学家莎士比亚笔下的葛朗台
D.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使用充足事实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或阐释
7.下列句子中配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
②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
③当然,想象不要太离谱,要尽可能遵循原作的思路m
④其实,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专利,也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尝试来获得
⑤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A.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⑤④③ C.⑤②④③① D.②⑤④①③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 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他们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 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作者:杨先碧,文章有删改).
8、选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x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 由部分到整体
9、短文第②﹣④自然段没有采用的一种说明方法是
A.举例子 B.下定义 C. 作比较 D.列数字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最多的疟疾,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
B.文章主要介绍说明了青蒿素的提取之困难,青蒿素的形态和治虐原理、显著的治虐效果和局限、不足。
C.文章第一段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既于题目呼应,点出说明对象,又引出下文对青蒿素的介绍。
D.第⑤段最后一句中加点的“目前”一词从时间上加以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非选择题(21分)
11.(7分)诗文名句默写填空
(1)锦江春色来天地, 。 (杜甫《登楼》)
(2)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4)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对偶句描绘洞庭湖雄伟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 。”
(5)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 , ”两句诗恰好表达了这种观点。
12、古诗鉴赏(4分)m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3.(4分)名著导读
根据阅读积累,补写以下读书笔记卡。
时间
2017.4.10
编号
099
摘录:成功的花,人们只惊姆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1) (作者)《繁星•春水》
感悟:这首哲理小诗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告诉读者(2) 的道理。
摘录: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的面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夏洛蒂•勃朗特《 (3) 》
感悟:这段节选文字表现了女主人公(4) 的性格。
14.(6分)综合性学习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初中三年的时光已悄悄过去,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生活,无线豪情洋溢在心中。在离别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岁月如歌”主题班会活动。
(1)为了营造活动氛围,班委会准备在主席台两边张贴衣服对联,请你围绕主题拟写一副对联。
上联: 下联:
(2)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者,请你拟写一段50字左右的结束语。
(3)活动中,老师出示了田汉《毕业歌》一段歌词,表达了他对同学们的殷切希望,请你从歌词中细心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据此为你的好友写上简短的临别赠言。
歌词:我们今天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临别赠言: 。
二、阅读与理解(39分)
(14分)记叙文阅读
大 风
莫 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剖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 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适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根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 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善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捉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子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波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xkb1.com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选自《萌芽》,有删改)
15、用一句话概括“【 】”之间文字的主要内容。
16、结合短文,概括说说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17、结合语境,体会作者写爷爷哼“歌子”的作用。
18、“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棵未被卷走的老茅草?
19、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二、(二)议论文阅读(10分)
(10分)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
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时,发现“见”字能表达悠然自得之感。又想到在俗本中改为“望”,“望南山”就变为主动寻求,这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 ”;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了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 “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20、对本文中心论点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后要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B.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
C.本文主要论述了阅读时“入”与“出”的方法。
D.处理好阅读中的“如”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所在。
21、根据本文的内容,谈谈阅读中“入”与“出”的辩证关系。
22、本文第④段划横线的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23、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最恰当?说明理由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是作者的心灵契合。”
24、联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15分)(三)文言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月亭记》)
25、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夫 宣 上 恩 德 以 与 民 共 乐 刺 史 之 事 也。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林壑尤美 ②有冀然临于泉者
③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④掇幽芳而荫乔木
27、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山行六七里 山之僧智仙也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修之来此
C.名之者谁? 遂书以名其亭焉
D.山水之乐 乐其地僻而事件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29、【乙】段中 和 (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甲段所在文章和乙段都表现出作者 (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
四、作文(40分)
30.(40分)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风,跌倒了
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云,跌倒了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雪,跌倒了w
才有了银装素裹的世界
所以
让我们不再害怕跌倒
让我们在跌倒时
用最美丽的姿势
站起w
请以“跌倒”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迹工整,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烦恼积压在心头,沉甸甸的,他的房间里走来走去,无意间打开窗户,满眼的绿意扑面而来,心情一下子开朗起来……
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以“打开”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自己工整,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